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湖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12.01 KB
- 文档页数:2
湖北地理冷知识
1.湖北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长江中游地区,东临江西,南接湖南,西靠重庆,北接河南,陕西。
2. 湖北省的面积为18.59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8.2%。
3.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最大的湖泊是洞庭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4. 湖北省有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5. 湖北省境内有两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武当山和三峡地区。
6. 湖北省还拥有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
7. 湖北省境内有四座世界文化遗产:武昌黄鹤楼、岳阳楼、宜昌三峡人家和荆州石首古城。
8. 湖北省的武汉市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交通和物流中心,也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
9. 湖北省是中国的重要军工基地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中船重工。
10. 湖北省的鄂州市是中国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
- 1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湖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湖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完备的沉积地层,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觉131种重要矿产,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钢、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专门丰富。
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样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还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铜、钻、金、银等矿产,但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
江汉平原一带另发觉储油构造数十个。
湖北省水力资源居全国第4位,拥有占全国第10位的地表水体积。
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
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
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千米。
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
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
湖北境内有众多的淡水湖泊,素有“千湖省”的美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
其中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千米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估量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傲每年约为355.7亿立方米,储藏量极其丰富,且水质清洁,储量稳固,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童的36%。
湖北境内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点,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人,是中国动植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
要紧有马尾松、栋类、杉木、桦、掩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柏、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
此外湖北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被列为国家爱护对象,包括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珍稀动物;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包括多种名贵药材,是国内外重要的中草药生产基地。
湖北省高三考试地理知识点湖北省地理知识点在高三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好地理知识点,不仅有助于考试,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临江苏、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南连重庆,西临陕西,北濒河南,地处中、东部腹地。
湖北省地形地势复杂,西北部是丘陵和低山地带,中部是盆地和湖泊区,东南沿江地区是山地。
2. 气候特点湖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湖北省气候变化多样,温差较大。
3. 经济地理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
由于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长江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干道,也是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4. 水文地理湖北省拥有众多湖泊,其中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洞庭湖是湖北省的地理特色之一,也是湖北省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渔业资源。
5. 人文地理湖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
咸宁市的峡江文化是湖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6. 环境问题湖北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
由于过度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湖北省的环境问题逐渐突显。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荒漠化是湖北省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7. 旅游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三峡和黄鹤楼最为著名。
三峡是长江三峡中的一段,风景秀丽,是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胜,也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总之,湖北省高三考试地理知识点涵盖了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经济地理、水文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问题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和学习,加深对湖北省地理特点的认知,为未来的考试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湖北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
地貌类型多样,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以及层峦迭嶂的广大山区。
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
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
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21.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最高处为神农架神农顶(海拔3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
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地势由北向南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
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强烈,相对高度一般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水利资源丰富。
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海拔高度一般700~1000米,最高处为五峰境内狮子垴(海拔2152米)。
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
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
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处为九宫山老鸦尖(海拔1656米)。
全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
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及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
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
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大部分海拔20-100米。
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
鄂东沿江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
这一带因注入长江的支流短小,河口三角洲面积较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因而呈现狭窄收缩之势,远不及江汉平原坦荡宽阔。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三
集湖北
本文主要介绍湖北省的地理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湖
北的地理特征和重要信息。
1. 位置与边界
-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临河南、安徽,南接江西、湖南,
西靠重庆,北界河北、山西。
- 湖北的东部和南部与长江相邻,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形地貌
- 湖北省地貌复杂多样,既有北部的丘陵山地,也有南部的平
原和丘陵地带。
- 湖北境内的主要山脉有武当山、大巴山、峡阳山等。
- 湖北的地形特点主要表现为“三山两水一分田”,即三山指武
当山、大巴山和峡阳山;两水指长江和汉江;一分田指湖北南部的
平原农田。
3. 气候
- 湖北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冷,春秋温暖宜人。
- 年平均降水量在900至1300毫米之间。
4. 特产与文化
- 湖北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以水稻种植为主,盛产水果、
蔬菜等农产品。
- 在湖北有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如武汉、宜昌、荆
州等。
- 湖北还保留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如汉绣、利川竹编等。
5. 旅游景点
- 湖北省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区,吸引了众多游客。
- 武汉市的黄鹤楼、东湖、武汉长江大桥等是湖北重要的旅游
景点之一。
- 宜昌市的三峡、夷陵、宜昌市民俗博物馆等也是湖北旅游的
热门景点。
以上是关于湖北省的地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湖北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的一个省份,被誉为"楚"的故乡。
湖北省地理上的位置十分重要,并且有许多有趣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合格考中需要了解的湖北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邻安徽、江苏,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陕西,北靠河南。
湖北因地处长江中游,得名"湖"在于长江日出水,好像一个湖泊。
二、地形地貌:湖北地理特征复杂,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
境内包括江汉平原、武陵山地和西南山地三个地貌类型。
其中,江汉平原是湖北最大的平原,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而武陵山地和西南山地则是湖北的重要旅游资源,有着壮丽的山水风光。
三、水系和湖泊:湖北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在湖北境内形成了许多重要支流,如汉江、江陵江等。
湖北的湖泊数量也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重要湿地保护区。
除此之外,湖北还有很多其他的湖泊,如荆州天门山湖、宜昌三峡湖等。
四、气候:湖北省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湿热,冬季相对寒冷。
湖北年降水量较多,以夏季为主,同时中部和西部地区也会受到汛期洪水的影响。
五、资源和经济:湖北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水力资源是湖北最为突出的资源之一,拥有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
土壤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此外,湖北还富含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
经济方面,湖北以制造业为主,汽车、钢铁、化工等产业发达,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六、文化和旅游:湖北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楚文化广泛影响了湖北的文化习俗、艺术形式等方面。
湖北还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武汉黄鹤楼、三峡大坝、宜昌夷陵、荆州钟楼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综上所述,湖北是一个地理知识丰富的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地貌特征。
了解湖北的地理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地理,还能够增加我们对湖北这个地区的了解和认同。
湖北气候温和湿润光热资源充足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气候温和湿润、光热资源充足的地区。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湖北的农业、旅游业以及能源开发等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一、气候温和湿润湖北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湿润,冬季相对较冷,降水分布均匀。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湖北省的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地处中纬度地区,支持着大量的农作物种植。
稻米、棉花、小麦等作物在湖北得到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并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二、光热资源充足湖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光热资源。
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这为湖北的能源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湖北开展了大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其中包括建设近年来兴起的“草地光伏”项目。
通过在农田上安装光伏板,既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这种创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能满足当地能源需求,又能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农业发展机遇湖北省以其气候条件为基础,发展了多样化的农业产业。
例如,青蟹养殖是湖北省的特色产业之一。
得益于温暖的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湖北的青蟹养殖业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同时,湖北还以具备优质土壤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培育了高产高质的农产品,如葡萄、油菜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的市场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地区,为湖北的农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旅游业发展前景湖北省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和人文历史遗迹。
例如,武汉的东湖、黄鹤楼,宜昌的三峡大坝和神农架等。
这些风景名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湖北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投资将进一步推动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并为该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
综上所述,湖北省作为一个气候温和湿润、光热资源充足的地区,具备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这些优势为湖北的农业发展、能源开发以及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潜力。
同时,政府的支持和投资也将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湖北地区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它东临安徽,西接重庆,南界江西、湖南,北靠河南。
湖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湖北地区地理的知识点:1. 地理位置:湖北省位于东经108°21′至116°07′,北纬29°05′至33°20′之间。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区。
2. 地形地貌:湖北省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著名的有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等。
3. 气候特征: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干燥。
4. 水系分布:长江和汉江是湖北的主要河流,长江流经湖北的大部分区域,汉江是长江的第二大支流。
5. 自然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铜、煤、石油等。
同时,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6. 生物多样性:湖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7. 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荆州古城、黄鹤楼等。
8. 经济发展:湖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工业以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为主。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9. 交通网络:湖北地处中国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网络。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10. 旅游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武当山、神农架、三峡大坝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对湖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湖北合格考高二地理知识点一、地理概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探究地理现象、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的规律性和空间关系。
地理知识点分布广泛,覆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湖北合格考高二地理知识点。
二、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在地理学中,地球通常被视为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内核组成。
2.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的气候、天气、气象和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内容。
湖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 水文环境湖北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水系为长江和汉江。
湖泊众多,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
同时,湖北还存在一些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保护区,如武当山、三峡等。
4. 生物环境湖北自然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包括森林、湿地、山地和平原等多个生态类型。
这些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生存条件,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三、人文地理环境1. 政治地理湖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首府为武汉。
自古以来,湖北地区都扮演着政治中心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2. 人口地理湖北是中国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人口数量较多。
人口分布不均衡,以城市人口为主,城市化进程较为发达。
3. 经济地理湖北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涵盖了钢铁、汽车、光电等众多行业。
4. 文化地理湖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和名人。
湖北地区的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四、地理问题与应对措施1. 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也面临着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对此,湖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2. 自然灾害湖北地区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
为了应对这些灾害,湖北政府加强了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升了灾害防护能力。
3. 城市规划和发展湖北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和发展亟待解决。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湖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湖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完备的沉积地层,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131种重要矿产,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钢、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
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还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铜、钻、金、银等矿产,但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
江汉平原一带另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湖北省水力资源居全国第4位,拥有占全国第10位的地表水体积。
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
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
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千米。
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
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
万千瓦。
湖北境内有众多的淡水湖泊,素有“千湖省”的美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
其中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千米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傲每年约为355.7亿立方米,储藏量极其丰富,且水质清洁,储量稳定,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童的36%。
湖北境内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
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人,是中国动植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
主要有马尾松、栋类、杉木、桦、掩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柏、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
此外湖北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包括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珍稀动物;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包括多种名贵药材,是国内外重要的中草药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