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地理七上《海陆的变迁》同课异构教案 (14)

人教地理七上《海陆的变迁》同课异构教案 (14)

人教地理七上《海陆的变迁》同课异构教案 (14)
人教地理七上《海陆的变迁》同课异构教案 (14)

《海陆变迁》

师:欢迎大家来到《探索·发现》节目现场,今天我带领大家去地中海看一看,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它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幽灵岛”,这么美丽的小岛为什么会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

生1:可能生长着古怪的植物.

生2:发出古怪的声音.

生3:一些人游览后,奇怪地死亡了.

生4:……

师:事实是因为它忽隐忽现,人们把它称为幽灵岛. 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幽灵岛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

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 有的地方陆地变成海洋,有些地方海洋变成陆地. 究竟什么会引起海陆变迁呢?(书写板书——海陆变迁)

(展示课件)实验探究

实验一:

如果不断向水里倒入沙土,插小旗的位置海陆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海陆变迁呢?

生:人为因素

实验二:

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使插小旗的位置由陆地变成海洋呢?(材料:水)

生:加水.

师:为什么加水后插小旗的位置会由陆地变成海洋呢?

生:海平面升高.

师:如果海平面下降,该地海陆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有些地方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师:这是什么原因引起海陆变迁呢?

生:海平面的升降.

师:除了加水,还有什么方法呢?

生:把沙土挖走.

师:这是我们人为的,自然界中会不会自己发生呢?

(展示课件:实验二)

生:地壳的下沉.

师:如果地壳上升,该地海陆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有些地方海洋变成陆地.

师:实验二研究证明什么会引起海陆变迁呢?

生:海平面的升降、地壳的运动.

师:综上所述,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我们刚才通过实验分析了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地球上这样的实例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展示课件:实地考察)

师:观察荷兰、海底世界、喜马拉雅山地区图片,分析其原因?

生:略.

师:现在,大家能不能来分析一下幽灵岛为什么会忽隐忽现呢?

生:地壳的运动.

师:我们知道了幽灵岛因何而来,因何而去,小岛为什么会多次的出现和消失呢?(为什么此地地壳如此活跃呢?)两个学说能够给我们一个解释,谈到这两个学说就要从一张地图说起,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看看会得到什么启示.

友情提示:同学们观察一下各大洲的轮廓?你发现了什么?

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吻合.

师:你有什么猜想吗?

生:以前可能是一块大陆.

师:最早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他是怎么发现的呢?又提出什么猜想呢?(展示课件: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生:朗读.

师:同学们的猜想跟魏格纳的猜想不谋而合. 可见大家非同寻常.

有的同学看到这会说:“说不定是巧合呢?”

猜想是空想还是有科学依据的?需要证据去验证. 我们需要考察哪些方面呢?

学生活动.

下面通过拼图活动,看看你会得到哪些启示呢?

师: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一块大陆的呢?(不同颜色的吹塑板代表不同的地层;陆地上的图案代表动植物)

生:地层、动物、轮廓等.

师:魏格纳搜集材料和实地考察:1、动物的相似性、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两年后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为几块大陆,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

(播放多媒体动画)

过渡:在当时,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到了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飘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就形成了板块学说.

慧眼识图(小组讨论)

下面地图中蕴含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你能发现它们吗?

锦囊妙计:

1.看图例,绿色的线代表什么?说明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吗?由几个板块组成的呢?

2.看图例→表示什么?说明各板块处在什么状态?各板块运动的方向一致吗?相邻的板块是怎样运动的呢?板块会怎么样?

生:讨论略.

生:指图汇报讨论结果.

师:板块处在运动当中,相邻板块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相向运动和相反运动.

师:板块相反运动(张裂)和相向运动(碰撞),对地表产生什么现象?

(小实验)用力挤压课本,课本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中间隆起,会形成山脉.

(展示课件:板块张裂和碰撞,对地表产生什么现象?)

师: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

幽灵岛为什么会多次出现和消失呢?

生: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师:测试:你有地质学家的潜质吗?(读各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1、地中海的面积将会……

2、红海的面积将会……

3、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

4、东非大裂谷将会……

5、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炭资源,这说明了……

6、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的遗迹,这说明了

师:评价

(奇闻)尼泊尔的“小矮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一个小小的岛屿开启了我们的探索、发现之旅,一个忽隐忽现的幽灵岛,让我们明白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其实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幽灵岛”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在探索、发现中让我们体会到自然的神奇,也让我们感受到别样的快乐!

享受生活从地理开始!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

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

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

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

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

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

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

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