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性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生物性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编号:AQ-JS-00368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生物性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Biological harmful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生物性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

物、寄生虫、昆虫等以及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有害因

素。例如,附着于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蜱媒森林脑

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滋生于霉变蔗渣和草尘上

的真菌或真菌孢子类致病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某些动物、植物产

生的刺激性、毒性或变态反应性生物活性物质,如鳞片、粉末、毛

发、粪便、毒性分泌物,酶或蛋白质和花粉等。禽畜血吸虫尾蚴、

钩蚴、蚕丝、蚕蛹、蚕茧、桑毛虫等,种类繁多他们对职业人群的

健康损害,除引起法定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

脑炎外,也是构成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等法

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一、致病微生物

(一)炭疽杆菌

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源菌。

1.致病性

炭疽杆菌的荚膜和毒素是炭疽杆菌的两种主要的致病物质。炭疽杆菌在动物体内有荚膜形成,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利于该菌在机体内的生存、繁殖和扩散。因此,有荚膜形成的其致病性较强。炭疽杆菌可产生强毒性的炭疽毒素。炭疽毒素由水肿因子、保护性抗原和致死因子三种成分组成,其中任一成分单独存在均不引起毒性反应。水肿因子和保护性抗原同时作用可产生皮肤坏死和水肿反应,保护因子和致死因子同时作用可使动物致死,只有三者同时存在方可引起典型的炭疽病。炭疽毒素主要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有效血容量和微循环灌注量,使血液的粘滞度增高,从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造成休克。炭疽杆菌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机体引起炭疽病。

2.接触机会

炭疽杆菌主要寄生于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从事畜牧

业、兽医、屠宰牲畜检疫、毛纺及皮革加工等职业人群接触炭疽杆菌的机会较多。误食病畜肉、乳品等可发生肠炭疽。

(二)布氏杆菌

1.致病性

布氏杆菌有荚膜可产生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能够通过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进入宿主体内。本菌产生的内毒素,是布氏杆菌的重要致病物质。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内毒素损害吞噬细胞,布氏杆菌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成为胞内寄生菌,并经淋管结到达局部淋巴结繁殖形成感染灶。当布氏杆菌在淋巴结中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即可突破淋巴结进入血液,引起发热等菌血症的表现。布氏杆菌可随血液侵入肝、睥、骨髓、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并生长繁殖形成新的感染灶。

2.接触机会

牧民、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肉品包装工、卫生检疫员、兽医等职业人群接触机会较多。饮用布氏杆菌污染的生奶或奶制品可感染引发布氏杆菌病。

二、预防措施

(一)对病人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1.炭疽杆菌:病人及病畜分泌物、排泄物应当严格消毒处理、焚烧病尸死畜,严禁销售病畜肉、乳、皮毛。

2.布氏杆菌:病人、病畜排泄物等要统一消毒处理,严防含菌污水粪便污染食物、水源。

(三)保护易感者

对高危人群接种菌苗。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20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关于细胞癌基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体外能使培养细胞转化 B .感染宿主细胞能引起恶性转化 C .又称为病毒癌基因 D .组主要存在于 RNA 病毒基因中 E .感染宿主细胞能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 2 .关于抑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促进细胞过度生长 B .缺失时不会导致肿瘤发生 C .可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 D .与癌基因表达无关 E .最早发现的是 p53 基因 3 .癌基因被激活后其结果可以是 A .出现新的表达产物 B .出现过量正常表达产物 C .出现异常表达产物 D .出现截短的表达产物 E .以上都对 4 .原癌基因发生单个碱基的突变可导致 A .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增加 B .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变异 C .无活性的原癌基因移至增强子附近 D .原癌基因扩增 E .以上都不对 5 .下列那个癌基因表达产物属于核内转录因子 A .src B .K-ras C .sis D .myb E .mas 6 .编码产物 P28 与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同源的癌基因是 A .src B .K-ras C .sis D .myb E .myc 7 .关于 Rb 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定位于 13q14 B .是一种抑癌基 C .是最早发现的抑癌基因 D .编码 P28 蛋白质 E .抑癌作用有一定广泛性 8 .关于 EGF 叙述错误的是 A .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类物质 B .可以促进表皮和上皮细胞的生长 C . EGF 受体是一种典型的受体型 PTK D .与恶性肿瘤发生有关 E .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9 .能通过 IP3 和 DAG 生成途径调节转录的癌基因主要是 A . src B . ras C . sis D . myb E . myc 10 .关于癌基因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情况下,处于低表达或不表达 B .被激活后,可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C .癌基因表达的产物都具有致癌活性 D .存在于正常生物基因组中 E .与抑癌基因协调作用 11 .下列哪一种不是癌基因产物 A .化学致癌物质 B .生长因子类似物 C .跨膜生长因子受体 D . GTP 结合蛋白 E . DNA 结合蛋白 12 .关于 p53 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定位于 17p13 B .是一种抑癌基因 C .编码产物有转录因子作用 D .编码 P21 蛋白质 E .突变后可致癌 13 .能编码 DNA 结合蛋白的癌基因是 A .myc B .ras C .sis D .src E .fos 14 .关于原癌基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性因素与癌症

1、生物致癌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病毒:约有1 50种病毒有致肿瘤的特性。如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疱疹病毒可引起淋巴瘤等。 霉菌毒素:最常见的是发霉的粮食中存在的黄曲霉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使人得肝癌、胃癌等肿瘤。 寄生虫:如血吸虫病人易得肠癌,中华枝睾吸虫病人易得肝癌。 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自本世纪初从鸡的恶性肿瘤中发现了劳斯肉瘤病毒以来,已经证明有30余种150余株病毒可以造成动物肿瘤,从动物致癌的实验中已经得到确切的结论。 2、 大约有10余种霉菌可能引起癌症,霉菌产生的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或促癌作用,其中以黄曲霉素致癌能力最强,以白地霉菌毒素的促癌作用最强。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豆类食品中,可以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可产生T—2毒素的镰刀菌在动物体可诱发胃癌、胰腺癌和脑部肿瘤等,而常见的产生灰黄毒素的青霉菌可诱发小鼠甲状腺癌或肝癌。实验还证明了食物中如娄地青霉、念珠菌、白地霉等几种生活上常见的霉菌,均可促进食物亚硝胺的形成,镰刀菌的代产物和亚硝胺有协同致癌作用。 目前,一些科学家认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胃炎、胃溃疡、胃癌有一定关系,用某些抗生素杀灭螺杆菌可降低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 体某些寄生虫与某种癌症有关。如血吸虫病与大肠癌密切有关,原因是血吸虫在病人的大肠黏膜下产卵包,刺激组织增生,诱发肠癌。中东地区的“埃及血吸虫病”可引起膀胱癌。据临床观察,华支睾吸虫与原发性肝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动物实验也成功地诱发了肝胆管癌,其致病机制可能与虫体的机械刺激及虫体产生的有毒代产物有关。 3、 除了与我们周围环境化学、物理因素相关的致癌因素,还有许多的肿瘤与病毒等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霉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各种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乙肝三部曲,也是其他肝炎的三部曲。而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副主任爱民教授指出,目前的科学证据证明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改变或避免主要危险因素,超过30%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譬如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HPV(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洁身自好避免多个性伙伴、远离毒品,预防乙肝病毒、HPV、HIV(艾滋病病毒)感染。实行分餐制有助于预防HP感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除此之外,感染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阜血吸虫均可能致癌,这需要我们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从自我做起避免病从口入。 4、还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癌症与霉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媒相关联,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题目: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摘要:我们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子女之一,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们本应与我们同样的享受地母的爱抚于恩赐,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对地母的掠夺对其他生命的迫害日益加剧。人类的生产活动将其他生命的生活范围与生存资源一次又一次的压榨,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动植物的生存面临更加巨大的危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的平衡、促进人类生活的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多姿的生物环境,多彩的生存空间对于人类的经济和身心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长远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物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资源短缺 正文: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上帝是在第七日创造的人类,在我们人类被创造之前已经造出了鸟兽虫鱼。虽然说是非科学的神话传说,没有科学的依据基础但是从另一种角度去分析却也不难反映出物种是多样性的,我们人类并不是唯一的一种生物,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 1、生物环境现状 1.1生物分类 在生物学的界绸中,依其科学的标准,将除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上这许多各种各样的生物,按照生物学的分类系统,将其划分为七个主要的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而这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划分单元中,种既物种是其基本单元,而属是近缘的种的总合的归合。而近缘的属又被其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1.2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的世界上正因为有了这些许许多多的生物物种的存在,我们的自然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下面就让我通过收集到的一些数据来向大家说明这一点。就离我们最近的20世纪来说,仅这短短的一点时间就有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 1.2.1仅二十世纪消失于地球上的动物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亚洲狮于1908年灭

生物学实验中干扰性因素分析及其排除

生物学实验中干扰性因素分析及其排除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实施和实验分析,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干扰性因素是科学实验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实验教学中要加以重视的一项重要实验技能。本文从学生实验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错误案例说起,以中学生物学典型试题为例,探讨和总结实验中干扰性因素的一般来源及其常见排除方法。 一、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说起 试题1: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是保证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一旦机体内血糖含量过低,细胞的正常活动则受到影响,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小白鼠4只;鼠笼2个;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个。 (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第一步:将4只小白鼠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只。 …… 实验结论: 学生作业答案:第二步:在实验组小鼠腹腔下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对照组小鼠腹腔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0℃~37℃相同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状况。第三步:给两组小鼠均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状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小鼠被注射胰岛素后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在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小鼠被先后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后均正常。 实验结论:实验鼠出现惊厥、昏迷是因为血糖降低引起的,血糖降低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 试题2:利用下列装置(见图1),设计一个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的装置图。 错误分析:通过以上两道试题的学生答案,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实验中的干扰性因素没有排除,因此按照学生的思考和设计,是不能达到理想且科学的实验效果的。试题1中,由于在注射胰岛素之前,没有对“两组小白鼠饥饿处理18~

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大纲 一、生物多样性的演化; 1.物种; 2.物种的形成; 二、影响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因素; 1.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 2.生物进化(Bio-Evolution); 3.地球板块运动(Plate movement); 4.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一、物种: 1、每一个物种由它不变的本质形成特征,并通过一个明显的非连续性与其他物种分开。 2、物种完全是人为的,是存在于生物学家脑子里的具有相同名称的生物集合体,不是自我组织及在自然界发生的真实实体。 3、具有不变性状的生物与其他具有非常相近结构的生物一起构成一个物种(达尔文)。 4、生物学物种概念 A 、一个杂交集群,是有性生殖的(Poulton ); B 、靠血缘关系联接的个体在一个区域中形成一个单独的动物区系的单位; C 、物种是实际的或者潜在的杂交自然种群的类群(Mayr, 1942 ); D 、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集群(Mayr, 1982 );

3.1.1物种的特征 1、真实性; 2、非连续性; 3、生殖属性与形型属性; 3.1.2 隔离机制与物种形成 一、物种形成机制; 隔离机制:Dobzhansky (1987)创造了隔离机制,根据他的观点,有一套重要的分布和表型的生物性状,这些性状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在生殖上相互隔离。 Mayr与Dobzhansky都认为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后者反过来导致两个新近分衍的物种之间一般表型分异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二、物种形成模型 A、异域物种形成:物种形成主要源于地理隔离的初始原动力; A…、同域物种形成:物种的形成主要源于生殖隔离,而生殖断裂产生于生物之间的常规接触部分。 B、跳跃模式:物种形成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B?、趋异模式:隔离阻障以一种连续的方式(不必很慢)进化,伴随着一些自然选择的形式,或者直接或间接作为导致生殖隔离的动力,即此物种形成模式因为自然选择而发生。 3.1.3 物种演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一、物种暴发式形成 见幻灯 四、物种灭绝 3.2 Four Impact factors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世界上这各种各样些生物物种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所以从此刻开始,我们必须重视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因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清洁我们呼吸的空气以及喝的水,提供我们食物,为建造我们的屋子提供原材料,还带给我们自然世界的无尽美丽。正是生物多样性使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得以持续。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我们才得以呼吸空气。通过土壤、微生物和气象变化移除了水中的污物我们才得以喝到水。全部的物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生命。然而,我们却威胁到了许多物种,而正是它们构成地球这个宏伟的不能代替的支持生命的系统。 但是,为什么?我们对此怀着深深的疑问。一些无名的物种真的有这么重要?假如这个世界上的物种减少到牛、羊、鸡、猪和足够的放在动物园的动物,难道我们就不能舒服的过日子了吗?为什么我们必须关注一些特种的鸽子或者是一种火蜥蜴或者是一种生活在遥远沼泽里的小小植物?它们灭绝了关我们什么事?毕竟,我们还有许多种别的鸽子和许多种别的蜥蜴,还有许多种植物留下来。几千年前,人类以及他们所驯养的生物——狗、猫、猪等就开始与自然有了矛盾冲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农业技术的提高,我们需要清除更多的森林并且保护自己的庄园以防各种人们虚构的或是真实存在的危险的发生。在这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令一些物种灭绝了,一些是因为被用来做衣服、做食物;另外一些是因为我们害怕,从而杀戮。专家估计,我们现在令物种灭绝的速度是动物自然灭绝速度的50-100倍。有一些物种灭绝得更快,大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10000倍。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论文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着人类基本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计的,估计全球经济有40%是基于生物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地球价值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灭绝,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还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致癌因子及癌变的机理(含解析)必修1

致癌因子及癌变的机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Ⅰ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黄曲霉毒素使肝细胞产生原癌基因是癌变的根本原因 C.癌细胞容易分散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 D.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 【参考答案】B 1.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协调表达 D.细胞癌变都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紫外线 B.砷化物 C.亚硝胺 D.石棉 4.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A.发霉的、熏制的食品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香烟的烟雾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5.下列与癌症产生有关的叙述是 ①多次接受X射线照射 ②长期吸烟 ③受到肿瘤病毒的感染 ④骨髓恢复细胞分裂 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1.【答案】B

【解析】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突变就不会产生癌细胞,A 错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B正确、C错误;细胞癌变都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 2.【答案】D 【解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结合以上特征,A、B正确。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C正确。原癌基因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D错误。 3.【答案】A 【解析】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砷化物、亚硝胺和石棉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5.【答案】A 【解析】X射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①正确;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从香烟的烟雾中可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子,②正确;肿瘤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③正确;骨髓恢复细胞分裂属于正常的细胞分裂,不会引起癌变,④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的凋亡,⑤错误。

高中生物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 练习与解析2 中图版 必修1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练习与解析2 1 下列细胞能无限增殖的是…………………………………………………………() A.根尖生长点的细胞B.受精卵 C.癌细胞D.高度分化的细胞 解析:考查癌细胞的特点,只有癌细胞才能无限增殖,被称为“不死的细胞”。 答案:C 2 下列各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电离辐射 B.X射线C.紫外线 D.苯 解析:致癌剂有三种: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有机物、无机物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答案:D 3 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而只有少数人患癌,其原因是…………………………………………………………………………()A.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受抑制状态 B.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解析:了解癌症的发生机理,知道原癌基因是普遍存在的,平时处于抑制状态,只有在外界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变为激活状态,才能产生癌症。 答案:A 4 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征包括细胞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许多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葡萄糖 E.煤焦油及其衍生物F.尼古丁G.丙酮酸 H.核辐射 (2)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状态转变为。状态,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土木104班 姓名:李明华学号:11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 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所以,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 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环境保护地 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 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技术进步,不少物种正在 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地方不但生物资源已陷入枯竭境地,而且它们所栖息的生境也不断恶化。生物 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是保护物种,也是保护人类本身的生存。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直接作用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 维持生物多样性, 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比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人们的医疗保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生物。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就有5000 多种, 其中1700种为常用药物,相当多的陆生动物也是医药来源,如蜂毒可以治疗关节炎, 某些蛇毒能控制高血压, 斑 癌症。目前, 已知的具有抗癌潜力的海洋生物就有500余种, 蝥素可以治疗某些[]1 但被人们研究应用的仅是其中极少一部分。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 如木材、纤维、橡胶等。甚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也是由古代森林所储藏的几百万年前的日光能所提供。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 亿美元以上。现代工业生产还需要开发 能源。 更多新的生物资源, 以提供原料和新型[]2 另外,生物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每一个物种或品种在遗传组织上都可能是唯一的, 即使是一草一木也应该珍惜。谁能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中药天花粉的蛋白质不仅能治愈绒毛膜皮癌, 而且还是治疗艾滋病的良药人类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挑战, 那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 微不足道的生物, 也许将来某一天却能帮助人类免于饥荒, 祛除疾病而继续生存下去。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作用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 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 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 供给我们自由呼吸, 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 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 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那么大气层中

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和影响因素 、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 机体受辐射作用时,根据照射剂量、照射方式以及效应表现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常将生物效应分类表述 (一)按照射方式分 1.外照射与内照射(external and internal irradiation):辐射源由体外照射人体称外照射。γ线、中子、X线等穿透力强的射线,外照射的生物学效应强。放射性物质通过各 途径进入机体,以其辐射能产生生物学效应者称内照射。内照射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放射性物质通过途径和沉积部位的组织器官,但其效应可波及全身。内照射的效应以射程短、电离强的α、β射线作用主。 2.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local and total body irradiation) 当外照射的射线照射身体某一部位,引起局部细胞的反应者称局部照射。局部照射时身体各部位的辐射敏感性依次为腹部>胸部>头部>四肢。 当全身均匀地或非均匀地受到照射而产生全身效应时称全身照射。如照射剂量较小者为小剂量效应,如照射剂量较者(>1Gy)则发展为急性放射病。大面积的胸腹部局部照射也可发生全身效应,甚至急性放射病。根据照射剂量大小和不同敏感组织的反应程度,辐射所致全身损伤分为骨髓型(bone marrow type)、肠型(gastro- intestinal type)和脑型(central nervous system type)三种类型。 (二)按照射剂量率分 1.急性效应(acute radiation effect):高剂量率照射,短时间内达到较大剂量,效应迅速表现。 2.慢性效应(chronic radiation effect):低剂量率长期照射,随着照射剂量增加,效应逐渐积累,经历较长时间表现出来。 (三)按效应出现时间分 1.早期效应(early effect):照射后立即或小时后出现的变化。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理论与实践指导】 1、本课属生命科学的教学范畴。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认真贯彻德育为核心的课程目标。生命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关生物学史知识自然渗透“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教育,同时可以利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联系学生自身及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以此落实生命教育目标。在落实课程的德育目标时要自然,切勿贴标签。 3、“过程与方法”是很有特色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充分理解这个目标的内涵,而不能误将生命科学的实验技能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也不能将“过程与方法”目标误解为教与学的过程。生命科学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应用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 (2)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表达和交流实验结论的能力等; (4)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4、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进行备课 (1)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内容的内在逻辑性,注重内容主线与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切合。 (2)突出教材的重点并妥善解决教材的难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联系实际、活泼生动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要强调教学内容与人类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和社会问题。 (4)生命科学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和季节性,应考虑到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特点,因地因时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灵活选择学习和实验材料。 5、实施课堂教学 1、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积极投入、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 2、教师在课堂内必须进行必要指导、归纳和总结,在讲解和指导时,注意语言的正确、生动和精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 摘要: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之间总是相互作用,密切联系的。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一员,生物多样性亦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然而,随着人类的频繁活动以及工业发展,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公约 1.背景 1936年最后一只袋狼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1980年渡渡鸟灭绝,1987年黑海雀在南美洲销声匿迹,还有北美旅鸽、比利牛斯北山羊、爪哇虎……据世界《红皮书》统计,仅20世纪,就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个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永远消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的灭绝呢?18世纪工业革命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然而这一切带来的却是生物资源过度的开采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其他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与此同时,随着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往来各地,造成了生物栖息地的片段化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状况。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最终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这种在人类干预下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速度的104-105倍!直到20世纪,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人类才意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自此开展了一系列拯救珍稀濒危物种、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并在1992年6月5日联合国所召开的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一般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2.1直接价值 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2.1.1生物多样性与食物 以食物而论,餐桌上我们之所以能吃到色、香、味各式不同的佳肴,正因为有各种各样不同生物的存在。仅仅是人类已经知道的约270,000种高等植物,能够被食用的就有10,000-15,000种,其中,又有大约7,000种被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虽然真正被人类视为重要农作物的只是曾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几百种植物,然而这些看似不多的种群类别中却又有着极高的基因多样性。而这些正为生产出产量更高,性能更优的农作物提供了可能,同时为人类提供了不同的风味需求。倘若地球上只有很少的几类生物,真的很难想象人类该如何满足口腹之欲。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源与预防(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源与预 防(通用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源与预防(通用版) 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以及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有害因素。例如,附着于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蜱媒森林脑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滋生于霉变蔗渣和草尘上的真菌或真菌孢子类致病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某些动物、植物产生的刺激性、毒性或变态反应性生物活性物质,如鳞片、粉末、毛发、粪便、毒性分泌物,酶或蛋白质和花粉等。禽畜血吸虫尾蚴、钩蚴、蚕丝、蚕蛹、蚕茧、桑毛虫等,种类繁多他们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损害,除引起法定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外,也是构成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一、致病微生物

(一)炭疽杆菌 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源菌。 1.致病性 炭疽杆菌的荚膜和毒素是炭疽杆菌的两种主要的致病物质。炭疽杆菌在动物体内有荚膜形成,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利于该菌在机体内的生存、繁殖和扩散。因此,有荚膜形成的其致病性较强。炭疽杆菌可产生强毒性的炭疽毒素。炭疽毒素由水肿因子、保护性抗原和致死因子三种成分组成,其中任一成分单独存在均不引起毒性反应。水肿因子和保护性抗原同时作用可产生皮肤坏死和水肿反应,保护因子和致死因子同时作用可使动物致死,只有三者同时存在方可引起典型的炭疽病。炭疽毒素主要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有效血容量和微循环灌注量,使血液的粘滞度增高,从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造成休克。炭疽杆菌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机体引起炭疽病。 2.接触机会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其如何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其如何保护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450806班45080626 翟秋菊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一、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物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二、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动。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 生物资源对工农业医药业的贡献,每年价值达数十亿美元,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作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资源的价值包括比较容易觉察和衡量的直接价值(如自然产品的价值即直接消费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价值的商品使用价值)和难以直接用货币形式表现的间接价值(如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环境的非消费使用价值,使未来选择成为可能的选择价值) 。 一、直接价值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1、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5、考虑遗传,家族病史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1、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4、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 1、从个人心理发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有无深层主关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贝克的认知曲解的几种类型 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 2、任意推断; 3、选择性概括; 4、过度引申; 5、过度夸大或过分缩小 6、个人化; 7、选择性消极注视; 8、情绪推理; 9、应该倾向; 10乱贴标签。 贝克歪曲认知的七种逻辑错误 1、主观推断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夸大或缩小 5、个性化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7、极端思维 阳性强化法的适应症: 1、认知偏差、 2、负性情绪、 3、情感障碍。 阳性强化法的操作步骤:

1、明确治疗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 1、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 2、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 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应症: 1、认知偏差、 2、焦虑抑郁 3、行为不良。 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来源: 1、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 2、认知取向治疗方法,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整合。 3、合理情绪疗法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经常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原理: (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造成。①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②B代表信念(bel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③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程序: (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 (2)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应负责。③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咨询师可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绝对化要求。(最具特色最常用)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情绪体验,并体验到适度情绪反应。c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③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Self-Help 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Rational Self-Analysis)。(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①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②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目标:包含两层含义——(1)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改变,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各种症状。(具体目标)(2)完美目标:着眼更长远更深刻变化,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想宽容生活哲学。(终极目标) 具体达到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自我接纳,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敢于尝试,参与,宽容。 系统脱敏法 1、适应症:恐惧症、焦虑症。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本文通过自身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的理解,结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呼吁。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重要意义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把生物多样性提到了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源泉,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专家估计:地球上已知的生物种的25%已消失,并有20%一30%还有消失的危险。而任何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的、不可再生的,对人类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对人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全人类共同采取迫切行为。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的总和。生物多样性一词80年代初出现在自然保护刊物上,是指生物的变异性。它包括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内容的广泛概念,其中研究较多、意义重大的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不同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物种表现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特征是因为其具有不同的基因型。换言之,某一水平的多样性是由其下一级生命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尽管不同水平的多样性都很重要,但从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研究方法或手段的成熟与难易程度,人力及财力资源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考虑,都有其各自的研究重点。可以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重点。 2.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科学家们曾在一棵树上发现多达650种的昆虫,它们是如何结成一个生态系统的? 即使是一只昆虫本身也能自成一大千世界。将一只蜣螂置于显微镜下,可以惊讶地发现蜣螂的背上和翅膀上各住着两种不同的虫子,两种虫子因种类不同,栖息地也不一样,它们之间是如何达成协议的?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学反思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学反思 铺田小学杨晓梅 本课是对单元学习活动的一个小结,在充分感知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包括对人类的意义,对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我们。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几方面说说一天生活中,都要和哪些动植物发生联系。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学生明显体会到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人与动物的关系”汽泡图,就更为简便了。交流“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结合学生的讨论,结合课文中资料的阅读,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张“人与植物的关系”汽泡图,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此项活动能较为顺利开展。在充分讨论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基础上,设想:如果缺少了生物多样性,人类生活会怎样?引导学生从“生态平衡”“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等角度进行考虑,意识到:虽然地球生物种类多样,但如果部分缺少,会引起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从而最终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存,为后面讲解“保护生样多样性”作下铺垫。 “生物多样性与其他生物”教学环节,并不是从生物的食物联系角度来分析,而是从相互依存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内容,要充分展示学生集体的思维结晶,一两个学生是举不出太多例子的,而在全班共同的思考、讨论下,学生能讲出很多实例,如:苍耳有钩,借助有毛皮的动物来传播种子;鳄鱼靠牙签鸟剔除牙缝里的残渣;犀牛靠犀鸟来预警等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自然明白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也自然懂得应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该如何保护?这是本课的最终要求?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家长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联系生活,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破坏、伤害动植物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倡议,尤其要强调“人类是生物家族中平等的一员,不可任意主宰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否”这一思想。本课结束后,我布置了一份作业:以“校园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对校园动植物的了解,结合本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说说自己的感想。我想,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应该更有话说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