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危机对石油行业的影响分析2

金融危机对石油行业的影响分析2

浅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在石油需求放缓,油价下跌的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也受到较大影响。如何把握金融危机的走势,掌控石油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寻求我国石油产业对策,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产业上、下游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石油产业应对危机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油价石油储备长远投资

进入2008年9月以后,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正值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石油化工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石油化工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石油市场走势

(1)石油需求放缓,油价下跌

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约占40%,世界经济增长离不开石油,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石油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年代。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经历三次石油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努力降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导致经济的增长对石油资源的消耗相对减少。如图一:

图一经济增长和石油消费关系表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

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了,当人们逐渐将其淡忘之时,一场规模更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从虚拟经济蔓延至实体经济多数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亚洲金融危机后,由于世界经济增速缓慢,1998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从上年的2.74%降至0.75%。同期,亚洲石油需求同比下降了2.5%,10年中首次出现负增长。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国内出口型汽车、家电、塑料、建筑、制鞋、纺织等行业发展受阻。2008年前9个月,中国出口累计增速达到22.3%明显低于2006年的27.2%和2007年的25.7%,其中,8月份中国汽车出口环比下降22.18%,同比下降11.29%。高盛预期中国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放缓至2008年的9.8%和2009年的8.7%,中金预期中国2008年和2009年的GDP增速分别为10%和8.8%。

由于经济的衰退引发石油需求疲软。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1-8月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5.8%,9月则下降为8.7%。10份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环比出现两个月下降,11月份,全国原油加工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下降2.3%,成品油库存居高不下,炼油企业继续降量运行,成品油日销售量比2008年供应高峰时下降34%。估计2009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幅将显著降低2-3个百分点。

世界经济的衰退,石油需求减少,促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不到半年的时间下跌近2/3。2008年7月3日,WTI和布伦特原油首月期货价格分别创下145.29和146.08美元/捅的历史新高,WTI原油更是在7月11日盘中摸高至147.2美元/捅。此后,原油价格逐步下降,从9月下旬开始急剧下滑,9月22日上述价格分别为120.92美元/桶和106.04美元/桶,10月22日已骤减至66.75美元/桶和64.52美元/桶,短短一个月油价下跌40%以上。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在40美元/桶上下波动。如表1:

表12008年6-12月国际石油现货价格走势

WTI价格(美元/桶)月降幅%BRENT价格价格(美元/桶)月降幅%

6133.8-132.32-

7133.370.38132.72-0.3

8116.712.5113.2214.69

9104.1110.7997.2314.12

176.6126.4171.5826.38

1

61.4619.7856.3521.28

1

1

42.183140.7628

2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2)石油企业市值下挫

搜狐证券的统计显示,在世界500强中,主营业务为炼油企业有39家,主营业务为原油生产企业有8家,占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的进一成。世界最大上市公司埃克森美孚2008年第三季度得利于高油价赢利148亿美元,同比增长58%。市值排名重回头把交椅,市值缩水仅两成(23.7%),远远低于500强市值缩水幅度的均值。然而我国的“石化双雄”在同行表现不佳:虽然中国石油市值排名仅在埃克森美孚之后列居第二,但是市值缩水幅度达到五成(52.2%),是埃克森美孚缩水幅度的2倍多,中国石化缩水幅度亦达六成(65.4%)①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影响

2008年全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8万亿元,同比增长24%,利润总额为4666.6亿元,同比下降7.1%。金融危机对石油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利润下降、项目推迟、投资趋缓等。

1.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业上游勘探开发业务的影响

金融危机不仅抑制我国石油需求,而且也对石油生产造成巨大牵制。此次危机对石油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影响。

(1)项目推迟。近年来,全球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业务每年的资金投入大体在3240亿美元左右,2008年达到3500亿美元。2000年以来,上游的油气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1%,表明大公司的运作良好。但是,由于前几年石油市场呈现供需紧张态势,并且大家普遍预测今后的供求将持续趋紧,不少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了一些大项目,而这些项目多是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的深海和非常规项目,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缺乏可能会对这些大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影响,使一些重大的石油项目因为资金缺乏而被推迟。

(2)勘探开发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由于去年面临原油价格强烈震荡,特别收益金增加以及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到位等压力,而且多数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产量下降,成本增加,油田产量递减和生产成本上升是很难逆转的趋势,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逐渐回落,2008年前11个月,油气开采行业利润总额为4565.76亿元,比上年增长37.2%,但比前8个月回落了17.5个百分点;亏

损企业46家,比上年增长39.4%,亏损面为22.1%;亏损企业亏损额38.41亿元,比上年增加171.8%。另外,企业资金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如图2:2007-2008我国石油开采产值分月同比增长情况,可以看出石油开采产值增长明显下降②。

图22007-2008年石油开采产值分月同比增长图

资料来源:石油化工设备2009.1第5页

(3)投资增势趋缓。从目前来看市场得不到扭转和复苏,通过传导机制,下游企业不景气将引致上游生产的萎缩。因此企业提出压缩开支的要求,减少勘探开发区域。统计表明,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投资2459.4亿元,同比增长17.2%。2008年我国全行业新开工项目7272个,同比增长3.2%,较上年回落13.2百分点,其中原油开采新项目同比下降43%。

2.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业下游炼化销售业务的影响

(1)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随着国内外经济明显放缓,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再加上市场信心受到重挫,2008年末国内石化产品价格出现大面积回落态势,12月份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单体等产品持续领跌,一些产品跌幅在50%以上,市场清淡。在石化协会跟踪的168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价格环比下降的有133种,占79.2%。由于下游需求不旺,导致石化企业产能下降,库存积压增加,近l/3化工企业已停产,近70%企业开工率不足50%。国内各化工企业产品销售普遍艰难,大量产品压库,导致流动资金严重匮乏甚至断流,企业经营困难,停产、减产面积不断扩大,化工行业进入景气周期下行通道。

(2)出口严重受阻。据统计,2008年11月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52.7亿美元,同比下降15%。12月份全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47.4亿美元同比骤降20.8%,降幅之大,力度之猛,10年来仅见,其中出口贸易额147.9亿美元,同比下降29.7%。

12月份主要化工产品的出口量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无机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21.5%,有机

化工产品出口下降28.7%。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预计上述产品的出口将处于低迷状态。

(3)在建项目推迟、部分装置停产或限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持续走弱,化工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寒冬,一些新增的产能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前,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不可能改变。就那乙烯来说,2009-2010年,国内五套新建乙烯将新增聚烯烃产能560万吨/年,增长幅度为38%。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预计我国2009年乙烯需求增长率将为近年水平的一半,必将导致一些项目推迟,部分装置停产或者限产。

(4)炼油业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由于油价上涨每年要多支付几十亿美元用于进口石油,石油价格下降将有利于中国物价的回落,抑制通货膨胀。对于炼油企业而言,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将降低企业成本,使由于成品油价格倒挂造成亏损的炼油业扭亏为盈,生产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就国内石油市场而言,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对我国石油炼制业的压力减轻,有助于缓解国内石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压力。

三、中国石油企业业化解危机之对策

1.加强投资管理

首先、集团公司应强化对成员单位的投资管理,确保重点工程项目。集团企业应建立健全成员单位对外投资立项、审批、控制、检查和监督等制度,规范成员单位投资行为,服从集团企业整体战略。

其次,利用外在环境的变化,对集团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集团企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集团企业的发展方向。所处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大规模投资首先要考虑是投资的安全,其次是战略意义,能否为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2.积极谨慎地实施海外战略

赢利下降和融资困难加大双重挤压国外中小规模的石油公司。很多企业有抛售股权的压力和需求,而一些产油国,迫于财政压力,也有抛售项目资产的愿望。我国石油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很多国际石油公司,融资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因此,我国石油企业进行资本并购机会相对大,成本也低。我们应积极谨慎地实施海外战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投资方式。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中外能源合作项目已累计达400亿美元。合作伙伴分布在中东、俄罗斯和拉美3大中国传统能源进口地区。今年1月,中石油刚刚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7.6亿美元共同开发伊朗北阿扎迪的油田项目,该油田储量估计为60亿桶。此后中国完成以250亿美元贷款换取未来20年俄罗斯3亿吨原油供应的石油协议与运输管道协议。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期间,中国与巴西达成10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根据协议,中石化集团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从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进口量达300万至500万吨的原油进口合同。这意味着巴西对中国的原油供应量将增加4倍以上。

3.注重长远投资

当前,油价下跌严重打击石油公司的生产热情。不管是限产还是因融资困难被迫推迟项目建设,结果都造成石油生产萎缩、供应的减少,经过短暂的经济低迷后,不久的将来,经济的复苏肯定会带来大幅度的需求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世界石油需求量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原油需求将从2007年的每天8500万桶上升到每天1.06亿桶。日均原油开采能力要增加3000万桶,这部分产能从何而来?

众多石油专家建议,在当前资金短缺和需求下降时候,石油公司更得保持清醒的头脑,着眼长远,保证主业发展持续投资、注重投资效益、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一些重要的投资领域,国家要支持,保证项目的资金到位。上一轮的短视行为引发的后遗症至今未愈,教训面前更得吃一堑长一智。

4.节能降耗,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增加节能设备,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和损失,向管理要能源,即管理节能;通过改进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加工转换率,提高余热、余气、余压的回收利用率,减少投入、增加产出,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即公共节能或社会节能;同时,要寻求石油发展新路径,优胜劣汰,加快石油化工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加速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以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为保障的高安全性、高回收率、高效率、高环保性大型现代化油田。

5.增收节支,降低成本

为应对危机和市场竞争压力,作为石油企业自身要加强各类费用管理,尤其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从源头抓起,从设计、生产和物流环节抓起,从战略和细节抓起,节支降耗,动态控制,增收提效,以较低成本优势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抵抗和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

四、推进国内石油市场改革,完善石油市场体制

1.利用国际油价调整和较低的有利时机,推进国内石油流通体制改革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解除流通环节的准入限制,不断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与国际市场油价变动相适应、反映国内市场供求特征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我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目前,国际油价调整和较低正是我国石油流通体制进行改革的较好时机。

为此,第一,要抓紧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批发及零售等各个环节,公平对待各类投资主体,为各类主体的平等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要健全与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石油行业的地位、监管机构、石油流通的管理形式、石油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合理的石油库存等,以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石油流通秩序。

第三,完善政府管理和监督体制,保证流通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四,要加快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建设,发展我国石油的期货市场,增强我国石油的国际话语权③。

2.逐步完善战略石油储备

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去‘高抛低吸’,最终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积极开展与石油消费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合作,争取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参与国际石油交易谈判,发挥石油消费大国对石油价格形成应有的作用。

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而中国的民营企业拥有很大的储备空间,而且是现成的。如果能抓住油价较低的时机,把信誉好、实力强的民营企业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既可以节约时间、又降低储备成本④。

3.设立石油稳定基金

当前我国应对国际原油大幅波动的能力比较差,建议考虑提取外汇储备作为石油稳定基金用于石油储备、石油企业对外合作、稳定石油供需市场,那将大大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⑤。

结语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在造成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导致了油价加速回落与石油投资急剧降温。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无论是对于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石油化工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希望石油企业努力克服困难,变危机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能够从容经受住这场“寒冬”的侵袭,并在未来占有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⑥。

参考资料

[1]王启军.危机来袭双重应对[J].中国石油石化,2009.2第82页

[2]冯世良.金融危机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9.1第5页

[3]胡国松,冯雪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石油市场走势与我国对策[J].中外能源,2009.1第15页

[4]张娥.油气:低潮投资正当时[J]中国石油石化,2009.2第16页

[5]马川.石油稳定基金适不适合中国[J]中国石油石化,2009.2第36页

[6]仁达方,赵梅阳.金融危机,集团企业该如何应对[J]中国机电工业,2009,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