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高中专题5细胞呼吸

生物高中专题5细胞呼吸

1 ?下列实验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是()

②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③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用健那绿染液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观察线粒体

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2 .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X) * < =)

A. 图解中的①②两种物质依次是H0和Q

B. 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H0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 1分子丙酮酸在(二)、(三)阶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

3. 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t i、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t i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 与t2相比,t i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 t i、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 i>t2, t i 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 t i、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

t i

4. 已知imol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2870kJ,其中有ii6ikJ的能量储存在ATP分子中(ATP分子中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的能量为30.54 kJ/mol)。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mol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可以产生19 molATP

B. 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第三阶段

C.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中约有40%可以被需能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D.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试卷第2页,总7页

5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B. 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 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 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6 .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心对照组运动后<1训练组运动后

A. 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 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生成

C. 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D. 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7. 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

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溟麝香草酚

蓝水溶液

A. 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 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酒精发酵

C. 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

D.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马铃薯

碎屑

林对照粗播止时hMI练纽静止

T?

-

UE=L

)

8.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试卷第4页,总7页

A.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 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9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氧气浓度为b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当氧气浓度为a时,该器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 曲线川中该器官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D. 曲线I也可以表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

10 .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

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A. 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B. 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 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 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11 .下列三幅图描述的是环境因素与呼吸作用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的变量①可表示在一定呼吸强度范围内细胞中的含水量

B. 图乙中的变量②可表示温度,而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的

C. 图丙中的曲线①代表无氧呼吸,且氧浓度为

10%时无氧呼吸停止

D. 图丙中的曲线②代表有氧呼吸,且呼吸作用强度随氧浓度增大而不断增强

12 . 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 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 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 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13 ?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 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U-

变量②

眇线①€ 〔/扁线②

o 5 10 15202530 QM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试卷第6页,总7页

14

?“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 ,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

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 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段为有氧呼吸,BC 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 C 点以后,肌肉细胞CO 的产生量将大于 Q 消耗量

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其余储存在ATP 中 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 C 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

乏力 15 .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

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

[H]少 B.

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 ATP

C. 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 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 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基质

16 .下列有关图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f - Jr

- 1 血

微t 物

肆鬥-橡皮塞

插注射器装置图

A. 此装置只能用来探究微生物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

B. 实验前煮沸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排出其中的空气

C. 微生物发酵时的呼吸作用强弱受温度影响

D. 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在此装置中可能进行无氧呼吸

17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乳酸

蛋口质

A. ③④过程中均有能量产生

,CD 段为无氧呼吸 产生的

运动强度

B. 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不会有[H]产生

C.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D. ①过程的发生需要核糖体、mRNAtRNA等的参与

18 ?下图1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该细胞内进行的某些代谢活动, F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8页,总7页

A. 图1中的①②③④⑤⑥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图2中的甲和丙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图 1中

的⑦和⑤ C. 在图1中与无机环境中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有⑤⑥

D. 图2中的c 、e 分别是[H ]和酒精,其中c 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① ②

19 ?下列关于“工丁心 赋 f …”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 ②过程可产生 ATP,也可不产生 ATP

C. ②过程可产生[H ],也可消耗[H ]

D. 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0 .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的是()

A.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 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21 ?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 A B C

D 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 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 CQ 释放量和Q 吸收量的变化。

(1) 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 (填数字),A 表示 _______ , D 表

示 ________ 。产生能量最多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__ (填数字)。

(2) 图乙中只完成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的氧浓度是 ___________ 。图乙中最适合储

存水果或蔬菜的氧浓度是 _________ 。

(3) 氧浓度为b 时,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____________ 倍。

22 .甲、乙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交换/和对

值 钿

丙 苟

一rfij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l (i : n

團乙

试卷第10页,总7

培养液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瓶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2) 乙装置的酵母菌产生 C02的部位是 最可能的原因是

(3) (3) (5

是_

(6)若D 瓶中培养的是乳酸菌,则 D 瓶中的产物为 _______________ 。

23 ?有些果实在生长结束、成熟开始时,会出现呼吸强度突然升高的现象,称为“呼吸 高

峰”。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代谢的问题:

(1 )参与细胞呼吸的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以及线粒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结果。

(3)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发生变化出现“呼吸峰值”

,与乙烯有关。若利 用乙烯的合成抑制剂进一步验证该激素与出现“呼吸峰值”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请 补充实验

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 挑选足量的无破损、生理状态一致的苹果,随机均分成 A 、B 两组;

② A 组(对照组)在 _________ 中浸泡,B 组在 _________ 中浸泡,处理相同时间后取出; ③ 从A 、B 两组中取出等量的苹果,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

④ 实验开始及之后每隔一小时测定容器内 _________ ,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 24 ?图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I 、II 、III 代表三个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搖椽皮球

(i-VCAi)

其目的是

o 。如果B 瓶中检测到有酒精, O

如果把180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 1802标记的化合物是

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图中加以改正。

)D 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 E 瓶,其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②③⑤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与无氧呼吸过程完全相同的是图中的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该阶段的场所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产物可用酸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溶 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分别进行鉴定。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人体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有氧呼吸产生的[H ],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 酚(DNP 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

明DNP 使 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 的酶无法合成 ATF 。

25 .种子萌发指干种子从吸收水到胚根 (或胚芽)突破种皮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过程。

(1) 种子能否正常萌发,除了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外界因素有 关,还受到种子是否具有生活力等内部因素制约。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常用

TTc 法,其原 理是有生活力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代谢, 在呼吸代谢中底物经脱氢酶催化所释放的氢可

以将无色的 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腙,使种胚染为红色。 死亡的种子由于没有 _________________ 作用,TTc 不能被还原为三苯甲腙,种胚不被染成红色。

(2) 干燥种子最初的吸水不能像根的成熟区细胞那样发生 _____________ 吸水,而是依靠吸胀 作用吸水,吸胀作用的大小与细胞内原生质凝胶物质对水的亲和性有关,蛋白质、淀粉 和纤维素对水的亲和性依次递减。

因此,含 _________较多的豆类种子的吸胀作用大于含

淀粉较多的禾谷类种子。

(3) 种子萌发时的吸水过程和呼吸作用可以分为

3个阶段(如图),图中曲线1表示种子 吸水过程的变化,曲线 2表示CO 释放的变化,曲线 3表示Q 的吸收变化。在吸水的第 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CQ 的产生量 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2的消耗 量,到吸水的第三阶段,0的消耗则大大增加。这说明种子萌发初期的呼吸作用主要是 。吸水的第三阶段,呼吸作用迅速增加,因为胚根突破种皮后,

2, 4-二硝基苯 不

潟怖

tL

?

参考答案

1.C

【解析】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是在碱性条件下,①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 为1. 5,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PH为无关变量,而无关变量应控制在

相同且适宜条件,②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灰绿色,③ 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是在中性条件下,④错误;用健那绿染液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观察线粒体,需要细胞保持活性,因此需在中性条件下进行,⑤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其实验步骤为制作装片T水解T冲洗涂片T染色T观察,在水解时需要用到质量分数为8%勺盐酸,⑥正确。

2. A 【解析】从题图所示的过程及参与的物质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的是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

图解中的①②两种物质依次是HO和Q, A正确;图解中(一)阶段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二)阶段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HQ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HQ, C错误;1分子丙酮酸在(二)阶段产生少量的能量,在(三)阶段产生大量的能量,D错误。

3. C

【解析】由图示可知,与t2相比,t i条件下,叶片的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不利于叶片藏。

4. A

【解析】imol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ATP分子

中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的能量为30.54kJ/mol ,因此1mol 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可以生成1161-30.54疋38 (mol)ATP, A错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其中第三

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的ATP最多,B正确;储存在ATP中的能量是能直接被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这些能量所占的比例为1161-2870~40%还有约60%勺能量以热能的形式

散失了,C D正确。

5. 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丙酮酸,乙是[H], A正确;在①②内进行的反应不同,因此

所含的酶种类不同,B错误;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少,C 错误;①是细胞质基质,不具有膜结构,③是线粒体内膜,1层膜结构,D错误。6. C

【解析】细胞质基质是形成乳酸的场所,A错误;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是有氧呼吸提

供,是在线粒体中生成的,B错误;由图形分析可知运动训练组在运动后乳酸含量没有对照

组高,说明此时无氧呼吸比对照组所占的比例小,C正确;运动训练后斑马鱼和对照组静止

时产生的乳酸量没有差别,说明无氧呼吸强度相当,D错误。

7. B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故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为防止马铃薯块茎上杂菌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前需对马铃薯块茎消毒;检验CO也可用澄清石灰水。

8. D

【解析】ATP中含有核糖,DNA中含有脱氧核糖,A项错误;呼吸抑制剂抑制呼吸作用,会使ATP 生成减少,B项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C项错误;光下叶肉细胞的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均可产生ATP, D项正确。

9. A

【解析】图中曲线I表示该器官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Q量,曲线川表示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的CO量,曲线n表示该器官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CQ总量。当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速率

为0,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量相等,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但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 3 倍;该器官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其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应如曲线n所示。

10.B

【解析】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根据题意,花序细胞呼吸速率比其他细胞高,但是储存在ATP中的能量较少,则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

胞。

11.D

【解析】图丙中的曲线①代表无氧呼吸,曲线②代表有氧呼吸,当氧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曲

线②不再上升, D 错误。

12.D

【解析】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A正确;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 正确;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 D 错误。

13.D

【解析】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离子,存在载体蛋白,A项正确;液泡膜与类囊体膜

功能不同,其上的蛋白质不同,B项正确;类囊体膜上发生光反应,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C项正确;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14.D

【解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因此该阶段既

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不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

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的产生量都等于Q

消耗量,B不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出来,大部分储存在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C不正确;如果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血液中乳酸的积累量增大,会造成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15.D

【解析】快肌纤维几乎不含线粒体, 说明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 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H] 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少量ATP、[H] ;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

酸痛感觉;有氧呼吸在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这一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16.A

【解析】本题迷惑性较大,易误认为此装置是探究微生物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其实此装置也可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A项错误;煮沸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排出其中的

空气,B项正确;微生物呼吸作用强弱会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C项正确;发酵液中的微生

物可能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能进行无氧呼吸,D项正确。

17.D

【解析】④过程产生乳酸,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无能量产生,A项错误;M为丙酮酸,N为葡萄糖,则③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H]

和ATP B项、C项错误;①为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核糖体、mRNA tRNA等的参与,D项正确;

18.D

【解析】图 1 是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 图2是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生物膜系统由细

答案第2页,总 5 页

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图 1中①是液泡,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膜,④是细胞核,

⑤是线粒体,⑥是叶绿体,因此①②③④⑤⑥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的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与其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正确;图 2中的a 、b 、c 、d 、e 分别表示丙酮酸、CQ [H ]、Q 、酒精。c 物质是[H ],通过膜的方式 是主动运输, D 错误。

19 . D

【解析】 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可进行, 且此过程 只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②过程既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也可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 阶段,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会产生

ATP,但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ATP;有氧呼吸第二 阶段产生[H ],第三阶段消耗[H ],而无氧呼吸中的[H ]只在第一阶段产生,作为还原剂被第 二阶段消耗。

20.C

【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出叶肉细胞及糖在运输路径中的跨膜过程均需 ATP 提供能量; 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病原体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葡萄 糖的过程不消耗能量;细胞中小分子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需要

ATP 供能。 21 .

(1 [③ 丙酮酸

孚L 酸 ③ ( 2) d c

( 3 ) 5

【解析】

(1) 分析图甲可知:①为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发

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③为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④ 为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即只有③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A 表示丙酮酸, B 表示[H ]、C 表示酒精、D 表示乳酸。产生能量最多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 ③。

(2) 图甲中过程①、②、③表示是有氧呼吸,而图乙中只有

d 点C ◎释放量和Q 吸收量相 等,表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乙中的c 点CQ 释放量最少,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很弱, 消耗的有机物和产生的酒精都很少,最适合储存水果和蔬菜。

(3) 氧浓度为b 时,Q 2的吸收量与CQ 的释放量不等,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依据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可推知:有氧呼吸消耗 Q 的相对值为3,同时产生的CQ 的相对

值也为3,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 3/6 = 1/2,无氧呼吸产生的 CQ 的相对值为8 — 3= 5,消 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 5/2 ,即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5 倍。

22.

(1)

NaQH 溶液 NaQH 吸收CQ ,排除空气中CQ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 2)细胞质基质

充入该装置的空气量不足(或部分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 3)水

( 4 )

吸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完成的, 图 2 中的甲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场所是图 1 中的

⑦细胞质基质,丙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场所是图

1 中的⑤线粒体, B 正确;无机环境 A 正确;细胞呼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培养液培养臧

qi

(5)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是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6)乳酸

【解析】

(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乙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如果B瓶中检测到有酒精,最可能的原因是充入该装置的空气量不足,导致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酵母菌与乳酸菌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如果把18O充入甲装置,根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4[H]+6O2~ 12HzO+大量能量,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Q标记的化合物是水.

(4 )图中装置的错误之处是锥形瓶C内的导管要通入澄清石灰水内,图形见答案.

(4)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 (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5)若D瓶中培养的是乳酸菌,则D瓶中的产物有乳酸

23.

(1) 基质和内膜

(2)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3 [②蒸馏水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

④CQ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呼吸峰值”的出现延迟

【解析】

(1)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即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即细胞分化的结果。

(3)实验步骤:

①挑选足量的无破损、生理状态一致的苹果,随机均分成A、B两组;

②A组(对照组)在蒸馏水中浸泡,B组在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中浸泡,处理相

同时间后取出;

③从A、B两组中取出等量的苹果,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

④实验开始及之后每隔一小时测定容器内CO浓度,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呼吸峰值”的出现延迟。

24.

(1)O2 H 2O CO 2

(2)I 细胞质基质

答案第4页,总5页

(3)重铬酸钾-------- C 6H2O6 2C3H6Q (乳酸)+少量能量

(4)线粒体内膜

【解析】

(1)图中②代表Q、③代表H2O、⑤代表CQ。

(2)与无氧呼吸过程完全相同的是图中的第I阶段,该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分别进行鉴定。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人体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见答案。

(4)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 , 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合成ATP.

25.

⑴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呼吸

⑵渗透作用蛋白质

(3) 大于无氧呼吸氧气供应得到改善,且新的呼吸酶和线粒体已大量形成【解析】

(1) 种子的萌发通常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等外界条件。呼吸代谢中底

物经脱氢酶催化所释放的氢可以将无色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还原为红色的三

苯甲腙,使种胚染为红色。死亡的种子由于没有呼吸作用,TTc不能被还原为三苯甲腙,种

胚不被染成红色。

(2) 干燥种子最初的吸水不能像根的成熟区细胞那样发生渗透作用吸水,而是依靠吸胀作用吸水。依题意可得出含蛋白质较多的豆类种子的吸胀作用大于含淀粉较多的禾谷类种子。

(3) 种子萌发初期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在种子萌发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胚根突破种皮后,氧气供应得到改善,新陈代谢旺盛,且新的呼吸酶和线粒体已大量形成,此时生长较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