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昆虫发育与生活史

第六章昆虫发育与生活史

第六章昆虫发育与生活史
第六章昆虫发育与生活史

第六章昆蟲發育與生活史

I N S E C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L I F E H I S T O R I E S

本章目的

●昆蟲的發生學(o n t o g e n y):由卵至成蟲的樣式及生活史

●卵經過幼體發育到成蟲羽化的各階段

●不同變態方式的重要性

昆蟲的生活史

●包括化性(v o l t i n i s m)、休息期、同種不同型之共存、遷移、年齡決定、異速生長(a l l o m e r t r y)及遺傳和環境對發育的影響

●諸如溫度、光周期、溼度、毒性、生物性交互作用等環境因子對生活史特徵的影響都對應用昆蟲學研究非常重要

●蛻皮的過程及激素調節都對昆蟲的防治甚為要緊

生長G R O W T H

●彈尾目雙尾目及無翅群昆蟲的生長是非決定性的

(i n d e t e r m i n a t e)它們可以一直蛻皮直到死亡

●絕大多數的昆蟲的生長則是決定性的(d e t e r m i n a t e),有一個標誌著生長與蛻皮終了的齡

●所有具有決定性生長的昆蟲都是在這個最後的齡完全性成熟而被稱為成蟲(a d u l t)

●大多數昆蟲成蟲是有翅的

●但二次性失去翅在許多昆蟲身上獨立演化出來(蝨子及跳蚤等)

●某些有翅亞綱的類群的成蟲前生長階段或齡數可因發育溫度、食物、幼蟲密度等環境因子而可有種內變異

●然而大多數的種類的總齡數則是已遺傳決定了

●不論環境條件如何都是不變的

●昆蟲的一生可說是變化多端,生動有趣的

●人類及其它哺乳類動物大多是一出生後的外部形態特徵,都和成熟時差不多

●昆蟲則不然,從出生到成蟲其形態上要發生幾次大的改變,我們稱這種改變的過程為『變態』m e t a m o r p h o s i s

●除了無翅亞綱四個目的昆蟲無變態外,我們將昆蟲的變態分成兩種,即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無變態A m e t a m o r p h o s i s

●完全變態(間接變態i n d i r e c t m e t a m o r p h o s i s)

●不完全變態(直接變態d i r e c t m e t a m o r p h o s i s)

完全變態

●即昆蟲一生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共有九目,都屬內生翅群(幼蟲時期無翅,成蟲期有翅)

●如鱗翅目(蝶、蛾),鞘翅目(甲蟲類)、膜翅目(蜂、蟻類)、雙翅目(蚊、蠅類)、毛翅目(石蠶蛾)、脈翅目(草蛉、蛟蛉類)、蚤目(跳蚤)等

以長尾水青蛾為例

將繭剖開,內為蛹體

長尾水青蛾

不完全變態

●其生活史僅有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

●行不完全變態者即屬於外生翅群的有蜉蝣目等十幾個目

●外生翅群簡單的說在幼蟲時期即生有翅膀者(但其翅膀尚未生長成熟可稱為翅芽)

卵E g g

●卵在雌蟲體內形成、當雌蟲和雄蟲交尾後,雌蟲受精囊中有精子,而精子會跑到輸卵管中與卵相結合完成受精

產卵O v i p a r i t y

●雌蟲會將卵產在卵孵化後幼蟲容易找到食物的地方。產卵的地方因昆蟲的種類、幼蟲食物、生活環境而有所不同

●幼蟲吃植物的,雌蟲就將卵產在植物上;如蝶、蛾、象鼻蟲等。幼蟲食物需靠寄生在別的動物身上或體內的,雌蟲就將卵產在動物身上或以特殊構造的產卵管刺入寄主體內產卵;如某些寄生蜂將卵產在鳳蝶科的幼蟲體內

●頭蝨將卵產在人體頭髮根部。有些種類則將卵產在土中或水中;如蝗蟲雌蟲將卵產在土中,而蜻蜓將卵在產在水中

螵蛸是螳螂之卵囊,雌蟲產卵後,會在卵之外部,分泌似海綿

狀物質,保護其卵

搖藍蟲雌蟲將卵產於切割成圓柱形之葉子內,幼蟲

以葉子為食

孵化h a t c h i n g

●從卵中掙出卵殼外的過程就叫『孵化』有些種類用顎將殼咬破,有些種類則用口分泌酵素溶化外殼後掙脫而出

幼蟲L a r v a

●幼蟲有些和成蟲外部形態相似而有些則完全不同

●亦就是前面提過的外生翅群類的昆蟲,其中陸生之種類的幼蟲就如成蟲的縮小版

●因幼蟲形態酷似成蟲,稱此種幼蟲為『若蟲』(n y m p h)

●幼蟲棲息於水中的水生種類,其幼蟲形態和成蟲大不相同,如蜻蜓之幼蟲水蠆,其形態和成蟲大不相同。此種水生種類之幼蟲,稱之為『稚蟲』(n a i a d)

●內生翅群類的昆蟲其幼蟲形態及成蟲形態簡直有天壤之別。正如我們常說醜陋的毛毛蟲(這裡指蝶之幼蟲)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一般

尺(蠖)蛾幼蟲移動身體一縮一伸呈弓形,所以

稱尺(蠖)蛾

刀鍬形蟲幼蟲生活於腐木之中

蛻皮e c d y s i s,m o u l t i n g

●幼蟲必須不斷進食,方能長大。但昆蟲之身體結構為外骨骼,無法隨著身體拉長變大,牠必須將較小的皮蛻掉,換上更大的新皮,這種過程就叫做『蛻皮』

●蛻皮的次數因種類而異,一般說來三至四次,最多可達十多次

蛹p u p a

●完全變態的昆蟲才具有此一階段

●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則無此一階段

●而完全變態類昆蟲之幼蟲,再經過一定的成長之後,會停止攝食而進入靜止狀態,此時即可稱為蛹期

●此時期幼蟲體內會分泌荷爾蒙,對皮膚及體內器官作用,徹底改造,以適應成蟲期之需要

蛹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裸蛹e x a r a t e

●觸角、腳、翅膀都和身體分離、有活動能力。如甲蟲、蜂、蟻等。

●(二)被蛹o b t e c t

●觸角、腳、翅膀都沒有分開,不能活動的。如蝶、蛾之蛹。

榕透翅蛾的被蛹

●(三)圍蛹c o a r c t a t e p u p a

●幼蟲最後一次體皮硬化沒有蛻掉,與蟲體完全分離而形成蛹殼,蛹就被包圍在裡面。如蠅類的蛹

蛹的保護

●有些昆蟲在蛹期無法活動,為保護自己,幼蟲老熟時會尋覓釋當之隱蔽場所

●如土中、石礫下、樹皮裂縫處化蛹

●另外有些昆蟲則以造繭的方式保護蛹體

●如最常見的家蠶吐絲造繭以保護蛹體不受外物干擾

羽化e m e r g e n c e

●完全變態之昆蟲自蛹掙脫而出變成成蟲,或水中昆蟲的稚蟲脫離水面在陸地上變成成蟲的過程就叫『羽化』

●成蟲自蛹殼脫出之後,通常會暫懸垂於蛹體上或就近的植物或其它物體上,等待其體液注入體內或翅膀內,慢慢伸展,至完全乾燥後即開始活動

●蛹期之長短,因種類而異,且會因氣溫及其它因素而有所變化,一般狀況下,大約一、二星期左右

黑鳳蝶的羽化

求偶及交尾

●蟲生長至成蟲後,傳宗接代是主要的任務

●昆蟲藉著嗅覺、聽覺及視覺來尋找配偶

●有些昆蟲藉嗅覺作為傳遞訊息的工具,而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稱之為「費洛蒙」p h e r o m o n e

●雌蟲或雄蟲就藉著散發費洛蒙來吸引異性,達到交尾的目的

●有些昆蟲藉著聲音來尋找配偶;蟋蟀、螽蟴及蟬就是以鳴叫聲來吸引異性的

●而以發光來尋找配偶,最著名的當屬螢火蟲了

●交尾行為常因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部份昆蟲進行交尾時,大致上是雄蟲爬到雌蟲的背上

●而蚊、蜂及蟻類則在飛翔中進行交尾

雄蜻蜓將雌蜻蜓頭後方夾住,雌蜻蜓腹部末端向前伸至雄蜻蜓

第二、三腹節間的交尾器,進行交尾

台灣大蝗之交尾,上為雄,下為雌蟲

世代g e n e r a t i o n

●交尾過後,雌蟲隨即尋找適當地點來產卵。昆蟲從卵至成蟲,成蟲交尾,雌蟲產卵,如此循環,周而復始,這就是昆蟲的一生昆蟲自卵經幼蟲、蛹至成蟲,再開始產卵,這一完整階段,稱為世代

●一年發生一世代叫『一化』u n i v o l t i n e,發生二世代叫『二化』b i v o l t i n e,以此類推

●世代之長短因種類而異

●蚜蟲世代極短,一年就可完成二、三十世代

●北美洲的十七年蟬、幼年期長達十七年之久

昆蟲發育之經過與階段

生活史的樣式與階段

L i f e-h i s t o r y p a t t e r n s a n d p h a s e s

●生長是個體發生(o n t o g e n y)的重要組成

●個體的發生指的是個體由卵到成蟲的發育史

●個體發生的型態改變讓我們得以用後胚胎發育期產生的外部改變程度來區分出三大發育樣式

●胚胎期(E m b r y o n i c p h a s e)

●幼蟲或若蟲期(L a r v a l o r n y m p h a l p h a s e)

●成蟲期(I m a g i n a l o r a d u l t p h a s e)

昆蟲的發育階段

P h a s e s i n i n s e c t o n t o g e n y

胚胎期(E m b r y o n i c p h a s e)

●當雌蟲產下成熟的卵,卵期即開始

●卵的年紀是由產卵的時刻開始計算的

卵期開始不見得代表昆蟲的個體發生的起始,因為發生起始應從卵

內發育被活化(a c t i v a t i o n)啟動算起

●有性生殖的昆蟲啟動通常始於受精,但在孤雌生殖的種類則是由產卵時發生的各種情況啟動的,如氧進入卵或是卵發生機械性變形等

幼蟲或若蟲期

(L a r v a l o r n y m p h a l p h a s e)

●由卵孵出象徵著第一個齡期的開始

●幼蟲:所有完全變態昆蟲的幼體都被稱為

幼蟲(l a r v a e)水生的半形變態(蜻蛉目蜉蝣目及襀翅目)的幼體也常被稱作幼蟲(或稚蟲n a i a d s),儘管他們至少在最後幾齡會擁有外翅芽

●若蟲(n y m p h):陸生半行變態昆蟲的幼體

多足幼蟲、寡足幼蟲

●多足幼蟲:特徵-圓筒狀的軀體配上短胸足及腹原足(p r o l e g s;或

稱作偽足p s e u d o p o d s)

●膜翅目廣腰類及大多數長翅目

●多足幼蟲頗不活潑而多為植食性

●寡足幼蟲(o l i g o p o d l a r v a e),欠缺腹原足但有功能完備的胸足,

並常有前口式口器

●許多是捕食性的,但也有移動緩慢,棲於土中的腐食者或植食者

●這種幼蟲形式出現在大多數目中的一部份成員,但不見於鱗翅目、長

翅目雙翅目、蚤目及撚翅目

無足幼蟲

●無足幼蟲(a p o d l a r v a e)沒有真正的足,常呈蠕蟲或蛆狀,棲於土、

泥、糞腐敗的植、動物中,或在其它生物體內為擬寄生者

●蚤目、刺針類膜翅目、長角類雙翅目、及許多鞘翅目有頭部發達的

無足幼蟲,而在高等雙翅目的蛆身上,只有口鉤是唯一可辨識的頭部區域

●幼蟲異形化(l a v a l h e t e r o m o p h o s i s,或稱為過變態

h y p e r m e t a m o r p h o s i s):在幼蟲階段具有明顯的形態改變,如不

同齡有不同幼蟲型的現象

成蟲期

(I m a g i n a l o r a d u l t p h a s e)

●成蟲期負責生殖而且相對於較活動力較弱的幼蟲而言,它也是主要的擴散階段

●當成蟲由前一齡的表皮羽化(e c l o s i o n)

出來之後,它可能便已經性成熟了,或是需要一段時間來讓精子及卵成熟

●羽化的激素控制研究得最清楚的是在鱗翅目昆蟲,尤其是

T r u m a n及其同僚對煙草天蛾M a n d u c a s e x t a所作的研究

羽化至少涉及5種激素

●蛻皮激動素(E T H,e c d y s i s t r i g g e r i n g h o r m o n e)

●羽化激素(E H,e c l o s i o n h o r m o n e)

●甲殼類動心肽(C C A P,c r u s t a c e a n c a r-d i o a c t i v e p e p t i d e)●鞣化激素(b u r s i c o n)

●心肽(c a r d i o p e p t i d e s)

●蛹便(m e c o n i u m):從蛹皮出來之後許多完全變態昆蟲會排出一些糞液,稱作蛹便

●這是在蛹期所堆積之代謝廢物

●有時初羽化的成蟲會把蛹便保留在直腸內直到硬化完成以助身體體積的增加

●生殖是成蟲生活的主要功能,而成蟲期的長短,至少在雌蟲是與產卵期的長短有關的

蛻皮的過程及控制

P r o c e s s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m o u l t i n g

●表皮離解作用(a p o l y s i s):指的是真皮與前一齡期的表皮脫離的過程

●蛻皮:是涉及激素、行為、真皮及表皮改變而導致蛻去就表皮的複雜過程

●真皮細胞會進行有絲分裂而使其體積面積都增加,離解作用及與真皮細胞增加有關或隨其後產生

●蛻皮液中有幾丁質水解酶及蛋白質水解酶,但要到真皮細胞已產生有保護作用的新表皮外層才活化

●然後舊表皮的內側部份被分解並很可能被再吸數,而新的預表皮持續被以未分化的原表皮的形式堆積

●蛻皮始於舊表皮餘下的部份因血壓升高而沿背中線裂開。蛻下的表皮成分包括不能消化的蛋白質、脂肪及舊上表皮與外表皮的幾丁質

●蛻皮的激素調控在變態階段被研究得最透徹,而在本質上內分泌對蛻皮的影響很難與對其形態改變的影響區分開來

控制蛻皮及變態的3種激素類型

1.神經肽,包括前胸腺激素(P T T H,p r o t h o r a c i c o t r o p i c

h o r m o n e),蛻皮啟動激素(E T H,e c d y s i s t r i g g e r i n g

h o r m o n e)及羽化激素(E H,e c l o s i o n h o r m o n e)

2.蛻皮固醇e c d y s t e r o i d s

3.青春激素(J H,j u v e n i l e h o r m o n e)即使在同一隻昆蟲身上,這類激素也可能有好幾種類型

●P T T H由腻神經分泌並經神經軸突送到咽喉侧腺這個腺體是依對

貯存並隨後釋放P T T H進血淋巴的神經腺小體

●P T T H刺激前胸腺或其它蛻皮腺體合成及分泌蛻皮固醇,蛻皮固醇啟動真皮細胞的改變並引導新表皮的製造,蛻皮的特性則是由來自咽喉側腺的J H所調節

●J H會抑制成蟲特徵的表現,因此高濃度的J H造成幼蟲蛻皮成蛹●蛻皮由E T H及E H媒介,至少E H被發現對所有的昆蟲生活史中的每一次蛻皮都很重要

●這種神經肽作用於配有類固醇的中央神經系統以引發脫離舊表

皮的運動原協調活動

滯育D i a p a u s e s

●動物受環境條件的誘導所產生的靜止狀態的一種類型

●它常發生於一定的發育階段﹐比較穩定

●不僅表現為形態發生的停頓和生理活動的降低﹐而且一經開始必須渡過一定階段或經某種生理變化後才能結束

●動物通過滯育及與之相似但較不穩定的休眠現象來調節生長發育和

繁殖的時間﹐以適應所在地區的季節性變化

●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在個體發育過程中或繁殖期所出現的靜止狀態

可明確區分為休眠和滯育兩大類

休眠o r滯育

●休眠直接由低溫﹑乾旱等不利環境條件引起﹐環境恢復正常即可開始活動

●滯育則發生於個體發育的一定階段﹐是在不利環境到來之前﹐由某些季節信號﹐尤其如光周期變化的誘導而引起

●例如柞蠶四﹑五齡幼蟲﹐特別是末齡幼蟲只要接受到每天13小時短光照的刺激﹐蛹期便進入滯育狀態

●滯育蛹即使有適宜溫度仍不發育

●滯育持續時間的長短﹐因昆蟲種類而不同

●有的數月﹐有的可達數年之久

●例如小麥紅吸漿蟲幼蟲在土內滯育可達10年以上

●例如17年蟬

●在自然情況下﹐滯育的結束要求一定的時間和條件

●這些過程受激素的調節和控制

滯育可發生於昆蟲的不同發育階段

●有的發生於胚胎發育的早期﹐如家蠶

●有的發生於胚胎發育已完成的階段﹐如舞毒蛾

●有的可發生於幼蟲的某一齡期﹐如松毛蟲

●或幼蟲晚期階段﹐如玉米螟

●有的發生於蛹期﹐如柞蠶

●有的發生於成蟲期﹐如七星瓢蟲

●成蟲期的滯育主要表現為生殖腺停止發育

滯育類型

●昆蟲滯育的發生與它們的化性有關

●有些一化性(u n i v o l t i n e)昆蟲發育到一定的階段即進入滯育﹐稱為專性滯育

●多化性(m u l t i v o l t i n e)昆蟲發生滯育的世代和個體百分率等

可以不同。這種情況稱為兼性滯育

●按誘導和結束滯育的因素不同﹐昆蟲的這兩大類滯育尚可分成不同亞型

●如在兼性滯育中有的僅受光周期的調節控制﹐可延緩發育速度﹐但並不停頓﹐稱為寡兼性滯育

●凡因某一因素(如光周期變化)誘導而發生滯育後﹐須有另一因素(如溫度升高)的作用才能結束滯育的﹐稱為雙因素兼性滯育

●專性滯育的誘導期有時很難認出﹐似與外界因素無關﹐僅取決於遺傳性

●有的滯育需要某種環境因素(如溫度)的劇烈改變才能結束﹐稱為單因素滯育

昆蟲滯育在生理上的表現特徵

●生長發育停頓

●呼吸率降低

●蟲體含水量下降

●脂肪含量增高

●某些酵素活性降低

●抗藥性增加

●有些昆蟲的幼蟲滯育或成蟲滯育在行為上也呈現各自的特點●如滯育前尋找隱藏的場所﹐滯育期間趨光性不同等

生理原因

●昆蟲的滯育受激素的調節和控制﹐如家蠶食道下神經節分泌的激素﹐能決定雌蛾產生滯育卵

●此神經節的分泌活動受腻控制

●腻在長光照和高溫的刺激下﹐促使食道下神經節產生滯育激素﹐從而使雌蛾產滯育卵

●現已查明昆蟲的腻﹐前胸腺和咽喉側腺所分泌的激素﹐對昆蟲滯育有調節作用

●其效果因昆蟲種類而不同﹐大致可分為3類

●▇腻激素的缺乏可促成幼蟲﹑蛹及晚期胚胎的滯育

●▇腻激素和保幼(青春)激素的缺乏﹐促使產生成蟲滯育

●▇鱗翅目中家蠶等雌蛹食道下神經節分泌的激素能促使胚胎期進入滯育

●滯育昆蟲在恢復發育前常需要一定時間和條件以完成特殊的生理變化﹐這段時間稱為滯育進展期

●此期的最適溫度及其歷時長短﹐和昆蟲的地理分布有密切關係

●分布在低溫地區昆蟲的滯育進展期的適溫比較低﹐時間比較長

●分布在溫暖地區昆蟲的滯育進展期程的適溫較高﹐並且歷時較短

對極端環境的應對

D e a l i n g w i t h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x t r e m e s

●對於非熱帶性昆蟲而言最明顯的環境變異是溫、溼度的季節性波動

●昆蟲在自然環境中經歷的溫、溼度極端值涵蓋陸生生物所遇到的全部陸生環境條件,只有生活在深海熱水流出孔的物種處於更高的溫度中

●因為人類對低溫生物學(可復原之保存)又興趣的緣故,對極冷與極乾燥反應方面的研究要比對高溫來得多

低溫生物學C r y o b i o l o g y

●研究低溫(包括深低溫)對生物的影響及其應用的生物學分支學科

●通常所謂低溫是指0℃左右﹐深低溫一般指-80℃以下

●低溫生物學過去主要研究植物的凍害以及細菌和昆蟲對低溫的耐性等

●20世紀以來﹐開始了對生物和作為食品的生物材料的低溫處理研究﹐工作逐漸進入了細胞和分子的水平﹐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生物製品﹐家畜精子以及人的某些器官﹐特別是血

細胞的低溫保存

寒冷C o l d

●寒酷的高海拔,包括冰河,亦棲有昆蟲,例如創下低溫活動記錄的喜馬拉雅冰川搖蚊D i a m e s a(雙翅目:搖蚊科

C h i r o n o m i c d a e)這種搖蚊可在氣溫-16℃的低溫下活動

●昆蟲可擁有一些低溫保護(c r y o p r o t e c t i o n)機制使其可在即寒冷的狀態下存活。這些機制可在生活史的任一階段出現,從卵到成蟲都有可能

凍結耐受(F r e e z e t o l e r a n c e)

●例如-40到-80℃的北極、亞北極、南極等地域。保護是由嚴寒來臨前由溫度下降啟動產生的季節性冰核物質(I N A,

i c e-n u c l e a t i n g a g e n t s)所提供的

●這些蛋白質、脂蛋白及如尿酸鹽等內生晶狀物質等促使凍結發生在細胞外部位如血淋巴、馬氏管等

●受控制的緩慢胞外冰形成亦可漸漸使細胞內容物脫水而減少凍結

●此外與甘油相關的幾種多元醇(p o l y o l s)及山梨醣

(s o r b i t o l)、海藻醣(t r e h a l o s e)等均可造成過冷現象(在零度以下保持一態而不結冰)並在冰核物質活化前及冰凍發生之後保護細胞及組織

●冷凍耐受性並不能保證存活,那必須視實際經歷的低溫及寒冷開始前的馴化作用、寒酷啟動的速度、化冰時溫度變化的幅度及波動的程度而定

凍結避免(F r e e a v o i d a n c e)

●凍結避免同時是一種生存策略和一個物種在沒有內部凍結的情形下於低溫生存的生理能力

●昆蟲藉過冷作用在過冷狀態下生存,而在這過冷點以下死亡率高,但在過冷點之上卻鮮有死亡的情形也算是凍結避免

寒冷耐受(C h i l l t o l e r a n c e)

●耐冷物種主要由溫帶地域向極地方向分布,在這些地區存活的昆蟲常得面對零下溫度

●這類型的昆蟲擁有前述的過冷作用及耐寒性,與前述兩類型不同的地方是其死亡取決於暴露在寒冷中的時間長短及溫度有多低

感冷性(C h i l l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歐洲的有害蚜蟲(M y z u s p e r s i c a e,S i t o b i o n a v e n a e及

R h o p a l o s i p h u m p a d i)能過冷至-24℃(成蟲)或-27℃(若蟲)

高溫H e a t

●高溫傾向於使蛋白質變質、改變細胞質及酵素的結構與性質、失水(脫水)而殺死細胞

●馴化作用(a c c l i m a t i o n)

●在生理上C a t a g l y p h i s(螞蟻,46o C)可能是陸上最耐熱的動物,因為可以在外出收集食物之前便預先累積「熱衝擊蛋白質(h e a t s h o c k p r o t e i n s)」

曾被稱作「熱衝擊蛋白質」的蛋白質

稱作壓力致生蛋白(s t r e s s-i n d u c e d p r o t e i n)較為貼切

●因為至少有些這類蛋白質可由乾燥及寒冷引發

●在高溫時這些蛋白可以協助蛋白質摺疊,充作分子「保護人」●在低溫時,蛋白質摺疊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細胞膜的流動性

●此流動性可藉壓力蛋白所控制的脂肪酸改變及膜磷脂的變性而復原

遷移M i g r a t i o n

●1.持續遠離原棲地(h o m e r a n g e)

●2.呈直線移動而不在原棲地內看首領域或呈鋸齒狀移動

●3.不受來自原棲地的刺激吸引

●4.特殊的移動前及移動後行為

●5.體內能量的重新分配

●廣義遷徙可視為某依原棲地環境雖然會因時間而變化,但生物會嘗試得到均質的合適環境

●此外族群向外散逸(擴散,d i s p e r s a l)或在相似的環境中前進都不是遷徙

●昆蟲的遷徙前行為包括將代謝轉變為能量貯存,生殖停止,以及多型性種產生翅而使有翅與無翅共存(多態型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遷徙後行為包括恢復取食及生殖

●這些反應有些是由激素控制的,另一些則是由環境引發的日照變短引起生殖休眠,並使飛行抑制被去除,而能量則由花在生殖上轉換為花在飛行上

●有許多昆蟲能利用可預測的天氣條件做長距離的定向移動,並離開氣流而找到新棲地。蚜蟲是最佳範例

多型性(多態型)及多表現性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a n d p o l y p h e n i s m

●「多型性」(p o l y m o r p h i s m)它在同一生活史階段出現的頻率遠較重複突變的期望值為高,反映生理、行為、生態差異的同種個體間之同時或重複的明顯型態變異的出現

遺傳多型性

G e n e t i c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兩性間的差異是多型性的特例

●S e x u a l d i m o r p h i s m

●一化性而有長時間休眠期由環境引發的,但昆蟲認知訊號及作出反應的能力則是遺傳設定的

●某些生活史具地理變異者是遺傳多型性的結果

環境多型性或多表現性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o r p o l y p h e n i s m

●許多昆蟲決定不同表現型的環境信號與引發滯育及遷徙的信號相似,包括光周期,溫度及母系影響(如距離有翅幹雌建立聚落的時間等)

●擁擠

●食物

●內分泌(青春激素)

年紀分級A g e g r a d i n g

●鑑定族群內的昆蟲的生長階段或年紀對生態或應用昆蟲學十分重要

●一族群內各生長階段所佔的比例及已達性成熟的成蟲比例方面的資料可被用來建構生命表

●或決定引起調節族群大小與擴張率波動的因子

●以及監控族群內影響生產及死亡的因子

●此等數據可用以預測氣候造成的害蟲大發生及架構害蟲對引進防治計劃的族群反應模型

成蟲的年紀分級

A g e-g r a d i n g o f a d u l t i n s e c t s

●(H.G.D y a r)1890年根據對28種鱗翅目昆蟲的觀察得出一條「法則」。戴爾的測量發現幼蟲頭殼與齡數增加呈一般直線迴歸關係

●不同的種類則有一固定比值

●戴爾的法則(D y a r’s r u l e)如下:

●蛻皮後大小/蛻皮前大小(或蛻皮增加)=常數

●不同齡的幼體之某些骨化部的對數值對齡次作圖應可得一直線,而任何直線外的偏斜則顯示一沒算到的齡次

●許多情形會不符合戴爾的法則,尤其是在生長受食物與溫度條件影響

的野外族群

環境對發育的影響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f f e c t s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昆蟲生長或發育的速率或情形取決於許多不同因子

●這包括食物的種類及數量、濕度(陸生種)、熱(溫度)、環境信號的存在(如光周期)、致突變物質及毒性物質、或其它物種諸如捕食者或競爭者等

●兩個或更多的上述因子可交互作用對生長特性產生複雜的影響

溫度T e m p e r a t u r e

●熱的驅動力在合適範圍內的溫度上升可加速昆蟲的代謝,致使其發育速率加快

●每一種昆蟲及生活史的特定階段在特定溫度下都可有特定的發育速率

●生理時間(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t i m e,一昆蟲完成發育或一階段的發育所需的熱量)比日齡對發育的測量而言更有意義

●在同一系統內比較不同種的生活周期以及生產能力成為可能,並且得以預測田間不同溫度條件下之幼蟲攝食期、世代長短及成蟲羽化的時間

●生理期是全發育期(以小時或日數)乘以在發育起點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g r o w t h t h r e s h o l d)以上之溫度累積乘積

●發育起點以下發育停頓

●因此生理時間長以日度(d a y-d e g r e e s,D℃)或時度

(h o u r-d e g r e e s,h℃)表示

F i g.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r a t e f o r j u v e n i l e s t a g e o f T e t r a n e u r a

n i g r i a b d o m i n a l i s a t10t o35℃o n E.i n d i c a

●採用L o g i s t i c c u r v e(邏輯斯諦曲線)方式來表達發育速率與環境溫度的關係

●即溫度和發育時間關係的曲線呈S形

●更接近實際情況

●能較準確地表示出不同恆溫條件下發育速率的趨向

有效積溫S u m m a t i o n o f E f f e c t i v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積溫的概念是R e a u m u r(1735)根據谷類和果實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地區發育期間平均溫累加都相等的事實所提出的

●R e a u m u r認為生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須從外界攝取一定的熱量,也即生物完成其某一發育階段所攝取的總熱量為一常數,通常稱為有效積溫法則或總積溫法則(L a w o f e f f e c t i v e a c c u m u l a t e d t e m p e r a t u r e)或(L a w o f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植物和變溫動物完成某個發育階段或整個世代所需的有效溫度的總累積值

●有效溫積值代表某一生物在一定發育期間內逐日有效溫度的累積值﹐單位為日度

●生物在適溫範圍內﹐溫度低時生長發育所需時間長(發育速率慢)﹐溫度高時生長發育所需時間短(發育速率快)

●植物與變溫動物的發育速率雖然因溫度而變化﹐但就每種生物而言﹐完成生長發育所需的總熱量卻是相對恆定的

有效積溫的公式

●一般用公式:D(T-C)=K來表示

●D=完成生長發育所需時間(d u r a t i o n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T=完成該發育期間的平均溫度(a v e r a g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C=發育臨界低溫

●K=有效積溫(常數)(e f f e c t i v e a c c u m u l a t e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o n s t a n t)

迴歸直線計算有效積溫的公式

●因計算簡便,在一定溫度範圍內,仍可表達溫度和發育時間的關係

●迴歸直線為y=a+b x,y:發育速率,x:溫度

●D(T-C)=K

●T-C=K/D

●Y=(T-C)/k

●Y=(-c/k)+(T/k)

●a=-C/K;b=1/K

●K=1/b;C=-a/b

光周期P h o t o p e r i o d

●許多昆蟲,也許是大多數,並不整年都不斷發育,而是以一休息期避開不良環境

●夏眠(a e s t i v a t i o n)及冬眠(h i b e r n a t i o n)提供避免嚴酷季節的兩個例子

●季節改變的最佳環境預測指標是光周期(p h o t o p e r i o d)即日照長度(或簡稱日長d a y l e n g t h)

●光周期重要的是在經過時間長短而不是光照強度,而且有一臨界光強度,在其之下則昆蟲不反應

●大多數昆蟲可說是「長日」種,在夏季生長及繁殖

●休眠則由日照減少開始

●另一些種類則相反地具有「短日」(常是秋季及春季)活動性及夏眠

●有些種類評估光周期的階段在做出反應的階段之前,就如蠶蛾的母系的光周期反應會影響下一世代的卵

昆虫分目检索表2

昆虫纲(s. lat.)分目检索表 1 原生无翅;腹部第6节以前常有附肢.............................................................................................. - 有翅或次生无翅;腹部第6节以前无附肢..................................................................................... 2 无触角;腹部12节 ...................................................................................................................... 原 - 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 3 腹部6节或更少,无尾须,第l节有腹管,第3节有握器,第4或第5节 有弹器 .................................................................................................................................................. 弹尾目- 腹部10节或11节,有尾须,附肢为刺突或泡............................................................................. 4 腹端只有l对尾须或尾铗,无中尾丝;无复眼 ......................................................................... 双 - 腹端有l对尾须及1条中尾丝;有复眼.......................................................................................... 5 胸部较粗,背侧拱起 ........................................................................................................ 石蛃目M - 胸部较扁,背侧不隆起........................................................................................................... 衣鱼目 6 口器有成对的上颚,或口器退化 .................................................................................................... - 口器无上颚 ......................................................................................................................................... 7 有尾须;头不延伸成喙状 ................................................................................................................ - 无尾须;少数有尾须则头延伸成喙状............................................................................................. 8 触角刚毛状;翅竖在背上或平展而不能折叠 ................................................................................ - 触角丝状,念珠状或剑状等;翅可以向后折叠,或无翅............................................................. 9 尾须细长而多节,有时还有中尾丝;后翅很小,无翅痣 ........................................... 蜉蝣目Ep - 尾须粗短不分节,无中尾丝;前后翅相似或后翅更宽,有翅痣............................................ 蜻蜓 10 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 ........................................................................................ 直翅目 - 后足非跳跃足,前足也非开掘足.....................................................................................................

昆虫的生长发育教案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第三节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昆虫的生长和发育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学生在认识了植物和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之后,进而了解多样的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重点是介绍昆虫的生长发育,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昆虫,另一方面让学生更为深入的认识昆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外部形态。 二、设计思想: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没有亲眼长时间观察昆虫发育过程的机会。因此我们采取观看录像的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过程中,可以看到发育到某一时期的昆虫直观的对应起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蝗虫个体发育所经历的几个时期 (2)能够说出蝗虫的个体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能够说出家蚕个体发育所经历的几个时期 (4)能够说出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 (1)结合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

简单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的教学,使学生建立逐渐起生物生长发育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特征 解决方法:利用录像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点 2.难点: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 解决方法:利用录像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点 五、教学媒体: 1.蝗虫形态图 2.蜘蛛、蜈蚣的图片 3.蝗虫生活史的图片 4.蝶类幼虫的图片 5.蝴蝶完全变态的录像片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 一、昆虫的生长发育 1.昆虫的一生

2.害虫的防治 七、教学过程

昆虫学 名词解释

1.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2.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初生分节:指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其相邻体节间以环形凹陷--节间褶相连,纵肌着生在节间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时期的体节,故称初生分节。 次生分节:指成虫和不全变态昆虫的若虫或稚虫,其体壁大部分骨化,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着生肌肉的内脊,内脊前有一窄条未经骨化的膜质区---节间膜成为体节的分界。 3.两性生殖:昆虫经过两性交配而产出后代的生殖方式叫两性生殖。 4.孤雌生殖: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或经交配但不产生受精卵而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在昆虫中,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现象。 35.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两性除性器官和外生殖器存在差异外,还存在个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现象。 43.多型现象:同种同性别的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62.胎生:有一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虫或若虫来的生殖方法。 63.胚后发育:昆虫由卵中孵出来起,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 64.蜕皮:昆虫自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要重新形成新表皮,将旧表皮脱去的现象。 54.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形,它的中干起自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成两条测臂。 9.羽化:昆虫由蛹或老熟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昆虫的成长过程

昆虫的成长过程 昆虫的成长过程在昆虫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现象是比较特殊的,下面我分别 介绍一下: 1.蜕皮 我们人类的骨骼是被包裹在皮肤和肌肉里面,但是,昆虫正好相反,这层位在外面的「表皮」就是它们的骨骼,肌肉则被包裹在里面了,所以我们称这些昆虫为「外骨骼」动物。因为昆虫的外骨骼不能不停的长大,所以当它们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必须脱去原来的旧表皮并形成新的表皮,这种现象我们称它为「蜕皮」。 2.变态 昆虫的成长过程中会经过几个不同时期,也就是有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等。在这不同时期,它们的外观上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譬如常说的「毛毛虫变蝴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昆虫变态之一。但是,许多昆虫的成长过程中,并不一定会出现这四个不同时期。一般而言,昆虫的变态可再区分为下列三种不同的情形: (1)无变态 有些比较低等的昆虫,从卵中孵化后一直长到成虫,除了体形变大之外,它们的外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称这种变态为「无变态」。衣鱼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代表虫。 (2) 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昆虫所指的是在它们成长过程中少了蛹期,也就是说它们会直接由幼虫期(称为「若虫」)羽化成成虫,而没有化蛹的过程。许多常见昆虫如蚱蜢、蟋蟀、蝉....等等,均属于这类变态。 (3) 完全变态

所谓的「完全变态」昆虫是指在这类昆虫的成长过程中会经过四个不同的时期,不像前面那种少了化蛹的过程。如果你(妳)曾养过家蚕,一定知道家蚕是先由卵里孵化出来成为一只只很小的幼虫,而幼虫不断地吃桑叶长大,并脱几次皮,接着它们会吐丝结茧,这时候幼虫就在茧里面化成蛹,最后,再由蛹羽化成为蚕蛾(成虫),这整个变化就是所谓的完全变态。

昆虫的分类

摘要:通过对学校不同环境下的昆虫的调查和分类来了解学校的昆虫有哪些目 和科,从而来了解这些昆虫的形态学特征;以及调查了解这些昆虫的生活 习性。 关键词:学校:昆虫;调查;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 我校是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经纬:114.9728° 27.1075°)一个红土地的革命之地。在此空气污染较少,湖水还较干净,这里是个多丘陵的地带,植被也较多,也有较多的昆虫分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采集工具主要有:捕虫网、吸虫管、毒瓶、采集袋、标本盒、三角纸、剪刀、镊子、放大镜、记录本。 1.1.2昆虫标本制作工具:还软器、昆虫针、三级台、展翅台、三角台、粘虫胶和滤纸条等。 1.2方法 1.2.1昆虫的捕捉方法 昆虫标本是昆虫分类的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就成为昆虫研究的基本技术。 本实验依据昆虫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习性,运用采集昆虫标本,观察昆虫的基本形态进行昆虫的基本分类。 根据各类昆虫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于一般的昆虫,如蝗虫、蜻蜓、蝴蝶等,多采用捕虫网进行捕捉,而像叶蝉、飞虱等体态较小的多用吸虫管捕捉。同时,捕捉的昆虫立即用毒瓶杀死,以免因为昆虫挣扎而造成肢体残缺。对于鳞翅目的昆虫,在毒死后必须包在三角纸内,避免损伤鳞翅,使标本不完整。 1.2.1标本的制作 采集回来的昆虫标本,必须经加工、整理,制作成标本,才能长期保存,供研究使用。 采集回来的昆虫标本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都比较干燥,不仅容易损毁,而且无法整理,在制作标本前必须还软。在干燥器的底部放入干净的湿沙,加清水,再滴入几滴碳酸或甲醛溶液(以防标本霉变),将昆虫放在瓷隔板上,数日后即可软化。标本还软后,即可依次针插、整姿或展翅。 制作标本后还需要制作标本的标签,注标本的采集人姓名,采集时间、地点、昆虫的种名、昆虫所属的目,编号。贴好标签的昆虫标本存放在标本盒,然后放入专门的标本橱内保存,以免发虫或霉变。 2、结果与分析

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知识目标: 1、知道大多数昆虫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能够说出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特征; 3、能举例说明那些是完全变态哪些是不完全变态;能力目标: 1、增加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 2、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概念和特征难点: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导入: 【播放视屏蝴蝶的一生】毛毛虫和蝴蝶,两者无论是外形还是生理习性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毛毛虫最终还是长成了蝴蝶,那么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78页,第二节,标题是什么?一起回答我!【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好,除了刚才的蝴蝶,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成长过程中形态,生理,习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蝴蝶、蚊子、蜻蜓、蝗虫等】没错,同学们举了很多昆虫的例子,【展示变态发育昆虫图片】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0万种以上的昆虫,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多样;大多数昆虫的发育过程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都发上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成为变态【板书】;这句话在79页的文字第一句,同学们把变态这个词勾画下来引起注意。 蚕和蝗虫很具有带表性。为什么说它具有代表性?我们先来看看蝗虫的生活史。【展示蝗虫的生活史图片】这是成虫,雌蝗虫产卵,受精卵发育成幼虫,下面这一排是1-5龄的跳蝻,跳蝻就是蝗虫的幼虫,1-5龄是蝗虫的虫龄。知道

什么是虫龄吗,怎么计算吗?看看79页下边的小资料。懂了没有?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所以昆虫会蜕皮,这个皮就是不合适的外骨骼。什么是一龄幼虫?【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虫】此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所以二龄幼虫蜕了几次皮?【1次,回答错误则解释一次】所以一龄幼虫没蜕皮,二龄幼虫蜕了一次皮,以此类推。好回到图片!我们看看蝗虫成虫和幼虫有哪些差异,有没有自告奋勇?【有,学生回答】【无,抽问,注意引导】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是很相似的,看到幼虫的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蝗虫的幼虫对不对,只不过,他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幼虫称为若虫.【板书】这是若虫的定义,在书上勾画下来,接着刚才勾画得词语,在后边找到若虫,注意若虫的若是怎么写的,。好,现在告诉我,若虫和幼虫是什么关系?【若虫就是幼虫,如果回答不出来就再强调一遍】若虫没有翅或者发育不完善,能跳跃,所以叫做跳蝻。现在能不能回答我,蝗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那几个时期?【受精卵、若虫、成虫,若不能准确就适当的引导】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在书上把不完全变态勾画下来。书上还给大家说来了哪些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展示图片】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接下来再看看另一个代表蚕。【展示图片】图1是蚕的受精卵,像豆子一样,图2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蚕宝宝,是幼虫,正在吃桑叶,当蚕宝宝长到足够大就要作茧自缚!图3就是蚕茧,外面白色的是蚕丝,里面是蛹,图4画的很清楚,他把自己包起来保护自己,在里面慢慢的成长,等他长成成虫也就是蚕蛾的时候就会破茧而出,图5就是刚出来的蚕蛾,蚕蛾是不吃东西的了,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传宗接代了,图6就是正在产卵的雌蛾。蚕的发育过程中幼虫在形态,生理,习性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和蝗虫的发育过程来做个比较。首先看看蚕的幼虫和成虫外形的差距大不大?【大、】对,外形差距很大。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外表还是比较相似的。那么在习性上蚕的幼虫和成虫有什么差别?蚕吃的什么?【桑叶】成虫基本不吃东西。而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习性上基本相似。蚕发育过程经历了哪些时期?图一是谁什么? 【受精卵】接着说【蚕、幼虫;蛹;成虫、蛾子】对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在在书上81页把这句话勾画下来。除了蚕还有一些昆虫也是完全变态发育,比如说哪些?看着书上一起回

2.1-2昆虫的生命周期生活史

第一节昆虫的生命周期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昆虫生命周期; 【目标知识】 1、昆虫生命周期概念。 2、不同昆虫种类的生命周期。 一、生命周期 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若虫或稚虫)自离开母体到件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life cycle),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generaTion) 二、昆虫的寿命 在正常情况下,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叫这种昆虫的寿命(life-sPan)。显然,昆虫的寿命比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时间会长一些,两者差别的大小取决于成虫进行生殖后所存活的时间‘如蜉蝣变为成虫之后仅存话几个到几十个小时,其生命周期与寿命基本相同;而有些甲虫的成虫性成熟后能存活半年到1年,一种龙虱;Dytiscus sp.的雄虫能活854d,雌虫能活740d,这样的情况下,寿命远比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所需的时间长。 不同种类的昆虫寿命差别很大。昆虫中寿命最短的可能是孤雌生殖的蚜虫,如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每年可繁殖20—30代,每只蚜虫1d可生10余只小蚜虫,每只蚜虫的寿命仅20一30 d。北美的十七年蝉Magicicada septendecim(Lin—nause)的若虫在土中可以生活17—17.5年。白蚁的蚊后寿命更长,一般认为其寿命为20一25年,也有的说蚁后能话50一80年,但后者的可靠性有持检验。一般昆虫的寿命在1年左右。同种昆虫的寿命一般雄虫长于雄虫,大多数昆虫的雄虫在交配后不久便死去,而雌虫产卵后有些种类还有护卵和护幼习性。 社会性昆虫的不同类型的个体寿命也不相同。如蜜蜂的工蜂春、夏季出生者寿命为45d左右,秋季出生者寿命为半年左右;而蜂后却能活5—8年。 关于昆虫的寿命容易与成虫期的长短相误解,如人们常说的“蜉蝣朝生暮死”是对蝉游的成虫而言,不能说蜉蝣的寿命只有1d,实际上一些孵蜕的稚虫在水中要生活2—3年,所以蜉蝣的寿命在昆虫中还算是比较长的。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教案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教案 一、说教材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 “实验实训1.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一)地位和作用: 1、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认识昆虫体躯的组成及附器。 2、复习和巩固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3、为鉴别昆虫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理解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各部分构造和作用。 (3)掌握昆虫的口器、触角、足、翅的基本类型。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结构及类型,特别是触角类型繁多,学生不容 易掌握,则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借助多媒体弥补实验过程中不容易观察到部分结构,如把昆虫的体躯放大,蜜蜂的 触角放大,蝴蝶的翅放大、蝗虫的后足放大、蝗虫的口器放大,通过感官和视觉, 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直观功能,对 突破难点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真正达到了对触角、口器、足、翅的结构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触角的类型部分,通过学生观察后回答,答对一个给一个动画笑脸,答错一 个给一个动画哭脸,体现多媒体的趣味性特点,这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 生的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对于昆虫的足、翅的类型,学生观察后,答对一个就把该类型的图片展现 出来,把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带学生进入教学的情景 之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情趣,自然的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三、说学法 (1)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外出捕捉昆虫,要求学生在家附近搜集昆虫,由于学生个人的兴趣、经验、所处环境不同,学生搜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不同,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广阔的空间,形成了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同时,这一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灵 活性,为本节课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教学实验 利用搜集到的昆虫材料,认识、辨别、分析昆虫各部分结构及分类,这就让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芃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肈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特指昆虫的发育过程,不能用于两栖类:如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两个范畴。两栖类的只能是变态发育。 蚆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蚊、蝇、菜粉蝶、 蜜蜂、苍蝇、家蚕等。 莅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此语录出自8年级下册 的生物书。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 蚄2 蝿昆虫的一生从体态到生活习性都以多变而著称。例如苍蝇产下乳白色长圆形很小的卵,肉眼几乎不能看见。卵孵化为幼虫枣即蝇蛆,是一种白色、棒状、头胸腹形态不分,也没有足和翅或其他器官的幼虫,它不停地蠕动、进食,要蜕掉两次皮,每蜕一次皮就长得更大一些,最后化为不吃不动棕褐色长圆形的蛹。蛹经过一段时期开始羽化,成虫破蛹而出。 这种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活史,叫做“完全变态”。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形态上不但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也甚至完全不相同。例如苍蝇,成虫飞翔于空中,幼虫只能在地表蠕动,而蛹是不吃不动的。蚊子的成虫飞翔、生活于空中,而幼虫生活于水中。成虫靠叮吸高等动物的血液为食,幼虫则靠吞食水中的小浮游生物或细菌为生。完全变态的昆虫很多,所有蚊、蝇、蝶、蛾、蜂、甲虫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都是完全变态昆虫。 虿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完全变态的幼虫都是头、胸、腹不分的。蚊虫的幼虫头、胸、腹三部分就可明显地区分。甲虫,如金龟子的幼虫,虽然头、胸、腹三部分不如蚊子那样明显,但胸部长有三对伪足,仍然与蝇蛆的形态有很大的区别。 蒅有些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不同时期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有所不同,因而幼虫期在外部形态上也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芫菁的初龄幼虫行自由生

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知识目标:1、知道大多数昆虫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能够说出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特征; 3、能举例说明那些是完全变态哪些是不完全变态; 能力目标:1、增加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异同的能力 2、加强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变态、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概念和特征难点: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导入:【播放视屏蝴蝶的一生】毛毛虫和蝴蝶,两者无论是外形还是生理习性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毛毛虫最终还是长成了蝴蝶,那么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78页,第二节,标题是什么?一起回答我!【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好,除了刚才的蝴蝶,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成长过程中形态,生理,习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蝴蝶、蚊子、蜻蜓、蝗虫等】没错,同学们举了很多昆虫的例子,【展示变态发育昆虫图片】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0万种以上的昆虫,数量多,分布广,形态多样;大多数昆虫的发育过程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都发上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成为变态【板书】;这句话在79页的文字第一句,同学们把变态这个词勾画下来引起注意。 蚕和蝗虫很具有带表性。为什么说它具有代表性?我们先来看看蝗虫的生活史。【展示蝗虫的生活史图片】这是成虫,雌蝗虫产卵,

受精卵发育成幼虫,下面这一排是1-5龄的跳蝻,跳蝻就是蝗虫的幼虫,1-5龄是蝗虫的虫龄。知道什么是虫龄吗,怎么计算吗?看看79页下边的小资料。懂了没有?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所以昆虫会蜕皮,这个皮就是不合适的外骨骼。什么是一龄幼虫?【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幼虫】此后,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所以二龄幼虫蜕了几次皮?【1次,回答错误则解释一次】所以一龄幼虫没蜕皮,二龄幼虫蜕了一次皮,以此类推。好回到图片!我们看看蝗虫成虫和幼虫有哪些差异,有没有自告奋勇?【有,学生回答】【无,抽问,注意引导】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是很相似的,看到幼虫的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蝗虫的幼虫对不对,只不过,他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幼虫称为若虫.【板书】这是若虫的定义,在书上勾画下来,接着刚才勾画得词语,在后边找到若虫,注意若虫的若是怎么写的,。好,现在告诉我,若虫和幼虫是什么关系?【若虫就是幼虫,如果回答不出来就再强调一遍】若虫没有翅或者发育不完善,能跳跃,所以叫做跳蝻。现在能不能回答我,蝗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那几个时期?【受精卵、若虫、成虫,若不能准确就适当的引导】像蝗虫这样,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在书上把不完全变态勾画下来。书上还给大家说来了哪些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展示图片】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接下来再看看另一个代表蚕。【展示图片】图1是蚕的受精卵,像豆子一样,图2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蚕宝宝,是幼虫,正在吃桑叶,当蚕宝宝长到足够大

昆虫主要科目检索表

A全变态 B口器虹吸式...........................................................................................................鳞翅目1触角棒状 (2) 触角其它形状 (7) 2触角基部远离,末端有弯钩...................................................................弄蝶科触角基部接近,末端无弯钩. (3) 3前足有前胫突;后翅A脉1条................................................................凤蝶科前足无前胫突;后翅A脉2条. (4) 4雌前足正常,爪发达.............................................................................灰蝶科雌前足退化,无爪 (5) 5前翅通常有1~3条脉的基部膨大;至少后翅后面有2个眼状斑.....................眼蝶科前翅各脉基部不膨大 (6) 6后翅中室封闭;前翅A脉基部分叉..........................................................斑蝶科后翅中室开放,或闭有很细的横脉;前翅A脉基部不分叉............................蛱蝶科7后翅Sc+R1脉与Rs脉在中室外靠近或部分愈合.........................................螟蛾科后翅Sc+R1脉与Rs脉在中室外分离.. (8) 8有鼓膜听器........................................................................................夜蛾科无鼓膜听器 (9) 9前、后翅中室内M脉干中等或发达;如在1对翅或2对翅中弱或消失,则下颚须十分发达..................................................................................................菜蛾科前、后翅中室内M脉干在1对翅或2对翅中弱或消失;下颚须极小,退化或消失 (10) 10触角末端弯曲成小钩状;喙发达;有翅缰;前翅狭长,外缘很倾斜................天蛾科触角双栉状;喙退化或缺;无翅缰;前翅宽阔.. (11) 11体大型;翅中室区常有透明斑…………………………………………………...天蚕蛾科体中型;翅中室区无透明斑…………………………………………………………..蚕蛾科BB口器咀嚼式(咀嚼式或嚼吸式) C前后翅质地相同 D成虫有多型现象…………………......................................................................膜翅目 1腹基部不缢缩,腹部第1节不与后胸合并…………………………………….叶蜂科 腹基部缢缩,具柄或略呈柄状;腹部第1节与后胸合并成并胸腹 节 (2) 2后翅无臀叶,足的转节多为两节 (3) 后翅有臀叶,足的转节1节 (4) 3触角膝状 (5) 触角非膝状 (6) 4腹部第1节或第1、2节呈结节状…….…………………………………………蚁科 腹部第1节、第2节不呈结节状 (7) 5跗节3节………………………………………………………………………赤眼蜂科 跗节4-5节……………….……………………………………………………金小蜂科 6前翅有第2回脉………………………..……………………………………….姬蜂科 前翅无第2回脉………………………………………………………………….茧蜂科 7前翅第一盘室比亚中室长得多;休息时前翅通常纵褶………………………胡蜂科 前翅第一盘室比亚中室短;休息时前翅很少纵褶 (8) 8后足胫节有两端距……………...………………………………………………熊蜂科

昆虫短暂的一生

短暂的一生 有些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几十年,昆虫的一生往往只在很短的时间里渡过。一个个体(无论是卵还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世代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非意外死亡)的整个发育过程。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更确切地说,从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经过,称生活年史,简称生活史。 各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不同,在一年内能完成的世代数也不同。有的昆虫一年只完成1代,就称为一化性昆虫。一年发生2代以上的,称为多化性昆虫。二化螟、三化螟的名称就是根据它们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命名的。有的昆虫一年内能完成很多代,为害棉花的蚜虫一年可完成20-30代。另外一些种类完成一个世代则往往需要2-3年,最长的甚至要十几年,如十七年蝉。 一只昆虫刚从卵孵化出来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的变化,才能发育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昆虫经过长期的演化,随着成、幼虫态的分化、翅的获得,以及幼期对生活环境的特殊适应,发生了不少变态类型,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类型。 1、增节变态:增节变态是从多足纲演化来时保留下来的一种原始变态类型。在昆虫纲中唯有无翅亚纲的原尾目是以增节变态型式发育的。这种变态的特点是幼期和成熟期之间除了个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别外,腹部的体节数是逐渐增加的:初孵化的原尾虫腹部只有9节,以后在最后两节之间逐渐增加出3节,至全数12节为止。第12节是尾节,所增加的3节都是从第8节增生出来的。 2、表变态:这是无翅亚纲中除原尾目以外各目(弹尾目、缨尾目和双尾目)所具有的变态类型。表变态的特点是从卵孵化出的幼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成虫的特征,在胚后发育中仅在个体增大、性器官的成熟、触角及尾须节数的增多、鳞片及刚毛的增长等方面有所变化,一般来说这些变化都不很明显。表变态的另一特征是在成虫期还继续脱皮。 3、原变态:原变态是有翅昆虫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只有蜉蝣目才有这种变态类型。它的特点是从幼期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亚成虫期是一个很短的虫期,有时还不到一个小时,它在外形上与成虫一样,也能飞行。 4、不全变态:这种变态类型只有3个虫期,即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渐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不全变态与原变态的主要不同点为:成虫期不再脱皮,幼虫期为寡足型(只有3对胸足,无腹足)。最典型的不全变态类昆虫有:直翅目、等翅目、竹节虫目、螳螂目、蜚蠊目、革翅目、啮齿目、纺足目、半翅目、同翅目等。这些昆虫的幼虫陆生,称为若虫。蜻蜓目、绩翅目的幼虫水生,因而其幼虫比较特化,称为稚虫(据彩万志图修改)。 5、完全变态:这种变态类型有4个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全变态类的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完全不同,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例如,蝴蝶的幼虫为多足的毛毛虫,取食植物的叶子;成虫则是美丽的蝴蝶,大多取食花蜜和水。在全变态中,有一些昆虫的幼虫在各龄之间生活方式迥然不同,因此,相应在体形、结构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别。这种发育过程显得更为复杂,所以另称为复变态。复变态是某些寄生昆虫所特有的现象。芫菁是复变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想办法过冬 秋末冬初,地净场光,树叶凋落,为害庄稼和在地面活动的虫子不见了,是被寒冷的气候冻死了吧?不是,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事实上每当寒冬来临,大多数昆虫便纷纷进入过冬期,不再活动了。无论昆虫在一年中能发生几个世代,当环境条件对它们不利时,就会有一段生长发育停滞的时期,这个时期往往是在酷热的夏季或严寒的冬季,因而通常称这段时期为越夏或越冬。

第二章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第二章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特点及生活习性,即昆虫的生物学。它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的繁殖、发育与变态,以及从卵到成虫各个时期的生活史。通过研究昆虫生物学,可进一步了解昆虫共同的活动规律,对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但极个别也有雌雄同体现象。自然界中雌雄异体的动物大多进行两性生殖,但也有其他的生殖方式。常见的生殖方式有以下4种 一、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是昆虫最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是由雌雄两性昆虫 经过交配后,雌虫产下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又称卵生。如蛾蝶类、天牛等昆虫。 二、孤雌生殖 有的昆虫(如某些粉虱、介壳虫等),无或有极少量雄性个体,雌虫产下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又称为单性生殖。分为3种情况:①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即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未经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②经常性的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营孤雌生殖,偶尔发生两性生殖。例如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未经交配或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虫,受精卵发育为雌虫。还有一些昆虫如介壳虫、粉虱、蓟马、蓑蛾、叶蜂、小蜂等,经常进行孤雌生殖,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有的甚至还未发现过雄虫。③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蚜虫,秋末随着气候变冷产生雄蚜牙,进行雌雄交配,产下受精卵越冬;而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余代都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这段时期几乎没有雄蚜。 三、伪胎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卵生(oviparity),但也有一些昆虫从母体直接产出幼虫(若虫),如蚜虫类,其卵在母体内发育并孵化,所产下来的是幼蚜(若蚜)似为胎生,但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故称伪胎生。 另有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paedogenesis)。这是一种特殊的、稀有的生殖方式。凡进行幼体生殖的昆虫,产出的都不是卵,而是幼虫,故幼体生殖可以认为是胎生的一种形式。如双翅目瘦蚊科、摇蚊科以及蛹翅目中的部分种类昆虫。 四、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polymbryony)是指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细蜂科、茧蜂科、姬蜂科等寄生性昆虫。营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卵内,每个寄主里产卵1-8个不等(随种类而异),既可有受精卵,又可有非受精卵,前者发育为雌性,后者发育为雄性。一个蜂卵形成胚胎的数目变化很大,多数种类一个卵形成2个或多个胚胎,而寄生于鳞翅目幼虫的金小蜂(Litomastixtruncatellus)可产生数百个甚至2000个左右的胚胎。 多胚生殖可以看做是对活体寄生物的一种适应。因为这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找到它相应的寄主,而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 昆虫的生殖是为了种群的延续,而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是昆虫对不同生态环境的有利适应。如孤雌生殖对于昆虫扩大其分布和维持其种群都很重要,在任何适于生存的环境下,只要有1头雌虫,便可进行繁殖。胎生是对其卵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又无独立的卵期,所以完成生活史的周期较短。一些寄生性昆虫常常不容易找到寄主,而多胚生殖可以保证其一旦找到寄主就能产生较多的后代。幼体生殖缺乏成虫期和卵期甚至蛹期,更可以缩短其世代周期,在较短时期可迅速增大其种群数量。兼行两种生殖方式的昆虫,如蚜虫,在适宜环境下行孤雌生殖,可在短期内迅速繁殖,而在环境条件不宜时行两性生殖产卵越冬,以度过不良环境。 第二节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和变态类型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 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在卵内完成的,至孵化为止。胚后发育是从幼虫孵化开始直到成虫性成熟为止。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

昆虫分类

实验七昆虫分类(一)——目的分类 目的: 了解昆虫纲分目的特征; 掌握常见农业昆虫中重要目的主要形态鉴定特征; 学习使用和编制检索表; 原理:(自己写) 材料用具: 跳虫、蜚蠊、飞蝗、蠼螋、蜻蜓、蓟马、蝽象、蜡蝉、草蛉、地 老虎、粉蝶、金龟子、胡蜂、蜜蜂、食蚜蝇、大蚊标本等。户外采集 的昆虫。 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和大头针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内容与方法:(参考以下这些) 一、检索表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将不同种类昆虫的 特征,从中选定比较重大而稳定的特征,做成简短的文字条文排列而 成。因此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制是昆虫分类工作重要的基础。 1、类型:双项式(两项式)、单项式、退格式或包孕式。 2、步骤:选取特征→列表→成文 例如: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 弹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弹器 缨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直翅目咀嚼式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鞘翅目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半翅目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质喙着生于头前端

同翅目刺吸式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稍加厚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两项式 1.无翅 (2) 有翅 (3) 2.腹末有弹器……………………………………………………………………………弹尾目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缨尾目3.口器刺吸式 (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为半鞘翅…………………………………………………………………………半翅目 前后翅膜质……………………………………………………………………………同翅目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3、编制检索表的注意事项 尽可能地选用明显而稳定的外部特征 绝对性状 对称性状 文字简洁 二、重要农业昆虫的分目 观察标本,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分类鉴定特征。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直翅目 缨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脉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膜翅目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 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 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昆虫分类检索表

昆虫分类和检索表的使用 昆虫纲隶属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已知100多万种,约占整个动物界的75%。根据变态的有无和类型,腹部运动附肢的有无,翅的有无、数量、质地和类型,以及口器、触角及胸足的类型等特征,一般将昆虫纲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使用下面的“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学习分类工作的原理和方法,将老师提供的或自己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到它们所属的目。检索表中列有1、2、3……等若干条,每条都含有一对(两项)互相对立的特征描述。鉴定标本时,仔细观察待鉴定标本的形态特征,并从检索表第1条开始逐条查对。昆虫标本特征符合两项对立描述的中的那一项,就按该项描述后面的数字(数字表示条的编号)继续查下去,直到查出该昆虫所属的目为止。 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 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先置于昆虫纲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很可能并不属于昆虫。但它们的分类地位尚不很明确,故将这三个目仍暂放在此处的检索表中。 1. 翅无或极退化 (2) 翅2对或1对 (23) 2. 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及直翅目等昆虫体内,仅头胸部 露出寄主腹节外………………………………………………………捻翅目(Strepsiptera) 有足,头和胸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 (3) 3.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运动附肢 (4)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运动附肢 (7) 4. 无触角;腹部12节,第1节~ 第3节各有1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

(Protura) 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 (5) 5. 腹部至多6节,第1腹节具腹管;第3腹节有握弹器,第4或第5腹节有一分叉的弹器, 但有些种类的握弹器和弹器退化……………………………………. 弹尾目(Collembola) 腹部多于6节,无上述附肢,但有成对的刺突或泡 (6) 6. 腹部末端有一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无中尾丝和复眼………………… …………………………………………………………………………….. 双尾目(Diplura)腹部末端除一对尾须外还有一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有复眼………缨尾目(Thesanura) 7. 口器咀嚼式 (8) 口器刺吸式或舔吸式、虹吸式等 (18) 8. 腹部末端有一对尾须或尾铗 (9) 腹部末端无尾须 (15) 9. 尾须铗状,坚硬不分节……………………..….……………..………. 革翅目(Dermaptera) 尾须不呈铗状 (10) 10. 前足第一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 纺足目 (Embiidina) 前足第一跗节不特别膨大,不能纺丝 (11) 11. 前足捕捉足…………………………………………………………….. 螳螂目 (Mantodea) 前足非捕捉足 (12) 12. 后足跳跃足……………………………………………………………直翅目 (Orthoptera) 后足非跳跃足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