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雅安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概述

雅安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概述

雅安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概述
雅安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概述

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概述

整理:何睿

省社会科学院2012级文艺学专业

提要

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打造为“西部生态经济第一城”,旅游业将作为城市的十大产业支柱之一。随着生态旅游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市委、市政府又喊响生态旅游的理念,提出“生态文化旅游”这一旅游发展观念,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作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使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有机结合,形成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

要点

一、生态资源

1.地理资源

位于长江上游、盆地西缘,东邻、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距仅13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素有“川西咽喉”、“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城市化率达到33%以上。境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

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山地占94%。

辖雨城区、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七县一区。

2.气候资源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差异大,年均气温在14.1℃~17.9℃间,降雨多,多数县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湿度大,日照少。

3.动植物资源

(1)野生动植物资源

境分布陆生野生动物470余种,分布植物有185科869属3000多种,被学术界称为“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动植物博物馆”。

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兽类9种,鸟类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8种(兽类21种,鸟类35种,两爬类2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兽类6种,鸟类11种,爬行类1种,鱼类1种)。

(2)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这块人类珍贵的动植物基因库,除划建了世界自然遗产外,还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6个,湿地类型2个)、4个森林公园(夹金山、龙苍沟、二郎山、周公河),受保护面积达到5100平方公里,占市幅员面积的33.3%。

(3)农作物资源

有耕地面积142.5万余亩,河谷平坝一带较为集中,水利条件好,可大面积种植水稻。丘陵地带盛产玉米、土豆、豆类等杂粮,宝兴、石棉的杂粮比重较大。

(4)熊猫资源(由于其独特性,所以单列成项)

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命名地和模式标本产地,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核心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面积5370平方公里,其中,境2940平方公里,占核心区面积的52%。

境生存着野生大熊猫300余只、圈养大熊猫70多只。是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走廊。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向国家输送大熊猫166只,其中24只旅居美、英、日、德等国家开展科学研究和交流,为增进中华民族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4.水资源

(1)水资源

主要河流大渡河、青衣江均属岷江水系,其大小支流近百条。大渡河有松林河、南垭河等重要支流,青衣江有宝兴河、荥经河、周公河(河)等等。大渡河两岸高山耸峙,河床深切,河谷束狭,山坡陡立。青衣江上游为天全河,在飞仙关附近接纳宝兴河、荥经河,其中飞仙关峡谷长12千米,这些都为发电、养殖、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质量达到国家三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

(2)水电资源

大渡河流经,青衣江发源于。境有河流131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601万千瓦,可开发量1322万千瓦,占全省10%,可建大型电站6处816万千瓦、中型电站37处350万千瓦、小微型电站156万千瓦。目前已建成装机300多万千瓦,在建电站900万千瓦。到2010年,水电总装机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5.矿产资源

尤以石棉、锰、煤最为重要。石棉县的石棉以纤维长、储量大而著称,汉源桥顶山的钴锰矿含锰31.5%,含钴0.13%,是矿产中的名品。其他如磷矿、菱镁矿、铅锌矿、铜镍矿等也较为有名,而金、银、铁、水晶石、高岭土、石膏、沙金、硫磺、芒硝等也有分布。花岗岩、石也是建材中的名品,绿、红等石材更是闻名全国。

二、文化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

(1)地域文化和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先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代更留下了“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壮丽诗篇。原为西康省省会,1953年随西康撤省并入,设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

相传为青衣羌国地域,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有著名的“富林文化”遗址、邓通造币遗址、南丝绸之路遗迹和珍贵的汉代文物,芦山县被郭沫若称为“汉代文物之乡”。建城已2000多年,以后为历代州府所治,解放初期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并入设专区,2000年12月撤地建市。

(2)历史遗存丰富,文物众多

是全省文物大市,目前全市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文物保护点1300多处、馆藏文物70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8件,名列全省前茅。其中汉代文物在国外学术界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较有代表性的汉代高颐阙属汉代墓阙石刻遗存的精华,汉代石兽占据全国19具中的12具。

(3)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走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古代商品贸易和茶马互市的集散地,也是古蜀国边陲,军事要塞。是名符其实的文物大市,域地下文物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

的文物有三万余件,其中最能反映巴蜀文化神秘、深邃的“巴蜀印章”,在出土的数量超过了全省各地的总和。

(4)六大贡品(既是历史资源,又是物质文化资源)

贡鱼(雅鱼)、名山贡茶(蒙顶茶)、天全贡米(香谷米)、汉源贡椒(花椒)、贡莲(黄莲)、宝兴贡砚(外郎石砚)。

(5)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老区)

红军长征从石棉县场强渡大渡河,从宝兴县硗碛三次翻越夹金山,在名山县进行了百丈关大战,在雨城区、芦山县等建立了维埃政权,同志的警卫员胡长宝在荥经三合乡水子地为保卫同志光荣牺牲。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了全国十佳英雄少年赖宁等英雄人物。目前,已有6个区县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县。2002年5月,同志亲笔为石棉县场红军纪念馆题写馆名。

(6)“西康文化”

“众所周知,是原西康省省会。”原西康省气象局气象观测台旧址、原西康省人民广播电台行政办公楼旧址、原西康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办公大楼旧址等,都是市公布的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这些都是“西康文化”的重要元素符号。

有识之士认为,这些建筑物,都为研究建筑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挖掘和丰富文化涵,都大有裨益。

2.熊猫文化资源

(1)大熊猫发现和命名地

(2)熊猫养殖基地及其相关旅游发展

(3)熊猫文化配套产业(文化节、文化论坛、、刊物等)

1869年法国传教士戴维在宝兴县发现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并制作了第一具模式标本,成为大熊猫发现地和命名地。建国以来向国家提供大熊猫127只,其中16只以和平友好使者身份安居异国他乡。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5年,1994年被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第二个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碧峰峡基地2003年12月建成开园。目前,野生大熊猫活体存量和密度名列全国前茅。汶川特震发生后,成为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的主要转移地。团团、圆圆即是从送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熊猫文化的培育和打造,先后举办了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大熊猫文化论坛,成立了大熊猫国际生态文化研究会,建起了“熊猫家园”,编辑出版了《熊猫世界》刊物,以大熊猫为主要容的宣传报道,不断引起了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密切关注,对熊猫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3.茶文化资源(茶文化发祥地)

(1)蒙顶山茶和茶艺

(2)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3)根据茶文化而发展出的配套产业(、刊物、舞台剧、茶歌等)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位于境的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世界上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为“仙茶故乡”。蒙顶山天盖寺供奉的蒙顶茶祖吴理真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蒙顶茶因其品质优异、工艺精湛,被奉为贡茶,从唐代开始入贡,经宋、元、明、清历代,一直持续到清末,绵延了一千多年历史。蒙顶山是佛经中“蒙山施食仪规”的发源地,源于宋代的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和禅茶茶艺,流传至今,独具魅力。蒙顶山还是深受藏族同胞喜爱的南路边茶主产地和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千年岁月在茶马古道积淀下丰富的文化宝藏,使境的茶马古道景点越来越吸引游客眼球,利用传统藏茶砖开发的新型家装材料和茶饰品日渐时尚。早在五十年代,蒙顶茶就已经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近年来,市委、政府大力发展以蒙顶茶为代表的名优系列绿茶,着力将蒙顶山打造为茶文化圣山,先后举办了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成立了蒙顶山国际生态茶文化研讨会,建起了“蒙顶茶”,编辑出版了《蒙顶茶》刊物,打造推出精品舞台剧《千秋蒙顶》及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茶歌、茶书、茶谱等,对挖掘弘扬茶文化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4.生态旅游文化资源(自然、民俗文化资源)

(1)“三雅文化”:雅雨、雅女、雅鱼

雅雨、雅鱼、雅女合称“三雅文化”。多雨,传说是因为女娲当年补天时,缺了块五彩石留下了条缝,这条缝恰在上空。一年时间,超过一半时间沐浴在雨中。雨水养人,女子显得尤其恬静秀雅。周公河水,清澈见底,环绕周公山缠绵几百里,雅鱼就生活在这里。相传,雅鱼头骨的“宝剑”为战国时所持。离间诸国后,车裂身亡,其佩剑滑落江中为雅鱼所藏,这也成为今天鉴别雅鱼的标志。

沐雅雨,赏雅女,品雅鱼,浪漫的城,在这“三雅”中展示了自己的深厚文化。一位旅游专家说,在国的名山大川中,真正让人感到永不淡忘、永不磨灭的,那就是的雅雨、雅鱼、雅女!这位专家的评价足以说明“三雅”文化留给旅游者的深刻印象。

(2)古镇文化资源

境古镇比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里古镇、望鱼古镇、九襄古镇、场古镇等。这些古镇依托民风民俗展现出强大的魅力。上里古镇被称为是的周庄,1982年被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现在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曾经拍摄的影视剧有《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在全省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离特大中心城市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是离大城市最近、红军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古镇,是茶马古道的第一古镇,加上地方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上里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近年来通过上里人民的努力,充分挖掘其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将民俗有机地融合在古镇建设中,现在古镇在建设、管理、旅游等方面在全省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藏、彝民族文化资源

是省唯一与三州接壤的地区,境藏、彝等30个少数民族聚居或散居在全市8县(区)。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其中宝兴硗碛嘉绒藏族和石棉木雅尔藏族文化,石棉、汉源、荥经彝族文化等更显得古老神奇、绚丽多姿。近年来,以大型会节、少数民族艺术节为契机,对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打造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民族特色文化正逐步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4)根据的自然、生态优势而打造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

是“旅游胜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7%,空气质量达国家Ⅰ级,水质达国家Ⅱ类,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是国家级生态示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CCTV2006年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省乡村度假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的热点地区(的旅游景点见附件)。

5.饮食文化资源

蛋烘糕、臭豆腐、砣砣肉、油淋鸭、挞挞面……小吃让外地来雅的客人目不暇接。在的众多小吃中,有些做法是原本就存在的,有些做法则是外地传入的。不管是否本地“土生土长”的小吃,在经过人精心加工后,已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品种已越来越多。大街小巷、各景区景点,不仅有正宗的川菜、火锅,还有羊肉汤、烤全羊、酥油茶、烤洋芋、荞麦馍、砣砣肉、蜂蜜酒等地方民族特色食品。

小吃的特点:

(1)贴近生活。小吃,大多不讲究店面排场,多是简单桌凳,让游客感到很随意、放松,方便实惠。你吃几十元也是吃,吃几毛钱也是吃,都是同等待遇;

(2)注重质量。在,无论哪种小吃,都特别讲究原材料和调味料的质量,红亮亮的辣油,香喷喷的油碟,首先就让你无法抗拒。特别是本地特产汉源清溪花椒,香麻让人胃口大开。随着一年四季变化,选用菜品也是层出不穷,不断变化翻新,应时应景;

(3)风味突出,麻辣鲜香。同其他地方的川菜调味一样,不仅选用多种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还十分注重调味的技巧,形成了多种风格。同样是面条,本地山泉水所制,“牛肉、

排骨、炖鸡、三鲜、臊子……”品种繁多,美味而实惠。

6.非物质文化资源

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个。大多分布于茶马古道。(1)荥经砂器烧制技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多年前,荥经已有砂器生产。荥经砂器制作工艺至今依然沿袭春秋时期的工艺,这种相传几千年的原始工艺,使荥经砂器形成了红色、银灰色、黑色为主的单色砂器,且以砂锅、砂罐等生活器皿为主。

(2)南路边茶制作工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唐宋时就开始传承,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和标准。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采割、初制、成品茶加工三个部分。目前,一些工艺被完整保留下来,进行了改良完善。但很多手工操作的工具和用具正在消失、

变异,能操作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少。

(3)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山茶品种较多,各种茶的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随时代发展而嬗变,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蒙山茶传统制作的主要器具包括:柴火灶,以草木薪作为燃料;烘(炒)锅,以铁锅最适宜;树枝,用于在热锅中翻炒青叶(新鲜的茶叶);背篼、篾簸,制茶基本工具;白蜡,用于润滑锅;木炭,烘干成品;草纸、麻绳,用于包装成品。

(4)绿林派武术

(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绿林派武术起源于中国封建社会冷兵器时代末期——清朝光绪年间的青城公山。距今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初以农民起义形式创派,融合中国传统武术南北二派之长,受中国侠文化思想影响甚大,又涵盖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思想特点,集技击、养生、修身、演练于一体。传统风格浓郁独特,尤以南派手法见长,在武术界享有“绿林小手”的盛名。由于形成背景及历史渊源,绿林派武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较强的总结性。历代高手辈出,影响甚广。2009年被省人民政府正式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附件

市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

[碧峰峡]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碧峰峡在市境,距市区16公里。碧峰峡主景区海拔700-1250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峰峦叠嶂,云雾弥漫;林木葱茏,花奇草异;飞禽走兽,遍布其间;峡幽谷深,天开一线;奇峰异岩,高接云天;飞瀑流泉,涌碧溢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置身山水之中,领略险、奇、秀、幽之原始风貌。天仙桥、老鹰峰、和尚壁、静心潭、千层岩瀑布、一线天涌水岩、青龙潭瀑布、金龙潭瀑布、石龟戏水、白龙潭大瀑布、碧峰寺、雅女园、巨型天然岩石卧佛、黄龙巨佛等景点,以其古朴自然的风韵,丰富的涵,独特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碧峰峡野生动物园] 于1999年12月开园,规划面积一万亩,由猛兽车行观赏区和温驯动物步行观光区组成。其中猛兽车行观赏区分为散放狮区、散放熊区、散放虎区;温驯动物步行观光区又分为水生爬行沟、猴谷、百鸟极乐园、鸵鸟散放区、骆驼散放区、小熊猫散放区、大象散放区、鹤鹅散放区、大熊猫馆、鲜鱼池、蛇沟和白狮、白虎、大赤袋鼠等极品动物区。园共放养各类野生动物400多种,1.1万多头(只、尾)。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多种,二级保护动物50多种,极品动物多种。园区配有1000多个车位,集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篝火、探险、儿童游乐、高级别墅、浪漫帐篷为一体的大型游客接待中心、管理中心、饲料配送中心以及动物繁殖基地、疾病预防医疗基地、动物牧草基地、动物表演区及珍稀动物基因库等配套设施。为配合青少年科普教育,还设有思想馆(科普馆)。

[蒙山与百丈湖] 省级风景名胜区蒙山与百丈湖在名山县境(国家AAA级旅游区)。蒙山以夏禹治水踪迹所至而名列经史,因蒙顶仙茶自唐入贡而久负盛名。高耸入云的玉女、灵泉、甘露、菱角、上清五峰,酷肖莲蕾初绽,浑如苍龙翘首。登高远望,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蒙山雨多,雾多,朝可观日出和佛光,晚可看落霞与云海,是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前山,绝壑飞泉,茶畦披绿,红宇古刹,浓荫蔽日;后山,怪石嶙峋,藤萦蔓绕,杂花生树,曲径通幽。蒙山是"仙茶故乡"。蒙顶名茶,因其品质优异,工艺精湛,被奉为稀世珍品,从唐代起岁岁入贡。"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在民间广为传颂。

古往今来,诗人墨客为赞誉蒙茶,曾留下许多华章佳句,形成闻名遐迩的茶文化,在蒙山旅游风景区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异彩。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在蒙山留下大量的革命文物,至今仍历历在目。与蒙山相匹配的百丈湖,湖面200万平方米。湖形婉蜒曲折,水碧如蓝,宛若平镜。山岛坐落其间,山光水色,淡雅宁静。冬春有万千野鸭嬉水,夏秋白鹤成群。湖周浅山环列,林木葱茏。沿百丈湖周边新建的度假村等建筑群落,各具风格。荡舟湖上或休闲度假,别有情趣。

[夹金山] 省级风景名胜区夹金山在宝兴县境。夹金山又名大雪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南坡平缓,其间景点最为集中,依次有筲箕窝、一支箭、王母寨、磨盘石、长海子、木城等。夹金山以雪景著称。夏日常有飞雪,尤以春雪最为状观。可观日出、云海。夹金山喊雪为一奇观。海拔的差异和气温的变化,造就了完整的亚热带阔叶林到寒温带针叶林的植物带谱。泥巴沟、嘎日沟、蚂蝗沟、和平沟、凉水井、巴斯沟等景点,以人工林和原始森林的风貌及典型的大熊猫生态环境为景观。大板桥石骨嶙峋,有"小"之称。硗碛镇旁的夹金山公园,建有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上书红军三越夹金山的经过,公园中心喇嘛庙,占地约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平方米,建有凉亭、长廊、茶楼、经房、白塔及高大的喇嘛寺,颇具民族特色和色彩。藏族节日主要有"上九节"和"菩萨节",民族风情浓厚。

[田湾河] 省级风景名胜区田湾河在石棉县境,是贡嘎山最大的河流。景区山势逶迤,重峦叠嶂,山峰尖峭,10余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终年白雪皑皑,分外壮观。莲花山宛如7瓣莲花,珍禽异兽生息于密林山岩之间,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远眺5条大冰川奇观。各支流交汇处均为怪石嶙峋,危岩耸峙,峡谷幽深,峰天相接。喇嘛口的"一线天"步移景换。一些巨石崖壁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酷似龙蛇禽兽及人形,如喇嘛岩、孔明石、蛇蟠石、万龙壁、仙女岩、宝剑岩等。峡谷中有10多处瀑布蔚为奇观。有的一落深底,有的多级梯迭。摆楼山瀑布群在1.5公里长的围分布7处瀑布,高数米至百米不等。黑龙滩瀑布一泻三跌,数里外可闻。斧门瀑布水破石门,气势磅礴。猿人瀑布轰鸣不绝。景区还有大热水、小热水温泉,药水泉被当地誉为神药水,经化验含6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景区巨大的垂直高差形成的气候垂直带谱,构成了丰富的自然分带景观,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至永久冰雪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和种子植物25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400余种,其中珍稀动物有白唇鹿、金丝猴、小熊猫等20种以上。

[二郎山] 省级风景名胜区二郎山在天全县境,为盆地向高山高原的过渡带。二郎山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为自然地理的分界线。风景区具有雄伟、险峻、神奇、韶秀、清幽的原始风貌和独特的藏汉文化交融的历史涵。其山因一曲《歌唱二郎山》传唱全国而闻名于世。二郎山峰峦叠翠,林海茫茫,峡谷幽深。山顶可观蜀山之王贡嘎雪峰奇观。冬季银妆素裹,冰条垂挂。春末夏初,团牛坪、茶喝河、木叶棚杜鹃锦簇。门坎山珙桐花如鸽翔林海,黑燕子沟石林多姿,石杠子沟瀑布、聋吧沟瀑布群气韵非凡。喇叭河保持了良好的原始风貌,珍稀动物牛羚、水鹿在动物种群中极占优势。红灵山巍峨险峻,卧如佛侧卧,万佛崖上的天然群佛各异。舍身崖的金顶、睹光台,小西天的望经台,雷音寺的南天门皆险峻陡峭,可观云海、日出、日落,欣赏"日月同辉"奇观。白沙河的龙门峡曲折幽深,沉香岩燕子洞钟乳石千姿百态,山燕群飞。葫芦水两潭相连,大石笋如春笋指天,凉水井三迭飞瀑,水海子倒映青山,小景色秀美。景区与康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积沉下丰厚的土司文化、边茶文化、藏汉佛教文化,遗留有古碉门茶马互市、二郎山茶马古道、紫石关旧城墙、红灵山庙群、慈郎寺等文物遗址。红军长征遗迹有红军大学、红军总医院、红四方面军总部、大岗山战场等遗址。

[灵鹫山--大雪峰] 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芦山县境。芦山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根据地,又有"汉代文物之乡"之誉。包括灵鹫山以南的人文景观、两关四峡和大雪峰景

区。灵鹫山以南的人文景观、两关四峡。东汉石刻馆保护和收藏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等东汉石刻建筑、碑刻、雕刻等艺术珍品二十余件(组),是研究汉代文化石刻艺术、历史、民俗的珍贵实物。王辉石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芦山县博物馆收藏有自新石器时代至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文物万余件,其中一、二、三级珍贵文物数百件。汉候洞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飞仙关、青龙关均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多功峡、大岩峡、灵鹫峡、金鸡峡四峡以峡谷风光有名。大雪峰原始森林景区位于大川镇辖区芦山河上游中咀以上黄、黑二河林区,距县城50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是距较近的一片可供游览观光的雪山、高山草原和原始森林等多种景观的旅游区。从中咀海拔1000多米增至大雪峰5364米,相差约4000多米。连绵的高山终年积雪,山势险峻,雄伟壮观;高山湖泊、宁静美丽;深谷幽静,流水潺潺。30多种杜鹃花成片开放;满山红叶,层林尽染。这里是"大熊猫走廊",还有羚牛、金丝猴等多种珍稀动物。主要景点有中咀合流、"山"字崖、"人"字瀑布、象头山、虬龙根盘石、杜鹃林、松、南天门胜景等。

[蜂桶寨] 蜂桶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万公顷,群山延绵,翠谷纵横,森林茂密,箭竹遍地,悬泉瀑布,溪水长流,是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也是珙桐、连香树等模式种植物的植根之地,计有动物378种,维管束植物1050种,保护区管理处占地千余亩,建有科研列室、动物驯养繁殖场和抢救室,驯养大熊猫、小熊猫、黑熊、马来熊、红腹角锥等多种动物。四十余亩大熊猫半野生饲养场,放养有大熊猫、白唇鹿、小熊猫等,可供游人观赏,管理处附近还有南山群猴区、后山、大水沟、"三峰一岩"等景点,邓池沟天主教堂是1869年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地方,并从这里把中国大熊猫介绍到国外,成为重要的景点。

[喇叭河] 喇叭河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4.34%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良好,植被分布带谱完整,动植物种属繁富,珍稀保护品种众多,已知区有维管束植物68科380属1500余种,脊椎动物2仍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树种有珙桐、水青树、连香树、楠木等18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金钱豹、绿尾红雉、小熊猫等32种,是野生珍稀动植物天然基因库,贝母山岩壁绵亘十余里,高数百丈,雄伟壮丽。大峡一线天青蜂对峙,飞瀑临空。喇叭河跌水群掩映在幽谷之中。在索索棚沟、鹿子沟、磨房沟、银厂坪等处,可观百牛(牛羚)舔硝、群鹿(水鹿)戏水,颇为壮观,情趣盎然。林间可见群猴嘻戏、雉鸟飞舞。杜鹃林五彩缤纷。由珙桐、连香树、水青树、多种槭树混交组合的"四珍林",构成优美的森林景观。区堪称绿色宝库、动物乐园。

[龙苍沟] 国级森林公园龙苍沟在荥经县东南30公里处,总面积7573.8公顷。山势柔和舒缓,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圆润舒展的曲线。公园有人参沟、龙苍沟、马草河水系,形成丰富的清流、跌水、深潭、飞瀑景观,尤以天生桥瀑布最为有名。冬季鸳鸯瀑布银幔玉帘,如童话世界。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完整,植物景观丰富。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人工林、珙桐林、杜鹃林、孤立林和枯木景观。共有木本植物77科216属450种,可利用真菌资源14种,特别是长羊肚菌、灵芝、天麻、木耳等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茂密的森林中有脊椎动物7目18科40余种,常见的有獐、林麝、野猪、小熊猫、岩羊、草兔、红腹角雉、锦鸡等,并时有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保护动物出现。云行雾绕和雪景是主要的天象景观。冬季的冰瀑、冰潭、雪树冰花也自成一景。公园四周峰峦千叠,远眺瓦屋横亘,可观荥经全貌。太湖寺、严道古城遗址、开善寺、红军遗迹等人文景观与森林公园交相晖映。

[周公山] 省级森林公园。周公山雄踞市周公河畔。古名蔡山,即《尚书颖o禹贡》:"蔡蒙旅平"的蔡山。据《山海经》载是大禹治水旅途的名山。相传三国蜀汉诸亮南征时,于山麓夜梦周公授计,从而征战获胜,更名周公山。汉、唐迄清,山上建庙甚多,历来名山古刹招引游人。现山顶有周公庙遗址,汉代遗留求雨祈晴的"八卦石"和明、清石庙、石兽、石

坊等。历代名人书法石刻留于崖壁、石岩、石碑之上,山麓还有澄清庵等人文景观。周公山素有"顶雾有雨、雾散天睛"的气候征兆,故称"晴雨表"。随着云、雨、雾、晴的气候变化,山峰、深壑、森林、流水也随之千姿百态。山腰万亩人工林郁郁葱葱。山麓周公河如玉带萦绕。河中特产"丙穴鱼",又名"雅鱼",古今驰名,唐代诗圣杜甫吟有"鱼知丙穴由来美"的诗句。

[天河] 地级风景名胜区天河在市南周河乡境。景区峰峦叠翠,秀水碧潭;茫茫林海,飞瀑流泉;鸟鸣猴啼,山花争艳。溪口河一线天峡谷,兽石鹰崖如有灵气。溶洞阴河神秘莫测,叠洞漏斗更显奇观。大坪溪瀑布形似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金蛙堵水、金龟露头、打儿窝、青蛙流泪等奇石怪岩,传说美丽动人。马儿顶可赏天池、杜鹃,观日出、云海、雪景。烟溪沟的田坪瀑布为一条阴河腾空而泻,最为壮观。古树藤蔓交织,环境清幽宜人。

[双龙峡] 市级风景名胜区双龙峡在名山县红岩乡境,因延镇河两侧金龙山和青龙山如龙夹峡而得名。峡谷悬崖陡峭,古藤缠蔓,碧水青山,静温清幽。两河口大坝出平湖,青龙山竹木葱翠,香炉山五座岩石形如香炉,五形似五尊坐佛,可观"大佛凉肚"胜景。观浴亭可

望“睡美人”,还可游览龙潭深渊,山崖虎穴,一尊岩、一线天、石碑山、龙岭山、观音岩

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五显庙、石佛堰、望佛阁、回龙寺、桥等,十里长峡景色诱人。

[白马泉] 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沼封泉池为"渊泽侯",被奉为神泉。泉底巨石上镌刻龙马浮雕和临水石刻"龙洞"二字。该泉四季恒温14℃,泉水涌潮无定期,有时一日数潮,或数日不潮,泉涌时水盈满潭,退潮时清澈见底,潮起时呼

呼有声,潮落时似马蹄着地“得得”有声。潮起潮落,泉涌为虹吸地质现象所致,是我国独

具特色的间隙泉。白马泉附近还有舍利塔、喷珠泉、红军石刻标语、上里古镇、二仙桥、石牌坊、家大院等景点。

[金凤山公园] 在市城区旁,以金凤寺和高颐墓阙为主要景点。金凤寺始建于唐初,重建和扩建于明清,寺庙掩映在葱葱苍翠之中,环境幽雅,占地1万平方米。天王、弥勒、大雄、观音四殿和罗汉堂建筑规模宏大,是千年古刹。寺庙藏有经书500多卷,有名人匾对,

屏画50余幅,唐卡图及神兽、转轮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装饰物,是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

见证。罗汉堂500罗汉雕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高颐墓阙建于东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占地2000平方米,是汉代益州太守高颐及弟高实的墓阙,属国家重点文物,墓阙及石兽均体现了汉代文化和建筑的丰富涵,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是全国汉墓阙中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

[场渡口与翼王亭] 石棉县境。场原名紫打地,地势险要。清代同治二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场由此载

人中国革命史册,198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渡口遗址建有“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塑红军战土头像,锈刻同志题词,周围植苍松翠拍、花草。场建有红军强渡

大渡河纪念室,列红军用过的兵器、马灯等实物47件、图片80幅,还有伯承、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翼王亭屹立于石棉县城北、大渡河铁索桥畔的石儿山上,为纪念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而建,亭为六角形,四方有吴王*和坐槛,竖《冀王亭记》石碑,亭外尚有纪念翼王石刻碑文20余通,亭下危岩悬壁,大渡河波涛汹涌,惊涛拍岸,蔚为壮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