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低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低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低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低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低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ICD-10:I95.101)、直立性低血压(ICD-10:I95.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ESC2009年晕厥诊治指南

1.临床表现:低血压引发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疲劳、头晕、眩晕、衣领紧缩感、视觉模糊,最严重导致晕厥。患者是否有症状取决于血压下降的程度和速度。

2.诊断: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合并或者不合并潜在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应该满足从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 舒张压持续下降超过20/10 mmHg 等条件。

一般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考虑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原发神经源性和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

(1)原发性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见于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病变例如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多器官萎缩、帕金森疾病、自身免疫自主神经结病、特发性等。

(2)继发性神经功能紊乱性直立性低血压:见于医源性(药物相关)、糖尿病神经病变、淀粉样变、肾功能衰竭、酒精性神经病变、内分泌紊乱、副癌综合征、脑血管病等。

OH 的诊断应该基于这样的原则:直立、突然站立或者人体直立实验过程中血压持续显著下降。人体直立实验需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人体直立实验通常在疑诊OH 的情况下进行,比如直立症状、难以解释的晕厥或者跌倒。但是人群中很多OH 患者并无症状。OH 的患病率和年龄强烈相关,70 岁以上患者可达1/3。这个年龄段的患者我们建议常规行人体直立实验。而70 岁以下的患者应该在有强烈证据表明OH 的情况下行人体直立实验。最好是心血管专家和神经病学专家共同参与诊治。仍不能确诊是应请教其他领域比如内分泌方面的专家。

3.分级: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该在心血管自主神经方面的专家

指导下至少行人体直立实验和动态血压监测。OH 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来管理。我么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对症状进行分级,具体见表1。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ICD-10:I95.101)、直立性低血

压(ICD-10:I95.102)。

(四)标准住院日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基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常规生化检查:肝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

能、凝血系列。

(3)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

(4)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人体直立试验;

(2)颈动脉窦按摩;

(3)神经内分泌评估:卧位/立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素、内皮素-1、血管

加压素、利钠肽;

(4)长程心电图监测;

(5)心脏交感神经节成像(PET)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患者的宣教:患者理解直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潜在的晕厥和其他症状。直立过程需缓慢,必要时借助搀扶物。保证每天充足的液体摄入量。

2. 弹力袜或者腹部绷带:患者症状(III-IV 级)显著时,患者

宣教和药物治疗已经对病情没有什么改善,尤其当直立后收缩压迅速降至90 mmHg, 静脉瘀滞现象显著,这时候应用弹力袜或者腹部绷带很有效。肢体和腹部加压可改善40%患者的直立不耐受症状。建议下肢加压30-50 mmHg,腹部加压20-30 mmHg。退步加压不如腹部加压效果明显,因为静脉瘀滞情况腹部比下肢严重的多。

3. 药物相关性低血压,需调整长期服用药物的剂量及类型。

4.药物治疗:

(1)屈昔多巴:能够改善神经源性OH ,对症状和站立位血压均有影响(大约能增加10 mmHg)。

(2)米多君:对轻到中度OH 有效。该药物可改善直立不耐

受,且没有用明显副反应。

(3)氟氢可的松:可以增加α受体敏感性,可以和血管收缩剂联

用。

(4)吡啶斯的明:抗胆碱脂酶药物,建议用于神经源性OH,

使用后血压上升幅度小。

(七)出院标准。

症状缓解。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严重并发症。

2.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二、低血压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ICD-10:I95.101)、直立性低血压(ICD-10:I95.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

准住院日7-14 天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 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最新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方案

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是科室医疗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集中体现,信息化临床路径是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的深化和创新,是公立医院改革和等级医院评审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结合临床路径工作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创新临床路径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管理。 (二)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包括:实施病种数、入组病例数、完成路径病例数等。力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到本院出院病例数的30%,入组后完成率大于70%。 (三)完善临床路径保障及激励机制,鼓励科室及医务人员积极探索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二、重点任务及工作安排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基础上建立以下工作组织。 1.建立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李如亮负责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部署、推进 成员:杨建负责临床路径医疗工作安排、协调和督导 李金辉负责组织专家审核和修订临床路径标准 苏永惠负责临床路径护理工作安排、协调和督导 张金辉负责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和维护

2.建立信息化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临床路径管理日常工作及科室培训、指导工作。 3.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组,成员由质管办、护理部、医保办、支付办、感控办负责人组成,负责定期从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保运行、DRGS病组分析、院内感染情况等方面对所实施临床路径病例进行指导和评价。 4.设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员,由各临床科室医生信息员担任,负责本科室与管理委员会、管理办公室、指导评价组的日常联络。 (二)完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实现入组患者医嘱自动生成、路径表单自动生成、医嘱阶段调整自动提醒、偏移路径情况自动记录、评价指标自动汇总,降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繁杂程度;保证医护人员运用信息系统处理患者时,既尊重路径标准,又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偏离路径,作出自主决策。 (三)加强信息化临床路径宣传、培训、指导工作 1.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增进医患沟通”宣传活动,在医院及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内涵、意义、方法进行专项宣传,并将临床路径作为住院患者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内容。 2.开展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包括院级培训和科室培训。 3.指导临床科室对病例数前十位病种尽快开发和实施信息化临床路径。 (四)完善信息化临床路径考核管理 1.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将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纳入

2016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XXXXXXXXXXX医院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6 2.301闭合性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样本

关于印发《XX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试行) 》的通知 各科室: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 卫医管发[ ]99号)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 卫医政发[ ]28号) 精神。经过对临床科室征集意见讨论,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经医院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 从 7月1日起, 对我院13个专业23个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 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 特制定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现下发给你们, 请相关科室认真学习, 遵照执行。 XX医院 7月1日

XX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 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保障医疗安全,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 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经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 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医疗行为, 合理选择药品和高值耗材, 控制医疗成本,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 建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的长效机制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 增进医患沟通,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三、组织体系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 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主要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 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评价小组定期对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关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应当遵循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临床路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体系,负责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体系应当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和实施小组)。 第八条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医疗工作的负责人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临床、护理、药学、医技等专家任成员。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会议,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定本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方案; (二)审定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 (三)审定本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 (四)审议指导评价小组提交的有关意见建议; (五)协调解决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审定本医疗机构中临床路径管理所需的关键数据、监测指标、考核指标。 (七)其他需要管理委员会承担的职责。 第九条指导评价小组由医疗机构分管医疗工作的负责人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护理、药学、医技等专家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是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部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心肌病(由缺血性功能障碍及冬眠心肌所致的心力衰竭,广泛心肌纤维化,多次心肌梗死单独或联合产生的症状),不包括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冠心病》(陈在嘉高润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Bround 心脏病学》(陈灏珠译第十版)相关章节。 1临床症状:心绞痛,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晚期可有外周水肿和腹胀等症状。 2体征:查体可见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心界扩大,外周水肿,多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 3辅助检查:

ECG: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颤,同时常有ST-T异常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 X线:左室或全心扩大,肺淤血,间质水肿,肺泡性肺水肿或胸膜渗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径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还可见右室增大和心包积液。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分数的下降。可检测到存活的冬眠心肌。 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可见冠脉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几乎100%累及前降支),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射血分数下降及二尖瓣反流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 2.除外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2016年 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告知单(胃息肉) 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 年月日

XXXXXXXXXXXXX医院 胃息肉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最新版】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导读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临床路径管理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本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由指导评价小组和绩效考核部门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印发了《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规定了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了临床路径病种选择与文本制定的基本原则,细化了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和管理制度,强调了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和监督评价的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原则》突出了临床路径“四个结合”的原则,即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截止目前,

临床路径累计印发数量达到1212个,涵盖30余个临床专业,基本实现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全覆盖,基本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指导原则》的印发,将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有助于发挥临床路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等作用,为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奠定基础。 附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关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

来安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来安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 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组织体系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为了确保临床路径紧扣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方案》,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 委员会: 主任:王文超 副主任:涂修龙张玉梅 委员:黄智慧蔡秀琴汪锡芝周济海刘正时徐基伟 闾万旗盛晓梅王武斌朱国庆周淮沈云 房文菊王厚成高美玲高爽杨自兵索永柱 马峰周伯标罗云 2、为了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使所有参与人员在统一的领导下紧密协作,医院成立临床路 径指导评价小组: 组长:涂修龙 成员:李玉明黄智慧周淮蔡秀琴汪锡芝

医院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方案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 工作方案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方案临床路径管理是科室医疗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集中体现,信息化临床路径是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的深化和创新,是公立医院改革和等级医院评审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结合临床路径工作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创新临床路径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管理。 (二)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包括:实施病种数、入组病例数、完成路径病例数等。力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到本院出院病例数的30%,入组后完成率大于70%。 (三)完善临床路径保障及激励机制,鼓励科室及医务人员积极探索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二、重点任务及工作安排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基础上建立以下工作组织。 1.建立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xxx 负责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部署、推进 成员:xxx 负责临床路径医疗工作安排、协调和督导 xxx 负责组织专家审核和修订临床路径标准 xxx 负责临床路径护理工作安排、协调和督导 xxx 负责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和维护

2.建立信息化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临床路径管理日常工作及科室培训、指导工作。 3.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组,成员由质管办、护理部、医保办、支付办、感控办负责人组成,负责定期从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保运行、DRGS病组分析、院内感染情况等方面对所实施临床路径病例进行指导和评价。 4.设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员,由各临床科室医生信息员担任,负责本科室与管理委员会、管理办公室、指导评价组的日常联络。 (二)完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实现入组患者医嘱自动生成、路径表单自动生成、医嘱阶段调整自动提醒、偏移路径情况自动记录、评价指标自动汇总,降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繁杂程度;保证医护人员运用信息系统处理患者时,既尊重路径标准,又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偏离路径,作出自主决策。 (三)加强信息化临床路径宣传、培训、指导工作 1.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增进医患沟通”宣传活动,在医院及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内涵、意义、方法进行专项宣传,并将临床路径作为住院患者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内容。 2.开展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包括院级培训和科室培训。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

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 间 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工作□完成询问病 史和体格检 查 □完成病历书 写 □开据化验单, 完善术前检 查 □确认停止服 用阿司匹 林、波利维 等抗血小板 药物至少5 天以上 □上级医师查 房 □评估内镜下 治疗的指征 与风险 □确定胃镜检 查时间、落 实术前检查 □确定治疗方 案,向患者 及其家属交 待手术前、 手术中和手 术后注意事 项 □与患者及家 属签署胃镜 检查及治疗 同意书 □签署自费用 品协议书 □完成上级医 师查房记录 □根据需要,请 相关科室会 诊 □术前禁食禁 水8小时 □上级医师查 房 □完成查房记 录 □行胃镜检查 治疗,酌情 行超声內镜 检查,根据 检查所见采 用相应内镜 下治疗措施 切除息肉 □将回收标本 送病理检查 □观察有无胃 镜治疗后并 发症(如穿 孔、出血等) □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二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 型、尿常规 □大便常规+ 潜血 □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感染指标筛 查 □凝血功能 (急查) □心电图、腹 部超声、胸片 □肿瘤指标筛 查(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次晨禁食禁 水 □相关科室会 诊(必要时) □ 24小时备血 (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禁食不禁水 (检查治疗后) □酌情予静脉 输液治疗 □ PPI治疗 □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利多卡因胶 浆 □术前半小时 静点一次抗 生素(必要 时) □心电监护 (必要时) □术后静点抗 生素(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及 家属办理入 院手续 □进行入院宣 教 □准备次晨空 腹静脉抽血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进行关于胃 镜检查宣教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检查及治疗 后常规护理 □治疗后饮食 生活宣教 □并发症观察

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XX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科室: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卫医管发[2009]99号)、《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卫医政发[2011]28号)精神。经过对临床科室征集意见讨论,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经医院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对我院13个专业23个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特制定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现下发给你们,请相关科室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XX医院 2014年7月1日

XX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规范医疗行为,合理选择药品和高值耗材,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建立我院临床路

径管理的长效机制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三、组织体系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评价小组定期对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医务科及护理部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一)建立院科二级管理组织,明确职责。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02-潜山县医院××科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工作方案

02-潜山县医院××科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工作方案

潜山县医院 ××科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学习《潜山县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科实际,制定临床路径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医改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利用1年时间,在我科选择部分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在我院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具体如下: 1、总结兼具品质与成本效益的临床路径模式,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差异,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 2、提高医院整体医疗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合并症、感染率、再入院率与死亡率; 3、优化病种诊疗方案,节约医疗资源,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4、促进医疗行政团队的合作,强调持续性医疗照护; 5、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6、体现循证医学证据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并减少医疗纠纷。 三、组织管理 成立本科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 组长: 成员: 实施小组负责根据本科实际情况,结合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潜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考察报告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考察报告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20年3月2日至3月5日,我院党委书记率团前往浙江省市立医院和医院考察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参加本次考察工作的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医务处、门诊部、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三个专业9个科室的负责人共13人。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我院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73家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之一,即是我院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对我院管理的挑战。 如何立足本院实际情况,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打造临床路径管理样板医院,是时刻萦绕在我院领导和试点科室负责人脑海中的问题。为学习先进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自身工作不足,我院组织了本次考察活动。重点考察了医院临海院区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该院分管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在其会议室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阐述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策划、组织、探索、实施和取得的经验及教训,之后参观了该院的信息中心和部分病房,详细了解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步骤及经验,取得了应有的成效。

同时,医院和市立医院与我院领导还分别对公立医院改革、医院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领导班子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质量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诚恳的表示将来愿意采取多种途径与我院加强院级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与繁荣。 二、主要体会与启示(一)临床路径管理卓有成效。 1、起步艰难。 浙江省医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是市目前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前身是1920年英国传教士创建的恩泽医局,现为恩泽医疗中心(集团)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放床位1600余张,拥有职工2534人,年门诊人次141.9万、出院人次5.9万,是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及瑞典歌德堡大学医学院友好医院。我们考察的临海院区,自20年初开始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当年成立组织机构,进行全院培训和有关试点工作,20年全院正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阶段比较艰难,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医护及管理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持续改进和长期磨合,不是单纯靠行政命令就能完成的。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各方面人员的协调推进,临床科室逐渐接受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至今已有41个病种,累计15700余例次病人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系我国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较早,取得相关经验较多的医院之一。

关于临床路径使用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单病种和临床路径使用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等级评审需求 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第4.4.7.1款“有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中指出,信息准确可追溯,单病种质保信息能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自动提取。只要存在人为因素就无法保证信息准确可追溯,因此,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闭环管理。 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第4.4.4款中指出,“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需要医院使用信息系统对临床路径全过程实施监管。 2、实施过程中需求 肿瘤专科医院6个单病种(原发性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和甲状腺癌),在TNM分期、术前风险评估、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输血量、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术后随访等内容,假如没有信息系统支持,将极大地增加了医护的工作量,同时手工操作是无法实现。 临床路径标准、患者准入、变异分析、实时监控、统计分析、指标评估等,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 3、质量监管需求 临床路径统计:每月统计各科及全院的临床路径患者入径率,出径率,变异率,住院费用,放疗费用,手术费用、检查费用,药品费用。 单病种统计: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切口甲级愈合率、输血量、再手术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4、人员工作需求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手工统计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的各种评价指标,费时费力(举例:内二科,六月份临床路径入径人数160人),压缩了临床医生的临床处置时间。 对于质控人员来说,手工收集的各种指标数据,无法核实其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只能对简单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无法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 5、医院发展需求 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医院发展的趋势,能够有效的规范医疗质量和提高医疗效率。 最后,目前医疗处于大数据发展时代,无论何种管理方案,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实现。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1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封丘县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科室实施路径疾病病种:

封丘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各科室: 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流程图附后): 一、患者住院后病房经治医师首先对患者时行检诊。经治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个案管理员及科主任。 二、符合准入标准的,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登记,经治医师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在长期医嘱中下达“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护士在病房护士工作站录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注:“进入临床路径”该条医嘱不收费) 三、相关护理组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医嘱和相应的护理版临床路径为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环境、制度等)、健康教育、正确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等。 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不能空项。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相关护理组完成护士版临床路径表。如果患者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经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临床路径的原因。 五、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院时,经治医师要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逐项登记该患者信息,有无变异等,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信息也要登记,并注明退出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