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分析【文献综述】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分析【文献综述】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分析【文献综述】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分析

纺织服装出口是宁波的传统支持产业,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产业。加入世贸组织后,宁波的纺织服装出口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1 宁波纺织服装历史的研究现状

宁波的纺织服装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文化沉淀凝聚而成的。对于宁波纺织服装的历史,不同的人所寻找的角度是有差异性的。茅惠伟、陈霄(2009)提到宁波的地方典籍可以追溯到《明州图经》的唐宋时期。唐宋时,民间纺织业已盛,城区设纺丝局,19世纪创立的“宁波红帮裁缝”更是享誉海内外。宁波近代的纺织服装业主要是《鄞县通志·第五·食货志》中提到“甬之有工厂始于清光绪末年”,“以出产数量之价值别之第一纺纱第二棉织与针织”。《宁波市志·第十六卷·纺织工业》中记录,至1949年,全市纺织企业212家,其中纺纱6家,织布119家,针织41家,产值1230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2.16%。宁波纺织服装的发展起步期是从解放初开始的,宁波纱布厂开机率不到1/3。然而,3年“大跃进”和多年“文化大革命”,令宁波纺织服装业遭遇寒冬。1966年至1969年,宁波市纺织工业产值、利润分别下降6%和34.68%。1970后生产开始回升。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宁波现代纺织服装发展的初兴期,70年代后期,世界纺织服装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2次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国被认为是理想的廉价劳动力国家,这也是宁波现代纺织服装业初期发展的国际背景。1976年开始,宁波市区及奉化、鄞县(现鄞州)的服装企业开始大量接受海内外来料加工。1976年到1986年,10年的加工历史,使宁波服装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加工群。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宁波现代纺织服装业加工处于高峰期。到1990年,中国服装总公司将奉化定为全国49个重点服装城之一。

励梦驹(2005)结合文化,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详谈了文化与宁波服装产业的发展。距今7000余年的宁波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个典型,7000多年前的先民们可以用植物纤维及兽皮作为衣服,这就是宁波服装的形成。宁波服装作为产业得以全面发展是基于“红帮裁缝”的兴起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服装产业逐渐从个体合并为集体,在城区和奉化、鄞县、宁海、余姚等地组成服装手工合作社,加工原料,生产衬衫、劳保服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宁波服装产业迎来了又一个

春天。80年代后,宁波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服装生产突飞猛进。进入90年代后,宁波服装产业继续突飞猛进。

除此之外,薛青(2005)从产业集群角度讲了宁波纺织服装的发展。他从三阶段分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邓年代中后期为止。宁波是我国著名的服装之乡,宁波服装凭借“红帮裁缝”精工细作的缝纫技艺,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第二阶段为产业集群形成期,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为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及市场需求量增加,成衣制造业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第三阶段为产业集群成长期,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这一阶段由于服装市场相对饱和及消费者心理日趋成熟,名牌价值增强,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始引进先进设备,打造自有品牌,产品趋向高档化、优质化。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了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如杉杉集团、雅戈尔集团等。

《鄞县通志·第三·博物志》中记载了宁波近代的纺织服装的种类,当地产的棉织类织物主要包括:(1)土布:俗称结布(结即坚)或称老布(老即牢),是一种最普通的民间家庭工艺产品。“当清同光之际,洋布输入花色犹少,惟光滑为土布所不及,故其时民俗多好土布以其质坚耐用也。”(2)高布:亦称甬布,为鄞县人王承淮,在光绪丙申年,仿洋布式样所创。“此布发行颇为一般社会欢迎,因其质较洋布坚实而花色则大过于土布也,甬布极称一时之盛。”(3)厂布:“一种现时最发达之织造”,属于精制品,原料取自舶来品。

此外,当地产的丝织类织物主要包括以下两类:(1)土绸,即土绢,一种鄞江乡产,以樟村为最多,但是“故步自封,殊少进展,桑与蚕种均粗劣,丝之品质自然远逊湖产。”(2)机户织物:数量较少,加上“洋线盛行”,“时势无可挽回也”。

2 宁波纺织服装出口的研究现状

纺织服装产业是宁波市传统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也是宁波市出口创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杜传鹏(2005)中对宁波的服装出口现状作了总括。宁波服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近代服装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后,宁波服装秉承“红帮裁缝”的精湛技艺,利用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服装企业近2000家,年服装生产能力达14亿余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2%。宁波服装在进军国际市场时,走的是一条低价竞争的道路,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产品无品牌。宁波虽然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等国内驰名商标,但真正称得上国际品牌的却没有。第二,产品低档次。宁波

服装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设备落后、技术薄弱导致服装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过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种比较单一,集中在西服、衬衫两大类上,款式、花色品种也较少。第三,产品低价格。

张芝萍(2007)针对宁波的纺织服装的特点,提出随着外贸环境的变化和服装业的发展,宁波服装在出口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尽管受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进口国贸易壁垒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宁波纺织服装出口的绝对数量和出口增长率仍然保持稳步上升态势。(2)出口市场趋向多元化。纵观世界五大洲,宁波服装已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展现其迷人的风采。从国别地区来看,宁波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美国、阿联酋、澳大利亚、南非、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但对欧、美、日市场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而对中东、东盟、非洲、拉丁美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幅显著提高,这也同样反映在第101届广交会上,来自欧美的订单明显偏淡,来自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订单明显增长。

除此之外,郑小芬(2006)中提到,宁波是国内知名的服装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共有服装企业近2000家,年服装生产能力达13亿余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2%,在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中,宁波服装企业占11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宁服装业的特点主要有:(1)综合实力雄厚,规模企业多,我市服装业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2)注重品牌经营,主导产品西服和衬衫竞争力较强。(3)市场营销网络庞大,但缺乏大型的面料基地,使服装企业面临一定原材料采购风险。(4)产品结构单一,“重男轻女”现象严重。(5)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仍相对落后。(6)部分企业多元化经营明显,且行业跨度较大。

据了解,绝大多数学者和企业家都认同“宁波的纺织服装业是宁波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观点,在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后,发现,对宁波维科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韩良根先生所发表的文章深有感触。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人员,本身就对宁波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对外竞争力、市场行情等有一系列的了解。他重点针对的是入世对宁波的纺织的影响。他认为在入世后的5年里,宁波的纺织品出口经受了很多曲折和考验,较成功的经受住了入世对宁波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中,宁波纺织品出口还将不断应对贸易摩擦、制度规则、贸易成本、技术壁垒等方面的挑战,为此,必须加快推进宁波纺织产业结构调整,使之在转型中提升,在转变中发展。

另外,韩良根(2007)中也强调指出,入世从整体将对宁波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他认为:纺织服装业作为宁波的强势产业和性价比优势产品,也同样要经受市场经济考验。关键是要如何面对、如何适应,如何在迎接战争中将

压力转化为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调整结构,加快国际化进程,才能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杨丹(2005)曾提到,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是宁波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加入WTO前后,宁波的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阻碍,既有助于我们借鉴宁波这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依托的港城,在进一步开放中勇于开拓创新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的经验,也有助于我们通过宁波来看中国,分析中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在加入WTO前后的发展和变化,为中国迎接烽烟四起的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之战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不止如此,徐婧(2008)从SWOT角度分析以及一系列措施这两方面分析了宁波的纺织服装业。竞争优势上,主要从地域条件、服装本身、产业集群等方面来分析研究;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杭州湾大桥通道建成以后,宁波将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中,这将加强宁波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宁波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目前宁波已形成了以西服、衬衫为龙头的庞大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服装业的最大生产基地之一。宁波服装素以男装闻名,如“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洛兹”等品牌,在国内有着良好的知名度。在宁波奉化江两岸,初步地自然形成了一个不到20公里的“L”型服装产业群。区域内拥有完整的服装生产链,配套设施齐全,商贸形式多样化。竞争劣势来看,主要从高端人才及高端产品的缺乏角度来分析;由于目前宁波的一些高校还不能培养出纺织服装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宁波纺织服装业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另外,宁波的纺织品服装多处于中低档的同一层面,市场同构现象明显。来料、来样、来牌仍然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自我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机遇方面,主要从加入WTO和配额取消这两方面的机遇分析;威胁方面,主要从贸易壁垒、竞争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分析。就其所论述的措施我发现都大同小异,主要从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三方面来共同努力。

3 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①比较优势理论

首先由英格兰的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经济理论。该理论针对国家间生产同类商品的相对机会成本的不同,阐明了进行国际贸易的理由和好处。李嘉图的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实际上,劳动是生产的惟一要素)。宁波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加上原材料充足,优越的地理位置都成

为他的竞争优势。

②区位因素理论。美国学者约翰逊等人在对促使经济发展的各种区位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和考察后得出区位因素理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劳动成本、市场需求、贸易壁垒、政府政策等等区位因素理论都说明了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条件,同时也为企业进行区位和市场选择提供了分析框架。

③内部化理论。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学者巴克利(PJ. Buekley),卡林(Cassor)和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曼(M. Ragman)把科斯的市场内部化引进跨国公司理论,形成著名的内部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外部市场不完全是内部化的基本原因,内部化理论并不是强调企业特有技术优势本身,而是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全部转移这种优势的能力,并认为这才是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真正动因和优势所在。

④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⑤竞争优势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由四组因素决定,它们分别是:要素条件,需求因素,产业与相关产业,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行业。因此,这四个因素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4总结

上述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宁波的纺织服装出口,他们的观点结论对于本人撰写毕业论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宁波这个著名的港口物流城市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加快产业升级的脚步,积极创建品牌战略,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宁波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使宁波这个美丽的城市可以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