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手,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放手,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放手,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教师如果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问、去说、去做,那么这样的课堂会很精彩,这样的课堂也才是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放手有效性

曾经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在某个难点重点的知识点上教师总是很用心地、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也很认真的侧耳聆听,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却总不能如我所愿,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困惑也曾经让我一度迷茫过,经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观赏各种课例,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反思与探索,让我寻找到了走出教学“困境”的途径就是尝试在数学课堂上学会“放手”,干脆做一个“懒”教师,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回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没想到这一“放手”,我的数学课堂因此而精彩层出无穷,教学的效果也反而大大提高了。然而,我是如何做到“放手”呢?以下几个方面就是我后来在课堂教学上做出的一些尝试:

一、放手让学生去想,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新课标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会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所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每个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追本溯源,发现解题思路,发现新原理、新公式等,以活跃他们的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比如,在《乘除法的认识》的教学中,对于“0不能做除数”的规定,常说“零做除数没有意义”或“规定零不能做除数”,许多教师往往只是把它当作一

个结论来处理,强调“0做除数,没有意义”,其实这正是“乘除法关系”的一个极好的例子。我在教这一课时,抓住机会,让同学们想:如果零做除数会怎么样?

第一,当被除数是零,除数也是零时,我们可写成0÷0=a的形式,根据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有:被除数=除数×商,可以转换成0=a×0,这时无论a是什么数,与零相乘都等于零。而四则运算的结果是唯一的,这就破坏了四则运算结果的唯一性。因此,0不能做除数。

第二,当被除数不为零时,而除数为零时的结果看,我们可写成5÷0=a,同样,根据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有:被除数=除数×商,可以转换成5=a ×0。由于商a无论是什么数,与除数“0”相乘都得零,而不会得5,即0×a 永远得不到5或其他不是零的数。因此,我们简单地说:“当被除数为零,而除数是零时,用乘除法的关系来检验,是‘还不回原的’”。所以,“0”在四则运算中,就是不可以以除数的身份出现。

鉴于以上两种情况:一是零做除数不能得到固定的商;二是零做除数还不回原。因此说:“零做除数没有意义”或“规定零不能做除数”。

至此,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完全被激发起来了,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了,对乘除法和四则运算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把课堂推向更深更宽的方向发展,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放手让学生去问,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我们在实施生本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教师善于提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提出的问题质量也较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为学生的提问做出示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在有启思有质疑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注意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了“角的认识”后,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等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班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比如,在学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就有学生提出,三角形内角和为什么一定是180度?当学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有学生问:怎么才能让游戏规则最公平?……放手让学生自主大胆提问将会引起了一场头脑风暴,顺便也就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了。

三、放手让学生去说,提升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数学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在课堂中应充分给学生讨论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说。同时还要合理运用多元评价手段。在课堂教学上各个环节反馈的信息要及时处理,并做出积极的评价。如“讲得很好,可惜是声音太轻点!”“回答得较清楚,但还不够全面,还要补充吗?”“如果都这样认真、仔细,你一定能行!”等等。满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渴望成功的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这样,每位同学就能不同程度地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了出来,接着,要求同桌学生互相说,最后再个别汇报,这一过程,就把有的同学说不出的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一星期工作多少小时?学生A的解法是:8×7=56(小时)因为一星期有7天。学生B的解法是:8×6=48(小时)因为我妈妈每

星期只休息一天,一星期工作了6天。学生C的解法是:8×5=40(小时)因为我们每星期休息两天,我妈妈和我一样,休息两天,工作5天,所以一星期应按5天计算。

以上几位学生的不同答案,都有道理。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又如在认识相交和平行时,我以小游戏导入,让学生准备两枝木头铅笔,采用四人小组学习方式展开,问:两枝铅笔掉在地上,可能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拿出两枝铅笔在桌上做个试验,说说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把看到的不同的样子画在白纸上。要求小组成员合理分配。交流时一组一组上来,四人小组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摆放出铅笔出现的情况,一人讲解说明,有的小组上来交流有些胆怯,语言组织不够流利,任务分配不够明确,有的小组交流比较有条理,值得其他小组学习,如2班某组:两枝铅笔有一个地方碰在一起了,就是“相交”,相交的这个点叫交点。还有同学说明两枝铅笔像个等于号,这种情况是不相交。其他小组有不同情况的补充,如:两枝笔成“八”字形,这种情况也是不相交。马上有同学上来指出,不对,这两枝铅笔相当于两条直线的话,直线可以无限延长,那么延长后,这两条直线也是会出现相交的。在讲解书本上的互相平行的概念时,我要求学生读两遍后想想如何结合刚才的实验,来解释这里的含义。有学生解释道,我看到这里写同一平面内,那么我的在桌子上做实验,桌子的这个面就相当于一个大大的平面,两枝铅笔就相当于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放手让学生说,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表达能力又得到了很好地锻炼,课堂上因为放手让学生说,不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沉闷现象,你一言我一语的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一面,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呈现最大化。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创造机会,放

手让学生操作,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画圆时,我不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吗?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很快,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并学会借用圆形物体(茶杯盖、硬币等)画圆的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尝试画出更大的圆,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动手探究。通过操作实验,终于发现了用标杆和绳子可以画较大的圆。这样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重点是对除以2的正确认识,以免做题目是忘记除以2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转化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从而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种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实践获得知识,不仅可使学生明白了知识的缘由,而且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印象深刻,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再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总之,要想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落到实处,我想关键还是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有一定的潜能,当我们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时,你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当然不论什么样学习方式,教师都不应生搬硬套,而是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去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学习。适当的放手有时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适当的放手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也会让我们的课堂绽放精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