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债期货论文3500字.doc

国债期货论文3500字.doc

国债期货论文3500字.doc
国债期货论文3500字.doc

国债期货论文3500字

国债期货论文3500字篇1浅谈我国国债期货风险管理制度

摘要:我国在1992年12月开办过国债期货试点交易,但是由于当时利率市场化水平不够,国债市场不发达,政府对国债市场的干预,过度投机等因素致使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国债期货交易在短短的两年半内夭折。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大量持有中长期国债金融机构投融资活动中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大大增加,这就亟需一种能对冲利率风险,对资金的裸露头寸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应对这一需求,我国先在中金所国债仿真交易,并于9月6日重启国债期货。本文将对比前后两次国债期货的风险管理制度异同,探究新时期国债期货制度的改进,最后本文提出对我国国债期货风控的建议。

关键词:国债期货;重启;风险管理制度

一、国债期货概述

国债期货是利率期货的一种,属于金融类衍生品,主要功能是对国债现货的价格锁定。在我国,中长期国债在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还本付息期较长,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价持续攀升,基准利率频繁变化的背景下,固定的中长期国债利率与不固定的利率和通胀,使国债持有者面临着巨大风险。同时,由

金属材料论文金属材料工程论文

金属材料论文金属材料工程论文: 谈几种金属材料的焊接 摘要: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俗称可焊性,是指在一定焊接技术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适应性。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主要决定于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其性能。本文主要阐述了碳钢、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铸铁等金属材料的焊接技术。 Abstract: Weld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 commonly known as weldability, is access to quality ease of welded joints under certain welding conditions, also is metal material adaptability in the welding process. Weld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welded join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welding technology of the carbon steel, low alloy steel, stainless steel, cast iron and other metal materials. 关键词:金属;材料;焊接 Key words: metal;material;welding 中图分类号:T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66-01 1碳钢的焊接技术

金属材料小论文

专业小论文 材料科学是21世纪四大支柱学科之一,而金属材料工程则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众所周知,金属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的进步。从青铜到钢铁,再到当今形形色色的合金材料,人类在自身不断进步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金属材料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果也很显著。该专业研究范围很广,可以说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目前国内主要侧重于铁合金铝合金以及其他一些特种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对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原理的探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生产,所取得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喜欢理论研究的人可以在此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里有广阔的理论研究空间。材料技术人员虽然掌握了许多种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中的道理,而从理论上阐明这一切对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非凡。于是从中也演化出计算机模拟各种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材料,这对现实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这一领域还有许多新的发展,比如储氢材料摩擦材料以及和纳米技术相结合的协同材料等等。 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一、分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铁小于2%~4%的铸铁, 含碳小于2%的碳铁,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半 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 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震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等。金属材料按生产成型工艺又分为铸造金属、变形金属、喷射成形金属,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铸造金属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主要有铸钢、铸铁和铸造、有色金属及合金。变形金属通过压力加工如锻造轧制冲压等成型,其化学成分与相应的铸造金属略有不同。喷射成型金属是通过喷射成型工艺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组织性能的零件与毛胚。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种。 二、性能 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金属材料性能论文金属材料的论文

船电101 李伟聪09 何碧枢11 关于“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论文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如强度、硬度、弹性、塑性、韧性等。这些性能是化工设备设计中材料选择及计算时决定许用应力的依据。 ㈠强度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加载荷而不致失效破坏的能力. 一般来讲,材料强度仅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像弹性极限、屈服点、抗拉强度、疲劳极限和蠕变极限等。材料在常温下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压)强度。 屈服强度表示材料抵抗开始产生大量塑性变形的应力。抗拉强度表示材料抵抗外力而不致断裂的最大应力。在工程上,不仅需要材料的屈服强度高,而且还需要考虑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屈强比),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其比值应适当。屈强比较小材料制造的零件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因为在工作时万一超载,也能由于塑性变形使金属的强度提高而不致立刻断裂。但如果屈强比太低,则材料强度的利用率会降低。因此,过大、过小的屈强比都是不适宜的。 在化工炼油设备中,很多零部件是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的,对于制造这些零部件的金属材料的屈服限ss、抗拉强度限sb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考虑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通常随着温度升高,金属的强度降低而塑性增加。另外,金属材料在高温长期工作时,在一定应力下,会随着时间

的延长缓慢地不断发生塑性变化的现象,称为“蠕变”现象。例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虽然其承受的应力远小于工作温度下材料的屈服点,但在长期的使用中则会产生缓慢而连续的变形使管径日趋增大,最后可能导致破裂。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抵抗这种缓慢塑性变形的能力,用蠕变极限sn表示。蠕变极限是指试样在一定温度下和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产生的蠕变变形量(总的或残余的)或第Ⅱ阶段的蠕变速度等于某规定值时的最大应力。 对于长期承受交变应力作用的金属材料,还有考虑“疲劳破坏”。所谓“疲劳破坏”是指金属材料在小于屈服强度极限的循环载荷长期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现象。疲劳断裂与静载荷下断裂不同,无论在静载荷下显示脆性或韧性的材料,在疲劳断裂时,都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是突然发生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常常造成严重的事故。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下,经受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以sr(见(a)式)表示,称为应力循环系数或应力比,在对称循环时,(r=-1)表示。对于一般钢材,以106~107次不被破坏的应力,作为疲劳强度。㈡硬度硬度是指固体材料对外界物体机械作用(如压陷、刻划)的局部抵抗能力。它是由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来表征不同的抗力。硬度不是金属独立的基本性能,而是反映材料弹性、强度与塑性等的综合性能指标。在工程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压入硬度,常用的指标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C、HRB)和维氏硬度(HV)等。所得到的硬度值的大小实质上是表示金属表面抵抗压入物体(钢球或锥体)所引起局部塑性变形的抗力大小。一般情况下,硬度高的材料强度高,耐磨性能较好,而切削加工性

金属材料性能论文金属材料的论文

金属材料性能论文金属材料的论文: 浅谈“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单元中的实验教学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教学单元中的重要内容,在“金属的力学性能”教学单元中涉及的实验较多,教材通过各种试验机的实验结果分别说明各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但对于大多数中职学校来说,由于条件限制,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这些试验机也只能是教材上的图片,根本无法演示,更谈不上让学生动手。为此,学生对这些概念是听得云里雾里的,难以理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实验设备缺乏的情况下,仍可进行实验教学,且效果较好,以下作一说明,供同行参考。 一、巧设演示,引出概念 恰当的课堂演示可以把一些深奥难懂的问题直观地反映出来,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强度”“韧性”的概念时,可以分别做以下演示实验。 演示1取一段100mm长Φ0.6mm的细铁丝和100mm长 Φ0.9mm的焊锡丝,徒手对拉,锡丝很容易拉断而细铁丝拉不断。 说明细铁丝在拉力(静载荷)作用下更难断裂,即抵抗能力更强。由此引出“强度”的概念,学生便容易理解。

演示2用手指轻弹橡皮泥和粉笔,结果是橡皮泥产生了弯曲但并没有断裂,粉笔立即断成两截飞出。 说明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粉笔的抵抗能力更弱,由此引出“冲击韧性”的概念。这样学生就能从感受中理解概念。 再如,在讲到材料的硬度时,可用一简单的实验求证课本知识:找 一把小刀切削橡皮擦和铅笔。小刀可以轻而易举地切削橡皮擦,而切削铅笔却要花较大的力气。说明橡皮擦的硬度低,而铅笔的硬度高。在讲到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时,我准备了一块橡皮泥、一块橡皮擦、一块和一把小刀,先将橡皮泥和橡皮擦放到一位同学的手中,要求判断其硬度,说明判断方法;再将小石块和小木块放到这位同学的手中,要 求判断其硬度,并说明判断方法。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很自然得出如下结论:前者用手捏(压痕法)得出橡皮擦更硬,后者用小刀划(划痕法)得 出石块更硬。接下来再讲授“布氏硬度测量法”等相关内容时,学生便不难理解了。 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的演示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地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演示效果

金属材料论文

金属材料科学概论 内容摘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金属材料的概念、特质及其性能,着重阐述了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科学的制备及合成以及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 同时就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金属材料;发展和兴起;概念;分类;性能;制备及合成;成型;应用 一、金属材料简介 1、金属材料的概念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2、金属材料的分类 金属材料的分类可按照成分和用途分为两大类。其中按金属成份分类可分为钢铁、有色(非铁)金属和复合金属材料三大类;按材料用途分类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工程材料。 (一)、金属材料的成分分类 (1)钢铁 钢铁可细分为以下几种:工业纯铁、碳钢、合金钢和铸铁四种。其中工业纯铁为含碳约在0.01% 以下的铁一碳合金;碳钢为含碳在0.01-1.5% 间的铁-碳合金;合金钢为含镍、铬、钨、钒、钛、钴、铜、锰、硅等合金元素的铁一碳合金;铸铁为含碳2.0-4.0% 间的铁一碳合金(也可含其它合金元素)。 (2)有色(非铁)金属 有色(非铁)金属可分为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稀有和难熔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贵金属和放射性金属七大类。重有色金属为铜、铅、锌、镍、锡等及其合金;轻有色金属为铝、镁、钛、铍等及其合金;稀有、难熔金属为钨、钼、铂、铌、铪、钒、铬等及其合金;稀土金属为镧、铈、镨、钕、钷、钐等;稀散金属为镓、铟、铊等;贵金属为金、银、铂族金属及其合金;放射性金属为铀、钍、镭。 (3)复合金属材料 复合金属材料主要为以下几种:镀层一镀锌铁皮、钢丝, 镀锡铁皮( 马口铁) 等;渗层一渗铬、渗铝钢板、钢管等;包层一包铜钢丝, 包镍( 及镍合金) 钢板, 农用钢板等;机械混合合金——银一钨、铜一钨合金, 硬质合金, 金属陶瓷等;纤维增强合金一铍丝增强铝合金, 钨丝增强高温合金, 碳、硼丝增强合金等。(二)、金属材料的用途分类 (1)结构材料 结构材料可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为结构钢, 不锈钢, 耐热钢, 耐酸钢, 弹簧钢, 轴承钢, 工具钢, 模具钢, 铸铁( 包括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等) ;第二类为结构用的铝、镁、钦、铜等及其合金;第三类为复合材料一纤维增强, 复层, 蜂窝结构

金属材料论文

我身边的材料 ————金属材料 摘要: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早并且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材料。文章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应用,前景,并将一些新兴的金属材料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金属材料;性质;新兴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对各种加工工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称为工艺性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⑴切削加工性能;⑵可锻性; ⑶可铸性;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的性能决定着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的合理性。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机械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化学性能:金属与其他物质引起化学反应的特性称为金属的化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金属的抗蚀性、抗氧化性(又称作氧化抗力,这是特别指金属在高温时对氧化作用的抵抗能力或者说稳定性),以及不同金属之间、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等。在金属的化学性能中,特别是抗蚀性对金属的腐蚀疲劳损伤有着重大的意义;物理性能:金属的物理性能主要考虑:⑴密度⑵熔点⑶热膨胀性⑷磁性能⑸电学性能(主要是电导率); 新兴金属材料介绍: 1、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末或60 年代初期,它是一种把金属作为基体和增强材料进行复合加工而制成的一种材料。基体可以是铜、铝、镁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增强材料的种类也很多,可以是碳化硅、碳纤维以及氧化铝等。它除了具有很高的韧性和可塑性之外,还能耐高温,且导电性能良好,可抗辐射,阻隔性能良好不吸潮。正是由于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得它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复合材料之一。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优秀,所以它能够被运用到了各个行业。比如汽车行业中的柴油机活塞、Al 发动机组的缸体驱动轴、连杆等;还有航空航天行业。比如战隼战机的机腹尾翼以及燃料通

金属材料论文

一、疲劳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影响构建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 Solution: 1.We can get three conclusions from the picture shown in Figure E14.4. a.the flaw shape is buried circular plate crack b.initial flaw size is 0.1 milimeter . c.critical dimension of fatigue crack is about 1 milimeter . So a0=0.1mm ac=1mm a/2c=0.5 a/h=0.75 Look up the curves of Me shown in appendix D Me=1.1 As Q=Φ2-0.212(σ/σs)2 Calculate Q=2.41 2.Estimate the remaining life of the part As da/dN=10-11 (Δk)4=10-11[Me*σ*(3.14*a/Q)1/2]4 The derivation of expression (1) is Nc is da/10-11[Me*σ*(3.14*a/Q)1/2]4 Known: The maximum stress isσ, σ=300Mpa .

Substitute Mc ,a0 ,ac ,and Q into expression (2) Integrate Nc. Nc=49 weeks. As the initiation stage of the flaw is 50 percent of the life of part , the total life time of the part is 49*2=98 . The above results are some larger ,because we uncondering stress frequency and other factors ,and it will be understood in Figure 1.1 Obviously , σe is larger than 300 Mpa ,because Nc σ σ From the calculation above,it can be found in the process tha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fatigue are: A, stress concentration B, stress cycle times C, stress ratio D, stress amplitude E, the steel yield strength 二、断裂分析 根据上图40Cr断口金相照片,试分析:

金属材料论文

目录 一、金属材料的性质 二、铁碳合金 三、金属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五、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六、参考文献

金属材料的性质 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占75%。价电子数目少,电子层数较多,原子核对价电子的引力较弱,价电子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是其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自由电子在正离子之间作高速运动,形成带负电的电子云,正离子与电子云之间产生强烈的静电吸引力,金属原子间这种正离子与自由电子的引力结合称为金属键。金属键与非金属原子间的结合键不同。由于金属键的作用力很大,并且大量的原子结合成整体金属,固金属的强度高;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原子间也没有选择性,所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原子位置的相对移动时,金属健也不会遭到破坏,所以金属具有比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由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使金属具有导电性,金属离子在平衡位置可以作热振动,且温度越高,金属离子的振幅越大,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固态金属的原子彼此靠金属键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有规则的特征,即固态金属具有晶体结构。固态金属的晶格有多种形式,除少数具有复杂的结构外,大多数都属于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中的一种: 体心立方晶格的结构特点:8个原子组成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中心处还有一个原子。这种晶胞所占有的实际原子数为2,各棱边长度相等;具有这种结构特点的金属有:W、Cr、Mo、V、Nb等。 面心立方晶格的结构特点:8个原子组成一个立方体,立方体各面的中心处还分布有1个原子。这种晶胞所占有的实际原子数为4,各棱边长度相等;具有这种结构的金属有:Cu、Al、Ni、Pb等。 密排六方晶格的结构特点:12个原子组成一个六棱柱体,上下两个六边形中心处各有1个原子,六棱柱体的心部所占有的实际原子数为6。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Mg、Be、Cd、Zn等。 以上的三种晶格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与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很大的差距。实际金属的原子排列不可能像理想晶体那样规则和完整,由于要受到加工、凝固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实际晶体中总存在着偏离完整性的区域,这些区域就称为晶体缺陷。按几何特征,晶体缺陷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1)点缺陷结晶过程中,在高温下或由于辐照等,晶体中会产生点缺陷。其特征是三维方向上尺寸都很小,仅引起几个原子范围的不完整,该缺陷就是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异类原子三种。 (2)线缺陷指晶格中某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出现有规律的错排,破坏了晶格的规则而形成的缺陷。位错的种类很多,但最简单、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刃型位错,另一种是螺型位错。 (3)面缺陷面缺陷主要是指晶界、亚晶界等。其特点是两个方向尺寸较大,一个方向尺寸很小。 铁碳合金 一合金及其结构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金属物质称为合金。合金是金属,因而合金的组元中含有较大比例的金属元素。而其他含量少的元素可以是金属元素,也可以是非金属元素。如黄铜是铜锌合金,黄铜的组成元素都是金属元素。而钢是铁、碳等元素组成的合金,所含铁、锰等元素是金属元素,但碳、硅等则是非金属元素。合金中各组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而可组成各种不同的结构。 1.固溶体

金属材料论文

标题:浅谈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发展趋势 班级:车辆1001班 姓名:黄仟叁 高分子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及趋势 摘要:本论文主要讨论形状记忆合金相关内容,扼要地叙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发现以及发展历史和分类, 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在工程中应用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应用 一、引言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 是指具有一定初始形状的合金在低温下经塑性形变并固定成另一种形状后,通过加热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上又可恢复成初始形状的一类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的能够记住其原始形状的功能称为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 ,SME) 。研究表明, 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 ,但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才具有利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应用得最多的是Ni2Ti 合金和铜基合金(CuZnAl 和CuAlNi) 。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二、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史 1932年,瑞典人奥兰德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记忆"效应,即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地变回到原来的形状,人们把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1938年。当时美国的在Cu-Zn合金小发现了马氏体的热弹件转变。随后,前苏联对这种行为进行了研究。1951年美国的Chang相Read在Au47·5Cd(%原子)合金中发现了行状记忆效应。这是最早观察到金属形状记忆效应的报道。数年后,Burkhart 在In-Ti 合金中观察到同样的现象。然而在当时,这些现象的发现只被看作是个别材料的特殊现象而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和重视。直至1962年,美国海军机械研究所r发现了Ni-Ti合金中的的形状记忆效应,才开创了“形状记忆”的实用阶断。 1969年,美国一家公司首次将Ni-Ti合金制成管接头应用于美国F14 战斗机上;1970年,美国将Ti-Ni记忆合金丝制成宇宙飞船用天线。这些应用大大激励了国际上对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开发。20世纪7 年代,相继开发出了Ni-Ti 基、Cu-Al2-Ni 基和Cu-Zn-Al 基形状记忆合金;80 年代开发出了Fe-Mn-Si 基、不锈钢基等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其成本低廉、加工简便而引起材料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从20世纪90 年代至今,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宽滞后记忆合金以及记忆合金薄膜等已成为研究热点。 从SMA 的发现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历史,美国、日本等国家对SMA 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已较为成熟,同时也较早地实现了SMA 的产业化。我国从上世纪70 年代末才开始对SMA 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在材料冶金学方面,特别是实用形状记忆合金的炼制水平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在应用开发上也有一些独到的成果。但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在SMA 的基础理论和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SMA 产业化和工程应用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 记忆合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 (2)双程记忆效应: 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 (3)全程记忆效应:

金属材料论文

金属材料论文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号:120318109 姓名:卢寒

金属材料论文 目录 一:金属材料的性质 二:铁碳合金 三:金属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五: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六:参考文献

金属材料性质 1、 许多机械零件和工程构件,是承受交变载荷工作的。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虽然应力水平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但经过长时间的应力反复循环作用以后,也会发生突然脆性断裂,这种现 机械零件 象叫做金属材料的疲劳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而不被破 塑性变形 坏的能力。金属材料在受到拉伸时,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要发生变化,因此,金属的塑性可以用长度的伸长(延伸率)和断面的收缩(断面收缩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这是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最大能力,可分为抗拉强度极限、抗弯

强度极限、抗压强度极限等。由于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通常采用拉伸试验进行测定,即把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断裂,测定的强度指标。 铁碳合金 以铁和碳为组元的二元合金。铁基材料中应用最多的一类——碳钢和铸铁,就是一种工业铁碳合金材料。钢铁材料适用范围广阔的原因,首先在于可用的成分跨度大,从近于无碳的工业纯铁到含碳4%左右的铸铁,在此范围内合金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还在于可采用各种热加工工艺,尤其金属热处理技术,大幅度地改变某一成分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铁碳合金中合金相的形成,与纯铁的晶体结构及碳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关。纯铁有三种同素异构状态:912℃以下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称α-Fe;912~1394℃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称γ-Fe;1394~1538℃(熔点),又呈体心立方,称δ-Fe。在液态,在低于7%碳范围,碳和铁可完全互溶;在固态,碳在铁中的溶解是有限的,并且溶解度取决于铁(溶剂)的晶体结构。与铁的三种同素异构物相对应,碳在铁中形成的固溶体有三种:α固溶体(铁素体)、γ固溶体(奥氏体)和δ固溶体(8铁素体)。这些固溶体中,铁原子的空间分布与α-Fe、γ-Fe和δ-Fe 一致,碳原子的尺寸远比铁原子为小,在固溶体中它处于点阵的间隙位置,造成点阵畸变。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最大,但不超过2.11%;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不超过0.0218%;而在δ6-Fe中不超过0.09%。当铁碳合金的碳含量超过在铁中的溶解度时,多余的碳可以以铁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单质状态(石墨)存在于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3C(渗碳体,6.69%C)是亚稳相,它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石墨是铁碳合金的稳定平衡相,具有简单六方结构。Fe3C有可能分解成铁和石墨稳定相,但该过程在室温下是极其缓慢的。 工业上获得广泛应用的碳钢和铸铁就是铁碳合金,含碳低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高于2.11%的合金称为铸铁。在碳钢和铸铁中除碳之外,还含有硅、锰、硫、磷、氮、氢、氧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是在冶炼过程中由生铁、脱氧剂和燃料等带入的。这些杂质对钢铁性能产生影响。 碳钢一般按含碳量、用途、质量和冶炼方法分类。按含碳量可分为:低碳钢(C<0.25%),中碳钢(0.25%0.6%);按钢的用途可分为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两大类;按钢的质量可分为:普通碳素钢(S≤0.055%,P≤0.45%),优质碳素钢(S、P≤0.04%)和高级优质碳素钢(s≤0.030%,P≤0.035%)三大类;按冶炼方法可分为沸腾钢和镇静钢、半镇静钢。 根据碳在铸铁中存在的形式不同铸铁可分为: 白口铸铁 【中文名称】白口铸铁【英文名称】 white cast iron 【定义】碳以游离碳化物形式析出的铸铁,断口呈白色。常见的白口铸铁按基体有:贝氏体白口铸铁、马氏体白口铸铁;白口铸铁常用于耐磨 :绝大部分碳以渗碳体形式存在于铸铁中;灰口铸铁:绝大部分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可锻铸铁:由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制成,其中碳以团絮状石墨形式存在;球墨铸铁:在浇注前经球化处理,碳以球状或团状石墨存在 金属的工艺性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