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nsys荷载工况组合 Load Case

ansys荷载工况组合 Load Case

ansys荷载工况组合 Load Case
ansys荷载工况组合 Load Case

ansys荷载工况组合 Load Case ansys荷载工况组合 (转自新浪微博——majun的博客)

若用ANSYS进行设计,往往要计算很多种工况组合,如果加载能分开加载独立计算然后结果叠加(仅限于弹性阶段)则效率可提高不少,下面推荐几个命令即可达到这种效果。

!★加自重——————————————————★1★

allsel,all

acel,0,0,0

fdele,all,all,all

sfadele,all,all,all

acel,,,10

lswrite,1

allsel,all

………………

lswrite,N_LOAD !可加其他荷载,自己定义

allsel,all

outpr,all,all

lssolve,1,N_LOAD,1 !对各荷载独立求解

fini

!荷载组合

/post1

allsel,all

lcase, 1 !读出自重荷载下的结构响应

lcoper,add,2 !加上荷载2

lcwrite,31 !作为工况组合31

当然可以用lcfact定义荷载的分项系数,再进行组合。

善用这些命令,对于设计(往往是很多工况组合)就比较方便了

对单层或二层框架进行弹性分析,需要考虑四种荷载

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和吊车荷载

1,几何模型(beam3和beam54)建立后,定义所需的element table,主要包括杆端力和最大应力,最小应力等。

然后保存数据库。分别施加四种荷载的标准值(不乘分项系数),并分别存成四个load step file。

2,使用solution->from ls files,求解四种荷载(LSSOLVE,1,4,1,)

3,荷载组合,命令流如下:

/post1

lcdef,1,1

lcdef,2,2

lcdef,3,3

lcdef,4,4 !定义四种工况,分别为四种荷载下的计算结果

lcfact,1,1.2

lcfact,2,1.4

lcfact,3,1.19

lcfact,4,1.4 !指定各工况的组合系数

lcase,1 !读入工况1,database=1

sumtype,prin !指定加操作的对象

lcoper,add,2 !荷载组合,database=database+2

lcoper,add,4 !荷载组合,database=database+4

lcoper,lprin !计算线性主应力

lcwrite,11 !把database结果写到工况11,即恒荷载+活荷载+吊车荷载的结果

lcase,1

lcfact,2,1.19

lcfact,4,1.19 !改变组合系数

sumtype,prin

lcoper,add,2

lcoper,add,3

lcoper,add,4

lcoper,lprin

lcwrite,12 !把database结果写到工况12,即恒荷载+活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的结果

!... ...其他荷载组合

!之后使用lcase,n 就可调入工况n,并查看它的变形和内力

!可使用如下命令流得到工况11和12,13的较大者99,进而查看最大应力

lcase,11

lcase,min,12

lcase,min,13

lcwrite,98

lcase 98

!查看工况98的应力分布... ...

lcase,11

lcase,max,12

lcase,max,13

lcwrite,99

lcase 99

!查看工况99的应力分布... ...

以下为定义和读取荷载工况用到的一些命令:

LCDEF_从结果文件中的一列结果产生荷载工况

LCDEF, LCNO, LSTEP, SBSTEP, KIMG

LCNO:随意的指针数(1-99),要赋给LSTEP,SBSTEP和FILE命令指定的荷载工况。缺省为1加前一个值。

LLSTEP:要定义为荷载工况的荷载步的编号。缺省为1。

SBSTEP:子荷载步的编号。缺省为荷载步的最后一个子荷载步。

KIMG:仅用于复数分析0-用复数分析的实部 1-用虚部

注意:通过建立一个指向结果文件中的一列结果的指针产生一个荷载工况。这个指针(LCNO)可以用在LCASE或LCOPER命令中来读荷载工况数据到数据库中。

lCDEF,ERASE来删除所有的荷载工况指针(和所有的荷载工况文件)。用LCDEF,LCNO,ERASE 来删除指定的荷载工况指针LCNO(和相应的文件)。当选项为ERASE时,所有的指针都被删除,但是只有为缺省扩展名的文件(LCWRITE)被删除。写LCDEF,STAT看所有选定的荷载工况(LCSEL)的状态,写LCDEF,STAT ,ALL看所有荷载工况的状态。STAT命令可以用来列出所有荷载工况。看LCFILE 如何建立一个指针指向荷载工况文件(由LCWRITE写)中一列结果。谐单元从一个荷载工况结果文件读入的数据贮存在零度位置。

命令流:

/SOLU

... ...

finish

/POST1

... ...

!!定义荷载工况1

LCDEF,1,1

!!形成后续工况组合可以调用的工况文件lcase1,工况号1

LCWRITE,1,'lcase1',' ',' '

FINISH

/SOLU

... ...

finish

/POST1

... ...

!!定义荷载工况2

LCDEF,2,1

!!形成后续工况组合可以调用的工况文件lcase2,工况号2

LCWRITE,2,'lcase2',' ',' '

FINISH

/SOLU

... ...

finish

/POST1

... ...

!!定义荷载工况3

LCDEF,3,1

!!形成后续工况组合可以调用的工况文件lcase3,工况号3

LCWRITE,3,'lcase3',' ',' '

FINISH

/POST1

!!从载荷工况文件创建载荷工况

LCFILE,1,'lcase1','l01',' '

LCFACT,1,1.2, !分项系数1.2

LCFILE,2,'lcase2','l02',' '

LCFACT,2,1.4, !分项系数1.4

LCFILE,3,'lcase3','l03',' '

LCFACT,2,1.3, !分项系数1.3

LCASE,1 !将载荷工况1读入内存

LCOPER,ADD,2, , , !组合:1.2*恒+1.4*活

LCWRITE,12 !写当前载荷工况到文件jobname.12

LCASE,3 !将载荷工况3读入内存

LCOPER,ADD,12, , , !组合:1.2*恒+1.4*活+1.3地震

查看文档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a14981276.html,/baisdu_sb_sb/item/5eee7617e1919b436826bb16

内力组合计算书

5.4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5.4条规定如下。 5.4截面抗震验算 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5.4.1)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 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 用0.2。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1.0。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1.0,0.85,0.85,0.7,0.7。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5.22。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3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恒荷载系数取值1.35和1.2怎么区分? 恒荷载系数取值1.35和1.2怎么区分?以恒荷荷载效应组合为主取1.35,以可变荷载效应组合为主取1.2,恒荷与可变比例多少时,才算恒荷荷载效应组合为主(怎么区分)?: 曾经见过一篇文章说,恒载是活载2倍以上时用1.35; 规范理解与应用>上说SQK(可变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都荷载效应值)>0.376时由可变荷载控制,其他情况由永久荷载控制;这只是经验数值,有局限性; 一般高层住宅好象都是恒荷起控制作用 一般的。我在多层里分项系数1.2,1.4;高层里分项系数1.35,1.4。 具体点说,一般只有一种活载时,(当恒载取1.35时,活载前面要乘以0.7的组合系数)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q+1.4p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q+1.4px0.7,其中q——恒载,p——活载S 所以,并不一定是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我认为应是哪个大就取哪一个。 .荷载组合详解 荷载规范里的荷载组合中提到的荷载“基本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分别表示什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 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范不同老规范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靠度问题。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除了基本组合外,还针对于排架、框架等结构,又给出了简化组合。 2)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是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短期效应组合相同,主要用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挠度、裂缝等使用极限状态问题。在组合中,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即超越概率为5%的上分位值,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0.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由《荷载规范》给出。

荷载内力计算和杆件截面选择计算

(1) 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屋架跨度为 24m ,屋架端部高度2m ,长 度90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 用1.5 >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 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i 1/10。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 柱截面400X400mm ,混凝土 C20,屋面活荷载0.50 kN/m 2,屋面积灰荷 载 0.75 kN/m 2,保温层自重 0.4kN/m 2。 (2) 钢材和焊条的选用 屋架钢材选用Q235,焊条选用E43型,手工焊。 (3) 屋架形式,尺寸及支撑布置 采用无檩屋盖方案,屋面坡度i 1/10 ,由于采用1.5m 6m 预应力钢 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故选用平坡型屋架,屋架尺寸如下: 屋架计算跨度: L 0 L 300 24000 300 23700 mm 屋架端部高度取: 为使屋架节点受荷,配合屋面板1.5m 宽,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 节间为3m 的人字形式,仅在跨中考虑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杆系, 屋架跨中起拱48mm ,几何尺寸如图所示: 根据车间长度,跨度及荷载情况,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车间 两端为山墙,故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 杆保证安装时上弦的稳定,下弦平面的第一柱间也设置刚性系杆传递山墙的风荷 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同一柱间, 设置竖向支撑三道,分别设在屋架的两端 跨中高度: 屋架高跨比: H o 2000mm 23700 1 H H o i 2000 3185 3190mm 2 2 10 H 3190 1 L 23700 7.4 u m J 启

高层建筑混凝土内力组合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

高层建筑混凝土力组合建筑结构设计计算 书 7 力组合 7.1 选取荷载组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抗震设计时要同时考虑无地震作用效应时的组合和有地震作用效应时的组合: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d G GK L Q Q Qk w w wK S S S S γγψγψγ=++ d S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G γ——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Q γ——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 L γ——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GK S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GK S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QK S ——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 wK S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Q w ψψ——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分别取0.7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0.7和1.0。 结合本工程情况作出如下基本组合: 1.由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的组合: 1.35G γ=, 1.4Q γ=, 1.4w γ=,0.7Q ψ=,0.0w ψ= 选用组合为: 1.350.7 1.4GK Qk S S S =+? 2.由可变荷载(只考虑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的组合: 1.20G γ=, 1.4Q γ=, 1.0Q ψ= 选用组合为: 1.20 1.0 1.4GK Qk S S S =+?

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ψγγγ+++= S ——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上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上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 Eh γ——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Ev 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取0.0,对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取0.2。承载 力计算时,7度抗震设计,60m 以下的高层建筑,分项系数取如下: 1.2G γ=, 1.3Eh γ=,不考虑Ev γ,w γ。 选用组合为: 1.2 1.3GE Ehk S S S =+ 7.2 构件的承载力能力验算 根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第11.1.6条和表11.1.6规定”对结构抗震承载力进行调整。 无地震作用效应: 0S R γ≤ 有地震作用效应: RE R S γ≤ 式中0γ——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 ,不应小于1.0; S ——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1.1c η= RE γ——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照下表选取:

Midas:荷载工况与荷载组合-2015-04-21

Midas:荷载工况与荷载组合 荷载工况的荷载安全系数(荷载分项系数)(荷载组合系数):当分析桥梁结构时,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当汽车荷载效应占总荷载效应5%及以上时,荷载安全系数应提高5%;当汽车荷载效应占总荷载效应33%及以上时,荷载安全系数应提高3%;当汽车荷载效应占总荷载效应50%及以上时,荷载安全系数不再提高。目前按规范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没有考虑提高的荷载安全系数,用户应根据需要将其进行相应调整。 施工阶段荷载工况:该项只有定义了施工阶段时才处于激活状态。 ST:只用定义为非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工况生成荷载组合。 CS:只用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工况生成荷载组合。 ST+CS:同时考虑施工阶段中的荷载效应和使用阶段的荷载效应自动生成荷载组合。在此应注意的是在施工阶段中激活和钝化的荷载,在荷载工况定义中一定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 2.在施工阶段分析后,程序会自动生成一个Postcs阶段以及下列荷载工况:(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荷载为该最终施工阶段上的荷载和在“基本”阶段上定义的没有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所有其他荷载)。 恒荷载(CS):除预应力、收缩和徐变之外,在各施工阶段激活和钝化的所有荷载均保存在该工况下。 施工荷载(CS):当要查看恒荷载(CS)中的某个荷载的效应时,可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从施工阶段分析结果:恒荷载(CS)工况中分离出荷载工况(施工荷载(CS))”中将该工况分离出来,分离出的工况效应将保存在施工荷载(CS)工况中。 合计(CS): 具有实际意义的效应的合计结果。在查看各种效应(反力、位移、内力、应力)时,在荷载工况/组合列表框中,在“合计(CS)”上面的工况均为有意义的工况效应,在“合计(CS)”下面的工况均为无意义的工况效应。

内力组合计算书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条规定如下。 截面抗震验算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 利时,不应大于;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 图 梁截面标号示意图

钢结构设计常用荷载组合

载荷工况(将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去掉即得标准组合):CASE1 1.35×1.0 恒荷+1.4×0.7活荷 CASE2 1.35×1.0 恒荷+1.4×0.7活荷+1.4×0.6风荷1 CASE3 1.35×1.0 恒荷+1.4×0.7活荷+1.4×0.6风荷2 CASE4 1.0×1.0 恒荷+1.4×1.0风荷1 CASE5 1.0×1.0 恒荷+1.4×1.0风荷2 CASE6 1.2×1.0 恒荷+1.4×1.0活荷 CASE7 1.2×1.0 恒荷+1.4×1.0活荷+1.4×0.6风荷1 CASE8 1.2×1.0 恒荷+1.4×1.0活荷+1.4×0.6风荷2 CASE9 1.2×1.0 恒荷+1.4×0.7活荷+1.4×1.0风荷1 CASE10 1.2×1.0 恒荷+1.4×0.7活荷+1.4×1.0风荷2 CASE11 1.0 恒荷+0.7活荷 CASE12 1.0 恒荷+0.7活荷+0.6风荷1 CASE13 1.0 恒荷+0.7活荷+0.6风荷2 CASE14 1.0 恒荷+1.0风荷1 CASE15 1.0 恒荷+1.0风荷2 CASE16 1.0 恒荷+1.0活荷 CASE17 1.0 恒荷+1.0活荷+0.6风荷1 CASE18 1.0 恒荷+1.0活荷+0.6风荷2 CASE19 1.0 恒荷+0.7活荷+1.0风荷1 CASE20 1.0 恒荷+0.7活荷+1.0风荷2 CASE21 1.2×1.0 恒荷+1.2×0.5活荷+1.4×0.2风荷1 CASE22 1.2×1.0 恒荷+1.2×0.5活荷+1.4×0.2风荷2 CASE23 1.0 恒荷+0.5活荷+0.2风荷1 CASE24 1.0 恒荷+0.5活荷+0.2风荷2 载荷组合(将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去掉即得标准组合):COMB1~20 即为:CASE1~20 COMB21 CASE21 + 1.3PUX COMB22 CASE22 + 1.3PUX COMB23 CASE21 + 1.3PUY COMB24 CASE22 + 1.3PUY COMB25 CASE21 + 1.3PUS COMB26 CASE22 + 1.3PUS COMB27 CASE21 + 1.3TAFS COMB28 CASE22 + 1.3TAFS COMB29 CASE21 + 1.3ELS COMB30 CASE22 + 1.3ELS

荷载组合详解

荷载组合详解 荷载规范里的荷载组合中提到的荷载“基本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分别表示什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 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范不同老规范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靠度问题。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除了基本组合外,还针对于排架、框架等结构,又给出了简化组合。 2)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是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短期效应组合相同,主要用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挠度、裂缝等使用极限状态问题。在组合中,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即超越概率为5%的上分位值,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0。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由《荷载规范》给出。 频遇组合是新引进的组合模式,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等于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频遇值系数(该系数小于组合值系数),其值是这样选取的:考虑了可变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其值的次数或大小的时间与总的次数或时间相比在10%左右。频遇组合目前的应用范围较为

窄小,如吊车梁的设计等。由于其中的频遇值系数许多还没有合理地统计出来,所以在其它方面的应用还有一段的时间。 准永久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长期效应组合相同,其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准永久值系数。它考虑了可变荷载对结构作用的长期性。在设计基准期内,可变荷载超越荷载准永久值的概率在50%左右。准永久组合常用于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状态影响的分析中。最为典型的是:对于裂缝控制等级为2级的构件,要求按照标准组合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在按照准永久组合时,要求不出现拉应力。 还有就是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问题 新的荷载规范中恒载的分项系数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取?什么时候取1.35什么时候取1.2? 1.2恒+1.4活 1.35恒+0.7*1.4活 抗浮验算时取0.9 砌体抗浮取0.8 1.35G+0.7*1.4Q>1.2G+1.4Q G/Q>2.8 所以当恒载与活载的比值大于2.8时,取1.35G+0.7*1.4Q 否则,取1.2G+1.4Q

Midas civil荷载组合详解

主要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编制。在结果>荷载组合对话框中选择“自动生成”功能。 a. 在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中定义移动荷载时,下面组合中的符号L 用ML 代替。b. 反应谱荷载工况的简称为ESP c. 在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中,将人群荷载按移动荷载定义,并在移动荷载工况中将其与其它汽车荷载子荷载工况进行组合时(在移动荷载工况中选择“组合”),在定义人群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应取0.8(根据通用规范 4.1.6 条第 1 项)。为了考虑人群荷载单独作用的情况(系数1.0 的情况),需要另外单独定义一个人群荷载移动工况。 d. 下面组合中考虑了可变荷载作用的不同时组合(JTG D60-2004 中表4.1.5) e. 不考虑汽车荷载的恒荷载+其他可变荷载的组合及组合值系数需用户另外添加(规范无规定)。 f. 永久荷载中既有对结构承载能力不利,又有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利的永久荷载时,需要用户另外添加组合或修改“永久荷载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利组合”中的系数。g. 在荷载组合自动生成对话框中选择“考虑弯桥制动力”时,当汽车制动力与离心力同时出现在荷载组合中时,制动力荷载的组合系数自动乘以0.7 的系数。 h. 程序会自动生成各状态组合的包络组合。i. 钢结构的组合依然沿用旧规范。j. 当有移动荷载作用时,在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组合会更多(对每个荷载组合都会对弯矩最大时、剪力最大时、轴力最大时的情况进行验算)。k. 在荷载>静

力荷载工况中定义荷载名称,但没有具体定义荷载值时,荷载组合的自动生成功能将不包含该荷载工况名称。l. 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荷载组合在荷载组合的“混凝土”中定义。a) 永久荷载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利(120 个) 恒荷载组合(1 个):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5*STL 永久荷载+1 个可变作用(8 个):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5*STL +1.4*(L+IL+CF)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5*STL +1.4*LS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5*STL +1.4*CRL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5*STL +1.1*W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5*STL +1.4*SF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5*STL +1.4*IP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5*STL +1.4*(T+TPG) 1.2*D+1.2*PS+1.2*EV+1.4*EH+1.0*(SH+CR)+1.0*B+0.

荷载内力计算和杆件截面选择计算

(1) 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屋架跨度为24m ,屋架端部高度2m ,长度90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用×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i 1/10。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mm,混凝土C20,屋面活荷载 kN/m 2,屋面积灰荷载 kN/m 2,保温层自重m 2。 (2)钢材和焊条的选用 屋架钢材选用Q235,焊条选用E43型,手工焊。 (3)屋架形式,尺寸及支撑布置 采用无檩屋盖方案,屋面坡度10/1=i ,由于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故选用平坡型屋架,屋架尺寸如下: 屋架计算跨度: mm L L 23700300240003000=-=-= 屋架端部高度取: =o H 2000mm

跨中高度: mm i L H H 3190318510 12237002000200≈=?+=+ = 屋架高跨比: 4 .712370031900==L H 为使屋架节点受荷,配合屋面板宽,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节间为3m 的人字形式,仅在跨中考虑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杆系,屋架跨中起拱48mm ,几何尺寸如图所示: 根据车间长度,跨度及荷载情况,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车间两端为山墙,故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杆保证安装时上弦的稳定,下弦平面的第一柱间也设置刚性系杆传递山墙的风荷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同一柱间,设置竖向支撑三道,分别设在屋架的两端和跨中,屋脊节点及屋架支座处沿厂房设置通长刚性系杆,屋架下弦跨中设置一道通长柔性

自定义荷载工况和组合(新)

自定义荷载工况和组合 自定义荷载工况和组合功能,可把用户输入的一组荷载按照用户自定义的工况组合进行设计。 自定义荷载的类型有恒载、活载、消防车荷载,下一步增加风荷载、地震荷载和人防荷载类型。 对于活荷载使用自定义工况,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1、活荷载的不利布置问题,即可在自定义的活荷载工况之间设置设计需要的各种不利布置组合。 软件对于一般活荷载(即在荷载输入主菜单下输入的活荷载)的活荷不利布置的处理比较简单,只在各楼层内分别进行,楼层之间不考虑不利布置,只是叠加处理。在楼层之内也仅限于对梁杆件进行不利布置,按各房间单独布置活荷,再取包络和叠加的结果。没有考虑柱、墙和斜撑的不利布置。 YJK把活荷载可区分为一般活荷载和自定义活荷载,对于一般活荷载仍按照传统的简单组合方式计算,对于自定义工况活荷载,可以在用户输入的不同组的活荷载之间,由用户定义它的不利布置组合,从而适应活载较大等复杂情况的计算,如工业建筑常有的活荷载布置的状况。 2、活荷载折减 以前软件考虑的活荷载折减,是柱墙考虑其上楼层数的折减,它只适应荷载规范中规定的住宅、办公等类型活荷载折减。对于其它种类的活荷载可当作自定义活荷载输入,自定义荷载工况选择活荷载时,设置了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墙柱构件和梁构件活荷载折减系数参数,可对自定义的活荷载指定单独的墙柱构件活荷载折减系数和梁构件的活荷载折减系数,从而适应荷载规范中多种活荷载类型的折减。 3、自定义荷载工况组合时的荷载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 例如,荷载规范3.2.5规定,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可将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按照自定义活荷载工况输入,取该工况与其它活荷载工况为叠加或叠加+包络组合关系,然后在组合系数表中人工修改相应的系数。 一、建模中设置自定义工况菜单 在建模的主菜单中设置“自定义工况”菜单,用来输入用户自定义的荷载工况,这样建模的一级菜单为轴线网格、构件布置、楼板布置、荷载输入、自定义工况、楼层组装、空间结构共七项。

关于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

关于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我自己的看法) 简单的说吧,标准组合就是分项系数为1.0时的恒,活荷载相加,基本组合就是系数大于1时的恒,活荷载相加,所以基本组合的值比标准组合要大,在结构计算时有时是要求采用标淮组合,有时是需要采用基本组合,具体的分项系数大小,荷载规范有详细的说明.什么时候采用标准组合,什么时候采用基本组合,各规范也有相关的说明.比如:计算柱下独立基础时,计算基础面积按标准组合,计算配筋及冲切高度按基本组合. 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的关系: 荷载代表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后的值,称为荷载设计值。 在设计中,只是在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的公式中引用了荷载分项系数。因此,只有在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才需要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和设计值。在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中,当考虑荷载标准组合时,恒载和活荷载都用标准值;当考虑荷载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时,恒载用标准值,活荷载用频遇值和准永久值或只用准永久值。 那么荷载代表值和标准值什么关系呢? 对于不同的荷载和不同的设计情况,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1,对于永久荷载而言,只有一个代表值,这就是它的标准值。 2,对于可变荷载来说,应根据设计的要求,分别采取不同的荷载值作为其代表 值。 (1)标准值这是其基本代表值 (2)组合值这是当结构承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变荷载时的代表值 (3)频遇值 (4)准永久值 对于基本组合(在承载力极限状态时使用的),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D+L是基本组合,PKPM说明书上有明确说明,用它算基础面积的时候一般要除以系数1.25。在计算基础面积的时候要用标准组合,计算基础配筋的时候用基本组合。 摘录荷载规范里面的话: 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loading combinations】指的是根据桥涵特性、使用要求、桥位处自然条件、荷载发生频率等,由规范规定在设计时应考虑可能在结构上同时出现的若干荷载。 荷载组合是荷载效应组合的简称。指各类构件设计时不同极限状态所应取用的各种荷载及其相应的代表值的组合。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进行统计组合,取其最不利情况进行设计。根据各种荷载的重要性,荷载的组合分为六类:组合Ⅰ-Ⅵ: 组合Ⅰ:基本可变荷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永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相组合; 组合Ⅱ:基本可变荷载(平板挂车或履带车除外)的一种或几种,与永久荷载的一种或几种和其它可变荷载的一种或几种相

Ansys 荷载组合

Ansys 荷载组合 1,几何模型(beam3和beam54)建立后,定义所需的element table,主要包括杆端力和最大应力,最小应力等。 然后保存数据库。分别施加四种荷载的标准值(不乘分项系数),并分别存成四个load step file。 2,使用solution->from ls files,求解四种荷载 3,荷载组合,命令流如下: /post1 lcdef,1,1 lcdef,2,2 lcdef,3,3 lcdef,4,4 !定义四种工况,分别为四种荷载下的计算结果 lcfact,1,1.2 lcfact,2,1.4 lcfact,3,1.19 lcfact,4,1.4 !指定各工况的组合系数 lcase,1 !读入工况1,database=1 sumtype,prin !指定加操作的对象 lcoper,add,2 !荷载组合,database=database+2 lcoper,add,4 !荷载组合,database=database+4 lcoper,lprin !计算线性主应力 lcwrite,11 !把database结果写到工况11,即恒荷载+活荷载+吊车荷载的结果 lcase,1 lcfact,2,1.19 lcfact,4,1.19 !改变组合系数 sumtype,prin lcoper,add,2 lcoper,add,3 lcoper,add,4 lcoper,lprin lcwrite,12 !把database结果写到工况12,即恒荷载+活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的结果 !... ...其他荷载组合 !之后使用lcase,n 就可调入工况n,并查看它的变形和内力

内力组合计算书

内力组合计算书

7 内力组合 7.1 选取荷载组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抗震设计时要同时考虑无地震作用效应时的组合和有地震作用效应时的组合: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d G GK L Q Q Qk w w wK S S S S γγψγψγ=++ d S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G γ——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Q γ——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 L γ——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GK S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GK S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QK S ——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 wK S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Q w ψψ——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分别取0.7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0.7和1.0。 结合本工程情况作出如下基本组合: 1.由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的组合: 1.35G γ=, 1.4Q γ=, 1.4w γ=,0.7Q ψ=,0.0w ψ= 选用组合为: 1.350.7 1.4GK Qk S S S =+? 2.由可变荷载(只考虑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的组合: 1.20G γ=, 1.4Q γ=, 1.0Q ψ= 选用组合为: 1.20 1.0 1.4GK Qk S S S =+? 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ψγγγ+++=

Midas 各力和组合的解释(包括钢束一次 二次)资料讲解

M i d a s各力和组合的解释(包括钢束一次 二次)

Midas 各力和组合的解释 (帮助“01荷载组合”里截取) 提示:在施工阶段分析后,程序会自动生成一个Postcs阶段以 及下列荷载工况。 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 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荷载为该最终 施工阶段上的荷载和在“基本”阶段上定义的没有定义为“施 工阶段荷载”类型的所有其他荷载。 恒荷载(CS): 除预应力、收缩和徐变之外,在各施工阶段激活和钝化的所有荷载均保存在该工况下。 施工荷载(CS):当要查看恒荷载(CS)中的某个荷载的 效应时,可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 “从施工阶段分析结果的CS:恒荷载工况中分离出 荷载工况(CS:施工荷载)”中将该工况分离出来,分 离出的工况效应将保存在施工荷载(CS)工况中。 钢束一次(CS):钢束张拉力对截面形心的内力引起的 效应。 反力: 无。 位移: 钢束预应力引起的位移(用计算 的等效荷载考虑支座约束计算的实际 位移) 内力: 用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大小 和位置计算的内力(与约束和刚度无关) 应力: 用钢束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 钢束二次(CS):超静定结构引起的钢束二次效应(次内 力引起的效应)。 反力: 用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的 反力 位移: 无。 内力: 因超静定引起的钢束预应力等 效荷载的内力(用预应力等效节点荷载

考虑约束和刚度后计算的内力减去钢 束一次内力得到的内力) 应力: 由钢束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应 力 徐变一次(CS):引起徐变变形的内力效应。徐变一次 和二次是MIDAS程序内部为了计算方便创造的名称。 反力: 无意义。 位移: 徐变引起的位移(使用徐变一次 内力计算的位移) 内力: 引起计算得到的徐变所需的内 力(无实际意义---计算徐变一次位移 用) 应力: 使用徐变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 (无实际意义) 徐变二次(CS):徐变变形引起的实际徐变内力效应。 反力: 徐变二次内力引起的反力 内力: 徐变引起的实际内力 应力: 使用徐变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 应力 收缩一次(CS):引起收缩变形的内力效应。收缩一次 和二次是MIDAS程序内部为了计算方便创造的名称。 反力: 无意义 位移: 收缩引起的位移(使用收缩一次 内力计算的位移) 内力:引起计算得到的收缩所需的内力 (无实际意义---计算收缩一次位移用) 应力: 使用收缩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 (无实际意义) 收缩二次(CS):收缩变形引起的实际收缩内力效应。

荷载组合详解

荷载组合详解 荷载规里的荷载组合中提到的荷载“基本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分别表示什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 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不同老规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靠度问题。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除了基本组合外,还针对于排架、框架等结构,又给出了简化组合。 2)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是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短期效应组合相同,主要用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挠度、裂缝等使用极限状态问题。在组合中,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即超越概率为5%的上分位值,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0。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由《荷载规》给出。 频遇组合是新引进的组合模式,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等于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频遇值系数(该系数小于组合值系数),其值是这样选取的:考虑了可变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超越其值的次数或大小的时间与总的次数或时间相比在10%左右。频遇组合目前的应用围较为窄小,

如吊车梁的设计等。由于其中的频遇值系数许多还没有合理地统计出来,所以在其它方面的应用还有一段的时间。 准永久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长期效应组合相同,其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准永久值系数。它考虑了可变荷载对结构作用的长期性。在设计基准期,可变荷载超越荷载准永久值的概率在50%左右。准永久组合常用于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状态影响的分析中。最为典型的是:对于裂缝控制等级为2级的构件,要求按照标准组合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在按照准永久组合时,要求不出现拉应力。 还有就是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问题 新的荷载规中恒载的分项系数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取?什么时候取1.35什么时候取1.2? 1.2恒+1.4活 1.35恒+0.7*1.4活 抗浮验算时取0.9 砌体抗浮取0.8 1.35G+0.7*1.4Q>1.2G+1.4Q G/Q>2.8 所以当恒载与活载的比值大于2.8时,取1.35G+0.7*1.4Q 否则,取1.2G+1.4Q

内力组合,配筋

一、一般规定 1、两端负弯矩调幅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水平 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 也可能出现负弯矩。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 (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端 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 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V; Nmin及相应的M、V; Vmax及相应的M、N; |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 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V =V-q 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 (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 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活载=×恒载+×活载; 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活载; 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恒载+××(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 合系数为0):×重力荷载+×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恒载+×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 选择第四层BF框架梁为例进行内力组合,考虑恒载、活载、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五种荷载。 1、内力换算和梁端负弯矩调幅根据式:

荷载工况组合详解

荷载工况组合详解 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范不同老规范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靠度问题。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除了基本组合外,还针对于排架、框架等结构,又给出了简化组合。 2、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是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短期效应组合相同,主要用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挠度、裂缝等使用极限状态问题。在组合中,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即超越概率为5%的上分位值,荷载分项系数取为1.0。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由《荷载规范》给出。 频遇组合是新引进的组合模式,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等于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频遇值系数(该系数小于组合值系数),其值是这样选取的:考虑了可变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其值的次数或大小的时间与总的次数或时间相比在 10%左右。频遇组合目前的应用范围较为窄小,如吊车梁的设计等。由于其中的频遇值系数许多还没有合理地统计出来,所以在其它方面的应用还有一段的时间。 准永久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长期效应组合相同,其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准永久值系数。它考虑了可变荷载对结构作用的长期性。在设计基准期内,可变荷载超越荷载准永久值的概率在50%左右。准永久组合常用于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状态影响的分析中。最为典型的是:对于裂缝控制等级为2级的构件,要求按照标准组合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在按照准永久组合时,要求不出现拉应力。 3、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问题 新的荷载规范中恒载的分项系数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取?什么时候取1.35什么时候取1.2? 1.2恒+1.4活 1.35恒+0.7*1.4活 抗浮验算时取0.9 砌体抗浮取0.8 1.35G+0.7*1.4Q>1.2G+1.4Q G/Q>2.8 所以当恒载与活载的比值大于2.8时,取1.35G+0.7*1.4Q 否则,取1.2G+1.4Q 对一般结构来说,1.楼板可取1.2G+1.4Q 2.屋面楼板可取1.35G+0.7*1.4Q 3.梁柱(有墙)可取1.35G+0.7*1.4Q

关于midas的荷载组合 - G4_ MIDAS

关于midas的荷载组合 - G4. MIDAS - 中华钢结构论坛引用 退出 | 短消息 | 会员 | 搜索 | 我的话题 | 控制面板 | 帮助 中华钢结构论坛? G4. MIDAS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关于midas的荷载组合 wanqiao 积分 27 帖子 36 #12005-12-29 14:34 在前处理中已经定义了荷载组合工况,但是在后处理中当选择查看内力时候却没有已经定义好的荷载组合工况?这种情况如何解释? manifold 积分 1006 帖子 683 #22005-12-29 15:18

在postcs阶段,凡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工况,是不可见的。 wanqiao 积分 27 帖子 36 #32005-12-29 16:26 问题是我是定义在前处理阶段中,这种问题做何解释? linquanzh 积分 2286 帖子 1185 #42005-12-29 17:28 如果是定义了施工阶段大的荷载那么: 关于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CS:施工荷载、CS:合计 做施工阶段分析时程序内部将在施工阶段加载的所有荷载,在分析结果中会

将其归结为 CS:恒荷载。 如果用户想查看如施工过程中某些荷载(如吊车荷载)对结构的影响的话,则需在分析之前,在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数据 对话框的下端部分,将该荷载从分析结果中的 CS:恒荷载中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荷载将被归结为 CS:施工荷载。分析结果中的CS:合计,为CS:恒荷载、CS:施工荷载及钢束、收缩、徐变等荷载的合计。但不包括收缩和徐变的一次应力,因为它们是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将荷载类型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CS)的话,则该荷载只在施工阶段分析中会被使用。对于完成施工阶段分析后的成桥模型,该荷载不会发生作用,不论是否被激活。 关于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postCS阶段。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条件与最终施工阶段的相同,postCS阶段的荷载为定义为非施工阶段荷载类型(在荷载工况中定义荷载类型)的所有荷载工况中的荷载,包括施工阶段中没有使用过的荷载。对于与其它成桥后作用的荷载进行荷载组合,须在postCS中进行。在生成荷载组合时将CS:合计定义为如LCB1的话,则postCS中的LCB1的结构状态即为施工阶段完了后的成桥状态。 楼主可以将文件发上来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wei1012 积分 65 帖子 77 #52005-12-29 19:42 我最近也有个关于荷载组合的问题 桥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我现在想做正常使用阶段的应力验算。 我采用的荷载组合为“恒载(一期、二期)+收缩、徐变(一次、二次)+汽车+人群+钢束一次+钢束二次+整体降温(或者升温)” 现在算出来的混凝土箱梁应力有很多部位都在4000kN/m2左右,显然是超标(混凝土采用C50、C60),请问各位帮忙找找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