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加工与实训》第2章 第2节 锻压

《金属加工与实训》第2章 第2节 锻压

《金属加工与实训》第2章 第2节 锻压
《金属加工与实训》第2章 第2节 锻压

第二章铸造

第二章铸造

【导入新课】 铸造是指通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注到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得到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成形方法。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砂型铸造是一种将液体金属浇入到砂质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将砂型破坏取出铸件的铸造方法。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一般由造型(制造砂型)、造芯(制造砂芯)、烘干(用于干砂型铸造)、合型(合箱)、浇注、落砂、清理及铸件检验等组成。由于砂型铸造简单易行,原材料来源广,铸造成本低,见效快,因而在目前的铸造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用砂型铸造生产的铸件约占铸件总产量的90%。 【讲授新课】 2.1 砂型铸造 一、造型材料 1. 造型材料的组成 (1) 原砂 常指硅砂(石英砂),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 2 )。 (2) 黏结剂 主要作用是使型砂、芯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 2O 3)。 (3) 附加物 指除黏结剂外,为改善型砂或芯砂性能而加入的物质,使其具有某种特性。 2. 造型材料的性能要求 (1) 可塑性 (2) 强度 (3) 耐火性 (4) 透气性 (5) 退让性 二、砂型 用型砂制作,包括形成铸件形状的空腔、型芯和浇冒口系统的组合整体称为铸型。

三、浇注系统、冒口及溢放口 1.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的作用是保证熔融金属平稳、均匀、连续地充满型腔,阻止杂质进入型腔;控制铸件的凝固程序,供给铸件收缩时需要补充的金属熔液。 浇注系统又称浇口,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组成。 2. 冒口 冒口作用:补充收缩之外,还有排气、除渣、排泄低温金属、检视浇注情况及观 察是否已铸满等功能。 3. 溢放口 其功能是排泄气体,以免因排气不良而阻碍金属液往前流动,另外也可以排泄劣 质的低温金属液及熔渣。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看一看(二)随堂检测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看一看(二)随堂检测 一、填空题 1. 下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A. B.C. 2.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在横线上填一填。 正面________上面________侧面________A.B. C. 3. 下面的图形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选一选,填一填。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A.B.C. 4. 数一数,下面每堆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① ________个②________个③________个 5. 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________面________面________面 6. 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________面________面________面 7.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________。

8.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 9. 他们看到了什么?选一选,请在横线上填写。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④ ________ A.B. C.D. 二、作图题。 10. 下面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在方格纸 上画出来。 三、综合题。 11. 仔细思考,下面这些立体图形依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分别是什么形状,请把相应序号填到下面的括号里看图填空。

(1)从正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________,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________,看到的是圆的有________;21 (2)从侧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________,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________,看到的是圆的有________; (3)从上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________,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________,看到的是圆的有________。

第二章 锻造(机械制造工艺第5版答案)

第二章锻压 一、填空 1.塑性变形尺寸形状性能加工 2.锻造冲压 3.自由锻模锻 4.分离工序成形工序 5.火焰加热电加热 6.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内部组织均匀 7.始锻温度终锻温度 8.空冷堆冷坑冷灰砂冷 9.空气锤水压机 10.镦粗拔长冲孔弯曲 11.裂纹末端凹陷轴心裂纹折叠 12.自由锻可移动模具 13.制坯整形成形切边冲孔 14.制坯模膛模锻模膛 15.封闭的轮廓分离落料冲孔 16.弯矩曲率和角度 17.一拉一压成形厚度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选择 1. C、D 2. B 3. B、D 4. C、D 5. A 6.C 7、C 8、D 9、A、D 四、名词解释 1.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统称为冲压。 2.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 产生局部或全部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儿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称为锻造。 3.将热态锻件放在地坑(或铁箱)中缓慢冷却的方法称为 坑冷。 4.使毛坯高度减小、横断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称为墩粗。 5.加热时坯料表面温度升高的速度称为加热速度(℃/h)。 五、简述 1.终锻温度过高,锻件因晶粒比较粗大而降低其力学性能; 终锻温度过低,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大,使锻件可锻性变差,易产生加工硬化,甚至引起开裂。 2.心棒拔长是利用心轴对空心毛坯进行拔长的锻造工序, 只减小毛坯外径而不增大内径,使毛坯壁厚变薄,长度增长;心轴扩孔是利用心轴(马杠)对空心毛坯进行扩孔的锻造工序,毛坯的外径和内径都增大,壁厚变薄,而长度基本不变。 3.防止板料在拉深时被拉裂或起皱的措施主要有:凸、凹 模的工作部分应加工成光滑的圆角;凸、凹模之间应有略大于板

第二章 第2节

第2节 电阻定律 1.本节探究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时,采用____________的实验方法.测长度所用仪器是________,要测横截面积,需先测量其直径,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也可用________法进行测定. 2.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国际符号____________.而电阻R 反映的是导体的属性,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导体的电阻. 4.两种材料不同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1∶5,截面积之比为2∶3,电阻之比为2∶5,则材料的电阻率之比为________. 5.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 ,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A .R/1 000 B .R/100 C .100R D .10 000R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 1.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R =ρl S 知,导体的电阻与长度l 、电阻率ρ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比 B .由R =U 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D .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 2.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 C .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 .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知识点二 电阻定律R =ρl S 的应用 3.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 时,通过的电流是I ,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 ,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 .U/2 B .U C .2U D .4U 4.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裸导线,若把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倍?若将它截成等长的三段再绞合成一根,它的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设拉长与绞合时温度不变) 【方法技巧练】 一、用电阻公式和欧姆定律相结合解决有关问题 5.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

铸造工艺及应用作业答案及复习资料..

铸造生产——指用熔融的液态合金注入预先制备好的铸型中使之 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 坯或零件过程,简称铸造。 2、铸造方法的分类 第一章 造型材料 型(芯)砂是由骨干材料、粘结材料和附加物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以粘土为粘结材料的粘土型(芯)砂主要由原砂、粘土、附加物和水配制而成。 常用的附加物:煤粉、渣油、淀粉 、锯末等 新砂和旧砂的处理 1.新砂的处理 新砂的处理常用的方法:筛分、水漂洗、酸浸洗、精选 、烘干等 2.旧砂的处理 拟采取措施:对旧砂进行通风冷却,降低温度;经破碎、磁选、过筛,除去杂物;干法碾搓,除去包覆膜、失效粘土及灰分;按一定比例添加原砂,补加新粘土、煤粉;调整含水分量,达到型砂性能要求。

CO2硬化法——向水玻璃砂制成的砂型(芯)中吹入CO2气体,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型(芯)砂硬化; 三、C02-钠水玻璃砂的原材料、配方及混制工艺 (一)C02-钠水玻璃砂的原材料 铸钢件用原砂Si02含量应高。一般采用中等粒度的硅砂 涂料的基本组成 涂料一般由耐火粉料、粘结剂、悬浮剂、载液和助剂组成。 涂料的性能 (1)涂料的工艺性能涂料的工艺性能主要有饱沾性、涂刷性、流淌性、流平性、 渗透性等。 涂刷方法 涂料涂敷的方法有刷、喷、浸三种。 第二章铸型制备 14种造型方法有哪些? 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和假箱造型、活块和砂芯造型、活砂造型(抽砂造型)、多箱造型、实物造型、刮板造型、抽心模造型和劈箱造型、脱箱造型(活箱造型)、叠箱造型、模板造型、漏模造型、地坑造型 铸型的紧固方法 生产小型铸件的铸型由于抬箱力小,用压铁直接压在砂型上比较方便。 生产大中型铸件的铸型,一般用卡子、螺栓等紧固。 紧固铸型前需在分箱面的四角用铁片将上下砂箱问的缝隙垫实,以防止铸型紧固时砂芯或砂型被压溃。 地坑造型,一般用压铁压在盖箱上。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铸铁件浇注系统的组成:浇口盆、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为避免水平涡流,应采用浇包低位浇注大流充满,并且使浇口杯中液面高度(h)与直浇道直径(d)保持_定的比值(即h>6d)。

第二章 第2节 随堂自测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地去质疑、探索和创新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析:选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不是由胰腺分泌的。2.下列各组分泌腺所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释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解析:选B。唾液腺、肠腺、胃腺属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释放到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汗腺、皮脂腺分泌到外界环境,也不属于内环境。 3.(原创)2012年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伦敦举行,反兴奋剂工作的难度加大。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能增强人的肌肉力量,但由于是通过基因工程注射到人体内,很难检测。以下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一种激素 B.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C.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析:选C。胰岛素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它与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 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管理甲状腺分泌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解析:选A。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分泌多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其中一种,垂体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有的直接调节生命活动,有的管理其他内分泌腺,如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调节相关的生命活动。 5.已知下图是人体血糖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第二章第2节 (第2课时)

1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2课时) 【学习重点、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合作探究】 1、请仔细观察以下脱水缩合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 脱水缩合过程中,脱掉的水中H 原子和O 原子分别来自于什么基团? 2) 甘氨酰甘氨酸叫做几肽?含有几个肽键?请写出肽键 3) 图示脱水缩合过程脱掉了几分子水?2个甘氨酸的分子总数和甘氨酰甘氨酸分子总数相比 较,N 、H 、O 的数量分别有什么变化吗? 4) 甘氨酰甘氨酸中的羧基、氨基分别有几个?并观察它们的位置 2、请模仿以上脱水缩合过程写出1个丙氨酸、1个半胱氨酸、1个丝氨酸脱水缩合后的产物。 脱水缩合的过程: 脱水缩合的产物: 1) 脱水缩合过程脱掉了几个水?同时形成几个肽键?含有游离的氨基几个?游离的羧基 几个?脱水缩合的产物叫做几肽? 2) 整理脱水缩合的规律完成以下表格

3、蛋白质的多样性如何体现? 练习: 1、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构成该化合物每个氨基酸的R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写出肽键___ _____。(4)图中有个_________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需_________个分子的水。 (6)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的。 3、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 1 D、799、11和9 4、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A、63个 B、62个 C、17个 D、16个 5、某二十二肽被水解成1个四肽、2个三肽和2个六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18 B、5、18 C、5、17 D、6、17 6、下列物质 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的氨基 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氨基、羧基和肽键数目依次是() A、3、3、2 B、2、2、3 C、3、2、2 D、3、4、2 C—C CH CH3= 2

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 第1节 共价键 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2)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w.w.w.zxxk.c.o.m 重点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难点键角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通常取正值。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复习]σ键、π键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过渡]今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板书]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问]电离能概念。 [讲]在第一章讨论过原子的电离能,我们知道,原子失去电子要吸收能量。反过来,原子吸引电子,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形成共价键相互结合,放出能量,由此形成了键能的概念。键能是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例如,形成l mol H—H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436.0 kJ,形成1 molN三N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946 kJ,这些能量就是相应化学键的键能,通常取正值。 [板书]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

第2章 铸造练习题 (1)

第2章铸造练习题 1.是非题 ( 错) (3)为防止铸件产生裂纹,在设计零件时力求壁厚均匀。( 对) (5)选择分型面的第一条原则是保证能够起模。( 对) (6)起模斜度是为便于起模而设置的,并非零件结构所需要。( 对) (10)铸造圆角主要是为了减少热节,同时还有美观的作用。( 对) (11)铸造合金要求有好的流动性和小的偏析倾向,所以它的凝固温度范围越大越好。(错) (12) 压力铸造可铸出形状复杂的薄壁有色铸件,它的生产效率高、质量好。( 对) (24)合金的充型能力与其流动性有关而与铸型充填条件无关。(错) (26) 缩孔、缩松的产生原因是固态收缩得不到补缩。( 错) (28) 为防止产生缩孔,薄壁铸件常采用同时凝固原则。(错) (32) “同时凝固”工艺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错) (35) 铸件各部分的固态收缩不能同步进行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对) (36) 用灰铸铁既能制造受拉零件,也能制造受压零件,但是制造受拉零件更有利于发挥其力学性能特点。(对) 2.选择题 (1)合金的铸造性能主要包括( b )。 A.充型能力和流动性B.充型能力和收缩 C.流动性和缩孔倾向D.充型能力和变形倾向 (2)消除铸件中残余应力的方法是( c )。 A.同时凝固B.减缓冷却速度C.时效处理D.及时落砂 (3)下面合金形成缩松倾向最大的是( d )。 A.纯金属B.共晶成分的合金 C.近共晶成分的合金D.远离共晶成分的合金 (4)为保证铸件质量,顺序凝固常用于( a )铸件生产中。 A.缩孔倾向大的合金B.吸气倾向大的合金 C.流动性较差的合金D.裂纹倾向大的合金 (5)灰口铸铁、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在机械性能上有较大差别,主要是因为它们(c )不同。 A.基体组织B.碳的存在形式C.石墨形态D.铸造性能 (10)形状复杂零件的毛坯,尤其是具有复杂内腔时,最适合采用( a )生产。 A.铸造B.锻造C.焊接D.热压 (11)浇注时铸件的大平面朝下,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d )。 A.砂眼B.气孔C.夹渣D.夹砂 (16) 大批量生产铸铁水管,应选用( c )铸造。 A.砂型B.金属型C.离心D.熔模 (17)为了减小收缩应力,型砂应具备足够的( A.强度B.透气性C退让性D.耐火性 (18)压铸模通常采用( )钢制造, A.CrMnMo B.3Cr2W8V C.Crl2MoV D.T10 (19)内腔复杂的零件,最好用( )方法制取毛坯。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第二课时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 3、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微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物,即分散系是由和组成的。 如食盐溶液中,是分散质,是分散剂。 2、几种常见的分散系分类依据: (1)溶液:分散质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 (3)胶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溶胶)。 3、胶体的特性: (1)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丁达尔效应是区别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2)聚沉:胶体颗粒在适当的条件下互相结合成直径大于100 nm的颗粒而沉积下来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应用:盐卤豆腐,三角洲形成等。 胶体聚沉的原理就是要使胶体粒子相互结合形成集合体。 常用的方法如下:①、等物理方法。②加入; ③加人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补充不同胶体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3)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①电泳现象表明胶粒;②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具有静电,

胶粒间彼此接近时,会产生,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而直接的原因。应用:电泳电镀、工厂除尘等。 4.胶体的精制:可用分离胶体和溶液。胶体透过半透膜,溶液透过半透膜。 5.三种分散系的区别联系 6.Fe(OH)3胶体的制备(看课后习题) (1)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___________色,得到的是。 化学方程式。 (2)提纯方法——渗析 将待提纯的氢氧化铁胶体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至蒸馏水中不能检验出Cl-为止。

选修三第二章第1节共价键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2)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重点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难点键角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通常取正值。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复习]σ键、π键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过渡]今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板书]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问]电离能概念。 [讲]在第一章讨论过原子的电离能,我们知道,原子失去电子要吸收能量。反过来,原子吸引电子,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形成共价键相互结合,放出能量,由此形成了键能的概念。键能是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例如,形成l mol H—H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436.0 kJ,形成1 molN三N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946 kJ,这些能量就是相应化学键的键能,通常取正值。 [板书]1、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l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

第二章 锻压工艺1

第二章锻压工艺Forging and Stamping Process 第一节热加工基础 Hot-work Fundament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晶体内部产生滑移(td75)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原子排列紧密的晶面(该面称滑移面)作相对滑动(td76)。 滑移带-很多晶面同时滑移积累起来而形成(dd76)。 一、加工硬化、回复与再结晶 1.加工硬化-金属在低温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 下降的现象(dd27). 又称冷变形强化(td84)。 2.加工硬化的实质-金属在低温下塑性变形时内部组织发生了变化:(1)晶粒沿变形最 大的方向伸长;(2)晶格与晶粒均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3)晶粒间产生碎晶。 (dz117) 3.回复-加工硬化是一种不稳定现象,具有自发地回复到稳定状态的倾向。当加热温度 为T回 = (0.25~0.3)T熔时,塑性变形后的金属性能大部分回复到变形前的性能。 称为回复(td78),此时的温度称为回复温度T回。T回——以绝对温度表示的金属回复 温度;T熔—一以绝对温度表示的金属熔点温度。 4.再结晶-当温度继续升高到该金属熔点绝对温度的0.4倍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 能,开始以某些碎晶或杂质为核心,结晶成新的晶粒,从而消除了全部加工硬化现 象(dz117) (td107)。这时的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T再 = 0.4 T熔。 5.再结晶退火-采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发生再结晶,从而再次获得良好塑性的工艺方 法。 二、冷变形与热变形 1.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变形过程中无再结晶现象,变形后的金属具有加工硬化现象(dz115,dd13)。 2.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变形后,金属具有再结晶组织、而无加工硬化痕迹(td107)。也称热加工(dz124)。 三、纤维组织、流线与锻造比 1.纤维组织-金属在冷变形时,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而产生(td119)。可通过再结晶退火消除。 2.流线-金属在热变形时,非金属夹杂物等杂质沿变形方向排布而产生(td139)。流线越明显,金属在纵向(平行流线方向)上塑性和韧性提高,而在横向(垂直流线方向)上 塑性和韧性降低。 3.钢锭开坯-热加工生产采用的原始坯料是铸锭。其内部组织很不均匀,晶粒较粗大,并存在气孔、缩松、非金属夹杂物等缺陷。铸锭加热后经过热加工,由于塑性变形及再 结晶,从而改变了粗大、不均匀的铸态结构(dd26),获得细化了的再结晶组织。同时40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胶体及其性质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胶体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性质 2、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3、能够举出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区别不同分散系,体会比较、归纳等 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生活之妙,感受化学 实验之精妙,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三大分散系的区别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教学难点: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的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启发提问、分类对比等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引入:学前想一想,旧知是新知的依托 几种分散系的对比

环节二:知识点讲解 一、胶体的性质 1、 丁达尔效应 定义: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光亮的通路 CuSO 4溶液 Fe(OH)3胶体

用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展示: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图片),多媒体动画展示 2.布朗运动 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展示布朗运动轨迹 3、电泳 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产生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 图片展示: 问题解释: (1)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微粒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 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注:整个胶体呈电中性) (2)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带负电荷? 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Fe(OH)3胶体)、金属氧化物等。

负电荷的: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硅酸,土壤。 中性的分子胶体:淀粉、蛋白质(蛋清)等。 (3)胶体处于介稳性的原因 次因: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主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 4.胶体的聚沉 消除胶粒所带电荷,并使其凝聚沉降的方法: ①加电解质溶液:如卤水点豆腐(卤水主要成分为MgCI2) ②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如不同品牌墨水混用(带相反电荷) ③加热:如煮鸡蛋(蛋清是胶体) 二、胶体的应用: 1、使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物;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电泳)。 2、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是胶体带负电)。 3、明矾的净水作用。(胶体能够使水中的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而沉降下来,具有凝聚作用,因此,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来净水。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净水的是KAl(SO4)2·12H2O(十二水硫酸铝钾),俗称明矾,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Al(OH)3具有很好的凝聚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净水剂。所有可溶性铝盐都可以作净水剂) 4、江河人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原理是海水中电解使江河泥沙所形成胶体发生聚沉)。 5、豆腐的制作原理,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不同品牌的墨水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必修3第2章第3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2课时) 广州一中生物科张正芳 一、课标解读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如下: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描述血糖调节;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这些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是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3、情感目标 (1).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关注人体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从教材编写特点来看,本节内容大多是通过实例和资料分析、学生活动等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在能力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且在知识方面、情感方面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关于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已学过,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高中强调的是激素的调节机理,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 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多媒体课件、 通过激素的调节的第2课时的内容中血糖调节的内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为了保持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我将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第1课时教学内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激素调节的特点。第2课时教学内容:激素调节的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包括模型建构、反馈调节、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拓展),(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这节教学内容在本章本册中地位重要,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重要考点,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训练和能力训练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同时,学生对这部分与自身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知识也非常感兴趣,于是我精心设计,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主学习,教师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关于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活动,考虑到节约课堂准备时间,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卡片可用废旧的扑克牌来做;如果有多个平行班,就将前面班用过的卡片回收供后面的班级使用。 为加强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从互联网及其他各种媒体上查找糖尿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专题报告进行介绍和交流。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激素调节的特点。 第2课时教学内容:激素调节的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包括模型建构、反馈调节、糖尿病有关知

【襄樊五中】第二章第2节《钠的重要化合物》第2课时

第二章碱金属 第二节钠的重要化合物(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本课要点 1.掌握Na2CO3、NaOH、NaHCO3的性质、检验、互变及混合物计算。 2.了解从草木灰中提取钾肥的方法。 二、课前思考 1. Na2CO3、NaOH、NaHCO3的性质。 三、同步训练 三、同步训练 1.俗名与化学式符合的是 () ①纯碱:NaOH ②苛性钠:Na2O③苏打: NaHCO3④烧碱:NaOH ⑤芒硝:Na2SO410H2⑥ 小苏打:NaHCO3 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2.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比 NaHCO3易溶于水B.NaHCO3比 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与NaHCO3反应,而不与Na2CO3反应 D.NaHCO3与盐酸反应速度比Na2CO3与盐酸反应快 3.为了证明小苏打中是否含纯碱,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正确的是 () A.观察加热时是否有气泡产生B.观察滴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

C.溶于水中,再滴加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D.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4.把CO2通入含NaOH为0.8克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条件下蒸干后,得固体1.37 克,则通入CO2的质量是 () A.0.44克B.0.88克C.0.66克D.都不是 5.下列实验操作最终可得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过量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B.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中 C.将少量的钠投入到饱和的NaHCO3溶液中D.少量的钠投入到饱和的Na2CO3溶液中 6.加热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30g,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3.8g, 则原混合物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 () A.44% B.56% C.80% D.21% 7.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 所得晶体质量是 () A.等于1.06g B.大于1.06g而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8.质量百分含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混和物x克,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y克,当 y为何值时表明NaHCO3完全分解 () A.53/168x克B.137/168x克C.53/84x克D.159/190x 克 9.将一定质量的水KOH和KHCO3混和物X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生成CO2RN气 体V1L(V1≠0),将反应后的固体残渣Y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又生成CO2V1L(V1≠0)(气体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二章锻造2

第二章锻压 §2-1概述 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称为锻压。 锻压包括锻造和冲压。 一、锻造的特点和分类 锻造是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锻件是指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 锻造具有以下特点: (1)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如能提高零件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2)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3)采用精密模锻可使锻件尺寸、形状接近成品零件,因而可大大节约金属材料和减少切削加工工时。 (4)适应范围广。锻件的质量可小至不足一千克,大至数百吨;既可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又可进行大批量生产。 (5)不能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 根据成形方式不同,锻造分为自由锻和模锻两大类。图2-1所示为锻造方法示意图。自由锻按锻造时工件所受作用力来源不同,又分为手工自由锻与机器自由锻两种。由于手工自由锻作用力较小且劳动强度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己逐步被机器自由锻和模锻所替代。模锻按所使用的锻造设备不同,又分为胎模锻和模锻两种。 图2-1 锻造方法示意煮图图2-2 冲压方法示意图 a)自由锻b)模锻 二、冲压的特点 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统称为冲压。图2-2所示为冲压方法示意。 冲压件是用冲压的方法制成的工件或毛坯。 冲压具有以下特点: (1)在分离或成形过程中,板料厚度变化很小,内部组织也不产生变化。

(2)生产效率很高,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3)冲压制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一般不再进行加工或按需要补充进行机械加工即可使用。 (4)适应范围广,从小型的仪表零件到大型的汽车横梁等均能生产,并能制出形状较复杂的冲压制件。 (5)冲压模具精度高,制造复杂,成本高,所以冲压主要适用于大批置生产。 三、压力加工 使毛坯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且无切屑的加工方法称为压力加工。锻造和冲压都属压力加工范畴。 锻造和冲压所加工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以便在锻压时能产生足够的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钢和有色金属都具有一定的塑性,都可以进行锻压加工,铸铁的塑性一般极差,不能进行锻压加工。 §2-2 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 一、锻造温度范围 除高塑性金属外,一般可锻金属材料须经加热才能进行锻造。金属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并使内部组织均匀。金属材料的加热是整个锻造工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1、始锻温度 始锻温度是指开始锻造的温度。一般来说,始锻温度应尽可能高些,这样一方面使金属的塑性提高,另一方面又可延长锻造的时间。但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一定限度时,金属将产生过热或过烧的缺陷,使金属塑性急剧降低,可锻性变差。通常将变形允许加热达到的最高 0。 温度定为始锻温度。一般金属材料的始锻温度应比其熔点低100~200C 2、终锻温度 终锻温度是指终止锻造的温度。一般来说,终锻温度应尽可能低一些,这样可以延长锻造时间,减少加热次数。但温度过低,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挡大,可锻性同样变差,金属还会产生加工硬化,甚至发生开裂。若终锻温度过高(即在高温时停锻),锻件会因晶粒比较粗大而降低力学性能。通常将变形允许的最低温度定为终锻温度。 3、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锻件的始锻温度到终锻温度的间隔。 不同钢材的锻造温度范围不同,图2-3所示为碳素钢的锻造温度范围。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含碳量越高的碳素钢,始锻温度越低。 常用金属材料的锻造温度范围如表2-1所示。有色金属合金的锻造温度范围均比碳素钢的锻造温度范围窄。 金属变形必须在锻造温度范围内进行,否则,锻件容易开裂或变形因难。

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

1. (对应考点一)[双选题]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 A 2+ + B===B2+ + A ② A 2+ + C===C 2+ + A ③ B2 ++ C===C2+ + B ④ C2 ++ D===D2 ++ C 由此可推 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知, A .氧化性:A2+>B2+>C2+>D2+ B .氧化性:D2+>C2+>B2+>A2+ C .还原性:A>B>C>D D .还原性:D>C>B>A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 根据上述关系,由①知,氧化性:A2+>B2 +,还原性:B>A ;由②知,氧化性:A2+>C2 +,还原性:C>A ;由③知,氧化性:B2+>C2+,还原性:C>B ;由④知,氧化性:C2+>D2 + ,还原性:D>C。综合①?④可得,氧化性:A2+>B2+>C2+>D2 +,还原性:D>C>B>A。 答案:AD 2. (对应考点一)根据反应式: (1)2Fe3+ + 2「===2Fe2+ + 丨2, (2)Br 2+ 2Fe2+===2Fe3+ + 2Br「,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r「、Fe2+、「 B.「、Fe2+、Br「 C. Br「、「、Fe2+ D. Fe2+、「、Br「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反应式(1)知,还原性:「>Fe2+;由反应式⑵知,还原性Fe2 +> BL ,故还原性厂> Fe2 +> BL。 答案:B 3. (对应考点二)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①S2「②Fe2+③Fe3+④S⑤H +⑥Na +⑦Mg A .①⑦ B .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⑤⑥ 解析:元素在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S2-在最低价,Fe2+处于中间价,Fe3+是最高价, S在中间价态,H +在最高价,Na +在最高价,Mg处于最低价,所以选C。

第二章第2节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目标导航 1.通过各类氨基酸结构的比较,总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2.结合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图解,理解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3.阐述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一、氨基酸及种类(阅读P20-21) 1.来源 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2.氨基酸的结构 (1)结构通式: (2)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3.氨基酸的种类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包括8种(婴儿9种)必需氨基酸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阅读P21-23)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 ,脱水缩合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 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通常呈链状 ,盘曲、折叠F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2)形成的化学键:肽键,表示为—NH—CO—。 3.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方面:不同的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2)肽链方面: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三、蛋白质的功能(阅读P23) 判断正误: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3)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各种氨基酸都共有的结构是H2NCHCOOH。() (5)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6)二肽是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含有2个肽键。() (7)多肽是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8)脱水缩合过程中脱掉一分子水,形成一个新的化学键。() (9)两个蛋白质含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都相同,则这两个蛋白质相同。() (10)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答案(1)√(2)√(3)×(4)√(5)√(6)×(7)×(8)√(9)×(10)√ 一、氨基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