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2010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2010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2010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概况

古堰集镇位于石泉县城南部,距县城5公里。在石泉水坝库区左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8′~108°14′,北纬32°52′~32°57′。区域内主要包括汉江右岸的赵家沟、汉阴沟、南沟河、荒山沟、邓才沟和风沟共7条支沟以及汉江干流右岸9km的江岸,除风沟直接汇入汉江外,其它五条支沟均汇入中坝河。古堰总面积49.74km2,水土流失面积29.23km2,占总面积的58.8%。主要治理区地处南部巴山区,在人口较集中的沟边、公路旁,海拔高程在340m—1381m之间,相对高差1041m。

1.1.2 地质、地貌

⑴地质

古堰在我县水土保持区划中划分在巴山中度流失区。地质构造为巴山大断层属杨子地台边缘,构造以褶皱为主,裂隙发育。山顶普遍剥蚀严重但比较平缓。裸露岩石较多,土薄石厚,岩石破碎。出露岩性主要有黑云母片麻岩、石英岩、花岗岩和硅质岩。

⑵地貌

古堰小流域地处汉江下游喜河库区上游,地貌类型为巴山山系,山峦迭嶂,沟坡纵横,沟壑交错,沟谷外窄内宽,流域地势呈东西走向,西北高东南低,山体比较宽厚,山顶较为平缓,山势多呈浑圆形山脊,坡脚多出现局部山间坝子和宽阔河谷。

沟内地形起伏较大,山坡自然坡度在5°—60°之间。小流域内土地总面积49.74km2,其中坡度小于5°的土地面积397hm2,只占总面积8%;坡度5°~15°的土地面积 422 hm2,占总面积8.5%;坡度15°~25°的土地面积 1212hm2,占总面积24.4%;坡度25°~35°的土地面积 1818hm2,占总面积36.6%;坡度大于35°的土地面积1125hm2,占总面积22.5%。

1.1.3 土壤、植被

⑴土壤

根据石泉县农业局土壤测肥实验报告,古堰集镇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黄棕壤、棕壤三类。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河、沟两岸的河漫滩阶地上(一级阶地),是本流域的高产农业土壤,PH值为6.5,土层厚度大于70cm,水稻土中有机质如氮、磷、钾含量丰富,土壤养分结构合理,适宜水稻生长;黄棕壤分布在沟、河两岸(二级阶地)的梯坪地及缓坡(10°—15°)耕地上,是主要旱作物和林、草宜生土壤,PH值在7左右,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仅次于稻田,但高于陡坡耕地,土层厚度20—50cm;棕壤分布在流域的支毛沟内,其氮、磷、钾含量低于水稻土,但也适合水稻生长,产量低于主沟、河道两岸的河滩地稻田,土层厚度15~40cm。土壤多呈中性至弱酸性,通透性能较好,土壤质地以壤土层居多,保水、供肥能力较差,有机质含量中等,肥力基础较好,土壤保肥性总体属中等水平。山体裸露岩体较多,地块零散,夹杂分布较多的坡积土,因此,土壤的理化性状较好,适宜各类植物和农作物生长。详见表1-2。

表1-2 古堰集镇土壤理化性状表

⑵植被

古堰集镇内没有规模性的连片森林,近年在石泉县县委、县政府坚

持“生态立县、蚕桑大县、旅游兴县、城市靓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指导下,兴桑养蚕、新农村建设示范等项目相继在部分村、组试点实施,村落、民居、沟边营造了一些美化环境、发展庭院经济的四旁林,在公路边划定了一些退耕还林封禁区,现有植被类型多样,山上主要为灌木林和针叶、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以人工栽植、飞播的松、栎、柏为主,在沟谷及浅山、近村地带的坡地、地埂上,非规模性的分布着桑树、板栗、桃李杏、毛竹等经果林。流域内现林地面积3398hm2,其中用材林653hm2,占林地面积19%;栎类薪柴林611hm2,占林地面积的18%;疏、幼林地较多2134hm2,其中疏林926hm2,幼林1208hm2,占林地面积的63%。还有以桑树为主的经果林为242hm2。森林覆盖率为31%。就林木结构分析,用材林面积较小,灌木林面积大,疏幼林比重大,经济林面积小。流域内是“远看绿油油,近看水蚀流”,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亟待加强提高。

1.1.3 气象、水文

⑴气象特征

古堰集镇紧靠县城,石泉县气象站资料显示流域内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0.2℃,四季分明。多年初霜期始于11月中旬,终霜期止于来年3月中旬,无霜期多年平均242天。大于10℃积温3507℃,年均日照时数1812 h,夏季日照总时数为658.8h,光照充足。全年多东南风,年均风速1.4m/s,年均大风日数11.8天,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自然降水受季风影响,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多年平均春季占21.8%,夏季占43.5%,秋季占32.1%,冬季占2.6%。历年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年最大降雨量1359.5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仅575.5mm(1966年),月、季、年分配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77.1mm,雨量相对充沛。充足的光照、丰富的降水和宜人的气温非常适宜作物生长。(表1-1)。

表1-1 古堰集镇气象特征表

⑵水文

古堰集镇属汉江南岸支流,包括赵家沟、汉阴沟、中坝河、南沟河、荒山沟、邓才沟和风沟共7条支沟,比降在20.0‰—80.0‰之间。流域地处安康市“第一暴雨区”,按照《安康地区水文手册》和流域洪水调查资料,结合石泉水文站实测年最大24h暴雨资料系列,经计算:中坝河小流域10年一遇24h最大点雨量值为139.4mm, 6h最大点雨量值为95.7mm; 20年一遇24h最大点雨量值为165.7mm , 6h最大点雨量值为114.3mm,只要合理调节利用,正常降水可以满足区内各项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流域内频率P=10%、P=5%的1h、3h 、6h、、12h、24h,多年平均最大降雨量结果见表1-4。

表1-2 古堰集镇1h、3h 、6h、24h暴雨量计算成果表

由于各支沟无实测暴雨、流量资料,由《陕西省水文手册》中汉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0=17.2/(F0.015)、汉江南岸支流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0=27.3/(F0.1),汉江北岸支流多年平均径流模数M0=62.8/(F0.156)。按照本地《安康地区水文手册》查得:古堰集镇划分在“任洞区”,各项水文参数查表、查图计算结果如下:

中坝河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380mm,地表径流量为0.19亿m3,径流模数17.61t/年.km2。

古堰集镇近几年通过支农项目扶持资金的倾斜,农田灌溉系统得到基本配套,水源均以沟溪自然引水为主,但标准低、质量差,如土渠渗漏,堰塘严重淤塞,农田防护堤残缺不全的现象比比皆是,流域内现有各类水利设施(塘堰、水井,蓄水池、抽水站)年供水量仅12.04万m3/年,但在旱季,由于降雨少,河沟来水量不足,时常出现沟溪断流无水可引,大部分的农田灌溉难以保障;而在雨季又会出现坝毁渠塌水断的现象。1.2 社会经济状况

1.2.1 人口与劳动力

古堰集镇在石泉县城关镇辖区内,含杨家坝村,红岩村、中心村3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756户,2984人,其中农业人口2786人,有农业劳动力1653个,农业人口密度为50人/km2,流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据县级社保部门调查统计,流域内有40 %的劳动力在农闲进城或外出务工。

1.2.2 土地利用现状

古堰集镇耕地面积454hm2,占总面积的18.05%,其中:水田91 hm2,占耕地面积 20.4%;梯坪地 75hm2,占耕地面积16.7%;坡耕地232hm2,占耕地面积63%,坡耕地中25°以下的坡耕地139hm2,占耕地面积 31 %,25°以上的坡耕地143hm2,占耕地面积 32%。经果林面积121 hm2,占总面积的4.9%。林地面积1699hm2,占总面积的68.3%。荒山荒坡 112hm2,占总面积的4.5%。水域14hm2,占总面积的0.5%。难利用地76 hm2,占总面积的3%。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10hm2,占总面积的0.4%。流域内人均土地0.92hm2/人,人均耕地0.17hm2,其中基本农田人均0.93亩,低于全县人均1.05亩的平均水平,尤其在公路边、集镇旁的村组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突出。

古堰集镇内耕地中的大部分水田都分布在各支沟的沟旁滩地及支毛沟的汇流处,梯地与坡耕地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为主的沟旁阶地上;

用材林(有林地)653hm2大部分在海拔500 m以上的中山上,村落、沟侧有零星分布,近年栽植的疏幼林2134hm2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地上;撂荒造成的荒山荒坡分布与疏幼林基本相同。

由土地利用分布现状可以看出,其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是不合理的;流域各支毛沟汇流处坝地土地平整,住户密集,人多地少,近年耕地保存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量的坡耕地种植的主要是农作物,植被覆盖率低、生产扰动大,古堰集镇地处暴雨中心,坡耕地和荒山荒坡是水土流失的高发区,各支沟中上游比降较大,暴雨产生的洪水在中上游形成冲刷,将泥沙淤积在下游沟道,使下游坝地的住户和农田受到极大的威胁。坡耕地广种薄收,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浪费了土地资源和大量的劳动力,制约了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土地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为建设高标准的农耕地,并大力发展核桃、桑、油桐等经果林。

1.2.3经济状况

⑴产业结构

古堰集镇农业总产值958.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8.5万元,占总产值35%;林业产值157.8万元,占总产值16%;牧业产值320.4万元,占总产值33%;渔业产值 5万元,占总产值1%;其它产值143万元,占总产值15%。农村经济总收入108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元。

⑵农业生产

古堰集镇内现有耕地面积449hm2,其中基本农田166hm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大都种在河谷梯地、水田和缓坡地上。粮食总产量103.8万kg,平均粮食单产154kg/亩,基本农田平均亩产335kg,人均产粮387.4kg,基本满足生活需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只占20%,经济作物主要是在河滩地(一级阶地)上种植蔬菜,在坡地上以油菜、薯类为主。⑶林业生产

林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兴桑养蚕和少量经济林果,产值157.8万元,古堰集镇林业纯收入32万元。

⑷牧业生产

牧业收入主要来源是户养的生猪和鸡,另有少量牛羊出栏。其中:生猪年出栏2050头,鸡4000只,牛40头,羊200头。各类家畜、家禽以传统模式农户家中散养居多,饲养来源主要是自产的粮食玉米和部分农作物秸秆、茎、叶野菜等,很少购买成品饲料。通过产业扶持,流域内已发展小规模的养猪专业户6户,投工及饲料用量较大,成本高,相应纯收入较低。

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坡耕地面积大,占耕地面积的64%,水土流失严重,地力减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广种薄收。

②农村基础设施起步晚、规模小、标准低、维护少,总体相对薄弱,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不足,没有建立持续发展机制,农民各自为阵,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③以兴桑养蚕、高效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不具规模,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人均经果林面积虽然有0.68亩,但标准低,老劣苗多,影响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为粮食型土地结构。

④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服务业等产业太少。

⑤整体推进新型农业的观念淡漠,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1.2.4基础设施状况

古堰集镇位于县城南部,各支沟以村为单位,新修的通村水泥道路于之相连,交通较为便利。流域内的农网改造全部通电到户。近年,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沟溪引流、小型提灌设施,配套“小工

程、大群体”项目和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初步解决了农村户户通自来水问题,农田灌溉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现有水利设施中,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设施有塘堰2座,容量1.4万m3;机电井3口,蓄水池(窖)47口,渠道1km,抽水站`座,装机容量6kw。由于连续几年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损毁严重,难以满足农田灌溉需求。有50%以上的农户已使用省柴灶,群众生活燃料主要是树木枝桠、农作物秸秆,少部分农户使用燃煤、燃气,在县城购买。流域内有17户农户新近建成沼气池。临路、近村的土地,肥料以猪、牛粪等农家肥为主,边远坡地用化肥。

1.3 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现状

1.3.1 水土流失状况

按照陕西省水土流失分区公告,古堰集镇水土流失分区划分在巴山中度流失区。总面积24.87 km2,水土流失面积14.61km2,占总面积58.8%。其中轻度流失276hm2,占流失面积18.9%;中度流失685hm2,占流失面积46.9%;强度流失390hm2,占流失面积26.7%;极强度流失98hm2,占流失面积6.7 %;剧烈流失14hm2,占流失面积0.9%。水土流失类型中的轻度流失地主要分布在疏、幼林地内,中、强度流失分布在坡耕地、部分疏幼林及荒山荒坡内,极强度、剧烈流失分布在25°~35°坡耕地和覆盖度<30%的荒山荒坡。

地域内水土流失主要是水蚀:降雨使裸露坡面形成冲沟、集流,汇流于沟溪成为暴雨瞬时激流,加之沟溪中上游自然比降较大,在缺乏缓流、拦沙措施时,极易对坡脚形成冲刷伴发崩塌、泥石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于我县地处暴雨中心,年均降雨量为438mm,且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份的汛期,其中在7、8、9月三个月降水最多,占全年降雨量的52%以上,也是洪涝、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段。

根据《石泉县农业区划报告》对古堰集镇调查,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850t/km2,年平均土壤流失量7.09万t。

1.3.2 水土流失的危害

⑴降低土壤肥力。随着流失,肥沃的表土层被大量剥蚀,大面积性状不良的土层出露,土壤质地变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干旱威胁日渐增大,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不断降低。

⑵破坏土地资源。水力浸蚀形成侵蚀沟,洪水冲刷使沟底不断下切,引起局部堤岸崩塌、滑坡等,在暴雨时形成泥石流,使可利用的土地不断减少,裸露岩石增加,破坏地面表层。

⑶加剧洪涝灾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差,一旦遇到暴雨,河水暴涨,泥沙俱下,极易泛滥成灾。

1.3.3 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安排,实行支农项目资金捆绑。古堰集镇已部分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和东桑西移等具有一定的环保功能的建设项目,新建和恢复的各项措施有:垃圾填埋池3口、水保林244hm2 、建沼气池18座、省柴灶385个、舍饲养畜7间。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古堰集镇综合治理、控制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由于我县近年没有水土保持治理专项资金且又是山区贫困县,地方财政和群众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来源匮乏,对极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坡耕地、荒山荒坡等综合治理程度不够。古堰集镇还有287hm2坡耕地(大于25°的坡耕地143 hm2)亟待治理,还有疏幼林1067hm2,因撂荒形成的荒山荒坡112hm2等水土流失易发区,有待封禁治理;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土渠渗水严重,干旱缺水插不上秧,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燃料主要来源于林地,且牛羊散养,致使林地郁闭度逐年下降,水土流失日渐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加之目前一些群众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仍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植被,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

2.1 建设目标

石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倡导绿色产业,正在着力打造一个具有陕南特色的“山绿、水清、人富”的新石泉,坚持以“生态立县”为主题,走“蚕桑富县、旅游兴县、城市靓县”之路,把“2010年秦岭生态保护工程”列为当前重点建设项目首要位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从项目规划、设计布置上明确提出具体的规划思路,“水要清、人要富、景要美”为治理目标。结合现场勘察的流域现状,结合群众意愿,制定古堰集镇项目区综合治理的具体目标为:

(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1hm2,治理程度达到100%,土壤侵蚀量减少70%,必须实现“水清”的目标。

(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围绕“城市靓县、旅游兴县”的建设目标,依据“大封禁、小治理”的原则,确定林草地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100 %,综合治理措施保存

率达到90%,使1067hm2的疏幼林实现生态修复。结合中坝河项目区内“中坝大峡谷”和“后柳水乡”的景区的开发,使古堰集镇成为一个山青水秀、花果飘香的生态旅游休闲农家乐园,满足“景美”的要求。

⑶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结合古堰集镇水土流失现状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加强现有基本农田防护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使人均年产粮达到400kg;通过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发展蚕桑林果产业,让群众能在短期内见效增收;以自然沟溪为单位,依托农家休闲旅游,围绕第三产业,建立立体化的城郊型农村特色经济,达到当地群众人均纯收入比平均水平提高30%的目地,实现“人要富”,使治理成果稳得住。

全面实现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三赢”的大生态、大水保之目的。

⑷其他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综合配套,使流域内生态面貌、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流域内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 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实现山川秀美、人民富裕。

2.2 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

2.2.1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划分

本流域现有农业人口2677人,基本农田166hm2,人均0.93亩。按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3‰计算,建设期末即两年后人口将达到2693人。要达到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在现有坡耕地282hm2中需新修基本农田24hm2。为确保群众收入增加及产业开发,实现人均增收目标,结合流域综合治理调查的群众意愿,需发展经济林果77hm2。规划期末生产用地为425hm2(耕地191hm2、植物篱防护耕地36 hm2、经果林198hm2)。

对地域内原有的疏幼林1067hm2实行封育管护,将112hm2荒山荒坡营

造为水保林,发展人工草地1hm2,治理期末生态用地达到2061hm2。

2.2.2 土地利用规划

⑴生产用地土地分级与适宜性评价

本地域现有耕地449hm2,经土地分级及适宜性评价:一、二、三级耕地244hm2,地面坡度为<5°、5°~15°,主要是沟道两侧的坝地、沟台地,地块相对完整,距村庄、道路、河流都近,水源条件好,适宜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发展大棚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以及坡改梯,栽植经济林、果木林。四级耕地62 hm2,地面坡度为15°~25°,一般在沟道中下部,地块比较完整,距农村住户、村级道路有一定距离,灌溉水源引用沟道、溪水,作为保留的坡地,适宜发展经济林和耕地,采取植物篱或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五级耕地143hm2,地面坡度大于25°,在沟道的上部,地块零星破碎,距村庄、道路、河流都较远,水源条件差,只适宜营造水保林。详见土地分级和适宜性评价表2-1。

表2-1 古堰集镇土地分级及适宜性评价表

⑵土地利用规划

我县农林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表明,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农林牧协调发展、增加土地产出量的基础。根据地域

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优化配置,对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进行如下调整:

本区治理方向和措施布局如下:

⑴15°以下全部作为农业用地,并配套坡面水系工程;其余部分采取等高植物篱措施进行保土耕作;

⑵15°~25°坡耕地营造经济林,并选典型区种草发展畜牧业;

⑶对25°以上的坡耕地造经济林和生态林,生态林采取阔叶、针叶混交模式;对疏幼林地全部封禁治理,荒山荒坡营造水保林的方式,并推行沼气池等能源替代以及舍饲养畜的示范点;

⑷在地域内部分侵蚀严重的支毛沟修建谷坊;

⑸对现有支毛沟及保护农田的塘堰进行整治;对于部分冲刷严重对两岸农田有较大影响的溪沟进行整治。

2.2.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调整原则

根据现有耕地面积的实际情况,结合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充分考虑当地产业发展结构来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优先保证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亩的基础上,在采取植物篱保土措施的前提下,适当保留部分坡地;结合当地人民意愿,适当扩大经果林面积,提高农业用地产出率使农民增加收入,使地域内的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二、调整方向

针对人均经果林面积较少,坡耕地和疏幼林面积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需要改造坡耕地,设计对5°~15°的坡耕地部分改建石(土)坎粮梯,剩余部分采取保土耕作措施,并补充等高植物篱的水保措施;15°~25°的坡耕地部分坡度较缓、耕作条件较好的可补充等高植物篱进行保土耕作,其余的营造经济林,并选典型区坡耕地种草发展畜

牧业;对25°以上的坡耕地营造经济林,立地条件差的造生态林;对山上的疏幼林地全部封禁治理;荒山荒坡“封禁+补植”,全部绿化。

<5°耕地166hm2作为基本农田保留;

5°~15°中有条件的坡改粮梯面积为28hm2,其他的坡耕地全部补充等高植物篱进行保土耕作和种草面积为1hm2;

15°~25°全部营造以桑和油桐为主的经济林;

>25°坡耕地中立地条件较好的营造以油桐为主的经济林,和2.5hm2的核桃,其余143hm2坡耕地造生态林;

荒山荒坡114hm2“封禁+补植”的方式;

疏幼林及部分郁密度较低的灌木林地1067hm2,进行封禁治理。

三、调整结果

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确定流域内农、林、牧、渔各业用地规划面积如下,调整后土地总面积24.87km2,其构成是:耕地227hm2,其中水田92hm2,梯地99hm2,保土耕作36hm2。

经果林地198hm2。

林地:1954hm2,其中有林地457hm2,灌木林430hm2,疏幼林地1067hm2。

草地:8hm2。

其它:其中水域13hm2,难利用地76hm2,居民及交通用地等9hm2。

调整后的农业生产用地由现有570hm2减少到425hm2,林业用地由现有1699hm2增加到1954hm2,荒山荒坡由现有112hm2减少到零。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全部治理,使林草植被由治理前的73.5%增加到86.4%,生产用地由23%下降到17%,生态用地由治理前77%上升到治理后83%。(见附表3)

2.2.4 建设规模

本流域规划坡改粮梯24hm2(石坎梯地21hm2,土坎梯地4hm2);新建

经济林77hm2;人工种草1hm2;植物篱36hm2;营造水保林255hm2;封禁治理1067hm2;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1hm2。新建垃圾填埋池3口,新建沼气池15座,省柴灶15个,舍饲养畜15间。

3.工程设计

3.1综合治理措施

⑶垃圾填埋池

1)布设原则

①垃圾填埋池布设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凹处,与道路的终端相连,以便运送垃圾。

②该项目区垃圾填埋池按坡面积10~15m3/hm2标准设计。

③垃圾填埋池全部布置在坡地工程中,蓄积垃圾,集中治理。

2)垃圾填埋池设计

池体设计:垃圾填埋池采用地下式斗状池。

本流域共规划蓄水池13口,单池主要工程量:C13砼铺底0.95m3,土方开挖42.9m3,M7.5砌砖3.2m3。

3.1.2水土保持林草

本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主要布设在坡耕地和荒山荒坡上。在条件较好的坡耕地营造“经果林+植物篱”模式防护体系或坡耕地种草,在坡度较陡的坡耕地和荒山荒坡营造生态林。

3.1.3.1经果林

⑴布设原则

1)经果林建设主要以规模经营为主。

2)经果林主要布设在小于25°的坡耕地上。

3)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林分环境,改善立地质

量为目的。

4)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或经多年栽培,适应性较强,提高造林成活率。

5)充分发挥各种立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

⑵造林技术措施

1)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主要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并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确定,经果林品种主要选择良种桑树、油桐和核桃。

2)造林方式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所选树种特点,桑树和核桃采用植苗造林的方式进行造林,油桐采用营养苗进行造林。

3)造林密度设计

考虑到对肥料的需求以及当地的土壤肥力条件,桑树为高密度规模建园为主,每公顷6700株/hm2左右。核桃和油桐按行距×株距=3m×4m 栽植,每公顷900株左右,“品”字形配置。

4)整地工程设计

考虑到经果林的水土保持效果,桑树以反坡带状整地,带宽1.2米,穴状栽植,核桃和油桐整地方式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规格为长径

1.0m,短径0.6m,坑深0.6m。

5)苗木质量

桑树采用一年生一级改良桑苗,核桃采用两年生嫁接苗(一级苗),油桐采用营养苗。

苗木在出土前2--3天应浇水,起苗后应分级、包装、运送,整个过程需注意根部保湿,防止受冻和遭受风吹日晒。

起苗后应尽快栽植。如因故不能及时栽植,应采取假植措施,做到

疏排、深埋、踩实,适量浇水。栽植前应对树苗进行挑选,严格按苗木等级筛选树苗。于造林的树苗必须发育良好,根系完整,基茎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6)种植方式和时间

①应尽可能前一年秋冬二季整地,第二年春秋二季造林。有利于容蓄雨雪,促进生土熟化。

②应在春季苗木萌动前造林,秋季应在树木停止生长和土地封冻前抓紧造林。尽量在连阴天墒情好时造林。

③核桃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逐步向外扩大,将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用生土堆成外高中心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在坑穴中心挖锅底状植树坑,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最后将集流面夯实拍光。

7)抚育管理

要注意对经果林幼林的抚育管理,主要包括及时松土、除草、修枝,以及灌溉追肥等,根据不同树种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尤其对桑园的抚育管理,每年冬季要加强管护,采取修枝、石灰水刷白,预防病虫害。对残次、缺苗要注意及时补植,注意林木病虫害的防治。

⑶工程量

根据现场调查及各乡镇实际情况布设措施,小流域坡耕地造经果林155hm2,其中有核桃5hm2;桑100hm2。在大于25°的坡耕地内栽植油桐50hm2。

3.1.3.2生态林

水土保持生态林主要布设于大于25°的坡耕地上以及荒山荒坡上,退耕还生态林采用针阔叶林混交模式,树种拟选择马尾松、栎树类、侧柏。荒山造生态林在90%的面积上实施人工造林补植,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约占总面积的10%采用封禁的方式,达到治理目的。

马尾松、侧柏造林密度设计为行距×株距=2m×2m栽植,每公顷2500

株/hm2左右,“品”字形配置,栎类与松、柏株间混交、间植;传统树种刺槐一般栽植在林边、坡顶,栽植密度为3000株/hm2左右。马尾松、侧柏采用一年生实生苗(一级苗),栎树类采用容器苗,刺槐也采用一年生实生苗(一级苗)。

栽植是要掌握“三埋两踩一提苗”及“深埋、砸实、根展”等要点。采用穴状整地,坑底宜平,将苗木置于中央扶正,填上一半土,略提苗,严防窝根,踩实,再填满土,踩实,最后复一层虚土。

流域内共营造生态林511hm2,其中坡耕地造生态林287hm2,荒山造生态林224hm2。

3.1.3.3等高植物篱

⑴布设原则

在坡耕地10°―25°的地块中,采取保土耕作措施,种植植物篱,阻挡坡面泥沙下泄,逐渐自然形成一道土埂,以减少土壤流失。

在坡耕地造经果林地块中,布置等高植物篱,控制坡面侵蚀。

⑵种植技术措施

根据项目区土壤侵蚀分布和治理任务,本阶段拟对10°-25°的坡耕地的坡耕地采取等高植物篱防护。植物选择适应本地生长,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桑。根据研究资料,在地面坡度5°-15°的坡地中,当植物篱间距在15~20m时可有效控制坡面侵蚀,在地面坡度15°-25°的坡地中,当植物篱间距在10~15m时可有效控制坡面侵蚀,篱与篱之间的坡面间距初步定为15m。沿坡耕地等高线进行水平阶整地,宽度0.8-1.2m,外高里低,倾斜度10°,坎高0.3m。进行双排穴植,穴为圆形坑深0.3m,直径0.3m,每穴1株,株距80cm。

⑶设计工程量

根据布设原则,坡耕地共布置桑植物篱48km、防治面积72hm2。古堰集镇植物防护措施设计见下表

表3—1古堰集镇植物防护措施设计表

3.1.3.4种草

本阶段项目区计划在15°-25°的坡耕地上种草,草种选择适宜的优良牧草紫花苜蓿,采取撒播种植。

⑴布设原则

1)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现有坡耕地上实施,以饲养牧畜为主。

2)选作水土保持种草的基本条件实草种抗逆性强,保土性好,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

⑵种草方式设计。采用直播方式。

⑶播种量设计。《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规定,撒播草籽播种量为每公顷10kg~80 kg,取25kg/hm2。

⑷施工。

1)整地

播种前必须将土地翻耕、耙平、细碎土块,有利于种籽破土出苗,在整好的地块上,开厢条播,行距18~22cm,播深约2cm。

2)种籽处理

①去杂,精选。保证播下的是优质种籽。

②浸种消毒、摩擦,有利于种籽出苗,防止病虫害和鼠害。

③采适量肥料拌种,有利幼苗生长。

3)选好播期

①根据当地实践经验确定播期。

②春播需地面温度回升到12°以上,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

③春旱不宜播种的地方可以夏播;选在雨季来临和透雨后进行。

④秋播不宜太晚,要求出苗后能有一个月左右的生长期,以利越冬。

⑹工程量

本项目共坡耕地种草2hm2,主要布设在畜牧业条件相对较好的长安村和瓦屋村,需种籽50kg。

3.2生态修复措施

3.2.1封育管护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封禁、补植是人力和自然结合、完善生态系统工程的有效措施之一,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通过上述工程措施治理后,流域内尚有部分疏幼林共1067 hm2需进行封育治理,须疏林补植27.8万株,在路边设立网围栏2.0km,在人群活动相对频繁、醒目地段建封禁标牌4个。

⑴布设原则

流域内的疏幼林和荒山荒坡无论面积大小,一律封禁。根据流域内各地块植被情况,确定了不同的封禁方式和封禁时间。

⑵组织管理措施

①建立封禁制度

对新造幼林实行封育后,制定封禁管理制度,统一由县政府行文公告,禁止任何人擅自在封禁区进行砍伐、采薪、割草、放牧等其他不利幼林生长和破坏工程的生产活动。

②设立组织,落实责任

在封禁区内,建立以村为单位的专职管护组织,实施承包管护的办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

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实施方案.doc

xx镇中心小学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实施方案 根据汉中市教育局《关于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的通知》,我校依法保护秦岭,共建美丽校园,为主题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作为我校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为了确实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学校环境教育的作用,做到环境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有课时,有教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环保知识,加强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让师生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与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结合。 二活动实施 1、组织健全计划落实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秦岭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落实好环保教育,环保,校园建设等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1).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LED屏等形式,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宣讲,贴近生活,举办“水与自然”“我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等绘画,手抄报展示。

(2).通过班会课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发挥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宣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环保知识,通过宣传,促进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 三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 1.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环境保护重在平时,卫生保洁落实到班级,班级再落实到小组,建立定期的突击检查评比制度,班级卫生保洁区天天检查,一周一次评比表扬记载及时资料齐全。 2.二各班级定期出好环保主题黑板报,积极开展队员喜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接受环保教育。 3.绿化校园环境,学校将投入部分资金,美化学校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 总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开展秦岭保护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保护大秦岭珍爱魅力学校的生态意识。 德育处 2018年10月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以陕西省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为例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以陕西省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 为例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以陕西省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为例 忻州师范学院 系班:政史系1105班 姓名:周峥 学号: 03711072 指导教师:邢振江

前言: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建设中,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经过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来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可是,人们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一直非常淡薄,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大气污染治理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大气污染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我所调查的西安市地处关中腹地,古代有“八水绕长安”,但在发展过程中西安市一度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措施使得大气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经过调查发现西安市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之处,并认真分析,力求解决之道。 关键字: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启示。 调查方法:个案调查 一、背景 近些年来,灰蒙蒙的天、四周弥漫的“毒气”,满街的“口罩面罩人”,人们在雾霾天中“负重”前行……这一场景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空气污染,这个与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尽显沉重与无奈。据了解,在四大主要污染源排放中,工业、交通、能源与建筑,与居民或消费者自身直接相关

的就占据了后面三个,达到70%以上。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导致城市空气污染。春节假期刚过,在舆论还在热议春节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之际,环保部就发布通报,春节期间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排除春节因素,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已经在今年连续袭击中国的多场雾霾天气中凸显雾天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各地频频传出的PM2.5“爆表”……雾霾,已然成了给中国留下的第一个“全民拷问”。面对一波又一波的雾霾天,各方面在努力行动。气象局及时发布预警,让公众做好应对准备;“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地方政府也陆续坚定整治空气的决心。关于治理空气污染、拯救空气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立法才是最重要的出路。 二、西安市大气污染历史、现状及原因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安市的空气质量都非常之高,直到改革开放数年后,由于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长期忽视了城市发展对空气的污染,当时的空气污染因素是单一的,就是由于工业和居民生活需要而大量燃烧煤炭产生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加之未经过任何处理就排放于大气之中,使得空气污染一度异常严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陕西省政府及西安市政府曾实行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着手“气化城市”的建设,也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气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必须环节是结合实际、结合本身。仅是泛泛而谈,是一篇无血肉、无精神的散文;不能提出结合实际和本身的具体思惟、具体措施、具体改革,是情势主义、空中楼阁。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地球环境的恶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谢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构成一种盲目攀比、寻求豪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令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但是这类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一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谢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但是,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进程的屡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蛮横的掠夺行动,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

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明显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谢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良照明技术的进程中,白炽灯比烛炬发光效力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力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力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下降了照明本钱。目前全球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俭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以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致使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触及发电、送电、用电和大型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当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便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讲,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进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加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本身有机物资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太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由于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构成“死亡带”。为了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当多用肥皂,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随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施行,西安市“依法保护秦岭,共建美丽西安”为主题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做为西安市的市民我民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为了确实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学校环境教育的作用,做到环境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有课时、有教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环保知识,加强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让师生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与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结合。 二、活动实施 1、组织健全计划落实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落实好环保教育、环保校园建设等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1)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LED屏等形式,进行秦岭生态环境

保护宣传宣传,贴近生活举办“水与自然”“我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等绘画、手抄报展示。 (2)通过班会课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发挥金荷之声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宣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环保知识。通过宣传促进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 三、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 1、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环境保护重在平时,卫生保洁落实到班级,班级再落实到小组。建立定期的突击检查评比制度,班级卫生保洁区天天检查,一周一次评比表扬记载及时资料齐全。 2、各班级定期出好环保主题黑板报,积极开展队员喜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接受环保教育。 3、绿化学校环境,学校将投入部分资金美化学校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 总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开展秦岭保护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保护大秦岭珍,爱魅力西安”生态意识。 莲湖区金光门小学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面对当今环境与发展问题,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建立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下文是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监督管理,协调处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相关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保护监督,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务、农林、公安、旅游、文物、交通运输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各自职责,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处置重大事件和严重违法案件。 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时,可即时组织召开。市、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领导。 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报告下列事项: (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 (二)本辖区内影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事件、案件; (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下达任务的完成情况。

最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西安市莲湖区金光门小学 1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2 随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施行,西安市“依法保护秦岭,共建3 4 美丽西安”为主题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做为西安市5 的市民我民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为了确实做6 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活动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8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学校环境教育的作用,做到环境教育“进校9 10 园、进课堂、有课时、有教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11 活动,普及相关环保知识,加强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12 园”。让师生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13 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与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祖国、热爱14 大自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结合。 二、活动实施 15 16 1、组织健全计划落实 17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落实好环保教育、环保校园建设等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18 19 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20 (1)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LED屏等形式,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宣传,贴近生活举办“水与自然”“我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等绘画、手抄报展示。 21 22 (2)通过班会课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23 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4 (3)发挥金荷之声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25 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宣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环保知识。通过宣传促26 进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 三、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 27 28 1、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环境保护重在平时,卫生保洁落实到班级,班级再落29 实到小组。建立定期的突击检查评比制度,班级卫生保洁区天天检查,一周一30 次评比表扬记载及时资料齐全。 31 2、各班级定期出好环保主题黑板报,积极开展队员喜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32 宣传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接受环保教育。 3、绿化学校环境,学校将投入部分资金美化学校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 33 34 总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开展秦岭35 保护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保护大秦岭珍,爱魅力西安”生态意识。 36 莲湖区金光门小学 37 38 2015年3月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环境保护 考向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一讲高考】 【例1】(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例2】(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例3】(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例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讲典例】 【例1】42.(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趁热打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月13~14日,环保部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规定,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1月14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环境保护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河南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10余家采矿企业,涉及可开采的坑口217个;矿渣堆存量2 000余万吨,堆放面积巨大,高差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废弃场地生态恢复工作进展缓慢,未将环境保护部2014年的相关整改要求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部分采矿权到期后,有关部门仍为其办理矿权证。 说明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危害,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 【例2】(【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读2012年我中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回答问题。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07年11月24 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17 年1 月5 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十二届]第四十号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17年1月5日经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1月5日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三章植被保护 第四章水资源保护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六章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城镇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旅游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及开发和其他各类

建设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东西以省界为界,南北以秦岭山体坡底为界的区域。具体范围由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确定。 第三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统筹规划、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 秦岭范围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辖区内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其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编制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指导设区的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 (二)审查涉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省级专项规划; (三)调研秦岭生态环境状况,提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建议; (四)协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务信息平台系统,发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公告和相关信息; (五)研究确定和申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六)组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 (七)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由省长担任,其机构设置及具体工作职责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秦岭范围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第六条秦岭范围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旅游、文物、公安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秦岭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种质资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国有林场、自然文化遗存等管理机构,做好其管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实施方案

燕子砭镇中心小学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实施方案 根据汉中市教育局《关于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的通知》,我校依法保护秦岭,共建美丽校园,为主题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作为我校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为了确实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学校环境教育的作用,做到环境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有课时,有教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环保知识,加强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让师生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与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结合。 二活动实施 1、组织健全计划落实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秦岭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落实好环保教育,环保,校园建设等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1).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LED屏等形式,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宣讲,贴近生活,举办“水与自然”“我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等绘画,手抄报展示。

(2).通过班会课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发挥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宣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环保知识,通过宣传,促进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 三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 1.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环境保护重在平时,卫生保洁落实到班级,班级再落实到小组,建立定期的突击检查评比制度,班级卫生保洁区天天检查,一周一次评比表扬记载及时资料齐全。 2.二各班级定期出好环保主题黑板报,积极开展队员喜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接受环保教育。 3.绿化校园环境,学校将投入部分资金,美化学校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 总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开展秦岭保护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保护大秦岭珍爱魅力学校的生态意识。 德育处 2018年10月

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7〕5号2007-01-17 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十七日 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为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强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开发利用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制定本纲要。 一、秦岭的地位和作用 1.秦岭主体位于陕西,东连豫鄂,西接甘陇,南望巴蜀,北瞰关中,国土总面积5.79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总面积的28%,区域涵盖6个设区市、38个县(市、区)(见附件一)、452个乡镇,人口约497万人。 2.秦岭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我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水系、土壤等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长江水系,分布着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东洋界动物;秦岭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属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古北界动物。 3.秦岭水资源量222亿立方米,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50%,是我省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其中,秦岭南坡水资源量182亿立方米,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58%,是嘉陵江、汉江、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立方

米,约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水量和关中地区生产生活用水至关重要。 4.秦岭是我国暖温带北亚热带物种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之一。秦岭主峰太白山是我国大陆中东部最高峰,海拔3767米,保存有典型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其垂直自然生态谱系典型、完整。秦岭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中草药库”的美誉,区内分布着种子植物2931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2%;兽类144种,占全国兽类总种数的29%;鸟类399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34%。秦岭又是许多古老和孑遗生物的避难所,稀有、特有物种类型较多,已有128种动物和56种植物被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对象。秦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保护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保护成效。 5.天然林保护。近年来,在秦岭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秦岭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1999年,自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秦岭天然林得以恢复和发展,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森林面积有了较大增长。目前,秦岭天然林覆盖率达42%,森林覆盖率达5 6.3%,林灌覆盖率达5 7.7%。 6.退耕还林成效显著。秦岭地区人民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绿化荒山、荒地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目前已退耕还林还草近100万亩。 7.水土保持取得新的进展。秦岭地区人民积极治理千沟万壑,并坚持按照农田基本建设与退耕还林种草相结合,防治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大封禁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实施,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教案资料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

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计划(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西安市莲湖区金光门小学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随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施行,西安市“依法保护秦岭,共建美丽西安”为主题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做为西安市的市民我民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为了确实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学校环境教育的作用,做到环境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有课时、有教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环保知识,加强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让师生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与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结合。 二、活动实施 1、组织健全计划落实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落实好环保教育、环保校园建设等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1)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LED屏等形式,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宣传,贴近生活举办“水与自然”“我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等绘画、手抄报展示。 (2)通过班会课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发挥金荷之声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宣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环保知识。通过宣传促进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

论秦岭北麓生态产业发展

论秦岭北麓生态产业发展 本文为2013年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秦岭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城镇化进程中规划环评的制度障碍与应对策略研究》秦岭北麓在秦岭生态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特点,以西安市域为例,分析秦岭北麓地带生态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建立若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工业,建立产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产品管理评价体系,通过实行清洁生产增加生态经济效率;发展生态旅游业,把秦岭北麓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宗教寺庙、神话传说等与旅游相结合共同开发。 标签:秦岭北麓;生态产业;西安市 一、秦岭北麓概况 秦岭始称昆仑,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秦岭,天下之大阻”,从此正名为秦岭。秦岭是中国南北方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从上古时代的伏羲、女娲、后羿的神话传说到半坡、蓝田、郧西和仰韶文明的发迹;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盛唐,秦岭高大险峻的层层山峦,有效地阻隔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刀兵威胁。商鞅变法、蔡伦造纸、张骞出塞、玄奘西天取经、老子楼观说经,这一个个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事件使中原文化、关陇文化、秦楚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都与秦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岭北麓处于秦岭主脊与关中平原南缘之间,东经106°30′-110°35′,北纬33°04′-34°40′,呈东西走向,面积9282 km2,占秦岭山地总面积的16%,在行政区划上包含西安、宝鸡、渭南3市15个县、区(均为不完全县、区)的91个乡镇,人口69.4万。秦岭北麓的西安市域范围为环山公路以南区域,其宝鸡、渭南市域的范围大致在沿山脚底坡线外延1 km的区域。[1]在地形上,这里包括了洪积扇平原、台塬、低山、中山、高山等不同地貌。其中低山洪积扇区地势南高北低,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经济林和土特产品开发;台塬区地势平坦,土地适于农作物的生长,以经济林和农产品加工为主;浅山区地形变化较大,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家乐。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看,秦岭北麓的产业囊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制药和现代农业等诸多领域。同时该地区的科技实力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关中聚集了众多高等院校及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近百万。纵横交错的公路、高速路,以及陇海、宝成、西康铁路给秦岭北麓的旅游业和物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尤其是2007年开通的西汉高速公路和近几年陆续开通的郑西高铁、西宝高铁、以及即将于2017年完工的西成高铁,使秦岭北麓乃至整个秦岭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乐观的前景。这些看似繁荣的现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早期的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开矿弃渣造成的大面积植被毁坏,修路削坡致使雨天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企业胡

幼儿园保护秦岭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 破坏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宣传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西安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集中开展打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根据******的安排,结合园内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保护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大力宣传秦岭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树立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 二、工作目标 通过活动开展,增强师生及家长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工作安排 (一)做好集体宣传 2019年5月5日——5月6日,做好集体宣传活动,宣传形式包括宣传板、倡议书等方式;宣传内容包括秦岭地理位置、传统文化、动植物资源等各方面的知识,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秦岭、保护秦岭的生态文明的意识。 (二)做好个别教育 2019年5月7日——5月10日,学校及班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绘画、讲故事、情景剧等方式,进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秦岭地理位置、传统文化、动植物资源、普及和了解野生植物科学知识及保护常识,自己和家长做到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拒食野生保护动物,不笼养野生鸟类,知道破坏秦岭动植物资源是违法的,从小养成保护动植物、热爱秦岭的行为。 (三)家校合作,共同行动 2019年5月11日——5月16日,家长学校形成合力,感受秦岭魅力。家长利用周末带幼儿至秦岭及周边感受秦岭的魅力,参观秦岭野生动物园和国家森林植物园,感受秦岭动植物的多样化,使保护秦岭、热爱自然的意识扎根心中。 四、工作要求 1、各班教师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好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 2、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并及时上传影像资料; 3、专人负责美篇制作、资料收集,并于2019年5月20日前报******处。 ****** 二〇一九年五月五日

关于推进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do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 第18号 关于推进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 近年来,随着秦岭北麓环山旅游公路的相继建成,以及与其并行的西潼高速和西宝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秦岭北麓各旅游景区利用自身极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了相互连接、大力宣传和广泛推介工作,秦岭北麓的生态旅游发展很快。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不仅为陕西的旅游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区域,同时也为陕西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秦岭北麓概况及生态旅游资源 位居关中地区的秦岭北麓,位于北纬33°4′~34°40′,东径106°30′~110°35′。西连甘肃,东接河南,北自环山公路沿线各乡镇,南至秦岭主脊。自西向东呈带状走向,长约450公里。面积约9290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面积

11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行政区划包括西安、宝鸡、渭南三市,所辖16个县、区、市,96个乡镇和11个街道办事处。旅游景区分布于海拔300米~3500米,主要分布在环山公路沿线。 秦岭北麓的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秦岭北麓有华山、太白山等极为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有蓝田猿人遗址、秦兵马俑、楼观台等遗存颇丰、积淀厚重、博大精深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也有休闲度假山庄、避暑山庄、娱乐场所和农家乐等丰富多彩乡村生态旅游资源。 二、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秦岭北麓地区不少景区,加快了建设步伐,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打造了各自品牌,推进了区域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据我们调研统计,仅西安、宝鸡2市45个主要景区,2007年接待人数就达1087.6万人次,旅游创收达51309.7万元。其中西安市39个景区,年接待人数1038.5万人次,占总人数的96%,年门票收入49780.7万元,占总门票收入97%。西安市临潼区4个景区,年接待人数620万人,年门票收入达38202.8万元,分别占西安市年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的60%和77%。宝鸡市5个景区,年接待人数49万人次,年收入1530万元。 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生态环境破坏仍很严重。在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一些房地产开发、矿产

秦岭北麓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a1435123.html, 秦岭北麓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张英董秘刚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14期 [摘要] 秦岭地区旅游环境资源丰富,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围绕如何充分发掘秦岭 地区旅游资源,将环境保护与市场开发紧密结合,是秦岭地区各级政府积极筹划地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本文以长安区农业生态足迹为例分析对秦岭地区生态资源开发模式,探寻“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规模经济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4. 031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4- 0052- 03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牧场管理和野生动物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了Carrying Capacity 的概念[1] 指的是一块土地单元能够承受的牲畜数量。旅游环境承载力(TECC)最初意义的典型 概括者Mathieson和Wall[2] 将其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人数的最大值。McIntyre[3] 提出:在没有引起对资源的负面影响、减少游客满意度、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对一个给定地区的最大使用水平。 1 国外研究进展 在美国学术界对TECC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寻找一个精确的限定值的范畴。研究者普遍认识到对同一环境而言,不同旅游活动强度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环境的承载力也绝不是环境系统中各子系统承载力的简单加总。TECC不再看作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波动阈,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调整。Kenneth[4] 指出,承载力随着自然和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受技术、参数、产品和消费的构成等影响。因此,TECC不是固定的、静态的、简单联系的。 在欧洲TECC 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乡村、山地度假区、自然保护区等案例研究之中。为做好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相继提出,如美国林业部门的Stankey等人系统地提出LAC (可接受改变的极限)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些 面向区域性旅游资源管理的工具体系还包括: VIM(游客影响管理)、VAMP(游客活动管理程序)、ROS(游憩机会谱系)、TOMM(最优化旅游管理模型)。它们虽然在机构设置、政策、程序上千差万别,但都描述了一种自然资源和游客体验的满意状态和最低可接受条件的限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