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领土与边界

中国领土与边界

中国领土与边界
中国领土与边界

论中国领土与边界

中国官方公布的国土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据美国CIA出版的《the world factbook》记载,中国陆地面积为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 270,550 平方公里。而且另外几部权威的百科全书公布的中国国土面积也都在955-960万之间,只是不知这些数据是否包括麦克马洪线以南(约8万,印度控制)、阿克赛钦(约3万,中国控制)地区。另外,把2003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的《分省中国地图集》中的各省数据汇总起来为933.8226万平方公里,大致与CIA公布的陆地面积相当。当然各省面积数据并不很精确,因为各省省界从来没有精确划定过,很多都是约数。

那么960万平方公里的概念是从什么时候流传的呢?1949年9月21日,一代巨人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以震撼五洲的声音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是在这篇载入史册的光辉文献中,一句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成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第一次公开宣布。之后,从呀呀学语的幼童到鹤发童颜的寿星,都在沿袭这一说法。教科书是这样写的,广播影视中是这样说的。几十年如一日,人们已经习惯这样的常识:中国的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和数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失误。其实960万平方公里仅仅是中国的陆上国土面积。而一个国家的领土不仅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和内海,还应包括领海及其大陆架。 1949年之后的20多年中,在缺乏实测数据的情况下,我国大陆的海岸线长度一直沿用1.2万公里这样一个数据。那么,中国大陆的海岸线究竟有多长?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把寻找这个答案的任务下达给海军。经过数年的实际测量,答案找到了----18000公里,这一令人振奋的新数据从1975年6月7日开始被正式采用。海岸线一下**出了6000多公里,也就是说原来使用的数据误差之大超过了1∕3。那么,同样是在缺乏精确测算的情况下粗略统计出的国土总面积,会不会也存在令人大惊失色的误差呢?我们说96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充其量只是我国的陆地面积,没有包括辽阔的海洋国土。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不仅对12海里的领海,而且对24海里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按照此公约,中国管辖下的海域面积应为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总面积1∕3的这300万,与陆地一样,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国土。所以,隶属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的国土总面积的正确数据应该是1260多万平方公里。

说完了国土面积,我们再来看中国的边界。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东经135°),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东经73°),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北纬4°)、最北端在**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而我国陆地边境线东起辽宁省**市的鸭绿**,西迤**壮族自治区**市的北部湾泮,总长度约2.2万公里。其间或纵横或穿越着长**、**、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喜玛拉雅山、横断山和云贵高原等十几座高大山脉和高原。在这些山脉和高原之间,横卧着巨大的草原、荒漠和森林,还有蜿蜒曲折淌流的鸭绿江、**江、**里江、黑龙江、**河、额尔齐斯河、**河、雅鲁藏布江、**、**江、**等大小数十条边界和出境河流。沿着这条漫长边境线的那一侧,是与我国接壤的朝鲜、俄罗斯、蒙古、**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和**。

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岛、**群岛、**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由于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之际,中国与陆上邻国的12条边界有的没有划定,有的虽划定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形成一些争议。其中,仅中印边界就长约2000公里,而且从未正式划定,双方有争议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另外,中国还在**与**群岛问题上与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有领土纠纷。虽然有这么多的问题,但是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稳妥地解决了与大多数邻国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截至2004年底,中国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虽然取得了如此值得庆祝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目前还有许多国家与中国在海洋领土方面与中国有矛盾,而且随着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国在领土方面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确实是一道考验各国领导人的难题。

中国被俄罗斯侵占领土一览

中国被俄罗斯侵占领土一览 大江论坛作者:liuhao0328发表于: 2009-05-02 13:37:06浏览: 1616人次 回复:2帖 唐努乌梁海 特瓦共和国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行政区之一,面积为17.05万平方公里,约占俄罗斯联 邦领土总面积的1%。 外东北 滨海边疆区是远东经济区的行政区之一,面积16.59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领土面积的1%。这一地区历来是中国的领土1860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割占,1938年10月20日设立滨海边疆区。它有12个市、25个区、47个镇。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是远东经济区的行政区之一,土地面积78.86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领土面积的4.6%。这一地区大部分本是中国领土,是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1858年)和《中俄北京条约》(1860)夺得的。 1938年10月20日设立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境内行政区划分为7个市(其中6个为边疆区直辖市)、17个区和25个城市型的镇。大城市有首府哈巴罗夫斯克(伯力,61.12万人)、阿穆尔共青城(29.6万人)、阿穆尔斯克(5.43万人)、阿穆尔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3.27万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位于远东地区中部,与中国黑龙江省毗邻。该边疆区矿产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河流纵横,海岸线漫长,拥有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优越的自 然条件。 萨哈林州 萨哈林州建于1932年10月20日,当时只是远东边疆区的一部分,1938年起曾隶属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1947年1月2日起成为独立的行政单位--萨哈林州。1991年7月14日俄联邦最高苏维埃颁布了《关于建立萨哈林自由经济区的决议》,在萨哈林州的基础上 建立了萨哈林自由经济区,属远东经济区。 萨哈林州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俄和远东经济区总面积的0.5%和1.4%。有17个行政区、19座城市(州辖市9个,区辖市10个)、30个城镇和62个乡村。较大的城市有南萨哈林斯克(17.7万人)、霍尔姆斯克(4.09万人)、科尔萨科夫(3.91万人)和奥哈(2.91万人)。州中心是南萨哈林斯克市,距莫斯科10417公里。

国家间的领土争端的处理方法

国家间的领土争端的处理方法 国际法院裁决领土争端首重条约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是国际法院裁决领土争端的第一原则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是解决领土争端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国际条约是解决国际领土争端的首要依据。几乎所有的领土争端都涉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法律地位的条约。若能确定在当事方之间存在解决领土问题的有效的国际条约,条约用语的含义一经确定。即使依据的是被现代革命者斥之为“殖民时代的不平等条约”,只要缔约两造俱在,按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法院即可据此裁决争端。 1994 年国际法院对利比亚和乍得领土争端的裁决表明已有明确划界条约就不须考虑其他 1990 年,利比亚和乍得分别向国际法院起诉,将奥祖地带的主权争端提交给国际法院。利比亚主张在利比亚和乍得之间的莫西西部不存在边界。乍得则主张边界已确定。 对于利比亚和乍得之间是否存在边界的问题,法院发现 1955 年利比亚和法国(乍得原是法国的殖民地)间的划界条约第三条规定,缔约双方承认其边界是由一些国际文件规定的,在该条约附件一中提到“缔约双方承认: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的领土为一方,利比亚领土为另一方,双方的边界源自利比亚联合王国成立时有效的国际文件”并列出了这些国际文件的名称。

法院认为应按照国际习惯法和《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 31 条去解释1955年条约,即条约应就其用语按照上下文并参照其目的和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并且嗣后在条约适用方面情况各当事国对条约解释之协定之任何惯例也必须和条约的上下文一同考虑。法院进一步确认当事双方嗣后并无新的领土安排后,认为双方在诉讼中提出的其他问题都无需考虑,因为如果以善意理解其条款,1995 年条约已划定了利比亚和乍得之间全部边界,并且条约的全部条款都表明利比亚明显知道边界被设定。所以1994 年国际法院裁定此案乍得胜诉,有争议的地区属于乍得。 2002年国际法院对印尼与马来西亚两小岛的争端裁决表明划界条约不能无限解读 确定争端地区是否存在有效处臵的国际条约是一件基础性的工作。在2002 年作出判决的“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关于利吉丹岛和西巴丹岛的主权归属诉讼”中,印尼的主张主要依据1891年6月20日为“确定婆罗洲上荷兰领地与英国保护国之间的边界”而缔结的《专约》第四条:“从东海岸上北纬四度十分点,边界线继续沿该纬度向东,穿越塞巴蒂克岛:该岛位于北纬四度十分以北的部分无保留地属于英国北婆罗洲公司,以南的部分属于荷兰”来声称这两个岛屿属于印尼。 国际法院在参考上下文、条约的目的和宗旨后,得出结论认为,条约只确定了双方至塞巴蒂克岛最东端的边界,并未确定进一步向东延伸的分界线,所以已存在的划界条约并未包括更在塞巴蒂克岛以东的利吉丹岛和西巴丹岛。法院还认为,起草条约的准备资料和当事双方嗣后的行为确认了此结论。鉴于印度尼西亚

清朝以来中国丧失的领土清单

清朝以来中国丧失的领土清单 1)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2)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3)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4)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帝侵并,该邦面积约百万平方公里。 5)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布鲁特,约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并吞。 6)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并逼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7)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为俄帝侵占,事后逼清廷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8)1864年(同治三年)后,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加以承认。 9)1868年(同治七年),约百万平方公里面积之我属邦布哈尔汗国,被俄帝侵并。 10)1876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浩罕国,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吞并。 11)1881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二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伊犁条约而丧失。 12)1883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二万平方公里土地,于俄帝逼订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13)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与英国瓜分。 14)1900年,尼古拉二世当政,出兵侵占江东六十四屯(3600平方公里)六千多中国居民被杀。 15)1921(民国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十七万平方公里国土。 16)1929年,斯大林当政,苏联红军侵入东北,争夺中东铁路(哈大线),击败中国守军,并占领黑瞎子岛。 17)1944年,斯大林当政,强行将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并入苏联,并更名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2001年中俄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式承认唐地为俄领土(条约第六条),17万平方公里土地终归俄人所有。 18)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俄帝要挟英美订立雅尔塔协定,同年十月外蒙古举行所谓公民投票(苏军亦参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认其所谓"独立"。面积有156.6万平方公里。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截止1945年,共有588.388万平方公里,占当前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60%,当时大清帝陆地国土三分之一。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我一直想对这个课题做一个总结,今天总算完成。这里的中国领土主要指的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势力范围,绝没有破坏民族团结之意。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约210万平方公里。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疆域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面积大概320万平方公里。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面积大概340万平方公里。

我所知的中越边界一段领土争端始末

我所知的中越边界一段领土争端始末 至诚大兵 发表于 2009-01-06 09:37:14 类别:国际时评之侃 读了凤凰网新闻《中越陆地边界云南段竖立界碑665个勘定圆满完成》,看到中越陆地边界云南段竖立界碑665个,勘定圆满完成,再看到一些西方媒体称越南在中越边界谈判中让步太多的报道与评论,认为越南在此次划界中是向中国“割让土地”,脑海中想起了大兵在90时代中越边境某边防团任职时,知道的关于边界领土争端的一些轶事,既为中越陆地边境的划定感到欣慰,也将其中有一段边境争议地段离奇引起的争议的来历,在此告知网友们,算是回答西方媒体称越南在中越边界谈判中让步太多的报道与评论。 通过此事的披露,相信网友们会发现,一是越南人的国土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越南人也是非常狡猾的;二是为了国家利益,在边防上是寸土必争的,倘若为官不慎,就会为后人留下多少麻烦,甚至是危害国家主权的完整;三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四是外交无小事,外交通天;五是公文要严谨,必须防止出现歧义,以免损害国家利益。 下面是边境领土争端往事的简述: 大兵任职的部队,当时守卫的国境线横跨两县,长达165公里,在此恕大兵不明说此事发生于哪个县,大兵就干脆以XX县代替吧。XX县有两块地属于中越争议领土。 此事的根源,发生于文革中,大约是1968年(具体是哪一年,以志书为准),XX县成立了县革委会,当时负责边境事务的副主任是一个女将,县革委会副主任就是如今的副县长官职,为了叙述方便,以下大兵称作副县长。 有一天,下属的外事部门报告:边境某地段的某号界碑,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挖出并离开原地扔到了我国一方境内约30米的地方,请示如何处置。 这还了得!界碑是神圣的,无言的界碑代表着国家形象与领土主权,怎能容忍出现这样的事? 按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按照对谁有利谁就可能是作案者的情况分析,这事应该是越南一方别有用心的人策划实施的。可是,这时候的中越关系属于同志加兄弟的时期,好得来真是“穿一条裤子”,大家心里即使明白无误,却也碍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不敢造次,遂不敢对移动位置的界碑如何处置,使界碑在移动了的地点静候。于是,这负责边境事务的副县长立即按照程序,让逐级上报情况,请示处置办法。后来,外交部发来函电,指示XX县“原地恢复界碑”。 界碑不是小事,牵涉外交,涉及两国,XX县副县长不敢怠慢。恢复界碑施工这天,她亲临现场指挥,按照她这工农干部的理解,外交部“原地恢复界碑”的命令,“原地”就是在界碑现在静候的地点,恢复就是在现在界碑所在地恢复,因此,她让民工将这一块界碑“就地”竖立起来(这个轶事,我曾经对不少的朋友讲述过,有不少的朋友认为,即使让他们办这事,他们也认为这XX县副县长当时的理解同样是有道理的)。 殊不知,外交部“原地恢复界碑”的命令,所指的“原地恢复”,是指示在界碑原来竖立的位置恢复。而XX县副县长执行命令的结果,却是南辕北辙。等到外交部发现此问题指示XX县交涉时,事态严重了,难以挽回――同志加兄弟

如何应对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

1.目前我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在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请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的角度,结合我国的国际环境、上述国家的军事实力,如何应对与上述国家的领土争议? 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议题。作为世界陆地海洋大国之一,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也使得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能否顺利处理领土争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历史压力,它不仅极易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敌视和防范,也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大考验,更给整个民族的心态和中国外交带来严峻的挑战. 就国际环境而言,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和平解决、武力收复和共同开发。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最好的方式是和平解决。和平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需要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和平解决的思维路径和实践是实践边界与领土争端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博弈共赢转变的途径的方法。照顾历史、考虑现实、平等协商、

互谅互让是中国解决边界问题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中国人民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仁”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提倡人与人要互助、友爱、同情 不论是“和谐社会”的提出还是“和平”解决争端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仁爱”文化。其次,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来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盲目的发动战争不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和软实力的提高。近年来,许多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问题的国家在某些大国的挑唆和支持下不断引起两国争端,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扰乱国际秩序,就是希望通过激怒中国民众来迫使中国政府采取武力措施,从而实现其阻碍中国发展的目的.但中国政府对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有清醒地认识,始终以“强烈反对”、“严正交涉”、“表示抗议”、“严重关注”等态度应对,不掉入对手精心设计的圈套。也许会有人认为中国政府的态度显得过于软弱.但事实上,中国的态度不仅清晰表明了国家立场,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如意算盘,同时也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有利于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提高。再次,对于武力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我们没有必然的把握可以将“战果”控制在“局部之内”,毕竟我们中国不是“神”,人为的政治环境和军事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在“瞬息万变”。此外,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都是“周边国家”,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旦使用武力不可避免会面临领土争端之外的“报复”.而战争必然会伴随伤亡,这是党和人民所不乐见的。最后,中国宪法有所规定,只有在宪法范围内才能“实施战争”.中国始终采取“防御政策”,不会首先动

中国历史一览表(各朝大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美人计)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我国边界争端问题

中国边境争议地区一览 东北地区 长白山顶峰原来是中国国土。北朝鲜宣称他们的领导人金日成出生在此,因而称这是“圣山”(事实上金日成出生在平壤郊区的万景台)。1962年中国政府与北朝鲜签定界约,宣布长白山以南归属北朝鲜。 韩国一些人士一直向中国索要间岛地区。间岛地区原指与北朝鲜清津、罗津接壤的一块图们江中滩地,面积仅两千余亩。日本占领朝鲜后,允许朝鲜人来此开垦。后随着开垦的人口增多,开垦地域也扩大到整个吉林与朝鲜交界地域。现在韩国索要的地区主要指延边地区。 俄罗斯在近代史上是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在清朝时期占领了“外满洲”10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现在中国民间一直有要求收回此地的呼声。但从现实角度看,收回可能性不大。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同俄罗斯签订新约,放弃收回此地的权利。 江东六十四屯原本是中国的领土,且俄方承认此点。1900年八国联军时,俄国将此地居民驱除到黑龙江对岸,强占此地。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一直不承认此地为俄罗斯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宣布放弃此地。 黑瞎子岛原先为中国领土,中东路事件中被俄国强占。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不承认这是俄国领土。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获地174平方公里,当中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份。此外,珍宝岛等江中岛屿归属中国。 阿巴该图洲渚是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江心主航道中国一侧的一个小岛,是中俄间有争议的领土。面积约50平方公里,可是额尔古纳河涨潮的时候,面积就会大大缩小。该岛于1929年被苏联实际占领,但是中国历届政府一直主张拥有其主权,是中国和苏联(包括俄罗斯)旷日持久的边界争端的一部分。2005年,通过中俄之间艰难的边界谈判,俄罗斯将该岛归还中国。 蒙古地区 唐努乌梁海原来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于外蒙古独立之时,被苏联侵吞。现时唐努乌梁海仍然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份,被并入西伯利亚联邦区域。它地处外蒙古西北部、西伯利亚以南,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现时人们通常将唐努乌梁海指为图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正式承认图瓦 共和国为俄罗斯领土。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8年5月,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国领土。《各国概况》(人民出版社,书号17001.36,1972年3月出版)也指出:“苏联在1944年吞并了我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中国政府没有承认”。但此外,亦有部分中国民间人士至今认为图瓦共和国乃至整个唐努乌梁海属于中国领土。

中国土壤分布表格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一般特征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 西双版纳和台湾岛 南部,大致位于北纬 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 均气温为23~26℃, 年平均降水量为 1600~2000毫米。植 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 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 流失,铁、铝残留在 土中,颜色发红。土 层深厚,质地粘重, 肥力差,呈酸性至强 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 广东的南部,福建的 东南部,以及台湾省 的中南部,大致在北 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 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气温较砖红壤地 区略低,年平均气温 为21~22℃,年降水 量在1200~2000毫 米之间,植被为常绿 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 砖红壤,颜色红。土 层较厚,质地较粘重, 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 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 地区以及四川盆地 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气候温暖,雨量 充沛,年平均气温 16~26℃,年降水量 1500毫米左右。植被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黄壤形成的热量 条件比红壤略差,而 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 分解快,流失多,故 土壤中腐殖质少,土 性较粘,因淋溶作用 较强,故钾、钠、钙、 镁积存少,而含铁铝 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 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 到大巴山和长江,西 自青藏高原东南边 缘,东至长江下游地 带。是黄红壤与棕壤 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 冷,年平均气温为 15~18℃,年降水量 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但杂生有常绿阔叶 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 铝化作用的特点,又 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 特点。呈弱酸性反应, 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 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 寒冷干旱,年平均气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 烈,还产生较明显的 淋溶作用,使钾、钠、

中国领土争端详细列表

東北地區 (2) 蒙古地區 (2) 新疆地區 (2) 西藏地區 (2) 西南地區 (3) 東南海疆 (3)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领土争议 领土类型地名实际控制/管辖者争议方 大陆领土阿克赛钦 白头山 黑瞎子岛(東半部) 克什米尔 克钦邦 中国大陆 外蒙古 帕米爾高原 江东六十四屯 藏南(今印度阿鲁纳恰尔邦) 唐努乌梁海(今俄联邦图瓦共和国) 西藏及其他藏族自治地方 喀喇昆仑走廊 岛屿和领水:尖閣諸島/钓鱼台列屿/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金門及馬祖 中沙群島 西沙群岛/黃沙群島 東沙群岛 黃岩島 蘇岩礁 南沙群岛/长沙群岛 ?中國大陸: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華民國 ?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馬祖列島、乌丘屿、东沙群岛、南沙群岛:中華民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華民國 ?黑瞎子島(江東六十四屯): o東半部:俄羅斯和中华民国 o西半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 ?江心坡:緬甸和中华民国 ?帕米爾高原: o北部以及中部:塔吉克和中华民国 o南部:阿富汗和中华民国

?外蒙古:蒙古國和中華民國(詳情見外蒙古獨立、中華民國政府对外蒙古独立的态度) ?唐努乌梁海:俄罗斯和中华民国 ?白頭山(長白山) o北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华民国和大韓民國 o南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华民国和大韓民國 東北地區 長白山頂峰原來是中國國土。朝鮮宣稱他們的領導人金日成出生在此,因而稱這是“聖山”(事實上金日成出生在平壤郊區的萬景台)。1962年大陸政府與朝鮮簽定界約,宣布長白山以南歸屬朝鮮。 韓國一些人士一直向中國索要間島地區。間島地區原指與朝鮮清津、羅津接壤的一塊圖們江中灘地,面積僅兩千餘畝。日本佔領朝鮮後,允許朝鮮人來此開墾。後隨著開墾的人口增多,開墾地域也擴大到整個吉林與朝鮮交界地域。現在韓國索要的地區主要指延邊地區。 俄羅斯在近代史上是掠奪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在清朝時期佔領了外滿洲100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現在中國民間一直有要求收回此地的呼聲。但從現實角度看,收回可能性不大。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同俄羅斯簽訂新約,放棄收回此地的權利。 江東六十四屯原本是中國的領土,且俄方承認此點。1900年八國聯軍時,俄國將此地居民驅除到黑龍江對岸,強佔此地。清政府和民國政府一直不承認此地為俄羅斯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宣布放棄此地。 黑瞎子島原先為中國領土,中東路事件中被俄國強佔。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均不承認這是俄國領土。根據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中國收回半個黑瞎子島的主權,獲地174平方公里,當中第二大的島嶼銀龍島,因位處黑瞎島之西北,故此全部歸屬中國。俄羅斯保留大烏蘇裡島(黑瞎子島)東半部份。此外,珍寶島等江中島嶼歸屬中國。 阿巴該圖洲渚是位於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江心主航道中國一側的一個小島,是中俄間有爭議的領土。面積約50平方公里,可是額爾古納河漲潮的時候,面積就會大大縮小。該島於1929年被蘇聯實際佔領,但是中國歷屆政府一直主張擁有其主權,是中國和蘇聯(包括俄羅斯)曠日持久的邊界爭端的一部分。 2005年,通過陸俄之間艱難的邊界談判,俄羅斯將該島一半左右歸還中國。 蒙古地區 關於外蒙古的歸屬問題,請參見外蒙古獨立一文。 唐努烏梁海原來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於外蒙古獨立之時,被蘇聯侵吞。現時唐努烏梁海仍然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份,被併入西伯利亞聯邦區域。它地處外蒙古西北部、西伯利亞以南,北靠薩彥嶺,南抵唐努山,是位於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現時人們通常將唐努烏梁海指為圖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正式承認圖瓦共和國為俄羅斯領土。中華民國政府一直沒有承認,1948年5月,中國駐蘇大使傅秉常照會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為中國領土。《各國概況》(人民出版社,書號17001.36,1972年3月出版)也指出:“蘇聯在1944年吞併了我國領土唐努烏梁海,中國政府沒有承認”。但此外,亦有部分中國民間人士至今認為圖瓦共和國乃至整個唐努烏梁海屬於中國領土。 此外,外蒙古獨立時,並未與內地完全劃清邊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原地圖上標識的諾門罕谷地、達裡崗愛牧場、新疆北塔山劃歸蒙古國。 新疆地區 新疆地區的領土爭議主要是帕米爾高原地區。在清朝時代,帕米爾高原全境屬於中國所管轄,1890年間,由於俄國欲取新疆、英國對西藏有野心,因此有英俄協定,由英國取得瓦罕帕米爾,俄國取得北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在帕米爾高原始終無法有效統治。但中華民國政府始終將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噴赤河視為是中國的極西點。在19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正式承認放棄瓦罕帕米爾。 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獨立,在簽訂條約時也承認放棄帕米爾北境,中國極西點向東移至今日位置。 西藏地區

领土争端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领土争端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现状 我国当今的领土争端问题主要存有于南海和东海,岛屿争端逐渐成为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焦点。南海,在国际上被称为南中国海,因海 洋生物资源丰富,海底蕴藏大量油气资源,导致这一区域成为兵家必 争之地,我国在上世纪就已经在南海划定九段线,确认了海域内诸岛 屿的主权,但因种种复杂原因,我国南海相当一部分的岛屿被越南、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窃取,九段线名存实亡。不仅仅在南 海存有与诸多国家的领土争端,东海也存有同样的问题,中日钓鱼岛 问题构成了东海区域危机的主要内容,较南海问题而言,钓鱼岛争端 的矛盾更加突出,钓鱼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战后,日本窃据钓鱼岛,妄图将该岛据为己有,我国为保护领土完整,一直进行不懈的抗争。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通过政治协商与谈 判来解决领土争端,我们相信在国际法日益健全的今天,领土争端问 题已经完全可以在法律框架内解决。 二、领土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分析 现今国际上所承认的领土取得方式是先占,即对于无主地的长期有效 占领。很明显,先占成立的前提是该土地属于无主物,如果该地已经 为他国有效占领,则不适用先占。另外,先占的另一个条件是长期有 效的占领,即官方在宣示主权后必须实行有效统治,如果仅仅是短暂 的滞留,则不符合先占原则。如果对我国南海和东海的岛屿争端追本 溯源,我们可以从史料得知,早在明朝时期,中国政府便派遣探险队 登上南海九段线以内的岛屿,对其实施有效占领并宣示主权。钓鱼岛 也不例外,据我国史料可证明钓鱼岛在明朝以前就已经被我国所探索,明代已把钓鱼岛纳入其版图内。另一方面,我们从日本史料得知,在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特务机构曾派遣间谍到钓鱼岛及其海域周围进行 调查、巡视,同时策划把钓鱼岛划入日本管辖之下,但在一番探查后,日本自己也得出钓鱼岛已经处于清朝统治范围之内,因此日本便打算

中国历史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中国边界问题的争议与现状

中国边界问题的争议与现状 2010年11月23日下午一时许,北韩军方向韩西部延坪岛发射多枚炮弹,部分炮弹击中建筑物,数十座建筑和住宅受损或起火,至少造成一名南韩陆战队士兵丧生,十三人受伤。岛民们紧急进入防空洞躲避,还有一部分居民坐船离岛。南韩军方随即发射了八十多枚弹还击,又派出F16战机到延坪岛上空警戒,同时,南韩政府启动危机管理体系,提升全军警戒状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当天在北京就朝韩交火事件发表评论。洪磊说,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对事态表示关注,具体情况有待核实。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多做有利于半岛和平稳定的事情。 【中印】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 东段(印度现在控制区域,中国宣称拥有主权) 中印东段边界问题源自英治印度时期。清末民初之际,英国乘中国内乱之际,划“麦克马洪线”,私自侵占西藏南部的疆域。这个地域,中国称之为藏南。在印度独立之后,中印双方就这个地区的主权谁属未能达到共识。於1960年代初期更爆发中印战争。有关地区在1972年被编为印度的“东北边境特区”,后来又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 西段(中国控制区域,印度宣称拥有主权) 中国实际控制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塞钦地区(属新疆和阗县)。新藏公路从这一地区经过,所以这一地区对中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印度以中国在这一地区铺设公路为借口,发动中印战争。 另外1963年根据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协议,巴方将一部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喀喇昆仑地区)的主权移交给中国。 印度对这两片中国控制的地区声称拥有主权。 中国政府声称对西段不存在领土争端。 此外,西藏与尼泊尔的多处交界山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尽属划属尼泊尔。圣母峰改由与尼泊尔共享。将西藏边境(今不丹东南角)让与不丹。原亚东以南的狭长地区也已放弃。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1954年,印按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

关于中国领土纠纷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国领土纠纷的调查研究 第一部分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来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风云变化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尽沧桑。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势必会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障碍,会给中国的高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最近的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域纷争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增强参政意识,通过各方面的途径,积极了解我国领土纠纷问题的发展过程,发展形势,以及演变结果,展现当代新的中学生的面貌。 2、对于我国领土纠纷问题的现状在了解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多阅读书籍报纸,了解我多时事政治,拓展视野。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题的研究计划 1 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成果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情况十分复杂。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从目前情势看,这些难题不仅短期内解决无望,而且趋于恶化和复杂化,这对中国继续贯彻稳定周边的方略,无疑将带来重大考验。中国和印度、日本以及越南等国,因领土争端所造成的矛盾由来已久,中印、中越为此还刀兵相见,但领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上述国家都号准了中国的“脉搏”,即为了谋求和平发展和维护周边稳定,中国不会轻易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所以,他们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在争议地区改善态势,并加速进行资源掠夺。 领土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实际占有者决不会轻言退让,要么以谈判方式做出利益交换,要么在战场上一决高下,时间不会改变对这两种方式的取舍。近年来,中国通过谈判解决了中俄边界划界问题,使两国历史上的领土争端不复存在。这说明,谈判方式并非只是“务虚”,在双方都有诚意和条件成熟时,以“谈”定乾坤也是可以办到的,当然有争有让也在所难免。然而,中俄模式对于解决其它领土争端是否同样适用,现在很难做出定论,但完全复制几乎没有可能。 最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问题比较热的是“中菲黄岩岛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关键词:领土纠纷南海钓鱼岛 研究结论: 领土纠纷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从中国自身原因看,有的是错过了解决时机,有的则是自己背了“包袱”。南海问题在越南统一之前本可解决,在西沙之战期间也有机会,但当时国际环境影响和对美斗争需要,以及中国海洋意识的淡薄,导致收复南沙失之交臂,从而造成现在的困难。中印边界问题,在1962年中国实施反击作战时,军事上取得的成果,原本提供了最有利的谈判条件,但因政治需要,中国从已经进抵的传统习惯线,退回到战前的双方实际控制线,夺回的领土得而复失,最终形成现在的局面。上述决策指导的失误,不可挽回的铸成大错,历史“旧帐”终归要今天的中国来“埋单”。 当前,印度最为猖獗,不仅在争议地区建“邦”立府,高调宣示主权,而且增兵筑路,调整兵力部署,加快战场建设。印度的这些举动,当然不是要大举进攻中国,而是为了巩固既得利益,取得战略主动,保证谈有筹码,打有准备。越南等国则在加紧掠夺南海资源的同时,不断更新武器装备,大力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并尽可能促使南海问题国际化,企图借助其他大国力量制衡中国。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也丝毫没有松动,出动军舰驱赶“保钓”船只,足以反映其态度之强硬。 然而,中国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042万平方公里。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领土纷争一览

按:我堂堂中华,不能一统,已经让人遗憾万分,而更为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与周边邻国的边界多存在争议,至今不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领土领海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1759年即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但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042万平方公里。 陆地边界争端 1.中俄边界。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 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将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中俄之间的第一个条约是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以后陆陆续续签署了70多个条约。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远东边防部队占领了这些河道和相关岛屿。 唐努乌梁海是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因境内有唐努山而得名。它位于科布多和乌里雅苏台的北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从战略上讲,是外蒙古的北方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唐朝时是突厥族分布区,归北庭都护府管辖。元朝时,为岭北行省管辖区。清代为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辖区,当时分为5旗46佐领。186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国领土,包括原属中国内湖的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的共计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沙俄割占。其中包括唐努乌梁海西北部的10佐领,以及原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的阿尔泰淖尔乌梁海的两个旗。1907年沙俄政府任命迦基洛夫大尉为国境监查官,在乌梁海中部一带地方建立沙俄殖民据点。1914年6月,大批俄军侵入,尼古拉二世宣布唐努乌梁海地区归俄罗斯所有,强行霸占我国17万平方公里领土。1915年中俄蒙恰克图会议时,中国代表提出唐努乌梁海问题,沙俄代表拒绝讨论。沙俄侵占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不仅当时中国的北京政府未予承认,以后历届中国政府也从未声明放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东岸精奇里江口以南,瑗珲隔江相对,属中国的领土。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规定,江东六十四屯一带依旧归中国官员管辖,中国居民在原地有永久居住权。1900年7月17日,俄军越过精奇里江,对江东六十四屯中的布丁屯居民大肆焚杀,强行驱赶过江。接着派出骑兵,将未及渡江的二十八屯中国居民"聚一大屋中,烧死无算"。 18日晨,清军渡江与俄军激战。同时瑗珲水师日夜接渡,把部分屯民接至江右。当日,俄军枪杀了千名中国居民,将未来得及渡江的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用刺刀逼入黑龙江中。至21日,江东六十四屯全被俄军焚毁,

中国领土与领海争端现状

中国领土与领海争端现状 中国领土与领海争端现状(2010-09-11 14:28:46)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撞。随后日方登船检查,扣留了渔船和船员,船长被拘留。这是我国领海事件争端的又一次升级,我国边境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多数是有边无界。古代中国的历代帝王都尊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理念,中国与周边国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边界问题。随着西方国家主权概念的引入和西方殖民者的侵入,主权边界问题日益突出,清王朝才开始意识到要保疆卫国。 在西方殖民者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下,中国被迫签署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与领海。(一)领土问题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与周边的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朝鲜等国纷纷签署边界条约和协议,划定了双方的边界;90年代与前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分别签署了边界协议,划定了

边界。 中俄从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算起,历时300多年,终于在2008年10月解决了边界纷争。与越南经过十多年的艰苦谈判,2008年的最后一天,中越同时宣布 完成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彻底解决了两国陆上边界和北部湾海上划界。 至此,新中国成立近60年时间,经过漫长的谈判,除印度外,与周边所有邻国都解决了陆上边界问题.(二)领海问题在中国可以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其中52%与邻国有争议。目前,中国面临的海域除渤海无划界任务,其他三个海分别与八个国家,即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有划界争端,争议海域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丢失的海洋国土面积相当于上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 1、黄海中国与朝鲜、韩国在黄海 在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分上一直未达成一致。2、东海 钓鱼岛地处台湾基隆东北角,自古以来属中国固有领土,是中国东南沿海及台湾渔民的重要渔场和船只航行途中的避 风港。日本自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