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导案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导案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导案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导案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

————————————————————————————————作者: ————————————————————————————————日期:

基尔霍夫定律及解析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本定律,分别称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几个常用名词如下: 支路;同一电流所流经的路径。在图 1.11中有三条支路。 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连接点。在图 1.11中有a 、b 两个节点。 回路;由若干支路所组成的闭合路径。在图 1.11中有abca 、abda 、adbca 三个回路。 网孔;不含支路的闭合路径。在图 1.11中abca 、abda 两个网孔。 1.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用来确定电路中任一节点各支路电流间的关系式。由于电流的连续性,在任一瞬时,流向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电流之和。即 =入I ∑出I ∑ (1.5) 在图 1.11所示电路中,对节点a 可写出 I 1+I 2=I 3 上述关系式可改写为 I 1+I 2―I 3=0 即 0=∑I (1.6)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也可表述为:在任一瞬时,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假定选流入节点的电流取正值,则流出节点的电流取负值。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通常应用于节点,还可以应用于任一假想的闭合面。即在任一瞬时,通过电路中任一闭合面的电流代数和也恒等于零。如图 1.12所示闭合面包围的三极管电路。 I b +I c =I e 或 I b +I c -I e =0 ` 图1.12 KCL 用于闭合面 图1.13 例 1.3直流三相供电系统如图 1.13所示,若电流I A =5A ,I B =3A ,试求电流I C 。 解:假想一闭合面将三角形的负载包围起来,则 I A +I B +I C =0 I C =-I A -I B =-5-3=-8A 负号表示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图中参考方向相反。 图1.11 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

学科《电工学》 课题§1-5《基尔霍夫定律》班级机电57班 人数47 课时2学时课型教授课周次第九周授课时间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第5、6节 教学目的及其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两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3、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 技能目标: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思考、钻研、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重点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运用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步骤及例题讲解 教学难点电流参考正方向的理解及电阻电压、电源电动势正负的确定教学方法观察演示法、讲授法、启发讨论法、媒体应用法 教具及参考书1、完整的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板一块 2、万用表三支 3、多媒体课件 4、电化教学设备 5、连接导线若干 6、电阻若干 参考书:《电工与电子基础》(机工4版)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复习提问 3、新课引入 4、新课讲授 5、提问 6、归纳总结 7、布置作业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导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并详细讲解在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方程式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字母前正负号的确定,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释疑解难、突破难点,学好课程内容。

得出: ⑴支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组成的无分支电路。(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流过同一支路的电流有何特点?) (生答略)师:图中共有5条支路,支路电流分别标于图中。 ⑵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生答略)师:图中共有a、b、c三个节点。 ⑶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路径。(生答略)师:图中共有6个回路。 ⑷网孔:中间无任何支路穿过的回路。网孔是最简单的回路,或是不可再分的回路。(请问上图电路中共有几个网孔 呢?)(生答略)师:对,图中最简单的回路aR 1R 2 a,aR 2 R 4 ba,bR 4 R 5 b 三个是网孔。 〖动动脑筋〗请问下列电路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几个回路、几个网孔? (生答略)师答: 6条支路 4个节点 7个回路 3个网孔 出示EWB仿真模型演示,了解电路组成,以此集中学生注意力。得出结论:同一支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注:名词解释采用问答形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教学效果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电路实验第一次作业(带答案)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2.加深理解“节点电流代数和”及“回路电压代数和”的概念 3.加深对参考方向概念的理解 二、原理 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 ∑ I= 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 ∑ U= 参考方向: 当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正值,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三、实验仪器和器材 1.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15直流稳压电源 3.200mA可调恒流源 4.电阻 5.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6.实验电路板 7.短接桥 8.导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可假定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为正(反之也可),并将电流表负极接在节点接口上,电流表正极接到支路接口上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2-1所示。

图2-1 2.验证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KVL) 用短接桥将三个电流接口短接,测量时可选顺时针方向为绕行方向,并注意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及取值的正与负,测量结果如表2-2所示。 图2-2

五、思考题 1.利用表2-1和表2-2中的测量结果验证基尔霍夫两个定律。 表一中数据有4.0A+5.1A-9.1A=0这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一致; 表二中数据有1.6V+2.7V+5.7V-10V=0; 14.9V-4.2V-2V-5.5V=0; 这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本一致;可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成立 2.利用电路中所给数据,通过电路定律计算各支路电压和电流,并计算测量值与计算值之 间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读数误差以及所用电表并非理想电表;电压表内阻不是无穷大;电流表内阻不为零;电源输出不稳定;仪器不准确;导线有电阻等。 3.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支路电流约为3mA,现有一电流表分别有20mA、200mA和2A三挡量程,你将使用电流表的哪档量程进行测量?为什么? 选20mA档,因为只有20mA档最接近3mA的电流,其他的档位均太大,造成测量误差大。 (2)改变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对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有影响吗?为什么? 没影响。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根本原理是回路电压之和为零;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根本原理是回路电流相等,改变电压或电流方向,不会影响电压之和为零和回路电流相等的根本规律,因此对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没有影响 小家伙们,够给力吧!

基尔霍夫定律及支路电流法

一、复习提问(2分钟)◆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二、提出任务: (5分钟) ◆勾起同学们求知欲望(新课引入) 二、链接知识: (60分钟)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讲授(出示标题)1、什么叫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请一学生回答) 2、写出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表达式(请一学生 回答) 注: 新课要用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任务: 图1 已知R1=4Ω,R2=6Ω, R3=1Ω,U1=10V,U2=20V,试求I1、I2、I3。 请问哪一位同学会解这道题?(停顿片刻,让同学们充分思考) 这道题目不光同学们不会解,欧姆也不会解。这道题目用我们中学学到的知识——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并联关系是无法求解的。 如何解这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这两节课的任务。也就是说今天的课程学完后,同学们会解这道题就完成了今天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既然这道题目欧姆不会解,我们就需要请教另外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在他还是21岁大学生时,提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两大定律——电流和电压定律。(停顿片刻)他就是基尔霍夫(G.R. Kirchhoff)。那么,当时21岁的德国小伙基尔霍夫,他提出的电流定律是什么? “小基”说,对一个节点来说,节点无电荷聚集。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某一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这个节点的电流。数学表达式为:∑I入=∑I出。这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称 KCL。

◆与学生互动问答 ◆与学生互动问答 ◆知识延伸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讲授(出示标题) 那么,什么叫节点(Node)?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 什么叫支路(Branch)?流过同一电流的每个分支。有几个电流就有几个支路。 请问同学们:图1中有几条支路?有几个节点?(学生答:有3条支路,2个节点) 下面运用KCL,列出KCL方程式: 大家看,上面这两个方程式有什么不同?是否是一回事呀?(学生答:一样的),对于两个节点只有1个独立的KCL方程式,对于3个节点只有 2个独立的KCL方程式……,由此我们可以说,对于n个节点可以列几个 独立的KCL方程式呀?(学生答:n-1个) KCL推广:由节点推广到任意封闭的面。 对于图1所示电路,求I1、I2、I3共3个未知数,需要列3个方程式,而我们运用KCL只列了1个方程式,另外两个方程式需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来解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对节点来说,那么,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则是对回路来讲的。 “小基”说,对任意回路,任意时刻,沿一定方向绕行一周,各元件上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即∑u = o这就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课堂案例: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课题说明书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3)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 (4)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支路电流法分析及计算复杂直流电路。2.教学重点: (1)基尔霍夫定律的容及表达式; (2)支路电流法分析及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3.教学难点: (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 (2)支路电流法分析及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索法、任务引领法。图片展示法 2、学法: 自主探究法、师生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学习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等。 五、行为导向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阶段教学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旧知复习提问: 1、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容及表达式是什么? 2、电阻串联、并联电路有何特点? ?提问,引 导学生复 习旧知识。 ?思考 ?回答问 题 ?温故知新, 承上启下。 任务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是否所有的电路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欧姆定律、串 并联电路的关系来分析和计算呢?你能求出电路中 电流I1、I2、I3的大小吗? (显然,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无法解决复杂电路的 分析计算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寻找可以分析和解决 复杂电路的方法,这就是这次课我们要探究的容— —基尔霍夫定律。) ?设问 ?点出本 次学习任 务课题 ?思考 ?明确目 标 ?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任务实施 (授新课)(70分钟)一、描述电路结构的术语 复杂电路:不能简单地用电阻串并联的计算方法化 简的电路。 支路:电路中的各个分支称为支路。(即由一个或 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如图 1.1.28中,U S1和R1、U S2和R2、R3分别组成三条支路) ?传授新 知 ?提问 ?学生发 现新知 识,探究。 ?思考并 回答问题 ?循序渐进, 展开教学容, 调动学习积 极性,培养自 主探究、自主 学习的能力。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导案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

————————————————————————————————作者:————————————————————————————————日期: 2

学科《电工学》 课题§1-5《基尔霍夫定律》班级机电57班 人数47 课时2学时课型教授课周次第九周授课时间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第5、6节 教学目的及其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两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3、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 技能目标: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思考、钻研、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重点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运用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步骤及例题讲解 教学难点电流参考正方向的理解及电阻电压、电源电动势正负的确定教学方法观察演示法、讲授法、启发讨论法、媒体应用法 教具及参考书1、完整的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板一块 2、万用表三支 3、多媒体课件 4、电化教学设备 5、连接导线若干 6、电阻若干 参考书:《电工与电子基础》(机工4版)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复习提问 3、新课引入 4、新课讲授 5、提问 6、归纳总结 7、布置作业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导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并详细讲解在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方程式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字母前正负号的确定,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释疑解难、突破难点,学好课程内容。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做中教,做中学”等先进理念展开设计。 ◆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版本:《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具体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 本课程选自该书的项目八中的任务4。对于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依据是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以及等效变换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又是分析复杂电路的最基本定律,因此学生必须很好的掌握它。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本节内容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多,呈现了节点、支路、网孔、回路以及基尔霍定律的定义及应用,如果仅仅这个知识点,学生明确什么是节点、支路、网孔、回路,但却不清楚如何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如何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如何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学情分析 一、知识分析:学生已经对简单直流电路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能简单运用欧姆定理简答 基本题目。但对于复杂直流电路的概念及其计算,还是一无所知,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直流电路的概念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简答。 二、能力分析:学生应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两手抓”, 因此本教案在理论基础讲授中采用了信息化实验仿真手段,以达到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提高对理论基础的掌握。 三、基本情况分析: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是太好。虽然他 们已经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等简单电路的基本知识,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还相对较低,而他们又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教学 目标 内容要求 知识目标1.理解复杂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术语的概念。 达到:记忆→理解→ 简单应用→综合应 用的递进效果。 2.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会利用它正确计算某一 未知电流。 能力目标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思考、钻研、探究新知 识的能力。达到:记忆→模仿→ 理解→应用→拓展 的递进效果。2.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论证使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探索,全身 心投入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 达到:注意→遵守→ 热爱→品格形成的 递进效果。2.通过评价体系,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并不 断提高自我。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 他们对此课程的喜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节点、支路以及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二、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解决复杂直流电路中的电流问题。 ◆教学创意: 本次课程主要采用先信息化手段来论证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具体内容及数学表达式,使纯粹的理论知识在仿真实验中得到论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是太好。虽然他们已经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等简单电

(最新整理)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完整)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等。 五、行为导向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 施阶段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旧知复习提问: 1、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是什么? 2、电阻串联、并联电路有何特点? ?提问, 引导学生 复习旧知 识。 ?思考 ?回答 问题 ?温故知 新,承上启 下。 任务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是否所有的电路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欧姆 定律、串并联电路的关系来分析和计算呢? 你能求出电路中电流I1、I2、I3的大小吗? (显然,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无法解决复杂 电路的分析计算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寻找可 以分析和解决复杂电路的方法,这就是这次 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基尔霍夫定律。) ?设问 ?点出本 次学习任 务课题 ?思考 ?明确 目标 ?激发兴 趣,引出课 题。 任务实施(授新一、描述电路结构的术语 复杂电路:不能简单地用电阻串并联的计算 方法化简的电路。 ?传授新 知 ?学生 发现新 ?循序渐 进,展开教

课) (70分 钟) 支路:电路中的各个分支称为支路。(即 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 电路)(如图1.1。28中,U S1和R1、U S2和R2、 R3分别组成三条支路) 思考:同一支路中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 节点.(如图1.1.28电路中,a、c都是节 点) 图1。1。28 回路:电路中的任意一个闭合路径。(如 图1.1.28中,aR3cba、abcda、aR3cda三条 回路) 网孔: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如图1.1。 28中,aR3cba、和abcda是网孔,而回路 aR3cda不是网孔) 想一想?回路和网孔有何区别? ?提问知识,探 究. ?思考 并回答 问题 学内容,调 动学习积 极性,培养 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的能力。

电工练习题四(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复习题 1.叫支路。 2.叫节点。 3.叫回路。 4.叫网孔。 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又叫节点定律,它指出: 。 6.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又叫回路定律,它指出: 。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个节点,条支路,个回路,个网孔。 ) 第7题第8题第9题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个节点,条支路,个回路,个网孔。 9.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E=12V,内阻不计,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为2V和6V,极性如图,那么电阻R3,R4,R5两端的电压分别为,和。并在图上标出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极性。 10.如图所示为一网络的一部分,则I1= ,I2= 。 11.如图所示,电流I= 。 12.电路如图所示,电压U= 。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 ? 14.电路如图所示,电流I的值为。U S的值为。 第14题第15题15.电路如图所示,U AB为。 16.电路如图所示,电流表读数为0.2A,E1=12V,内阻不计,R1=R3=10Ω,R2=R4=5Ω,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E2的大小(内阻不计)。 — 18.下图电路中,I等于多少 19.如图电路中,已知I1=,I2=,R=50KΩ,则电压U是多少 20.如图所示的电桥电路中已知电阻R1,R2和R3中的电流分别为25mA,15mA和10mA,方向如图中所示,那么电阻R4,R5和R6中的电流分别为多少并且在图上标出电流方向。 21.如图是某电路中的一部分,其中安培表读数为10A,求电压U。

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公式中的正负号,只与回路的绕行方向有关,而与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参考方向无关。()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指沿任意回路绕行一周,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 3.基尔霍夫定律不仅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且对非线性电路也适用。() 4.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叫 电流定律,其表达式为。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叫电压定律, 其表达式为。 5.如图所示,写出(1)U AB、U AC、U BC的表达式。(2)根据从D、E、F、D的绕行方向,写出回路电压方程。* 6.如图所示,已知I1=1A,I2=2A,E1=10V,E2=5V,R=5Ω,则I3= ,I= * 7.如图所示,R1=2Ω, R3=5Ω,E1=17V,E2=17V,I1=1A,,求I2及R2的大小: 8.写出以下回路的回路电压方程。 ①回路A-B-C-A的回路电压方程: ②回路A-D-C-A的回路电压方程: 】 ③回路A-D-C-B-A电的回路电压方程:

[电路分析]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一、常用术语介绍 为叙述方便,先介绍电路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图 1.3-1 所示电路由元件 A 、 B 、 C 、D 、 E 、 F 、 G 组成。 1 、支路 电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端元件依次连接,称为串联。单个电路元件或若干电路元件串联,构成电路的一个分支,称为支路( branch )。 例:图 1.3-1 电路中,共有 6 条支路,分别是 ac 、 cb 、 cd 、 ad 、 bd 、 aeb 。显然,每条支路上流经的电流是相同的,但不同支路的电流是不同的。 2 .节点 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的支路的公共连接点,称为节点( node )。 例:图 1.3-1 电路中,共有 4 个节点,分别是 a 、 b 、 c 、 d 。 3 .回路 电路中任一闭合的路径,称为回路( loop )。 例:图 1.3-1 电路中,①、②、③、④等都是回路。 4 .网孔 对于平面网络,其内部不再包含任何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 mesh )。 例:图 1.3-1 电路中,①、②、③都是网孔,而④不是网孔。可以说网孔一定是回路,而回路不一定是网孔。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 Kirchhoff's current law ,缩写为 KCL ) 对于任何一个电路的任何一个节点,在任何一个时刻,流入和流出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 0 。如果连接到某个节点有 b 条支路,其中第 k 条支路的电流为,则 KCL 可写成 注意:式中是电流的代数和,若规定流入电流为+,则流出电流为-。反过来规定也可以。 例 1.3-1 图 1.3-2 所示电路是某一电路的一部分, A 、 B 、 C 、 D 、 E 是电路元件。已知,求。 解:方法一 根据 KCL ,对于节点 a ,有 对于节点 b ,有 所以, 其中“-”号表明的实际方向与所设参考方向相反。

基尔霍夫定律(说课稿)

基尔霍夫定律(说课稿)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路基本定律,是分析和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是重点内容,在电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它的分析方法,可以让学生求出电路中各支路或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同时通过对这次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 b、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基尔霍夫定律来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计算复杂电路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c、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和解题能力。 (3).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用心观察、认真思考良好思维习惯。 b、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讨论交流的良好学习风气。 3、教学重点及难点: a、教学重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b、教学难点:(a).节点的含义和列回路电压方程式;(b).广义上的基尔霍夫定律。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首先提出本次课应该本次课应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确立学习内容,不至于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 2、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下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论证归纳-------概括本质,最后由学生做出相关结论。 3、教学中以电路图作为提问的方式,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学生为主,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已的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可用学生自已提的问题作为全班的讨论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与定律相关的概念-------参考方向; 2、提出课程应该解决的问题,明确学生的思考方向; 3、引入电路的基本名词-------支路,节点及回路; 4、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 5、广义上的基尔霍夫定律; 6、小结并布置相关练习。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基尔霍夫定律——KCL 【课前教学组织】 1、清点人数。 2、学生检查仪器设备好坏。 【复习提问】 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2、电阻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是本次课要用于计算电路物理量的,同时也起到引入新课的作用,为本课题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 给出两个电路图,请学生比较两电路的不同之处,并计算出流过电阻R3的电流,最终导入新课。 图1 图2 图1只有一个电源,可以通过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化简电路,可以用欧姆定律求解电流,属于简单电路。 图2有二个电源,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化简电路,无法直接用欧姆定律求解电流,属于复杂电路。

问题导入:这样的复杂电路是否也能用某一特定定律进行求解分析呢? 引入今天的课题——基尔霍夫定律(板书)。 I 【新课讲授】 第一环节:理解基本概念 1、简要介绍基尔霍夫及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2、提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学习和研究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板书课题增加——KCL 3、理解两个常用术语。 (1)支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组成的无分支电路。 (问:图中有几条支路?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流过同一支路的电流有何特点?) (2)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问图中有几个节点?强调:重复节点问题)。

〖动动脑筋〗请问下列电路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实践求真知 1、提出任务:研究图2中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将结果记录在表1中,并对结果做出分析。 2、操作前分析:(1)分析支路电流与节点数。(2)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3、学生实践,记录并分析结果。 4、结果汇总及讨论。 测量结果表明:I1+I2=I3,对节点a而言,I1和I2为流入节点的电流,I3为流出节点的电流,由此可得:

第7讲基尔霍夫定律

课内试验项目操作分析单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 编制部门:编制人:编制日期: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基尔霍夫定律训练对象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学时1 试验目的(1)掌握万用表测量电流、电压的方法及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一、仪器设备: ZH-12通用电学实验台、万用表 二、注意事项: 1、试验之前应先检查设备、器材的好坏。 2、电路连接时,要注意电源极性,避免反接。 3、使用万用表时,要正确选择档位,且要规范操作。若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应注意选 用合适量程的表,并且电路连接时要注意极性。 4、测量电压时,应将表并在所测对象两端;测量电流时,应将表串入电路。 三、试验电路: 试验<1> 图

四、操作步骤: (1)调节ZH-12实验台上的稳压电源,使其输出电压为9V,待用。 (2)(2)按图<1>所示电路图接线。 (3)(3)经教师检查后接通电源,用万用表测电压及各支路电流,并将结果填入表<1>中。 五、结果汇总 六、结果分析 1、分析试验电路(1)中各电流的关系 2、分析试验电路(1)中各段电压的关系 七、评分 1、操作是否符合规范(40%) 2、结果是否正确(30%)总分:_________ 3、分析是否正确(30%)

课题7:基尔霍夫定律 课型:讲练结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2)学会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 技能目标: (1)进一步熟悉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的方法。 (2)进一步熟练电路连接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1)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难点:(1)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2)列方程∑I=0、∑U=0过程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字母前正负号的确 定。 教学分析 本节课采用学生先根据电路及要求进行试验,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老师再加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导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内容及表达式,再详细讲解在列KCL、KVL方程式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字母前正负号的确定,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课程 的内容,突破难点。 复习、提问: (1)电路开路及短路时的特点? (2)什么是简单电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简单电路是指可以用元件的串、并联加以化简求解的电路,复杂电路是指不能用元件的串、并联化简得以求解的电路, 如下图所示电路。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电子组2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改要求: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实践为主线”等先进理念展开设计。 教材分析: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依据是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叠加定理、 戴维宁定理以及等效变换的概念。分析方法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电路图等效化简,是计算简化,这类方法有:叠加定理、电源的等效变换和戴维宁定理;二是选取未知量并列出方程求解,如支路电流法等。支路电流法的实质就是基尔霍夫定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简单直流电路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能简单运用欧姆定理简答 基本题目。但对于复杂直流电路的概念及其计算,还是一无所知,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直流电路的概念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简答。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两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3、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 技能目标: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思考、钻研、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运用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步骤及例题讲解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次课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导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内容 及数学表达式,并详细讲解在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方程式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字母前正负号的确定,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释疑解难、突破难点,学好课程内容。观察演示法、讲授法、启发讨论法、媒体应用法 课前准备:1、完整的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板一块;2、万用表三支;3、多媒体课件;4、电化教学设备;5、连接导线若干;6、电阻若干;7、参考书:《电工基础》(第2版) 教学过程:

运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解题定

项目三、复杂直流电路 【项目描述】本项目着重介绍复杂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其中以支路电流法最为基本。这些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直流电路,而且也适用于交流电路,因此必须牢固掌握,要能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两个网孔的电路。另外,为迎接期中考试,把前面学过的内容复习了一遍。 任务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课时) 任务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2课时) 任务三:支路电流法(2课时) 任务四:测验(2课时) 任务五:电容器和电容(2课时) 任务六:磁场和磁路(2课时) 实习停课一周 【学习目标】掌握节点、支路、回路、网孔的概念 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能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两个网孔的电路 【重点难点】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学会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能力目标】能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检查实验数据的合理性,加深对电路定律的理解 【安全、健康、环保教育】通过做实验提高专业认识,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会遵守室场管理规定,学会安全用电,学会节约用电,学会文明操作。 任务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课时) 【课堂导入】十字路口的车辆川流不息,进入路口的车辆等于驶离路口的车辆数,电路中也有类似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具体指哪两种定律? 【前置作业】 1、简述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两种表述方法? 3、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课堂展示】(学生解决前置作业) 1、大部分同学通过预习课本内容及联系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来解决前置作业;组员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各小组长进行评分,最后由老师评分、小结。 2、知识点拓展如下: 新授课 一、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举例说明概念) 支路:电路中具有两个端钮且通过同一电流的无分支电路。如图 3 - 1 电路中的ED、AB、FC 均为支路,该电路的支路数目b = 3。 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如图3 - 1电路的节点为A、B 两点,该电路的节点数目n = 2 。 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的路径。如图3-1 电路中的CDEFC、AFCBA、EABDE 路径均为回路,该电路的回路数目l = 3。 网孔:不含有分支的闭合回路。如图3-1 电路中的AFCBA、EABDE 回路均为网孔,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

基尔霍夫定律 一、常用电路名词 以图3-1所示电路为例说明常用电路名词。 1. 支路:电路中具有两个端钮且通过同一电流的无分支电路。如图3-1电路中的ED 、AB 、FC 均为支路,该电路的支路数目为b = 3。 2. 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如图3-1电路的节点为A 、B 两点,该电路的节点数目为n = 2。 3. 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的路径。如图3-1电路中的CDEFC 、AFCBA 、EABDE 路径均为回路,该电路的回路数目为l = 3。 4. 网孔:不含有分支的闭合回路。如图3-1电路中的AFCBA 、EABDE 回路均为网孔,该电路的网孔数目为m = 2。 图3-1 常用电路名词的说明 5. 网络:在电路分析范围内网络是指包含较多元件的电路。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1.电流定律(KCL)内容 电流定律的第一种表述:在任何时刻,电路中流入任一节点中的电流之和,恒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即 ∑∑=流出流入I I 例如图3-2中,在节点A 上:I 1 + I 3 = I 2 + I 4 + I 5 电流定律的第二种表述:在任何时刻,电路中任一节点上的各支路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0=∑I 图3-2 电流定律的举例说明

一般可在流入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在流出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反之亦可。例如图3-2中,在节点A 上:I 1 - I 2 + I 3 - I 4 - I 5 = 0。 在使用电流定律时,必须注意: (1) 对于含有n 个节点的电路,只能列出(n - 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 (2) 列节点电流方程时,只需考虑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再带入电流的数值。 为分析电路的方便,通常需要在所研究的一段电路中事先选定(即假定)电流流动的方向,叫做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用“→”号表示。 电流的实际方向可根据数值的正、负来判断,当I > 0时,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一致;当I < 0时,则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2.KCL 的应用举例 (1) 对于电路中任意假设的封闭面来说,电流定律仍然成立。如图3-3中,对于封闭面S 来说,有I 1 + I 2 = I 3。 (2) 对于网络 (电路)之间的电流关系,仍然可由电流定律判定。如图3-4中,流入电路B 中的电流必等于从该电路中流出的电流。 (3) 若两个网络之间只有一根导线相连,那么这根导线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4) 若一个网络只有一根导线与地相连,那么这根导线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解:在节点a 上: I 1 = I 2 + I 3,则I 2 = I 1- I 3 = 25 - 16 = 9 mA 在节点d 上: I 1 = I 4 + I 5,则I 5 = I 1 - I 4 = 25 - 12 = 13 mA 在节点b 上: I 2 = I 6 + I 5,则I 6 = I 2 - I 5 = 9 - 13 = -4 mA 电流I 2与I 5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I 6为负数,表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三、基夫尔霍电压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 图3-5 例题 3-1 图3-3 电流定律的应用举例(1) 图3-4 电流定律的应用举例(2) 【例3-1】如图3-5所示电桥电路,已知I 1 = 25 mA ,I 3 = 16 mA ,I 4 = 12 A ,试求其余电阻中的电流I 2、I 5、I 6。 图3-6 电压定律的举例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练习题

基尔霍夫定律练习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1.4基尔霍夫定律 1、不能用电阻串、并联化简的电路称为__复杂电路_______。 2、电路中的_____每一分支_______称为支路,____3条或3条以上支路___所汇成的交点称为节点,电路中__________闭合的电路______________都称为回路。 3、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称为_____________基尔霍夫电流定律_____________,其内容是:________任一时刻,对于电路中任意某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 之和,恒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数学表达式为:_∑i 入=∑i 出 。 4、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为__基尔霍夫电压定律_,其内容是__任一时刻,对于电路中任一回路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_,数学表达式: ________∑u=0_________。 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入)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6、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绕行一周,各元件的电压代数和为零。 7、每一条支路中的元件,仅是一只电阻或一个电源。(×) 8、电桥电路是复杂直流电路,平衡时又是简单直流电路。(√) 9、电路中任一网孔都是回路。(√) 10、电路中任一回路都可以称为网孔。(×) 11、在列某节点的电流方程时,均以电流的参考方向来判断电流是“流入”还是“流出”节点。(√) 1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指沿回路绕行一周,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13、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14、沿顺时针和逆时针列写KVL方程,其结果是相同的。 (√)

基尔霍夫定律练习题

基尔霍夫定律 一.填空题 1.能应用 电路和 电路 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的电路,叫简单电路.这种电路可用 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不能应用 电路和 电路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的电路叫复杂电路,适用此电路重要定律是 . 2.三个或三个以上电流的汇聚点叫 .两个 节点间的任一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 .电路中从某一节点出发,任意绕行回到原出发点的闭合路径叫 .最简单的回路叫 .任何一个独立的回路中,必须至少包含一条其它 中没有用过的新 . 3.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 ,可用字母 表示.其数学表达式Σ.I=0含义是:进某一 的全部电流之和恒等于零;数学表达式ΣI 入=ΣI 出的含义是:进入某一节点的全部电流之际 恒等于流出该节点的全部电流之 . 4.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也叫 定律 ,可用字母 表示.其数学表达式.ΣU=0含义是:沿回路绕行一周,沿途各部分 的 恒等于零;数学表达式ΣE=ΣIR 的含义:沿回路绕行一周,沿途各电动势的 恒等于沿途各 两端电压的 . 5.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时,若电路中有n 个节点,就可以列出 个 的节点电流方程,若电路 中有m 条支路,应该列出 个 的回路电压方程. 6.如果某复杂电路有3个节点,3个子网孔,5条支路,要采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共应列出其 个方程.其中,节点电流方程 个,回路电压方程 个. 7. 基尔霍定律是进行电路 和 的 的最 的定律.它适合于 电路. 8.如图.有 个节点,其中独立的节点 个,有 条支路;有 个回路,有 网孔. 9.如图,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的五个方程应是.(1) (2) (3) (4) (5) . 10.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都是 ,参考点而言的.如果事先没有指 ,谈电路中某点电位就毫无意义了.在计算电路中某点电位时,必须首先确定该电路 的 .电位的高低与计算时绕行 和参考点的 有关,而与绕行的 无关. 二.选择题 A直流电路B交流电路C简单电路D.复杂电路E.线性电路F.非线性电路 2.如图.为某一电路中的一个节点,则I4是( ) 3.如图,E1=10V,E2=25V,R1=5Ω,R2=10Ω,I=3A,则I 1与I 2分别是( ) A.1A,2A B.2A,1A C.3A,0A D.0A, 3A 4.如图,E 1=12V,E 2=9V,R 1=R 6=1Ω,R 2=Ω,R 3=5Ω,R 4=6Ω,R 5=3Ω,则A,B 两点电位( ) >V B ,B,V A < —V B =0 I1 10A I2 5A I3 -5A I4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设计 电子组潘顺中10计算机1 2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改要求: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实践为主线”等先进理念展开设计。 教材分析: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依据是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叠加定理、 戴维宁定理以及等效变换的概念。分析方法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电路图等效化简,是计算简化,这类方法有:叠加定理、电源的等效变换和戴维宁定理;二是选取未知量并列出方程求解,如支路电流法等。支路电流法的实质就是基尔霍夫定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简单直流电路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能简单运用欧姆定理简答 基本题目。但对于复杂直流电路的概念及其计算,还是一无所知,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直流电路的概念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简答。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两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3、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 技能目标: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思考、钻研、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运用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步骤及例题讲解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次课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导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具体内容 及数学表达式,并详细讲解在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方程式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字母前正负号的确定,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释疑解难、突破难点,学好课程内容。观察演示法、讲授法、启发讨论法、媒体应用法 课前准备:1、完整的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板一块;2、万用表三支;3、多媒体课件;4、电化教学设备;5、连接导线若干;6、电阻若干;7、参考书:《电工基础》(第2版)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