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餐饮管理)餐饮业食品安全要则

2020年(餐饮管理)餐饮业食品安全要则

2020年(餐饮管理)餐饮业食品安全要则
2020年(餐饮管理)餐饮业食品安全要则

(餐饮管理)餐饮业食品安

全要则

餐饮业食品安全要则

2009年8月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导致食物中毒,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食品加工新工艺新资源

(化学性污染)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识,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等。﹠2

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行有关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和监管体制不够完善,部门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监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3,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积聚。《食品安全法》从制度上明确了相应法定要求,以利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

一、实现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基本切入点——把握食品卫生安全法律精神要义(一)目的、意义

《食品卫生法》: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

《食品安全法》: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适用范围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

包括:食品生产和加工、流通和餐饮服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经营;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是制定《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规范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依据。

1、保证食品卫生。食品卫生即是

的标准和要求。另指:为控制食品生产、收获、加工、供应等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使食品不仅性质良好、安全,又有利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措施。

▲总体包括三个方面: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不能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营养,有满足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2、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性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污染泛指有毒有害物质介入正常食品的现象或正常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使其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异常改

变的过程。

方面。普通食品消费中,主要存在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

3、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经营者所提供的食品必须有益于消费者身体健康;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受法律保护,经营者不得侵犯。

4、增强人民体质。人们总是希望从安全的食品中摄取有益物质,从而获得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以上方面既是经营者的总体法律义务,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大责任。

(二)食品卫生安全的基本原则: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取得行政许可,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基本资格;

加强企业单位自身管理,是安全质量保证的首要和必备条件;

规范食品采购和贮存行为,是卫生安全的一级保障;

严格按卫生要求加工食品,是安全质量的核心保障;

严格设备及用具消毒与保洁贮存,

是卫生安全的三级保障;

严格产品检验,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最终把关环节。

﹡对违法生产经营者,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将予追究相应法律责任。(行政、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危害的,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及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法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达到和保持良好的食品卫生状态,各生产经营单位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一般分为:

社会规范——道德和法律规范。

技术性规范——属于法规和规章范畴,用于促进食品卫生水平本质的提高。包括:

1、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卫生和安全质量(水平)评价的重要法律依据;

2、良好的生产工艺(GMP)。是为保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全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规范;

3、食品卫生质量界定。这是查明食

品中是否存在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来源、性质、作用和含量的技术程序规范;

4、食品卫生安全性评价程序。用于查明各环节所产生的污染因素和有害物质。

二、食品标准

是为控制与消除食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所作出的技术规定。(包括安全、营养和保健三个方面)

——技术性、

1、食品卫生标准的本质属性是技术

性的。

2、食品卫生标准的修定与实施都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3、运用于实验流行病学与食物中毒病因的确定。

4、运用于现场流行病学与食物中毒的调查。

——客观性

应用既定标准中的相关指标来判定食品及其相关原(辅)料的客观卫生质量,从而保证鉴定的科学与公正,维护和促进依法行政。

标准中一般指标选用的依据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指标

1、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各类致病菌)。

2、有害物质(农药、杀虫剂、兽药、有毒重金属、甲醇和违禁添加剂等)。

▲指示食品可能被污染或污染程度

的指标

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寄生虫及其虫卵、其他病媒生物等。

2、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异常变化及异物混入等。

▲间接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如

湿度)

▲食品的营养指标(蛋白质、脂肪

等)。

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感官指标——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食品是否变质或存在变质、异化迹象。

△理化指标——通过实验检测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砷、铅、汞、甲醇、酸价和塑料单体的属性等。

△微生物指标——致病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寄生虫及其虫卵等

食品安全标准是法制的技术性规范组成部分。它是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进行自身卫生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食品安全监督监测及其评价的法律依

据。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行为和产品,就是违法,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食品卫生质量控制

(一)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是法定的要求、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是监管部门与食品企业的共同责任。

(二)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质量保障体系

不论规模大小、行业各异,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

人。都应当为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负责。

﹡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1、实现企业自身卫生管理具备食品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指定负责人;

2、具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员,落实到每一个班组;

3、具备完善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个人。

﹡企业自身卫生管理组织的职责是:

1、依据法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良好操作规范。及时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对

违反制度和操作程序的行为进行制止、教育和必要处罚。

2、动态掌握各岗位卫生情况,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或发现较重大的食品卫生问题(如严重的食品污染、质疑卫生质量等)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定期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按规定及时调离健康禁忌人员。了解和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并严格登记管理。

5、对食品加工经营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卫生安全检查,并对发现的问

题进行及时处理和向上级报告。

﹡食品企业自身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

对本单位食品加工经营过程实行动态、常效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确保各环节卫生安全达标。及时发现和纠正卫生问题及安全隐患。

(三)突出食品质量关键控制环节

﹡质量控制的关键手段:

1、建立和应用企业内部危害因素分析和关键控制环节管理系统(HACCP管理技术),以较低的成本保证较高的食品安全性。

2、使确保食品卫生质量成为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3、注重实现对物的规范和对人的行为规范质量控制与考评,提高总体食品卫生质量水平,降低卫生风险,增强食品卫生信誉度。

对物的规范包括:食品加工经营地和总平面的要求、建筑设计、操作间加工布局和食品设备用具的基本要求等。掌控物质条件标准即赢得了质量保障的先决条件

对人的行为规范:—加工经营过程的规范

食品污染可来自很多方面,其中有

很大成分是食品加工经营人员不按卫生规范操作造成的,进而对食品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一般造成食品污染危害的主要因素有:

(1)使用了腐败变质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或配料。

(2) 食品中混有、或误用有害化学物质及在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3) 加工中出现生熟食品混杂摆放或操作,形成交叉污染。

(4)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5)食品及其原料冷藏不当或其他不

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姓名 一、是非题(对的打√ 错的打× 1、餐饮业可以先营业,经试营业生意好再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日常监督管理。 ( 3、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严格分开。 ( 4、餐饮业中用于原料加工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可不用区分、相互混用。 ( 5、餐饮单位采购食品原料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 6、张某体格强壮,所以张某身体肯定是健康的,不必做健康检查。 ( 7、餐饮业的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 6cm 的金属隔棚或网罩,以防鼠类、鸟类侵入。 ( 8、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门可 开启的窗应设有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 ( 9、因为经营场地狭小,可将食品与非食品放置在同一的库房内。 ( 10、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但是允许可以存放员工个人生活用品。 (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餐饮单位加工场所应距粪坑、污水池、垃圾场、旱厕等污染源(以上。 A. 15米 B. 25米 C. 35米 D. 100米 2、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在加工食品过程中应保持个人卫生, 以下哪项做法可以导致食品污染:(

A. 戴戒指 B. 戴口罩 C. 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 D. 抽烟 3、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方可上岗。 A. 健康证 B. 身份证 C.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 D.厨师证 4、按照餐用具清洗消毒方式设专用水池的最低数量: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个专用水池。各水池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餐饮单位原料采购的安全要求包括:( A. 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B. 采购时应索取购物凭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 C. 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应登记 D.按要求建立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台账, 6、餐饮业烹调安全要求:( A. 发现有腐败变质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B. 回收的食品或辅料不得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C.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 D. 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7、餐用具的食品安全要求:( A.可以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过期限使用健康证明。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档案,以备自查。 3、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健康体检应在具备体检资格的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进行,严格按照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不得有漏检和找人替检的行为。 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 3、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 4、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管理人员、食品从业人员。 5、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6、凡考核不合格者,必须经过再次培训,直至考试合格。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四、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培训证、健康证等。 2、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和员工奖罚制度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3、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相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主要内容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主要内容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一项重要全新职能,如何 尽快有效履行新的职能,是广大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都急需思考的问题。笔者 简要列举了一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的内容,仅供参考。 一、检查权力 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二、主要检内容 (一)条件要求。是否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 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 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是否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 的设备或者设施;是否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 规章制度;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二)制度和人员。查是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健 康管理制度、健康档案管理制度、食采购管理制度、进货查证记录制度、设备

维护保养管理制度、食品运输管理制度、食品储存管理制度、索票索证制度、食品加工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是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是否按照规定未聘用规定的禁止从业人员从事管理工作(被吊销食品生 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三)健康检查。查是否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 员健康档案;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是否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是否全部取得健康合 格证明;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是否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资质查验。是否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是否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供货基地采购的,是否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 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是否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五)采购记录。是否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记录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参考模板)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餐馆、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等。 第三条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是本单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 第四条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和实施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条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为消费者提供分餐等健康饮食的条件。

第六条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指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三)餐馆(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庄等):指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 特大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3000㎡以上(不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1000座以上(不含1000座)的餐馆。 大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0~3000㎡(不含500㎡,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1000座(不含250座,含1000座)的餐馆。 中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500㎡(不含150㎡,含5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250座(不含75座,含250座)的餐馆。 小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以下(含15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下(含75座)的餐馆。 (四)快餐店:指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提供者。 (五)小吃店:指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 (六)饮品店:指以供应酒类、咖啡、茶水或者饮料为主的提供者。 甜品站:指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主店经营场所内或附近开

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A卷)

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A卷)姓名单位(地址)得分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 1、餐饮业可以先营业,经试营业生意好的再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 之时2小时内应向所在地县级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3、餐饮服务单位未按规定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的,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4、当事人对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5、餐饮业的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棚或网 罩,以防鼠类侵入。……………………………………………………() 6、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60度。( ) 7、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 8、张某体格强壮,所以张某身体肯定是健康的,不必做健康检查。……………() 9、现榨果蔬汁是指以水果或蔬菜为主要原料,以压榨等机械方式加工所得的新鲜水果或蔬菜汁,制作现榨果蔬汁可以添加现榨果汁伴侣和纯净水。……() 10、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 ()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题5分) 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保持个人卫生,以下哪项做法可以导致食品污染:() A. 戴戒指 B. 戴口罩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3、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4、食品进货查验与索证索票制度 5、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6、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7、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8、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制度 9、面食糕点制作管理制 10、餐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11、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2、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由单位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一、本单位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餐饮服务监督管理,保障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与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从事餐饮服务得单位与个人(以下简称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得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对社会与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 第五条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得普及工作,增强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促进餐饮服务提供者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餐饮服务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餐饮服务提供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 第六条鼓励与支持餐饮服务提供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而采用先进技术与先进得管理规范,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配备先进得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对食品进行自行检查或者向具有法定资质得机构送检。 第七条任何组织与个人均有权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举报餐饮服务提供者违反本办法得行为,了解有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八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九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教学片测试题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片测试题 (以下试题为单选或多选) 单位: 姓名: 第一部分管理概要 1.( )是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 A.政府负责人B.监管部门负责人 C.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 D.消费者 2. 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餐饮服务单位包括( )。 A.大型以上餐馆B.学校食堂 C.供餐人数300人的机关食堂D.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是( )。 A.身体健康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B.具备2年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经历 C.持有效的培训合格证明 D.高中以上学历 4.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要求包括( )。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C.制订实施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D.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5.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应接受不少于( )小时的集中培训。 A.10 B.20 C.30 D.40 6.餐饮服务单位应进行记录的内容包括( )。 A.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培训情况 B.食品留样情况 C.食品检验结果 D.原料采购验收情况

7.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记录应至少保存( )。 A.3个月B.6个月C.1年 D.2年 8.应对每餐次食品成品留样的餐饮服务单位包括( )。 A.学校食堂 B.供应超过100人的一次性聚餐的餐馆 C.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D.中央厨房 9.进行食品留样,应将样品在( )条件下存放( )小时以上。 A.冷冻,48 B.冷藏,48 C.冷冻,24 D.冷藏,24 10.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食品留样,每个品种留样量应不少于( )。 A.80g B.lOOg C.200g D.250g 11.应设臵检验室的餐饮服务单位包括( )。 A.学校食堂B.中央厨房 C.特大型餐馆 D.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12.餐饮服务单位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在( )内报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第二部分从业人员 13.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并( )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A.每6个月 B.每1年 C.每2年 D.每3年 14.餐饮服务单位应制定的食品安全制度包括( )。 A.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B.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 C.餐厨废弃物处臵管理制度 D.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试题(A卷 单位:姓名:考试时间:年月日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 1、餐饮业可以先营业,经试营业生意好的再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 2小时内应向所在地县级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3、餐饮服务单位未按规定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 或者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的,可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4、当事人对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5、餐饮业的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 的金属隔棚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 6、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60度。( 7、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 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 8、张某体格强壮,所以张某身体肯定是健康的,不必做健康检查。……………( 9、现榨果蔬汁是指以水果或蔬菜为主要原料, 以压榨等机械方式加工所得的新鲜水果或蔬菜汁,制作现榨果蔬 汁可以添加现榨果汁伴侣和纯净水。……( 10、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每题5分 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保持个人卫生,以下哪项做法可以导致食品污染:(A.戴戒指B.戴口罩C.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D.抽烟 2、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方可上岗:( A.健康证 B.驾驶证 C.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D.厨师证 3、食品从业人员上岗时应遵守哪些个人卫生要求:( A.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 B.有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不得上岗 C. 不涂指甲油和佩戴戒指D.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4、餐饮业原料采购的安全要求包括:( A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B.采购时应 索取购物凭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并做好采购登记C. 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应登记D.采购的原料应抽样送检,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5、餐饮业烹调安全要求:( A.发现有腐败变质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B. 回收的食品或辅料不得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C.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的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度D. 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6、餐用具的食品安全要求:( A.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B.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 C.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 D. 消毒后的餐用具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7、下列哪些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食品卫生部分考核内容:(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教学片解说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片解说 第一部分管理概要 餐饮服务单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良好的自身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操作规范》中明确了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应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一、基本管理要素 基本管理要素涵盖了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管理制度、操作规程5方面内容。 (一)管理机构 为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单位应建立由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从业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机构中各成员的责任。其小,单位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 (二)管理人员 《操作规范》规定:大型以上餐馆、学校食堂、供应500人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连锁餐饮企业总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都应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其他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2年以上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经历,身体健康并持有健康证明,取得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明,每年还要接受40小时以上的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三)管理职责 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食品安全责任并加以落实。 一制订和实施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

一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管理。 一制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并开展内部检查。 一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等。 (四)管理制度 在开展管理之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先与各个部门一起来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应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 一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场所、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一食品及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记录制度 一关键环节加工操作规程 一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一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一投诉处理制度 一内部奖惩制度 一其他管理制度 要使制度能够得到很好地执行,制度应根据本单位特点制定,制度中的每项具体工作,都应有明确的执行人贯和检查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并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适用性,必要时进行修订。 (五)操作规程 制度中的加工操作规程是对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操作规程应涵盖操作步骤、操作过程中与食品安全和品质有关的关键指标的控制标准,以及设备设施的操作和维护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应体现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和措施。 二、主要管理措施 学习了食品安全管理的要素以后,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管理措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记录管理、食品留样、食品检验、信息报告、投诉处理五方面。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当前,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日渐完善的情况下,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仍屡禁不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因而,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得出结论并提出了提升餐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进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推动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餐饮业;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019-02 1 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消费多元化,外出就餐次数增加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此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期,扩大内需已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餐饮业固然发展前景良好。 然而,近年来,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从南京“小龙虾”、味千“猪骨汤精”、“地沟油”到麦当劳“鸡翅、甜品派过期仍销售”等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权益被严重侵害,人们要求餐饮业整顿的呼声日渐高涨。同时,在“2012年两会调查”结果中发现,网民最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之一就包括“食品安全监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虽然早在1995年我国就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并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2009年6月出台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但是为何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不得不说,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主要原因。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诚信缺失进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屡见不鲜。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关于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卡罗尔(1981)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就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郑丽娜(2010)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公司承担的,针对非股东利益的,对内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产品质量,对外保护消费者、债权人和环境的义务。很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与此同时还伴随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 另外,国内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研究重在卫生方面,虽提出了一些对策,但大多集中在政府监管方面,对餐饮企业自身问题,尤其因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而造成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因而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探讨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以及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外部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餐饮业健康发展。 2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基本现状 我国餐饮业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也从2010年起将餐饮收入作为“消费形态的类别”单独进行统计。2011年全国餐饮收入20543亿元,比上 年增长16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3%。不过尽管我国餐饮业快速 发展,但在这背后却是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的盘点,主要的事件有五十多起。下面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表1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表 被检查单位名称: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电话: 餐饮服务许可证号: 许可类别: 检查人员(签字): 检查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分值 一、许可管理(10分)1.是否超过有效期限★ 2 2.是否存在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许可 证等行为★ 2 3.是否擅自改变许可类别、备注项目 2 4.是否擅自改变经营地址 1 5.是否规范悬挂或摆放许可证 1 6.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 二、人员管理(10分)7.是否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1 8.是否聘用禁聘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管理★ 1 9.是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 1 10.从业人员中是否存在无健康证明的人员 2 11.是否安排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2 12.是否执行晨检制度 1 13.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1 14.是否制定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1 三、场所环境15.场所布局是否符合许可要求 1

(10分) 16.场所内外环境是否整洁 1 17.专间区域是否符合要求★ 1 18.专用区域是否符合要求 1 19.地面与排水是否符合要求 1 20.墙壁与门窗是否符合要求 1 21.屋顶与天花板是否符合要求 1 22.卫生间是否符合要求 1 23.更衣场所是否符合要求 1 24.餐厨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要求 1 四、设施设备(10分)25.专间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1 26.洗手消毒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1 27.供水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1 28.通风排烟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1 29.清洗、消毒、保洁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1 30.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1 31.采光照明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1 32. 设备、工具和容器是否符合要求1 33. 场所及设施设备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1 34. 废弃物暂存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1 五、采购贮存 (10分)35.是否采购了禁止经营的食品★ 3 36.是否符合索证索票、查验记录要求 3 37.贮存是否符合要求 2 38.是否开展定期检查与清理 2 六、加工制作39.粗加工与切配是否符合要求 1

2020年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范文 2020年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1/ 7

2020 年餐饮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保持个人卫生,以下哪项做法可以导致食品污染: ( ) A. 戴戒指 B. 戴口罩 C. 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 D. 抽烟 2、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方可上岗: ( ) A. 健康证 B. 驾驶证 C. 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D.厨师证 3、食品从业人员上岗时应遵守哪些个人卫生要求: ( ) A. 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 B. 有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不得上岗 C. 不涂指甲油和佩戴戒指 D. 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4、餐饮业原料采购的安全要求包括: ( )A. 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B. 采购时应索取购物凭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并做好采购登记 C. 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应登记

D.采购的原料应抽样送检,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5、餐饮业烹调安全要求: ( ) A. 发现有腐烂变质或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B.回收的食品或辅料不得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C.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的中心温度不得低于 70 度 D. 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6、餐用具的食品安全要求: ( ) A. 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B.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 C . 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 D.消毒后的餐用具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7、下列哪些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中食品卫生部分考核内容: ( ) A. 政府重视食品卫生工作 B.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 C.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 3/ 7

中国饭店餐饮业餐饮食品安全100条

中国饭店餐饮业餐饮食品安全100条 为更好地宣贯落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我国饭店与餐饮业实际,特编制中国饭店与餐饮业餐饮食品安全100条,供饭店和餐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执行。 第一条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法规、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 第二条企业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并同意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保证公众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条企业生产经营场所须与有毒、有害场因此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第四条企业须保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整洁、卫生。 第五条企业须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习惯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就餐等场所。 第六条企业须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习惯的生产经营设备设施,且应当定期爱护。 第七条企业须具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温控、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设备或者设施。 第八条企业须具有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设施。 第九条企业采购原材料及有关辅料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资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条原材料须是可食用的无毒、无害、新奇食品,且须通过相应的检查、检测或检验。倡导使用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和有机产品(生态食品)。 第十一条要紧原材料应从正规渠道即具有资质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地点购进。倡导有条件的餐饮集团和大型企业建立大宗原料绿色产品基地,以保证原料无污染无公害。

第十二条差不多过加工的制成品应标明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QS标志等。购入品应保证其可追溯性,一样须实行进货取(索)证制度。 第十三条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无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关产品。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第十五条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储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六条实行统一配送的企业,能够由企业总部或采购部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进行进货查验记录。 第十七条采购时涉及到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有关产品的应当符合我国有关食品安全要求且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 第十八条所使用的进口食品须有包装并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讲明书。 第十九条进口食品的标签、讲明书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第二十条企业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须对人体安全、无害。 第二十一条凡用于动物性和植物性原料的包装物料,应有“用于食物”标注或餐具符号以示专用。 第二十二条按照不同原辅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应选择不同的包装材料,以保证产品在包装后在其保质期内能够保持原有风味,便于储存、运输,同时不易引入污染物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十三条运输工具应符合食品特性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箱体的清洁和必要的通风通气性能,幸免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食品采购索证验收管理制度 2.食品仓储管理制度 3.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4.粗加工管理制度 5.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6.面食糕点制作管理制度 7.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8.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管理制度 9.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10.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11.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2.食品安全综合检查管理制度 13.食品留样制度 14.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制度 15.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 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一次性餐用具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便于溯源。 2、采购须到许可证照齐全有效、有相对固定场所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订购学生集体用餐(含学生饮用奶)须到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向固定供货商采购食品的,宜签订采购供货合同。 3、餐饮服务提供者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采购的,须查验留存供货商资质证明(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生肉禽类应有检验合格证明);从固定供货商(含个体经营户)采购的,应查验留存供货商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合法超市、农贸市场采购的,须留存购物清单;使用集中消毒式餐饮具的,应索取供货厂家营业执照及消毒合格证明。证明资料为复印件者,宜有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确认。 以上各种来源的采购,均须索取留存有效购物凭证(发票、收据、进货清单、信誉卡等)。 4、应当建立台账(采购记录),按格式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清单或票据,可不再重新登记台账。统一记录格式详见深圳市《食品进货索证和台账登记本》模版。 5、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等,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企业各门店应当建立总部统一配送单据台账。门店自行采购的产品,应当遵照以上规定执行查验索证索票制度。

2020年餐饮服务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20年餐饮服务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2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以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制度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扎实推进透明安 全餐饮共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一、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夯实监管基础 (一)积极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审查工作。按照食品经营许可审查和管理要求,规范开 展许可审查和换证工作。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流程。 (二)畅通食品经营许可与日常监管结合机制。开展食品经营(餐饮服务)许可质量 和许可制度落实情况督查,强化许可后经营条件合规性监管。推动将许可工作和日常监管 紧密衔接,建立完善许可和监管工作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信用档案体系。 (三)完善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与卫计部门建立完善食物中 毒调查处置程序,制定食品餐饮环节食物中毒调查处置及上报工作规范,完善处置工作机制。 二、突出监管重点,规范经营行为 (四)深入排查治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加大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业态监管和 专项整治力度,持续开展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一 非两超”问题的监督检查及专项治理。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排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隐 患和突出共性问题,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清单。 (五)加强学校食堂等单位食堂监管。与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年度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 管工作要点。组织开展春秋季开学及中高考期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继续推进学校食 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A级比例。与建设、民政、旅游等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对 建筑工地、养老机构、旅游景区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力度。 (六)加强农村餐饮安全治理。规范农村集体聚餐行为,及时消除农村集体聚餐风险 隐患。按照上级总体部署,针对农村高风险业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并积极 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加大对农村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七)加强网上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按照上级部署,规范网络订餐经营行为,严格网 络食品经营主体准入,督促各方主体履行法定义务,加强对网络食品经营活动的监督抽查。 (八)加强小餐饮监管。加强“小餐饮”长效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小微餐饮和无证餐饮的监管对策,切实解决“食品安全、油烟噪音扰民”等百姓诉求。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2018)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2018年10月1日实施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目录 1总则 2术语与定义 2.1原料 2.2半成品 2.3成品 2.4餐饮服务场所 2.5食品处理区 2.6清洁操作区 2.7专间 2.8专用操作区 2.9准清洁操作区 2.10烹饪区 2.11餐用具保洁区 2.12一般操作区 2.13粗加工制作区 2.14切配区 2.15餐用具清洗消毒区 2.16就餐区 2.17辅助区 2.18中心温度 2.19冷藏 2.20冷冻 2.21交叉污染 2.22分离 2.23分隔 2.24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 2.25高危易腐食品 2.26现榨果蔬汁 2.27现磨谷物类饮品 3通用要求 3.1场所及设施设备 3.2原料控制 3.3加工制作

4建筑场所与布局 4.1选址与环境 4.2设计与布局 4.3建筑结构 5设施设备 5.1供水设施 5.2排水设施 5.3清洗消毒保洁设施 5.4个人卫生设施和卫生间 5.5照明设施 5.6通风排烟设施 5.7库房及冷冻(藏)设施 5.8加工制作设备设施 6原料(含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管理6.1原料采购 6.2原料运输 6.3进货查验 6.4原料贮存 7加工制作 7.1加工制作基本要求 7.2加工制作区域的使用 7.3粗加工制作与切配 7.4成品加工制作 7.5食品添加剂使用 7.6食品相关产品使用 7.7高危易腐食品冷却 7.8食品再加热 7.9食品留样 8供餐、用餐与配送 8.1供餐 8.2用餐服务 8.3食品配送 9检验检测 9.1检验检测计划 9.2检验检测项目和人员 10清洗消毒 10.1餐用具清洗消毒 10.2餐用具保洁 10.3洗涤剂消毒剂 11废弃物管理 11.1废弃物存放容器与设施 11.2废弃物处置 12有害生物防制 12.1基本要求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 一、细菌 (一)细菌和病原菌 致病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或致病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 2、温度 3、时间 4、适度 5、酸度 6、氧气 二、病毒传播的基本特点有 1、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 2、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所致。 3、可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 4、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 三、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 (一)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中含有可使人中毒的有毒物质。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后再炒,可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 四、危险温度带

即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我国规定为10~60℃。由于部分致病菌在5~10℃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建议以5~60℃作为危险温度带。 五、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交叉污染 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半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1、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包括食品中汁水的接触)。 2、装成品的原料、半成品的工用具盛器混用。 3、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成品。 六、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1、保持清洁 ·保持砧板、刀具、操作台清洁。 ·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清洁。 ·保持手的清洁。 ·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 2、生熟分开 ·处理冷菜做到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和专用消毒设备、 ·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记。 ·从事粗加工人员不处理冷菜。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中型餐馆、大型快餐店、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等,制定并悬挂1-14项制度,规格为42×30cm。依许可使用范围选择制定第15、16项制度。若加工经营面积≤150㎡的单位,因空间所限可张贴使用第18项,但文字版的各项制度必须按以上要求建立健全。 二、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学校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连锁经营餐饮服务企业总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必须制定并悬挂第17项制度,规格为42×30cm。 三、小型餐馆、小型快餐店及小吃店、饮品店(加工经营面积≤150㎡或就餐座位在75座及以下),必须制定并悬挂第18项制度,规格为60×42cm,其他按餐饮单位实际经营情况选择相应的制度上墙悬挂。 四、此“制度”内容仅供餐饮服务单位在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时参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XXXXX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1.食品安全综合检查管理制度 2.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制度 3.从业人员健康及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4.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5.食品采购索证验收管理制度 6.食品仓储管理制度 7.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8.粗加工管理制度 9.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10.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11.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2.食品留样制度 13.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14.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15.面食糕点制作管理制度 16.专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7.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报告制度

一、食品安全综合检查管理制度 1、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加工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2、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和员工奖罚制度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3、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贯彻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4、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用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形式相结合,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5、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6、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7、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同时检查各部门的自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8、在就餐场所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主动公示诚信建设,及时处理消费者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