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附件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2016年7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基本情况 (2)

第一节区域特点 (2)

第二节突出困难 (3)

第三节发展机遇 (4)

第四节重大意义 (5)

第二章总体要求 (6)

第一节指导思想 (6)

第二节战略定位 (6)

第三节发展目标 (8)

第四节空间布局 (8)

第三章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9)

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9)

第二节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11)

第三节强化能源保障 (12)

第四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3)

第四章促进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 (13)

第一节发展特色农林业 (13)

第二节推动优势资源有序开发 (14)

第三节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15)

第四节加快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16)

第五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8)

第一节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8)

第二节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19)

第三节促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19)

第六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1)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1)

第二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2)

第三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3)

第四节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24)

第五节加大优抚力度 (24)

第七章推动区域合作与改革开放 (25)

第一节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25)

第二节加强区域协作联动 (26)

第三节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27)

第四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28)

第八章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8)

第一节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28)

第二节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29)

第三节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30)

第四节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九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31)

第一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31)

第二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32)

第三节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33)

第四节建设美丽乡村 (34)

第十章保障措施 (34)

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 (34)

第二节加强组织实施 (37)

前言

川陕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大苏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以来,老区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许多突出困难和瓶颈制约,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和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川陕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原川陕苏区为核心,统筹考虑周边区域发展。范围包括68个县(市、区)1,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户籍人口363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83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3.5亿元。

本规划是指导老区振兴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年。

1本规划范围包括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广元市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阆中市,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盐亭县、安县、梓潼县、北川县、平武县、江油市,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宝鸡市凤县、太白县,重庆市城口县,共68个县(市、区)。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区域特点

区位重要独特。老区地处川陕渝结合部,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沟通西部中部的重要桥梁,是联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区域内有宝成、襄渝、西康、阳安、宁西、达成、广巴等铁路以及京昆、包茂、兰海、沪蓉、十天、沪陕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道。

资源禀赋良好。老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区,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全国最大的天然硒资源区。生物资源丰富,有“天然基因库”、“天然药库”之称。矿产资源富集,天然气探明储量1.9万亿立方米,铁、铝、铅、锌、锰、钡等金属矿以及石墨、白云石、石英岩等非金属矿储量丰富。

产业特色明显。老区是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茶叶、蚕桑、干果等特色农产品和道地中药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清洁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油气化工基地,拥有绵阳科技城和6个国家级开发区,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生态地位重要。老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等水系发达,天然林和湿地资源分布广泛,森林覆盖率达57.2%,拥有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国家森林公园,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保护屏障,承担着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水源保护等重大生态功能。

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影响深远,苏区精神深入人心,是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璀璨夺目,是古巴国的发祥地,拥有三国古战场、古蜀道等历史文化遗迹。

第二节突出困难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瓶颈制约突出。至2015年底,大部分地级市尚未通高铁,高速公路尚未形成网络,国省干线公路等级低,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县乡断头路多,老区核心区铁路、高速公路覆盖严重不足,偏远山区行路难问题突出。水利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有效灌溉面积仅占36.5%,部分山区人畜饮水较为困难,饮水安全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供电保障能力不足,仍有不少行政村未完成农网升级改造。

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6%,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巴中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链条短,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素集聚能力弱,对外开放水平低,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6:49.7:32.7,第三产业占比比全国低17.8个百分点。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3.7%,比全国低12.4个百分点。

公共服务水平低。人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仅相当于全国的60%,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教育设施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较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卫生计生人才匮乏,每万人拥有医院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大部分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截至2015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3.4万人,占区域内农村总人口的12.6%。致贫因素复杂,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相互交织,稳定脱贫难度很大,还有106.3万贫困群众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亟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属秦巴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龙门山地震带,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建设任务繁重,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第三节发展机遇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天府新区、西咸新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迅速崛起,为老区加快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创造了环境和条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强力推进,为老区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

拓展了新空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大力推进,为有力解决老区区域性贫困问题、促进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带来了强大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为更好地发挥老区生态优势,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为老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为推动老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营造了良好制度环境。

第四节重大意义

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贫困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为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提供经验示范;有利于与培育开放开发高地相辅相成,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协调联动,带动扩大内需、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补齐扶贫开发“短板”,对于“十三五”时期打赢贫困老区脱贫攻坚战、加大国民经济回旋余地、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内生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着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节战略定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充分发挥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位优势,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形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通道,打造联动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新增长带。

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示范区。积极创新基础设施建

设、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合作开放体制机制,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增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保障。以脱贫攻坚统领老区开发建设全局,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中推动尽快实现精准脱贫,走出一条区域开发带动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促进区域开发的新路子。

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天然气等资源优势,创新资源开发新模式,打造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立足生态资源和特色农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打造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区域内军工企业、国防科研院所为依托,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等产业。

红色文化传承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军精神教育基地。深入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生态休闲旅游,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秦巴山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巩固强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建成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山川秀美的全面小康社会。

第四节空间布局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工协作要求,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通道,构建“三带三走廊”经济发展空间结构。

第三章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以普通公路为基础,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以水路、民航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升交通运输对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铁路。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强化既有线路扩能改造,形成连接成都、西安、重庆、兰州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建设。提升区域性铁路枢纽功能,加强铁路客货站场建设。

公路。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加快开发性高等级公路建设。实施具有对外连接功能的重要干线公路提质升级工程,加强县乡道建设,推进相邻县、相邻乡镇之间公路连通。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大力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水运。全面加强嘉陵江、渠江、汉江航道建设与整治,提升航道等级,畅通与长江黄金水道的联系。加快推进广元、南充、达州、安康等内河港口建设,建设一批专业化客货运码头,完善集疏运配套基础设施。

航空。积极推进支线机场新建和改扩建,增强航空客货集散能力。研究建设一批通用航空机场。

第二节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供水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重点水源工程和灌区工程,加强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江河湖库连通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城乡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集中供水覆盖率。

防洪治理工程。大力实施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丹江等主要江河堤防工程及重点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加强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加快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第三节强化能源保障

天然气。加强城镇燃气设施、管网及专用储气设施建设改造,建设完善工业园区输配气管网,支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电力及新能源。有序推进嘉陵江、汉江等流域水电开发及渠江航电开发,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开展核电前期研究。加强城镇输配电体系建设,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发利用页岩气,因地制宜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第四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到2020年力争实现老区行政村基本通宽带。全面实施移动网络升级工程,积极推进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促进网间互联互通,尽快建成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的移动通信系统。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启动实施一批综合性网络应用工程、公益性信息服务工程,加快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支持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应用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

第四章促进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

第一节发展特色农林业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优质粮油和特色农林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特种养殖业,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推动优势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健全动植物防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农业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及成果转化,发

展立体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和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农产品交易、集散、冷链物流及加工配送中心。支持开展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构建种养加、产供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及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的申请和认证。

第二节推动优势资源有序开发

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加快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促进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科学布局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精细化工及下游产业链,建成集勘探开发、综合利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天然气产业集群。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

新材料。发展钒钛合金、高强铝、硅锰铝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石墨、化工新材料、磁性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新型环保复合和功能材料。积极开发建筑新材料,发展石材加工、矿渣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建设川陕渝结合部重要的建材基地。

中药材。依托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引进高新技术和现代制药企业,加快中药现代剂型、中药饮片、医药中间体创新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大力发展生物制药。

健康养生。整合优势生态资源、中医药资源、特色保健资源,

积极发展养生养老、健康旅游等服务业。积极培育营养保健、时尚健身、远程医疗等新兴服务业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第三节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深化老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以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以飞机制造和大型数控机床为重点,发展中型运输机、支线飞机及机载设备制造,打造航空等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重点发展专用车和新能源商用汽车,建成一批生产和配套基地。提升和发展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发展高端模具等配套产业。

电子信息。重点发展数字家庭、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等产业,推动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

轻纺服装。发展缫丝、织绸、家纺、服装、制鞋等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快生产工艺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建设一批丝绸、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军民融合。依托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加强军地、院地、院企合作,加速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加快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提升发展现代航空装备等产业,大力开发军民两用产

品,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型企业。

第四节加快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商贸物流业。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大力发展制造业物流和其他专业领域物流。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将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纳入城镇化规划,培育一批集零售、餐饮、文化、生活、配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

红色文化产业。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扶持创作一批反映老区优良传统、展现老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繁荣红色文学、艺术、影视、音乐创作和传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促进文化产业与商贸、会展、教育培训等行业深度融合。

旅游业。保护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加大革命遗址、旧居保护修缮力度,提升纪念设施教育功能,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经典线路,构建以广元—巴中—达州为核心的原川陕苏区红色旅游圈,加强旅游品牌推介,开发一批富有老区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支持老区群众以多种形式分享红色旅游发展成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两汉三国文化、古巴国文化、古蜀道文化等精品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影视制作、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

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发展的深入,革命老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老区县在全省的比重大,贫困人口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73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70亿元,增长5.80%;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70亿元,增长17.80%;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70亿元,增长10.7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10%、57.50%和33.40%。这在我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我省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老区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省63个老区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4.81%。到2005年底,全省有贫困人口594.6万人,其中683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人口184.60万人,683-944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410万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

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特困地区,特别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的贫困山区。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个、占全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47.22%,农村贫困人口348.63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58.63%,贫困发生率14.25,比全省高出4.66个百分点(见表4)。广元、达州、巴中所属于18个县(市、区)全是老区,其中1/2的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市农村贫困人口分别还有41.30、54.70与64.05万人,总体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6.99%、10.14%与28.71%。 表4四川革命老区农村贫困情况 单位:个、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扶贫办《四川省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年表2005》和对外公布数据整理编制。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月4日,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也获原则通过;2月1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月19日,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昨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也获通过。至此,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其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至2011年。可以预见,3年的实施将使上市公司中各龙头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钢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主要措施: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进出口税率,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主要影响:政策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内外需下降的状态,但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联合重组将会给行业周期性下滑的延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 汽车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措施: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使大型车企从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影响:减征购置税政策对大多数轿车企业构成利好。专项资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另一方面鼓励车企进行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这将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 纺织工业:促进企业由大到强 主要措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担保机构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影响:退税上调短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压力,但难以阻止纺织业出口增速的下降甚至绝对值的下滑。而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外需不足,在全球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规划很难直接和及时地刺激扩大出口。另外,信贷支持的执行仍存疑、专项资金的投资额度不明确,难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 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联合重组 主要措施: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重大工程项目优先采购国内生产设备,国内采购率原则上不低于70%。 主要影响:国家明确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相关企业有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实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最大。另外,规划中要求提高国产设备采购比例和鼓励采购首台首套国产设备的政策

革命老区2018年建设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革命老区2018年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市、县、镇、乡老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老促会的指导和各包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加强革命老区发展的有关精神,主动把老区工作融入全市、县、镇、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挥优势,扩大宣传,落实措施,加快发展。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进了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实经济发展基础。 立足各村村水源富集、平滩地多的特点,在**新打机电井3眼,配套2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0亩;在**行政村新打机电井2眼,配套1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0亩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老区人民增产增收。 我们组织将原七市、县、镇、乡、**等村奶牛饲养大户迁到**村进行集中饲养,现小区饲养农户饲养奶牛376只,蒙牛乳业集团派员全程监测标准化奶站1个,现日进站奶牛89多只,日产鲜奶1吨多。 三、着眼民生,解决涉及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立足实际,谋划2018年工作。 1 / 7

2018年,市、县、镇、乡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协调各包联单位,调动老区各族人民群众奋力争先、勇闯富路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老区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 1、抓重点,全力推进畜牧业大乡建设目标 以肉羊繁育这个市、县、镇、乡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经营管理为手段,全力推进畜牧业大乡建设目标的实现。 依托**查二道背肉羊繁育改良基地,辐射带动**村、**村、**等老区村村,促力发展肉羊繁殖改良、育肥。2018年全市、县、镇、乡计划为老区村村农牧民调购肉用羊基础母畜1500只,其中**村580只,**村300只,**400只。同时充分发挥**村农牧民养殖白绒山羊的传统技术优势,在**村建设白绒山羊养殖小区,调购种公畜5只,基础母畜400只。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年以来,职教中心得到县领导及教育局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始终以招生、省重达标两项工作为重点,以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为动力和杠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领导班子空前团结,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县委、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现将2018年度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招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今年春秋两季招生超过1000人,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国发〔2009〕30号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国务院文件国发〔,,,,〕,,号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发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5211914267.html, 2009年09月26日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国发〔,,,,〕,,号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1 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

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 2 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2015―2025年)任务分工的通知 【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 【发文字号】黔府办函[2015]119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7.13 【实施日期】2015.07.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任务分工的通 知 (黔府办函[2015]11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7月13日

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任务分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批复》(国函〔2015〕21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通知》(发改西部〔2015〕388号)精神,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工作任务分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铁路建设。 1.加快建成沪昆客专,规划建设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南昆铁路扩能改造、黄桶至百色国家铁路。争取贵阳-南宁客运专线、黔江-贵阳-河口出境铁路,毕节-水城-兴义、都匀-凯里-黔江、兴义-百色、兴义-独山-永州等铁路纳入相关专项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铁建办牵头,省铁路投资公司配合) (二)公路建设。 2.加快建设贵阳-惠水-罗甸-乐业-百色-靖西-龙邦(口岸)、纳雍-晴隆、都匀-惠水-安顺等国家高速公路;推进三都-独山-南丹、三都-荔波-独山-南丹高速公路尽快实施;实施兴义-隆林、独山-南丹-凤山、独山-荔波-南丹、凯里-三都-荔波、黎平-靖州、盘县-普安、兴义-兴仁-紫云-惠水、盘县-兴义-安龙-册亨、西林-兴义、册亨-望谟-罗甸-平塘-独山-荔波等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争取黄桶-望谟-乐业、榕江-佳荣-河池、兴义-丘北-河口、贞丰-安龙、黄果树-贞丰-册亨-旧州-富宁、榕江-环江-河池、独山-荔波-环江-忻城、榕江-剑河、盘县-普安-兴义-贞丰-望谟等公路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增强普通国道、省道公路网对县级以上行政节点、边境城镇、重点红色景区的连接和覆盖,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5年实现普通国道建成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度和技术标准。力争到2020年前实现具备条件的建

乡村振兴十四五发展思路规划

乡村振兴十四五发展思路规划 X、注重产业融合,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X)发展优势规模产业。按照“一区三园”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蔬菜、甜叶菊、油茶、脐橙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挥品牌优势,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物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建成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脐橙产业,建成集生产、观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油茶产业,建成集科研、育苗、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甜叶菊产业。到X年末,发展稳定脐橙X万亩、甜叶菊X亩、设施蔬菜X万亩、油茶X万亩,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X个,初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总收入达X亿元以上。 (X)积极发展有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继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到X年,X个行政村均实现有X项以上特色产业,X个以上产业基地,形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家,带动农民就业X万人,人均增加收入X万元。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市级以上X家;培育农产品加工型企业X家。

(X)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的城乡互动产业。重点发挥城郊优势,发展白鹭古村、田村花灯等传统文化特色旅游,发展大埠垂钓体验、湖江水上体验等参与体验收特色旅游,发展宝莲山、寨九坳、韩坊万象山等生态景观旅游,发展江口都是客乡村、五云蔬果小镇等农业体验旅游,结合不同乡镇特色,在每个乡镇错位发展不同的休闲农业业态。到X年末,建成X家以上国家XA 级旅游景区、X家以上XA乡村旅游点、星级民宿X家以上,初步建成乡村旅游项目X个以上,打造X个休闲农业示范点,X家采摘园,X个田园综合体,创建X个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其中市级以上X 家。接待国内外旅客X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达X亿元以上。 (X)积极发展农村微田园产业。创造条件把村民的住宅中多余的房间与种植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由集体经济组织租赁对符合利用条件的村民住宅进行合理改造,租赁合适的闲置土地进行田园改造,采取充分休闲民宿、体验农田等模式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居住、到农村种植,提升村民的住宅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提升村民房屋价值、土地价值,从而使得村民真正从本身固有的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到X年,创建微田园X户以上。 X、注重全民培训,在“人才升级”上求突破。(X)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引导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吴店镇申报2015-2020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实施方案重大项目说明 一、项目概况:吴店镇位于鄂豫两省边陲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属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集红色、绿色、古文化旅游资源于一身。现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旧址40多处;有贰国遗址王子殿和朝王庙、玉皇顶、无门寨、拦箭垛等名胜古迹20多处;有十里画廊、北天门瀑布、高峰三潭等自然生态30多处; 有华中最大的风力发电群——二妹山风电场。 二、重大建设项目: 1、红色旅游开发项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留下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著名小说《桐柏英雄》、电视连续剧《特殊的战场》(1986年11月中旬,应山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组织人员筹备场地,协助武汉电视台来应山拍摄四集电视连续剧‘特殊的战场’,反映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在应山吴店的一段斗争经历)和《中原突围》描写了他们在吴店战斗的故事情节(2002年夏,由湖北经济电视台、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14集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在吴店取景)。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对外号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李先

念,参谋长周志坚)及随行干部从河南竹沟南下四望山,以浆溪店为落脚点,执行中原局关于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1945年8月下旬,新四军五师领导机关和鄂豫边区领导机关以及被服厂、兵工厂、野战医院、抗大十分校等后勤机关由大悟山转移到应山以北,作反内战准备。新四军五师领导机关进驻浆溪店尹家湾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主要做了三项工作:第一,争取了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司令程道荣5000余人的部队起义。第二,成立了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第三,组建野战纵队,发起了桐柏战役。 2007年抢抓大别山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的机遇,争取列入了鄂豫皖“三省六市三十六县(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联合体,及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机遇,该项目主要主要涉及我镇红色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豫鄂游击支队、中原局中原军区成立、王震率三五九旅与新五师李先念会师、桐柏军区成立旧址、何子述旧居等40多处景点打造及线路开发及纪念馆的建设,预计投资10亿元,建设年限为2015年——2020年。 2、名胜古迹开发项目——该项目主要主要涉及我镇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顶古建筑、王子店贰国古遗址、西周至春秋战国大块地古墓群,吴店贰国文物,历史悠久。有王子山贰国古遗址,现存留古土城墙长约800米,出土春

革命老区人民对革命精神传承现状研究及建议

革命老区人民对革命精神传承现状研究及建议 摘要: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和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研究革命老区人民对革命精神传承现状有助于了解老区革命精神传承的基本情况,有利于了解革命文化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力,有利于推进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革命精神在革命老区人民中传承更加完善。 关键词:革命精神革命老区传承 一、革命老区人民对革命精神传承现状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间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而传承革命精神的工作是老区人民的一项基本工作,是一代代人必须做的工作。现阶段革命老区人民的传承工作以初见成效,红色旅游得到大力发展,推动老区经济发展。大多数老区人民对传承工作表示基本满意,也能带着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于此同时社会不断发展,革命精神在我们生活是否还存在,在调查中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二、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精神传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老区人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少经常性对孩子进行革命精神教育 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区居民还是初高中文化水平,文化水平偏低使得对孩子进行革命精神教育意识不强烈,很有可能忽视了孩子的革命精神教育。而革命精神教育对孩子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提倡老区人民积极对孩子进行革命精神教育。 (二)传承革命精神方式老套,效果一般,吸引不了当代年轻人 老区人民通过红色旅游、观看教育片、购买此方面书籍、亲友口述等方式对孩子进行革命教育。可以看出革命精神传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方式不乏有些老套,现在多数的孩子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如果能通过新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样对传承革命精神无疑不是一件好事。 (三)老区人民在传承革命精神上花费较少 在调查的老区居民在对孩子的革命精神教育费用上,大多数家庭花费在1000元以内,大于1000元的占极少数。老区人民在传承革命精神上花费较少,这是可能因为传承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或者不愿意花费太多在这方面,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四)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同步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作者: ————————————————————————————————日期: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 界各国高度关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等,编制《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引导和促进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振兴规划的实施,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一、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并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诞生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新能源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给比例全国领先。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规模约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测定容量6万千瓦,景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0.2万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40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容量的38%。 新能源科技研发优势明显。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全国领先,掌握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承担"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的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攻关计

落实扶持政策 建设革命老区

落实扶持政策建设革命老区 惠来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南方武装斗争的一块热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开展武装斗争所依托的根据地。 惠来县现辖13个镇、2个农林场,下辖239个行政村(492个自然村)和33个社区,总人口近130万人。其中,革命老区行政村147个、自然村258个、人口72万人,分别占总行政村数的61.5%、总自然村数的52.6%和总人数的55.4%。为了更好地建设惠来县革命老区,近年来,该县狠抓落实革命老区扶持政策,积极谋划革命老区开发项目,加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资金项目向贫困老区倾斜 “去年,海?丰扶持政策确定下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据惠来县发改局局长林水木介绍,在落实海陆丰革命老区扶持政策的问题上,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关于该县列入海陆丰革命老区扶持 县的有关情况汇报,成立了由县长贝继勤任组长的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动该县老区开发建设工作。 据悉,去年以来,惠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家发展

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广东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纳入国家贫 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海陆丰革命老区贫 困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并要求各镇场、县直有关单位积极谋划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争取上级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了落实海陆丰革命老区扶持政策,我们县共谋划了革命老区建设项目504个,计划总投资352.9亿元,申请补助资金204.4亿元。这些项目已经上报给揭阳市发改局,并确认给我县63个,现在有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建设了。”林水木说,“为了能更好地惠及老区人民,这些项目都会优先向老区倾斜。”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该县对于革命老区的发展非常重视,这几年,县委书记邱辉盛每年挂点老区村,经常深入老区村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老区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落实资金项目支持老区村完善民生基础设施,着力提高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对于上级扶持的许多资金项目,县里也会优先考虑安排给革命老区。 据了解,该县财政和扶贫部门联合组织贫困老区村编制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初步建立了老区发展建设项目库。在安排财政资金项目时,该县结

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三)

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剩下内容在账号的其他文档中) 五、健全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普惠性的扶持机制和精准有效的差别化支持机制,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内生动力。 目录 (十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 (十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2) (十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十五)强化组织实施 (2) (十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完善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建立省部会商和省际协商机制,及时协调推动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事项。出台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继续组织对口支援工作。研究建立发达省市与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机制,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重点高校、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发挥井冈山、延安等干部学院作用,支持地方办好瑞金、古田、百色、大别山等干部学院,开展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广泛凝

聚正能量,表彰奖励正面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 (十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在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时,对革命老区所在省份予以倾斜支持。探索制定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估和奖惩激励办法。继续支持赣州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对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研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规定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对其他地区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转移的企业,按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督。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重点企业上市融资。 (十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损毁的建设用地和零星分散的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耕地的,经认定可用于占补平衡,允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按规定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对革命老区列入国家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的建设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范围并按规定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支持探索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 (十五)强化组织实施

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蔡甸区水产服务中心 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区人大《(关于开展革命老区生活条件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蔡常〔2013〕3号文件的要求,区水产服务中心党委十分重视,组成专班对消泗、侏儒、张湾三个老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消泗乡现有养殖面积30561亩,其中湖泊19300亩,池塘11261亩。有水产养殖户380户,渔业人口1443人。侏儒街现有养殖面积17534亩,其中湖泊5650亩,池塘11884亩。有水产养殖户268户,渔业人口791人。张湾街现有养殖面积11532亩,其中湖泊2574亩,池塘8958亩。有水产养殖户465户,渔业人口1359人。 2012年消泗乡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748吨,比2010年5214吨增长10.24%。实现产值万元7018万元,比2010年增长32.9%。侏儒街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615吨,比2010年6908吨增长10.23%。实现产值万元9314万元,比2010年增长33.2%。张湾街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255吨,比2010年2953吨增长10.22%。实现产值万元3981万元,比2010年增长31.9%。 2012年消泗乡渔业人均收入达到14000元比2010年增加350元。侏儒街渔业人均收入达到14200元比2010年增加370元。消泗乡渔业人均收入达到14800元比2010年增加400元。 二、建设成效 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这6个方面都是以大量真实的数据进

行对比:一是老区贫困渔农数量逐年减少;二是老区渔民人均收入有所增长;三是老区渔农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四是老区水产事业发展明显进步;五是老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六是老区水产业支柱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促进了老区建设工作较快发展。 三、经验措施 革命老区水产业的发展是我中心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相对其它乡镇基础条件更差,建设任务更重,脱贫困难更大。新阶段,老区渔农抢抓机遇,谋求发展,使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切实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中心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成立了工作专班,帮扶老区发展渔业生产。二是整合政策资源,加大资金投入;近三年来,为消泗争取水产项目200多万元,为侏儒街争取水产项目300多万元,为张湾街争取水产项目200多万元。三是增强发展后劲,狠抓项目管理。近三年来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在张湾街建成千亩连片名优水产养殖基地一个(武汉得民名优水产养殖基地),面积2000亩。在侏儒街建成千亩连片大闸蟹养殖基地一个(武汉三角湖大闸蟹基地),面积3000亩。在消泗乡建成鳜鱼套河蟹养殖基地一个,面积600亩。三是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近三年来,三个老区在渔业结构调整上本着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普及推广了河蟹、鳜鱼、黄鳝鱼、小龙虾等名优新品种的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侏儒街推广河蟹养殖3000亩,小龙虾养殖1000亩;张湾街推广鳜鱼专养、河蟹套小龙虾1500亩;消泗乡推广黄鳝鱼10万平方米、鳜鱼套河蟹500亩。 四、现实困难

六安市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实践与路径研究

六安市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实践与路径研究 【摘要】六安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时代,六安革命老区应按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总方针,基于六安革命老区欠发达的现状,坚持向绿色要振兴、向振兴要绿色,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构建老区绿色振兴发展规划体系(政治层面),建立老区绿色振兴产业经济体系(经济层面),打造老区绿色振兴文化观念体系(文化层面),培育老区绿色振兴社会生活体系(社会层面),走出具有六安老区特色的绿色振兴之路。 【关键词】六安市绿色振兴实践路径 新时代,人们对生态与绿色的需求层次不断升级,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和推行绿色振兴是六安革命老区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六安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六安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 一、六安市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基本实践 六安革命老区位于安徽西部,处大别山北麓,占大别山

脉3/4面积,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240多座,拥有大别山第一高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第二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六安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淠河、史河、杭埠河融会贯通。巍巍大别山与滔滔淠史杭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世界级特大水利灌溉工程淠史杭,被誉为"水上长城”,上游6大水库积蓄了70亿立方米优质水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7%,南部山区达70%以上。良好的生态为六安老区提供了绿色振兴的天然优势。 (一)绿色振兴政策出台密集 六安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起步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六安就启动了“生态市”建设。2000年,六安撤地建市后,就立即着手谋划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2004年成立了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编制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规划。2011年,六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决策,十八大以来,六安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2012年,市委提出“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放飞金色梦想”,引领六安绿色发展踏上新征程,2013年正式实施绿色发展战略。2014年,六安市成立了由市四个班子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的高规格的市绿色发展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关于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试行)》,提出要将六安建设成为全省优质水源地、大别山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绿

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doc 158页)

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doc 15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经济委员会 二○○九年二月

目录 一、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要点 (1) 二、安徽省钢铁工业振兴规划 (32) 三、安徽省汽车产业振兴规划 (58) 四、安徽省有色金属工业振兴规划 (70) 五、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 (91) 六、安徽省轻工业振兴规划 (110) 七、安徽省石化工业振兴规划 (129) 八、安徽省纺织工业振兴规划 (151) 九、安徽省船舶工业振兴规划 (168) 十、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 (181)

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要点 为抢抓机遇,尽快实现与国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无缝对接,根据省政府部署,我委积极行动,在已发布的安徽省工业领域八大支柱产业规划基础上,紧紧围绕“振兴”二字,研究制订了我省2009—2011年九大产业振兴规划,要点如下: 一、制订和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意义 1、九大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大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07年,我省九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94.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0%;工业增加值为196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4%;总资产为5324.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的67.6%;实现利润274.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利润的76.2%;上缴税金320.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税金的74.0%。九大产业命系我省工业经济的命脉,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是我省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和船舶业做为关键的基础装备工业,是国防军工建设的重要载体,轻工、纺织产业极大地解决了我省做为农业大省的“三农”问题。 2、九大产业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一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步显现。 2008年10月份,我省粗钢、钢材、有色金属、汽车、内燃机、彩电、布、绒线、焦炭、烧碱等产品都呈负增长,一些多年来高速增长的行业龙头企业当月出现了亏损。从当前工业主要指标看,下滑势头仍在加剧,压力、风险进一步积累。 二是发展方式粗放是当前困难的重要内因。当前一些产业和骨干企业生产经营

县革命老区建设状况汇报材料

县革命老区建设状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你们到**来检查指导工作,**人民衷心感谢你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就**县革命老区建设的工作向你们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20XX年4月25日全省革命老区开展建设规划培训会在昆明召开,我县参会人员在会议结束后及时返回,向县城分管老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作了认真的汇报,并组织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大家认为我县能挤身云南47个老区县的行列,是**人民的福气,也是**发展的大好机遇。决心为切实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老区生产长期落后,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局面,实现老区经济社会又好 一、基本情况 **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腹地、昭通市中部,东西宽约4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40米,最低海拔520米,相对高差2320米,全县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仅占全县面积的%。其八均在1000米以上,垂直变化突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繁,有无家不成年之说。全县辖12个乡3个镇、133个村4个居委会、2921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苗、彝、回等17种民族。全县总人口55万,农业人口

占95%,是国家扶持592个贫困县之一。 **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贺龙、肖克、任弼时、王震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奎香,是省列五个革命老区和八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革命先烈刘平楷、著名军事家罗炳辉将军、时代英雄徐洪刚的故乡。 20XX年末,全县还有极端贫困人口49523人,低收入人口198531人,居住茅草房12808户贫困户,少数民族更加突出,少数民族人口中的80%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全县2921个村民小组中还有79个不通电,1027个村民小组中还有79个不通电,1027个不通公路,1894个村民小组、13万人口人畜饮水困难,水利化程度仅7%,交通、能源、卫生、城镇、通信、文化优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全省乃至全市平均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老区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机构。 二是认真安排,要求从5月1日起用20天的时间进行一次革命老区建设的调查研究,认真摸底,认真搜集相关资料,搞准、摸清老区情况,为编制老区开发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可靠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等,编制《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引导和促进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振兴规划的实施,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一、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并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诞生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建筑、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深能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新能源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给比例全国领先。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规模约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测定容量6万千瓦,景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0.2万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40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容量的38%。 新能源科技研发优势明显。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全国领先,掌握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承担"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的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攻关计划,拥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在核能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二代加"(CPR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建成国内首个核级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生物质能领域,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国产化技术全国领先,沼气发电、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在风能领域,拥有多项风电控制技术和新型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发明专利。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具备发展潜力。深圳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为

六安市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实践与路径研究

六安市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实践与路径研究

六安市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实践与路径研究 【摘要】六安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时代,六安革命老区应按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总方针,基于六安革命老区欠发达的现状,坚持向绿色要振兴、向振兴要绿色,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构建老区绿色振兴发展规划体系(政治层面),建立老区绿色振兴产业经济体系(经济层面),打造老区绿色振兴文化观念体系(文化层面),培育老区绿色振兴社会生活体系(社会层面),走出具有六安老区特色的绿色振兴之路。 【关键词】六安市绿色振兴实践路径 新时代,人们对生态与绿色的需求层次不断升级,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和推行绿色振兴是六安革命老区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六安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六安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 一、六安市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基本实践 六安革命老区位于安徽西部,处大别山北麓,占大别山

脉3/4面积,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240多座,拥有大别山第一高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第二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六安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淠河、史河、杭埠河融会贯通。巍巍大别山与滔滔淠史杭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世界级特大水利灌溉工程淠史杭,被誉为"水上长城”,上游6大水库积蓄了70亿立方米优质水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7%,南部山区达70%以上。良好的生态为六安老区提供了绿色振兴的天然优势。 (一)绿色振兴政策出台密集 六安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起步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六安就启动了“生态市”建设。2000年,六安撤地建市后,就立即着手谋划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2004年成立了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编制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规划。2011年,六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决策,十八大以来,六安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2012年,市委提出“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放飞金色梦想”,引领六安绿色发展踏上新征程,2013年正式实施绿色发展战略。2014年,六安市成立了由市四个班子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的高规格的市绿色发展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关于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试行)》,提出要将六安建设成为全省优质水源地、大别山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