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句儒家经典对廉洁从政的启示

三句儒家经典对廉洁从政的启示

三句儒家经典对廉洁从政的启示
三句儒家经典对廉洁从政的启示

三句儒家经典对廉洁从政的启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关廉政思想的名言警句更是不少,许多给人以教益的名言片断,虽经大浪淘沙,今天依然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催人警醒、使人奋发。结合当前支队正如火如荼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重温国学精髓,品味儒家经典未尝不是一种修练身心、陶冶品性的学习方式。本人试从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句儒家经典名言出发,并将其粗略划分为为政处事的三重境界,谈谈自己对廉政的浅薄理解。

境界一:“知耻近乎勇”。其含意为人知道什么是羞耻后,能勇于改过,有了这种精神自觉就会给人带来勇气。孔子认为人最大的勇气就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是“知耻”的结果。明德知耻是为政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从政素质,当前的廉政教育首先应抓好的就是“知耻”教育,对违背社会公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勇于否定、贬斥和谴责。社会上少数掌权执政者,徇私枉法、胡作非为,怕得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二字,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荣耻不明,何以为民做主,何以做人民的公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应运而生,“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精辟概括,它旗帜鲜明的倡导应遵循的道

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强调“知耻”就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孤立和反对腐败行为,追求真善美,为反腐倡廉提供一种舆论支持,促进健康向上、明荣知耻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境界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意为领导者的伦理行为,是一个标杆、一个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知耻”是为政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称职的领导者至少应该有第二重境界,那便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进行躬亲示范,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如果领导者能时刻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他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这就要求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了的防范和减少违法犯纪问题的发生。我们讲廉政,就是要通过领导干部的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给人民群众树立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给社会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境界三:“吾日三省吾身”。领导者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并且能严于律己的对道德法规带头践行,还不能算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高明的领导者日日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身的作风,及时发现不足和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当今社会,信息通讯发达、物质极

大丰富、人际关系复杂,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更是许多人攀附的对象,领导者要做到“慎独自省”的确需要非凡的定力和高超的内心修为,同时经常的反思总结自身行为规范也是提高认知和工作能力,作出正确决策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要积极借鉴儒家“慎独自省”的思想,教育领导干部重操守、守纪律、善思考,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人格修养,增强廉洁自律的从政意识。

当前,全市消防部队正掀起警示教育活动热潮,观警示教育片、听廉政授课、谈心得体会、进监狱参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警示教育之余,静下心来品味儒家经典,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营养,提高内心修为,及时祛除洗涤思想污垢,把不良思想动机扼杀在萌芽状态,让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实现由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品国学、读经典也是贯彻落实警示教育活动的有效方式。

儒家经典中的读书名言佳句

儒家经典中的读书名言佳句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专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3、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7、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

该不忘怀。 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12、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13、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15、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

实用作文素材:儒家经典名言50句

实用作文素材:儒家经典名言50句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读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正统的,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的读书人,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而正因为其在中国人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使得其很多经典的著作能历经岁月的磨难却仍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辉,照耀世人! ------------题记 今天我就把自己读过并深有感触的相关儒家经典语录罗列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语出《周易坤》,此语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古代贤者对于善恶因果的理解,《周易》提出这一个观念不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一些观点,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世人要注意积善行德,正如佛家所宣讲的那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联想到《周易》的时代背景,可以很好的发现这一点。虽然史学家对于《周易》的具体写作时间不清楚,但是大部分人认为是在战国晚期,联想到那个战火纷飞,万物萧条的时代,不难发现作者是如此的希望人们可以积极行善,哪怕只为“积德”,但只要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又有何不可呢!?由此可以发现,经典能流传这么久,并不是因为人为的推动,而是因为其本身就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引人向善,引人向前,此语被我放在第一位无它,只是我感觉它很好地契合了儒家的思想精髓---仁! “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词语的大致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于君子等有良好品德的人的鼓励了吧!儒家经典中有很多鼓励君子奋勇向前的语录,孔夫子曾经说过“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孔子对于君子理想人格的一种解读,也是期望。有人说过《论语》一问,纵观全篇,就是为了教人学为君子。虽有偏颇之处,但却也可看出孔子对于君子之道的重视。“德不孤,必有邻”一语更是说出了孔子对于“世人皆为君子”的一种向往吧!生处在最为动乱的时代,无力更改当权上位者的施政纲领和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对于民众的欺压,渴望君子之道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了,可是这种悲哀却使得中国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那种为了民族大义而英勇献身的儒家代表。至今还记得苏武北海持节牧羊十八载,宁死不屈,无怨无悔;至今还想起文天祥宁死不降金的英雄气节;还有戊戌变法中“甘愿做为变法流血第一人”的谭嗣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是孟子在见到齐宣王时对他宣讲自己的施政纲领和自己的政治主张时提出的一个关于仁政的观点或者是表现。这句话也代表着儒家对于“仁”的不懈追求。“仁”一直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这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情形,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美丽啊!?可是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有点困难,世人实在难以做到孟子提倡的那样。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因此就否定孟子关于这一点的论述。不论其他,仅仅因为其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就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理想或许永远没法实现,但是我们却不可失去梦想!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语出《礼记?曲礼上》。大致意思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毫无疑问,这句话也是孔子对于看待他人,约束自身,如何更好的是自己成为君子而提出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有着引人向善,友好相处的意味儿。在孔子的观念里,是否永远都不该去轻易的看轻一个人,去看第低一个人。孔子确实不愧为儒家之圣,即便是一句简单的话也拥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不谈其他,这句话本身就暗含着处世之道,如何与他人更好的相处,从此间我们便可得出一

浅谈儒家审美文化

浅谈儒家审美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底蕴是极其深厚的,也是世界文明中唯一的其文明史是同一和连续的没有突然停顿的文明,是最为独特的一个。东周时期诸国征战社会秩序混乱是我国思想文化变动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史称“诸子百家”时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探讨流传了几千年,对我国文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几大思想学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儒家是孔子创立,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又经孟子,荀子等人的丰富加工成为现今影响世界的学说。其内容博大精深,从个人到社会到自然规律无所不有。下面我将以孔子孟子为对象,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就我所喜欢的,了解的儒家文化做一浅谈。 孔子 一,孔子的比兴,比德与天人合一 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刘向《说苑杂言》。 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家语》。比兴,是文学里常用的手法,也是古人常用的抒情言志的方法。上文中都是孔子关于君子德行的论述,借自然流水和美玉表达自己对个人品德的追求天人合一也是对一个人品德的审美和品评。 二,孔子的人生观审美 孔子的人生观是以顺情适性的自然之道为前提的。孔子认为顺应自然,并将自然规律发扬光大,是成就人生最高境界的前提。“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矩”既包括宇宙的生命法则,有包括人类的生命法则,体现了和规律与合目的统一。这种对自然的顺应,即能动地适应对象,是人生审美价值的重要内涵。人生情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即在生命畅达的大好春光里,在闲适的生活中,孔子力图让自我活泼泼的生命与宇宙生命沟通起来,在外在形态中流露出内在情怀,使人的生命在”万物一体“的物我契合中得以畅达。这是一种顺情适性得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境界及其自然这道的表现。 三,孔子的“尽善尽美”与“文质彬冰”的文艺审美 “文质彬彬”的文艺标准包含了形式之美与内容之美相结合的原则,是“尽善尽美”说在另一层面上的表述。都体现了孔子“仁”的精神。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原本是就个人道德修养而言,强调君子的文质皆备,即内质和外在纹饰的统一,“文”最初是指不同色彩的线条交错形成客观之视觉形象,也变成后天的文化包括礼,乐对人的造就,是一种形式美;“质”指基质和内容,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彬彬”朱熹注为“物相杂而适均之貌”,即文与质恰当的配合,“文质彬彬”不仅是道德评价也包括审美评价。 四,孔子独立不迁的人格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即其人格特立不迁之志;“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见其热情痴迷之境乐观进取之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见其教人之心;“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论语泰伯》,见其为公之情。

励志名言大全:儒家名言警句

励志名言大全:儒家名言 警句 儒家名言警句 1、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6、其进锐者,其退速。 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为。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儒家名言警句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2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0、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3、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3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5、吾日三省吾身。 3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哲学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哲学 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它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串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儒家传统的价值意识依然主导着并决定着中国人社群的道德信念与家庭伦理。 基本观点 儒学世界观基本上以对天的理解以及天人关系的各种型态的可能性之优劣比较与选择等两个问题为出发点,作为其建立世界观的主要脉络。而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与创造,得与天地的存在意义同其伟大。 孔子教导“为仁”的原理;孟子则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心”、“尽心”的功夫论;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德目;《中庸》的“诚之者人之道也”“慎独”的哲学;周敦颐的“主静立人极”功夫;张横渠的“存天理去人欲”;程颢“识仁”、“体贴天理”;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穷理尽性”;陆象山的“立其心之大者”;王阳明的“致良知”;刘蕺山的“慎独”与“诚意”……等等。不论这些儒家学者试图透过何种相近或相异的概念范畴或思想体系,对于人类自我修养及超越的可能提出各种设计,他们所共同承认并以此种共识为基础而发展其本

身思想的观点,即是透过这些人类自身由内而外的功夫修养,追求并达至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理想。 儒家哲学最重视社会哲学,因为成就一个现世的人类理想社会是儒家最原始的关怀,为了设计与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孔、孟、荀等人都可说是不断提出各项有关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或伦理的观点的思想家,同时这正可以说明何以社会哲学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学传统的整体来说,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儒家的社会哲学内容条理清晰,《大学》八条目是最具体的代表,《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此外,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孟、荀三人所提出的许多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如行仁政、不重敛赋、礼乐化民等,都是儒家思想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另外,表现在汉代经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而设计出来的社会体制之学。同时,为建立理想的社会文化,家庭间的伦理关系更是其中的关键要目,因此孝道更是《论语》中孔子以之为一切德性的根本德性者。最后,《易经》哲学中藉由《易传》注解之作而建立了儒家价值本位的情境伦理学,此即针对各种伦理冲突情境的知识解析提出进退智慧,从而作为儒者处世应世的操作知识根据。 原始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并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的实践的哲学,其中周文化的社会

儒家经典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

【】儒家经典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李嘉诚金典语录经典

李嘉诚金典语录经典 导读:经典语录李嘉诚金典语录经典 1、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2、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3、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4、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只有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都对。 5、我常常记着世上并无常胜将军,所以在风平浪静之时,好好计划未来,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

6、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7、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8、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9、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10、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11、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2、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13、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14、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你还没有买进来,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因为成功的

人生智慧-儒家经典名言50句

儒家经典名言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

儒家经典语录

儒家经典语录(1) 道德篇: 1、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最欣赏的儒家思想经典名句或诗句有

最欣赏的儒家思想经典名句或诗句有 哪些 1、《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3、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4、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9、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7、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关于儒家的名言,儒家经典名句100句

关于儒家的名言,儒家经典名句100句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论语》 (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7、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子张曰: 何谓五美?子曰: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 何为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论语》 (子张问: 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 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 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 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第三讲《论语》、《孟子》与儒学

三《孔子》《孟子》和儒学 一、孔子的儒学思想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作为一个思想家,对我国文化思想的贡献,首先是他以毕生的精力,整理了西周文献,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它们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古代文献。也是儒家最推崇的经典教材。其次是他创立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六艺为法”的儒家学派。 作为一个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他提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一)孔子的哲学思想: 仁的学说:“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对“仁”的许多解释中,既有一些具有进步意识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有维护奴隶制的旧思想、旧观念。主张:“仁者爱人”。目的:为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防止变革与革命,维持奴隶主统治,但由于阶级对立的存在,这实际是做不到的。进步性: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提出爱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对劳动者的重视,有进步意义,顺应了劳动者身份变化的事实。 礼的学说:含义:克己复礼。孔子的保守思想表现在他主张维护周礼。主张:克己是严格用周礼,克制私欲,约束自己行动;复礼是恢复礼治,而复礼的途径是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正名除依靠政治刑法之外,还必须用道德礼教治理人民。“主张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孔子在政治上有保守的一面,但并不是顽固派,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的制度也可以“损益”改动。他十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对违反周礼的行为和改革旧制度的举措,多持反对态度,明确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认为“天命不可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以他“五十知天命”,主张“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目的:是维护和恢复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维护周天子的统一天下的地位信天命,反对鬼神。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德政学说:含义:以德治民。主张:苛政猛于虎,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等政治主张,都是建立在“爱人”思想基础上。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 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状况,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有教无类,扩大了知识的传播面,推动了学术下移;主张学而优则仕,把教育作为维护奴隶制的手段,轻视劳动人民,对后世产生不良影响;大半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理论和主张,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应该加以批判地继承。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应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为讲授重点。孔子办学“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 二、孟子的儒学思想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支,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在战国时期,儒家除和其他学派论战外,他们内部的各派间也相互论争。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轲。孟轲(公元前371年~前289年),战国时邹(山东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嫡孙)的门人。孟子的学生整理记载他的言论,编成《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亚圣”之称。孟子提出“仁

中国古代儒家名句摘录

中国古代儒家名句摘录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50.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儒家经典名句

儒家经典名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专题一人文思想 综述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 一、儒家 基本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 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代表人物及作品: 孔子和《论语》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道德篇: 1、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 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 错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