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 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两项增值电信业务及继续开展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

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 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两项增值电信业务及继续开展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

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 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两项增值电信业务及继续开展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
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 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两项增值电信业务及继续开展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

关于开放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两项增值电信业务及继续开展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的通告

信部电函[2006]4号

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我部就"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等三项增值电信业务组织开展了商用试验(其中,跨省开展商用试验由部负责组织,省内开展商用试验由各地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目前商用试验相关工作已结束,现就后续工作安排和相关管理规定通告如下:

一、关于"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和"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

(一)试验期间,各试验参与单位准确把握相关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以企业和集团客户应用为主要市场定位,认真探索研究"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和"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等两项业务在社会和企业中的应用,在服务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积极创新,为企业及社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为进一步发挥电信增值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鼓励和支持电信业为企业及社会信息化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经研究决定,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正式开放"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和"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两项增值电信业务,上述两项增值电信业务由商用试验转为正式商用。

(二)申请经营上述两项业务的,应按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第19号令)的有关规定,向相关电信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申请相应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三)试验期间已经相关电信主管部门批准开展上述两项增值电信业务商用试验的企业,如决定正式提供该两项业务的商用服务,应于本通告发布后尽快向相关电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电信主管部门在对有关申请依法进行审查期间,相关企业可凭电信主管部门出具的受理申请通知书与相关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洽谈业务、网络租用等延续事宜,以更好地维护用户利益、保证已开通业务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相关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予以积极配合,不得擅自中断已开通的电信业务。

(四)试验期间已经相关电信主管部门批准开展上述两项增值电信业务商用试验的企业,如决定不再提供该两项业务服务,应于本通告发布后尽快向原批复的电信主管部门提交退出申请书、用户善后处理方案等材料;电信主管部门将监督有关用户善后处理方案的执行和落实,切实保护用户利益;善后处理期间,相关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予以积极配合,不得擅自中断已开通的电信业务。

(五)上述两项增值电信业务正式商用后实行市场调节价,业务正式开通前资费方案应报相关电信主管部门备案。

二、关于"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

(一)试验期间,各试验参与单位对"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但试验中也发现目前该业务的商业模式、相关运营企业间的结算方式、配套管理措施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现阶段转为正式商用的条件和时机尚不具备。经研究决定,对"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继续开展商用试验。

(二)继续试验的截止期限视商用试验进展、上述试验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程度等实际情况再行研究确定。

(三)继续试验期间,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试验主体和不再扩大试验业务覆盖范围,有关业务管理政策和原则继续按照原批准开展试验的文件中相关规定执行。

(四)为保证后续试验的稳妥有效进行,我部对该业务参与试验单位的试验情况进行了评估,同时结合参与试验单位的自愿申请,确定可以继续在跨省或全国范围内开展该业务试验的单位名单及其业务覆盖范围见附件。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参照部的有关做法,根据信部电函[2003]255号文件有关精神,对已经批准开展"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的企业进行评估和总结,研究决定是否批准其继续参加试验。未被批准可以继续进行商用试验的企业,应根据有关要求妥善做好用户善后工作,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做好相应监督工作,确保不发生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

附件:"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参与单位名单及其业务覆盖范围

二○○六年一月六日

附件:

(一)参与商用试验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名单及其业务覆盖范围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商用试验。

(二)参与商用试验的其他单位名单及其业务覆盖范围

1、中企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全国。

2、中信网络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武汉、郑州、长沙、天津、南京、济南、合肥、杭州、福州、大连、岳阳、湘潭、益阳、石家庄、秦皇岛等22个城市。

3、北京首都在线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南京、沈阳、长沙、成都、重庆、杭州、济南、天津、郑州、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昆明、福州、厦门、南宁、桂林、宁波、温州、大连、青岛、烟台、威海、苏州、无锡、常州、东莞、中山等34个城市。

4、北京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武汉、重庆、成都、昆明、天津、厦门、杭州、福州、沈阳、济南、南京、长沙、郑州等18个城市。

5、深圳市润迅网络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福州、长沙、天津、南京、重庆、厦门、泉州、无锡、苏州、青岛、杭州、大连等20个城市。

6、北京国安创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武汉、西安、杭州、成都、青岛、大连等11个城市。

7、万向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济南、沈阳、石家庄等

10个城市。

8、北京森泰克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长春、郑州、南京、太原、昆明、宁波、杭州、济南、福州、重庆、成都等16个城市。

9、北京亿阳增值业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覆盖范围: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广州、福州、武汉、长沙、南京、成都、上海、西安、杭州、重庆等20个城市。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发展历程 1969年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 下将美国 互联网 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SystemsDevelopmentCorpinSantaMonica(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斯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渐渐扩大为今天的互联网。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从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1978年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 (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协议的美国军方的ARPA网,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协议的各种网络。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互联网发展历程 世界互联网发展史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伦纳德.克兰罗克( )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地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了互联网地标准通信方式.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地数据划分成一定地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地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地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地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世界互联网发展史 ?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阿帕网. ?年:位于美国剑桥地科技公司地工程师雷.汤姆林森( )开发出了电子邮件. ?年:宣布将把过去地通信协议“”向新协议——“”过渡. —— —— 什么是协议 ?是地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地标准方法. 在数据传送中,和就像是两个信封,要传递地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地信息,再将信封塞入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地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将会要求重发. ?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地学生(当时)史蒂夫.多那( )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 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地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 )开发出了万维网( ).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地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地学生马克.安德里森( )等人开发出了真正地浏览器“”.

?该软件后来被作为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年,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由德国维纳·措恩()教授于月日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地序幕. ?年月底,中国计算机科技网( , )在北京建立 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 ?年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从这个时间一直到年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含中科院、北大、清华三个学院网)联入互联网,可以看作中国互联网发展地第一个阶段,即非开放性地学术网络阶段. 瀛海威公司与互联网民用化 年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地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商业化网络阶段. 网络媒体地发展 ?网络媒体: ?从广义上说通常就指基于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进行新闻信息传播 地网站. ?从狭义上说则是指比较专业地、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地新闻网站. 中国网络媒体地发展分期 ?网络媒体步入中国传播领域(—) 这一阶段是中国网络媒体地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地发展,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开始上网,最大特点是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起最初地“网络版”、“电子版”形态. 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尚未形成巨大地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自身形态简陋方面,还表现在上网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方面,网络媒体地市场规模尚很弱小. 中国网络媒体地发展分期

因特网的发展史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history ARPAnet, the network in 1969 put into use. In 1968, ARPA ARPAnet network project . In 1972, ARPAnet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background communic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o meet with the public, and validated the feasibility of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the modern computer network, ARPAnet became the symbol of the birth of. In 1980, ARPA investment TCP / IP to UNIX ( BSD4.1 version ) of the kernel, in version BSD4.2, TCP / IP protocol that became UNIX operating system standard communication module. In 1982, Internet by ARPAnet, MILNET and several other computer network merger. In 1983, ARPAnet split into two parts: ARPAnet and pure military MILNET. In 1986, NSF established a six Super Computer Center, in order to make the country 's scientists, engineers were able to share these super computer facilities, NSF established its own based on TCP / IP protocols of computer network NSFnet. The success of the NSFnet in 1990 June completely replaced ARPAnet as a Internet trunk network. Internet Web is the fastest growing application, the user from less than 4000000 in 1994 to 10000000 in 1995. Web number of stations from 1995 to thirty thousand.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Internet的发展大至经历了如下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因特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Internet发展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MILNET、USENET、BITNET、CSNET等,在网络的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系列网络的建设,产生了不同网络之间互联的需求,并最终导致了TCP/IP协议的诞生。 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与这四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最初NSF曾试图使用D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线,但由于DARPANet的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这个决策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出资,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 通讯协议,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 1986年NSF投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纳尔大学建立五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56Kbps的通信线路连接形成NSFNET的雏形。1987年NSF公开招标对于NSFNET的升级、营运和管理,结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学组成的非盈利性机构Merit获得NSF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线路速度升级到T1(1.5Mbps),并且连接13个骨干结点,采用MCI提供的通信线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设备,Merit则负责NSFNET的营运和管理。由于NSF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 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NSFNET的正式营运以及实现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的连接开始真正成为Internet的基础。1989年MILNET(由ARPANET分离出来)实现和NSFNET连接后,就开始采用Internet这个名称。自此以后,其他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Internet,ARPANET就宣告解散。 Internet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某些质的变化。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纯计算机专业人员。新的使用者发觉计算机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共享NSF巨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Internet_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Internet 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Internet,中文正式译名为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一旦你连接到它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就意味着您的计算机已经连入Internet 网上了。Internet目前的用户已经遍及全球,有超过几亿人在使用Internet,并且它的用户数还在以等比级数上升。 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计算机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INTERNET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本身。因特网最高层域名分为机构性域名和地理性域名两大类,目前主要有14 种机构性域名。 Internet的应用范围由最早的军事、国防,扩展到美国国内的学术机构,进而迅速覆盖了全球的各个领域,运营性质也由科研、教育为主逐渐转向商业化。Internet,中文正式译名为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一旦你连接到它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就意味着您的计算机已经连入Internet网上了。Internet目前的用户已经遍及全球,有超过几亿人在使用Internet,并且它的用户数还在以等比级数上升。

Internet是一个“没有首脑,没有法律,没有警察,没有军队”的机构,没有人能完全拥有和控制它。在许多方面,Internet就象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加入联邦的各网络成员对于如何处理内部事务可以自己选择,实现自己的集中控制,但是这与Internet的全局无关。一个网络如果接受Internet的规定,就可以同它连接,并把自己认作它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喜欢它的方式方法,或者违反它的规定,就可以脱离它或者被迫退出。Internet是一个“自由王国”。 互联网(Internet)发展简史: 1、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ARPANET的建成和不断发展标志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纪元。 2、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MILNET、USENET、BITNET、CSNET等,在网络的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系列网络的建设,产生了不同网络之间互联的需求,并最终导致了TCP/IP协议的诞生。 3、1980年,TCP/IP协议研制成功。1982年,ARPANET开始采用IP协议。 4、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术的主干网NSFNET,连接美国的若干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迅速连接到世界各地。90年代,随着Web技术和相应的浏览器的出现,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新

因特网的发展 史

因特网的发展史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 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我国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该网于1993年9月开通,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该网于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部分都是采用ChinaDDN。 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该网已在我国的8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于1995年与Internet互联,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电话通达的地区。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2000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术,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扩容。目前,ChinaNet网络节点间的路由中继由155M提升到2.5Gbps,提速16倍,到2000年底ChinaNet国内总带宽已达800Gbps,到2001年3月份国际出口总带宽突破3Gbps。

Internet_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Internet 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113 隋佳男 Internet,中文正式译名为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一旦你连接到它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就意味着您的计算机已经连入Internet 网上了。Internet目前的用户已经遍及全球,有超过几亿人在使用Internet,并且它的用户数还在以等比级数上升。 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计算机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INTERNET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本身。因特网最高层域名分为机构性域名和地理性域名两大类,目前主要有14 种机构性域名。 Internet的应用范围由最早的军事、国防,扩展到美国国内的学术机构,进而迅速覆盖了全球的各个领域,运营性质也由科研、教育为主逐渐转向商业化。Internet,中文正式译名为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一旦你连接到它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就意味着您的计算机已经连入Internet网上了。Internet目前的用户已经遍及全球,有超

过几亿人在使用Internet,并且它的用户数还在以等比级数上升。Internet是一个“没有首脑,没有法律,没有警察,没有军队”的机构,没有人能完全拥有和控制它。在许多方面,Internet就象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加入联邦的各网络成员对于如何处理内部事务可以自己选择,实现自己的集中控制,但是这与Internet的全局无关。一个网络如果接受Internet的规定,就可以同它连接,并把自己认作它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喜欢它的方式方法,或者违反它的规定,就可以脱离它或者被迫退出。Internet是一个“自由王国”。 互联网(Internet)发展简史: 1、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ARPANET的建成和不断发展标志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纪元。 2、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MILNET、USENET、BITNET、CSNET等,在网络的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系列网络的建设,产生了不同网络之间互联的需求,并最终导致了TCP/IP协议的诞生。 3、1980年,TCP/IP协议研制成功。1982年,ARPANET开始采用IP协议。 4、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术的主干网NSFNET,连接美国的若干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迅速连接到世界各地。90年代,

因特网的发展

第周 第课时 总课时 备课本 课题:因特网探源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技能 1.继续熟练掌握利用关键字搜索。 2.复习巩固保存搜索到的网页、网页中的文字。 3.继续熟练运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 情感 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去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培养他们获取信息、辨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以及有害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因特网发展史的搜索。 教学难点:确定搜索关键词。 教学设计备注 一、导入 人类因有梦想而伟大,因特网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也为我们 提供了无限延伸的虚拟世界中,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 某一完美计划的结果,internet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发展成目前的规模和影响。那么因 特网是由谁催生出来,又是谁促进了它的成长与壮大呢?我国又是何时加入的呢?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新授 (1)因特网的发展 师:因特网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生:20世纪60年代…… 师:很好,有些同学已经从书本上看到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第6页。 请学生说说因特网的发展: ARPANET——NSFNET——INTERNET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的“亲身体验”。

教学设计备注(2)我国因特网的发展 师:我国是何时进入因特网时代的呢? 生:…… 师:1987年,钱天白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标志着我国开始 进入因特网时代。下面请同学们上网查找,我国因特网的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学生操作 学生说说自己的找到的内容,教师引导总结: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 1990年10月钱天白注册登记中国顶级域名CN 。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 1996年1月中国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开始提供服务。 1998年3月信息产业部成立。 1999年7月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 2004年4月中国同意无限期延长无线局域网加密标准(WAPI)的强制实施期限。 (3)网络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新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等。 教师简介元计算、物联网。 三、布置任务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以《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完成一篇小报告。 作业或活动设计: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以《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完成一篇小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无

因特网的发展史

因特网的发展史 摘要: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 贵,电脑数 量极少。早 期所谓的 计算机网 络主要是 为了解决 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全球的因特网也都是以此发展起来的! 一:世界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因特网,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 租用线互 联的分组 交换技术 研究,而且 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因特网。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 (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 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言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 替代ARPAnet成为因特网的主干网。1988年因特网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因特网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因特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因特网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二:我国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我国因特网发展史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因特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因特网,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因特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因特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我国因特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因特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因特网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我国因特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 户已 超过 1000 万。 据我 国因特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我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因特网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因特网骨干单位。现在有600 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因特网的发展史

因特网的发展史 【摘要】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全球的因特网也都是以此发展起来的! 【关键字】因特网发展阶段瓶颈竞争前景 一:世界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因特网,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 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 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因特网。1983年, 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 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 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 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 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 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 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 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 为因特网的主干网。1988年因特网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因特网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因特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因特网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二:我国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 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协议的美国军方的ARPA网,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协议的各种网络。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 /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