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课练基础闯关练习(含答案):9.1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课练基础闯关练习(含答案):9.1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课练基础闯关练习(含答案):9.1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课练基础闯关练习(含答案):9.1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

一课一练·基础闯关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1.(2017·本溪中考)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汽油 B.面粉 C.小苏打 D.硫酸铜

【解析】选C。A.汽油不溶于水,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形成乳浊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C.小苏打溶解于水后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故C正确;D.硫酸铜易溶于水,分散到水中能形成蓝色溶液,故D错。

2.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

A.酒精

B.植物油

C.汽油

D.水

【解析】选D。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就是水溶液。

3.(2016·云南中考)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蔗糖溶液

B.生理盐水

C.碘的酒精溶液

D.稀盐酸

【解析】选C。A.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故A错误。B.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B错误。C.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C正确。D.稀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故D错误。

4.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解析】选D。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5.(2017·抚顺新宾县月考)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

A.碘酒中的碘

B.糖水中的糖

C.泥水中的泥沙

D.生理盐水中的盐

【解析】选C。碘酒是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糖水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泥沙不溶于水,泥水不是溶液,故泥沙不能称为溶质;生理盐水是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6.(2017·贺州中考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B.碘酒的溶剂是乙醇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吸收热量

【解析】选B。A.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故选项说法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的溶剂是乙醇(俗称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质不一定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7.请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溶液。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颜色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质由分子构成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质由离子构成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溶剂不是水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于溶液来说,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当成溶剂;溶质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或离子。

答案:(1)蔗糖溶液(2)医用酒精(3)硫酸铜溶液

(4)蔗糖溶液(5)食盐溶液(6)碘酒(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1.(2017·无锡中考)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解析】选B。氯化钠与蔗糖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拓展延伸】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当两者不相等时,溶液温度会发生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氯化铵等物质溶于水。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物质溶于水。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

2.(2017·山西一模)如图,加入水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升右降,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蔗糖

【解析】选A。U形管中的液面左升右降,说明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应该是温度降低或装置内的气体被吸收,四种物质中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3.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出现温度的变化,请通过观察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烧杯底部与塑料片之间有3~4滴水),分析原因。

(1)操作一现象: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操作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操作一中加入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塑料片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操作二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粘在塑料片与烧杯之间的冰融化,使烧杯与塑料片分离。

答案:(1)烧杯与塑料片分离(2)操作一中加入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塑料片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操作二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粘在塑料片与烧杯之间的冰融化,使烧杯与塑料片分离

4.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

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 g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振荡。

(1)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有硝酸铵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高于20℃。(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冷的试管外壁凝结成小水珠,因此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

答案:(1)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知识点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用洗涤剂能较好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

A.吸附作用

B.乳化作用

C.催化作用

D.溶解作用

【解析】选B。用洗涤剂能较好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拓展延伸】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如肥皂、洗洁精等。

(2)农药的使用:在农药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

2.(2017·太原三模)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能产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水

B.洗洁精

C.汽油

D.酒精

【解析】选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洁精清洗油污会产生乳化现象。

3.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内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解析】选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而其他各项都是物质的溶解。

【思维拓展题】

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该同学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解析】(1)溶解时“搅拌”的目的是加快固体溶解;图示④中不应用温度计搅拌,应用玻璃棒搅拌。(2)水的初温为20℃,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故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氢氧化钠。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是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答案:(1)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4)氯化钠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氮分子;(2)四个金原子;(3)硫酸根离子 _;(4)氦 气;(5)氢氧化钡;(6)碳酸钠;(7)硝酸亚 铁;(8)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_____ 。 2、现有下列物质:①明矾②水③氮气④二氧化硫⑤稀有气体⑥二氧化碳,请从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2)能用于制取硝酸和氮肥的 是 (3)自来水厂净水常用的絮凝剂是 (4)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 是 (5)能用作电光源的是____ ____(6)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是 3、有以下几种物质:①四氧化三铁②硬水③液氧④铜⑤高锰酸钾⑥氖气⑦过氧化氢溶液⑧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是。 4、用符号表达式完成下列反应: (1)电解 水 (2)硫在空气中燃 烧 (3)红磷在空气中燃 烧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 气 (5)锌粒和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 气 以上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IA 0 1 1 H 1.008 ⅡAⅢAⅣA V A ⅥAⅦA 2 He 4.003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l 6 C 12.01 7 N 14.0l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请根据上表信息填空: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热效应。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3分钟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就能可以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新课讲授25分钟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探究活动1如何去油污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 [提问]: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上节课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小结]:这种液体叫做乳浊液。 [提问]: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 [提问]: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 [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 试管内加

初三化学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9.1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掌握溶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3.了解溶液的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溶液 1.溶液、溶质、溶剂: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溶液的用途: (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2.溶解热现象: (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要点三、乳浊液、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2.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

人教版新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精品教案溶液的形成

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旨 展示各种颜色的液体,询问学生由此可思考、回答问用化学颜色之美, 联想到什么?指出这些液体都是溶液,题 通过学习大家就能知道刚才所提到的 问题。 【板书】第九单元溶液(投影)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引入课题。 探究实验1指导学观察氯化钠,糖,硫酸铜晶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实体与100毫升水混合是发生填写实验记及观察能力。 验的现象录(见副表) 启发引问题1:每一种混合物各处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 导学生分析讨论颜色是否相同? 问题2:相同条件下,放置一 段时间后是否有固体析出? 讨论、力。 进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教育。 1

【板书】结论(投影)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归纳得出结 论 巩固加深理解记 忆。 拓展视问题1、在糖溶液,氯化钠溶回答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巩固 野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 溶剂分别是什么? 问题2、你能说出身边一些常 见的溶液吗?(投影显示有 关图片) 知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旨 探究实验2指导学观察水与碘,水与高锰酸钾,分组实验 生实汽油与碘,汽油与高锰酸钾填写实验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及从 验混合时发生的现象录(见副表)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能力。 启发引【板书】结论(投影)归纳得出结 导学生得出结论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论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 有不同的溶解性。 探究实验3指导学观察水与乙醇,高锰酸钾溶 生实液与乙醇混合并震荡时发生 验的现象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填写实验记及观察能力。 录(见副表)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问题:实验指出溶质可以是 固体,液体,那么溶质可以 是气体吗?你能举例说明 吗? 【板书】结论(投影)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 根据生活实例,巩 固认识 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 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 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课练基础闯关练习(含答案):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课一练·基础闯关 知识点铁的冶炼 1.(2017·重庆中考A卷)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O B.Fe2O3 C.CO2 D.Fe 【解析】选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时,氧化铁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2.在炼铁时用到的还原剂是( ) A.焦炭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解析】选C。碳具有还原性,但是在高炉中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炼铁的还原剂。 3.(2017·重庆江津区一模)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B.点燃酒精喷灯前应持续通入CO防止发生爆炸 C.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也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 D.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解析】选C。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图中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与氧化铁反应,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不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4.(2017·菏泽曹县质检)如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

(1)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________。 (2)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的尾气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工业炼铁中利用了焦炭的可燃性,提供热量,又利用其还原性,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工业上炼铁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可以将其点燃或收集起来,防止其污染空气。 答案:(1)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2)Fe2O3+3CO2Fe+3CO2 (3)点燃(或收集起来)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 1.(2017·株洲中考)用1 000 t含有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7%的生铁的质量约是( ) A.560 t B.571 t C.577 t D.583 t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含杂质物质计算的掌握情况。1 0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中含有Fe2O3的质量为1 000 t×80%=800 t, 设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2Fe+3CO2 160 112 800 t x = x==560 t 可炼出生铁的质量为≈577 t。 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常用来炼制铝合金。若要炼制含铝95%的铝合金108 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5%的铝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40%的铝土矿的质量是(假设铝土矿的杂质中不含铝元素) ( ) A.340 t B.204 t C.108 t D.120 t 【解析】选A。根据题意,铝土矿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减去炼制过程中损失的5%的铝元素,即铝合金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利用这一等量关系,可由铝合金的质量计算出铝土矿的质量。设理论上需要含杂质40%的铝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 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2、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消失在水中 食盐消失在水中 现象 蔗糖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步骤

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 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练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怎么办? [活动与探究二]: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活动与探究三] 难溶于酒精 高锰酸钾 酒精 易溶于酒精 碘 酒精 易溶于水 高锰酸钾 水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力也不 同 难溶于水 碘 水 结论 现象 溶质 溶剂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性与组成; 2)了解乳浊液的概念,知道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现象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 里,由浅入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2)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初 步形成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产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三、教学难点 1、乳浊液的概念,乳化现象的解释 2、溶液与溶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

五、教学内容 1、导入 首先给学生展示课件,说明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液体都是混合物,这些物质被称为溶液。引出新课——溶液的形成。 2、讲解新课 1)展示课件,通过实验一,介绍溶液的概念。通过溶液的 概念,介绍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再介绍溶 液的组成。回到实验一,通过展示图片,进一步解释实 验一的现象。 2)提出问题,在不同的状态下,怎么区分溶质和溶剂?给出 解答。 3)展示课件——实验二,解释溶质和溶液的辩证关系。 4)提出问题,引出实验三,介绍乳浊液的概念、乳化现象。 5)提问,介绍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 化学的重视。 6)总结课程的重点。 六、板书设计 9.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定义 特征:均一、稳定 组成:溶质、溶剂

二、乳浊液的定义 乳化现象 三、溶液的应用七、教学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练习题

庆云中学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B.苛性钠C.稀盐酸D.空气 2.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 3.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A、液面高将滤纸压破 B、液体会溢出漏斗 C、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入接受器 D、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 4.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B、同种单质可由不同种微粒构成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运动 D、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构成它的微粒无关 5.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7.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水→氢气+氧气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镁+氧气→氧化镁 9.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10.利用水电解器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九年级化学顶尖课课练

九年级化学顶尖课课练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药品(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②现象打开止水加后 ③结论 ④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三条) 2、法国化学家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二氧化碳为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属于。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 5、燃烧:可燃物跟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 ,(2) (3) 灭火的方法:(1) ,(2) (3) 缓慢氧化(举例) 6、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氧气具有(写化学性质),是一种常用的剂。氧气的用途: ①② 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化学方程式为: ②(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火焰,在氧气中的火焰,生成气味的气体SO2。化学方程式为: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用于发令枪)化学方程式为: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化学方程式为: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为: ⑥氢气的燃烧:发出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一氧化碳的燃烧:发出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甲烷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①。 ②。 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4讲:溶液的形成(学生版)

溶液的形成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三、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课练基础闯关练习(含答案):9.3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 一课一练·基础闯关 知识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与基本计算 1.(2017·商丘一模)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 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 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 【解析】选A。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的是在100 g溶液中含有10 g硝酸钾,即90 g水中溶解10 g硝酸钾,其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为1∶9。 2.室温时,分别向含有100 mL水的M、N两个烧杯中加入5 g、10 g硫酸铜,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烧杯中溶液的颜色浅,溶质质量分数大 B.M烧杯中溶液的颜色深,溶质质量分数小 C.N烧杯中溶液的颜色深,溶质质量分数大 D.N烧杯中溶液的颜色浅,溶质质量分数小 【解析】选C。向含有100 mL水的M、N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 g、10 g硫酸铜,M中含有的溶质少,则溶液颜色浅,溶质质量分数小,N中含有的溶质多,溶液颜色深。 3.将1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与2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溶质的量 B.溶剂的量 C.溶质质量分数 D.溶液总量 【解析】选C。将1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与2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都增加了,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10%。 4.(2017·株洲中考)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52%的饮用白酒就

是指每100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52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属于用体积分数来表示的是( ) A.0.9%的生理盐水 B.5%的葡萄糖注射液 C.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75%的医用酒精 【解析】选D。溶质质量分数是最常用的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体积分数来表示。A、B、C选项中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常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D选项中的溶质为液态的酒精,可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5.(2017·莆田涵江区质检)向一定量的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至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相比较,其变化是(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判断 【解析】选B。向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里加入少量氯化钠并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增加了,而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6.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的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溶质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溶剂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m%)增大,当氯化钠饱和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7.(2017·海口一模)已知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20℃时向100 g水中加50 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6% B.50% C.33.3% D.26.5% 【解析】选D。20℃时向100 g水中加50 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有36 g氯化钠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100%≈26.5%。 8.(2017·临沂中考)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 (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2)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2019年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2019年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 课题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 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二、教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会变红色。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 [指导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70%的医用酒精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点? [设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 (2)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逐渐消失的原因吗?[分析解释]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 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体动画:蔗糖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指导分析] 用多媒体逐一打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溶液均一性、稳定性的意义。 (2)蒸馏水是溶液吗?

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练习 一、选择题 1.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的原因是( ) A.酸都含有酸根 B.酸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C.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D.酸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腐蚀性 C.浓硫酸的吸水性D.碳酸的不稳定性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色固体,易潮解B.有强腐蚀性,俗称苛性钠 C.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D.它能与CO发生化学反应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5.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 A.醋酸B.稀盐酸C.硼酸D.3%~5%的NaHCO3溶液 6.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 A.变红色 B.变蓝色C.变无色D.不变色 7.盐酸或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碱反应 B.能与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 8.下列几种溶液敞口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石灰水 二、填空和简答题 9.纯净的盐酸是______________颜色的液体,有______________气味。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杂质而带______________色,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气体跟空气里的______________接触,形成盐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10.指示剂是能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溶液作用而显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常用的指示剂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在自然界中有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也可以指示酸碱。 11.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将一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色的铜丝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色;然后将它浸入稀硫酸里并微热,铜丝表面变成______________色,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再将铜丝取出用水冲洗后,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铜丝表面覆盖了一 层______________色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4.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锥形瓶中盛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 (1)你可观察到什么现象?答: 2)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答: 3)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怎样的?答:

九年级化学《溶液》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整理.

溶液的形成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 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溶液的形成, 对于溶液的概念及特征我们要理解, 并且要能够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考试中,溶液的概念出现频率较高,都属于容易题。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二、知识要点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 , 指溶液形成以后, 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的混合物,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 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 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 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 4,胆矾CuSO 4·5H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2、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其中, 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分之间存在空隙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去油污,酒精能溶解碘。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当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 (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如果有水参与,无论水的多少,都把水作为溶剂。 (3通常,溶液不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水溶液。 (4当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时,溶质是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如:将铁粉放入适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而非硫酸铜。 4、乳浊液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2019年4月20日 (考试总分:14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 1、(4分)氯化铵(NH4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氯化铵可用作_________肥。 (2)氯化铵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NH4Cl的烧杯中,加入100g的水,充分路解后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达到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NH4Cl_________g,或②_________℃ (3)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② 中所得的饱和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氧化钙 2、(4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陶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_ 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①65℃时,该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无法判断”)。 ②将一份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__(填字母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如图所示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_____、_____(写出两种不同物质的化学式)。 3、(4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表: (1)A组的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组X的值为_____. (3)如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_____.Ca(OH)2的溶解度温度变化的趋势与NaCl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课题3 1.写出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 答案: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烧杯 第二单元课题1 2.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 碳;⑥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说明 其中的成分。 答案:①③⑤;⑥,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成分(或其他合理答案) 第二单元课题2 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 红磷: 铁丝: 3.(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 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答案:1.硫 + 氧气二氧化硫;红磷 + 氧气二氧化硫;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2.C 第二单元课题3 1.填写下表,比较三个反应的异同。

答案:1. 锰酸钾 第三单元课题1 1.填空题 ⑴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 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 ⑵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 ⑶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⑴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⑵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⑶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⑷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⑸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 ⑹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3.选择题 ⑴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 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师活动:下面请两位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两个、药匙(两位同学各做一种药品溶于水的试验) 做完后学生分别回答:食盐、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 2、观察硫酸铜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 3、形成溶液后,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 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板书)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分析)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练习一:判断说明 1、溶液是无色的。 2、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 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渡)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的形成 教案

第九章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是一种典型的混合物,而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且应用广泛。本课题中教材对于溶液的形成、定义、组成以及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本课题的内容因贴近生活而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时教学内容涉及到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定义以及溶液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简单介绍生活中的常见溶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溶液”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并应用溶液,例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海洋中的海水、游泳池中的水,在实验室里学生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等。但是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仍然是感性的、不系统的。本课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及探究实验,对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定义以及溶液的组成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溶液,认识溶解现象。 (2)掌握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最常用的溶剂是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锻炼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现象得结论的实验探究能力。 (2)练习烧杯与玻璃棒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激发学习兴趣,逐步树立透过实验现象揭示化学本质的科学思想。 (2)通过对溶液的学习,以及对生活中溶液的认识,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以科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中难点分析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对溶解过程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用品 1、学生实验 (1)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洗瓶、吸水纸 (2)药品:食盐、蔗糖、重铬酸铵晶体、硫酸铜晶体、蒸馏水 2、其他教学用品 (1)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2)用品:眼唇卸妆液 六、教学流程

九年级化学酸碱练习题

第十单元酸和碱 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pH 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无色酚酞溶液变,酸溶液的pH值范围是。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无色酚酞溶液变,碱溶液的pH值范围是。 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 A.变成红色 B.变成无色 C.变成蓝色 D.不变色 3. A. 4.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5.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6.已知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的pH。试问哪一组溶液相互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等于7 A.pH=3pH=4 B.pH=3pH=10 C.PH=7pH=11 D.pH=1pH=7 7.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表演如下魔术,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喷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红色的字,该生先后所用无色试剂是 A.石蕊试液稀硫酸 B.酚酞试液雪碧饮料 C.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 D.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8.取四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常温时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常温时,遇到pH=12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万寿菊花汁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D.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Cl和NaOH溶液 知识点二: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 9.浓盐酸有性,所以打开瓶塞瓶口有,敞口放置溶质质量会,溶质质量分数会。 10.浓硫酸具有性,所以使用时应十分小心。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然后;浓硫酸有性,所以敞口放置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会,溶质质量分数会。在实验室常用作剂。 1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器壁慢慢注入中,并不断搅拌。 12.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