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国权合唱作品

陈国权合唱作品

陈国权合唱作品
陈国权合唱作品

修改意见:因为我的论文是写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所以第三章就只写他的艺术特征就是第三章那里有两个(一)(二)要把它去掉,因为老师说艺术特征用两首歌的话肯定表达不清楚。然后那两个(一)(二)下的分论点还不错,就是那样的论点里面举两三例(歌曲名和它的艺术艺术特征)。必要的时候要配谱子。

就只改第三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2)

一、陈国权个人简介 (2)

二、陈国创作风格及合唱改编特色 (3)

(一)陈国权创作风格 (3)

1.题材丰富 (3)

2.艺术独特 (3)

3.曲风欢快、旋律清新 (4)

4.延长过程中具有一定发挥空间 (4)

5.浓郁的民族风格 (4)

(二)陈国权合唱改编特色 (4)

三、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 (5)

(一)《天路》缔造出民族特色的自由

1.结构重整塑造音乐高潮 (5)

2.声部处理展现清新曲调 (6)

3.合唱创新适应合唱需求 (6)

(二)《丹顶鹤的故事》简述那动人的故事

1.调整结构实现情绪渲染 (7)

2.改进音域推向音乐高潮 (7)

3.合唱创新表现音乐张力 (7)

(三)《怀念战友》用情感来激励人们

1.改编独树一帜,感情深厚 (8)

2.创新改编,情深意切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析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

摘要:陈国权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和指挥家。现担任中国合唱协会的常务理事、武汉音乐学院的在职教授、湖北音乐协会副主席。陈国权是集指挥、作曲于一身。陈国权在不同时期中改编了不同时代歌曲,其中包含了不同种类、不同更格、不同背景的歌曲。有部分展现出诚挚感情,表达自我情怀,其中以《走进春天里》《春天声音》《雾海的土家寨》都代表。也有台湾民歌、海南民歌、广东名歌、国外经典歌曲改编。在陈国权的合唱作品中,由于具备了鲜明艺术特点和高超技艺。一直以来陈国权在我国都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倘若对陈国权的合唱作品进行分析,那么就可以更了解陈国权,了解音乐改编魅力同时,对未来音乐改编具备指引作用,也为合唱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陈国权;合唱作品;艺术特征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pirit in Chinese

Education

Abstract: Chen Guoquan is a famous music theorist and composer and conductor. Currently serves as executive director, vice chairman of China Chorus Association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professors, Hubei music association. Chen Guoquan is set in a conductor, composer. Chen Guoquan arranged a different era so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and more lattice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 song. Some show sincere feelings, feelings of self expression, the "spring" into the "spring sound" "Wu Hai" on behalf of Tujia village., In Chen Guoquan's choral works, with a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b skills, resulting in Chen Guoquan has been in China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f the Chen Guoquan choral works for analysis, then you can know more about Chen Guoquan, to

understand the charm of music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future of music has a guiding role, but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horus teaching.

Key words: Chen Guoquan; chorus work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works

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教育发展,丰富文化生活,我国涌现大量优秀合唱家,其中陈国权将传统和创新结合在一起,突出自我特色。陈国权根据爱国歌曲和革命歌曲改编的合唱有《怀念战友》《故乡是北京》《苗岭连北京》《延安颂》《我爱五指山》《到敌人后方去》《我爱万泉河》《祖国,我为你干杯》《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根据我国的优秀歌曲改编的作品主要有《咱们工人有力量》《渔家姑娘在海边》《天路》《夜半歌声》《为你歌唱》《远方的大雁》《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根据地方民歌改编的有以《娜鲁湾情歌》为代表的台湾民歌,以《请到天涯海角来》为代表的海南民歌,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代表的山西民歌,以《旱天雷》为代表的广东民歌,以《龙船调》为代表的湖北民歌等。根据通俗歌曲之类进行改编的主要有《红旗飘飘》《祝福》《九月九的酒》《东方之珠》《在水一方》《南屏晚钟》《丹顶鹤的故事》《走四方》等。陈国权改编的外国合唱作品涵盖了无伴奏合唱和混声合唱,其中无伴奏合唱主要为贝多芬的《小步舞曲》,混声合唱主要为《灯光》(苏联民歌)、《幽默曲》(捷克)、《窑洞里》(俄罗斯)、《鳟鱼》(奥地利)、《罗累菜》(德国)、《共青团员之歌》(苏联)、《秋日的私语》(意大利)、《三套车》(俄罗斯)。

由此,陈国权缔造了“魅力化”音乐模式。本文通过对陈国权的艺术生涯、艺术特色进行总结,归纳他的经验和创新,对我国,音乐教学来说,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并对他的作品进行改变,进而展现出陈国权的超高造诣。研究陈国权作品的艺术特性,这对于如何在音乐改编中进行创新有指导性意义。

一、陈国权个人简介

陈国权出生在1937年,是广西客家人。早在1985年的时候,陈国权就开始担任了硕士生导师。1987年到1990年连续三年中,每年都担任武汉政协委员。陈国权自小受到哥哥的影响,非常喜欢音乐,早就在初中的时候就学会了《长城谣》《故乡》《嘉陵江上》《满江红》,成为当时学校的著名歌手。13岁时考取了文工团,此后又被分配到小提琴组学习乐器,当时的他经常下乡,经常背乐器、

背包进行巡演,15岁时进入歌舞团,进而接触到很多的少数民族舞蹈和音乐。也正是他在同少数民族的了解中,越发的喜欢音乐。成年那时,他考取现在的武汉音乐学院,并跟随谢功成进行作曲学习,就学期间,曾经下乡进行民歌的搜集,当时谱曲了《送行》,毕业后,他留校担任作曲教师,与此同时,他依旧同孟文涛、谢功成进行学习,此次学习为他后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提高他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80年代,陈国权除了教授教曲式、教作曲,还开启了指挥、合唱的生涯。1992年,他首次亮相,进行大型合唱的演出,正式成为合唱的一员。同年,他到香港进行演出,《东方之珠》是他改变的第一个曲子,并取得了一致的好评,这个曲子当时十分传播非常广泛。截至目前,陈国权依旧坚持合唱。陈国权共发表论文12篇、书籍12部、获奖15次。

二、陈国权创作风格及合唱改编特色

(一)陈国权创作风格

陈国权被誉为“愉悦诗人”。陈国权的创作风格,归根结底在于技术和艺术实现了和谐统一。陈国权的创作风格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在时间的积累中,慢慢沉淀,结合当时的特定背景,适时改变结构,并且他也受到了性格、艺术修养、文化、经历等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呈现的淋漓尽致。陈国权始终坚持对音乐的梦想,勇于改变、超越自我,并以当下的人民生活为素材,结合各民族的音乐特色,进行自我整合,作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性,涵盖了混声、男声、女声、童声、无伴奏合唱。并且题材也非常丰富,包含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爱情情怀的、民族特色的不同类型。种种作品都呈现出对个体的喜爱。

其中他的创作风格表现为以下方面:

1.题材丰富

陈国权选材异常丰富,主要分为改编和创作。按照题材主要分为对家乡热爱的题材,以《广西,我的美丽家》为例;表达爱国情怀和民族特色的,以《东方之珠》《祝福祖国》《红旗飘飘》《故乡是北京》为例;改编的歌曲,以《天路》、《在水一方》为例,国外作品改编,以《鳟鱼》为例。

2.艺术独特

陈国权的作品同其他作品而言,具备很强的自我特色,这主要是因为,他的

作品会事先进行构思,以最大努力为前提,进行选择,选用最合适最妥贴的写作、音乐手法,使用最丰富多彩的手法,对主题进行拓展和变奏,进而展现出独特的大气形象。以《东方之珠》为例,采用添加尾声、引子的方式,增添男声拉开节奏的旋律。以《天路》为例,进行变奏处理,缔造出轻歌曼舞的效果。以《故乡是北京》为例,在引子部分,将伴奏乐器的旋律逐渐改变为合唱演唱。

3.曲风欢快、旋律清新

陈国权的合唱作品呈现出清新的特色,一般在他的作品中,对形象的描绘是非常精准的。表现为他的旋律异常简单,但是却可以发挥出非常诚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恰到好处。对音乐之中的每一处都进行细致的安排和思考,对他们之间的尾奏、前奏等进行精细化处理,尤其表现在细节之中,这样就让他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更为突出。在《天路》中,钢琴伴奏伴随人声的强弱改变而不断的和弦、分解,从最后部分直接重叠,进而实现高潮,使用自由的速度演唱表达出清新、悠远的效果。

4.演唱过程中具有一定发挥空间

在陈国权创作的作品中,几乎每一个歌曲都给予演唱者在演唱中一定的发挥空间,由此陈国权的创作作品也成为众多选手参赛的曲目。正是由于陈国权长久以来的教学活动,导致他在创作中为演唱者着想。由此作品备受青睐。在陈国权作品中,他对曲艺、戏曲等民族强调不断汲取。陈国权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相对来说,更为真实。由此,具有很强的声乐技巧,可引发大众的共鸣。

5.浓郁的民族风格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56个民族创作出具有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民间音乐。陈国权在《天路》中汲取具有民族特色的“呀拉索”、“巴扎嘿”。《天路》这首歌曲中,节奏比较自由,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将叙事性和抒情性有效结合,融合民族特色,不管是从听觉还是演唱中,都更为完善细腻、深刻,进而让作品的戏剧性、艺术性有效提高。在歌曲中增添藏语中的感叹词,不仅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也融入艺术特色,更为连贯。在《龙船调》中,运用了戏曲中的摇板,将唱腔的幅度拉宽,紧密的节奏型伴奏,将器乐、声乐、节奏、旋律有机结合,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增强音乐的喜极性。

(二)陈国权合唱改编特色

合唱作品一般分为改编和创作两种。其中的创作是将原乐曲、歌曲进行合唱。改编的最终目标在于对原作不进行结构上的改变,而是对它的旋律进行解构,进而调性有所发展。使用合唱的方式对原曲进行意境的扩展,进而具备了现实意义。这归根结底为在创作——改编进行实践,进而对创作进行归纳。一般来说,表现为原歌曲大都形象单一,篇幅短小,由此,在改编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音乐进行扩张,进行对比和补充。陈国权在合唱改变中主要表现为增加尾声、引子。由于尾声和引子的作用是结束或进入伴奏,一般会采用散板节奏的方式,进行歌曲主题的呈现。例如《东方之珠》中,进行了引子的重新编纂;增添新段落,一般在原音乐不能充分表达情绪的时候,我们会添加主题段落,例如《天路》之中,原为两个小段模式,改编中,在节奏上进行了变动,还在歌曲结尾增添了新的段落,进而充分地表达了音乐的高潮;进行变奏。针对很多歌曲来说,合唱歌曲最主要的表现在反复,并搭配不同合唱织体,进而形成布局的改变。例如在《情姐下河洗衣服》中就有明显表示,他对各区重新进行了变奏,创作另一表达形式。在《故乡是北京》之中,为真正实现改编的目的,结尾中进行了节奏的改编,实现了歌曲的改编。

三、从陈国权合唱代表作品中看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一)《天路》缔造出民族特色的自由

天路是由屈塬作词,印青作曲。描绘了在青藏高原中修建铁路的过程,这首歌曲表达了对铁路工作者的敬畏、赞扬之情,充分表现了他们勇于开拓的精神。2005年,《天路》由韩红演唱后,广为流传。版本也更为广泛,但其中以陈国权改编的最为成功。

1.结构重整塑造音乐高潮

图1

结构中,对前奏和间奏进行对比,再对分节进行二次演唱中,进行反复。歌曲使用等长的8个,整体构造为16小节的方正乐段。第一句进行八度大跳,跟前面的力度、音区具备很明显的对比,在末尾并未产生变化,但引进新的词语,加重尾部的花式重复,进而演变成为结尾性的高潮,进而实现了在结构上的修改。

2.声部处理展现清新曲调

声部中,领唱在演唱过程中采用了主旋律演奏式,混声乐队集体作出和声“啊”的方式,长音处采用由弱到强,进而有效改变。在主题的结尾,采用了一个尾声,这样也就有效的使用F力度,进而呈现一种音乐的高潮。声乐过程中,采用合唱的方式,连同钢琴也是如此,进而演奏出强有力的呈现。在第二部分钟,对A段和B段进行有效变奏,并引入“呀拉索”这一类的感叹词,增添了民族魅力。进而充分地展现音乐的律动,展现出音乐的浑厚,发掘声部的整体和谐性。并对男高音和女高音进行自有模仿,进而让音乐更加的刚柔并济,凸显歌唱的音乐唯美性,使用这一系列富有张力的手法对下一段进行铺垫。

3.合唱创新适应合唱需求

图2

从图2 可知,合唱的《天路》在衬词、调性、速度、结构、节拍中有很多发展和变化,并在其他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进而构筑了242节的作品。首先,《天路》在改编中有所创新,这个作品就更加富有张力和音乐性,进而有效提高这一音乐的表现力,让他可以更好的在合唱团体中进行推广。

(二)《丹顶鹤的故事》简述那动人的故事

1.调整结构实现情绪渲染

《丹顶鹤的故事》是根据真实的事件进行改变,是由著名的最曲家解承强所

做,并在朱哲琴的延长过程后,迅速的括展开来,引发了很多的震撼和反响。21世纪以来,陈国权针对这一歌曲进行改变,演绎成无伴奏混声合唱歌曲。结构中,这一合唱改变了“一段式”结构。同原型来看,原型为28小节,当下为106小节,结构进行有效扩展。主要是使用缅怀思念、抒情叙事、引子独白、凄美哀鸣组成。主要增加以人声和钢琴为主的引子。进而给人一种悬念、悲哀的感觉,缔造悲哀、轻柔之感,在运用新素材的时候,将高潮设定为黄金分割点,进而有效展示音乐。

图3

除此之外,在图3中,我们可以了解,它改变了没有引子的结构,增加引子之余,还增加了尾声,进而呈现出更加凄美的感觉。其中“呜”字具有悲伤感。此段中,将这一特性更好的扩展,展现叹息、咏唱的个性,并且采用男女共同吟唱的方式,为后续主题的进入做好铺垫。

2.改进音域推向音乐高潮

《丹顶鹤的故事》的音域中,进行了低四度处理,从原本的a-e2,改变为e-f2,进而为发展预留一定空间,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并对转调进行处理,进而让情绪得到升华,让情绪更好宣泄,加快速度,推向高潮。

3.合唱创新表现音乐张力

图4

综合来看,合唱版的《丹顶鹤的故事》在衬词、调性、速度、结构中有所改变,他表现出丰富的张力和丰富音乐性,进而提高到新的高度,使他在歌曲中表现出张力、音乐性,进而提高到新的高度。

(三)《怀念战友》用情感来激励人们

1.改编独树一帜,感情深厚

《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经典的插曲,这首歌原词是由电影导演赵新水和雷振邦共同完成的,整个故事发生在新疆萨里尔山口,歌曲有着浓浓的新疆民歌的风味,旋律婉转动听,历经半个世纪依然广泛流传。

歌曲是在杨排长看见一班长和阿米尔像冰雕一样被冻死在岗位上时,内心无比的悲怆和怀念。歌曲被阎维文、戴玉强、刘和刚等优秀的歌唱家都演唱过。在合唱领域也是版本众多,这里简单分析一下陈国权的改编版本。歌曲第一段旋律直接弱起半拍进入,由三个不等长的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又都落在一个4拍左右的长音上,整体组成一个12小节的非方整性乐段,调为F徵调式。然后第一段旋律反复一次,歌词进入第二段,但旋律依然保持与第一段一直。循环往复,声声回还。表达出对“失去战友”的无比悲痛以及对战友的真切思念之情。

2.创新改编,情深意切

作品的最后部分即从132小节进入到乐曲最后结束,也可以理解为全曲的尾声段。从这一小节开始就回到乐曲开始的自由速度,但是调子并没回到原调,而是到了E调,从速度力度以及旋律音调都与乐曲最开始的引子相同,唯独调性上移了一个四度,这让全曲的首尾起到了呼应的效果,同时又使尾声在回顾时富于新

的变化。歌词采用“亲爱的战友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来点明全曲的主题,并且合唱与领唱同时在这句歌词重复时进入,最后四个声部以减弱的力度演唱来结束全曲,表达出曲有穷尽而意无尽的效果,余音袅袅,满满的怀念之情却不绝于耳。最后的钢琴伴奏以减弱的力度处理都为营造和烘托情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看出,合唱版的《怀念战友》尤其在结构、调性、衬词、速度等方面都较原曲有了较大的发展与变化,在原曲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方面的发展与创新。这一创新为这首优秀歌曲做了更进一步的普及以及在合唱领域的推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陈国权陈教授对我国合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改编的合唱题材广泛,作品具有时代性,并取的了很大艺术效果,并且极具创新性。笔者认为,陈国权所创作的合唱曲,对合唱指挥具备深远的意义,改编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具有匠心独运的创作手法,不管是从艺术角度来说还是现实角度来说,都具备深远的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国权.陈国权合唱歌曲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2]陈国权.陈国权教合唱指挥[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3]陈国权.合唱编配[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5]马革顺.马革顺合唱指挥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周跃峰,杨长安.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7]孙丛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8]谢功成.合唱写作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9]汪敏和.中国现代合唱音乐1946—1976[J].音乐研究,1989.

[10]陈家海.合唱教程[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1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上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1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上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13]田晓虫.中国合唱艺术发展与思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9.

[14]彭志敏.音乐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5]庞宏捷.合唱指挥艺术[M].郑州:河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16]徐武冠,高奉仁.合唱与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17]丁严.浅析合唱嘎俄丽泰的改编手法[J].北方音乐,2010 (6)11-15.

[18]阿.特.达维逊.合唱作曲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19]赵璐平,陈国权合唱作品分析与指挥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0.

致谢

衷心感谢论文指导教师——XXX老师的严格指导与热情帮助!在论文撰写过程中,XXX 老师以饱满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学校论文撰写的进程指导学生,灵活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联系,指出论文需要进一步修缮之处以及各项通知,受益很大,对顺利撰写好毕业论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后,再一次向XXX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与由衷地感谢!

6第六单元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ThereBePeaceOnEarth》

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所选《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取材于《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教材安排这节课,我个人理解为:是在学生已有互动排练二部合唱、自主排练二部、四部合唱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为巩固、提高学生欣赏合唱与排练合唱的水平而设计的。 《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这首被人民称为“世界和平颂”的优美歌曲,由Gill.Jackson 作于20世纪50年代。教师本人接触此作品是三年前,一次在网上浏览偶然发现。当时就找到歌词并学习演唱它,并收为资料保存下来。20世纪的世界面临着两个主体:战争和和平,在现今的很多的世界性的和平集会上,我们都可以听到这庄严而动人的旋律:“从我做起,让世界充满和平”。当今在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海啸的震荡下,整个世界并不平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而“让世界充满和平,从我做起”仍然是世界人民谈论、关心的永恒话题。《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选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作为学习内容,我分析有以下特点: 1、《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旋律优美动听,较容易将学生带入庄严而又祥和、平安而又甜美的情境,以“期望和平从我做起”之情感染、打动学生,使其情感在音乐审美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2、《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旋律简洁平和,音程起伏跌宕,各声部间节奏基本一致。但这首歌曲的乐句较大,气息较难把握,演唱难度适中。第一声部旋律中有个别音音高在小字二组f上,这在一部分学生的歌唱音域上有一定困难。第二声部的旋律相比较第一声部难度稍微大一点,突出表现在许多的临时变化音。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是一个自然班。他们之前没有上过合唱课,也没有唱过任何一个合唱作品;他们中间个体差异明显,对歌唱的认知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参差不齐。是因为有这次教研活动我临时在我教的四个班里挑出的一个自然班。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我选择的是《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选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来作为他们歌唱模块的开篇课。 具体演唱作品时,各声部间的声音在音量、音色、音准上能够达到均衡、统一、和谐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学生们经过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实践,他们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掌握了一些歌唱技巧和合唱知识、技能、经验。水平略高的学生,他们可以带动影响一批能力弱的学生,帮助程度低的学生有所提高。 此外,教育的对象是刚过变声期或变声期后阶段不同程度高中学生。还有极个别学生还没有变声,也有学生正在变声。相当多的同学害羞,不敢也不愿意参与歌唱学习,怕唱不好出丑等心理。还有学生认为“只要有嗓音就能唱好歌”,这种认识不免失之偏颇,如不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学习。所以在合唱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并提醒学生们在歌唱中健康有效的发声和嗓音的保护。 教学课题: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积极主动的歌唱心态演唱合唱作品《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感受、体验此作品,并享受合唱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运用比较、合作的方法,有表情地演唱合唱作品《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班级:09011304 学号:2013302192 姓名:代力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1. 前言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一些少数民族当中存在着相当多的多声部合唱民歌。我们国家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的形式,这样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中国专业的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很缓慢。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2.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兴趣民歌合唱艺术,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在这个时期,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有《三十里铺》、《牧歌》、《新疆好》、《小河淌水》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所传唱,这些成为当时合唱艺术的一个小高潮。在我国,民歌合唱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一些音乐家可以有条件到全国各地去聆听一些优美的民歌,那时一些优美的民歌从边远的山区第一次被带到正式舞台上,这些丰富的民歌素材给我们国家的作曲家更多的创作灵感。二是我们在50年代建国初期,业余和专业的合唱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队员的演唱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三是在50年代初期,外国的一些合唱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合唱节目,使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了借鉴的依据,那时有苏联

的小白桦树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他们的歌舞团吸引了中国艺论文联盟.cOm术家的眼球,使他们开始对我们国家特有的民歌展开研究,将民歌改编成合唱曲目。 3.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1956年8月我们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这个事件使们国家的合唱艺术逐渐走上了创作高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合唱作品。这一时期我们国家合唱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对革命历史的歌颂,如《长白山之歌》、《红军根据地大合唱》、《长征大合唱》;一种是对祖国美好建设的歌颂,如《幸福的农庄》、《淮河大合唱》。这些歌曲的创作主要受到了苏联乐派的影响,但是,在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的合唱数量十分多,但是在艺术上却没有比较大胆的创造。1957年我们国家的音乐家还创作了优秀的音乐章合唱曲《祖国颂》,它以优美而富于变化的旋律和宏伟辽阔的气势展现了我们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体现了中国人民宽阔的胸怀。但是,1958年我们国家错误的开始了大跃进运动,这严重的影响我们国家合唱艺术的发展。在这种浮夸和盲动的紊乱气氛中,合唱艺术的规律也遭到了破坏。大跃进时期,我们国家产生了一些联唱式的合唱作品,如《人民公社大合唱》、《人民公社万岁大合唱》等等。这些艺术作品的内容上都包含着当时大跃进时的假、大、空的印记。 4. 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 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发展,党在文艺政策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中国的大合唱艺术也出现了一个转机。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在数量上有大的突破,但是大合唱的作品的

历久弥新久唱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22首

历久弥新久唱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22首 合唱艺术历史悠久、异彩纷呈,由于它具有表现手段丰富、音乐风格多样、讲求和谐均衡的艺术特征,并具有规模可大可小、技巧可繁可简、伴奏可有可无(既可是无伴奏合唱,也可是由钢琴、手风琴或乐队伴奏的有伴奏合唱)的突出适应能力,以及凝聚大众心灵、适于大众参与、深受大众喜爱的普及化形式,使其成为了高雅音乐王国中的一朵格外引人注目的艺术奇葩。 1.《在银色月光下》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新疆民谣,源自俄罗斯民歌。1938年间,"西部歌王"王洛宾在新疆把这首曲子改编为华语歌曲,另也有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改编的版本。 歌曲《在银色月光下》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歌曲着重表现了新疆年轻小伙子对爱情的纯洁向往和无限怅惘。歌曲通过大提琴,长笛,人声及各种乐器的交相辉映,诠释了爱情这一永恒主题。歌词中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著。五十多年来,《在银色月光下》由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经久不衰。其中脍炙人口的版本有老歌唱家朱崇懋所唱,既具中国韵味又含美声气韵。堪称经典。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由于他长期扎根西部(尤其是新疆),创作、收集、整理、翻译泛西部

各少数民族民歌,计有一千余首,被称为有“西部歌王”。王洛宾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代表作有《大阪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等。这些经典的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尤其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享誉世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在那遥远的地方》。 该作品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A)调性为降E大调,3/4拍子,带有2小节短小的引子。旋律富于激情,起伏较大,表现小伙子回忆往昔美好的恋爱时光,感叹时过境迁,心爱的姑娘已经不见踪影,小伙子要继续找寻自己已经失去的爱情等场景。 该乐段为收拢型乐段,非方整型乐段,三乐句乐段,由a、b、b1三个乐句构成。这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a、b)是对比乐句,第三个乐句明显变化重复b,又好像是平行关系的两个乐句。这种三个乐句的搭配十分有趣。 经过短小的5小节叠入式间奏(其目的是转为同名小调),音乐进入中部。该作品的中部类型是单一主题展开性引申型中部。 中部乐段转为同名小调降e小调。结构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也由三个乐句构成,音乐充分表现了小伙子忧伤的心情与焦急的守候。该乐段采用同名小调,旋律上对比强烈,但旋法上又与第一部分统一,这种引申的写法常常运用在抒情歌曲上。

合唱音乐的发展

摘要: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也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中国的合唱艺术走着一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在这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的合唱艺术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有着巨大的挫折。在合唱艺术发展的这几十年里,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关键词:合唱艺术;发展 1. 前言 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一些少数民族当中存在着相当多的多声部合唱民歌。我们国家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的形式,这样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中国专业的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很缓慢。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2.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兴趣民歌合唱艺术,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在这个时期,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有《三十里铺》、《牧歌》、《新疆好》、《小河淌水》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所传唱,这些成为当时合唱艺术的一个小高潮。 在我国,民歌合唱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一些音乐家可以有条件到全国各地去聆听一些优美的民歌,那时一些优美的民歌从边远的山区第一次被带到正式舞台上,这些丰富的民歌素材给我们国家的作曲家更多的创作灵感。二是我们在50年代建国初期,业余和专业的合唱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队员的演唱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三是在50年代初期,外国的一些合唱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合唱节目,使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了借鉴的依据,那时有苏联的小白桦树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他们的歌舞团吸引了中国艺术家的眼球,使他们开始对我们国家特有的民歌展开研究,将民歌改编成合唱曲目。 3.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 1956年8月我们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这个事件使们国家的合唱艺术逐渐走上了创作高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合唱作品。 这一时期我们国家合唱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对革命历史的歌颂,如《长白山之歌》、《红军根据地大合唱》、《长征大合唱》;一种是对祖国美好建设的歌颂,如《幸福的农庄》、《淮河大合唱》。这些歌曲的创作主要受到了苏联乐派的影响,但是,在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的合唱数量十分多,但是在艺术上却没有比较大胆的创造。 1957年我们国家的音乐家还创作了优秀的音乐章合唱曲《祖国颂》,它以优美而富于变化的旋律和宏伟辽阔的气势展现了我们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体现了中国人民宽阔的胸怀。

论实用艺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论实用艺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由于实用艺术品能同时满足大众的审美享受和实用性需求,因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量日渐增多、影响不断加大。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乐高公司诉天津可高公司积木产品著作权侵权案”引出目前存在于我国实用艺术品法律保护中的问题:实用成分与艺术成分可以分离的实用艺术品中的艺术成分可以得到著作权保护,而对于实用成分与艺术成分不可分离的实用艺术品的法律保护则处于“真空”状态;由于这种“真空”地带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国民的实用艺术品与外国国民的实用艺术品保护不对等的状况。完善实用艺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迫在眉睫。 关键词:实用艺术品;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知识产权保护 1 基本案情 1999年9月15日,乐高公司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状告天津可高玩具有限公司侵犯其53件乐高玩具积木块实用艺术作品的版权。可高公司则称乐高公司就其制造的部分玩具积木块已申请了中国外观设计专利,不应再得到版权法保护。 一审判决:乐高公司是53种乐高玩具积木块实用艺术

作品在中国的版权及相关权益的所有者,其中有3种玩具积木块不具有独创性和艺术性,其余50种符合实用艺术品构成条件的玩具积木块中,可高公司产品与之实质性相似、构成侵权的有33件,与之相比不构成实质性相似、不构成侵权的有17件。[1]乐高和可高公司均对此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理由是:被判定为不具有独创性和艺术性的3种玩具积木块没有达到应有的艺术创作程度,另50件则具备了实用艺术品的四个构成要件:实用性、艺术性、独创性和可复制性。乐高公司就其实用艺术品虽然申请了中国外观设计专利,但并不妨碍其同时或继续得到版权法的保护。 “乐高诉可高版权纠纷案”被媒体称作中国十大知识产权经典案件之一,是我国著作权案件中第一次确认和保护实用艺术品,并且承认了权利人在实用艺术作品上享有的著作权,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该案审理中涉及的诸如“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双重保护问题”“国际公约的适用问题”“艺术作品的独创性问题”等均备受国内相关业界关注。然而留给笔者的疑问却是:二审法院在判决时提出了一个“艺术高度”问题,我国版权法却没有对“艺术高度”的相关规定;一些判决依据是法官根据法理的一种推理,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因而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强,尤其在法律概念的界定上模糊不清,并且在权利保护上出现了内外国民权利不等的局

合唱歌曲100首

合唱附件(1) 黔江区首届中小学合唱节指定歌曲100首 (中国作品68首) 半个月亮爬上来..………王洛宾曲 八骏赞.……那顺词扎木苏译词恩克巴雅尔曲 彩云追月.…傅林词任光、聂耳曲田地编合唱 春晓..…… [唐]孟浩然诗谷建芬曲 乘着知识的翅膀.……………张作兴词章绍同曲 太阳,熟透的苹果.…………李幼容词徐锡宜曲 春雨沙沙..……曾泉星词戴于吾曲 太阳出来了……田丰曲刘鳞填词桑叶松编合唱配钢琴伴奏 唱脸谱..……………阎肃词姚明曲 猜调..………云南民歌张以达编曲 春游...…李叔同词曲 春天在哪里.…望安词、潘振声曲钟维国编合唱 读书郎..…宋扬词曲李金声编合唱 大漠之夜... 尚德义曲 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杨鸿年编童声合唱 大中国 .. 高枫词曲朱良镇编合唱 飞来的花瓣..……望安词瞿希贤曲 共和国之恋. 刘毅然词刘为光曲唐天尧编合唱 歌声与微笑..……王健词谷建芬曲

赶摆路上..………田丰曲张东辉词 感恩的心………(台湾)陈乐融词陈志远曲杨鸿年编合唱 赶牲灵..……陕北民歌陈文金编曲 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 红星歌.……………傅庚辰曲邬大为、魏宝贵词 菊花台.…………方文山词周杰伦曲金巍改编 包楞调..…山东民歌金伟生编合唱 鸟归林..………胡传经词李云涛曲 铃兰..…………胡小石词戴于吾曲 茉莉花..……江苏民歌杨鸿年编曲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金哲词董希哲曲 牧歌…………东蒙民歌瞿希贤编曲杨鸿年改编童声合唱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孟卫东编配悯农..…………李绅词杨季涛曲 南屏晚钟..………方达词王福龄曲 让快乐飞翔..…李冬宇词郭小虎曲 青春舞曲………新疆民歌王世光编曲杨鸿年改编童合唱七子之歌 .…闻一多词李海鹰曲黄秋远编合唱 让世界充满爱.…陈哲词郭峰曲何少英编合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词刘炽曲 青草小河边.…江西山歌颂今编曲萧冷编合唱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简单分析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简单分析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也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中国的合唱艺术走着一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在这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的合唱艺术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有着巨大的挫折。合唱作为一种伟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高度上不仅代表的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更主要的伟大之处在于合唱这种团队合作的艺术表现方式对于人性团结,沟通的诠释和展示及合唱艺术本身的熏陶作用,目前我国合唱艺术的状况令人忧喜半参。从历史的角度看,发展与问题并存,中国合唱未来更应该体现民族文化,积极走出一条特色的中国合唱道路。 关键词:关键词:合唱艺术;发展 1. 前言 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合唱就已经盛行了,《诗经》、宫廷雅乐很大部分其实是以合唱的形式演绎的,在悠久的中华文化遗迹中不同的记载表现了合唱在古代的出现,甚至有宫廷专门的机构负责,由此看来,合唱其实早就出现在我国的灿烂文化中了,更是我国文化的一块瑰宝。除了主流的汉族文化,至今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当中保存着相当多的多声部合唱民歌。我们国家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的形式,这样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才真正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中国专业的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很缓慢。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 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 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 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2.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兴趣民歌合唱艺术,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在这个时期,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有《三十里铺》、《牧歌》、《新疆好》、《小河淌水》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所传唱,这些成为当时合唱艺术的一个小高潮。,民歌合唱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艺术的氛围更宽松,民歌成为当时的主要合唱主体和创作灵感。二是我们在50年代建国初期,业余和专业的合唱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队员的演唱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外国的合唱团影响,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 曲目:《牧歌》是民歌的一个类别,流行于我国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内容多表现放牧生活、爱情生活、赞美家乡、歌唱牛羊等。一般具有音调开阔悠长、节奏自由的特点。歌唱声音也比较高亢,有的自弹乐器伴奏,有的无奏。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

陈国权合唱作品

修改意见:因为我的论文是写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所以第三章就只写他的艺术特征就是第三章那里有两个(一)(二)要把它去掉,因为老师说艺术特征用两首歌的话肯定表达不清楚。然后那两个(一)(二)下的分论点还不错,就是那样的论点里面举两三例(歌曲名和它的艺术艺术特征)。必要的时候要配谱子。 就只改第三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2) 一、陈国权个人简介 (2) 二、陈国创作风格及合唱改编特色 (3) (一)陈国权创作风格 (3) 1.题材丰富 (3) 2.艺术独特 (3) 3.曲风欢快、旋律清新 (4) 4.延长过程中具有一定发挥空间 (4) 5.浓郁的民族风格 (4) (二)陈国权合唱改编特色 (4) 三、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 (5) (一)《天路》缔造出民族特色的自由 1.结构重整塑造音乐高潮 (5) 2.声部处理展现清新曲调 (6) 3.合唱创新适应合唱需求 (6) (二)《丹顶鹤的故事》简述那动人的故事

1.调整结构实现情绪渲染 (7) 2.改进音域推向音乐高潮 (7) 3.合唱创新表现音乐张力 (7) (三)《怀念战友》用情感来激励人们 1.改编独树一帜,感情深厚 (8) 2.创新改编,情深意切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析陈国权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 摘要:陈国权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和指挥家。现担任中国合唱协会的常务理事、武汉音乐学院的在职教授、湖北音乐协会副主席。陈国权是集指挥、作曲于一身。陈国权在不同时期中改编了不同时代歌曲,其中包含了不同种类、不同更格、不同背景的歌曲。有部分展现出诚挚感情,表达自我情怀,其中以《走进春天里》《春天声音》《雾海的土家寨》都代表。也有台湾民歌、海南民歌、广东名歌、国外经典歌曲改编。在陈国权的合唱作品中,由于具备了鲜明艺术特点和高超技艺。一直以来陈国权在我国都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倘若对陈国权的合唱作品进行分析,那么就可以更了解陈国权,了解音乐改编魅力同时,对未来音乐改编具备指引作用,也为合唱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陈国权;合唱作品;艺术特征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pirit in Chinese Education Abstract: Chen Guoquan is a famous music theorist and composer and conductor. Currently serves as executive director, vice chairman of China Chorus Association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professors, Hubei music association. Chen Guoquan is set in a conductor, composer. Chen Guoquan arranged a different era so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and more lattice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 song. Some show sincere feelings, feelings of self expression, the "spring" into the "spring sound" "Wu Hai" on behalf of Tujia village., In Chen Guoquan's choral works, with a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b skills, resulting in Chen Guoquan has been in China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f the Chen Guoquan choral works for analysis, then you can know more about Chen Guoquan, to

28首欧美经典情歌对唱精选

28首欧美经典情歌对唱精选 本合集收录了二十八首经久不衰唯美浪漫的欧美对唱情歌。这里的每一首情歌在每个人的心中也许都有其独特动人的记忆,或深情,或悲情,或甜蜜,或难过,将世间男女在爱与不爱,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种种爱恨情仇中纠缠、挣扎演绎得丝丝入扣,荡气回肠。这些我所历经过的感动,是否也和你的一样? 1、Cryin`Time 两位歌坛重量级人物Barbra Streisand芭芭拉·史翠珊和美国灵魂乐之父Ray Charles雷·查尔斯的二重唱作品。 2、Little Lights-Ane Brun & Syd Matters 一个人的夜晚,一杯红酒,一本闲书,加这样一首好歌,慢慢品尝孤独的美妙……这首Little Lights是挪威女歌手Ane Brun一支绝对不容错过的经典曲目,由Ane与Syd Matters合作演绎。

3、28 degrés à l’ombre 28度荫凉处阳光、沙滩,碧海蓝天….闭上眼睛,倾听海浪拍岸的声音,徜徉缱绻在28度荫凉处….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 这是Jean-françois Maurice1978 年的歌曲,是流行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一首很受欢迎的法语歌对唱爱情歌曲。 4、Chances Are机遇-Martina McBride 经典乡村音乐,电影《漂浮希望》插曲。 5、Way Back Into Love-Hugh Grant / Haley Bennett 耳熟能详的一首情歌对唱,电影《重新找到爱Music and lyrics》中的插曲Way Back Into Love。 6、OVERTIME-Willie Nelson & Lucinda Williams 美国布鲁斯民谣摇滚创作性女歌手Lucinda Williams与Willie Nelson 的深情对唱 7、Duele el amor Aleks Syntek-Ana Torroja 西班牙天后Ana Torroja 的经典对唱曲目-Duele el amor(爱

2018年度世界十佳装置艺术作品

2018年最佳:定义过去一年的十大艺术装置 我的现代团队在2018年12月15日 ? 2018年,我们看到了安装灵感的混合,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全年的一个突出主题。这些艺术品从中性到中性,促使观众从环境的角度参与艺术活动。今年的许多顶级设施涉及海洋保护,包括杰森·泰勒(JasonTaylor)的短暂寿命的“逆动物园”(ReveryFund),其陶瓷珊瑚礁,以及巨大、杂碎制造的鲸鱼。有些人,如汤玛斯的“变焦”、“再贴切”的天篷,以及“范围艺术展”的安装,都显示出对自然世界的欣赏,而用激光切割则捕捉到了“自然出现的模式”。除了以生态为中心的艺术作品之外,还受到历史、人类互动和个人记忆的启发,使观众和观众沉浸在一起。在下面探索这些壮观的设施。.

Best of 2018: Top 10 Art Installations Photo: Jason deCaires Taylor and the Fairmont Maldives 由杰森-泰勒(JasonTaylor)撰写,英国高级中学杰森·泰勒(JasonTaylor)用他的一次又一次,他和他的水族生活在一起,从孤独的水泥人物到整个水下博物馆。2018年,泰勒在他雄心勃勃的作品中增加了一件新的作品:水下雕塑画廊。就像泰勒的所有作品一样,它也是一件艺术作品。由pH值中性的海洋钢制成,这个立方体是人造暗礁,它邀请海洋生物在结构周围游泳,并探索其内部的人物。泰勒说:“这就像一个反向动物园。”“在城市里,我们进入太空,观察动物。而这几乎就像我们是游客,但我们在笼子里,海洋生物可以来来去去看我们。这几乎是我们与野生动物互动方式的逆转。“不幸的是,9月份,重工业被有关当局摧毁。他们认为这件作品是“对伊斯兰教的冒犯”,因为它与人类形式相当。

谈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

谈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风貌,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和最强音。 关键词: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合唱歌曲 在各类音乐体裁中,合唱歌曲是影响最广、作用最大、受众最多,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因为它和时代血肉相连,它反映了时代。时代为合唱歌曲提供了生活素材、主题和创作的动力,时代选择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群众心声,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形象鲜明、音乐语言生动的作品,这也正是这些合唱歌曲流传至今的真正原因。 新中国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音乐创作方面涌现了大量的合唱作品,为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增添了璀璨的一页。在中国现代合唱作品中,有哪些作品最具有时代特征,最具有时代的烙印,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在那个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合唱歌曲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一、20世纪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合唱歌曲《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是一首划时代的经典歌曲,从它诞生至今,一直受到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喜爱。这首合唱歌曲由王莘同志创作于1950年9月。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着祖国光荣幸福的未来,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因此,这也是一首思想性强,艺术性很高的革命颂歌。 这首合唱曲是D大调,四二拍,具有进行曲的一些特点,为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具有副歌的性质,它的歌词概括集中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 歌曲的第二乐段共有三段歌词,它是歌曲的主体部分。第一段歌词概括了英雄的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团结奋斗的精神;第二段歌词概述了我国的建国之本——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第三段歌词概述祖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而保证祖国前途光明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乐段的音乐特点是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体现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五十多年过去了,祖国的形势,世界的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仪式上,英国皇家乐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共同演奏了《歌唱祖国》。2004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同志将《歌唱祖国》带上了太空。 如今,《歌唱祖国》已成为中国所有重大国务活动、各种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结束曲,被称为中国的第二国歌。1995年,合唱曲《歌唱祖国》还被入选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名录。 二、20世纪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合唱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中国当时困难重重,但是人们只要唱起这首激越雄壮的合唱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人们便会意气风发、信心倍增。即使4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听唱这首歌曲时,仍然会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这首歌曲发表于1963年,李劫夫创作的词曲。它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写照,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歌曲分两个乐段,从音乐上看,它是用单二部曲式结构写成的。 第一乐段,是主题性质部分;第二乐段,是副歌性质,即a+b。a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表现一种雄大而富有朝气的乐观情绪;第二乐句显得柔和连贯、内在沉着,给人一种跌宕流畅的感觉。b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铿锵有力、旋律激越,富有号召力,因而把人们引入高昂的情绪之中,形成歌曲的高潮,此乐段采用二部合唱的写法,给人一种千军

经典合唱社团活动方案

XX学校合唱社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通过合唱团的严格训练能激发学生对歌唱艺术的热爱,做到自信、自然、独立有感情的演唱并建立起与别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 二、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2、通过声乐训练曲,对学生的气息把握进行训练,规范发声方法。3、通过练唱少儿合唱歌曲,主要以二声部为主,使学生初步建立合唱概念,从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4、组织合唱队观摩其他高水平的合唱队的演唱,培养舞台表演感觉和状态,有效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及良好的精神面貌。5、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通过学习艺术歌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辨别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什么音乐是不好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训练方法及过程:训练是为了提高,提高是为了表现;训练遵照循序渐进、由简而难的手段,提高学生对声音和发音的感觉,努力做到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步加大难度,特别对音准,节奏,演唱音域等方面加以训练。1、科学的气息训练唱歌最基本的就是气息,平时的练习方法:常做深呼吸练习,把气吸入丹田,会发觉肚脐附近会涨涨的,然后又腹部“慢慢”挤压放气(记住:一定要匀速,气息“不要忽大忽小”,尽量保持较长时间。)演唱时,口腔以下,脖子以上,腮腺部位会随着气息的流出鼓起,跳动。要经常做腹部运动,让腹部更有力。这样对唱高音会有帮助。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慢跑的时候唱歌,练肺活量。唱歌气息运用得好的话,听起来就会很有感情,千万不要光凭嗓子喊。唱歌时出气点靠前,也就是在牙齿附近发音,听起来舒服。唱歌时气切勿吸得太满,气满八成就行。教师要多要求学生进行多方练习,并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训练等来提高气息。2、重视发声训练根据学生的气息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如: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连绵不断的唱法(合唱队必须掌握),爆发式和跳跃式唱法的训练等3、努力做到字正腔圆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要用普通话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4、音准练习唱歌的音准在合唱队中是很关键的,对合唱队未来发展起决定性基础作用,特别随着更多声部的加入,旋律越来越复杂,所以让学生有良好的音准感觉很重要。合唱队训练主流方法就是先让学生唱熟最不熟悉的低音声部,之后分声部后高音声部才唱回高音。5、完美统一的合唱训练。合唱艺术特征就是要围绕一个主题,创造完美统一的艺术形象,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在合唱训练中统一的音色、力度、速度和表情,是完美达成音乐主题和歌曲艺术形象的重要保证。在训练时要充分调动“耳朵”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内部听觉能力,还要能理解和看懂指挥的手势意图,相互配合,唱好表现好作品。 四、具体措施: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训练时间。2、听赏一定的童声合唱曲,感受合唱艺术的美妙。3、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使学生的呼吸方法保持统一,达到口型的统一,进而达到声音的统一。4、采取走出动请进来的方法,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提高演唱水平。5、掌握不同风格的合唱曲目若干首,增强学生对不同风格、国籍合唱曲的音乐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眼界,从而更好的演唱好不同风格的合唱曲。 五、演唱歌曲:《黄河大合唱》

大中国合唱串词

大中国合唱串词 篇一:国庆节大合唱节目串词 1、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着一样的血脉,我们有着相 似的容貌,我们有着共同的家园。那就是大中国!下面请大家欣赏 14 级护理 2 班大合唱《大中国》 2、 “月夜里喊你星空闪烁,阳光下喊你生机勃勃,逆境中喊你奋起拼搏,欢乐时喊你天高地阔……’ 一 首充满气势与热情的歌曲《加油中国》13 级建筑班精心奉上。 3、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 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下面请欣赏由 14 级汽修班带来的歌曲《中国人》 。 4、 七十年前,血火熔城,狂沙羁浪;七十年前,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七十年前,伴随着风吼马叫, 黄河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咆哮。雷霆万钧的轰鸣,气冲霄汉,响遏行云。黄河用它那赭黄色的惊涛骇浪,用 它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谱写了一曲滂然沛然的战歌,绘制了一幅气度恢弘的图画。下面请大家欣赏 13 级 护理 3 班大合唱《保卫黄河》 5、 朋友们,我们都知道一个集体如果不团结就是一盘散沙;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至今是许多集体 的座右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接下来 让我们 掌声有请 14 级建筑班为我们带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掌声 有请! 6、 这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大家在共同谱写团结的乐章。这里是欢 乐的海洋,到处飘动着隐形的翅膀! 请欣赏 15 级护理 3 班带来的歌曲《隐形的翅膀》 。 7、 追逐梦想,勇敢飞翔,新世纪的我们青春靓丽,新世纪的我们激情昂扬,困难面前,我们不悲不 弃,挫折时候,我们依然坚强。为青春,为理想,我们奋力追逐,只因我们都有双隐形的翅膀!下面请欣 赏 15 级学前教育 1 班带来的歌曲《隐形的翅膀》 。 8、 那是雄浑刚健的图腾,那是铜铸铁浇的屏障,那是炎黄华胄内心深处的起搏,那是龙翔东方亘古 不变的啸音……重温经曲,忆苦思甜,让我们用高亢嘹亮的号角激扬无悔的青春,用激情与热血照亮生命的 航程。下面请欣赏 14 级护理 4 班带来的歌曲《黄河大合唱》 。 9、 从踏青的山峦鸟瞰远方的云烟,从澎湃的海湾眺看搏击的风帆,我们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 我们剪下一缕阳光献给祖国华诞。下面请欣赏 13 级电子班《我的中国心》 。 10、 军队是一朵绿花,军营是温暖的家,白云飘飘带去战士的爱,军中绿花送给远方的她。下面请 欣赏 13 级护理 5 班带来的歌曲《军中绿花》 。 11、 战士们的品质纯洁高尚,战士们的意志坚韧刚强,战士们的气质淳朴谦逊,战士们的胸怀美丽 宽广。这是一首军人的赞歌,军人的歌,军队的心,军队的行进好威风。一首军歌唱起来,北京说咱是英 雄!下面请欣赏 15 级计算机班演唱《打靶归来》 12、 我们心中有一个神圣的字眼叫祖国,我们对祖国挚热的情感有 如滔滔的江河。今天,儿女们献上真诚的心愿,为祖国母亲唱一首祝福的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东方雄狮,引颈高吭。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亲爱的祖国繁荣富强。 13、 当历史凝聚成宏伟的那一刻!当岁月镌刻起辉煌的那一刻!当神州呈现着灿烂与文明,当山河 迸发出激昂与咆哮,当五十六个民族用心点燃起五十六支希望的蜡烛。让我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爱我

合唱的种类演唱技巧

合唱的种类演唱技巧及其历史 合唱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常见的合唱有同声合唱(男声、女声、童声),混声合唱(男声与女声、童声与男女声),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二部、三部、四部等合唱、无伴奏合唱。合唱有声域更宽、气息更长、力度更大、音色更多的特点。好的合唱应该是均衡而协调。合唱的均衡取决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平衡。合唱的协调取决于声音的谐和、音准。混声合唱一般为男女声部混合,如女高音SOPRANO,女低音AITO,男高音TENORE,男低音BASSO。女高音:明朗、轻柔、柔和。女低音:充沛、坚实而圆润。男高音:柔和、明朗、清晰、坚实。男低音:坚实、有力、充沛而宽厚。 合唱的呼吸 1、整体性的呼吸——即全体合唱队员同时呼、同时吸、同时换气,数十百人都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 2、声部性的呼吸——即以声部为单位呼、吸、换气,常用在复调作品中。 3、循环性的呼吸——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呼、吸、换气。整体声音延连不断,从而做出各种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变化。 合唱的发声 要求合唱音响起声的统一是很重要的,发声开始的一刹那叫做“起声”。鉴别一个合唱队的好坏,起声是一个最容易鉴别的方法。 激起——合唱的主要起声法。声带是非常紧迫靠拢。、发声前准备好气息的支持,声带的闭合,共鸣腔的打开,意识中想好所要发声的音高、音量、音色并作好相应的器官状态的准备,以横膈膜的突然向内挤压,以恰如其分的气流冲击声带而发声。发声干净、整齐而有弹性并带有音头的声音。 舒起——声带并不靠得太拢,发声前先出气再发声,无音头,音质较暗而沙,发声时有声母“h”的声音。 为了对合唱队音量的统一,轻声、半声、抑制声的歌唱方法是合唱队员必须具备的技巧。这种音量小的弱声不等于松弛的轻声,相反要求更集中,更有力。 半声——指演唱设较少使用本嗓,通过饱满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均匀节制而富于流动感地控制声音。这种声色的穿透力很强,凝聚并有良好的共鸣。 轻声——正常唱法减少音量的技巧,属于色调处理中的力度对比,优美的含蓄。 抑制声——更恻于表情意义,用有力的气息支持着每个唱词的始终,显得多用本嗓而不过于强调共鸣,往往表现悲伤,愤怒,痛苦这类感情。 直声——发声后不让声音波动。现代偏向灵活。但以少波动为好。 四种基本唱法 1、连音唱法 2、跳音唱法 3、重音唱法 4、保持音唱法 合唱的音准和谐基本法 1、一、四、五、八度音程要纯 2、大调的三、六、七级音在旋律中要“扬”。在和弦中要“和而偏扬” 3、小调主、属音要“托”。 4、大音程单面扩展;减音程单面收缩。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本文将以80年代为重点,简单叙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将涉及其他类型的歌曲创作情况。 一、历史的回顾 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 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中国初期的创作歌曲是自萧友梅、黄自、青主、李叔同、赵元任等人开始的。 萧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问》、《卿云歌》是他较著名的作品。他的作品虽有浓重的外国音乐的影响,但已开始注意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 黄自是受过系统的西方训练的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较高,《天伦歌》、《玫瑰三愿》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陈啸空的《湘累》等等作品,都是现代创作歌曲初期涌现的优秀作品。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