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C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C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C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C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C最终成绩:90.0

1.

烟草播种面积最大的洲的是()。

2.

净种子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为()。

种子净度

千粒重

发芽率

发芽势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种子净度

知识点: 5.3 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

3.

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回交

4.

下列矿质元素中能调节气孔关闭的是()。

5.

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

温度反应特性

光照反应特性

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温光反应特性

1.

土壤基本耕作方法有哪些?()

圆盘耙犁地

旋耕

深松土

深耕

翻耕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旋耕 | 深松土 | 翻耕

知识点: 6.1 土壤耕作的类型与作用及土壤培肥技术

2.

大豆主产国有()。

中国

西班牙

美国

阿根廷

巴西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3.

灌溉方法一般分为哪四大类?()

4.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

种子处理包括哪些方法?()

浸种催芽

药剂拌种

晒种

浸种

种子包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浸种催芽 | 药剂拌种 | 晒种 | 浸种

知识点: 6.2 良种选用、种子处理、播期与播种技术

1.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2.

世界谷物贸易量中,玉米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

FALSE

3.

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可以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

4.

燕麦原为谷类作物的田间杂草,9000多年前才被驯化为作物。()

5.

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成正比。()

TRUE

6.

有两条判断标准可以用来确定一种元素是否为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7.

晒种可杀死部分种子表面病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8.

轮作可利用前作的根际微生物抑制某些为害后作的病菌,以减轻病害。()

9.

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是中国农作制的主要目标。()

10.

作物生产机械化包括作物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机械化。()

TRUE

FALSE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TRUE

知识点:8.1 作物生产机械化含义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同名43422)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判断 1、文学阅读就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形象的心理过程。() 2、美国戏剧家黑格尔标举“社会冲突”,认为“一次戏剧冲突必须是一次社会性冲突”。() 3、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妨说,散文中的一切真实都是作者意识中的真实。() 4、作为抒情话语,对比主要不体现在形式上,而重在内容。() 5、一般说来,阅读身份主要是在现实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因而读者在进入实际阅读活动之前所具有的原来身份,不会在文学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6、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结合着简单语言的劳动呼号,后来作为劳动的伴唱及庆祝丰收时的祝祷,与音乐、舞蹈一同得到发展。() 7、在启蒙运动中,小说作为启蒙思想的武器迅速崛起于英法德诸国,因此17世纪被称为"小说的世纪"。() 8、反讽所表示的某些情感与评价往往与实际上暗含的情感与评价截然相反。() 9、人们思想感情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悖论这种抒情话语形式产生的基础。() 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摹仿对象上,"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11、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因此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12、梁太子萧统所编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按文体聚类区分的文学总集,它的分类是第一次真正“文学”本体意义上的分类。() 13、阅读先见实际上就是一种偏见。() 14、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15、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是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来传达内心抽象的思想感情的。() 16、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接受过程中不需要个人经验的介入。()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6-02 09:14:50 一、单选题 1. (5分) 在我国一般以年均温度()℃以下为一年一熟区。 ? A. 8 ? B. 16-18 ? C. 8-12 ? D. 12-16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 2. (5分) 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称为()。 ? A. 连作 ? B. 间作 ? C. 轮作 ? D. 套作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7.5 轮作与连作概念、生产意义及连作技术 3. (5分) 在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技术体系中,()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 A. 农业专家系统 ? B. 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 ? C. 数据库技术 ? D. 遥感技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8.4 作物生产智能化含义及技术体系4. (5分)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不包括()。 ? A. 叶舌 ? B. 托叶 ? C. 叶柄 ? D. 叶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5. (5分) 在作物生长期内施入的肥料为()。 ? A. 追肥 ? B. 基肥 ? C. 面肥 ? D. 种肥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5 施肥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及施肥技术 二、多选题 1. (5分) 害虫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具体说来,主要哪些防治方法?() ? A. 植物检疫 ? B. 生物防治 ? C. 化学防治 ? D. 农业防治 ? E. 物理机械防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6 杂草、病虫的危害和防治及化学调控技术 2. (5分)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 ? A. 环境因素 ? B. 栽培因素 ? C. 病虫害 ? D. 遗传因素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3 作物产品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川大文学概论 第二次作业

你的得分:83.0 完成日期:2014年07月15日15点18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0 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学创作是人“按照()的规律来建造的”的特殊精神生产。 ( B ) A.艺术 B.生活 C.科学 D.美 2.艺术通感与()有关。 ( C ) A.抽象 B.评价 C.想象 D.认识 3.《文赋》的作者是() ( D ) A.苏轼 B.王国维 C.李白 D.陆机 4.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的体现。 ( D ) A.个性 B.思想 C.精神 D.语言 5.灵感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作家的()。 ( B ) A.构思 B.生活阅历 C.写作习惯 D.偶然因素 6.一种创作方法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的()相联系的。 ( B )

A.方法论 B.艺术素养 C.世界观 D.语言习惯 7.()是旧现实主义的高峰,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完美的阶段。。 ( D ) A.古典主义 B.启蒙主义 C.自然主义 D.批判现实主义 8.文学欣赏以()为主要目的。 ( A ) A.审美 B.感受 C.体验 D.娱乐 9.()是劳动到艺术的中介。 ( B ) A.实践 B.巫术 C.游戏 D.舞蹈 10.()的发展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想象的形式和手段。 ( C ) A.科学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家的素质和才能体现在()等能力上 ( ABC ) A.观察 B.想象 C.创造 D.模仿 2.孕育作家个体性精神特性的土壤有作家的() ( BCD )

2016年农学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1~3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20 13:18:34 一、单选题 1. (5分) 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 A. 单交 ? B. 回交 ? C. 顶交 ? D. 复交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作物的育种目标与选择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 A. 收获指数 ? B. 叶龄指数 ? C. 叶面积指数

? D. 复种指数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 ? A. 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 B. 光照反应特性 ? C. 温度反应特性 ? D. 温光反应特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个。 ? A. 14 ? B. 12 ? C. 13 ? D. 15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作物的起源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小麦属于()。 ? A. 高温长日作物 ? B. 低温长日作物 ? C. 低温短日作物 ? D. 高温短日作物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以下属四碳植物的为()。 ? A. 水稻 ? B. 小麦 ? C. 高粱 ? D. 玉米 ? E. 甘蔗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2.2 作物的分类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C,D,E 解析 2. (5分) 作物生产设施化的意义包括()。 ? A. 增强环境控制能力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 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广义) 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 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二选一) 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杨文钰版)

农学概论 一、绪论 1.农学: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2.农学的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3.农学的特点:○1系统的复杂性;○2技术的实用性;○3生产的连续性;○4生长的规律性;○5明显的季节性;○6严格的地域性 4.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的重要物质;○4农业的基础产业;○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5.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相参”或“三才”理论为基本精神)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特征(精耕细作)。 6.世界作物生产概况: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节水技术;○4设施栽培;○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与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不同的特点:○1作物品种的改良;○2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3作物栽培技术;○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生产率目标;○2可持续性目标;○3营养安全目标;○4经济高效目标 9.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建设高产农田;○2改革种植制度;○3普及优良品种;○4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1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2了解起源地的气候生态情况,分析作物特定的生态适应性,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有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2.农作物起源:水稻、小麦、大豆、油菜—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玉米、甘蔗、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南美洲中心 3.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按感温特性喜温作物;耐寒(喜凉)作物 按对光周期反应特性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 按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 4.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蛋白质和淀粉比例最符合人类需要(1:6~7) 豆类作物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薯芋类作物主要成分为淀粉(大多要求土壤深厚,通透性好,对钾肥需要量大)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品质是根据纤维细胞的长度、细度、拉力、强度、弹性、色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来衡量

文学概论第二次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020007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评阅教师 第二次任务 共三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本科

《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其特点有:一是简便快捷,二是与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相伴随,三是真切生动,四是不易保存。口语媒介往往有两种形态:一是歌谣,二是流言。 2.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经历了五个阶段: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 3. 现存可识的汉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大约 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 4.文学语言具有三种审美特征:陌生化的形式追求、语境化的意义呈现、和蕴藉化的阅读效果。 5.汉语形象的互文性的主要类型有:跨语体现象、古语今用现象、和秘响旁通现象。 6.文学媒介的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涉义性、物质性、和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大众媒介及其表现形态特点 答:大众媒介通常指的是中间插进的用以重复或传布信息符号的机器和有编辑人员的诸如报纸或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的传播渠道。简单点说是向大量受众传递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统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

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 2.简要说明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 答: (一)语言是文本的物质现实 从文学文本的实际存在来看,文学文本是使用语言完成,并以语言的方式存在。因此,语言是文学文本物质现实。 (二)语言是意义的现实处所 意义何处有,只在语言中。从语言和意义的关系角度看,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语言成为意义所不可须臾与之分离的生长地。文学中的意义,即是文学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等一切东西,离开了语言,意义将不存在;文学中的语言,即是按照可以生成某种意义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符号系统,离开了意义,语言将变得不可知。 (三)语言再现自身 从语言的文本功能来看,任何写入文学文本的语言,都不是“纯粹”的语言,而是呈现为携带丰富的社会和文化意味的形态性语言。因此,文学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成了意义的组成部分。 (四)语言是文本美的一种现实体现 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的美是文学文本美的组成部分。与语言本身构成文学文本的意义的一部分相应,语言也成了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3.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的异同 答:文学语言通过一定的比喻、拟人、拟物、对偶、通假、形容、主宾颠倒、语调语序(古代诗歌类的不同平仄)等文学手法,强调主题。 而普通语言对主题的刻画不明显。注意提醒一句的,文学语言并不是指古代诗歌之类,文学语言之中也有现代诗歌、语言和外国作品。譬如黑夜给我黑色的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 1.生物性和社会性 2.地域性和季节性 3.生产的连续性 4.资源的分散性 5.经营的综合性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作物 (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 1.根据温度要求 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 ——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 ——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 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 ——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 ——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 ——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 2.根据光照要求 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 ②短日照(<12):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薯 ③中日照:荞麦、豌豆、番茄、黄瓜、菜豆、四季豆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4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6-08-09 15:06:33 一、单选题 1. (5分)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种。 ? A. 14 ? B. 18 ? C. 16 ? D. 12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6 营养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净种子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为()。

? A. 千粒重 ? B. 发芽率 ? C. 发芽势 ? D. 种子净度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3 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 A. 第三位 ? B. 第四位 ? C. 第二位 ? D. 第一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2 作物的分类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 ? A. 赤霉酸(GA3) ? B. 吲哚乙酸(IAA) ? C. 2,4—D ? D. 萘乙酸(NAA)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6 杂草、病虫的危害和防治及化学调控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一个地区能否复种,除了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还要满足一定的水分条件,一般而言,大于()mm可以实现多种作物的一年两熟或三熟。

? A. 900 ? B. 600 ? C. 1000 ? D. 800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以下属非侵染性病害的有()。 ? A. 干旱 ? B. 高温灼烧 ? C. 线虫危害 ? D. 营养失调 ? E. 低温冻害 纠错

2012年上半年《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2012年上半年《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历史上的文学创造的客体说有[1]、情感说、[2]与社会生活说。 1 的指定答案:自然说 2 的指定答案:原始意象说 问题2 2。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1]、[2]、[3]。 1 的指定答案:作家 2 的指定答案:作品 3 的指定答案:读者 问题3 3.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1]和[2]、[3]和[4]几种。 1 的指定答案:无意获取 2 的指定答案:有意获取 3 的指定答案:实践获取 4 的指定答案:书本获取 问题4 4.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有回忆与[1]、[2]与[3]、[4]与[5]、理智与情感、[6]与[7]。 1 的指定答案:深思 2 的指定答案:想象 3 的指定答案:联想 4 的指定答案:灵感 5 的指定答案:直觉 6 的指定答案:意识 7 的指定答案:无意识 问题5得 2 分,满分 2 分 5.构思方式有[1]、突出与[2]、[3]与[4]。

1 的指定答案: 综合 2 的指定答案: 简化 3 的指定答案: 变形 4 的指定答案: 陌生化 问题 6 二、单项选择题 1.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 所选答案: B.综合 问题 7 2.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所选答案: 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问题 8 3.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 所选答案: B.艺术灵感 问题 9 4.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所选答案: B.苏轼 问题 10 5.以下著作论述到古代文论中的“虚静说”的是(A) 所选答案: A .《文心雕龙》 问题 11 6.在创作原则的问题上,浪漫主义特别倚重() 所选答案: B.情感 问题 12 得 2 分,满分 2 分 7.文学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这种思维方式叫做() 所选答案: A.艺术直觉 问题 13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 1.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5分) ? A. 发芽势 ? B. 种子纯度 ? C. 发芽率 ? D. 种子净度 2. 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 (5分) ? A. CO220%、H2O10%、O210% ? B. N20%、P10%、K10% ? C. N20%、P2O510%、K2O10% ? D. C20%、H10%、O210% 3. 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5分) ? A. 间作 ? B. 混作 ? C. 轮作 ? D. 套作 4.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分)

? B. 1/5 ? C. 1/10 ? D. 1/4 5.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5分) ? A. 40% ? B. 50% ? C. 60% ? D. 30% 二、多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 1. 种子处理包括哪些方法?() (5分) ? A. 种子包衣 ? B. 浸种催芽 ? C. 药剂拌种 ? D. 浸种 ? E. 晒种 2. 土壤有机质包括()。 (5分) ? A. 铁 ? B. 纤维素 ? C. 镁 ? D. 淀粉

3. 杂草的生物学特点有()。 (5分) ? A. 种子生命力强、寿命长 ? B. 生长繁茂 ? C. 适应性强 ? D. 拟态性强 4.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 ? A. 优质 ? B. 抗逆性强 ? C. 产量高 ? D. 生长势强 ? E. 适应范围广 5. 我国油菜种植优势区域包括()。 (5分) ? A. 长江下游优势区 ? B. 长江上游优势区 ? C. 北方油菜优势区 ? D. 长江中游优势区 三、判断(共10道小题、每题5分) 1. 种子发芽要求水分、温度和空气三个因素的适度配合,三者缺一不可。()(5分)

文学概论函授班作业

《文学概论》函授班作业 使用教材:曹廷华主编《文学概论》,高教出版社出版 要求:手写,同一个人、本人的笔迹,四万字。 最终分数形成:听课20%,作业50%,笔试30%。 第一编文学的特征和本质 第一章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文学以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反映生活 1、什么是艺术形象,它有哪些基本特点?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艺术 1、艺术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一般分哪几类? 2、举例说明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文学典型 1、解释名词: 文学典型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2.结合具体的文学典型分析其基本特点。 3.典型和形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4.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基本关系。 第二章文学的社会属性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什么了经济基础是否是决定和制约文学的唯一因素? 2.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关系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1.名词解释 真实性倾向性生活真实艺术真实 2.简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索。 3.结合文学实践,论述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第三节文学的阶级性、人性和人民性 第四节文学的社会作用 1.怎样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从总体上说是审美作用? 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 第二编文学作品的构成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解释名词 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 2、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有哪些构成要素? 3、为什么说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 4、文学作品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 第二节文学作品内容诸要素 1.解释下列名词:

浙大《农学概论》在线作业

1. 中国的谷类作物占其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以上。 A. 4/5 B. 3/4 C. 2/3 D. 1/2 2.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 1/10 B. 1/6 C. 1/5 D. 1/4 3. 在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技术体系中,()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A. 遥感技术 B. 数据库技术 C. 农业专家系统 D. 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 4.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个。 A. 12 B. 13 C. 14 D. 15 5. 根据我国历史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我国蝗虫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A. 2 B. 3 C. 4 D. 5 6. 在我国一般以年均温度()℃以下为一年一熟区。 A. 8 B. 8-12 C. 12-16 D. 16-18 7. ()肥有称农家肥,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A. 有机肥 B. 无机肥 C. 微生物肥 D. 液态肥

8.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种。 A. 12 B. 14 C. 16 D. 18 9. 50年来,我国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了()%,其中,经济作物如糖料、油料、烤烟、蔬菜等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A. 10.7 B. 11.7 C. 12.7 D. 14.7 10. 世界上已耕地面积约有14亿多公顷,还有()%的可耕地有待开发,潜力很大。 A. 10.6 B. 11.6 C. 12.7 D. 14.7 11. 作物吸收养分最适温度因作物而异,水稻的最适温度是()℃左右。 A. 20 B. 25 C. 30 D. 35 12. 粮食作物中生产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谷物占世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A. 5/6 B. 4/5 C. 3/4 D. 2/3 13. 禾谷类作物属于以收获()为目的的作物。 A. 营养器官 B. 种子 C. 根茎 D. 茎叶 14.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A. 60% B. 50% C. 40% D. 30%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 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 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 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 B N2 0%、P2O5 10%、K2O 10% C C 20%、H 10%、O2 10% D CO2 20%、H2O 10%、O2 10% 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A间作 B混作 C复种D套作 19.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20.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C)。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 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21.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D)。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D第二位 22.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C)。 A 2,4-D B萘乙酸(NAA) C赤霉酸(GA3) D吲哚乙酸(IAA) 23.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B ) A旱灾B冷害 C冻害 D涝灾 24.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 D )以上才能保持代活动正 常进行 A 80%-90% B 50%-60% C 60%-70% D 70%-80% 2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C ) A 1/6 B 1/5 C 1/4 D 1/10 26.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 )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巴西 27.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B ) A M1代 B M2代 C M3代 D以上全不对 ..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农学概论课后标准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3)糖类作物主要是指含蔗糖多的作物,用于制造食糖。(4)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他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编织原料作物等。3饲用及绿肥作物种类很多,包括禾谷类、豆科类、块根块茎类、饲用叶菜类等。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药用作物主要有三七、天麻。枸杞、灵芝百合等。调味品作物主要有葱、姜、蒜、八角等5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答:作物通过扩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形成的不同的空间配置情况,称为作物分布。作物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在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那些最猛适应的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形成新的类型和品种,产生生活型和生态型的变异。不同作物生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称为生活型。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长期在不同的环境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态型。6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依据发展种植业得自然条件的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措施等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将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南部地区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作物一年二熟,种类繁多。4长江中下游稲、棉、油、桑、茶区该区耕地以水田为主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耕地水田为主。。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作物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中双季稻占90%以上。。7.川陕盆地稲、玉米、薯类、桑、柑橘区粮食作物中,水、旱粮并重,水稻占主要地位8。云贵高原稲、玉米、烟草区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复杂多样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必须灌溉才能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多喜凉耐寒简述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1.专用小麦重点发展优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