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名词解释.doc

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名词解释.doc

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名词解释.doc
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名词解释.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谢建军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

名词解释(未收录各种成型工艺的定义)

材料工艺:材料的生产工艺就是把天然原料(包括人造原料)经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变成工程

上有用的原材料的工艺技术。(将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称为材料工艺过程)

材料工艺过程: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成品的整个过程。

材料设备?

材料: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材料工艺任务:通过改变和控制材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把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的

各种部件和成品。

材料的加工性能:即材料被加工的能力。

单晶材料液相法:直接从气体凝固或利用气相化学反应制备单晶体的方法

单晶材料固相法:在固态条件下,使异常晶粒不断长大吞并其他小晶粒而得到单晶的方法。

材料工艺性能:是指材料适应工艺而获得规定性能和外形的能力。

工艺性能的表征方法——相关法:将材料的工艺性能与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力学参量联系起来。

热工:就是指关于热(加热、保温和降温制度)的工程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

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材料科学: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工艺流程对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影响。

水泥磨:水泥磨是指在水泥熟料中添加石膏(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和硬化强度)、混合料(火山灰、粉煤灰等)后进行混合均匀的简单球磨过程。

喷火口:是挡火墙与燃烧室上部窑墙之间的空间。

陶瓷(广义):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产品的通称。

陶瓷(狭义):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工艺过

程制得的产品。

普通(传统)陶瓷:以粘土及其他天然矿物(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成型、

焙烧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制品。

特种(现代)陶瓷: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具有能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按照便于进行结构

设计及控制制造的方法进行制造、加工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陶瓷。

功能陶瓷:具有电、光、磁以及部分化学、生物功能的多晶无机固体材料-特种陶瓷。

离子晶体:以离子键结合的晶体。金属氧化物晶体。

共价晶体:共价键结合的晶体。

玻璃相:玻璃相是陶瓷材料中原子不规则排列的组成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玻璃。

晶体相:陶瓷材料最主要的组成相;其结构、形态、数量及分布决定了陶瓷材料的特性。

气相:坯体各成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所生成的空隙。

炻器:一种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制品

生产陶瓷的原料

粘土类原料:具有可塑性且粒度小于几微米的矿物,或粒度小于几微米的层状硅酸盐矿物。

石英: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结晶矿物可以统称为石英。其中最纯的石英晶体统称为水晶。

粉碎:粉碎是指将大颗粒研磨或减小成小颗粒的过程。

筛分:将已经粉碎的物料,放在具有一定大小孔径的筛面上进行振动或摇动,使其分离为颗粒大小近似相等的若干部分。

造粒:将细碎后的陶瓷粉料制备成具有一定粒度(假颗粒)的坯料,使之使用于干压和半

干压成型工艺,这个过程称为造粒。

坯料的陈腐:经过细磨后的坯料(可塑坯料、注浆坯料、干压坯料),陈放一段时间后可使水分均匀,性能提高,工艺上称为陈腐。

成型:成型是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体(生坯)

的过程。

可塑成型:将可塑性的泥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塑变形而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注射成型(传统):利用多孔模型吸收注入其中的泥浆中的水分,在模壁上形成薄的泥层

并具有模型赋予的形状,如真空注浆、离心注浆。

注射成型(广义):所有由具有一定液态流动性和悬浮性的浆料得到坯体的成型方法,如

热压注、流延成形。

干燥过程:干燥过程即将物料中的水分(分子水)去除的过程。

烧成:将干燥好的坯体放到窑或炉内加热到高温进行煅烧,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达到固定外形并获得所预期的性能的过程。

一次烧成:即瓷釉一次烧成

二次烧成:即先素烧后施釉

棕眼和桔釉:由于釉料熔化坯体气体释放不尽造成微细针孔;

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运用数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科学,即根据理论力学的普遍原理,借助大量的实际资料,

学和实验方法来研究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

帕斯卡定律( Pascal law ):是流体(气体或液体)力学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

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毫无损失地传递至流体的各个部分和容器壁。

(单位体积的流体损失压头:单位体积的窑内热气体与窑外同体积冷空气具有的损失能差。

从一截面至另一截面流动时损失的总能量)

摩擦阻力:由于摩擦力造成的机械能损失。

局部阻力:由于受到某些障碍或干扰使流动方向改变造成的机械能损失。

料垛阻力:由于料垛或散料层造成的气体流动阻力损失。

其它阻力:由于气幕、燃料层、换热器管束、蓄热室格子砖等其它因素造成的气体流动阻力

损失。

热流量( Q ):单位时间内,经由面积 F 所传递的热量。

热流密度 (q) :在单位时间内,经由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导热:指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的直接接触,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自由电

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流:流体的宏观运动从而使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互相掺混所引起的热

量传递

对流换热:由于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转移

受迫运动换热 --受外力(机械力)影响所发生的流体运动叫做受迫运动,此时所进行的热交换称为流体受迫运动换热。

自由运动换热 --由于流体内部温度不同/冷热部分密度不同所引起的运动叫做自由运动,此时流体与壁面的热交换称为流体自由运动换热

辐射 : 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播能量(热)的过程。

热辐射:因物体自身温度而发出的辐射能称为热辐射.

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流量Q,与温度梯度以及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 F 成正比:

导热系数(热导率):表示物体内温度降度为1℃ /m,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它标志物质的导热能力

牛顿冷却定律:对流换热的热流( Q/q) 与流体和固体壁面之间的温度差成正比。

无限空间: ,指的是空间尺寸比物体的尺寸大得多的空间,物体换热的结果不致引起空间流体

温度的变化 .

单色辐射率() : 物体的单色辐射强度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单色辐射强度之比。

全辐射率() : 物体的全辐射强度与同温度下黑体的全辐射强度之比。

单色吸收率():物体对投射辐射中某一特定波长辐射能的吸收百分数。

全吸收率():物体对投射辐射中全波长范围辐射能的吸收百分数。

黑体、灰体、实际物体(自己补充)

角系数:一物体 1 表面投射到另一物体 2 表面的辐射能量与该物体表面总辐射能量的比值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过发出热量并能利用的可燃物质。

热值—— 1Kg 或 1Nm3 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20 ℃时放出的热量。

高位热值: 1Kg 或 1 Nm3 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 20 ℃ ,且燃烧产物中的水汽冷凝为0 ℃的水时放出的热量。Q GW( kJ/Kg or Nm3 )

低位热值: 1Kg 或 1 Nm3 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的温度下降到室温20 ℃,且燃烧产物中的水汽冷却为20 ℃的水蒸汽时放出的热量。Q DW(kJ/Kg or Nm3 )

应用基组成:按燃料应用状态进行分析所得的组成称为应用基组成,

干燥基组成: :绝对干燥燃料的组成称为干燥基组成。

可燃基组成:不考虑燃料中水分、灰分的燃料组成称为可燃基组成。

理论空气量(L0 ):理论上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理论烟气量(V0 ):燃料与理论空气量进行完全燃烧时所得的烟气量。实际空气量(La ):实际燃烧过程中所加入的空气量。

实际烟气量(Va ):燃料与实际空气量进行完全燃烧时所得的烟气量烟气组成(体积百分数):烟气中各组成量与总烟气量的比值。

空气过剩系数α :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