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一、概述

常规下心脏停搏后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死亡的概念: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在机体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死亡的标志: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简而言之脑死亡。

死亡的分期:

1 濒死期:机体各系统机能产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应迟钝,心率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周期性呼吸。

2 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12期中重要器官代谢尚未停止。(若由于触电、溺水等原因引起,应采取一切措施抢救)

3 生物学死亡期:最后阶段,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但某些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

死亡的诊断标准

1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2 自发呼吸停止

3 躯干反射消失

4 脑电波消失(平坦)

猝死: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情况下,突然意外非暴力性死亡。

猝死的分类

1 按时间分类:2h、4h、24h

2 按病因分类:心源性猝死1h内发生原因:CA异常、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及心衰、炎症性、浸润性、新生物性、退行性病变。

非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性:脑疝、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

胰性: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其他:淋巴瘤、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畸形、遗传等

复苏: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在CPR的基础上使脑功能复苏

二、2005年新指南变化的要点

1 CPR流程的变化

I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CPR及除颤。

II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CPR,历时2分钟后再呼救。

III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IV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的评估。

VI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后表现的叹息样呼吸。

2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

I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有或无氧通气均应持续吹气1s 以上。

II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

III 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

IV 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再次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如已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联合式导管)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

VI 在人工呼吸时,胸外按压不应停止

VII 心脏骤停时气道管理的最佳方法可有多种选择,但必须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程序,以监督和建立维护气道的最佳状态。

VIII 必须了解复苏时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益处,因为插管可能中断按压的时间。

IV 急救人员应用呼气末CO2或食道监测器再确认插管位置

3 关于胸外按压的变化

I 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的重要性

II 为使按压有效,按压应有力而快速

成人复苏按压为100次/分

按压幅度为4-5cm,婴儿为胸廓的1/3--1/2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按下基本相同

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10s

III 实际每分钟按压数量由按压频率、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及AED分析引起的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共同影响。IV 本指南推荐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目的是增加按压次数,减少过度通气,减少因人工呼吸的按压中断

V 强烈建议在CPR过程中不应该搬动患者

VI 当两人以上的急救人员在场时,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急救人员应当轮换按压者,以防止按压者疲劳,按压质量下降。

4.电除颤的变化

I 建议成人VF/无脉搏首次和系列电击能量为360J(单向波)

II 双向波选择,首次成人电击双向波为200J,对直线双向波为120J

III 如急救人员不熟悉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

IV 目击成人心跳骤停现场有AED,应尽快使用AED

V 现场有2位以上急救人员者,用AED以前,1位应行CPR,另一位打开AED开关和贴附AED电极,并在仪器分析患者心律前,另一人应继续行CPR

VI 如对不稳定患者是否存在单性性或多行性VT有疑问时,不要详细分析心律失常而要迅速电击

指南用于各类人群的定义

新生儿CPR:用于出生后第1小时还没离开医院的新生儿

婴幼儿CPR:< 1岁的患者

儿童CPR:1-8岁的患者

成人CPR:>8岁=8岁的患者

三、成人CPR的操作要点

1 BLS的内容

四早

识别突发的心跳骤停、心脏事件(ACS)、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

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

利用AED除颤

2 气道开放手法:

呼吸的评估

人工呼吸

检查循环征象

胸外按压

AED的使用技巧

成人BLS流程

开放气道

压额举颌法

下颌前推法:造成颈椎移位,且不可充分开放气道

一)检查呼吸:<10s

耳听、眼看,切不可用听诊器

三)胸外按压

1按压的部位、深度、姿势、方式

2部位的快速判断:两乳头之间

3按压:通气30:2,连续5个周期

4按压后手掌维持在正确位置

5按压尽量减少中断(<10s)

四)检查循环(<10s)

1 在CPR5个周期后进行(<10s)

2 查颈动脉的搏动

3 寻找搏动征象

五)解除气道异物梗阻

I

II 当患者有紫绀、呼吸困难、无

III 无反应,立即提供CPR

IV 如果见到口腔异物,立即清除,不再教授舌-上颌上提法和手指盲刮法六)ACLS治疗原则

1 CPR和除颤

除颤器种类:自动、手动、体内、体外、单向波、双向波、交流电、直流电手动除颤:

1)能量选择:360J

2)选择方式:心肺复苏-非同步

心律失常-同步

3)充电,贴放电极,叫旁人离开

AED――照指示操作

2 建立静脉通道

1)视情况给予给药通道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

骨髓通道:

气管内给药:约静脉给药的2-2.5倍加5-10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

药物: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纳诺酮、血管加压素

2)无脉性心脏猝死给药时间:

在检查心律后立即行CPR时给药;

或在CPR期间除颤充电时间给药

或在释放电击后行CPR时给药

3 药物治疗

4 高级呼吸通道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一) 作者:AHA相关专家组来源:急诊医学资讯日期:2015-10-16 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 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救治 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2015指南》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 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 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 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 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A-B而非 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次胸外按压后做 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 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汇总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联合会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以下简称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特别强调了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意义。该标准对按压通气比值、按压通气循环周期、按压通气参数等CPR核心技术都作了重大修订,并提倡AED的普及使用。(具体修改内容见如下2005年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比例表) 随着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实施,原先2000版心肺复苏标准中的按气通气15:2和按压通气四个循环必将废除和停止执行,掌握和运用新指南势在必行。上海康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在这一时机率先开发出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第六代(BLS)系列最新标准技能训练与考核模拟人与ACLS系列技能训练教学系统。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苏。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范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 病人有有效的遗嘱; 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 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 1.有效的自主循环和通气恢复;有专业医务人员的接替。

2005年度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导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人1-8岁儿童婴儿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呼吸频率 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检查循环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按压位置 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度4-5cm 2-3cm 1-2cm 按压频率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单人或双人)30:2/单人或15:2/双人30:2/单人或15:2/双人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期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AED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不推荐使用心肺复苏2005国际指南主要内容 早在1947年美国Claude Beek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除颤器材不断改善;Peter Safer 1958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60年代时,William 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1966年-全美复苏会议成为心肺复苏术 1992 – AHA CPR指南 2000 –第一部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正式发表 2005 –修订CPR及ECC指南。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一)心脏本身病变直接引起:即为心源性 冠心病:80%,尤其以不稳定性心绞痛(UP)、急性心肌梗塞(AMI)最为多见,二者又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其它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疾病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占20% (二)非心脏原因引起: 1、急性物理化学因素对心肌的损伤,如中毒、溺水、自溢、触电等。

2005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

2005国际心肺复指南 心搏骤停的现场急救 心肺复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第一部分科学共识 第二部分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生命支持 第四部分培训教育 一.科学共识 (Consensus on Science) 以《心肺复与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0-2005)》为基础,介绍现场心肺复。 国际指南会议所推荐的意见 以循证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EBM)为依据: ※证实了许多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对一些证实为无效的抢救方法予以否定; ※推荐经过严格循征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证实的新方法; ※在目前的条件下指南为最有效和便于教学; ※提供了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历史回顾 50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欧美平均每天能挽救1000例院外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00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00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05年1月对《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05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专家的心血。 广泛与接受,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https://www.doczj.com/doc/5a18521725.html,'>医学人员、专业急救人员的参与。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 病人有有效的遗嘱; 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 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下列情况可以终止CPR: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一、概述 常规下心脏停搏后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死亡的概念: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在机体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死亡的标志: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简而言之脑死亡。 死亡的分期: 1 濒死期:机体各系统机能产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应迟钝,心率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周期性呼吸。 2 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12期中重要器官代谢尚未停止。(若由于触电、溺水等原因引起,应采取一切措施抢救) 3 生物学死亡期:最后阶段,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但某些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 死亡的诊断标准 1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2 自发呼吸停止 3 躯干反射消失 4 脑电波消失(平坦) 猝死: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情况下,突然意外非暴力性死亡。 猝死的分类 1 按时间分类:2h、4h、24h 2 按病因分类:心源性猝死1h内发生原因:CA异常、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及心衰、炎症性、浸润性、新生物性、退行性病变。 非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性:脑疝、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 胰性: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其他:淋巴瘤、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畸形、遗传等 复苏: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在CPR的基础上使脑功能复苏 二、2005年新指南变化的要点 1 CPR流程的变化 I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CPR及除颤。 II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CPR,历时2分钟后再呼救。 III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IV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的评估。 VI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后表现的叹息样呼吸。 2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 I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有或无氧通气均应持续吹气1s 以上。 II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 III 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 IV 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再次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如已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联合式导管)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2)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 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五环生存链

心肺复苏: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苏 三、早期除颤/复律 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 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 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注: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如10s内不能明确感觉到脉搏,则应开始胸外按压。 3、无呼吸 判断方法:不再推荐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二)呼叫急救系统 一旦发现患者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则可判定发生心脏骤停,立即高声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 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 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4~5 cm,儿童按压深度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年人1-8岁儿童婴儿 开放气 道 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 上) 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 次) 检查循 环 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 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 手掌根 2指(以环绕胸部双 手 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 度 4-5cm 2-3cm 1-2cm 按压频 率 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30:2 (单人或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 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 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期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AED 不推荐使用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新建议1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新建议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新建议5 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新建议6 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新建议7 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 新建议8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心肺复苏指南2005

2005国际CPR指南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要点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或称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突发心跳骤停(SCA)、心脏停搏、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FBAO)的表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利用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 AHA用4个链接(生存链)证明时间对SCA病人VF的重要性,四个生存链具体如下: ①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EMS)或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 ②早期由旁观者进行CPR。 ③早期进行电击除颤。 ④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成人BLS顺序 BLS的步骤包括一系列的评估和行动,这在BLS程序图(附后)中已有说明。图表的目的是让这些步骤能直观、简单、易学、易记、易操作。以下的框数是指图中的方框序数。 检查反应(框1) 当救助者已经确认环境安全,就应该检查受害者的反应。在检查中,可以拍打其肩膀,问“你还好吗?”。如果受害者有所应答但是已经受伤或需要救治,应马上去拨打120。尽快返回,重新检查受害者的情况。 启动EMS系统(框2) 如果单独的救助者发现没有反应的成年受害者(如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应该立刻启动EMS系统,取得一台AED(如果条件允许),返回受害者处进行CPR和除颤。如果有两个或更多救活者,应该首先开始CPR,其他人去启动EMS 系统和取得AED。如果现场有医疗反应机构或人员,应立即通知现场的医疗机构人员,而不是去呼叫EMS。 医务人员应根据最可能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最大可能,灵活使用救治顺序。如果只有一个医务人员,看见病人突然倒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心源性的,施救者应呼叫120,去取AED,并返回作CPR,进行除颤。如果仅有一个医务人员,面对淹溺或其他窒息(主要是呼吸)引起的心脏骤停任何年龄病人,施救者应先给5周期CPR(约2分钟),再去启动EMS。 开放气道与检查呼吸(框3)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 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 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 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4~5 cm,儿童按压深度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 成年人 1-8岁儿童 婴儿 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2次有效呼吸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呼吸频率 10-12次/分钟 (约5-6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10-20次/分钟 (约3-5秒钟吹气一次) 检查循环 颈动脉 股动脉 肱动脉 按压位置 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按压方式 两只手掌根重叠 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 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 的拇指,二人法)

按压深度 4-5cm 2-3cm 1-2cm 按压频率 100次/分 100次/分 100次/分 按压通气比 30:2 (单人或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30:2/单人 15:2/双人 潮气量比 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期 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 AED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 不推荐使用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新建议1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新建议2 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新建议3 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 新建议4 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人(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 新建议5 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新建议6

2019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_1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 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201 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201 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 .生存链: 由 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 )尽早识别与激活 EMSS;(2)尽早实施 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3)快速除颤: 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 )胸外按压频率由 2005 年的 1 00 次/分改为至少 1 00 次/分(2)按压深度由 2005 年的 4-5cm 改为至少 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 2)(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 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 ABC 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 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 PEA 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1 / 11

(7)维持 ROSC 的血氧饱和度在 94%-98% (8)血糖超过 1 0mmol/L 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 5s 3.整合修改了 BLS 和 ACLS 程序图 201 0 新亮点: 《201 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201 0`AHA CPR&ECC 指南》《201 0`AHA CPR&ECC 指南》成人 CPR 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 、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 CPR 上 2、按压频率至少 1 00 次/分(区别于大约 1 00 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 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 操作顺序的变化: A-B-CC-A-B ★201 0(新): C-A-B 即: 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2005(旧): A-B-C 即: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生存链的变化★201 0(新): 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BLS部分变化摘要 一、概述 常规下心脏停搏后4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死亡的概念: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在机体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死亡的标志: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简而言之脑死亡。 死亡的分期: 1、濒死期:机体各系统机能产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应迟钝,心率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周期性呼吸。 2、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1、2期中重要器官代谢尚未停止。(若由于触电、溺水等原因引起,应采取一切措施抢救) 3、生物学死亡期:最后阶段,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但某些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有微弱的代谢活动。 死亡的诊断标准: 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2、自发呼吸停止 3、躯干反射消失 4、脑电波消失(平坦) 猝死: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情况下,突然意外非暴力性死亡。 猝死的分类: 1、按时间分类:2h、4h、24h 2、按病因分类:心源性猝死1h内发生原因:CA异常、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及心衰、炎症性、浸润性、新生物性、退行性病变。 非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性:上呼吸道梗阻、窒息、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脑性:脑疝、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 胰性: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其他:淋巴瘤、肺动脉高压、脑血管畸形、遗传等 复苏: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在CPR的基础上使脑功能复苏 二、2005年新指南变化的要点 1 、CPR流程的变化 I 所有院外突然的意识丧失,应在打电话求救后,携AED迅速返回现场后开始CPR及除颤。 II 儿童不同于成人,主张先作5个周期的CPR,历时2分钟后再呼救。 III 医务人员急救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猝死原因实施合理的复苏程序。 IV 对于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用5-10s(<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无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V 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的评估。 VI 指导非专业急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后表现的叹息样呼吸。 2 、关于人工呼吸的变化 I 所有人工呼吸(无论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对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有或无氧通气均应持续吹气1s以上。 II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正常呼吸即可。

2019国际心肺复苏的指南操作流程图

. .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 2010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 CPR 2010 国际指南)(依说明: (1) CPR 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 1 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 CPR 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 A 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 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 a0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2. a1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 3. a2 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 4. c0 摆放抢救体位: word完美格式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 5. c1 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 6. c2 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 7. c3 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 1mg 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 8. a3 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 9. a4 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 10. b0 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 b1 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 (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 12. d0 准备电击除颤: 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 13. d1 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 200J/360J、充电! 14. d2 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 15. c/b 继续 CPR 轮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