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美现代舞的发展

欧美现代舞的发展

欧美现代舞的发展
欧美现代舞的发展

欧美现代舞的发展

欧美现代舞的发展

19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开始走向衰落,一成不变的动作传统和

陈规陋习使舞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味。人们也急欲打破中世纪

以来对人体的束缚,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行为规范,都需要一

场革命来应和解放身体与追求自由的呼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中,艺术家们热衷于回归自然,田园和古代文化,去寻找一种感性

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邓肯的出现,掀起了20世纪一场

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她抛却了紧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

了图尼克衫,赤足而舞,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动的灵感。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是与当时人们内在需求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

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如果说邓肯是不

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

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她们

就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

现代舞,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的复兴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

式与观点,它是以产生新的动作体系和动作理论,并逐渐成熟为标志,以人类精神的观照为初衷,创造一种个性化、时代化的,以身

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

欧洲与美国在现代舞的发展上大体是共时同步,相互影响的。而欧洲在现代舞发生时间上,又要早些。

19世纪未,现代舞的萌芽由欧洲向美国渐变而成长,即使是出

身美国的邓肯,也是欧洲首先得到了认可。在当时,艺术文化都遵

循着一种欧洲的标准。法国的戏剧家、歌唱家弗朗索瓦·德尔萨特,创建表现体系理论,把人体动作分为不同表情,成为戏剧性的姿态。美国现代舞的第一代先驱丹妮丝受他的影响颇深,把他的体系列入

自己的教学课程中。德尔萨特的弟子,瑞士的音乐家埃米尔.雅克.

达尔罗兹又发明了“舞蹈韵律操”。现代舞大家魏格曼、尤斯、霍

尔姆曾向他学习。当德国鲁道夫·拉班的“人体动律学”与玛

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出现时,中欧便成为现代舞的一个放射

分流的中心高地。

无论是拉班对动作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还是魏格曼关注的人生主题和人体的内宇宙,都对美国在20年代执迷的东方情调形成冲击。

同时,以美国玛莎.格莱姆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主流现代舞者,在德国

表现主义、人文精神的感染下,在古代文化的感召下,开始树立本

土的舞蹈形象,为自己内心复杂、略显混乱的情感动机寻找动作出路。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并存的新生国家,充满了乐观精神和自由

观念。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中,现代舞不断地叛逆、造反与独立的

行为,成了一种更新的力量,促使舞派迅速分流裂变。著名的美学

家和史学家塞尔玛·珍妮·科恩也由此而得出结论“现代舞是一种

打倒偶像崇拜的艺术。”

随着美国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后工业文明在人性的异化、战后的破灭感中开始解构一切。60年代,贾德逊舞蹈实验基地诞生之后,

后现代与后后现代舞运动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20年代以来,现

代舞领域中已经出现了玛莎·格莱姆·默斯·堪宁汉、保罗·泰勒、霍塞·林蒙·汉姬·霍尔姆古典现代舞的五大训练体系。

这场运动进对古典现代舞的反叛,是对后工业社会中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舞者们穿着日常生活的装束走出了剧场,在湖面、楼顶、街边、美术馆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创造出“陌生”的视觉环境和听

觉氛围。舞者们则更多地进行着纯动作的实践,由早期的从情感动

机中产生动作回到在动作本体上萌发意义。安娜·哈尔普林使用大

量的非职业舞者,把舞蹈还原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和群体的欢娱。戴维·戈登则有意地消除了生活与舞蹈的距离,生活化动作的运用与

讥讽芭蕾的变形,显示了后现代破碎、解构的玩笑,同时也反映了

当代舞者放松的心态与人格。后现代舞蹈的冷漠、躁乱,却越来越

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传统重负的国度,现代舞不断

地更新换代,过快的新陈代谢也导致一种创新的穷竭和某种慌乱,

创新成为它自身的传统和规律。

德国作为现代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却一直在战争的阴影下发展缓慢,充满了悲观色彩的情调。在德国理性的传统下,德国现代舞者最先确立了动作规范和对本体进行理论分析,虽然其舞蹈宗旨是非理性的,强调个人情感的自我体验,但“表现性”的方式仍流露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辩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德国现代舞不象美国那样舞派繁多,随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内省的特质和思考的习惯。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汲及到美国,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0年代,皮娜·鲍希的“舞蹈剧场”的出现,使德国现代舞内省张力达到一个高峰。“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说“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的动作,而是动作的内涵。”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冷静地表述了真实的人性,使德国现代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

20世纪是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世纪。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的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成为生活的舞蹈,扮演着一个唤醒身体的使者,而当工业文明对人的身体、心灵重新构成了抑制的无形桎梏时,现代舞成为了一种人的内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扬了个体生命,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表现的权力、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从现代舞的欣赏角度来说,适合采取宽容的心态,这也许是针对所有现、当代艺术的一种欣赏姿态。实验性的离经叛道,严肃主题的沉重费解,会象一次过火的行为艺术和没有标点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宽容,可以会容纳一些伪艺术,但是宽容可以让人们尝试去接受和理解一个陌生人、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领略新鲜怪异的动作形式的冲击、快感,可以在动作与听觉、视觉环境的关系中发现特殊的意识,可以大声咳嗽、提前退场、现代舞让你愤怒、快乐、感动、恶心,就是不能让你无动于衷。请做出你的反应,你的动作。

这里谈及的现代舞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而现代舞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的“舞踏”、朝鲜、中国的

“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舞在此都无法

一一囊括,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

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

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目前当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渐代替

现代舞,当代舞比现代舞在时间上和舞种上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加

平易近人。现代舞已成为一种固有风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现代舞者地都发现了“易”中蕴藏的现代舞审美标准之真义,“变”即是“常”,变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鲜的秘诀,不断地

抛弃一些已有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

中外动画史复习

第一章*动画雏形——西班牙境内的2.5万年前的阿尔达米拉洞窟壁画 *1888年、法国人艾米.雷诺制造出“光学影戏机”, *1892年,法国人艾米.雷诺在巴黎葛莱瓦蜡像馆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实验性动画。雷诺被认为是动画的创始人。 *1895年,卢米埃兄弟制造活动电影机,公映了他们的第一场电影。 *1914年,美国人埃尔.赫德发明了透明的赛璐珞胶片 *赛璐珞胶片: 赛璐珞胶片也称明片,是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透明度很好的薄片,制作时将运动的物体和背景绘制在不同的胶片上,在专业的摄影台上叠加在一起进行拍摄。 第二章 *万氏兄弟: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使我国动画进入了有声时代。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第三章 *1957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的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我国专门生产美术电影的制片厂,分设动画、木偶、剪纸三个制片部门,集编辑、作曲、摄影、录音、剪接、制片管理等业务于一体,一定时期内代表中国美术片在艺术、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原因: 1、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 2、美术电影自身发展的需要 3、社会文化教育的需要 *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1956年,导演特伟在创作《骄傲的将军》一片中提出了“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简称,即发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 年代,收获于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骄傲的将军》民族化的表现手法 1、民族化的故事 2、民族化的情节 3、民族化的视觉形式 *1964年,中国风格的鸿篇巨制,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的成功经验 1、剧本改编 《大闹天宫》一片故事梗概出自《西游记》,动画片在保留原作叙事结构的基础

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ppt

?.他包括所有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的. ?19世纪随着欧美国家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构成早期的产业工人,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于劳工阶、中下层市民中的新兴文化形式.就是早期的流行音乐.在当时,反映怀念故乡,眷念乡村生活的音乐题材,正好表达了那些远离家乡、亲人来到陌生环境求生存人们的心里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 六[3] 张惟楚

? 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他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Pop Music)翻译过来的.又称“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一样,是一种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流行音乐”并不等于“流行的音乐”、“通俗的音乐”.“流行”、“通俗”只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的特征. ?例如:贝多芬的《致艾丽丝》世界流行,但它属于“古典音乐”,而非“流行音乐”;爵士乐在中国并不很流行,但它却是“流行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支系. ?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三者之间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以至于有时候很难将其截然分开,同时在产生的时间上、传承及社会存在的方式上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这种风格可形容成婉转、轻柔、松弛、甜美.但音量、力度都不大.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代表歌星有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严华、姚敏、张翠红、李丽华、白光、李香兰、张帆、黄飞然、黄源尹、吴莺音、欧阳飞莺、梁萍、逸敏、屈云云、金溢、白云、邓白英、佩妮、张伊雯、韩菁清等. ?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严华、李厚襄、严折西、严个凡、梁乐音、陈瑞祯、刘如曾、严工上、刘雪庵、贺绿汀、张簧、张昊等. ?词作家有吴村、陈栋荪、李隽青、范烟桥、田

欧美流行音乐

欧美流行音乐之管见 ----R&B 内容摘要:R&B的简介,起源,最初R&B的风格,R&B的大众化,R&B音质多变化,现 代节奏的布鲁斯 关键词: 正文:简介“节奏布鲁斯”(R&B)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时候,它甚至还没有名字。但这个词才一出现,它就迅速广泛地传播开去。时至今日,R&B已经成了黑人流行音乐的代名词。 R&B的全名是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广义上,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曾界定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R&B——可见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Hip-Hop和RAP都源於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R&B 成分。 早期的摇滚乐就是以R&B为基础的,它是由受流行音乐影响的“乡村和西部音乐”延展而来。R&B不仅仅是在布鲁斯和摇滚乐之间的一种重要的过渡音乐,它还是布鲁斯、灵魂乐、摇滚、爵士乐之间最重要的音乐分支。节奏布鲁斯是爵士乐和蓝调的综合体(a combination of jazz and blues)。 当然,布鲁斯无疑是R&B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爵士乐元素也同等重要。 起源 起源——蓝调 R&B的前身,出现在40年代的美国黑人区。那时,负担得起多姿多彩娱乐的人不多,热爱音乐的黑人就喜欢茶余饭后聚集街头,以吉他和口琴等简单乐器玩奏音乐,一抒生活、工作、离乡别井等种种感受。这就发展出蓝调(Blues)——R&B的前身。随著录音带的发明,和越来越多的小型电台出现,蓝调音乐开始跳出黑人圈子,在芝加哥流行起来。不知是否因蓝调音乐说愁说得太久,乐迷都渴望听到节奏感强、调子节拍明快,内容又不太悲伤的蓝调歌曲。 最初开始流行的R&B风格通常是指“跳跃布鲁斯”(Jump Blues)。它不仅吸收了爵士乐里的摇摆节奏和以号为主的编配方式,而且吸收了布鲁斯里普遍使用的回复段与和声结构。在“跳跃布鲁斯”中,歌手的声音更加刺耳,节奏更快,乐器的演奏也不一样——钢琴的弹奏力度更大,萨克司的声音更加长而尖锐。 最重要和最具流行性的“跳跃布鲁斯”明星是路易斯·乔丹(Louis Jordan),他的唱片在黑人听众和白人听众里取得了同样的成功。 “跳跃布鲁斯”后来转变为几种不同的风格。那些被称作“大嗓门们”(Shouters)的演唱者在“大乐队”拘谨的演唱方式里加入了更具活力的“福音音乐”(Gospel music)和“灵魂乐”(Soul)。 50年代初期到中期,摇滚乐开始崭露头角。一些和R&B有着明显区别的音乐类型大显身手,它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流行音乐文化发挥着不同的巨大影响。这些音乐在摇滚史上延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更早、更有爵士味的R&B。 音质多变化 不论歌声或乐器的音质(timbre),都会有很大变化。

二维动画的发展史

第一节二维动画的发展史 一,动画的定义 1.动画 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 动画是“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的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的正式称谓,其对应的学术名称就是“animation”。动画是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 2.Animation 英文中对动画的正式称谓,指的是“通过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一系列图画、物体或电脑影像来制造人工运动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作品” 3.美术片 中国应对于“animation”的称谓。根据现代的观点,“美术片”是对动画的一种误解与误用,片面强调了“画”而轻视了“动”。动画不是“会动的画”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美术”只是动画片的组成因素之一。 广义的动漫概念——动画和漫画两种艺术载体的总称 动画 原自二战前的日本,日本将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称为“动画”。 通俗的说,动画是一种活动的画面艺术形象 本质是:一种手段,其核心是“赋予生命”的技巧,也代称以这种技巧制作的某些产品。 动画片 主要是一种叙事艺术形态,是电影电视的一种类型。动画片拍摄的对象本身不是真人真事,而是艺术家用相关的艺术手段设计制作出来的假定性形象。 漫画 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的效果。 动画和漫画是一种相容的关系,甚至是密不可分的。 正因为当代的动画和漫画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市场广阔的动漫产业链,所以一般所说的“动漫”往往就是指这种整合起来的所有载体。 二、动画的科学原理

美国动画史

美国动画史·五个阶段 1.1907~1937 开创阶段 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这一时期的动画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制作比较简单粗糙。 *这个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或译为:温瑟·麦凯)、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等: ①麦克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龙》(《恐龙哥蒂》、《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等。 ②苏立文创作了美国动画片史第一个有个性魅力的动画人物“菲力斯猫”。 ③弗莱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等 ④华特·迪斯尼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2.初步发展时期1937-1942年 ①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动画画面组成的电影。迪斯尼王国自此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②1940年,迪斯尼推出第二部动画长片《木偶奇遇记》,首次拿下奥斯卡金像奖两项音乐大奖。之后又推出《小飞象》、《小鹿班比》。 【初步发展时期的特点】: ①角色:以动物为主,而且是柔体动物,没有关节的动物。角色的动画规律和米老鼠完全一样,从而遵循已经形成的全套迪斯尼经典动作规律。 ②背景设计:不如角色重要。 ③故事:往往改编自通话和寓言,或者没有情节,没有同时期好莱坞的戏剧结构。 3.黄金时期1950-1966年 这个时期,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斯梦游仙境》《小飞侠》《小姐与流氓》《睡美人》《101忠狗》《石中剑》,等等。其他的动画制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排挤之下纷纷关门停业,迪斯尼公司成为动画电影业的霸主。 1964年推出一部由真人及动画合演的电影《欢乐满人间》,一举获得奥斯卡十三项提名、五项得奖,成为迪斯尼影史上成就最高的电影。 【迪斯尼黄金时期的动画特点】: 题材:大多取自于童话 造型:仍以圆形和圆柱为主 结构:依然不太会是用戏剧结构 4.蛰伏时期: 1967~1988年 ①1966年12月15日,华特·迪斯尼去世,迪斯尼公司陷入了困境,美国动画业也进入萧条时期。 ②20世纪60年代,电视动画逐渐发展起来,汉纳和芭芭拉是电视动画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了电视系列片《猫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 ③20世纪70年代,迪斯尼仅推出四部动画片,《小熊维尼历险记》、《猫儿历险记》、《罗宾汉》、《救难小英雄》(1977,转型期的迪斯尼作品) ④20世纪80年代,作品有《狐狸与猎狗》(1981)、《黑神锅传奇》(1985,迪斯尼动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摇滚乐世纪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通俗音乐。它是美国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结合,是“二战”以后美国流行音乐占据国际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作为西方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体裁,摇滚乐不仅自身延伸出了众多分支,如民谣摇滚、迷惑摇滚、硬摇滚、艺术摇滚、重金属、朋克等,同时还对其它流行音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索尔、放克、雷鬼音乐、迪斯科、说唱乐等音乐中,都能明显地看到摇滚乐的影子。 在摇滚流行音乐史上,猫王、披头士乐队、和迈克尔、杰克逊是广阔天幕上的三颗熠熠闪耀的巨星,他们以其巨大的音乐魅力产生的影响力影响着流行音乐的发展,给人类心灵中注入了斑斓的色彩和超越时代的灵魂之美。 一. 猫王,披头士,音乐风格的异同及对流行乐发展的影响。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绰号“猫王”。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给世界大众打开了摇滚音乐的大门,使摇滚成为国际化的语言,为流行音乐多样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披头士乐队”表演风格泼辣,放荡不羁。在音乐创作技法上,“披头士”打破传统摇滚乐单一的/节拍,扩充到各种节拍,有时还混合使用:在节奏处理上善于运用各种时值的节奏连音来改变节拍单位固有的时值,使节奏变得更为生动;在曲式结构上,他们创造了由不同段落的对比组合而建立起的庞大的、变化丰富而又高度统一的曲式结构;在和弦运用上,他们突破“自然音和弦”为主的传统,广泛应用了各种类型的“变体和弦”;在音色上善于运用人声的变化,主唱约翰·列农和保罗·麦卡特尼的演唱音色都富于变化,有时还加入各种自然的音响。“披头士”在音乐技法上的创新,对当时和后来的摇滚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公认为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乐队”。 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是流行乐和流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是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不仅突破了种族界限,打破了白人垄断流行音乐界,把当时还处于亚文化黑人音乐推向主流。他独特的音色、声音、唱腔、舞蹈,向世界各地延伸,打破了文化、种族、经济、时代的隔阂,激励与影响了无数流行、摇滚、、艺术家。他开创了现代,把音乐视频从宣传工具转换成一种带有音乐故事情节的艺术表达形式。作为现代音乐的创始人与里程碑。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完整版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 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动漫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日本国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近邻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受此影响较大。从简单模仿到立于世界之巅,发展过程可谓艰辛曲折,日本动漫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利用。本文归纳了日本动漫历史发展过程,并讨论了日本动漫的文化特点,以期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动漫 目录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二)、日本动漫的流行原因 (三)、日本动漫的海外传播 (四)、日本动漫及其有效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合并的简称,并逐渐意指具备Et本风格的动画或漫画。日本动漫萌芽于上个世纪2O年代,以《力与世间女子》为代表的幽默路线作品成为日本动漫的标志。2O世纪40年代,日本动漫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反战题材较多,剧情结构有所改善,受众群体得以扩大。随后日本动漫迎来成熟时期(70__90年代)和黄金发展时期(90年代一上世纪末),动画技术得到极大改进,题材逐渐扩充,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家熟知的《灌篮高手》、《东京巴比伦》、《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便出自于这一时期。新世纪以来,日本动漫步人分化与创新时期,题材进一步拓展,画风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并与当代社会价值相契合。日本动漫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主流文化意识成为了Et本文化的代名词,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通过形象、叙事和文化张力起到了塑造日本文化形态、凝结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日本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造就高强度文化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萌芽阶段 明治维新时期,动漫(卡通)由欧美传人日本,并受到民众的青睐与追捧。以美国卡通为中心的动漫浪潮对日本产生较大影响,一些模仿性的动漫作品开始出现,但是具有浓重的欧美色彩。而产生于2O世纪20年代,以《芋川栋三玄关》、《锅凹内名刁》为代表的日本本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漫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随后的20年间,日本动漫的写作风格逐渐由追崇国外生活向反映社会现实的路线转变,并将幽默元素加入作品之中,此时的代表作为《力与世间女子》。这部作品由政冈宪三与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是日本首部有声动画,对日本动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探索与发展阶段 经过2O多年的发展,独具本土特色的作品框架得以完善,动漫风格逐渐丰富化。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动漫进入新的时期,此时的动漫作品多与国内社会发展相关联。二战期间,受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宣传的需要,大量法西斯主义宣传性质的动画片被搬上荧幕,动漫这种艺术作品成为了日本宣扬政令的工具。战后,由于政府资金的暂停注入和迪士尼动画的冲击,日本动漫经历了短暂的低潮期。1947年,手家治虫发表了《新宝岛》,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漫作品给动漫期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动漫初具产业雏形。1963年《铁臂阿童木》的上映更是迎合了民众的心理,消弭

流行音乐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资料全

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教案 静宁二中王倩 一、导入 如今电子科技遍布全球,信息的传递也是飞快,相对来讲,对音乐也形成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接下里来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推动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分支。 2、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世界流行音乐的展史 课前流行音乐是在都市文明中发展起来的。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上溯至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游吟歌手,但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倾向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工业化城市。 在19世纪上半叶,流行音乐尚未形成独立的体裁形式。当时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通俗化的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的民间音乐。前者是将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篇幅短小、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品或选段加以改编,使之变得简单,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其为更多的人接受。19世纪中出版的许多根据歌剧和交响乐的片段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乐谱就是供广大市民家庭在茶余饭后消遣用的。后者是将质朴单

纯的民间音乐用现代音乐手段加以美化包装,削弱地方色彩,使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流行。如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丹尼男孩)和《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19世纪中经过作曲家的改编后,在欧美各国广为传唱。即便到了今天,这种通俗化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民间音乐依然在流行音乐(尤其是器乐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进入20世纪后,流行音乐逐渐产生了一些独有的体裁形式,如爵士乐、摇滚乐、“叮砰巷”风格的流行曲等,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然而此时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层次和深度上比19世纪更甚。“乡村与西部”(Country and Western)音乐原是一种典型的处于原始状态的美国民间音乐。20年代后,经过广播电台、唱片公司等媒介的发掘推广,很快进入了流行音乐领域,成了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一处重要分支。在60年代中美国的“民谣复兴运动”、80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世界音乐”(World Music)潮流乃至中国的“西北风”中都可以看到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还有些民间音乐则与流行音乐完全融和为一体了。像拉美的一些舞蹈音乐(如:控戈、伦巴和桑巴等)就很难确定其窨应归属于民间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范畴。 本世纪20年代初,以格什温的《布鲁斯狂想曲》为代表的美国“交响爵士”(Symphonic Jazz)运动试图将爵士音乐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披头士音乐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摘要: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俨然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一个商标。 正文: 1966年以前,摇滚乐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喧闹的音乐,具有较快的、强烈地4/4拍子,一般化的旋律、缺乏新意的歌词、三个和弦的和声;一首曲子的长度约2分半钟左右;结构简单,包含了很多重复。但是,到了1967年下半年时,这种老的模式被打破了。到60年代末,任何摇滚乐队,只要它有足够的创造性,可以奏出任何声音,基本上没有限制。虽然,其他摇滚乐手也对此做出了贡献,但是,主要的贡献却来自披头士。 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电影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他与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乐队从最初的翻唱歌曲,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 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尝试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将其纳入乐队音乐的摸索。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

影视动画片的发展历程

影视动画片的发展历程 动画产生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纵观其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探索 阶段、行业形成阶段、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成熟几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 虽然中国早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类动画艺术——皮影戏和走马灯,即动画艺术的雏形,但是动画片的真正形成,是在欧美经过艰辛探索逐渐发展起来的。 16世纪,西方首次出现了一种如同火柴盒大小的手翻书 (F1ipBook),这种书的每一页都画着有些细微动作差异的图画,用拇指快速翻动书页时,画幅中的图画就活动了起来。当时这种能使图画“活动”的书,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物理学家的注意。是什么原因使快速翻动的书本,像变魔法似的出现有生命“活动”的奇迹呢?此后,许多人对运动、时间、距离等画面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研究。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有意识研究“动画’’效果的萌芽时期。当时的人们还不曾想到,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在为未来一项伟大的艺术发明揭开层层面纱。 从以下为研究动画而发明的装置的演变,反映了人们早期探索动 画的过程:

1.光影动画的出现 17世纪,一位名叫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kircher)的法国传教士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魔术幻灯”(MagicLantern)的装置,其原理是使画 面图样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在墙上。这一产生光影图像的发明,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随后魔术幻灯得到多次改良。17世 纪末,一位名叫约翰尼斯.赞(JohannesZahn)的人,在“魔术幻灯” 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造,将许多玻璃画片放在能够旋转的盘上,在光照下转动的玻璃图样依次投射在墙上,墙上的图样就“活”了起来。这是人造影像首次以转动原理成为光影活动画面的记录,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光影动画。 到了18世纪末,“魔术幻灯”风行欧洲,在许多音乐厅、杂耍 戏院演出,以说故事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这一时期,中国的影灯技术——皮影戏也被引入并盛行于欧洲,以它的精致和风趣性,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 2.视觉暂留现象的破解与运用 随着连续分解动作画面,在快速闪现时产生类似生命“活动”现象的疑问,被英国科学家们破解。1824年彼得.罗热(PeteRogQt)出

各国动漫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论“各国动漫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学院: 专业: 姓名:陈默 学号:

目录 一、摘要---------------------------------------------------3 二、关键词------------------------------------------------3 三、正文----------------------------------------------------3 3.1动漫史的起源与发展--------------------------3 3.2美国动漫发展史--------------------------------4 3.3日本动漫发展史--------------------------------7 3.4中国动漫发展史--------------------------------9 四、结束语-------------------------------------------------11 五、参考文献----------------------------------------------12

一、摘要: 动漫以日本及美国为最高水平,人们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完成心中的想象向其他人传播的目的,而且日本和美国的动 漫事业已经发展到跟电影同样的程度,甚至已经分了级别对 应各种年龄段。动漫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我们来了解下 动漫史的起源与发展。 二、关键词:动漫史、起源、发展、影响 三、正文: 3.1动漫史的起源和发展 (1)朦胧意识时期——野牛图 ·旧石器时代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 ·约2000年前埃及墙饰 ·人类不断追求的执着和探索的梦想 (2)思想形成时期——幻盘、走马盘 ·19世纪2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视觉暂留”现象 ·1832年发明幻盘,将系列动作按顺序排列 ·1834年发明西洋镜,娱乐玩具 ·1892年发明实用镜,可放映15分钟 (3)技术探索时期——光学影戏机 ·1877年,雷诺将诡盘与幻灯相结合,研制出“光学影戏机” ·为电影、电视上放映奠定了基础。 ·世界上最早放映动画片的人,作品有《丑角和它的狗》、《一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摘要: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真正的动画产业链仍未形成,国家虽然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投入了许多,但中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以下就我愚见来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起步(1926~1949) 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动画短片,由此,中国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动画。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篇《铁扇公主》,这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的起步是相当早的。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中国动画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发展(1950~1980)与断层(1966~1976) 1950年后,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产业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创作了如《东郭先生》(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蝌蚪找妈妈》(1960)、《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但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击,10年内没有任何作品诞生,出现了断层期。直到1979年《阿凡提》的问世,才结束了中国动画产业长久的沉默。 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最纯真的一个阶段,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制作人们追求质量,不计较成本,不考虑盈利,运用动画、木偶、剪影等技术,一集一完结,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踟蹰(1980~2004) 1979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动画。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放《铁臂阿童木》; 1986年,引进《花仙子》; 1992年,引进《圣斗士星矢》; 1996年,引进《灌篮高手》; 2001年,引进《EV A》。 八九十年代是外国动画盛行的时期,笔者认为外国动画盛行的原因有: 1.传统与市场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动画电影制作者习惯慢工出细活, 一集一完结,完全抵不过国外已经市场化的按季度生产上百集的势头。以《魔方大厦》为例,9集的动画用了4年来制作,而日本按照季度,一般每季度生产13集动画。显然,中国动画供不应求,观众们在等待周期当然更多的会接触国外动画。 2.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1980年后的作品有《九色鹿》 (1981)、《天书奇谭》(1983)、《葫芦兄弟》(1986)、《十二生肖》(1993~1995)等,大多是以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为故事蓝本。而当时进口的如《铁臂阿童木》(1980),设定是未来世界;《圣斗士星矢》(1992),以希腊神话为蓝本,架空世界观;《灌篮高手》(1996),描绘热血的青春校园生活。中国文化虽博大精深,但看得多了观众难免审美疲劳,于是会更倾向于看不同于中国世界观的动画作品。 虽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此后逐渐没落,但她在中国动画制造业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奉献式的,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 启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动漫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日本国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近邻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受此影响较大。从简单模仿到立于世界之巅,发展过程可谓艰辛曲折,日本动漫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利用。本文归纳了日本动漫历史发展过程,并讨论了日本动漫的文化特点,以期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动漫 目录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二)、日本动漫的流行原因 (三)、日本动漫的海外传播 (四)、日本动漫及其有效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合并的简称,并逐渐意指具备Et本风格的动画或漫画。日本动漫萌芽于上个世纪2O年代,以《力与世间女子》为代表的幽默路线作品成为日本动漫的标志。2O世纪40年代,日本动漫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反战题材较多,剧情结构有所改善,受众群体得以扩大。随后日本动漫迎来成熟时期(70__90年代)和黄金发展时期(90年代一上世纪末),动画技术得到极大改进,题材逐渐扩充,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家熟知的《灌篮高手》、《东京巴比伦》、《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便出自于这一时期。新世纪以来,日本动漫步人分化与创新时期,题材进一步拓展,画风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并与当代社会价值相契合。日本动漫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主流文化意识成为了Et本文化的代名词,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通过形象、叙事和文化张力起到了塑造日本文化形态、凝结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日本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造就高强度文化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萌芽阶段 明治维新时期,动漫(卡通)由欧美传人日本,并受到民众的青睐与追捧。以美国卡通为中心的动漫浪潮对日本产生较大影响,一些模仿性的动漫作品开始出现,但是具有浓重的欧美色彩。而产生于2O世纪20年代,以《芋川栋三玄关》、《锅凹内名刁》为代表的日本本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漫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随后的20年间,日本动漫的写作风格逐渐由追崇国外生活向反映社会现实的路线转变,并将幽默元素加入作品之中,此时的代表作为《力与世间女子》。这部作品由政冈宪三与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是日本首部有声动画,对日本动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探索与发展阶段 经过2O多年的发展,独具本土特色的作品框架得以完善,动漫风格逐渐丰富化。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动漫进入新的时期,此时的动漫作品多与国内社会发展相关联。二战期间,受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宣传的需要,大量法西斯主义宣传性质的动画片被搬上荧幕,动漫这种艺术作品成为了日本宣扬政令的工具。战后,由于政府资金的暂停注入和迪士尼动画的冲击,日本动漫经历了短暂的低潮期。1947年,手家治虫发表了《新宝岛》,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漫作品给动漫期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动漫初具

美国动漫史

第一节美国动漫史 美国第一部动画片出现于1907年,至2002年为止,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 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这一时期的动画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制作比较简单粗糙。这个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弗莱舍兄弟,沃尔特·迪斯尼等。麦克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龙》《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等,1911年,麦克凯作出生平的第一部动画片,内容取名为“小尼莫”漫画中人物逗趣动作。他虽然不是动画的发明人但是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动画的艺术潜能的人,也是第一个最早对动画艺术性和商业化进行建设性探索的出色动画艺术家1914年,他创造了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影片《恐龙》和第一部以动画形式表现的《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都代表出当时动画最高艺术水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益。 弗莱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1933年由Fleischer Studios拍成卡通电影短片,交由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发行,风靡全球。Fleischer Studios拍了108集,1942年改由派拉蒙自己的动画部门Famous Studios自行拍摄,至1957年停止,拍了126集。)等。沃尔特·迪斯尼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 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片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诞生,给华特?迪士尼带来了极大的成功。迪斯尼成了名人,邀请迪士尼参加的宴会一个接着一个,他本应该好好享受自己的成功,可是他对这些并不看重,在他的心里,正酝酿着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 那时,动画片一直被看作是电影界的“小儿科”,其长度大多在8分钟左右,只能作为故事片前面的加映,不能做为专场演出,这是迪士尼所不能甘心的。 “难道拍摄动画长片是不可能的吗?难道我们永远满足于米老鼠和唐老鸭吗?我倒要试一试,一定要拍出一部动画故事片来!”迪士尼对他的弟弟罗伊说道。 大家都认为迪士尼疯了,在一片反对声中,迪士尼开始了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的拍摄工作。 在《白雪公主》的拍摄过程中,除了技术问题外,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动画片的拍摄成本非常高,由于迪士尼不惜花钱也要保证质量,所以,影片的拍摄成本直线上升,50万美元的预算很快就被突破了,接下去是第二个、第三个50万美元也被投了进去,而影片的最后完工仍然是遥遥无期。 制片厂的钱早就花光了,迪士尼就请自己的弟弟罗伊向美洲银行贷款,美洲银行的一位叫约瑟夫·罗森堡的董事是一位米老鼠迷,迪士尼所需要的巨额贷款就是通过他得到的。已经有人在背地里称罗森堡是大傻瓜了。罗森堡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他决定向好莱坞的电影界人士请教:“请告诉我,动画片《白雪公主》能成功吗?我是否有必要继续提供贷款?” 面对迪士尼不断地要求贷款,罗森堡感到惊恐,他要求在进一步发放银行贷款前,要先看一看制片厂已经拍摄好的胶片,于是迪士尼剪辑好一盘胶片以后,为罗森堡安排了一次非公开的放映。放映结束时,非常激动的罗森堡立即同意取消对动画片《白雪公主》贷款的限制,并对华特?迪士尼说:“这部影片会使你赚大钱的。”

(完整版)公选课——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与作品赏析 教案 喀什大学艺术学院 姜可

第一讲爵士乐 教学目标:学习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了解爵士乐的几种主要的风格流派,赏析具有代表性的爵士乐名家名作。 教学重点: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的发展脉络、爵士乐的风格流派。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爵士乐的几种主要的风格流派,欣赏主要代表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等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一、爵士乐的起源 1.爵士乐的来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与黑人的种植 园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即兴——专门作曲;农村——城市 音阶:自然大调音阶增加降Ⅲ级和降Ⅶ级音 1 2 b3 3 4 5 6 b7 7 节奏:三连音 拉格泰姆:最初是一种钢琴音乐,是在黑人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欧 洲音乐特点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复杂的切分。 2.爵士乐的发源地——新奥尔良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二、早期爵士乐 1.新奥尔良爵士乐 杰利·莫顿 2.芝加哥爵士乐 与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区别:⑴增加了萨克斯管(后来成为爵士乐队标 配),用吉他代替班卓琴;⑵音乐更加紧张、激烈,更有驱动力,常 用2/4拍代替4/4拍;⑶单独的乐器独奏更为突出,引子和尾奏应用 普遍。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演奏的,具有黑人音乐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开始在纽约兴起。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整个国家呈现经济大萧条景象,银行倒闭、工厂停工、铁路公司破产、失业工人剧增,与音乐有关的 唱片业衰落,爵士音乐家录制唱片的机会锐减,这时,只有在纽约的 舞厅里仍然活跃着大型伴舞乐队,而且雇佣爵士乐师,于是,很多爵 士音乐家从芝加哥来到纽约,开始了30年代纽约大型爵士乐队的新 时期(又称“大乐队”时期)。 艾林顿公爵 四、比波普 大型乐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已经衰落,主要原因在于大 型乐队演奏的摇摆乐已经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特别是有些年轻的黑 人音乐家觉得,爵士乐为了取悦白人听众,已成了大众娱乐的工具, 失去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于是,他们企图创新,追求一种 新的风格,这种新风格就是“比博普”(Bebop),简称“博普”(Bop)比博普音乐让人听起来好像是随意的、神经质的,但是它充满了激情和紧张的动力,是演奏家精心设计、全心投入的创作,是自我陶 醉的产物,它又回到了小乐队形式,通常由3至6人组成。他们强调 个人的即兴演奏,并且演奏时不用乐谱,这一点正是他们用来抗衡摇 摆乐按谱演奏的一大举措。 五、冷爵士和硬波普 1.冷爵士 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对比博普的反应,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柔美的,更温馨、更舒缓放松的爵士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冷爵士”

动漫发展历程

动漫发展历程 动漫的起源:动漫跟踪动画起源动画起源於二十世纪初。日本最早的动画完成於1917年,算是较早起步的国家。日韩,欧美,都把中国当成动漫起源国。动漫创始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动漫创始人,所以动漫界的创始人谁也说不清。美洲动漫之父: Father of Animation film in the America 华特迪斯尼:一个动漫神话王国的谛造者,地球居民几乎都看过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漫作品。 Walt Disney创始了迪斯尼公司, 制作了大批创意人物及动漫, 为世界动漫先锋. 日本动画之父: Father of Cartoon Movie in Japan 手冢治虫为日本画神. 他自漫画开始, 进入了漫画加电影. 再进入了电脑化的动漫, 与美国迪斯尼公司之动漫抗衡. 中国动画之父: Father of Cartoon Movie in China万籁鸣自幼喜欢绘画,1919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万籁鸣开始和他的三个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研究创作动画片。创作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随时又从事了多次动画之设计与创作, 对动画之风潮迭起有其影响力. 日本动画之父、虫工厂创始人——手冢治虫就是从师于万先生最后取得巨大的成就的。中国动漫之父: Father of Animation Film in China 范光陵 Fan KuanLing在1960年代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团合作, 创建了中美合作的第一部动漫‘和平与人生’ Peace and Life’.并在他创始的中国第一届电脑艺术会议发表, 引动了极大创意创新思潮. 他随即在世界各地传送电脑及动画新思想. 他同时被尊为中华电脑之父 Father of Electronic Computers, 新古诗之父. 诗意油画之父 Father of poetic oil painting. 中国动漫实务之父:Father of Practicing Animation Film in China 吴建荣2003年,以建筑起家的民营企业浙江中南集团进入动漫业。董事长吴建荣称,他们做好了花5年时间,不惜“烧掉”2亿元的准备。他们的第一个作品是500集卡通片《天眼》。中南还投资35亿元建造动漫城,希望整合杭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动漫因素,树立一个龙头,形成一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082班肖志鸿6100208276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作为西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从一开始就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欧美流行音乐的传入也不断地影响着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在感受本土流行音乐的同时,更多年轻人通过日益发达的传媒把目光放在先行一步的英文流行音乐上。英文流行音乐从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Nat King Cole那低沉宽广的布鲁斯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抚慰。50年代“猫王”Elvis Pressley的摇滚促使了一代人自知与觉醒。来自英伦的“Beatles”音乐于60年代更是在全世界刮起摇滚的风潮。美国的乡村音乐、瑞典ABBA组合的迪斯科音乐都是70年代的乐坛奇范。而80年代是欧美流行音乐大爆炸的年代,音乐商品化走向成熟。Manonna、Jackson这样的国际巨星应运而生,他们张扬个性、领导潮流。而到20世纪末,英文流行音乐以更加多元化的风格和色彩斑斓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而这些代表人当中,“猫王”Elvis Pre ssley,Beatles和Jackson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为了对比“猫王”Elvis Pressley,Beatles和Jackson他们的音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我们在欣赏他们的歌曲的同时能对他们的歌曲的内涵作一定的了解,还使我们的灵魂在音乐中得到升华的同时开拓我们的视野。 认真分析了手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我发现其实英文流行歌曲在同一时期是存在很多风格的,它们并不是按某种风格在发中,而是多样性地进行。同时在资料中我还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一些背景,这是我研究的最大收获之一。 最重要的是我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这些将对我日后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使我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猫王”Elvis Pressley可能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他虽然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使得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更加流行普及化。单从他的唱片销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就是非凡的。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20年间,他的国际热门歌曲连续不断,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 “猫王”Elvis Pressley不是第一位演唱节奏与布鲁斯的白人歌手,但他是第一位将乡村音乐和布鲁斯音乐融进山地摇滚乐中的白人歌手。但如果他没有将流行歌曲、福音音乐、甚至兰草音乐或歌剧式的渲染调和成一体,他可能也不会变成一个主流的超级明星。他的50年代的唱片确立了摇滚乐的最基本语言;他的富有争议的性感舞台形象确立了这种音乐在视觉上的标准;他的歌喉也是令人难以置信地充满磁性和多变性。作为一位摇滚乐大师,埃尔维斯是无人可比的,他在50年代后期,不仅仅是摇滚乐坛的偶像,还是摇滚乐的象征。 “猫王”Elvis Pressley在摇滚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是造物主眷顾的幸运者,他借助自身的魅力站到了开创者的神坛上,以白人身份把带有种族色彩的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介绍给了白人,所承受的压力和获得的成功都是非凡的。以现在衡量摇滚乐手的标准来评价普雷斯利,他显然不配称作“摇滚之王”,他的歌曲太简单肤浅,缺少力度和社会责任感,但这些久远传唱的曲目却真实地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