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

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

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

2、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

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

3、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

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

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

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

4、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

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

5、断面图设计;

6、编制《路基设计表》;

7、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

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9、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

情况;

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

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范要求

采用工程字体;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

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

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内框为(430-30-10)mm

×(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图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

mm。

3、横断面图比例为1:200,纵断面比例,纵向为1:

2000,横向为1:200。

4、挡土墙、涵洞各绘制一个。

5、设计后的成果必须整理装订好。

五、本次设计必须提交的设计成果

(一)计算说明部分

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

3、路基设计表;

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总说明书。

(二)图纸部分

1、平面设计图(含用地图);

2、纵断面设计图;

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4、路基横断面图;

5、挡土墙及涵洞图各一个。

六、主要参考书目

1、《道路勘测设计》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5、《小桥涵设计手册》

6、《路基路面工程》

设计总说明书

一、概述

(一)、任务依据

根据某理工大学公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标准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0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三)、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A: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79380.000,91030.000,67.70),终点B:K0+623为所给地形图坐标(79150.000,91980.000,75.10),全长0.623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91.00米,河谷海拔高为65.50米,总体高差在25.5米左右。

(五)、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

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二、路线

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0.623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

平曲线个数(个) 3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1.5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200/1

平曲线占路线长(%) 52

直线最大长(米) 467.439

变坡点个数(个)9

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 2.3

最大纵坡(%) 4.15

最短坡长(米/处) 20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3000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2000

三、横断面设计

1、路基横断面布置:

0.75+3.75+3.75+0.75=8.5米

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左路肩、行车道、行车道、右路肩。

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路肩为3%,行车道为2%。

2、加宽、超高方式

全线加宽采用比例过度,超高方式为绕内边线旋转。路基土石方计算控制标高为土基标高,不含路面厚度。

3、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对能作为填方用土的挖方应尽量移挖作填,尽量减少取、弃土场地。

取、弃土场地应选择荒山、山地处,不得随意乱弃,堵塞河道,且要做好防护,绿化工作,以免造成水土流失。

土基填筑前应进行清表、清淤,耕地填前夯实工作,做好填前排水。

(二)排水

1、排水:挖方路段路面雨水通过路肩进入边沟,填方路段路面雨水经坡面

散排至排水沟。

四、本次设计项目

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

2、纸上定线

3、平面定线设计

4、路线纵断面设计

5、路线横断面设计

6、挡土墙及涵洞图各一个

第1章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三级公路。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0.623km(起讫桩号为K0+000—K0+623),路基宽8.5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

1.2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

1.2.1公路技术等级

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三级,适应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1.2.2技术标准

(1)、控制要素:

<1>、服务水平:三级

<2>、设计车速:40km/小时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圆曲线最小半径:

①、一般值:100m

②、极限值:60m

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600m

④、最大半径:10000m

<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5m

<3>、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

(240m)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80m)

为宜。

<4>、平曲线最小长度:70m

(3)、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1>、最大纵坡度:7%

<2>、最小坡长:120m

<3>、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与最大坡长表1-1

纵坡坡度

(%)

最大坡长

(m)

3 —

4 1100

5 900

6 700

7 500

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

<4>、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表1-2

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700 极限值450

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700 极限值45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35

<5>、纵向坡度与横向坡度的合成坡度最大值:10% (4)、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1>、行车道宽度:2×3.5m

<2>、土路肩宽度:2×0.75m

<3>、路基总宽度:8.5m

<4>、视距保证:

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 <5>、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设计路段采用第3类加宽值,不同圆曲线半径下的路基全加

宽值如下表:

圆曲线半径

(m)

加宽值

(m)

圆曲线半

径(m)

加宽值

(m)

250~200 0.8 100~70 2.0

200~150 1.0 70~50 2.5

150~100 1.5

<6>、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

用3%。

<7>、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表1-3

圆曲线半

径(m)

超高值(%)

600~390 1

390~270 2

270~200 3

200~150 4

150~120 5

120~90 6

90~60 7

注:当圆曲线半径大于600m时,可不设超高。

第2章平面选线及定线

2.1平面选线

2.1.1平面选线的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3)、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1.2选线过程

(1)、控制点的选定:

在地形图范围内有三个村庄,本着设计路线应尽可能服务居民区的原则,初步选定靠近村庄的三个控制点,定出路线的大致走向。

(2)、加密控制点:

在前面定出的路线大致走向的基础上,本着山岭重丘区公路应尽可能的克服高差,尽量使路线按平均自然坡度顺着等高线走,以为以后的纵断面设计留有余地的原则,选定路线上、下坡转折点和越岭标高,并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加密控制点。

(3)、确定路线走向:

在前面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顺着等高线,避免初定的路线尽量少的切割等高线,把各个控制点连结起来,定出路线的走向。考虑到路线在各控制点间的不同连结方式,初步定出甲、乙、丙三条路线方案。

(4)、方案比选:

分别对甲、乙、丙三条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得出各个方案

的主要技经济指标,如表2-1所示:

各路线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表

2-1

指标单位方案甲方案乙方案丙

路线总

km 623 715 654

通过村

个0 0 0

回头弯个0 2 1

线形好中中

土石方

中较多多

挡土墙中中多

总造价较低高较高

比较结

推荐

通过上表的比较发现,乙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较平均,设置

两个回头弯使得在该路段处的填方量有一定减少,但是回头弯处由于取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使得行车舒适性及迅速性有所降低,而且设置了回头弯却没有克服高差,没能充分发挥回头弯的作用。丙方案虽然路线较短,联结的村庄只有两个,还要翻越一处地面标高较高的垭口,增加了开挖量,造价较高,还难以满足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要求。相比之下,甲方案的综合指标比其他两个都好,所以推荐甲方案。

2.2纸上定线

设计路段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地形复杂,横坡陡峻,路线平、纵,横面所受的限制较严,定线时应尽可能的克服高程。

2.2.1定导向线:

(1)、首先在1:2000的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选线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拟定路线走法。

(2)、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间距为10m,选用5.0%的平均自然坡度,按式2-1算出等高线间平距:

h

a

i

=

(式2-1)

由式2-1得:

10

200 m

0.05

a==

使两脚规的开度等于a(按图上的比例尺为10cm),从路线起点A开始,拟定的路线走法在等高线上依次截取各点,直到最后一点的位置和标高按近路线终点B为止。

(3)、连接各点,分析该折线在利用地形和避让地物,以及工程艰巨的情况,从而选出应穿应避让的特征点为中间控制点,并重新连接各点。2.2.2确定路线位置

(1)、在前面定出的导向线的基础上,用不同半径的模板在路线平面可能出现的转点处描出路线平面位置,并标出其半径。

(2)、用直线连接各曲线,使各直线相交,初步定出路线交点。

(3)、初步分析各交点处所采用的线型,并大致量出各交点的转角值,概算出各交点处的平曲线切线长,结合交点间距概算出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判断各同向、反向及复合线型能否满足规范要求。

(4)、分析所定出的路线位置的工程量并进行调整,力争定出线形好、工程量小的路线位置。

根据以上的方法,即可在地形图上定出路线的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的交点,并初步定出了各交战处所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以及各平曲线的线型组合方式。

第3章线路平面设计

3.1确定平面设计所需数据

3.1.1确定交点坐标

(1)、根据地形图上所定出的路线位置,通过地形上的等高线推算各交点的坐标。方法如下:

<1>、推算坐标时,应在交点所在的坐标格内进行,先假定该坐标

格四个脚点中的左下脚点为原点。

<2>、量出交点的到坐标横(纵)轴的距离l,再量取坐标格的垂直

(水平)长度L。

<3>、计算坐标增量。从地形图可以看出相邻坐标网格线间的距离

为0.2,按式3-1:

2.0

)

(?

=

?

L

l

y

x (式3-1) 即可得出在该坐标格内的坐标增量,再用此坐标增量加上原点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即可得出该交点的坐标。

(2)、按上述方法推算出的各交点坐标如表3-1。

交点坐标表

表3-1

交点X(N)Y(E)

X(N)Y(E)

起点

79380.0

00 91030.0

00

JD1 JD2 JD3

终点

79150.0

00 91980.0

00

3.1.2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纸上定线时所初定的各交点处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如表3-2。

半径及缓和曲线长表3-2 交点半径(m)

缓和曲线

长(m)

JD1 96.335 25

JD2 79.90 25

JD3 300 25

3.2平面设计计算

3.2.1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

,

(

Y

X

JD,第i个交点坐标为n

i

Y

X

JD

i

i

i

,

,3,2,1

,)

,

(

=,则:

1

1

22

: (3-2)

:()() (3-3)

i i

i i

X X X

Y Y Y

L X Y

-

-

?=-?

?

?=-?

=?+?

坐标增量式

交点间距式

象限:arctg (3-4)

:0 , 0 :

0 , 0 :180

Y

X

X Y fw

X Y fw

θ

θ

θ

?

=

?

?>?>=

?=-

角式

计算方位角当时

当时

1

(3-5)

0 , 0 :180

0 , 0 :360

:

i i i

X Y fw

X Y fw

A A

θ

θ

α

-

?

?

?

?

?

?

?>?<=-?

=-

当时

当时

转角 (3-6)

"" ""

i i

αα

+-

当为时路线右偏,当为时路线左偏

(2)、曲线要素计算:

2

24

3

(m) (3-7)2240 (m) (3-8)242688() tg

(m) (3-9)

2

s s

s s

s L L q R L L p R R

T R p q Ly R L α

α=

-=-=++=-式式式 (3-10)2 (3-11)() sec

(3-12)2

2 s L Ly L E R p R J T L α

=+=+-=-式式式 (3-13)

式 (3)、平面线形要素组合及计算: <1>、S 型曲线:

S 型曲线为反向圆曲线间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其相

邻两个回旋线参数1A 与2A 宜相等。如果采用不同的参数时,1A 与2A 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在两个回旋线间的插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l 应符合式3-14:

m 40

2

1A A l +≤

(式3-14)

此外,S 型曲线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也不宜过大,宜为: ()1212 3

11R R ~R R >=其中 (式3-15)

<2>、C 型曲线:

C 型曲线为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

式。其计算要求与方法同S 形曲线。

(4)、逐桩坐标计算:

<1>、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 , (Y X JD ,交点相邻两直线方位角分别为21 fw fw 和, 则:

11: cos (180) (3-16): sin (180) (3-17)

ZH HZ ZH X X T fw HZ Y Y T fw =++=++点坐标式点坐标式设直线上加

桩里程为L ,ZH ,HZ 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

11 () cos (180) (3-18) () sin (180) X X T ZH L fw Y Y T ZH L fw =++-?+?

?=++-?+?

式 后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为:

22 () cos (3-19)

() sin X X T L HZ fw Y Y T L HZ fw =++-??

?=++-??

式<2>、单曲线

内中桩坐标计算: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横距为:

5

22 (3-20)40s

l x l R L =-式

式中:l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到)(HZ ZH 或点的曲线长; s L ——缓和曲线长度。

①、第一缓和曲线(HY ZH -)上任意点坐标:

2122

12

30 cos 30cos 30 sin 30cos ZH

s s

ZH

s s x 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

?????

????

=+?+ ??????? ?

????

(式3-21)

式中: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YH HY -):

()()1190902 sin cos 90902 sin sin s HY s HY l L l X X R fw R R l L l Y Y R fw R R ξππξππ?+????

=+?+??? ??????

?+????

?=+?+?? ?

????

??(式

3-22)

式中:l ——圆曲线上任意点至HY 点的曲线长;

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③、第二缓和曲线(YH HZ -)内任意点坐标:

2

2222230 cos 180 30cos 30 sin 18030cos HZ s s

HZ s s x 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

ππξππ???=+

?+-? ????

??

????

?

???

?=+?+- ?

?????? ?

???

?

(式3-23)

式中:l ——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 点的曲线长。

3.2.2 平面设计计算过程

(1)、根据平面设计的有关内容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要求,对初拟的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值进行试算调整,使之满足各项要求,以最终确定

各平曲线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确定下来的圆曲线半径不应和初拟

时的偏差过大,以免平曲线的位置偏离初拟位置过大而可能导致工程量的增加。

(2)、根据上述原则以及相关公式,用Fortran90编程序计算,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的调整在程序中执行。程序见附录二《平面设计计算

程序》。

(3)、用此程序计算所得结果如下: 一、起终点及交点坐标:

1: 79380.000 , 91030.000

2: 00000.000 , 00000.000 3: 00000.000 , 00000.000 4: 00000.000 , 00000.000

5: 79150.000, 91980.000

二、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2: 96.335 25.000 3: 79.900 25.000 4: 200.000 25.000

三、方位角和交点间距:

fw( 1- 2) :

L( 1- 2) :

fw( 2- 3) :

L( 2- 3) :

fw( 3- 4) :

L( 3- 4) :

fw( 4- 5) :

L( 4- 5) :

四、转角:

α( 2) : 47030'00''

α( 3) : -55050'00''

α( 4) : 21000'00''

五、曲线要素:

q( 2) : 12.49298 P( 2) : 0.27032 T( 2) : 55.000 LY( 2) : 17.464 L( 2) : 67.464 J( 2) : 42.536 E( 2) : 9.2087

q( 3) : 12.4898 P( 3) : 0.3259 T( 3) : 54.9971 LY( 3) : 16.8260 L( 3) : 66.8260 J( 3) : 43.1682 E( 3) : 10.8913

q( 4) : 12.4984

P( 4) : 0.1302

T( 4) : 47.7868

LY( 4) : 15.3756

L( 4) : 65.3756

J( 4) : 30.198

E( 4) : 3.5385

六、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L( 2- 3) : S曲线

L( 3- 4) : 380>120 满足曲线最小插直线段要求

七、交点桩号:

jd( 1) : K0+080

jd( 2) : K0+140

jd( 3) : K0+520

八、各曲线要素点桩号: ZH( 2) : K0+025

HY( 2) : K0+050

QZ( 2) : K0+080

YH( 2) : K0+110

HZ( 2) :

ZH( 3) :

HY( 3) : K0+110

QZ( 3) : K0+140

YH( 3) : K0+170

HZ( 3) : K0+195

ZH( 4) : K0+472.213 HY( 4) : K0+497.213 QZ( 4) : K0+520

YH( 4) : K0+542.787 HZ( 4) : K0+567.787

九、逐桩坐标表:

桩号 X坐标 Y坐标方向角

3.3 平面设计成果

3.3.1编制相关表格

(1)、根据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根据程序计算结果绘制逐桩坐标表,见附表二《逐桩坐标表》。

3.3.2绘制平面图

根据《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在地形图绘制线路平面图,具体见附表一。

第4章路基纵断面设计

4.1准备工作

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然后在CAD图上按横向1:2000,纵向1:200的比例尺绘制地面线,并打上方

格网。按相应比例以及里程画出平曲线示意图。如图4-1

地面标高及平曲线示意图图4-1

4.2纵断面拉坡

(1)、标注控制点: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

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

(2)、试坡: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即当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

(3)、调整并核对: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如果不

满足,则应对所选坡线进行调整。

(4)、定坡:经上述方法调整无误后,直接在CAD图上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的桩号、标高确定下来。

4.3竖曲线计算

4.3.1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

根据平纵组合原则以及纵断面设计有各项工程技术标准,按公式ω/L

R=确定各变坡点处所取用的竖曲线半径,以及定坡时在CAD上算出的各直线段坡度和桩号、坡长如表4-1所示:

变坡点数据表表4-1

变坡点

竖曲线半

径(m)

坡度(%) 桩号坡长(m)

起点

K0+000.0

00

变坡点1 1000 6.50

K0+220.0

00

220

变坡点2 750 2.817

K0+433.0

00 213

终点-7.00

K0+623.0

00

190

4.3.2竖曲线要素计算

竖曲线要素设计公式为:

21

(4-1)

i i

ω=-式

"+""-"

ωω

式中:当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当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 (4-2)

: (4

2

L R

L

T

ω

=

=

竖曲线长度式

竖曲线切线长式

2

-3)

: (4-4)

2

T

E

R

=

竖曲线外距式

根据前

面确定的竖曲线半径及坡度值,计算各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要素如下:

(1)、变坡点1:(m

1000

=

R)

m

170

.0

1000

2

415

.

18

2

m

415

.

18

2

m

83

.

36

03683

.0

1000

)

(

03683

.0

065

.0

02817

.0

2

2

1

2

=

?

=

=

=

=

=

?

=

=

-

=

-

=

-

=

R

T

E

L

T

R

L

i

i

ω

ω凸形

(2)、变坡点2:(R=750m)

m

90

.0

750

2

81

.

36

2

m

81

.

36

2

m

628

.

73

09817

.0

750

)

(

09817

.0

02817

.0

07

.0

2

2

1

2

=

?

=

=

=

=

=

?

=

=

=

-

-

=

-

=

R

T

E

L

T

R

L

i

i

ω

ω凸形

4.3.3纵断面设计成果表

由前面的计算即可确定出各直线段坡线上所对应的中桩标高,再由公式R

x

h2/2

算出竖曲线内各点的竖距,凸形竖曲线的曲线上中桩标高即为对应直线坡线标高减去竖距h,凹形竖曲线的曲线上中桩标高即为对应直线坡线标高加上竖距h。由此即可确定纵断面线上各中桩的标高,也就可以算出各中桩的填、挖高度。本次设计中,用Excel表格编工式计算,所得结果如表4-2。详细见路基设计表。

纵断面设计成果表

表4-2

桩号地面标高/m

拉坡线标

高/m 竖距

/m

设计标高

/m

填(挖)

/m

K0+000.0

00

K0+020.0

00

K0+040.0

00

4.4绘制路基纵断面图

根据《纵断面设计成结表》绘制纵断面图。纵断面图一般采用横向1:2000,纵向1:200的比例尺绘制,由上、下两部分内容组成。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并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以及沿线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和孔径等。下部主要用来填写线路纵坡的有关数值。至上而下分别填写:坡长及坡度,设计标高,地面标高,填挖高度,直线及平曲线,超高。

纵断面图见附图二《纵断面设计图》。

第5章路基横断面设计

5.1准备工作

5.1.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设计时应根据公路等级、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填挖等情况选用。设计前必须做好各项勘察工作,收集横断面资料。

(2)、兼顾当地基本建设的需要,尽可能与之配合,合理设计边沟断面尺寸,并按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路基穿过耕种地区时,为了节约用地,如果当地石料丰富,可修

建石砌边坡或直立矮墙。

(4)、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冲毁,如废方过多压缩河道而引起壅水危及农田、房舍时,一般应变更设计,将路线适当外移以减少废方,否则应将废方运走。

5.1.2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采用整体式单幅双车道的路基断面形式。

根据工程技术标准,由公路等级(三级)及设计行车速度(40km/小时),确定路基横断面车道数为双车道,行车道宽为3.5m,行车道外侧设置宽度为0.75m的土路肩,路基总宽度为8.5m。

5.1.3资料收集

(1)、平曲线起、终点桩号,平曲线半径和转角在平面设计中读取。

(2)、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在纵断面设计中读取。

(3)、路基宽度为8.5m。在路线平面图上的各中桩横断面范围内并向外延伸一定距离选取若干点,量取各点的地面标高。

(4)、根据技术标准确定边沟的形式及尺寸。

(5)、根据线路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确定填方路堤和挖方路堑的边坡值。

5.2横断面设计计算

5.2.1加宽计算(1)、确定各交点处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

按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值,即汽车轴距加前悬总长为m

14

8.8

2.5=

+时的加宽值。当圆曲线半径m

250

>

R时,由于加宽值很小,可以不加宽。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路面的加宽一般在路线内侧加宽。

双车道公路平曲线全加宽值如表5-1:

公路平曲线加宽表5-1

圆曲线半径

(m)

加宽值

(m)

圆曲线半

径(m)

加宽值

(m)

250~200 0.8 100~70 2.0

200~150 1.0 70~50 2.5

150~100 1.5

(2)、加宽的过渡:

为了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的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在加宽缓和段上,路面具有逐渐变化的宽度。

本次设计所采用的加宽过渡方法为按高次抛物线过渡的方法。按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2015 1、设计速度:是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有效牵引力(又称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潜力)。 3、行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此时汽车眼公路路面行驶所需的最小必须安全距离 4、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避免设计成合法不合理的“台阶式”纵断面线形。 5、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6、横向力系数:用单位车重的横向力来衡量稳定性程度 7、合成坡度:由纵坡与横坡组合成的坡度。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9、临界车速:汽车稳定运行的极限最小速度。 10、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 11、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

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2、部分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13、完全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14、服务水平:为了说明公路交通负荷状况,以交通状态为划分条件,定性的描述交通流从自由流、稳定流到饱和流合强制流的变化阶段。 15、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面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 17、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18、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9、各级公路的视距要求: (1)各级公路都应保证停车视距; (2)二三四级公路视距不得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 (4)在交通量不大的低等级公路上,对于不能保证会车视距的路段 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措施以防止碰车事故的发生。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 一、单选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0 C. 1:500 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017年度)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7 年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参数 (2) 1.1 控制要素 (2)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1.3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1.4道路平面设计 (4) 1.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 设计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土木工程层次专升本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勘测工程 课程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内容: 1、控制要素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道路平面设计 5、道路纵断面设计 6、道路横断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2] JTG B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 设计参数 1.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2.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30m ②一般最小半径65m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65 极限最小半径 (m) 3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350 路拱% 0.2 ≥450 1.2.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1.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3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梳理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知识梳理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道路运输的作用(5点)。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公路:机动灵活、点对点 2.道路功能与分级 (1)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 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2)道路分级 公路分级分类标准——适应交通量(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高速、一级、二、三、四级(车速:最高120km/h,最低20km/h、路面宽度:3.75m,3m)城市道路分类:快速、主干、次干、支路 设计年限:20年(快速、主干)、15年(次干)、10年~15年(支路) 3.道路设计控制 (1)自然条件(地形决定选线条件):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 地形条件:平原地形指自然坡度在30以内,微丘地形指地面自然坡度在20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 以下;山岭重丘地面自然坡度在200以上。 (2)交通特性 设计车辆分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设计车速: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技术标准最重要的指标——设计车速 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大小关系:不一定 交通量:定义 设计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所有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顺序排列,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通行能力:基本(理想)〉,可能(实际)、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相关] (3)道路网与红线规划 公路网系统特性:1)集合性;2)关联性;3)目标性;4)适应性 公路网的典型结构形势:a)三角形;b)棋网形;c)并列形;d)放射形;e)扇形; f)树杈性;g)条形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a)方格网式;b)环形放射式;c)自由式;d)混合式 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或路幅宽度。 道路红线规划主要内容: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 1、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和()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和()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4、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一般有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和()。 5、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 7、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 8、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的。 9、山岭区选线布局有()、()、山脊线三种方式。 10、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等。 11、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2、汽车行驶出现的纵向不稳定有两种情况。 13、平面线形三要素是。 14、平面线形组合类型是。 15、.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____ ___ 。 16、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17、视距的类型分别有。 18、山岭区选线主要有三种线。 19、展线的方式有三种。 20、实地放线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21、城市道路道路网有四种基本形式。 22、汽车行驶阻力有。 23、平面线形三要素是。 24、平面线形组合类型是。 25、.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一般取____ ___。 26、公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27、无中间带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28、山岭区选线主要有三种线。 29、展线的方式有三种。 30、纸上定线的方法有三种。 31、公路路线设计时,将路线分解为三类:平面、()、(),其中平面反映了路线的走向。 3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和()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 3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和()将公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年级: 2013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乔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1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3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4 2384R L s 缓和曲线角:0β=28.6479 R L s 切线长:()2T R p tg q α=++ 曲线长:0(2)2180s L R L π αβ=-+ 外距:()sec 2 E R p R α =+- 切曲差:2J T L =- 桩号的确定: ZH 点里程:T JD -01 HY 点里程:s L ZH + QZ 点里程:2 L ZH + YH 点里程:s L L ZH 2-+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1、设计车辆; 2、设计车速; 3、交通量; 4、通行能力 2、道路建筑界限(净空):1、净高(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满足的竖向高度);2、净宽(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满足的横向宽度)。 3、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1、纵向倾覆;2、纵向滑移;3、纵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在发生纵向倾覆之前,首先发生纵向滑移现象。为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道路设计应满足不产生纵向滑移为条件。) 4、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1、汽车在曲线行驶所产生的横向力(u横向力系数,ih横向超高坡度)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汽车在具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横向力的作用,可能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横向倾覆的危险。为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必须使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因横向力的存在,可能使汽车沿横向力的方向产生横向滑移。为使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必须使横向力小于或等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小。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 5、汽车行驶的纵横组合向稳定性:汽车行驶在具有一定纵坡的小半径平曲线上时,较直线上增加了一项弯道阻力。对上坡的汽车耗费的功率增加,使行车速度降低。对下坡的汽车有沿纵横组合的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和装载偏重的可能。 6、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7、直线(tangent)的特点:(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8、圆曲线线形特征:(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要多占路面宽。(3)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4)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特点。故常采用。 9、圆曲线半径的确定:(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3)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6)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

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1.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2.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 重汽车、鞍式列车、皎接车。 3.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8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9.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 一是些,二是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 ,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汽车在曲线上的横向不稳定主要有滑 _ 移和倾覆;从汽车行驶特性看横向稳定性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 小。 10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 路 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视距的路段。 11. 汽车在 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滚动 阻力、 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 14. 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三个 16.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双幅 多车道 和单车道三大类。 18. 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 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类,即“线形标准”、 “载 JD处路线转角为a,缓和曲线角为6 ,则设置对称基本 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a三 2 0。 7. 丘陵区选线的布线特点:平坦地带一一走直线具有较陡横 坡的地带一一走匀坡线,起伏地带一一走直线与匀坡线之间。 8 .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 通和修建立体交叉。 3 .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A R (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 力)和 T V。? GK (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4 .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渐变率、 行驶时间和路容美观几方面。 5. 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 面上设计标高与中桩地面标高 之 差,又称填挖高。 6. 中间带是由两条左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表面形式有 凹形和凸形两种。 7. 越岭线碰口选择要全面 考虑碰口位置、标高、地形、 地质和展线条件等。 8. RS GIS、GPS分别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 9. 定线是在选线布局的基础上具体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作业过程。 10. 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合流点、分流点和冲突点等三类, 其中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 .横断面设计图应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布置,一般采 用1 : 200的比例。 12.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标高或 中央分隔带中线标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 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7条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 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其中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000-6000辆。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 按(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400m, 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 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0m时, 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 ,取2%, 3%。 、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则:

道路勘测实习心得体会

道路勘测实习心得 道路勘测实习是我们测绘工程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目的是让我们了解道路分类、规划、组成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对道路勘测设计级其他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 1.道路勘测实习的分组,测设准备,公路视察及前站工作。 2.实地参加公里选线、测角、中桩、水平、横断面等实地道路勘测设计,并掌握个作业组的基本操作。 3.路线布局的基本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的道路勘测知识。学习公路各种曲线的敷设方法,能掌握各类地形、地物下线性的运用和测设。 两周的道路勘测实习在时间的催促下结束了。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全站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少许经验,使我学到了蛮多实践知识的。 一次道路勘测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会数据处理而且基本懂得仪器的操作。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例如: (1)立尺时,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合适的位置。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合理的位置上,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都做得很起劲,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很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水平角的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道路勘测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总之,差不多一周的测量生活让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但也算过去了。完成了测量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测量中大家也有懒的时候不想测了,但挺过去都好了。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黑龙江大学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刘斌 指导教师:郑丽娜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设计依据 (3) 公路等级的确定 (3) 技术标准 (3) 第三章选线与定线 (4) 地形条件 (4) 选线原则 (4) 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平面设计 (5)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5) 直线的设置 (5) 缓和曲线设计 (5) 平曲线设计 (6) 第五章纵断面设计 (8) 设计要求 (8) 坡长设计 (8) 坡度设计 (9) 竖曲线设计 (9) 平纵组合设计 (12) 第六章横断面设计 (13)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3) 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13) 土石方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5) 附表 (16) 附图 (20)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公路路线设计》(纸上定线) 二、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公路路线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二)要求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三、设计资料 1.地形图一张,比例尺1:5000。 2.沿河两岸10 m之内不能修路,沿河两岸取土不受限制。 3.施工条件 两侧都可以取土,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四、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000辆,地形为平原微丘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五、提交的设计成果 (一)编写设计说明书 1.平面设计说明书(路线的走向、设计原则、各曲线设计等)。 2.纵断面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平竖曲线组合及竖曲线设计等)。(二)完成的图表 1.线路平面设计图(50m一个整桩、曲线主点桩及必要的加桩)。 2.线路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横向1:2000;纵向1:200。 3.横断面设计图(仅提交不同类型的断面) 4.平面线形元素一览表 5.竖曲线元素一览表 6.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表 7.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六、设计要求 1.图纸中线形、字号、尺寸、数字、说明等都要符合制图要求 2.说明书应以钢笔书写,文字简练、术语准确,说明书应有目录,分章节书写,包括原始资料,计算数据、说明设计意图。计算简图、计算公式等都要做分析和说明,设计成果可列表说明,对成果应有适当的分析。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组。 2、道路运输得作用:直达运输作用,衔接其她交通运输方式得纽带作用。 3、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4、道路得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得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与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得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得特性。 5、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6、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与乡道。 7、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与四级公路。 8、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得技术指标体系。 9、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 10、道路设计控制:对道路几何设计其控制作用得因素。这些因素为:技术标准,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交通流特性。 11、影响道路得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等。 12、地形划分:平原、微丘与山岭、重丘。 13、设计车辆:道路设计所采用得具有代表性车辆。 14、作为道路设计依据得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5、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得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得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得最大行驶速度。 16、运行速度:就是指中等技术水平得驾驶员在良好得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与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得安全速度。 17、城市道路分级依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 18、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得年平均日交通量。 19、通行能力:在一定得道路,环境与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得最大车辆数,就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得极限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