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进中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简介

前进中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简介

前进中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简介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

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

中石化各油田情况简介

中石化目前有以下14个油田企业,其中11个油田: 胜利油田 中原油田 河南油田 江汉油田 江苏油田 西南油气分公司 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 西北油田 华东分公司 华北分公司 东北油气分公司 管道储运分公司 天然气分公司 勘探南方分公司 各油田简单情况介绍如下: 1.胜利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胜利油田分公司),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东营市,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和新疆的准噶尔、吐哈、塔城,青海柴达木、甘肃敦煌等盆地。 胜利油田分公司经过近5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面积已达19.4万平方公里,拥有石油资源量14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4185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66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83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9.9亿吨,生产天然气443.7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储量连续28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原油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连续14年实现年度储采平衡,为中国石化“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胜利油田分公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业绩,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亿吨、控制储量1亿吨、预测储量1.43亿吨;生产原油2734万吨,生产天然气5.08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72.24万吨,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济南路258号 2.中原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油田分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等业务领域,公司本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川东北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2010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341万吨,生产原油272.5万吨、天然气58.3亿立方米、硫磺102.6万吨,加工原油、轻烃87.5万吨。 东濮凹陷横跨豫鲁两省,面积5300平方千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8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51.77亿立方米,生产原油1.29亿吨、天然气333.1亿立方米。近年来,油田坚持以油藏经营管理为主线,深化复杂断块群精细研究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强化油藏精细描述、开发井网分类调整和技术配套集成,连续五年每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00万吨以上,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大幅提高,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稳产基础不断增强。 普光气田位于川东北,面积1116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121.73亿立方米,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碳酸盐岩高含H2S、CO2大气田。气田2010年6月全面投产,共投产39口开发井、16座集气站、6套净化联合装置和硫磺外输铁路专用线,形成年100亿立方米生产能力、120亿立方米净化能力和240万吨硫磺生产能力。 内蒙地区拥有3万多平方千米的勘探面积,通过大打勘探进攻战,呈现出探井有好显示、试油有新成果、研究有新进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已建成1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成为油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战场。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277号 3.河南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油田),位于豫西南的南阳盆地。工矿区横跨河南南阳、驻马店、周口、新疆巴州和伊犁等地市。下属15个二级单位,勘探开发30多年来,发展成为集石油勘探、油气开发、规划设计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石油化工企业。 河南油田始终把油气勘探放在首位。1970年开始勘探,1971年8月在南阳凹陷东庄构造发现工业油气流,先后在泌阳、濮阳、焉耆等多个盆地钻探出油,1972年5月1日成立南阳石油勘探指挥部,河南油田正式诞生。2009年11月准格尔盆地西北隆起带春光区块划归河南油田,截止2010年底,探区内共探明油气田16个,含油面积202.47平方千米,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3亿吨(油当量),为全国中小盆地勘探提供了成功经验,先后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和全国地质勘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勘探油气的同时,先后又探明安棚碱矿、舞阳盐田,地质储量分别为5000多万吨、2000多亿吨。 4.江汉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江汉油田分公司),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中国明星城市湖北潜江市,北临汉水,南依长江,东距九省通衢之都武汉150千米,西距历史文化名城荆州60千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截至2010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

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 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图件;查明有含油、气希望的圈闭,提出钻探井位。 三.钻井 经过石油工作者的勘探会发现储油区块, 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圆柱孔眼,并钻达地下油气层的工作,称为钻井。 在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各项任务中,钻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寻找和证实含油气构造、获得工业油流、探明已证实的含油气构造的含油气面积和储量,取得有关油田的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最后将原油从地下取到地面上来等等,无一不是通过钻井来完成的。钻井是勘探与开采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勘探和开发石油的重要手段。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作简报 (2018年第5期,总第19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建处 2018年8月31日 ●2018年8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执行进度 ●2018年8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执行情况

2018年8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执行进度

2018年8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执行情况2018年教育部批复我校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9521万元、项目23项,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石大京建〔2016〕3号】文件,基建处对2018年度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本月执行情况进行调查。 一、基础设施改造类 1.东校区网络建设 该项目批复金额1118.89万元,项目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光缆敷设、有线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采购、无线网络建设。这四部分均已完成招投标、合同签订,已支付首付款并且已经进行施工。目前,光缆敷设已全部完成,正在准备验收和审计。有线网络综合布线还在施工过程中,预计9月中旬完成合同约定一期工程。网络设备采购已完成,正在准备验收。无线网络建设正在施工过程中,已完成合同约定一期工程,预计9月底完成合同约定二期工程。 2.东校区学生公寓消防报警系统更新改造工程 该项目批复金额450万元,主要实施内容为在东校区学生宿舍1-6号公寓及教学主楼加装消防报警系统,并将各学生宿舍及教学主楼的消防报警系统联网至校区中央控制室。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进入试运行阶段。9月份验收。 3.东校区安防系统更新改造一期工程 该项目批复金额400万元,主要实施内容为在东校区搭建全新数字高清监控平台;校园内加装高清快球,红外高清一体化枪机;学生宿舍1-6号楼内加装高清半球摄像机,高清红外一体化枪机;建立新监控室,包含LED拼接屏等。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所有设备安装,正在调试阶段,预计9月验收。 4.理学院A座教学实验室电力扩容改造项目 该项目批复金额230.26万元,主要实施内容为实验台插座配电、通风橱配电、机架式服务器配电、空调配电、风机配电及其他实验设备的配电,室外部分将电源从国际交流中心变配电室引入理学院A座。目前,室内的电线和室外电缆均布线完成,配电室已升级改造完成,且将理学院B座的老化的配电箱更新。9月开学后验收。

庞昌伟简介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庞昌伟教授简介 庞昌伟,国际政治学博士,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习简历: 1983.09-1985.07,齐齐哈尔师范院黑河分院外语系,一二年级 1985.09-1987.07,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国家重点学科),三四年级本科 1992.08-1995.07,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苏俄经济史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 1999.09-2002.0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系,副译审,博士学位研究生 2010.3-2010.3,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能源系统研究所博士后访问学者 工作简历: 1987.07-1992.09,齐齐哈尔师范院黑河分院(黑河学院)外语系,助教、讲师;1995.9-1999.9,黑龙江省北亚集团,翻译; 2002.07- 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战略研 究院高级研究员。1992年9月评为讲师,2001年9月评为俄罗斯研 究副译审,2005年评转为副教授,2006年6月晋升国际政治学教授。 2009年6月晋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方向)博 导。 主要研究方向: 俄罗斯中亚能源问题、大国关系、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等。2002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俄罗斯能源外交:理论与实践》。学缘为俄语本科、世界史(俄罗斯经济史)硕士、法学博士、 能源资源经济学博士后。 社会兼职: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中国中俄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石 油石化》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获奖情况:部级奖励两项。《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郑羽、庞昌伟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7月)获2004年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二等奖;《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郑羽、李建民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2004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科研成果: 负责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情况: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2项,其他横向项目2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数二期末复习题考试必备

《高等数学(二)》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若向量与向量 )2,1,2(-=a 平行,且满足18-=?,则=(B (24,4)--,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方程组2 2 01x y z z ?+-=?=? 代表的图形为(C ) 圆 3、设 22 ()D I x y dxdy = +??,其中区域D 由222x y a +=I = (D) 2240 01 2 a d r rdr a π θπ=? ? 4、设的弧段为:2 3 0,1≤ ≤=y x L ,则=? L ds 6(A )9 5、级数 ∑∞ =-1 1 )1(n n n 的敛散性为 (B) 条件收敛 6、二重积分定义式 ∑??=→?=n i i i i D f d y x f 1 ),(lim ),(σηξσλ中的 λ代表的是 (D)以上结果都不对 7、设 ),(y x f 为连续函数,则二次积分?? -1 10 d ),(d x y y x f x 等于?? -1 10 d ),(d y x y x f y 8、方程222z x y =+表示的二次曲面是(A )抛物面 9、二元函数),(y x f z =在点),(00y x 可微是其在该点偏导数存在的(B ) 充 分条件 10、设平面曲线L 为下半圆周 y =则曲线积分 22 ()L x y ds +=? (C) π 11、若级数 1 n n a ∞ =∑收敛,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B) 1 (2)n n a ∞ =+∑收敛 12、二重积分 的值与(C )函数f 及区域D 有关; 13、已知→ → b a //且 ),2,4,(),1,2,1(-=-=→ → x b a 则x =(B ) 2 1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方程组222 1z x y y ?=+?=? 代表的图形为 (B 双曲线 15、设)arctan( y x z +=,则y z ??= (B) 2 )(11 y x ++ 16、二重积分 ? ?110 2 ),(y dx y x f dy 交换积分次序为(A ? ?x dy y x f dx 0 10 ),( 17、若已知级数 ∑∞ =1 n n u 收敛,n S 是它的前 n 项之和,则此级数的和是 (C) n n S ∞ →lim 16=, 则曲线积分2L I xyds =? 的值为 (D) 0 2 3)y +,则 z x ?=? 2cos(23)x y + σ d 的值为 )1(4-e π 则=?→ →b a 0 2(,)x f x y dy 113 2 14- 3)y +,则 z y ?=? 3cos(23)x y + =??x x dy y x f dx 2 ),(1 0??y y dx y x f dy ),(10 2a =,则(2sin 3cos )L x y x ds +=? 0 lim n n u →∞ = -1 22)x y =-则 (,)f x y = xy =1 2- ),1,,0(),3,1,1(-=→ x b 则x = 3 = )1,1(dz 33 22dx dy + =??y y dx y x f dy 2 ),(10??x x dy y x f dx ),(10 ∑∞ =++1 1)(n n n u u 的和是 12S u - 22R =,则曲线积分sin L I x yds = ? 的值为 0 23z z e xy -+=在点(1,2,0)处的切平面方程。 23 z e xy -+-则 2x F y = 2y F x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导师介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李德生,男,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AAPG国际石油地质学杰出成就奖章。研究方向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翟光明,男,北京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研究方向为区域构造和含油气沉积盆地。 ——王涛,男,莫斯科古勃金石油大学毕业,研究方向为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胡见义,男,莫斯科石油学院硕士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个人突出贡献奖、孙越琦能源大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与勘探,油气藏形成分布与分布理论。 ——戴金星,男,南京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地球化学。 ——邱中建,男,重庆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石油及天然气成藏,石油勘探战略问题。 ——贾承造,男,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孙越琦能源大奖、国家“九五”攻关先进个人,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方向为盆地构造地质与油气勘探。 ——童晓光,男,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孙越崎能源大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技术顾问。研究方向为为石油地质与勘探。 ——赵文智,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毕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天然气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与含油气系统评价。 ——顾家裕,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学和沉积储层。 ——靳久强,男,德国国宾根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研究方向为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研究,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盆地动力学分析与模拟和区域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勘探。 ——薛良清,男,美国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非洲地区勘探项目组主任。研究方向为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层序地层学与沉积体系分析。——宋岩,女,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所博士毕业,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煤层气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天然气藏形成条件和煤层气成藏与富集规律。 ——张水昌,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油气生成及成藏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海相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评价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地质应用。 ——赵政璋,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硕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为砂体成因与沉积环境,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和地

中国石油大学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简介:中国石油大学(英语: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也是最大的一所石油高等学府。目前已发展成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学校于1953年建校,时称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确定校训为:惟真惟实。字体为刘炳森手书集成。 惟真,是指尊重客观规律,真理至上的意思。它既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又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探求事物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惟实,是指求实、求是之意。做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做人必须具备诚实、朴实、正直、耿直的良好品质。 “惟真惟实”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追求的集中体现。近六十年来,中国石油大学的数任校领导曾在不同场合,先后提出过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和精髓都与“惟真惟实”是一致的。“惟真惟实”所蕴含的追求真理,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正是中国石油大学所一直坚持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惟真惟实”既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学校精神的浓缩升华,也是与石油工业光荣传统一脉相承的集体体现。它内蕴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着独有的时代气息。这一精神植根于中国石油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中,便形成了以它为核心的,囊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文化传统的石大精神。 “惟真惟实”既体现出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又体现了中国石油大学“以德育人”的人本观念,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既有习承传统之本意,又兼具开拓进取之精神。石油大学 “211工程”(211 project ) 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的各方面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九校联盟,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此后,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将不会再新增高校,于是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属211高校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

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01T16:58:26.2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王建伟 [导读] 摘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新的油气数量的发现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能够在现有储量的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开发。 江苏华东八一四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212002 摘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新的油气数量的发现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能够在现有储量的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开发。目前,我国与国际上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这些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过程里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油气的勘探开发;技术需求与应用:勘探案例 自进入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能源的依赖逐渐加大,作为目前人们十分重要的生产生活的供能物,石油已经成为我们赖以生活的能源之一。我国目前处在经历的高速发展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种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的巨大消耗上的。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家,我国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十分明显,无论从经济的发展还是从国家安全的层面来看这种影响都是糟糕的。为了能够摆脱这种糟糕的影响,实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提升乃至突破,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安全都是有着一定积极意义的。要想实现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就要重点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提升石油生产过程中效益成本比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方向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油气田勘探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剩余油其本身的分布十分分散,而现有的监测油藏技术较为落后,使得老油气田的采收率较低;其次,因为我国各种地形地貌兼备,对于多种不同地表条件的勘测,所需要用于应对的技术手段也相应不同,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形条件,现有的技术还存在一些困难;最后,老油气田周围存在的新油气田由于勘探技术不够全面而难以被检测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现有的监测技术,对于全地貌、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补充性的技术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利用这一特点,我们进行大地对人工地震波的响应的观测与分析,从而可以判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及形态,这就是地震勘探技术。其中代表性的技术如高密度空间采样、多波多分量勘探、时移地震勘探及井中地震勘探等,将这些技术分别对应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施工条件,结合其自身的技术特点,有效提升了复杂情况下我国的油气勘探能力。 2.1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的应用 所谓高密度空间采样,是指通过野外采集来进行地震波场的空间采样。这一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另一方面,由于其不组合其他信号的激发与接受,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信号的真实性,不对信号进行改写,避免了有效波受到影响。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从横向、纵向两种方向提升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在通过不同方式进行野外采集时,小面元的采集结果要好于大面元,这是因为小面元采集可以极大的减缓反射波的干扰,与此同时也起到促进成像和压制干扰的作用。现阶段,高密度空间采样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足够可靠的技术,在勘探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 所谓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就是采用多分量激发和接收,综合利用纵波、横波以及转换波等多重好地震波反馈的信息,对构造成像进行改善,检测储层裂缝以及预测油气等的地震技术。其中转换波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这项技术的价值。事实上,在仅仅使用纵波进行勘探的情况下,勘探的操作十分简单,成本也低,但随之也带来了无法辨别亮点存在以及进行油气田的预估等问题,引入转换波之后,操作以及成本的提升都不大,但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相比之下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价值。 2.3时移地震技术 时移地震技术是指对不同的时间内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学科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推断油气田内的油气分布状况等关键信息,如储层流体变化、油气流向、剩余油分布等。但是由于这项技术本身的特点,它要求储层孔隙吼道中的流体成分以及饱和度的物性参数有明显变化,于是,它的应用范围比较有限,需要使用对象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 2.4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了两种方法。其中,垂直地震技术由于表现优异的勘探效果而常常得到使用,而另一种方法及水平地震技术使用则较少。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由新一代裸眼井测井、套管并测井、随钻测井以及井中地震等多方面的技术组成,对于评价油气层、发现油气藏并对其特性进行描述等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同时也从整体上提高了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水平。常用于追踪裂隙、研究油藏研究储集层物性等方面。 2.5综合解释方面的技术 所谓综合解释,是指在我们通过各项技术取得地震资料之后,如何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如何运用与之关联的理论知识,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建模来进行相关的解释,从而为油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持。习惯上,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利用地震勘探所得各项资料,对研究区域的沉积相的种类进行判断,以期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其次是沉积体系以及储层地震相应特征的研究,依次进行相分析、等时地层格架构建,并对构建得到的构架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响应特征;最后是融合多种单一的地震解释技术(如多属性分析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等),综合地质模型以及上述两个部分的研究结果,以完整呈现出研究区域的地质结构全貌。 三、勘探案例 为了探究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我们选取扶余油田的改造性勘探开发,来进行研究。 之所以选择扶余油田,也是因为它有着足够的代表性。复杂的地表结构、较大的采集难度等。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们综合采集、处理以及解释等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了地震资料的质量,为未来高难度油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按照地震资料分析,可以知道油田有着清晰的构造,确定了油田剖面的断层以及断电,为之后油气田的快速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日趋成熟,带来的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人们对从以前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掌握。各项综合技术与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完善,是当下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举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3年“迎校庆”学生游泳比赛 成 绩 册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运动委员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教学部 协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游泳协会 比赛日期:2012年5 月11日 比赛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游泳馆

目录 裁判员名单 (3) 优秀组织奖 (4) 院系团体排名 (4) 年级团体总分排名 (4) 名次得分&参与积分汇总表 (6) 比赛成绩 (8) 男子50m自由泳腿 (8) 男子50m自由泳 (8) 男子100m自由泳 (8) 男子50m蛙泳腿 (9) 男子50m蛙泳 (9) 男子100m蛙泳 (10) 男子50m仰泳 (10) 男子100m仰泳 (11) 女子50m蛙泳腿 (11) 女子50m蛙泳 (11) 女子100m蛙泳 (11) 女子50m自由泳 (12) 女子100m自由泳 (12) 女子50m仰泳 (12) 2x50m男女混合蛙泳接力 (12) 2x50m男女混合蛙泳接力 (13) 8x50m团体接力 (13)

裁判员名单 总裁判长:闫保庆 副总裁判长:郭爱民 技术检查:闫保庆兼 发令员:周建成 检录组:郭爱民兼宫勇昌段铁军杨澜王雨菲贾绍碧计时长:党兴云 计时员:杨健侍晓明孙琴赵京辉 曹剑峰王晶吴素英唐亮 转身检查员:周金玲王合霞 编排记录组:朱静郭香玲佟欣马扬扬刘晨阳 李东旭罗晓华王道伟张昊 救护:乔三陈振宇 奖品组:杨晓梅赵桂华 场地组:王永国任国春贾平闫娜娟何朝深刘洪武

优秀组织奖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院系团体总分排名 序号院系总分排名 1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185 1 2 工商管理学院13 3 2 3 化学工程学院117 3 4 地球科学学院111 5 石油工程学院78 6 信息58 7 外国语学院34 8 理学院33 9 人文学院13 年级团体总分排名 序号院系年级总分排名 1 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93 1 2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二年级72 2 3 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62 3 4 化学工程学院二年级61.7 5 4 5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研究生59 5 6 地球科学学院一年级40 6 7 工商管理学院三年级40 6 8 石油工程学院一年级38 8 9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四年级35.75 10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35 11 外国语学院本科34 12 石油工程学院研究生28 13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一年级23 14 化学工程学院四年级22.75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及中国勘探现状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及中国勘探现状 一、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图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注:加拿大油砂属于“剩余探明储量”,处于“积极开发状态”的储量较少(数据始于1999年)。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 二、储量接替率与开采成本 储量接替率是指年度全部新增净储量除以当年油气总产量之值,储量接替率大于1 意味着公司不需动用原有储量,只要靠新增储量就能满足开采,这样公司的总储量越滚越大,总开采年限变得非常长,因此国际市场一般会给储量接替率大于1 的公司较高的估值。 图2 世界石油公司储量接替率比较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图3 全球石油公司总储量排名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图4 世界石油公司开采成本比较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三、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情况 1、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促使油气勘探空间广阔最近几年中国石油工业在勘探开发技术

上均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在物探技术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等获得了应用,如西气东送的主力气田-克拉2 气田,其勘探的发现主要得益于高分辨率的山地地震技术的突破;在测井技术上,成像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等获得了应用;在钻井技术上,欠平衡钻井技术,多分支井,大位移井等获得了应用。南堡就是中国油气勘探技术进步的典范,我国对冀东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始于1988 年,但在其后14 年间的自营勘探和合作勘探中,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从2002 年开始,中石油调整部署,转变勘探思路,强化精细三维地震勘探,配套应用大位移斜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才最终得以克服了众多地质勘探和工程施工方面的难题,将这一世界级油气田挖掘出世。理论创新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沉积盆地很复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盆地一般都具有多构造层系;二是多次构造活动,不同类型盆地叠加;三是成藏条件一般有三多一大:生烃层系和储集层系多、运移聚集期多、断层多,陆相岩性变化大。这就决定了油气勘探的历程会相对漫长。一套层系、一种类型或一个领域所取得的认识,不能完全用来指导新层系、新类型和新领域的勘探,需要勘探家不断认识、不断探索。 2、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潜力还很大目前中国的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42%,尚有58%的石油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按照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探明程度在30%~60%为勘探中等成熟阶段,是储量高基值的发展期。因此,我国石油勘探潜力还很大,储量的增长正处于高基值发展期。天然气勘探正处在早期勘探阶段,探明程度低,只有23.3%,潜力大,发现大气田的几率大。如十五期间,发现和探明了8个1000 亿立方米以上储量规模的大气田,其中2000 亿立方米以上的有5 个。其中中国的海相地层探明率尤其低。所谓海相和陆相的区别,陆相是由河流和湖泊沉积而成,而海相则是由海洋沉积而成。世界上大部分油气田发现在海相地层,而中国的海相,由于其5 个特殊的原因-时代老,有机质丰富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勘探目的层埋藏深,油气藏保存条件差-使得国内海相地层的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但根据全国第三轮油气勘探的数据,海相地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有石油资源量92 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超过17 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探明程度约4. 3 %,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约5.5%。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杜宗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杨晓柏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姓名:杨晓柏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摘要:勘探开发一体化是适应知识化与信息化时代,加速油气资源开发,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企业总体效益的必然趋势,已引起石油企业的广泛关注。同样,加快油田信息化建设、数字油田建设如今在国内外油田企业已经成为发展方向。本论文提出了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核心是对油田企业历史数据的整合、信息及各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实现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是数字油田建设、数字油田建设的重点是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详细说明了数字油田建设的模型与作用和认识结论,介绍了实施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管理的架构、模式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勘探开发一体化;数字油田;信息一体化管理 The information i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bstrac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is a new business concept to adapt to the era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and to improv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it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oil industry. Similarly, to speed up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eld, the number of oil field construction business is now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a common aspiration. In this paper, We think that propose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o address the primary problem is the “information islands”, “sector barriers, ” The core business of oil field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information a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bjectives -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il company’s focu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digital oilfiel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oil 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cused o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etail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oil field models and the rol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lus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exploration 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