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酸化技术经典知识集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85
油藏及压裂酸化知识320、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321、渗透率: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性能叫岩石的渗透性,岩石渗透性的好坏以渗透率数值表示,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时服从达西公式。
322、绝对渗透率: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时,求的得渗透率值称绝对渗透率。
通常则以气体渗透率为代表。
323、有效渗透率:岩石中有两种或三种流体,岩石对其中每一相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324、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相对渗透率。
325、达西定律:描述一定流体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截面积渗流,其速度与沿渗流方向上的压力梯度成正比的定律。
326、油层物性主要是指油层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能,这两种物性决定了储层所含油气的产能。
327、饱和度:孔隙体积中某相流体所占有的百分数。
328、束缚水饱和度:油层中不参与流动的水的饱和度,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329、残余油饱和度:在一定开采方式下,不能被采出而残留在油层中的油的饱和度。
330、润湿性:当固体表面存在不相容的流体时某相流体优先附着到固体表面的趋势。
也称为选择性润湿。
331、亲水性:油层岩石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于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时为亲水性。
332、润湿反转:指岩石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亲水性和亲油性相互转化的现象。
333、孔隙:砂岩中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颗粒(胶结物)包围的空间称为孔隙。
334、喉道:砂岩中孔隙(孔腔)之间的连接部分称为喉道,其几何尺寸要明显小于孔隙。
喉道的大小以累积频率图表示,图上相应于50%的喉道值称喉道中值。
335、渗透率突进系数: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也称非均质系数。
336、胶结物:指成岩期在岩石颗粒之间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有钙质,硅质,铁质,泥质及可溶盐等。
337、常规岩心分析: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部分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只进行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全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进行空气渗透率、孔隙度、粒度、碳酸盐含量以及油、气、水饱和度的测定。
压裂工艺基础知识介绍目录一、压裂工艺概述 (2)1. 压裂工艺定义及重要性 (3)2. 压裂工艺发展历程 (3)3. 压裂工艺应用领域 (4)二、压裂原理与基本流程 (5)1. 压裂原理简介 (6)(1)岩石破裂理论 (7)(2)水力压裂基本原理 (8)2. 压裂基本流程 (9)(1)前期准备 (10)(2)压裂施工 (11)(3)后期评估 (13)三、压裂设备与技术参数 (14)1. 压裂设备组成 (15)(1)压裂泵 (15)(2)高压管汇 (17)(3)地面设备 (18)(4)井下工具 (19)2. 技术参数介绍 (20)(1)压力参数 (22)(2)流量参数 (23)(3)化学药剂参数 (24)四、压裂液与支撑剂 (25)1. 压裂液介绍 (27)(1)压裂液种类与特性 (28)(2)压裂液性能要求 (30)2. 支撑剂介绍 (31)(1)支撑剂种类与特性 (32)(2)支撑剂作用及选择要求 (33)五、压裂工艺优化与新技术发展 (34)一、压裂工艺概述压裂工艺是一种用于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地质工程技术,它通过在地层中注入高压水,使岩石发生裂缝和破碎,从而释放出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压裂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的油气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压裂工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油气井的产量,延长油气井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科技的发展,压裂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和地层条件。
压裂工艺主要包括水力压裂、化学压裂和生物压裂等多种类型。
水力压裂是最早的一种压裂方法,主要利用高压水流产生的压力差来破碎岩石。
随着技术的进步,化学压裂逐渐成为主流技术,它通过向地层中注入特殊的化学剂,使岩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裂缝和破碎。
生物压裂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压裂技术,它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来产生裂缝和破碎。
压裂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工程技术,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第二章油层压裂酸化技术一.油层压裂技术(一)压裂的目的与原理1.油层压裂的目的(1)改造低渗透油层的物理性质,降低流动阻力,提高油井的产油能力;(2)减缓层间矛盾,使高、中、低渗透率的油层都能合理开采,提高油井利用率(3)压裂可以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和油层污染;(4)压裂是油井增产的主要措施。
2.油层压裂基本原理油层压裂是利用液体传递压力,把压裂车产生的高压传递到井底附近。
当具有一定粘度的压裂液注入井底附近后,压力有一个持续升高的过程,压力较低时油层吸人液体,当注入速度大于油层吸人速度时,多余的液体就在油层附近憋成高压。
当此压力超过地层破裂压力后,油层就会在最薄弱的地方开始破裂形成一条或数条裂缝,继续注入携带有高强度固体颗粒的压裂液扩展裂缝并使之充填。
当停泵卸压后,由于固体颗粒——支撑剂的支撑作用,裂缝不闭合或不完全闭合,在地层中形成一条有足够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填砂裂缝,裂缝具有很高的渗透能力,扩大了油气水的渗滤面积,油气可畅流入井,同样注入水也可顺利注入地层中。
(二)相关技术术语(1)破裂压力:是指油层压开时的井底压力。
它取决于油层深度、油层性质、油层原始裂缝发育情况等因素。
(2)含砂比:支撑剂与携砂液之比。
含砂比过高或过低,对压裂效果都有不良影响。
比的大小主要根据砂粒直径、携砂液性能、裂缝渗透性及液体流速等因素确定。
(3)压裂液用量:它是指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三部分液量的总和。
前置液:压开裂缝之前所用液体。
其作用为压开地层延伸裂缝,并保持裂缝具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同时起降温冷却地层作用。
其用量应从液体性质、地层吸收能力以及压裂方式等面考虑。
携砂液:指携带支撑剂进入裂缝,并扩展和延伸裂缝的液体。
其用量可根据砂量、含砂比计算出来。
顶替液(后置液):指将注入井筒内的携砂液顶替入地层的液体。
其用量如果不足会造成砂子在管柱内沉积,形成砂堵;用量过多,会将砂子推向地层深处,是近井地带的裂缝失去支撑闭合,影响压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