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当医生怀疑病人患有膀胱癌时,会做一系列的检查以明确诊断、了解膀胱癌的类型和分期,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将介绍确诊膀胱癌需要做的一些常见检查及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一、诊断膀胱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1、问诊:医生会从就诊的谈话中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询问有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尿液相关检查:膀胱癌病人尿液中红细胞数量通常会升高,而且尿液中还可能会有脱落的肿瘤细胞。通过测定红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尿液中的存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

3、影像学检查:膀胱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 CT 及CT尿路造影、磁共振(MRI)检查及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静脉尿路造影检查(IVU)、骨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 —CT)等。医生通过这些检查来了解膀胱病变程度;评估肾、输尿管有无肿瘤及肿瘤对肾和输尿管的影响;了解膀胱癌有无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对膀胱癌进行分期等。不同的检查项目其侧重点和目的有所区别,医生会根据需要为病人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4、膀胱镜检查及组织活检

医生会经尿道将膀胱镜,插入膀胱。膀胱镜末端的镜头,可以让医生清楚观察到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和部位。

医生还可以在做膀胱镜的时候,用特殊的器械采集膀胱组织做病理检查,来判断它是否为肿瘤及肿瘤的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

5、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有时候,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有肿瘤样病变时,会直接让病人做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电切术可以获取更多、更深的膀胱组织标本,还可以直接切除一些浅表、局限的肿瘤。

癌症的确诊、分型和分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医生通常需要安排病人做多项检查,最后综合多个检查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请积极配合医生,如有疑问及时跟医生沟通。

二、膀胱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彻底切除癌变组织,切除的范围跟病变大小及扩散程度有关。医生可能只切除癌肿保留完整的膀胱,或切除癌肿和部分膀胱,也可能根据病情切除癌肿、全部膀胱及邻近受影响的组织器官,如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子宫等,然后用其他的器官(如小肠)代替膀胱。

根据病情、病人年龄等情况,做代替膀胱的手术时,有些病人需要做造口,就是将小肠或输尿管直接拉到腹壁造口,通过造口将尿液

排到体外的造口袋中,或者用结肠做储尿袋,用导尿管通过造口将尿液导出来。有些病人则不需要做造口,将小肠改造成球形之后,跟尿道连接,通过尿道自主排尿。

手术方式有经尿道电切或激光切除、腹腔镜手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等。医生会根据病情和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化疗:化疗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化疗可以在术前做,以降低手术难度、消除微转移灶,也可以在术后化疗,以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预防复发。

化疗药物可通过静脉滴注或膀胱灌注的方式进入体内,发挥作用。膀胱灌注化疗就是将化疗药物通过导尿管灌注到膀胱。静脉滴注

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顺铂、吉西他滨、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等,膀胱灌注化疗常用的药物有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等,医生会根据病情为你选择合适的药物。

3、放疗:放疗是膀胱癌的治疗手段之一。放疗是利用体外的仪器将高能量射线(X线、电子线、质子等)集中到癌灶部位,利用这种高能量射线来破坏癌细胞。膀胱癌的放疗可单独或联合化疗一起应用。

目前膀胱癌放疗除了常规外照射放疗,还有较新的三维适形放疗及强调适形放疗。这些新的放疗技术将放射线尽可能多的集中在癌灶,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能较好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免受放射损伤。

4、免疫疗法:免疫疗法也叫生物疗法,就是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

来对抗癌细胞。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给药方式跟化疗一样,药物可以通过口服、膀胱灌注或静脉给药的方式进入体内。目前国内可以用的免疫治疗药物主要是卡介苗,经膀胱灌注给药。

即使确诊了癌症,也不要绝望,不要轻言放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跟医疗团队一起,共同抗击病魔!

膀胱癌题库1-0-8

膀胱癌题库1-0-8

问题: [单选,A1型题]膀胱肿瘤的血尿特点() A.镜下血尿 B.终末血尿 C.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终末加重 D.血尿伴腰痛 E.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

问题: [单选,A1型题]膀胱肿瘤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为() A.X线膀胱造影 B.膀胱镜检查必要时活检 C.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D.超声波检查 E.膀胱区触诊

问题: [单选,A1型题]决定膀胱癌预后的是() A.肿瘤大小 B.肿瘤部位 C.肿瘤的单发多发 D.治疗方法 E.癌细胞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以及机体的免疫能力 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大小、数目、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放化疗、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均与膀胱癌的预后有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癌细胞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以及机体的免疫能力,故选E。 出处: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a2999129.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T2期膀胱肿瘤浸润的组织是() A.原位癌 B.黏膜固有层 C.浅肌层 D.深肌层 E.膀胱邻近组织 膀胱肿瘤浸润程度可分为:①Tis:原位癌。②Ta:乳头状无浸润。③T1:局限于黏膜固有层以内。 ④T2:浸润浅肌层。⑤T3:浸润深肌层或已穿透膀胱壁。⑥T4: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综上所述,故选C。

问题: [单选,A1型题]膀胱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尿频、尿急、尿痛 B.疼痛+血尿 C.镜下血尿 D.排尿困难 E.全程肉眼血尿 血尿是膀胱肿瘤的主要症状,一般表现为全程血尿,终末加重。肿瘤侵犯膀胱三角区及合并感染或结石时可出现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盆腔广泛浸润时可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等。因此选B。

3-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2013修订版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李宁忱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副主编谢立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凌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董胜国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范欣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潘铁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王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魏东卫生部北京医院 徐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许传亮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许克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秘书 宋毅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目录 一、前言 二、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三、膀胱癌的组织病理学 四、膀胱癌的诊断 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七、尿流改道术 八、膀胱癌的化疗与放疗 九、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与随访 十、膀胱非尿路上皮癌

一、前言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为了进一步规范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于2006年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在学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组织下,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Campbell’s Urology以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相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编写完成了2007年版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并在2009年进行了更新,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癌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两年来,随着膀胱癌诊断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使得《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又有了进一步更新的需要。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写组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仔细查阅最新相关文献,并经过反复讨论,完成此版更新后的《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以期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本版《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共引用371条文献,其中由我国学者在国内或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共35条。

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

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2-02-22T14:45:31.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李莉[导读]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李莉 (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老虎台分院113003) 【关键词】膀胱肿瘤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175-01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膀胱乳头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乳头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1 超声检查 1.1 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1.2 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 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1.2.1 非浸润型膀胱肿瘤(T0、T1) 肿瘤基底部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窄,可见纤细的瘤蒂,膀胱粘膜光滑,各层次连续性好。 1.2.2 浸润型膀胱肿瘤(T2、T3) 病变侵犯至膀胱浅、深层肌层及更深组织。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基底宽大,肿瘤周围膀胱壁不规则增厚,粘膜回声紊乱并有回声中断现象。 1.2.3 侵犯至膀胱壁外及远处转移型膀胱肿瘤(T4) 超声表现除膀胱壁高回声中断外,病变与周围组织或脏器不易区分,呈不规则的中低回声。肝脏、腹腔淋巴结等处可见实性占位病变。 膀胱肿瘤超声检出率和声像图分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仪器的分辨力和超声扫查技术方法的影响。有时,肿瘤直径小于5mm可能被漏检。位于膀胱前壁的肿瘤可能由于经腹壁扫查产生的伪像(混响)而受到限制,改用5~7MHz近场聚焦探头,或采用经尿道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能有帮助。彩色多普勒显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二维超声的敏感性,一般在瘤体内或癌肿浸润的部位血流信号明显增加。 2 鉴别诊断 2.1 良性前列腺增生增生明显的前列腺可突入膀胱,横断时易误认为膀胱肿瘤。注意显示尿道内口图像,采用纵断面和全面检查有助于鉴别。 2.2 膀胱内血凝块和结石膀胱内血块在改变病人体位时,血块常有较大幅度移动,与膀胱壁不相连。彩色超声检查膀胱内血凝块不显示彩色血流。膀胱结石具典型强回声和声影,一般容易区别。 2.3 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结节型与膀胱肿瘤声像图极相似,前者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基底较宽大,不累及肌层,不影响输尿管出口。彩色血流图在病变处不显示血流,而膀胱癌即使较小的瘤体,其基底部常显示点状彩色信号,中等以上肿瘤除基底部外,在瘤体内也有彩色血流信号出现。腺性膀胱炎的最后诊断仍有赖于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 2.4 膀胱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二维超声很像基底宽的膀胱肿瘤,但月经期前后声像图有变化;彩色血流图检查在肿块内无血流信号。 3 临床价值 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直径1mm的膀胱肿瘤并可进行活检,此为超声检查所不及。但是,在无创性筛选手段中,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膀胱肿瘤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于直径大于0.5cm的肿物,检出率高达90%以上,还有助于膀胱肿瘤的分期。 CT检查对本病诊断与分期和超声内镜相似,总的衡量未必比经尿道超声更为优越。对于小病变和位置隐蔽者以及术后随诊中的早期肿瘤,超声检查常有一定难度,不及膀胱镜检查;对于膀胱肿瘤病理性质的确定仍需依靠膀胱镜检和组织学活检。参考文献 [1]张劲元,严君.膀胱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研究.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11):852. [2]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34-541.

膀胱癌的诊断及其治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癌是比较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经常接触致癌物如萘胺、联苯胺等有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染料,橡胶、塑料制品,油漆、洗涤剂等也有潜在的致癌危险。吸烟不仅仅对呼吸系统有害,还是会引起膀胱癌。另外,某些疾病如膀胱白斑、腺性膀胱炎、尿道结石、尿潴留等也可能会诱发膀胱癌。 【症状】 膀胱癌好发于50~70岁的成人,而且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初期不痛不痒,只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血尿一般为鲜红色。即使不进行治疗,几天以后血尿也会消失,使患者产生已“痊愈”或已“好转”的错觉,所以发病初期的血尿很少能引起患者的注意,结果错失治疗良机。 少数患者可出现尿频、排尿时疼痛、排尿困难、下腹部出现肿块等现象,但这些患者多已到了晚期。当癌肿向盆腔广泛转移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浮肿。 【诊断】 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一旦出现无痛性血尿时,首先应怀疑膀胱癌,及早做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无创伤,患者痛苦少。检查时,医生可直接通过膀胱镜看到肿瘤的大小、部位、数量、形态等,同时可以直接取肿瘤组织作活检。膀胱癌的确诊还得依靠活组织检查结果。

【治疗】 膀胱癌同其它癌症一样,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治疗上也有所不同。如果肿瘤很小,而且只在粘膜层,没有向膀胱深处或周围转移时,可以不开刀,直接经尿道将肿瘤细胞切掉或将它烙死,但治疗后要经常检查。 如果肿瘤细胞已向膀胱肌肉深处浸润,可将部分膀胱或整个膀胱切掉。膀胱全部切除时,为了不影响生活质量,还需再作一个“膀胱”,一般是从患者身上切一段回肠作膀胱,将输尿管接在上面,再在腹部开一个口用来排尿。 膀胱癌患者术后极易复发,但如果复发后能及时治疗,仍然可以治愈,所以膀胱癌患者术后要经常检查,一旦复发可及早察觉,一般每三个月作一次膀胱镜检查。 今幸(Rh2)护命素与膀胱癌患者 我们的病人中有一位膀胱癌患者,今年67岁,山西人。 病人是对于人参皂苷Rh2,也是今幸(Rh2)护命素相对比较敏感的患者之一。翻出其病史,如下:2000年小便不禁,未检查与治疗。2004年出现血尿,使用抗感染药治疗无效。后诊断为膀胱癌。病人检测为移行细胞癌(Ⅱ-Ⅲ级),两次化疗之后形成尿道终末“萎缩”,排尿困难,因为经济原因未采取手术,也未继续化疗。 中医辨证病例为:病人血尿,有灼痛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属下焦湿湿热型。此后病人服用一个月左右中药,未见明显好转。 后来了解到人参皂苷Rh2产品今幸(Rh2)护命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转为正常细胞,同时清热解毒,消散肿结,或许对病情会有所帮助。 考虑到病人的情况特殊,公司决定给其一个疗程免费的爱心捐助,一个月之后,病人长达五年的小便困难消失,大便亦恢复通畅。 病人服药两月之后,病人舌苔薄白,脉缓和,说明热毒已消。又继续服用一月,病人症状完全消失后,由于经济问题不得以停药。现病情稳定,经复查癌肿块大幅缩小,可惜病人经济窘迫,只能间断服药,否则癌肿完全有望彻底治愈也未一定。 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用法用量指南 1、癌症早期 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刚刚确诊为癌症,但尚未确定具体治疗技术方案的患者,服用后可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肿瘤转移、扩散。 功效特点:改善早期癌症患者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吞咽不畅、上腹饱胀、胸闷胸痛、肝区疼痛、血尿和慢性溃疡等症状。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8例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8例膀胱癌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2010年5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8例膀胱癌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经验,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超声诊断和病理检查的相符率为93.75%,超声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相符率为88.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可以精确检测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和浸润程度等信息,具有准确度高的特点,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膀胱癌;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2-111-02 clinical analysis on 48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diagnos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zhang?faxian department of function?inspection, yangquan?coal?group?general?hospital,yangquan 04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tic for bladder cancer. methods conclused 48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use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o diagnosis in 2010 may to 2011 december in the

2020年欧洲泌尿协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概要

2020年欧洲泌尿协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和 治疗指南概要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膀胱癌指南摘要自2014年后尚无更新,但国外指南 更新迅速。目前最新的2020版欧洲膀胱癌诊疗指南[1]有许多更新之处,现总结如下。 1介绍 主要目的是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 er,MIBC)的临床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2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请参看肌层非浸润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指南概要[2]。本指南新增一项内容,即不要给患有活动性膀胱癌 或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开吡格列酮。 3诊断评估检查 3.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治疗MIBC包括肿瘤的外生部分,肿瘤后方的带有逼尿肌 肌肉膀胱壁,切除区域的边缘。 3.2尿道切除术如有指征,取出切除的前列腺膀胱标本后,在膜部尿道尖 部进行冰冻活检。 3.3伴发前列腺癌有21%~50%MIBC患者发现前列腺癌,偶然发现临 床有意义的前列腺癌,但并没有改变生存。 3.4影像学诊断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

nanceimaging,MRI)造影剂有导致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的危险,应避免使用非离子线性钆造影剂,使用稳定的大环造影剂。进行计算机扫描尿路造影(computedtomographyurography,CTU)以进行上尿路评估和分期。 3.5病理诊断巴黎工作组标准化报告系统(2016)建议使用。 3.6内镜诊断仅在其他信息会影响治疗决策的情况下,使用诊断性输尿管 镜检查和活检。 3.7手术相关并发症 3.7.1年龄因素与70岁患者相比,80岁老人的死亡风险更高(4.3%vs.2.3%)。 3.7.2术式选择多数患者接受了回肠膀胱术。 3.7.3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肌肉减少症是总体生存(overallsurvival,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survival,CSS)的独立预测因子。低术前血清白蛋白也与受损的伤口愈合、胃肠道并发症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radicalcystectomy,RC)之后无复发、OS的降低相关联。其他因素包括先前的腹部手术史、膀胱外疾病和放疗史,也可以作为接受RC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4预后评估 4.1RC加淋巴(lymphnode,LN)清扫后最重要的预后变量是肿瘤分期和淋巴结状态。 4.2淋巴血管浸润存在于35%的患者中,与肿瘤复发和死亡率增高相关。4.3原位癌(carcinomainsitu,CIS)的存在与输尿管受累、OS、无复

彩超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彩超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5T13:52:31.1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8期作者:刘娅 [导读] 彩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颇具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膀胱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癌诊断中彩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经彩超及膀胱镜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结果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51例,占比94.4%;误诊3例,占比5.6%。对比超声分期和病理分期,超声分期中T1期40例,T2期7例,T3期4例,超声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4.1%。结论彩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颇具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膀胱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膀胱癌;诊断;彩超;应用价值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颇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如何促使膀胱癌诊断率提高已成为了临床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资料显示,彩色多勒普超声诊断能够作为诊断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1]。基于此,本次以收治的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对膀胱癌诊断中彩超应用价值的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经彩超及膀胱镜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54例患者中,男女分别43例、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2.3±8.9)岁。入选病例临床表现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且存在间歇性发作现象。 1.2 方法 使用仪器:PHILIPS HD15彩色多勒普超声诊断仪,3.5MHz探头频率。诊断方法检查前患者适度饮水,充盈膀胱;取位:常规仰卧;经腹壁检查,行横、纵向及斜切等多向扫查,依具体情况可更换体位进行扫查;观察患者膀胱壁是否存在局限性增厚,是否有肿块向腔内突起,并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位置以及形态、内部回声等,观察基底部宽度,是否存在对膀胱壁的侵润,以及盆腔是否存在肿大淋巴结,肿瘤内部血流状况等;患者若更换体位,则注意肿块是否会在体位变化下出现移动,通过CDFI细致观察患者肿瘤内血流状况以及病灶周围情况。 2 结果 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者51例,占比94.4%。误诊3例,占比5.6%。超声测及肿瘤最大为53mm×38mm×43mm,最小为9mm×7mm×5mm。51例均确诊为移行上皮癌,误诊3例经确诊为:1例腺性膀胱炎,1例前列腺癌,1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比超声分期和病理分期,超声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4.1%,具体见表1。 3 讨论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颇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多以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血尿为早期临床症状表现,而晚期多以尿痛、尿频以及排尿困难等为症状表现。相关研究表明,B超是膀胱癌诊断中的首选方法[2]。彩色多勒普超声用以膀胱癌的诊断不仅能够诊断出肿瘤大小、数量以及形态、大小、分期等,还可提供盆腔淋巴结肿大相关的诊断根据。资料显示,早期诊断与诊断分期对临床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B超诊断下可实现多切面、无创伤、无痛苦的膀胱检查,这对患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3]。 膀胱超声声像一般表现为“两明一暗”,主要是通过三层结构得到呈现。患者肿块周边一般会存在血流信号,多以动脉频谱为呈现,附壁血凝块则通常不存在血流信号[4]。资料显示,肿瘤对膀胱壁的侵润深度观察及肿瘤分期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对预后判断也颇具意义[5]。膀胱癌分期的超声表现为:T1:肿瘤侵润深度为黏膜及其下层,肿瘤基底窄小,肿瘤后为光滑膀胱壁,连续性好。T2:肿瘤侵润深度为浅肌层,肿瘤基底偏大,后膀胱壁显现不清晰。T3:肿瘤侵润深度为深肌层,肿瘤基底偏宽,膀胱变形,膀胱壁厚,出现不连续、不清晰回声。T4:肿瘤侵润深度为淋巴结、膀胱壁外,膀胱壁增厚,回声中断,膀胱非对称,侵润发生变化,盆腔回声异常[6]。 本研究病例中,膀胱癌声像表现主要分四型:弥漫型、乳头型、混合型、结节型。侵润深度到黏膜及其下层,乳头状、菜花状则向膀胱腔内方向凸,少数基地偏宽往膀胱腔内凸出,内部回声为中低水平,且回声不均匀;较小病灶,膀胱壁出现局限性增厚,以结节状呈现;个别肿瘤现点状强回声后即伴有声影,在经腹部情况下探查是否存在膀胱肿瘤则对膀胱顶部以及前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本次研究病例中误诊3例,占比5.6%;误诊3例经确诊为:1例腺性膀胱炎,1例前列腺癌,1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腺性膀胱炎是慢性增生性膀胱炎性病变,其声像表现与膀胱肿瘤极为相似,主要为半圆形小丘/绒毛状结节,有高水平回声,具有与膀胱壁清楚的分界;前列腺癌对膀胱造成侵犯,突入膀胱生长,在探查过程中需朝下,以判断其是否跟前列腺内线存在相连关系;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与膀胱壁子宫内膜相异位而形成的瘤样结节,结节随患者生理周期变化会出现缩小/增大现象,通常现低回声,且不存在血流信号。 本研究中,疑似膀胱癌患者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者51例,占比94.4%。超声测及肿瘤最大为53mm×38mm×43mm,最小为9mm×7mm×5mm。对比超声分期和病理分期,超声分期中,T1期40例,T2期7例,T3期4例,超声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4.1%。其中T2及T3期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分析原因在于前者肿瘤存在对浅肌层的侵犯,后者肿瘤具有对深肌层的侵入,对两者的鉴别及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超声探头分辨率对深肌层与浅肌层的区分具有重要影响[7]。 综上所述,彩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颇具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膀胱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参考文献 [1]平秦榕,颜汝平,王剑松. 膀胱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J]. 医学与哲学,2015(6):66-68.

超声诊断膀胱癌应用价值

超声诊断膀胱癌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膀胱癌患者,单发者27例,多发者8例,共47个病灶。诊断符合率94.2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的准确率高,方便迅速,可短期内多次重复观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关键词】膀胱癌;超声;诊断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wang dan (mei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meishan, 620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h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s.method: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35 cases bladder cancer that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confirmed.results:35 cases bladder cancer,single shot 27 examples, sending 8 examples, altogether 47 infections.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94.29%.conclusion:cdfi is useful for diagnosis ofthe bladder cancer,the rate of accuracy is high, facilitates rapidly, but in the short-term is many times redundant observes,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ed use, has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value..

12.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情况: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9.0/10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为 2.2/10万,位列女性十位之后;死亡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十三位,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0.9/10万,死亡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 膀胱癌发病存在地区性、种族性及性别的差异,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根据2010年至2014年美国SEER数据库统计,膀胱癌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3岁,中位死亡年龄为79岁。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2009 年膀胱癌发病率为6.61/10 万,人口标准化率为3.03/10万。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1.41/10万和3.51/10万,男性是女性的3.3倍;死亡率为2.60/10万,男、女性膀胱癌的死亡率分别为 3.75/10万和1.24/10万,男、女性之比为2.97: 1。 2016年我国预测数据显示新发膀胱癌8.05万例,其中男性6.2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女性1.84万例;死亡3.29万例,其中男性2.5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1位)、女性0.78万例。

膀胱癌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规范和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吸烟是膀胱癌最为确定和最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与烟中含有的芳香胺类化合物4-氨基联苯有关系。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可使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并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戒烟后膀胱癌的患病风险会逐渐下降。 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芳香胺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如多环芳烃和氯代烃、β-萘胺、4-氨基联苯等。 膀胱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及长期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结石)与发生膀胱癌关系密切,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差。既往接受过环磷酰胺化疗、盆腔放疗、滥用非那西汀等均可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及基因异常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膀胱癌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膀胱癌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对于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应考虑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性,特别是膀胱癌。综合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结合症状和查体做出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检查方法包括尿常规检查、尿脱落细胞学、尿肿瘤标记物、腹部和盆腔B超等检查。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盆腔CT或/和盆腔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最主要方法。 一、膀胱癌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年龄40岁以上出现血尿和尿频等症状应考虑膀胱癌可能。 2、临床检查:常规的全身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①血液生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②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4、膀胧镜检查:膀脱镜观察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临床分期,并取病理活检。 5、影像学检查:①胸正侧位片;②腹盆腔CT或MRI:腹部和盆腔CT或MRI检查可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等。③膀脱造影;④静脉肾孟造影。 二、膀胱癌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对尿液离心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红细胞,以判断血尿的存在。此为诊断隐性血尿的唯一办法,简单易行,利用此方法可发现早期膀胱癌患者,也可作为高危人群的常规检查项目。 2、尿脱落细胞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又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膀胱癌病人约85%尿脱落细胞检查可呈阳性。 3、X线造影检查:通过造影可了解膀胱充盈情况和肿瘤浸润的范围、深度。结合肾盂和输尿管造影可了解是否肾积水、输尿管浸润及浸润的程度等。 4、膀胱镜:可以直接看到癌肿的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形状、有无蒂、浸润范围,是否合并出血。 5、B超检查:通过使膀胱充盈、膀胱壁粘膜充分伸展,B超可以测量出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粘膜浸润的程度。如果是经直肠超声扫描,则能显示肿瘤基底部膀胱壁的畸形和突入膀胱腔的肿块回声,可依此确定膀胱肿瘤的范围。 6、CT检查:当膀胱肿瘤组织向腔内或壁外生长及出现转移时,CT成像可充分显示其形状、大小,准确率在80%左右。此表现对膀胱癌的分期有一定的帮助。(通常不建议穿刺和活检)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9T10:23:14.1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作者:李强 [导读] 膀胱癌为临床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多发类型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癌,治疗时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超声科,李强,223600 【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73例,术前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声像图特征。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明确诊断为膀胱癌68例,准确率为93.15%。菜花状超声声像图特征显示膀胱内壁存在回声,部分病例无血流信号;乳头状超声声像图特征显示膀胱内壁为单个回声,均有血流信号;混合状超声声像图特征:膀胱内壁增厚,部分病例无血流信号。结论:膀胱癌临床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比较准确的诊断效果,可作为常用诊断方法。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病理检查 膀胱癌为临床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多发类型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癌,治疗时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诊断膀胱癌时,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本院以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龄39~76岁,平均(56.3±2.4)岁;就诊原因:无痛性血尿44例,尿频、尿急、尿痛23例,无症状6例(体检时发现);肿瘤大小:1.0cm×0.8cm~5.5cm×5.7cm;单发47例,多发26例;肿瘤位置:膀胱右侧壁32例,膀胱左侧壁36例;后壁3例,前壁2例;肿瘤呈菜花状36例,呈乳头状26例,呈混合状11例。纳入标准:经手术和病理确诊,术前未接受化疗,排除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为飞利浦iF2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频率3.5MHz。膀胱充盈后,患者取仰卧位,在耻骨上方部位进行连续扫查,先进行纵向,再进行横向,对膀胱壁形态、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等进行仔细的观察,CDFI显像对肿瘤内部等相关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2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明确诊断为膀胱癌68例,准确率为93.15%。其中,肿瘤呈菜花状33例(漏诊3例),呈乳头状25例(漏诊1例),呈混合状10例(漏诊1例)。 2.2超声声像图特征 菜花状超声声像图特征:膀胱内壁回声团块清晰可见,回声为低等或中等,不均匀,边界规则性比较差,多数具有比较宽的基底。CDFI显示无血流信号9例,存在血流信号且为星点状7例。肿瘤浸润程度:粘膜层11例,黏膜下层17例,深肌层5例。 乳头状超声声像图特征:膀胱内壁回声为单个,低等,乳头状突入腔内,形态规则性比较差,基底部一半宽一半窄,有蒂。CFDI显示血流信号均可被检测到,其中,短棒血流信号16例,丰富血流信号9例。肿瘤浸润程度:粘膜层15例,黏膜下层7例,深肌层3例。混合状超声声像图特征:膀胱内壁增厚,呈不规则形,表面隆起形状为乳头状或团块状,内部存在回声团块,低等或中等,不均质,边界规则性比较差,基地有宽有窄。CFDI显示,无血流信号3例,点状血流信号2例,丰富血流信号5例。肿瘤浸润程度:粘膜层6例,黏膜下层4例。 3讨论 膀胱癌发病率比较高,多发于老年男性患者,临床治疗膀胱癌患者时,主要治疗目的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尽早诊断,及时给予患者治疗[1]。临床诊断膀胱癌的方法比较多,比如膀胱镜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膀胱镜检了将病理组织直接获得,但对于肿瘤的浸润程度无法判断,如肿瘤进入到黏膜下层时,增加早期诊断难度,延误患者治疗,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给予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时,肿瘤的直径比较小时也可以发现,能够实现早期诊断的目的,同时,可将肿瘤浸润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提高治疗方案制定的针对性,提升治疗效果[2]。 手术为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式,术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尿道狭窄,尤其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式并不会加重患者尿道狭窄情况,同时,操作时间比较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较低,而且会估计患者的主观感受,具有比较多的临床应用优势[3]。但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时,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而导致漏诊及误诊发生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诊断医师的经验不足,患者无明显血尿,或者表现为尿急、尿痛时,未优先考虑膀胱癌,从而在给予患者超声检查时误诊为前列腺增生肥大,或者漏诊为正常膀胱,延误患者的治疗,影响患者的预后[4]。医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时,应准确的掌握膀胱癌超声声像图的特征,对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准确的判断,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促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15%,5例与病理诊断不符合,其中,误诊2例,原因为患者膀胱充盈度不足,声像图显示膀胱周壁黏膜有所增厚,且不规则,误诊为膀胱炎,漏诊3例,主要原因肿瘤的直径均小于5mm,未能发现。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时,具备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漏诊率,诊断时,可联合采用膀胱镜检、CT扫描、MRI检查等,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促使患者及早接受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兆芳,王军,韩月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08):834-835. [2]夏群.膀胱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和意义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3,9(05):198-199. [3]赵静.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9):2404-2405. [4]黎洪涛.经腹与直肠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分析(附48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06):508-510.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当医生怀疑病人患有膀胱癌时,会做一系列的检查以明确诊断、了解膀胱癌的类型和分期,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将介绍确诊膀胱癌需要做的一些常见检查及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一、诊断膀胱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1、问诊:医生会从就诊的谈话中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询问有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尿液相关检查:膀胱癌病人尿液中红细胞数量通常会升高,而且尿液中还可能会有脱落的肿瘤细胞。通过测定红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尿液中的存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 3、影像学检查:膀胱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 CT 及CT尿路造影、磁共振(MRI)检查及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静脉尿路造影检查(IVU)、骨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 —CT)等。医生通过这些检查来了解膀胱病变程度;评估肾、输尿管有无肿瘤及肿瘤对肾和输尿管的影响;了解膀胱癌有无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对膀胱癌进行分期等。不同的检查项目其侧重点和目的有所区别,医生会根据需要为病人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4、膀胱镜检查及组织活检 医生会经尿道将膀胱镜,插入膀胱。膀胱镜末端的镜头,可以让医生清楚观察到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和部位。

医生还可以在做膀胱镜的时候,用特殊的器械采集膀胱组织做病理检查,来判断它是否为肿瘤及肿瘤的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 5、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有时候,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有肿瘤样病变时,会直接让病人做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电切术可以获取更多、更深的膀胱组织标本,还可以直接切除一些浅表、局限的肿瘤。 癌症的确诊、分型和分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医生通常需要安排病人做多项检查,最后综合多个检查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请积极配合医生,如有疑问及时跟医生沟通。 二、膀胱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彻底切除癌变组织,切除的范围跟病变大小及扩散程度有关。医生可能只切除癌肿保留完整的膀胱,或切除癌肿和部分膀胱,也可能根据病情切除癌肿、全部膀胱及邻近受影响的组织器官,如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子宫等,然后用其他的器官(如小肠)代替膀胱。 根据病情、病人年龄等情况,做代替膀胱的手术时,有些病人需要做造口,就是将小肠或输尿管直接拉到腹壁造口,通过造口将尿液

膀胱癌的CT诊断分析

膀胱癌的CT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23T14:46:29.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石岩峰 [导读] 其发生率似在上升,可能与环境致癌因素接触增加有关,如香烟、人造增甜剂、咖啡、环磷酰胺和多种芳香胺等。石岩峰(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诊断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35例膀胱癌的CT影像学表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CT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和形态。结论 CT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及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膀胱癌 CT影像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48-02 膀胱癌为泌尿系最常见的癌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是75岁以上男性死因的第5位。其发生率似在上升,可能与环境致癌因素接触增加有关,如香烟、人造增甜剂、咖啡、环磷酰胺和多种芳香胺等。膀胱癌男性发病率3倍于女性,虽多见于50~70岁,但30岁以下患者有上升趋势。膀胱癌最常见于膀胱三角区、侧壁和后壁;常为多中心。 1病理与临床 1.1病理:原发膀胱肿瘤一般来源于上皮,非上皮性肿瘤不及10%。后者有良性(平滑肌瘤和纤维瘤)和恶性(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其它膀胱原发肿瘤还有嗜铬细胞瘤、二管瘤、白斑病和子宫内膜异位。膀胱转移瘤罕见。所有上皮性肿瘤均为恶性且大多数(达90%)为移行细胞癌。腺癌仅占2%,鳞癌5%~10%。鳞癌多发生于有慢性炎症病变的患者[2]。 1.2临床: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起始症状,约占78%。75%为肉眼血尿,3%为在偶然场合下经尿常规检查所发现的镜下血尿,在整个膀胱肿瘤病程中,几乎100%或先或后均出现过血尿,无痛性全程血尿是泌尿系肿瘤的特点,其出现常很突然,而消失也很突然,往往不服药而能自止。血尿严重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数目或恶性度不一定成正比。膀胱颈部的肿瘤易出现终末血尿。尿频和尿痛可以作为膀胱肿瘤的起始症状(约占5%~8%),但不是早期症状,它表示肿瘤恶性度高,对膀胱壁有较广泛的浸润,使膀胱容量减少;或是由于肿瘤坏死,组织分解物刺激膀胱或并发膀胱炎。这两种情况往往同时存在,提示预后不良。 其它后继出现的症状有排出肿瘤碎屑,或由于排尿困难而引起的急性尿潴留,或由于充溢性尿失禁而出现的不自主滴尿。膀胱肿瘤在输尿管口附近浸润深肌层,可引起梗阻,继发肾、输尿管积水并可并发感染,从而引起腰痛。 2影象学表现 在CT问世以前,据Kenny等报导膀胱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仅达56%。CT扫描有较好的密度分辨率,对膀恍肿瘤除可显示肿瘤突入腔内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能够显示肿瘤有无侵犯膀胱周围组织和邻近的器官以及侵犯的范围。且在同一检查中可以观察有无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从而提高了临床分期的准确率[1]。 2.1腔内的肿瘤 CT扫描无论采用单纯尿液充盈膀胱或较复杂的双重造影,均可显示突入膀胱腔内的肿瘤。肿瘤可以是单个或多个。有些肿瘤是带蒂的,但这些蒂在手术后回顾重新读片也未能发现。未能显示是由于未能得到蒂的切线位图象。当肿瘤累及粘膜下层和肌层时。 CT表现为膀胱壁增厚,但CT不能区别肿瘤是限于粘膜抑或已侵入粘膜下层。较大而表浅的肿瘤,由于重量的牵拉可使膀胱轮廓变形。晚期可见肿瘤充满整个膀胱。如目中瘤的位置接近输尿管的开口,可导致输尿管阻塞。 2.2累及膀胱周围组织膀胱壁和它周围的脂肪层有清楚的分界,因此肿瘤最初的外侵除见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外,还可见此分界变模糊,但较肯定的外侵征象是在膀胱周围脂肪层中出现软组织密度影。 2.3累及邻近器官正常前列腺或前列腺肥大,可在膀胱底部产生压迹,但边缘光滑整齐。肿瘤累及前列腺时不但使它增大,并使之变形,而且与膀胱肿块相连续。但轻度浸润CT常较难确定。膀胱后壁的肿瘤向外蔓延及精囊,使膀胱精囊角为软组织所充填,并进一步使精囊向后移位。 CT扫描时女性患者阴道内的纱布塞子使阴道扩张,呈空气密度,便于辨认宫颈和宫体。肿瘤如蔓延累及阴道旁或宫旁组织,可使该处软组织影增厚或形成不规则肿块。 2.4肿瘤蔓延达盆壁或有淋巴结转移位于膀胱前壁的肿瘤可向前蔓延累及前腹壁。侧壁和后壁的肿瘤向外可蔓延至盆壁,累及闭孔内肌。CT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越出膀胱范围,侵及上述结构,不是接近,也不是单纯的压迫,而是入侵,因此境界模糊又不规则。3讨论 膀胱癌术后CT随诊可发现复发或合并症。以往对较广泛或多病灶的膀胱肿瘤仅采用单纯膀胱切除。由于复发率高,近来多采用术前放疗或根治性切除,即:全膀胱切除并同时切除前列腺及精囊,并包括盆腔淋巴结摘除。女性患者则经腹腔切除子宫及两侧附件,并切除部分阴道前壁。这样就减少了T3A、B期患者的复发率。肿瘤复发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如中心坏死可见肿块内低密度区。但如复发病变较小(直径小于20mm),CT难于与手术后纤维瘢痕组织鉴别,因而术后CT扫描读片,应充分考虑盆腔结构的术后改变,以正确分辨复发病灶。由于采用较广泛切除的根治术,产生合并症的机会增多,如吻合口漏尿和脓肿,术前放疗有增加上述合并症的可能。若在软组织肿块中见有气体聚积,如果明确了不是肠道内的气体,则诊断脓肿较可靠。由于尿液溢出而形成的含尿囊肿,呈水样密度.其囊壁很薄。有时由于尿的比重增高,囊肿密度亦增高。单纯根据CT所见难于与浆液性或淋巴囊肿,以及脓肿区别,需结合临床资料或穿刺液的化学分析来鉴别[3]。 参考文献 [1] 王继萍,姜尉国.膀胱肿瘤的CT扫描方法与诊断,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第05期 [2] 郭万才,曲久红,肖占才,李森,付成.原发膀胱癌CT诊断及其评价[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5年03期 [3] 陈燕萍,冯文兰,张英,张云昆,梁露霞,黄其鎏.膀胱癌的CT诊断与分期[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年04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