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撰稿人:福州教育学院叶尚杰

责任编辑:福州八中骆志煌

、南诏、吐番

(1)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唐朝建立后,唐朝统治者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发展生产,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基本上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2)唐朝的衰弱。第一,唐玄宗后期,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八年战乱使农业生产

遭到极大破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第二,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的混乱局面。同时,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终于引发了唐末农民战争。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唐朝名存实亡。

3. 隋唐经济的发展

(1)隋唐时期,由于完成统一,开凿了大运河,以及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行,隋朝经济得到了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产量提高,造船业发达,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2)唐朝前期,通过调整统治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行保证了农民土地的生产时间;同时,由于唐政府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利地吸收境内各族、周边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因此,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方面:曲辕犁、筒车发明应用,水利工程大量兴修,垦田面积大量增加;手工业方面:丝织、造纸、制瓷业成就突出;商业方面:唐都有长安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不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广州成为南方的大都市,有政府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使。

(3)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庄园经济发达,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代之以两税法,成为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改革。

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

(1)唐朝时, 疆域辽阔, 各民族往来密切, 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唐玄宗等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尽量以和平方式处理民族

从客观上看: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被许多史家列为隋的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两税法的特点和意义

唐朝后期, 由于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落空,为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唐政府于780年开始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特点是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两税法不征力役,以实物为主,具有实物地租的性质。

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意义的变革。首先,它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的多少征税。虽然两税法也征收地税和户税,但地税是“履亩征粟”,户税按户等高低(共分九等)征收,户等高的交税多,户等低的交税少。划分户等,虽然依据财产多寡。但因土地是财产的主要部分,所以户税的征收也主要是依据土地。这是因为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因而舍人丁税就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标志着农民对封建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其次,两税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富不均的现象。地少者可以少交,无地而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只交户税,不交地税,从而部分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第三,两税法扩大了纳税面,即使国家不增税,也会大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中央的经济力量。

但是,两税法只严格执行了一个很短的时期。不久,腐朽的统治者又增加了苛捐杂税,再加上地主也千方百计把增加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因而农民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困困苦。

一试身手

一. 选择题

1. 隋朝统一全国的必然性是

①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③江南经济发展④隋文帝的决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 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 江南河

B. 邗沟

C. 通济渠

D. 永济渠

3. 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①均田制②租庸调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的共同特点是

A. 社会经济繁荣

B.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较为安定

C. 疆域空前辽阔

D. 国力比较强盛

5. 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 中书→门下→尚书

C. 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6. 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当时社会经济发展, 阶级关系变动

B. 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 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7.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中,最确切的是

A. 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 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预政权

C. 考试选拔官员能有效地笼络读书人

D. 是为了打击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制度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8. 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 主要是因为

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C. 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9. 陆贽指出“(武则天)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来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得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必试。其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深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陆贽的话表明

①武则天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能②肯定武则天用人选官的策略

③赞扬武则天统治时期人才济济④委婉地批评武则天选官太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0.(唐朝科举制)“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兵,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科举制是

①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②反映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③以门第出身为标准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下列关于隋唐租庸调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国家对农民剥削的制度

B.“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表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D.农民因此被固定在土地上

1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 B. 重用人才

C. 减轻刑法

D. 善于纳谏

13. 以下各项是对均田制的表述,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朝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

B. 大地主让出部分土地给农民

C. 唐均田制是北魏均田制的继承与发展

D. 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

14. 唐朝中期,各地布满了贵族、官僚庄园,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经济的发展

B. 均田制被子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C. 安史之乱使农民无法生产

D. 土地买卖频繁,土地兼并严重

15.而“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均收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这里所指的制度是:

A.编户制度B.租调制度C.租庸调制度D.两税法

16. 唐朝两税法最深刻的影响是

A.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 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C. 农民对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D.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7. 唐朝朋党之争的实质是

A. 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的矛盾

B.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反映

C. 外戚与宦官的矛盾

D. 统治阶级两派官僚的矛盾

18.唐朝时,在丝织业和造纸业方面都很著名的地方是:

A.宣州B.扬州C.益州D.定州

19.“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令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此史料所反映的唐朝商品贸易的特点有:

①商业活动限定于市中进行②政府重视商业,专人管理

③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④市中店铺很多,贸易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 《新唐书》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

A. 唐商品经济繁荣

B. 唐朝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C. 唐政府抑制商业发展

D. 唐政府有限制地抑制商业发展

21.下列各项与农田灌溉无关的是:

A.水排 B.都江堰 C.翻车 D.筒车

2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末?停末?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A.水排B.翻车C.筒车D.耧车

23. 颉利可汗、骨力裴罗、大祚荣相似之处是

A.统一了本民族各部落B.都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C.都派人到长安学习文化D.都对唐政府采取“和亲”政策

24.唐玄宗为密切与各少数民族的联系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②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③与尺带珠丹和亲④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⑤设安西都护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④①②④⑤

25.在唐朝影响下,南诏取得较大发展的手工业技术有:

①建筑②造纸③丝织业④冶炼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 吐番和唐"和同为一家"的史实反映了当时

A. 吐番正式并入唐朝的版图

B. 吐番开始接受唐朝册封

C. 唐蕃和亲, 关系十分密切

D. 吐番成为唐朝的藩属国

27. 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使说明了

①唐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管理②唐政府设关卡遏制对外贸易

③广州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④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 ①②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8.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

A. 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

B. 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和医学知识

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9.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旧时王谢党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讽咏的是

A.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

B. 西汉王国势力的衰落

C. 士族的衰落

D.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的衰落

30. 唐朝时中国与阿拉伯的贸易频繁,下列史实中有关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A.大食三十多次派使节到中国B.有的大食人在唐政府中任职

C.当时长安、广州有专门的阿拉伯人伊斯兰教礼拜寺

D.当代考古中,在阿拉伯半岛上发现了大批中国陶瓷品,其中包括唐三彩

31. 唐玄宗后期, 藩镇权限边境增大。其实质问题是

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

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因宦专政、朋党之争所致

32. 唐代专业教育得以确立的直接原因是

A.巩固统治的需要B.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

C.科举考试的科目设置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33. 因唐朝统治者重视、扶持而得到发展的文化现象,不包括

A.医学、天文、算学专业学校出现B.佛教、道教盛行

C.“传奇”小说出现并盛行D.编撰多部后来列入二十四史的著作

34. 唐朝史学繁荣的原因有

①唐朝前期统治者注意借鉴历史②封建统治者重视官修史书

③唐朝教育事业发展④唐朝史学家的个人努力

⑤市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35.唐朝出现“传奇”小说是由于

A.城市经济的发展B.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C.唐朝文化的发展D.唐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材料选择题

1.阅读下列关隋朝大运河的几首诗,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涛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宗元鼎:《炀帝冢》

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四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作者对隋亡与运河的关系是如何论识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2)材料二对开凿运河的原因的评价合乎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3)在对开凿运河的评价上,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的观点主要不同在哪里?李敬方的看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4)材料四中的“禹功”指什么?皮日休是如何评价开凿运河的?

(5)四位诗人对开凿运河的不同评价中你认为谁的评价最恰当?为什么?

2.材料一武德(唐高宗年号)七年, 始定律令, 以度田之制,……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残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纟也(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材料二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

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为老。

——据《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三(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通鉴选·杨炎与刘晏》材料四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兵制》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以征税标准各是什么?为何出现这种变化?从材料一中能找出什么变化的依据?

(2)指出材料二中年龄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其目的和效果。

(3)材料一中“庸”和材料三中“行商”的规定有何作用?

(4)材料四和材料一有何联系?这种兵制有何优点?

三.问答题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是绥之以德,使穷发

之地尽为编户乎?”上术引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根据上述引文指出唐太宗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试结合重要史实说明之,你认为唐太宗对汉武帝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第四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1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复习目标] 1.结合史实,深入探究隋的政治经济特点,分析隋朝短促,出现“一治一乱”鲜明对照的原因,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对比分析唐朝前后期统治的不同特点,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影响、教训,重点分析评价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了解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与最高统治者的关系,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3.联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制度,掌握隋唐时期各项政策、制度,理清沿革规律,分析各项制度影响,认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4.了解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分析经济繁荣的原因,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特点。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隋唐手工业和城市分布,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5.结合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分析隋唐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理清边疆各民族发展线索及与内地的关系;概括隋唐与各主要国家往来特点;认识隋唐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6.掌握隋唐时期文化全面辉煌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要点梳理]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始于581年隋朝建立,结束于907年唐朝的灭亡,历时320余年。 隋朝在三国两晋南北朝3印多年分裂的基础上又一次完成统一,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隋历经开皇之治和炀帝暴政,一治一乱,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唐继隋而起,初期接受隋亡教训,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政治昏庸腐朽,引发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唐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政治黑暗,引发唐末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朝统治。。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2.隋朝是个承前启后,继住开来的朝代 隋朝统治短暂,历经一治一乱(指开皇之治和隋炀帝暴政),二世而亡,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一个承前底后,继往开来的朝代。 (1)隋朝在前一时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隋朝在借鉴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和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唐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3)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采的均田制,并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凿的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控制。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 (4)隋朝加强了同东突厥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发展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日本、东南亚各国、波斯的友好往来,对唐朝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5)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覆亡,其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接受,促进唐朝前期的繁荣。 3.唐朝的昌盛和衰落 (1)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唐朝建立后,唐朝统治者陆续消灭了各地的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撰稿人:福州教育学院叶尚杰 责任编辑:福州八中骆志煌 、南诏、吐番

(1)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唐朝建立后,唐朝统治者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发展生产,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基本上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2)唐朝的衰弱。第一,唐玄宗后期,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八年战乱使农业生产 遭到极大破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第二,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的混乱局面。同时,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终于引发了唐末农民战争。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唐朝名存实亡。 3. 隋唐经济的发展 (1)隋唐时期,由于完成统一,开凿了大运河,以及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行,隋朝经济得到了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产量提高,造船业发达,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2)唐朝前期,通过调整统治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行保证了农民土地的生产时间;同时,由于唐政府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利地吸收境内各族、周边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因此,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方面:曲辕犁、筒车发明应用,水利工程大量兴修,垦田面积大量增加;手工业方面:丝织、造纸、制瓷业成就突出;商业方面:唐都有长安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不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广州成为南方的大都市,有政府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使。 (3)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庄园经济发达,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代之以两税法,成为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改革。 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 (1)唐朝时, 疆域辽阔, 各民族往来密切, 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唐玄宗等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尽量以和平方式处理民族

历史与社会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教学设计2

第2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第2课时唐的盛衰 [教学目标]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采取的在处理君民关系、君臣关系、等问题上的新政措施以及沿用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理解“贞观 之治”、“开元盛世”社会和谐局面产生的原因。 2.认识唐太宗的个人才干及对中国历史所作的贡献,掌握正确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方法,学会总结历史经验指导现代社会。 3.理解“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对中国后世及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古 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体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太宗的新政措施及其作用,尤其是“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的优越性。 难点:理解“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施对唐朝的发展和强大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后世及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一、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播放:新贵妃醉酒师:“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那一年的华清 池旁,留下太多愁”,贵妃醉酒把我们带回了一个魂牵梦绕的朝代,请问歌曲中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 生:(新课教学)师:中国封建社会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由“禅让制”变为“王位世袭制”开始,有一个怎样的帝王往往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走向,一个暴君昏君,必然使百姓遭受苦难;同样,一个明君好皇帝也可以成就一个伟大帝国。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唐朝有哪些著名的皇帝?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第一位好皇帝唐太宗,说说你对唐太宗有哪些了解? 师:经过太宗的一番努力,唐初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请为他制作一张名片,感悟 他为何能让国家由弱变强,希望通过这节课,这位好皇帝能在我们深深的脑海 里。

第八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化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和历法的显著成就,医学的进步,建筑的成熟;诗歌的黄金时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化鉴赏能力,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素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化和吸收外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化。 2.隋唐时期,我国许多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隋唐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教学过程 一、隋唐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为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化政策,为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化交流频繁: ①国内各族在化上相互交流融合,使中华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②中国和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化上得以吸收外的优秀成分。 4.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化。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国家。 ②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③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 刷品 ④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纲要求】 (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4)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一、.科举制度 1.概念:科举制度指从隋唐到清朝的封建王朝采用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作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 2.诞生 (1)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2)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 (1)时大大地扩充国子学规模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为。(2)时开创和。 (3)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4.僵化 明清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科举制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5.废除 __ ___ ____(1905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6.影响: (1)、积极影响:科举制度使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改善了用人制度;的权利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学问,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发展。 【易错易混】科举制产生于隋文帝时期,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 相关史料图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大运河 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皇帝: (3)路线:以为中心,北达(今北京),南至 (杭州),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4)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 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公元581年至907年,这近33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是历代所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上:隋统一全国,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从由集权的方式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发展到用分权的办法来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打破了单纯按门第出身选官的制度,将人才选拔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地主阶级。扩大了统治基础。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隋炀帝的暴政使其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政策,善于用人纳谏,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政治比较清明,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统治逐渐衰落,使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混乱,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瓦解。 2.经济上:隋的统一和运河的开凿使南北文化得以交流,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唐初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唐中期以后,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征税以土地财产为标准,而庄园经济则成为唐后期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城市内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和管理机构,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 3.民族关系上:唐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对外交通除陆路外,更开辟了海路与海外来的联系加强。外贸纳入政府管理范围(设立市舶使)。这一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4.文化上: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平民文化产生,专业教育确立,多姿多彩的雕刻绘画艺术出现。隋唐时期政治上统一,社会经济发展,民族交融,中外交流,以此为基础各族人民缔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班超经营西域 2.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唐招提寺是友好交往的见证( )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日本 C.唐朝与新罗 D.唐朝与天竺 3.唐朝时印度被称为( )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4.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历经艰险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却确有其事。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为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鉴真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 (2)玄奘何时西行到天竺取经?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 1.下面是小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2.《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 A.讲授佛经 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 C.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 D.口述成《大唐西域记》 3.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精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隋炀帝巡游江都 ★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僧一行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二、材料分析题 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 引言分析 1.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但隋唐两个王朝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①隋朝是短暂而繁荣; ②唐朝是全面繁荣。 2.这一时期,世界历史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①西欧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阶段,国家分裂,政局混乱,工商业凋敝,文化衰落。 ②亚洲除了中国发展繁荣之外,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出现,并进入 鼎盛时期,与中国一起成为当时世界的两大文明中心。 3.这一时期中外历史的比较: ①以中国历史纵向比较,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时期。 ②与此时世界历史横向比较,尽管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未达到西方资本 主义的发展程度,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高考范围 4.隋唐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①隋的建立和统一 ②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 ③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④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⑤武则天的统治 ⑥“开元之治” (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府兵制和募兵制 ④租庸调制 ⑤两税法 (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和城市 (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突厥 ②回纥 ③靺鞨 ④南诏 ⑤吐蕃 (5)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①和新罗的交往 ②和日本的交往

③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 ④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6)隋唐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②宗教和哲学 ③教育 ④文学和艺术 近五年高考试题 (一)上海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上海卷) 34、“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13分)34. 名称: 原因, 表现, 例: 名称: 贞观之治或唐前期原因: 勒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 轻儒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 如答其他,参照上例给分。 (二)广东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广东卷) 2.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B A.方田均税法B.均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 4.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B A.明州 B.扬州 C.泉州 D.广州 (三)综合卷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一) 17.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B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12.“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A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四川、吉林、湖北、湖南、重庆卷) 13.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D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同步练习

历史与社会八上第四单元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016?德州)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唐朝农民创制的筒车是灌溉工具,利用水流自行灌溉,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和筒车.掌握都江堰和筒车的相关知识. 2.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②设置进士科③下令开凿大运河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B 【考点】隋的兴亡,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隋炀帝的主要事迹。1隋朝的建立是隋文帝杨广,排除。4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排除。故而答案为B。 【点评】了解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3.隋朝建立的时间是() A、581年 B、587年 C、589年 D、618年 【答案】A 【考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隋朝建立概况的识记。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灭亡陈朝,统一全国。618年,唐朝建立。故而答案为A。 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D 【考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唐朝的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发展与吐蕃族的友好关系,出现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而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 天竺、遣唐使来华都与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关,与“开明的民族政策”无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点评】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知识。 5.诗歌作品被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答案】B 【考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唐代主要诗人的相关知识。D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是诗仙,C的诗通俗易懂。B生活在唐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反映时代特点,被后人称为“诗史”,故答案为B。 【点评】了解我国唐代的主要诗人。 6.下列叙述,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的是 A.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B.酷虐残暴的统治 C.大兴土木工程 D.国家财政困难,军费不足 【答案】D 【考点】隋的兴亡,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隋炀帝统治时期,继承了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基础,社会经济繁荣。国家财政困难,军费不足与历史实际不符,不是隋朝灭亡的原因,故选D。 7.(2015?海南)在2014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双双入选《世 界遗产名录》。历史上,大运河开凿于()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B 【考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 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选B项。 【点评】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8.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1 / 3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提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提升 【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突破 一、唐朝盛世 皇帝措施局面 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 举考试科目;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 之治” 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政启 开元, 治宏贞 观” 唐玄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开元

宗编修经籍盛世”

典例1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解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故选C项。 【答案】 C 二、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人物贡献阶段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产生 阶段 隋炀 帝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 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发展 阶段 武则 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 宗 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典例2 关于科举制的创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官员选拔上,科举制起了决定性作用 B.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C.科举制的创立,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D.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科举制是古代中国以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创立于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高低选拔人才,还未出现科举制,故A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A 三、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 史实影响 遣唐使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 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鉴 真 鉴真东渡日本 ,在日本传授佛经, 还传播中国文化 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玄奘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 经。回国后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典例3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 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日本遣唐使来华都发生在唐朝,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故选A项。 【答案】 A 针对强化训练 1.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一部分。图中③代表的朝代是( B )

高考真题选练-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教师版)

高考真题选练(七)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2012·福建文综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 2.(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唐代已经不存在井田制,谈不上瓦解,故A项错误;唐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唐代国家授予的田地指的是均田制,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B项正确;唐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故C项错误;宋代打破坊市的界限,唐代对“市”仍有严格的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 【答案】B 4.(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 【解析】从材料“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唐代景德镇瓷器比较出名,但是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身份是“镇民”,“且贡于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产品销往海外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丝绸之路)【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学案 新人教版

第3课盛唐气象 学习目标 1.了解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2.了解唐朝和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交往: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3.了解社会开放的表现。 4.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经济的繁荣 1.概况: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友好交往: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1)地位:

2.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和等。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等。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材料一 材料二邢窑生产的白瓷质量很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陆龟蒙《秘色越器》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 (2)唐朝发达的手工业中制瓷业尤为突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两种瓷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开元盛世有哪几个方面的表现。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2)材料二图一中吐蕃使者为什么来求亲?求亲结果如何?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二图二人物后来也嫁到吐蕃,这对唐蕃关系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五、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五、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二)、农业发展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三)、手工业发展特点: 1、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 2、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 (四)、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 (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洛阳 2、扬州、成都 3、汴州、广州 二、能力培养目标: (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成就,培养其归纳、对比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和城市兴旺关系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一)、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

(二)、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成就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 说明: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它与知识要点之间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为了说明重点而设计的。本节教材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正是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在说明这一中心问题。 二、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 说明: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就构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将要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正是学生的弱点,因此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的历史现象,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对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问题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困难,而对生产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理解本课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 导读和研讨式 说明: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最能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心问题。导读和研讨这两种方式能比较好的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科学的计划进行,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人,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导读和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教学过程设计]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练习题-历史试题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练习题-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B.605年C.589年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 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10.唐朝建立于: A.618年B.626年C.581年D.589年11.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12.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3.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4.2《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含答案)

开放革新的时代(同步练习) 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8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80.0分) 1.唐朝时有一位家住杭州的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并求取功名,他到达长安后,漫步 在繁华的街市中,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穿胡服的女子骑马游玩②有人打马球③长安城内坊市分离④许多外国人生活在 长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唐朝时,杭州人要到洛阳去经商,走水路先后经过的是 () A. 江南河—长江—邗沟—淮水—通济渠—黄河 B. 通济渠—黄河—邗沟—淮水—江南河—长江 C. 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淮水 D. 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淮水 3.出土文物传递着无言的历史信息,下图是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两 枚钱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日本曾派遣唐使来日交流 B. 唐朝时期,中日两国曾有贸易往来 C. “和同开珎”铸造的时间更早 D. “开元通宝”铸于东汉年间 4.隋唐时期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制度创新中属于 这一时期的是() ①郡县制②科举制③三省六部制④刺史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5.某历史探秘社团选用下列四图及相关知识制作PPT作为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最能 反映该小组探究主题的是()

A. 古代农业的发展 B. 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C. 古代科技的发展 D. 闭关锁国政策 6.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的信息,按朝代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隋唐、宋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④①③② 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①③ 7.被称为“诗仙”、“诗圣”和“书圣”的分别是() A. 白居易、杜甫、王羲之 B. 杜甫、李白、顾恺之 C. 李白、杜甫、王羲之 D. 杜甫、白居易、王羲之 8.下列我国朝代与时代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 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②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③经济重心南移——秦汉时期④统一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明清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历史上有几个国号“周”的朝代,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制有效地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巩固了周的统治 ②东周时期周王衰微,诸侯强大,先后经历了战国和春秋两个时期 ③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加强了南北联系 ④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北宋,并相继消灭割据政权,统一中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图为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该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共历时 90年。大佛的凿建()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四章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隋唐宗教的兴盛;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隋唐教育的勃兴;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2.天文和历法成就 3.医学的进步 4.建筑的成熟 三、宗教和哲学的发展 1.宗教的盛行 2.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 四、教育的勃兴 五、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 六、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异彩焕发的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风格多样的乐舞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两课时。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到“宗教哲学的发展”可放到第一课时讲授;“教育的勃兴”到“多姿多彩的艺术”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二、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突出重点,注意思想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 三、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 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