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式)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式)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式)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式)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

生:冬天食物匮乏;会经常挨饿;有时为了获得食物要走到很远的地方……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生:种地、储存食物;将吃不了的动物饲养起来,留到食物短缺的时候再杀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农耕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教师讲述:因为农作物的种植,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他们渐渐地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

2.教师提问: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提示: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提示: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图片展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河姆渡遗址产生的关系?

提示: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当时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3.合作讨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是怎样的?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又是什么?饲养哪些家畜?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

提示:(1)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2)主要农作物—水稻;(3)饲养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4)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4.总结归纳: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不同点

地理位置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年距今约7000年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干栏式

生产工具骨器、角器等骨耜

种植作物粟水稻

相同点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

5.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回答问题

(1)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

提示: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较为寒冷,雨水稀少;河姆渡人居住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2)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作物种植的?

提示: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典型。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粟等旱地作物生长;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3)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

提示: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放风保暖,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养家畜,适合南方的气候条件。

目标导学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图片展示:西安半坡博物馆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提示: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

3.合作讨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是怎样的?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种植什么?饲养什么?使用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1)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3)种植作物—粟;(4)饲养家畜—猪和狗等;(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原始农耕时代居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通过学习大家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河姆渡人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居民是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他们的居住房屋分别是干栏式建筑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