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配合比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作业指导书

1. 检验项目名称: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砼,高强砼,泵送砼,大体积砼。

2.适应范围:

本试验细则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所使用普通砼的配合比设计。

3. 引用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4.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4.1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式:

a 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差(MPa)。

b 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1.15f cu,k

4.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a 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差(MPa)。

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的强度值,MPa;

mf 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n ——统计周期内同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总组数。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应取3.0MPa。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4.0MPa 时,应按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4.0MPa 时,应取4.0MPa。

b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1取值。

5. 水胶比

5.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B——混凝土水胶比;

αa、αb——回归系数,回归系数可由表2采用;

f 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且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执行;也可按本指导书5.3条确定。

5.2 回归系数(αa、α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a 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

b 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选用。

5.3当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f b)无实测值时,其值可按下式确定:

f b=γf·γs·f ce

式中:γf、γs——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按表3选用;

fce ——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也可按本作业指导书第5.4条确定。

表3 粉煤灰影响系数(γ)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γs)

注: 1.采用Ⅰ级、Ⅱ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2.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加0.05;

3.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测定。

ce ce

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其值可按下式确定:

f ce=γc·f ce,g

式中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可按表4选用;

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6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6.1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水胶比在0.40~0.80范围内时,根据粗集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5、表6选取。

b 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表5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3)

表6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3)

5~10kg;采用粗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减少5~10kg;

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6.2 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用水量(m w0)可按下式计算:

m w0=m’w0(1-β)

式中: m w0——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m’w0——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塌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3),以本作业指导书表6中90mm塌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塌落度相应增加5 kg/m3用水量来计算,当塌落度增大到180mm以上时,随塌落度相应增加的用水量可减少。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的试验确定,%

6.3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m a0)应按下式计算:

m a0=m b0β a

式中: m a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3);

m 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计算应符合本作业指导书中第7.1条规定;

βa——外加剂掺量(%),应经过混凝土试验确定。

7 胶凝材料、矿物参合料和水泥用量

7.1 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m b0)的确定。根据已选定的混凝土用水量m w0和水胶比(W/B)可求出胶凝材料用量:

式中: m 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

m w0——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W/B——混凝土水胶比。

7.2 每立方米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mfo)的确定:

m f0=m b0·βf

式中: m f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βf——矿物掺合料掺量(%)。

7.3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m c0)的确定:

m c0=m b0-m f0

式中: m c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

8 砂率

8.1 砂率(βs)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

8.2 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主要经试验确定。

b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灰比按表7选取。

c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7的基础上,按

坍落度每增大1%的幅度以予调整。

表7 混凝土的砂率(%)

注:①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减少或增大砂率;

②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适当增大;

③只用一个单位级配粗骨料配制混凝土进,砂率应适当增大。

9 粗、细骨料用量

9.1 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 co + m go+ m so +m wo = m cp

βs = (m so)/( m go+ m so)*100%

式中:m c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 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m 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粗骨料用量(kg)

m w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s—砂率(%)

m 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 kg。

9.2 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 co /ρc) + (m go /ρs) + (m so /ρs) +(m wo /ρw) +0.01α=1 (6.8-3)

βs = (m so)/( m go+ m so)*100% (6.8-4)

式中:ρc—水泥密度(kg/ m3),可取2900--3100 kg/ m3;

ρg—粗骨料的表现密度(kg/ m3);

ρs—细骨料的表现密度(kg/ m3)

ρw—水的密度(kg/ m3),可取1000 kg/ m3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值可取为1。

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ρg、ρs)应按现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14684)规定的方法测定。

10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10.1 试配

10.1.1 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搅拌机进行搅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 244的规定,搅拌方法宜与施工采用方法相同。

10.1.2 试验室成型条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规定。

10.1.3 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10.1.4 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当试样拌出的配合物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和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10.1.5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规程第7.3条所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细砂,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

量进行调整。

10.1.6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稠度试验(坍落度法)

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刚性不吸水的平面上,然后用脚踩住两个踏脚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把搅拌好的混凝土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每层高度在捣实后大致应为筒高的1/3。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呈螺旋形由外向中心进行,每次插捣均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并使之刚刚插入下面一层。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满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以使混凝土始终能保持高出筒口。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混凝土,用抹刀抹平。

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秒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秒内完成。

提起坍落度筒后,立即量测筒高与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此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以毫米为单位,精确至5毫米。

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观察坍落度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及保水性。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后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10.1.7 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时试压。

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时使用。但应以标准养护28d强度或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10.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10.2.1 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应的灰水比(W/B)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

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相对应的灰水比,并应按下列原是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

料用量。:

A、用水量(m w)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

B、水泥用水量(m w)应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C、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 g和m s)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调整后确定。

10.2.2 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A、应根据本规程第9.2条确定的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

ρc.e=m c+ m g +m s+m w

B、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δ:

δ=(p c,t)/(ρc.e)

式中,ρe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 m3)

ρc.e——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 m3)

C、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作业指导书第10.2.1条确定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δ,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

10.2.3 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可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11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1.1 抗掺混凝土

11.1.1 抗掺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3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

4抗掺混凝土宜采用矿物掺合料。

11.1.2 抗掺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验步骤除应遵守本作业指导书第5章和第6章的

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

2、砂率宜为35%--45%;

3、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9的规定。

11.1.3 掺用引气剂的抗掺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3%~5%;

11.1.4 进行抗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掺性能试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1、试配要求的抗掺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2、试配时,宜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做抗掺试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P1≥(P/10)+0.2

式中P1—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3、掺引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含气量试验。

11.2 高强度混凝土

11.2.1 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对强度等级为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 mm,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GB/T14685-2001)的规定;

3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宜应大于0.5%;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砂》(GB/T114684——2001)的规定;

4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应掺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

5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11.2.2 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除应按本规程第4、5、6、7、8、9章规定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 计算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时,其用水量可按本作业指导书第6章的规定确定:

4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 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 m3。

11.2.3 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的步骤应按本作业指导书第10章的规定进行。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

11.3 泵送混凝土

11.3.1泵送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

3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通过0.315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泵送混凝土应掺用泵送剂或减水剂,并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1.3.2泵送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应按下式计算:

Tt=Tp+ΔT

式中: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

Tp—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

ΔT—试验进行时在预计时间内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值。

11.3.3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应按本作业指导书第4、5、6、7、8、9章规

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泵送混凝土土的和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

2泵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300 kg/ m3;

3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5~45%;

4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

11.4 大体积混凝土

11.4.1 大体积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应采取相应措施延缓水

化热的释放;

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3大体积混凝土应掺用缓凝剂、减水剂、和减水泥水化热的掺合料。

11.4.2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11.4.3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步骤应按本规程第4、5、6、7、8、9、10章的规定进行,并宜在配合比确定后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各等级混凝土常用配合比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2 3.2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浅谈C50砼配合比验证

浅谈C50混凝土配合比验证 中铁二十三局一公司滕州项目部王坤 内容摘要通过进行C50混凝土配合比验证的多次试验,简要论述其设计原则与原材料的掺配比例、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验证方法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水泥混凝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它是由水泥、水、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拌和而成的。 在国道104滕州城区改线段工程施工中大量运用到C50混凝土,其主要用于空心板梁、上跨铁路桥预制箱梁、调平层、桥面铺装等部位,对混凝土的要求很高,除了要达到强度要求外,其二还要有耐久性,防止其产生裂缝、凹陷,其核心是要具备密实性和含气量,三、所使用的混凝土要具备和易性,保证其坍落度,避免造成离析及泌水,以使桥梁达到内实外美的效果。 在此主要论证C5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验证方法的相关内容。 1 配合比设计原则 水泥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四个原则: (1)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 (2)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3)混凝土硬化后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各种材料的比例符合成本最低的要求,即经济性。 2 原材料的选择 (1)选择水泥时,应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的影响。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性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本次试验采用的是鲁南中联P·O52.5的水泥,28天抗压强度为59.5MPa。符合招标技术规范文件中P·O52.5水泥活性不低于57MPa的要求。 (2)桥涵混凝土的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的中砂。砂对C50以上混凝土的拌和物和易性的影响比碎石大。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混凝土的坍落度与砂的细度模数有一定的关系,相同砂率下,细度模数越小,坍落度越小,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越差。本次试验采用的砂为邹城王村中砂,细度模数为2.75。 (3)碎石最好选用连续级配,这样更容易使混凝土达到最佳密实,骨料的最大粒径宜选用小于25㎜,应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的碎石。山东山亭生产大量碎石,规格为5-16㎜,粒径饱满圆润,针片状颗粒少。距工程施工距离较近,运输方便,且满足本工程对碎石的规范要求,因此,本次试验采用此粗骨料。 (4)掺合料:试验中采用的掺合料为邹城电厂生产的Ⅰ级粉煤灰。 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的作用有四点:其一,可以填充骨料颗粒的空隙并包裹它们形成润滑层,由于其容量只有水泥的2∕3左右,而且粒形好能填充的更密实,其二,粉煤灰对

常规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常规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1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2 混凝土强度及其标准值符号的改变 在以标号表达混凝土强度分级的原有体系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R”来表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统一由符号“f”表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fcu”。其中,“cu”是立方体的意思。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达,其中“k”是标准值的意思,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fcu,k=20N/mm2(MPa),即立方体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普遍采用90d或180d龄期,故在C符号后加龄期下角标,如C9015,C9020指9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18015则表示为18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 3 计量单位的变化 过去我国采用公制计量单位,混凝土强度的单位为kgf/cm2。现按国务院已公布的有关法令,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在该单位体系中,力的基本单位是N(牛顿),因此,强度的基本单位为1 N/m2,也可写作1Pa。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后,混凝土强度计量单位改以国际单位制表达。由于N/m2(Pa),数值太小,一般以 1N/mm2=106N/m2(MPa)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使用的计量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毫米”或“兆帕”。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简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简介 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设计、生产和应用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配合比设计成功与否,决定了混凝土的技术先进性、成本可控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等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针对原建设部下达的“使用新标准水泥配制混凝土”研究 课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该研究成果经建设部组织全国性验证,对科学合理地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水泥新标准使用起到重要作用。为统一我国混凝土配制的方法和步骤,并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者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以下简称《规程》)。为配合比设计者提供了易于操作、程序简单的快捷配制技术。自《规程》颁布实施以来,被广泛用于基础建设、轨道交通、市政环卫、工业与民用建筑、海港工程、铁路工程等领域。对我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和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配合比设计面临新的挑战,例如:以耐久性能为设计指标、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不断增多、普遍应用外加剂、特殊性能要求增多等。因此,《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需修订完善。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申请,《规程》被列入原建设部《2005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

批)》,并于2010年11月完成编制和通过审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4月22日发布公告,批准本《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55-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2.5条为强制性条文。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同时废止。2 主要修订内容《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如下:(1)总则提出《规程》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 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术语、符号增加了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和外加剂掺量等5个术语,上述术语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普遍接受。修订了相关符号,使计算过程更加清晰。(3)基本规定依据我国混凝土实际应用情况与技术条件,本《规程》新增“基本规定”一章,详细规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原材料要求、最大水胶比、矿物掺合料限值、氯离子最大含量、最小含气量和最大碱含量等技术指标。本章重点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耐久性能要求,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仅应满足配制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施工性能、其他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并规定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宜采用干燥状态骨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也可选用饱和面干状态骨料,两者均为过程控制的一种手段。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水胶比和最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确定钢纤维掺量: 选定纤维掺入率P=1.5%, T0=(78.67*P)kg=78.67*1.5=118kg; 3,确定水灰比 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 4,确定用水量: 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 C O=W O/(W/C)=215/0.45=478kg; 6,确定砂率: 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 7,计算砂石用量: 设a=2 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 =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 =1000L-404L=596Lkg; 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 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

8,初步配合比: 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 1: 2.16 : 1.17 : 0.25: 0.45 : 1%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 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拌和物施工性能: 棍度:中;保水性:少量;含砂:多; 拌和物在拌和过程中比普通砼困难,较难搅拌,但经机械振捣易密实。 6、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28天抗压符合试配强度要求,故确定该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即: 水泥: 砂: 碎石: 钢纤维: 水: 减水剂 = 11 : 23.76 : 12.87 : 2.75 : 4.95 : 0.11 kg = 1 : 2.16 : 1.17 : 0.25 : 0.45 : 1% =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kg/m3

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探讨

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19-11-22T10:15:06.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樊晓曦 [导读] 摘要: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 鄂尔多斯市神东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9 摘要: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对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标准化的规范,还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探讨 目前的生产应用面对的是原材料性能的快速随机变化,又不知正负变量,而且往往来不及系统测试就要投入生产,这时你就无所适从,若要保证质量的底线,只有加大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的设定。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1.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计算—试配法,其计算准则基于逐级填充原理,即水与胶材组成水泥浆,水泥浆填充砂的空隙组成砂浆,砂浆填充石子的空隙组成混凝土,设计原则基于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计算得到粗略配合比,再按照所确定的材料用量,制备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到28d龄期,测试试件的有关性能;试件的性能若符合要求,即采用这组配合比;若不满足要求,进一步调整配合比。绝对体积法认为混凝土材料的1m 3体积等于水泥、砂、石和水四种材料的绝对体积和含空气体积之和。假定容重法的原理基于绝对体积法,所不同的是不以各种原材料的比重为依据,而完全借助于混凝土拌成物经振捣密实后测定的湿容重为依据。前者较繁,但适用范围广,理论较完整,有实用价值。后者简便易行,但要有充分的经验数据,需测定大量的混凝土湿容重。这两种方法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半定量设计方法,主要以满足强度和工作性能为主,配合比设计相对简单,也比较成熟。 2.特种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普通混凝土则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开发出了许多特种性能混凝土,如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低温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每种混凝土都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其拌合物的配合比设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介绍一下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非常具有代表性,许多其他类型的特性混凝土也有借鉴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早期混凝土结构对材料性能提出的要求比较简单,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种类也比较少,因此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就可以满足混凝土工程的需要。美国混凝土协会(ACI)211委员会制定的配合比设计程序和其他许多程序都是基于满足相当窄的规范要求:28d抗压强度(15~40MPa)和稠度(坍落度25~100mm),而目前由于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工程的需要,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高层建筑、地下水下建筑等工程的使用和修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国际混凝土联合会(FIP)与欧洲混凝土委员会(CEB)在提出的混凝土材料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中,首要问题就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问题。(2)其他特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上述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也会被其他特性混凝土的配合比所借鉴,其他特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许多还是参照的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例如补偿收缩混凝土,就可以采用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除了一点,为了达到相同的强度等级,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灰比可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稍高一点。当然也有针对原材料的特点而需要特殊考虑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例如再生骨料混凝土,以废混凝土加工破碎成的骨料与普通骨料相比具有视密度低、吸水率高、压碎值大的显著特点。针对废混凝土骨料的特点等研究了C20、C30、C40三个系列的再生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初探。提出了再生骨料预吸水法,这种方法针对再生骨料吸水率较大而建议的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一致的。钢纤维混凝土中由于原材料中掺加了钢纤维,二次合成法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把钢纤维混凝土看成是由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两部分组成的,分别确定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最后合成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 3.优化设计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往往有许多种混凝土的组成都能够满足人们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应该选用哪一种组成的问题。对于给定的设计性能,从这些都符合要求的组成方案中选用一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最佳的方案,这种确定“最佳”组成的过程,就称作混凝土组成的最优化。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优化,不仅可以节约混凝土生产中所消耗的大量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还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这种方法不论有多少变量和有多少约束条件都可以使用,它要求在混凝土的组成与混凝土的性能之间建立起线性的预测方程。 二、关于混凝土的试验研究问题 1.被指数化。混凝土的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并不完全线性化,那是因为原材料不同、配合比不同、成型养护方式不同等原因导致的,对同一原材料、同一配合比设计方法、相同的成型养护方式而言,混凝土强度与弹性模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是非常正常的。且看图1的分析(以免不必要的争议,权作举例),是指数关系,不应该是线性关系。这种被固化的思维,至少缺了点创新意识。当然还有图中密集整齐的“试验数据”真实性问题,显然缺少了点“科学研究”意识。 2.被线性化。图2的含气量与强度关系试验结果虽然缺少些规律性,除了试验误差及方法严谨性等原因外,更可认为是真实的试验数据,这一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是要肯定的。但强行线性化其规律,显然又缺少一点“科学研究”精神。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求是;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注:1、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合后通过0.9mm方孔篩,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封存样加封条,密封保管3个月。2、安定性:体积安定性不良主要是指水泥硬化和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的石膏过多。 3、不合格品和废品: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和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4、混凝土的取样:每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一次浇筑1000m3以上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每层楼或每工作台班浇筑浇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混凝土抽样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混凝土施工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标准及检测方法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注: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取样与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每一次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④每一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⑤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C混凝土配合比

C混凝土配合比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C30水:175kg水泥:461kg砂:512kg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 (N/mm2); 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a,σ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 σa=0.46,取σb=0.07;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

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 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195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mco=185.25/0.703=263.51kg。 五.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 班) 邬文锋、天楚、祖军、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 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 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 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m r = A.d1/2/200 式中m r -------------------- 筛余量(g); d -------- 筛尺寸(mm); A --------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 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 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 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________ (g)

筛余累计重____________ (g) 试验重量误差 ____________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设计出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 (1)满足施工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结构设计和质量规范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及其他耐久性要求; (4)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水泥,以满足经济性要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组成混凝土的四种材料,即水泥、水、砂、石子。 混凝土的四种组成材料可由三个参数来控制。 1.水灰比水与水泥的比例称为水灰比。前面已讲,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水灰比的大小是根据强度和耐久性确定,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水灰比,这有利于节约水泥。 2.砂率砂子占砂石总量的百分率称为砂率。砂率对混合料和易性影响较大,如选择不恰当,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都有影响。应采用合理砂率。在保证和易性要求的条件下,取较小值,同样有利于节约水泥。 3.用水量用水量是指1m3混凝土拌合物中水的用量(kg/m3)。在水灰比确定后,混凝土中单位用水量也表示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为节约水泥,单位用水量在满足流动性条件下,取较小值。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一)设计的基本资料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

2、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3、原材料的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4、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σ (规范规定的强度保证率P≥95%) 2.选择水灰比 (1)根据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及水泥的实际强度,用经验公式计算水灰比: 式中A,B——回归系数,可通过试验测定,无试验资料时, 碎石混凝土A=0.48,B=0.52; 卵石混凝土A=0.50,B=0.61: fce——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无水泥实际强度数据时,可按fce=γc·fce.k确定; fce.k——水泥强度等级的强度标准值; γc——水泥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的富裕系数,该值应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2)查表4—7确定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 (3)选择以上两个水灰比中的小值作为初步水灰比。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计算书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 cu,o≥ f cu,k+1.645σ 式中: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 = 6.00;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 cu,k = 50.00; 经过计算得:f cu,0 = 50.00 + 1.645 × 6.00 = 59.87(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W/C=αa×f ce/(f cu,0+αa×αb×f ce) 式中: αa,α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αa = 0.46,αb = 0.07; f ce──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取59.33; 经过计算得:W/C=0.46 × 59.33/(59.87 + 0.46 × 0.07 × 59.33) = 0.44。 实际取水灰比:W/C=0.4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表选取:

2)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 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m wa= m w0(1-β) 式中:m 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10.00%。 3)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小于0.40,所以用水量取试验数据m w0=215.00kg。 m wa=215×(1-0.10)=193.50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掺粉煤灰混凝土的基准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m c0= m w0/(W/C) 经过计算,得m c0=215.00/0.40 = 537.50(kg) 粉煤灰的取代率(βc),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10-31,取15.00%。 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 c,按下式计算: m c= m co(1-βc) 经过计算,得m c=537.50 ×(1 - 15.00%)=456.88(kg)。 五、粉煤灰用量计算:

绿化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与设计

绿化混凝土配合比研究和设计 我国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加快,城区被大量的建筑物和混凝土的道路所覆盖,绿色面积明显减少。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视,混凝土结构的美化、绿化、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成为了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绿化混凝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绿化混凝土是指能够适应绿色植物生长、进行绿色植被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开发研究绿化混凝土,主要针对大型土木工程,目 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绿化混凝土用于城市的道路两侧及中央隔离带,水边护坡、楼顶、 停车场等部位,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调节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能吸收噪音和粉尘, 对城市气候的生态平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文通过对多孔混凝土的研究,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植物生长的绿化混凝土。 1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1.1原材料 水泥:亚东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 粉煤灰:信阳I级粉煤灰。 矿粉:本公司粉磨站生产的矿粉 石头:普通石灰石碎石,粒径为19~26.5mm。 外加剂:公司外加剂厂生产的高效萘系减水剂,固含量为32%。 1.2试验方法 1.2.1设计参数确定 ①孔隙率 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多孔混凝土为了便于植物生根,胶凝材料的连通孔隙率一般在25%~30%。研究显示:不仅孔隙率大小对植物正常生长有影响,而且孔隙容积对植物生长也有比 较大的影响,同是25%孔隙率的多孔混凝土,粒径小的骨料配制的多孔混凝土孔隙数量多, 但每个孔隙的容积小,这样单个孔蓄含的水分和营养成分相对就少,如果少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危害植物的生长。因此,多孔植被混凝土的最小孔隙率应大于25%,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选择粒径大的集料配制混凝土。考虑到配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可能存在少许胶结材堵塞孔隙,养护期孔隙被杂物填充等,设计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为30%。 ②强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C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配合比计算案例 某高层办公楼的基础底板设计使用C30等级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工艺。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原材料选择 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水泥 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 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 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 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 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0,级配II区,含泥量 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 选用北京某公司生产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 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 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5.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 C50~ C55 Σ 4.0 5.0 6.0 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 (4.0.1- 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3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38.3MPa。 3、确定水胶比 (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 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 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综合考虑:方案1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 方案2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矿粉掺量10%。 方案3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25%,矿粉掺量20%。 (2)胶凝材料胶砂强度 胶凝材料胶砂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 17671规定执行,对3个胶凝材料进行胶砂强度试验。也可从《规程》中表5.1.3选取所选3个方案的粉煤灰或矿粉的影响系数,计算f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