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凫水/囫囵谙习/喑哑复辟/辟谣

B . 诡谲/攻讦眼睑/收敛翘楚/翘首

C . 祛除/趋势龋齿/踽踽中肯/中伤

D . 黥刑/琼浆蠕动/孺子请帖/字帖

2. (4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网曝一家餐厅的饭局预结算单高达40多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菜品之奢华、消费之巨大,都让人瞪目结舌。这不是近年来被曝光的第一起“天价”饭局。而几乎每一次,“天价”都会激起舆论的强势围观和反弹。[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论身处哪个行业,做着怎样的工作,国人的生活水准和福利待遇日新月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不断被满足。[乙]然而,一道新的考题摆在了全社会面前:富起来以后,我们当以怎样的姿态和理念去生活去前进?[丙]是把“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当信条?还是把“勤劳、勤勉、勤俭”装在心里、教给后代?新时代,新生活,更要有新智慧。反对奢华浪费,提倡勤俭节约,是每个人的奋斗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优良品质。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瞪目结舌

B . 不论

C . 日新月异

D . 信条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南水北调工程由于尚未全线贯通,因此今年奥运期间北京人喝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南水”,而是由河北的4座水库供应给北京的3亿多立方米“应急水”。

B .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红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近几年来,井冈山商人开始意识到红色品牌的价值,纷纷抢注“同志哥”“红伢子”“黄洋界”“五指峰”以及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商标,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一个独特的现象。

C . 2009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打破以往假唱的潜规则,上台的歌手均现场真唱。从音响效果上看,这种本色演出虽然不如事先录制好的假唱那样十全十美,但更让大家看得过瘾、看得舒坦。

D . 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所致。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4. (1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2019年9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8人“共和国勋章”。请从下面三位勋章获得者中任选一位,根据他们的事迹,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致敬辞。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申纪兰,全国道德模范,唯一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力。带领西沟村人不断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奋力建设小康新村。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控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

李延年,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20多次,是为建立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5. (5分) (2019高三上·西城月考)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了庆祝祖国的七十华诞,10月1日那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请你描写其中最令你激动不已的场面,要求描写合理,字数不少于180字。

②从下面三幅图画中任选一幅进行描绘。要求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面貌。18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9分)(2017·榆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11月18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0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指出,一个国家在市场统一、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结果一定是空间上的“高度集聚”。“这是现代经济的共同特征。”

空间的“高度集聚”是怎样的?比如年轻人涌向北上广,比如沿海城市成热门选择,这就会让“不平衡”那三个字呼之欲出了。陆铭将此形容为“统一、效率、平衡”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国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每个人都有选择权,资源自由流动;而人们在衡量自己的收益和成本时,都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益,有一个效率追求。在‘统一’和‘效率’都实现的情况下,空间的配置一定是高度不均匀的,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平衡’。”他甚至断言,如果要同时追求统一、效率和经济活动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不可能!”

(摘自澎湃新闻网《中国城市化问题:你要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镇一间房?》,2015年2月2日)

材料二:【本报讯(记者卫敏)】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以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为重点,分专题对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和流动人口生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政策。《报告》指出,近年来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加,2013年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东部地区跨省流入人口所占比例为90.5%,与

2010年基本持平;西部地区为7.1%,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4%,比2010年上升0.5个百分点。同时,不同省份的跨省流入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上海、北京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两市的全国流入人口数量上升,广东、江苏跨省流入人口减少幅度较大。

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态势,随迁子女比例增加。2013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增至33.7岁,比2011年的33.1岁提高了0.6岁。流动人口6一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 %,比2011年上升5.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婚育年龄推迟,流动育龄妇女在流入地怀孕、生育的比例提高。2012年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3.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5.5岁,与2000年相比分别提高1.3岁和1.6岁,其中农村户籍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提高 1.7岁,平均初育年龄提高1.4岁。2012年生育的流动育龄妇女中,孕期一直生活在流入地的比例为57.6%,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为59.2%,分别比2011年上升5.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福建卫生报》2014年11月20日01版)

材料三: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指出,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形成一个多元异质、丰富多样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这对青年们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然而,随着人口的高密度聚集,北上广也日益暴露出“大都市陷阱”的一面:住房昂贵、交通拥堵、通勤距离过长、工作节奏快、高竞争压力、环境恶化、孤独感、亚健康,等等。在北上广谋求发展的全国各地青年经常处在一个“向下的青春”“摇摆的青春”和“放逐的青春”的迷茫漩涡里。

(摘自201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一个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最后遭遇失败,两手空空地回来,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事实上,到大城市去,到资源最集中、机会最多的地方去,是每一个时代的永恒主题。

一者,在今天的中国,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里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大城市也有熟人规则、也有拼爹窘境,但就像不少求职过的大学生说的,在不少二三线乃至不入“线”的城市,“关系”更像硬通货、更容易升值。二者,在2010年的时候,“逃离北上广”就成了年度热词。人人控诉高房价之祸,铺陈着梦幻田园般的归隐生活。只是躲过了高房价,却完全找不到现代生活的节奏。三者,市场是一个动态平衡机制,人力资源流动带来生产的压力,自然会带动劳动者这劳动价值的升高。

(摘自光明网《别鼓动年轻人“逃离北上广”》,2013年9月10日)

(1)

阅读以上几则材料,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人口流动趋势的总体情况相同: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

B . 在数据使用方面,材料一指出截止到2013年末全国总共的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45亿,而材料二还将2014年的情况与2010年做了对比。

C . 以上几则材料均指出了我国的流动人口基本为青年人,也是主要的劳动力,这样的特点对国家经济会形成比较重要的影响。

D . 材料一,二侧重于对流动事实的列举和分析,材料三四主要是分析了人口流动现状的利与弊,引发我们对当下人口问题的思考。

E . 材料四中指出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最主要原因是那里平等竞争机制,他们的逃离主要也是这些机制的渐渐丧失。

(2)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澎湃新闻网记者与《福建卫生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3)

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外地青年选择在北上广谋求发展会遭遇哪些压力或困扰?材料四对鼓动青年离开北上广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荒之中有山

李骏虎

丁酉中秋,与几位好友相约来到长白山。

穿行于中秋的“大荒”林海之中,我才体会到什么叫作“人在画中游”:一片白桦树展开的银色背景上,突然用丹青描绘出一株绿到发蓝的松树,这样美到极致的国画图景,不时从眼帘映入心灵,仿若身临仙境;而在松林染黛的山坡,又乍然涂抹上几道亮黄的落叶松和绛红的枫火,让人从国画山水穿越到现代抽象油画里,如此大开大合,

妙不可言。海拔随着盘山路上升,林木开始稀疏,在如烟似雾的茅草地的远处,那些落尽叶子只剩一身银光闪闪的鳞片、又虬枝盘结的岳桦,如千万条探爪游龙,争相飞升,又似海中珊瑚,随波摇曳。然而,海拔继续上升,在只有衰草包裹再没有一棵树木的山峰,长白山脱去霓裳准备去天池沐浴,裸露出他巨人般的肌体,一切都纤毫毕现而全无荒凉面貌,正是因为覆盖着他的健硕躯体的,还有一层厚实的黄绿相间的草甸,是所谓高山苔原。

长白山,辽代之前称太白山,传说太白金星有一面宝镜能鉴美丑,天帝有二女,借来宝镜比美,略逊的那一个恼羞成怒,甩手将宝镜掷下尘埃,落于太白山峰顶化为天池。这样说来长白山是沾染了仙家之气的,而世人想一窥天池宝镜,要讲缘分,更要看天意。我们来的前一天,雨雾迷蒙道路封闭,谁知睡了一夜就秋气清爽、阳光照耀到要喷防晒霜才好上山,于是趁大好晨光早早动身登山。

第一次登顶就将天池一览无余,大家都在相贺,而我却没有多么兴奋,大概因为天池的水太寒冷了,冷到水波不兴凝结如晶;大概因为天池的水太蓝了,像一颗十平方公里的蓝宝石,让凡人不敢动心;大概因为天池周围没有草木,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蓄满了水,没有树木掩映小草盈岸;大概是因为池边兀立的黑黢黢的火山岩怪石高耸,如同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守护宝镜,令人畏惧。转过身来俯瞰群峰,我更对一览无余气象万千的山势云气感兴趣。站在观景台上,背对天池,俯瞰来时随着海拔渐次变化的植被,依稀可见苔原将尽处,稀疏的塔松、冷杉遍布,仿佛沙场秋点兵。

下得山来,寻路到天池南坡,只见一片莽莽苍苍的密林,我等“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豁然开朗,有条溪水自夹岸的衰草和落叶松林幽幽流出,水寒而清浅。冷冷的波光中倒映着落叶松林,我从未想到落叶松在秋天里会是这样的绚烂,作为笔挺的乔木,它们高大而密集,树冠在秋天里变得金黄,层叠相连,像展翅的凤凰将煌煌大羽伸展到一碧如洗的蓝天里去。我因为前两年写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这部书要从东北沦陷开始讲起,每次走在这块绚烂的黑土地上,我都觉得她是神秘的,像地底火山一样奔涌着热流。在所有的抗战歌曲中,《松花江上》是最能让人从悲伤中产生激愤,又从激愤中唤起勇气和力量的,她的感召力是从土地连着血脉,又从血脉连着心跳的,她穿越时空,至今都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和我们心里的家国情怀律动共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是怎样的一条江呢?我才知道,没有落叶松就不能叫松花江,正是漫山遍野的落叶松金黄的松针飘落到江面上,厚可盈尺,才把一条奔腾的大江装扮成金色的巨龙。这神奇的景象,是自然造化,也充满了神性和诗意。而松花江并不直接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她是由锦江和漫江两条水系汇流而成的。锦江,漫江,都是后来改的名字,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明神宗年间,锦江叫紧江,而漫江叫慢江。紧江,顾名思义,就是水流湍急的江,而慢江就是平缓漫漶的江。慢江开阔清浅,沿着山根迤逦飘摇而来,仿佛霓裳羽衣衣袂飘飘的仙子,而紧江斜刺里从茫茫林海冲出,如同骑着快马的佩剑书生,他不由分说将仙子挽上马背,相携奔驰而去,他们萍踪所过之处,就是头道松花江了。紧江和慢江在我们眼前清晰而完美地汇成了松花江,仿佛讲述着一个亘古的

动人传说,然而,任何传说故事又都不足以承载她的神性和美好。

我们走在池南的原始森林之中,得以领略《山海经》里“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的本来样貌。密林之中随处可见倒木,它们在山林之中生发,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后寿终正寝,以雄伟和悲壮的姿态倒伏在新生的树丛之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自然的轮回,也是人世的写照。万物有灵,应持敬畏之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开头总写大荒林海中的美妙图画,山坡上银光闪闪、虬枝盘的岳桦和黄绿相间的高山苔原。

B . 文章第三段引用太白金星利用宝镜鉴别美丑这个神话传说交代天池形成的原因,一方面为长白山涂抹了神奇色彩;另一方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文章善用修辞,语言富有文采。如“长白山脱去霓裳准备去天池沐浴,裸露出他巨人般的肌体”,此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长白山衰草包裹的疏落景象。

D . 文章虽然描写的是秋天的长白山,看到了衰草、落叶、倒木,但却全无萧瑟、凄凉之意,表达了对自然轮回、万物有灵的敬畏之心。

(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第四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3)文章标题为“大荒之中有山”,却详细地描写了松花江,为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 (16分) (2019高二上·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简辞,字子策,范阳人。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大历初,还京师,宰相王缙奏为秘书省校书郎。王缙兄弟有诗名于世,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会缙得罪,坐累。久之,调陕府户曹。朱泚之乱,咸宁王浑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帅,乃拔纶为元帅判官。贞元中,吉中孚为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会丁家艰,而中孚卒。太府卿韦渠牟得幸于德宗,纶即渠牟之甥也,数称纶之才。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方欲委之掌诰,居无何,卒。初,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纶作尤工。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

沉下泉。伤悼之际,常畅博士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纶之才思,皆此类也。文宗好文,尤重纶诗,尝问侍臣曰:“《卢纶集》几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对曰:“纶有四男,皆登进士第,今侍御史简辞是也。”

简辞,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诸侯府。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宝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诣台治父叶县旧业,台司莫知本末。简辞曰:“干坐鱼朝恩党诛,田产籍没。大历已来,多少赦岂有雪朝恩、黎干节文?况其田产分给百姓,将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论耶!”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昭愍见之曰:“此宫中所无,而卢昂为吏可知也!”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简辞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B .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C .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D .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衢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

B . “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遗逢父母丧事。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C . “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

D . “京兆尹”为三辅之一。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此外有左冯翊和右扶风。

(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

B . “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遗逢父母丧事。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C . “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

D . “京兆尹”为三辅之一。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此外有左冯翊和右扶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卢纶才名甚高,颇受知遇。他虽因战乱未能登第,却受到不少人的举荐以及皇上的赏识,因而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

B . 卢纶才思敏捷,擅长作诗。大历诸诗人的五言诗辞情捷丽,卢纶诗作尤其精工,他曾经创作五十韵长诗怀念已故旧友。

C . 卢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卢简辞更是担任了侍御史、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

D . 卢简辞富有文才,精通法律。他对历朝的官府文书都有所留意,也曾据理驳斥黎炳的非分要求,还查办卢昂贪污的案件。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卢纶才名甚高,颇受知遇。他虽因战乱未能登第,却受到不少人的举荐以及皇上的赏识,因而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

B . 卢纶才思敏捷,擅长作诗。大历诸诗人的五言诗辞情捷丽,卢纶诗作尤其精工,他曾经创作五十韵长诗怀念已故旧友。

C . 卢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卢简辞更是担任了侍御史、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

D . 卢简辞富有文才,精通法律。他对历朝的官府文书都有所留意,也曾据理驳斥黎炳的非分要求,还查办卢昂贪污的案件。

(6)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②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蒙耀,未几,俱沉下泉。

(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②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蒙耀,未几,俱沉下泉。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5高二上·正定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小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

本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10. (6分)(2020·舟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选读》)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

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

【注释】①彻:通“撤”。

(1)这两段文字对孝的认识上,前文可以用________一词来概括,后文可以________一词用来概括。(摘录原文词语)

(2)比较、评析孔子与孟子在赡养父母问题上的认识。

七、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6高一上·桂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作者对军阀官僚蔑视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

②《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宾客的神态表现悲壮激昂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③《卫风·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八、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20高一上·越秀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宋教育家张栻曾写道:“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启发后世的人们努力去学习与实践。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都始终绕不开“知”与“行”。

请以“知之深则行愈达”为文章标题,展现你的体验或见闻,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确定立意,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1、

2-1、

2-2、

3-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4-1、答案:略

5-1、答案:略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1、

6-2、答案:略

6-3、答案:略

7-1、答案:略

7-2、答案:略

7-3、答案:略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1、答案:略

8-2、答案:略

8-3、答案:略

8-4、答案:略

8-5、答案:略

8-6、答案:略

8-7、答案:略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1、答案:略

9-2、答案:略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10-1、

10-2、答案:略

七、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1、答案:略

八、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答案: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