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乐理总结(初学)

基本乐理总结(初学)

基本乐理总结(初学)
基本乐理总结(初学)

乐理基本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音及音高

1、概念: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的四种性质:高低、强弱、长短、音色。

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强弱:是由于振幅(音振动的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是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而不同。

*四种性质中、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

3、乐音:振动规则

噪音:振动不规则

4、复合音: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

5、乐音体系: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6、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7、音级:月影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基本音级:乐音体系中,7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基本音级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CDEFGABdoremifagollasi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升#、重升X、降b、重降bb)

8、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9、音的分组:共有八组。(从左至右的排列是: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大字组用大写字母表示、大字一组和二组用大写字母右下方带数字表示。小字组用小写字母表示、小字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用小写字母右上方带数字表示。(是几组、数字就是几)

第二章:音律

1、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

2、十二平均律: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明朝朱载堉)

3、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全音: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4、在音列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F和BC事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阴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5、自然半音:由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

自然全音: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

变化半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

变化全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6、等音: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

*除了#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音级和变化音级都有两个等音,连他本身共有三个。

第三章:记谱法

1、记录乐曲的方法叫做记谱法。

2、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3、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尖端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音值的本本相互关系是: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叫嚣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

4、五线谱:用来记载应付的五条平行的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是自下而上计算的)。

5、为了标记过高或过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面或下面还要加上许多短线,这些短线叫加线,五线谱上面的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由于加线所产生的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由下向上计算,下加线和下加间由上向下计算)。

6、音符包括:符头、符干、符尾

符头:空心或是实心的椭圆形标记

符干:垂直的短线(在三线上时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临近的符干方向而定,三线以上是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

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状标记(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弯向符头)。

7、附点:写在音符符头和休止符右边的间内,而不记在线上。

8、谱号:G谱号、F谱号、C谱号

G谱号:又叫高音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线上的音表示小字一组的g

F谱号:又叫低音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线上的音表示小字组的f

C谱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线上的音表示小字一组的c

9、附点:记在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带有一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浮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

10、延音线:用在音高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上时,表示它们要唱成一个音,他的长度等于这些音符的总和。

11、延长号:他的记号是在半圆形中间加一圆点,在单声部乐曲中它写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奏者的意图可自由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

12、变音记号: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

变音记号有5种:升#重升X降b重降bb还原╘╕

13、调号: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叫做调号

14、省略记号

15、演奏法记号

第四章:调式总论

1、调式:按照一定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7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位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2、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3、C宫调式:以C为主音的宫调式

C大调式: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

4、调式音级:调式体系中的各音叫做调式音级。

稳定音: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

主音:在稳定音中,其稳定的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最稳定的具有中心作用的音。

不稳定音: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

倾向:不稳定音具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

解决:不稳定音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

第五章: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

1、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宫调式:12356

商调式:23561

角调式:35612

徵调式:56123

羽调式:61235

2、同主音调:有着共同主音的各调

3、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清角和变宫

4、七声调式有三种

雅乐音阶:变徵变宫

清乐音阶:清角变宫

燕乐音阶:清角闰

5、罗马标记:ⅠⅡⅢⅣⅤⅥⅦ

6、同宫系统各调:以同一级音为宫调式

7、等音宫系统:两个宫系统中所有的音级都是等音,而且具有同样的调式意义这样的宫系统叫做等音宫系统。第六章:大调式和小调式作品中调的明确法

1、大调有三种:自然大调、旋律大调、和声大调

自然大调:1234567关系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

旋律大调:12345b67特殊关系是降低Ⅵ级特征音程是ⅥⅦ间的增二度

和声大调:12345b6b7特殊关系是上行不变下行降ⅥⅦ

2、小调有三种:自然小调、旋律小调、和声小调

自然小调:6712345关系是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

旋律小调:671234#5关系是升高Ⅶ级特征音程是ⅥⅦ间的增二度

和声小调:67123#4#56╘╕5╘╕432176关系是上行是升高ⅥⅦ,下行时还原。

3、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第Ⅰ级:主音

第Ⅱ级:上主音

第Ⅲ级:中音

第Ⅳ级:下属音

第Ⅴ级:属音

第Ⅵ级:下中音

第Ⅶ级:导音

4、调式的ⅠⅣⅤ是正音级,其他的是副音级,稳定音级是ⅠⅢⅤ级,其他的是不稳定音级。

5、关系大小调:在自然形式中,音的组织相同因而调号也相同的大小调,叫做关系大小调(关系大小调也叫关系掉)。

6、同主音大小调:以同一音级为主音的大小调叫做同主音大小调。

7、特种自然大小调有四种:混合利底亚、利底亚、多利亚、弗里几亚

混合利底亚:123456b7降7级(大调)

利底亚:123#4567升4级(大调)

多利亚:67123#45升6级(小调)

弗里几亚:6b712345降2级(小调)

8、调式的明确:看调号、哼唱感觉,看尾音。

第七章:音程

1、音程: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

2、旋律音程:先后弹奏

3、和声音程:同时弹奏

4、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

5、自然音程: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叫做自然音程。

6、变化音程:一切增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除外)和倍增、倍减音程叫做变化音程。

7、单音程:不超过八度的音程叫做单音程。

8、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叫做复音程。

9、音程转位: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

10、等音程:两个音程孤立听起来时,具有同样的声音效果,但在乐曲中的意义和写法不同,这样的音程叫做等音程。(等音程是由于等音变化而产生的)

11、协和音程有3种:极完全协和音程、完全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

12、稳定音程:由稳定音级构成的音程叫做稳定音程

13、解决不稳定音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不稳定进行到最近的稳定音,解决时要避免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的进行。第八章:和弦

1、和弦:按照三度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做和弦。

2、三和弦:有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三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

3、七和弦:由四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

4、三和弦的第一转位用6表示第二转位用46表示

5、七和弦的第一转位用56表示第二转位用34表示第三转位用2表示

6、构成识别音程的方法就是先确定根音根据根音找出和弦的原位形式,在根据原位和弦来构成或识别转位和弦。

7、等和弦:两个和弦听起来时具有同样的声音效果,但在音乐中的意义不同写法也不同,这样的和弦叫做等和弦。

第九章:节奏节拍

1、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

2、节奏型:在整个乐曲或乐曲的部分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3、连音符:以3代2以2、4代3以5、6、代4(这几种是常见的)

剩下章数自己看看就可以了。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博弈论 (一):基本知识 1.1定义: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是研究竞争的逻辑和规律的数学分支。即,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的均衡。 1.2基本要素:参与人、各参与人的策略集、各参与人的收益函数,是博弈最重要的基本要素。 1.3博弈的分类:博弈论根据其所采用的假设不同而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binding agreement)。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目前经济学家谈到博弈论主要指的是非合作博弈,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信息,是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 a、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Nash(1950) b、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泽尔腾(1965) c、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海萨尼(1967-1968)

d、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泽尔腾(1975)Kreps, Wilson(1982) Fudenberg, Tirole(1991) 1.4课程主要内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机制设计合作博弈 1.5博弈模型的两种表示形式:策略式表述(Strategic form), 扩展式表述(Extensive form) 1.6占优均衡: a、占优策略:在博弈中如果不管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一个参与人的某个策略给他带来的支付值始终高于其他策略,或至少不劣于其他策略,则称该策略为该参与人的严格占优策略或占优策略。 对于所有的s-i, si*称 为参与人i的严格占优战 略,如果满足: ui(si*,s-i)>ui(si',s- i) ? s-i, ? si' ?si* b、占优均衡:一个博弈的某个策略组合中,如果对应的所有策略都是各参与人的占优策略,则称该策略组合为该博弈的一个占优均衡。 1.7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a、“严劣”和“弱劣”的含义: 设 s i’和s i’’是参与人i可选择的两个策略,若对其他参与人的任意策略组合s-i, 均成立 u i(s i’, s-i) < u i(s i’’, s-i), 则说策略s i’严劣于策略s i’’。 上面式子中,若将“<”改为“≤”,则说策略s i’弱劣于策略s i’’。 b、定义:重复剔除严格策略就 是各参与人在其各自策略集 中,不断剔除严劣策略…如 果最终各参与人仅剩下一个 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被称 为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博弈论课程心得体会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硕士,我选修这门课程是为了了解和学习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方法我很早就感兴趣,电影《美丽的心灵》中纳什的故事让博弈论在我心中显得非常神秘和高大上。第一堂课吕老师谈到博弈论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方法时,学习的欲望变得更为强烈。经过九周的学习,尽管由于有些地方因为数学能力有限,不得尽懂,但我觉得自己起码已经揭开了这种方法的入门和核心的面纱。 我认为,会计专业硕士是为了培养立足于会计的高级管理人才而设置的,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我觉得掌握思想方法是尤为重要的能力。面对会计行业的变革,作为一名研究生,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会计能力是我的核心竞争力。这两种能力需要缜密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如果说缜密的思维更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历练,科学的方法就需要不断地去接触和了解,不断地去主动学习。博弈论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我觉得博弈论是一种寻求均衡的科学,也是一种创造规则的科学。它让我了解面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时怎么去寻求均衡、博弈,甚至创造有益的规则。同时,它让我有了一种更加科学、简洁的视角看待事物,非常实用有效而且简单漂亮。 博弈论的核心应该是纳什均衡,这是一个理性的策略组合,每个参与者在对方的选择一定情况下会做出纳什均衡策略组合中的策略。这种选择将是每个理性参与人最终的选择。这个道理很明了,也正是明了让这个理论非常有力。吕老师带着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案例中的问题时,我感觉到这种方法的神奇和独特。我印象里最深的是吕老师对法律的看法:法律让不可置信的承诺变成可置信的承诺,好的法律是看似严苛,但很少有人触犯它。以前在学习经济法时,我对“法律是一种合同”这种观点不是很在意,吕老师的说法让我有了新的认识。让不可置信承诺变成可置信的承诺,使得最有益的策略组合成为纳什均衡,在这一点上合同和法律的目的和性质是一样的。我还记得吕老师说《反国家分裂法》是一部非常好的法律,在以前我因为它几乎很少被使用而感觉不到这部法律的重量,但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部法律使得针对台湾,宣布独立就会被制裁成为一种可置信的承诺,吕老师的解释让我非常赞同。我真的觉得自己看某些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变化,更加地深刻和科学。 我觉得正是这种视角是我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我知道,短短九周的学习远远不足以掌握博弈论,我甚至或许不能完整地计算出一道例题,但是我对它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解它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在看一些问题时我可以尝试着用博弈论的角度去试试看。最可怕的不是不会用博弈论的技术和方法,可怕的是在能够使用它时我不知道以它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知道可以使用这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课程,相信将来如果用的着这种方法时,我知道从哪里着手去学习。

博弈论的书心得体会

博弈论的书心得体会 篇一:阅读博弈论类书籍的心得体会 阅读博弈论类书籍的心得体会 图书情报宋静思 最近阅读的书目主要围绕在博弈论领域,由浅入深的从博弈论平话类书籍到博弈论的理论应用类书籍都有一些涉猎。近一个月来我所阅读的书目主要有王则柯的《新编博弈论平话》、高志明的《生存博弈》、黄涛的《博弈论教程—理论、应用》以及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由于个人能力与知识储备的限制,对以上书目的认识理解和心得也是有限的,下面我仅对上述书目中能够引起我思考的一些理论和案例展开分析并阐述我的一点见解,以及提出我所认为的这些博弈理论可以分析的社会现象。 一、对博弈论平话类书籍的心得 首先从王则柯教授的《新编博弈论平话》和高志明教授的《生存博弈》这两本书使我我深刻的认识到博弈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做出决策有重大的意义。它们都是以比较浅显的例子和故事普及博弈论的一些知识和方法,阐发博弈论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从囚徒困境、情侣博弈、诺曼底登陆模拟和慕尼黑谈判模拟等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故事入手,介绍静态博弈、动态博弈、纳

什均衡、零和博弈、双赢对局、帕累托优势、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劣势策略消去法、相对优势策略下划线法、确定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反应函数法、动态博弈的倒推法等博弈论基本方法,在以上两本书的论述中很少使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这两本书是使我对博弈论产生兴趣的启蒙老师,帮助我了解博弈论的若干初步知识。 从最初对这两本书的阅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博弈决策,就拿我们生活中报考什么学校、从事什么职业、选择何种方式度过周末闲暇时光等这些例子来说,之所以称之为博弈决策,是因为在这些例子当中,我的身边往往存在和我情形相似的决策者,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相互之间产生着很微妙的互动影响。博弈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清晰地揭示蕴涵于这种互动影响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帮助我们建立策略思维的意识。 看过囚徒困境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寡头企业不选择在市场上结盟而是竞相采取低价策略企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又为什么多数情形是非合作博弈。虽然通过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我可以理解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然而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导致了囚徒困境呢?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设想如果两个罪犯充分相信同伙遵守最初的约定死咬着抵赖会有最后的困境出现么?如果联盟内部成员相信彼此遵守约定

(完整版)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 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 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 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信念 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过程的任何时点每个参与人都能观察并记忆之前各局中人所选择的行动,否则为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等信息,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题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博弈是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传统个人决策存在着区别: 3、博弈论与传统决策的区别: 1、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市场价格、消费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可表示为:maxU(P ,I),其中P 为市场价格,I 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2、 其他消费者对个人的综合影响表示为一个参数——市场价格,所以在市场价格既定 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遇到决策问题时序列结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2,...,}n Γ={1,2,...,}n Γ=11(,...,,...,)n i i n i s s s s ==∏

(完整word版)博弈论给我的心得

博弈论给我的心里体会 潘慧明 201202034049 12金融数学 我是大学第二学期开始选修学习《博弈论》的,并且以前对它停留在表面意思。而在我的进一步对《博弈论》的学习下,我懂得了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未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无法用一个专业的学说来概述,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后,我才知道我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这门课程概述。那么什么是“博弈论”?所谓的“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并且学习后我还有个感受就是:博弈论有两个比较enlightening的观点,一是more information can hurt you(掌握更多的信息可能是一件坏事),二是more options can hurt you(拥有更多的选择可能是一件坏事).虽然博弈论主要用于研究经济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些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是适用的。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现在对《博弈论》有了些比较肤浅的认识。诚然,一门学问想在短时间内有所深入理解是不现实的。生活之中到处充满着博弈,有人说没有,那是因为缺少发现博弈现象的眼睛。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学以致用,要会灵活的去使用这门学科。 人生就是在弈棋,学会博弈。虽说博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博弈现象存在的生活是万万不能的。 社会生活中,共赢是一种优良的博弈方式。双赢策略其实是一种很高的智慧,帮助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双方最终将获得独自奋战所不能拥有的东西。放弃内心的宁予外贼不予家奴的思想。中国人对竞争的理解大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胜利的含义似乎就是阻止别人成功,可是这“胜利”是那么虚假,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时间考验。拥抱双赢,拥抱明天。双赢强调的是博弈双方的利益都要兼顾,就是所谓的“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但是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些双赢的事例,在商务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如:商务上的谈判,完完全全的运用到了《博弈论》的知识与原理来分析问题,并且从而找到最佳的均衡点,也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所有的对抗和较量中,其胜负成败常常取决于三个基本的因素:机会或者说运气、体能和智能。头脑技能是一种策略技巧,或者说是在谋略方面的造诣。既然世间大多数对抗都与头脑技能有关,因此人们试图获得成功,就有必要研究在对抗局势中如何策略性地选择自己的行动。而今,博弈论就是一门专门研究互动局势下人们的策略行为的学问。事实上,每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2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2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效用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五章成本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导论 1.马歇尔综合及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三次补充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理性人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3.需求—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供给—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4.供求定理 5.弹性(定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中点公式 点弹性—几何意义特征 不同弹性商品 P变化对P、Q的影响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扩展: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正常品劣等品 6. 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论 2.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线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 7.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8.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低档品正常品吉芬物品(吉芬难题) 10.不确定性风险 11.期望效用期望值效用 12.消费者风险态度 13.保险 第四章生产论 1.企业的本质 2.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MPL APL TPL关系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 3.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等成本线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博弈论初学心得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博弈论学习心得 (全校性选修课期末论文) 序:初识博弈论 通过“囚徒困境”,我走进了博弈论这一精彩世界。为了让大家对博弈思想有一认识与掌握,老师课堂上让我们思考了不少或生动或实际的问题,比如“帽子”问题、强盗分金币问题、猜 全班数字的平均数问题、拍卖问题、市场进入问题等等。我曾自嘲地对舍友说:博弈论简直就 是对智商的考验,总觉得自己脑子不够使啊。不过,我相信,学习博弈论是会使人变聪明的,脑子越用越灵嘛。 学习博弈论的过程中,脑子里经常出现的几句话是:原来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去想,原 来这种问题还可以用博弈的思想来解决,原来博弈的应用范围这么广,原来看似与数学无 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来解决。 博弈论,为我呈现了一方新天地。我好奇它的广度,敬畏它的深度,视之如导师如利器,小心摸索着。 一、博弈思想 学习博弈论,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记住了什么模型、公式、转换,而是博弈思想。“授之 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博弈思想尤如“渔”一般重要,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博弈,需要换位思考,需要知已知彼。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和其他参与者的各种战略 以及对彼此的影响,从而采取最佳行动。 比如课堂上一个问题:让每个人选一个介于1~100的数,谁的数字最接近全班平均 数的2/3,谁就是赢家。如果每个人随机选择的话,大家平均值应该在50 左右,50 的2/3 应该是33. 3,不过其他人可能也想到了这一点,这样就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 大家的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最后1应该是理性分析的最佳答案。实际结果,普通如我的 只想了一步,33,有的人多想了一步,有的人多想了两步……答案总不会是1。 其实答案是什么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我知道你知道……”的N次换位思考的过程,你要知道他人有有多聪明,还要站在对方的 角度考虑对方认为你有多聪明…… 面对一些事情时,可能不需要过分多虑,太过天才,在一群平凡人中,反而不会是赢家。比如那些选了1的人。但是换位思考的方式却是受用终生的,可指导我们少吃亏、少 走弯路、尽可能快乐且适如地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 博弈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我认为是缜密的逻辑推理、全局意识以及化繁为简的转换。 比如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你所了解的信息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你想出各种可能性以及各 种战略组合下的收益。要分析别人的心理、分析影响别人行动的因素,分析各种战略组合 的概率,从而执果索因,比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逆向归纳法”,比如通过“海萨尼转换”将不完全信息博弈表述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博弈(市场进入问题),从而充分利用已 有信息找到最优战略或均衡。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筹帷幄”。 二、博弈案例分析两则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 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 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 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信念 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过程的任何时点每个参与人都能观察并记忆之前各局中人所选择的行动,否则为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等信息,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题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博弈是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传统个人决策存在着区别: 3、博弈论与传统决策的区别: 1、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市场价格、消费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可表示为:maxU(P ,I),其中P 为市场价格,I 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2、 其他消费者对个人的综合影响表示为一个参数——市场价格,所以在市场价格既定 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遇到决策问题时序列结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2,...,}n Γ={1,2,...,}n Γ=11(,...,,...,)n i i n i s s s s ==∏

博弈论心得体会

博弈论心得体会 最初选择博弈论,是因为看了《美丽心灵》电影后,因而对John Forbes Nash Jr和博弈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看到选修课新开了博弈论,简直激动的不能自已,迫不及待就报名参加了。而在我的进一步对《博弈论》的学习下,我懂得了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只有直面这些问题,个人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所有的对抗和较量中,其胜负成败常常取决于3个基本的因素:机会或者说运气、体能和智能。通过抛硬币来赌输赢是纯粹依赖于个人运气的游戏;百米赛跑的胜负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全身技能;而篮球赛、战争等对抗,虽然也会受到运气的影响,体能也很重要,但决定胜负的更重要的因素是头脑技能的较量。 头脑技能是一种策略技巧,或者说是在谋略方面的造诣。既然世间大多数对抗都与头脑技能有关,因此人们试图获得成功,就有必要研究在对抗局势中如何策略性地选择自己的行动。而今,博弈论就是一门专门研究互动局势下人们的策略行为的学问。事实上,每个人每天都在与他人打交道,或竞争或合作。身处这样高度互动的环境之中,无论一个人是否知道博弈论,实际上他都不断地在与他人进行博弈,无论是他的父母、亲人、兄弟、老师还是商场对手、政治敌人……一个人可能不知道博弈论为何物,但是他的确常常在与他人进行着对抗和较量,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博弈;而生存本能,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不少技巧。难怪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这样说着:“要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过,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学习博弈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因为正式的博弈理论往往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有数学恐惧症,虽然对于少数人来说数学的形式是那么优美,但大多数人把博弈论的学习看做是一件艰难的而痛苦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熟练地掌握这一部分博弈论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深感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对于博弈论这一门独具魅力的课程,只是从皮毛上略有了解。尽管如此,我还是学会了一种以博弈的观点来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好比囚徒博弈的现象,我以前可能能够猜到结果,但这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罢了。然而现在可就不同了,相似的问题我都能够用所学的博弈论知识去解释,能够了解其本质了。 我学过一段时间博弈论,一些思维过程中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博弈论思想,当制订政策或游戏规则,要保证所有人有参与积极性。这来源于“纳什均衡”概念,说起来当然简单。但我自己觉得,以前所知道的这条道理——制订游戏规则要保证所有人有参与积极性——是简单接受,没有逻辑,或者,在直觉层次觉得这是对的,但没有认识到它为什么对。千万不能把别人当傻瓜,如果把别人当傻瓜,吃亏的是自己,就像那个卖猫的故事。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 的收益。 2、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 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 信念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 全信息)等的信息。

1、

2、 既定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 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 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 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 {1,2,...,} n Γ=11 (,...,,...,) n i i n i s s s s ==∏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适逢大地苏醒、春暖花开之时,在区委的亲切关怀下,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领导干部前沿热点与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有幸触摸了北大的百年文明,品读了伟大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髓。通过学习,启发很大,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同时也有很多个人心得体会,由于听课覆盖面较大,内容也较多,有些还来不及消化,不能一一陈述。在此就我的体会和感悟,结合自身工作,简要加以剖析。 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教授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座、激情飞扬的介绍、通俗易懂的解析,如哲学系杨立华教授的《儒家精神与现代生活》、政府管理学院白彦副教授的《中国式领导科学》、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司长藏跃茹的《“十二五”规划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清华大学社会学习系孙立平教授的《转型时期的社会和社会问题》、经济学院雎国余教授的《“十二五”规划与中国经济》、经济学院张延教授的《公共管理中的博弈论》、医学部唐登华教授的《领导者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新闻与传播学院姚惠忠副教授的《政府公共关系与危机处理》等。同时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学习考察。一路学习,一路思考;感受北大人的新思想、新观

念,感慨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的高速度、高质量,倍受震憾,倍受启发。此次参观学习时间短,但学习内容丰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经济的信心。 洗礼:全新感受 我们受训的北京大学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院校。北京大学培训中心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培训效果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XX年被中组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这次领导干部前沿热点与公共管理培训采取课堂讲授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形式,精心设置课程。主讲的教授都经过培训中心反复筛选,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具有很高的知

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博 弈 论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XXXXX 博弈论课堂回顾与总结 还记得当时在纠结抢什么选修的时候,朋友说博弈论好呀!老师经常让我们玩游戏,而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于是乎我就在朋友的强力推荐下抢到了大学的最后一门选修课——博弈论。时光匆匆,转眼12周过去,博弈论课程也接近尾声,在这我以这篇文章回顾总结一下这十三周的课堂与收获。 课堂总结: 博弈论的第一课老师给我们讲了博弈论的定义,让我们首次认识和了解博弈论: 1、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2、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

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3、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4、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 在随后的课堂里,老师分别给我们讲了:纳什均衡、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一次博弈、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悔过的一报还一报、以怨抱怨、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人质困境(多个人的囚徒困境)、酒吧博弈(非线性预测)、枪手博弈(先发优势与后发制人)、智猪博弈、斗鸡博弈、协和谬误等。老师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定义、条件、破解、策略以及运用。 例如: 一.酒吧博弈(非线性预测) 前提条件限制:要做出正确的预测必须知道他人的抉择,过去的历史是“任意 的”,未来就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值。 现实启示:1.从一非线性系统整体来说,其变化经济不可预测 2.对于一个混沌系统中个体来说,在无法预测过程中也可采取恰当策 略,并可趋吉避凶,即少数者策略 二. 囚徒困境: 基本精神是背叛,处于囚徒困境时,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办法能让自己在困境 中逃脱,只能尽量做到自己不受侵害,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害相对取其轻 如何设计:1.博弈双方信息沟通流畅 2.博弈双方互不信任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效用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五章成本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导论 1.马歇尔综合及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三次补充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理性人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3.需求—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供给—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4.供求定理 5.弹性(定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中点公式 点弹性—几何意义特征 不同弹性商品P变化对P、Q的影响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扩展: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正常品劣等品 6. 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论 2.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线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 7.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8.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低档品正常品吉芬物品(吉芬难题) 10.不确定性风险

11.期望效用期望值效用 12.消费者风险态度 13.保险 第四章生产论 1.企业的本质 2.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MPL APL TPL关系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 3.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等成本线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化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化 (2)利润最大化→最有生产要素组合 (3)扩展线→规模报酬长期生产中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第五章成本论 一、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理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短期成本曲线特征边际产量-边际成本 2.MC→TC AC 3.TC→AC MC 4.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产量曲线的关系 MC-MPL AVC-APL 三、长期成本理论 1.长期总成本(推导):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 (a)推导:由LTC推导包络线 (b)形状决定因素:规模(不)经济 (c)位置决定因素:外在(不)经济 3.长期边际成本推导:由LTC 由SMC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划分市场类型的因素 2.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短期均衡MR=SMC ◆短期供给曲线 ◆生产者剩余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 ◆厂商的两个选择

浙大学习心得体会

执行力提升培训学习体会 ------杨平湘 首先感谢市局党委给我这次赴浙江大学参加执行力提升培训的机会。走进心仪已久的名校,感受到浙大“高端、专业、规范、求实”的办学原则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恭耳聆听了浙大倪荣教授、徐旭初教授、项贻强教授、张钢教授、李俊伟教授、蒋文华教授及浙江省委党校郑仓元教授、上海政法学院严励教授等名师的精彩讲授。教授学者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妙语连珠的讲授使我心悦诚服。在这短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7天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新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本次培训,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 这次培训的内容是为我们公路人量身定做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既有深入浅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授课专家、教授知识渊博、态度严谨、视角独特,为我们打开了解放思想、提升工作理念的窗口。通过学习,使我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解析、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博弈论与政府管理等尖端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政务礼仪,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创新、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听了郑仓元老师讲授的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执行力与领导力》,使我对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有了系统的、全新的认识,明白了领导力、执行力的基本内涵。所谓的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领导力则是指领导者带领组织人员实现目标过程中,能力与权力结合产生的总效力。对于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概念,虽然早就看到过、听说过,但是理解上很片面和肤浅,对其内涵、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不深,掌握不透。在过去的工作中,我过多地关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认为管理就是将科室的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好,忽略了科室的整体规划和系统的人员教育工作,而路政工作实际操作多,宏观管理少,我对工作谋划不足,创新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工作的开展。领导力是执行力的本质,是执行力的保证和保障。而执行力就是执行领导的指令、贯彻领导的意图,所以,离开了领导力就谈不上执行力。执行力它渗透到每项工作的各个方面,执行到位,执行有力,事半功倍。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事倍功半。可以说,执行力是每项工作成败的关健,执行力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生命力。因此,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必须要解决好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才能园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博弈论心得体会

博弈论心得体会 今年是我刚刚进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第一年,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我就学到了一门新的课程,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未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无法用一个专业的学说来概述,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才知道我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这门课程概述,他就是《博弈论》。那么什么是“博弈论”?所谓的“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博弈论有了一些肤浅的理解,诚然,一门学问想在短时间内有所深入理解是不现实的。生活之中到处充满着博弈,有人说没有,那是因为缺少发现博弈现象的眼睛。 人生就是在弈棋,学会博弈。虽说博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博弈现象存在的生活是万万不能的。 社会生活中,共赢是一种优良的博弈方式。双赢策略其实是一种很高的智慧,帮助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双方最终将获得独自奋战所不能拥有的东西。放弃内心的宁予外贼不予家奴的思想。中国人对竞争的理解大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胜利的含义似乎就是阻止别人成功,可是这“胜利”是那么虚假,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时间考验。拥抱双赢,拥抱明天。双赢强调的是博弈双方的利益都要兼顾,就是所谓的“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但是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只有直面这些问题,个人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所有的对抗和

较量中,其胜负成败常常取决于3个基本的因素:机会或者说运气、体能和智能。通过抛硬币来赌输赢是纯粹依赖于个人运气的游戏;百米赛跑的胜负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全身技能;而篮球赛、战争等对抗,虽然也会受到运气的影响,体能也很重要,但决定胜负的更重要的因素是头脑技能的较量。 头脑技能是一种策略技巧,或者说是在谋略方面的造诣。既然世间大多数对抗都与头脑技能有关,因此人们试图获得成功,就有必要研究在对抗局势中如何策略性地选择自己的行动。而今,博弈论就是一门专门研究互动局势下人们的策略行为的学问。事实上,每个人每天都在与他人打交道,或竞争或合作。身处这样高度互动的环境之中,无论一个人是否知道博弈论,实际上他都不断地在与他人进行博弈,无论是他的父母、亲人、兄弟、老师还是商场对手、政治敌人……一个可能不知道博弈论为何物,但是他的确常常在与他人进行着对抗和较量,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博弈;而生存本能,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不少博弈技巧。 然而,通过本能所学习的博弈技巧,是既不系统也相当费劲的。因此,人们有必要以一种最为节省的方式来学习策略技巧。而最节省的方式,莫过于直接学习博弈论的知识了。难怪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这样说着:“要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事实上,不单一般人应该了解博弈论,各个领域的专家更应该了解博弈论——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表明,博弈论在军事、政治、商业、法律、经济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都已有非常成功的运用。

博弈论的总结|博弈论总结

博弈论学习的个人总结刘艳丽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视频来源耶鲁公开课《博弈论》1----5讲,人人影视 参考资料耶鲁校园网 《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美,罗杰A麦凯恩,原毅军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2元《策略博弈》,阿维纳什迪克西特,蒲勇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9,65元班级工商,人力08级学生 课时8节 我的时间投入视频26个小时;书籍,25小时;上网时间,无法统计。 第二部分知识层面 一、The five lessons五个基本的结论 1、Don"t play a strictly dominated strategy

2、Rational choices can lead to bad outcomes 3、You can"t get what you want 4、Put yourself in other people"s shoes 5、Yale students are evil 二、Game 2: "pick a number."数字游戏 Without showing your neighbor what you"re doing, put in the box below a whole number between 1 and a 100 [whole number between 1 and 100--integer.] We will calculate the average number chosen in the class. The winner in this game is the person whose number is closest to two-thirds times the average in the class. 三、The Prisoners" Dilemmasome examples囚徒困境 A joint project Price competition

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xx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精品范文网|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完整 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博弈论 (一):基本知识 1.1定义: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是研究竞争的逻辑和规律的数学分支。即,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的均衡。 1.2基本要素:参与人、各参与人的策略集、各参与人的收益函数,是博弈最重要的基本要素。 1.3博弈的分类:博弈论根据其所采用的假设不同而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binding agreement)。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目前经济学家谈到博弈论主要指的是非合作博弈,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信息,是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 a、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Nash(1950) b、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泽尔腾(1965)

c、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海萨尼(1967-1968) d、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泽尔腾(1975) Kreps, Wilson(1982) Fudenberg, Tirole(1991) 1.4课程主要内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机制设计合作博弈 1.5博弈模型的两种表示形式:策略式表述 (Strategic form), 扩展式表述(Extensive form) 1.6占优均衡: a、占优策略:在博弈中如果不管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一个参与人的某个策略给他带来的支付值始终高于其他策略,或至少不劣于其他策略,则称该策略为该参与人的严格占优策略或占优策略。 对于所有的s-i, si*称 为参与人i的严格占优 战略,如果满足: ui(si*,s-i)>ui(si',s- i) ? s-i, ? si' ?si* b、占优均衡:一个博弈的某个策略组合中,如果对应的所有策略都是各参与人的占优策略,则称该策略组合为该博弈的一个占优均衡。 1.7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a、“严劣”和“弱劣” 的含义: 设 s i’和s i’’是参与人i可选择的两个策略,若对其他参与人的任意策略组合s-i, 均成立 u i (s i’, s-i) < u i(s i’’, s-i), 则说策略s i’严劣于策略s i’’。 上面式子中,若将“<”改为“≤”,则说策略s i’弱劣于策略s 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