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会议网络需求

视频会议网络需求

视频会议网络需求
视频会议网络需求

第 1 章网络要求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系统是全球认同的多媒体会议标准,依托IP网络,IP包都有包头包尾的开销大约为20%,IP网是基于包交换的,采用TCP/IP的网络传输协议进行数据报文的双向传输。

视频会议对于带宽和质量有一定要求,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1Mbps以上带宽,即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会场实际带宽都要有大于1Mbps。

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一个实时的应用系统,对现有的IP网络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下图说明了关键性的应用,如视频、语音应用如何收到其他业务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业务流的中断。

数据包的延迟不一致,将导致唇音的不同步,而数据流中的包丢失和包失序,将导致图像和语音的抖动。当包的丢失率为1%时,图像可能会出现闪烁现象,因为声音的数据包较小,此时,声音的影响较小,当包的丢失率为2%时,图像就开始出现停顿现象,声音也开始出现停顿。2% 到 3% 的丢包率或网络抖动大于200ms可导致视频信号无法传输。

因此,在网络中保证音视频流的连续性、稳定性,是视频会议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1.1视频会议网络带宽的要求

A、H.323 对不同网络的带宽要求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网络建议,以帮助确定H.323的传输网络所需的带宽:

●全双工以太网=(呼叫速率+20%)*1

●半双工以太网=(呼叫速率+20%)*2

●广域网=(呼叫速率+20%)*1

●ATM(LANE方式)=(呼叫速率+35%)*1

B、点对点会议网络:

下面的例子是以1Mbps的点对点呼叫为例。需要指出的是,本系统所采用的视频终端可以进行更低或更高的视频会议呼叫。

呼叫带宽需求表:

这个带宽是指召开视频会议所采用的带宽。视频会议系统中带宽占用主要由4部分构成:图像、声音、数据和信令,数据、信令占用的带宽比较小,尤其是会议召开之后,可以忽略不计。声音占用带宽也不大,64k就足够,声音带宽在整个会议中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而视频占用带宽最大,变化也最大。造成整个视频会议的带宽在会议过程中是变化的,而且会因图像运动量的多少而变化,甚至会超过召开会议时所限定的带宽。所以,一般来讲,要多留出20%左右的带宽作保证。

C、内置多点会议网络:

这是以512Kbps呼叫为例:

每个会场与视频会议终端以512Kbps进行连接。不管采用语音激励或多分屏模式,每个会场只需要一个512Kbps带宽与主会场进行连接。

D、RMX500C MCU 多点会议网络:

这个是以512Kbps~1Mbps呼叫为例:

每个会场与多点控制单元以512Kbps~1Mbps进行连接可以应用不同速率进行连接。不管采用语音激励或多分屏模式,每个会场只需要一个512Kbps~1Mbps带宽与主会场进行连接。

1.2网络QoS机制

视频会议顺利进行对网络有严格要求:网络带宽大于视频会议速率的25%;网络延时差小于150 ms(PING 1500数据包),网络抖动小于30ms;丢包率小于1%,终端到核心路由器最好不超过3跳。为了在基于竞争的IP网上获得此保障,需要使用QoS服务质量保证策略非常必要。

QoS服务质量保证策略

目前常用的几种QoS服务质量保证策略主要有:

综合业务结构(Int-Serv)

Int-Serv(intergralted service)模型是IETF较早提出的实现IPQoS的一种方法。对推动Internet向QoS方向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Int-Serv模型为了对每一个业务流提供相应QoS,必须在网络上保存基于流的资源分配和维护信息,给路由器带来巨大的存储和处理负担,限制了Int-Serv在大型网络上的应用。另外在路由器上还要实现接入控制、业务分类、业务整形和信令协议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对路由器的要求

业务区分结构(Diff-Serv)

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是IETF在1998年底提出的一种新颖的分级服务模型,按业务种类提供不同服务的Diff-Serv,模型相对于按流服务大大减轻了路由器负担,并且分类整形等工作只在边缘路由器上实现,中心路由器只执行简单的PHB,比Int-Serv 模型又进一步减轻了对路由器的要求。

排队机制

早在1992年,为了提高IP上的服务质量,就提出了加权公平排队算法(WFQ:Weighted Fair Queuing)。WFQ是一种公平排队算法,它依据数据流的优先级、到达时间等诸多因素对每个数据包动态地打上时戳,并将时戳值最小的数据包发送出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某些恶意用户过度占用带宽。

业务均衡(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engineering是预先避免拥塞发生的机制。受限路由(Constraint-Based Routing)是在QoS路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业务均衡机制,用于在网络上均匀分配业务,以达到避免拥塞的目的。它除了考虑路径上的跳数以外,还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业务QoS 要求、网络资源状态来选择路由。受限路由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IP QoS外还可提高网络利用效率。

通过对支持QoS的网络路由设备设置QoS策略,来对网络数据流进行控制。时延及丢包一般是在网络流量较大时产生的,此时,路由器端口的缓存溢出,将部分数据包丢弃。缺省情况下,路由器采用FIFO(先进先出)的排队方式,无法保证视频数据流的优先,也就无法保证视频会议的效果。

在路由设备上采用QoS需要IOS的支持,某些路由设备对QoS的支持有限,因此要保证网络设备支持QoS机制。一般情况下,为减少网络拥塞,都利用优先排队方式,如:LLQ,PQ,赋予视频数据包高的优先级。网络拥塞时,使视频的包能优先处理。

为区别视频流与其他数据包,需要利用访问列表和class map,并将这种数据流规定一定的策略,定好之后应用于相应的端口,并在数据流经过的所有网络设备上采用相同策略。

1.3视频会议最重要关键的因素:延迟、抖动和丢包

A、延时(Delay)

H.323下的视频由 4个分离的数据流. 两个半双工的视频流和两个半双工的音频流.这就是从一个终端到另一个终端的音视频流。

延时的计算:

总延时=传输延时+编码延时

造成延时的几种原因:

1、传输材质不同:如果采用铜线光纤进行传输,造成的传输延时也不同,光缆、铜缆和卫星三种传输方式中,光缆的每公里延时最短。

2、编解码延时:采用不同的压缩机制或者软/硬件的编辑器都会造成图像延时增加。编码延时一定要小于250ms。

延时过大会导致下列现象:

●无法沟通:觉得对方反馈时间太差,影响双显沟通质量。可能造成说完话,过很长时间对方采用动作上的反馈。

●图像跳跃:图像会出现“眨眼”现象,过一会图像就刷新一下的感觉。

唇音同步差:过大的延时会感觉图像与声音不合拍,嘴还没有张开话就传过来了。

B、抖动

由于视频会议是采用的RTP(实时传输协议),对于视音频有时效的要求,必须按实际的队列进行传输,否则会造成出现马赛克现象。

抖动与实时数据流中的包丢失和包失序有关,当包的丢失率为1%时,图像可能会出现发虚现象,因为声音的数据包较小,此时,声音的影响较小,当包的丢失率为2%时,图像就开始出现停顿现象,声音也开始出现停顿.

C、带宽及丢包

丢包率建议在1%以下,如果≤3%,图像会出现停顿现象,如果≤7%图像会出现马赛克现象,如果>7%会出现断线现象。

4、网络相关参数

1.4会议室要求

视频会议室的装修风格、灯光布置、会议室设备对视频会议系统的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建设视频会议系统之前,就要对视频会议室进行整体规划。根据视频会议的用途选择相应的会议室。

首先,会议室的装修风格要尽量简洁,墙壁的色调要与会议桌、椅子保持统一,不能够有很大的反差。

其次,由于视频会议终端的摄像头的特性,要很好的反映实际的色彩,会议室灯光要选用三基色光源。

第三,视频会议终端的安装需要根据会议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户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视频会议终端的安装方式,是否添加辅助镜头,如何扩音,用那种麦克风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