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答案第九章

统计学答案第九章

统计学答案第九章
统计学答案第九章

1 列联分析是利用列联表来研究()。

A.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

B.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

C.一个分类变量和一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

D.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分布

分布的自由度为()。

2 设R为列联表的行数,C为列联表的列数,则2

A.R

B. C

C.R×C

D.(R-1)×(C-1)

3 列联表中的每个变量()。

A.只能有一个类别

B.只能有两个类别

C.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

D.只能有三个类别

4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这个表格是()。

A.4×4列联表

B.2×2列联表

C.2×3列联表

D.2×4列联表

5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这个列联表的最右边一列称为()。

A.列边缘频数

B.行边缘频数

C.条件频数

D.总频数

6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这个列联表的最下边一行称为()。

A.列边缘频数

B.行边缘频数

C.条件频数

D.总频数

7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根据这个列联表计算的赞成上网收费的行百分比分别为()。

A.51.7%和48.3%

B.57.4%和42.6%

C.30%和70%

D.35%和65%

8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根据这个列联表计算的男学生的列百分比分别为()。

A.51.7%和48.3%

B.57.4%和42.6%

C.30%和70%

D.35%和65%

9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根据这个列联表计算的男女学生赞成上网收费的期望频数分别为()。

A.48和39

B.102和81

C.15和14

D.25和19

10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根据这个列联表计算的男女学生反对上网收费的期望频数分别为()。

A.48和39

B.102和81

C.15和14

D.25和19

11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根据这个列联表计算

χ统计量为()。

的2

A.0.617 6

B.1.617 6

C.0.308 8

D.1.308 8

12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如果要检验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是否相同,提出的原假设为()。

A.H0:π1=π2=270

B. H0:π1=π2=87

C. H0:π1=π2=150

D. H0:π1=π2=0.3222

13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如果要检验男女学生

χ检验统计量的自由度是对上网收费的看法是否相同,即检验假设H0:π1=π2=0.3222, 2

()。

A.1

B.2

C.3

D.4

14 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上。如果根据显著性水平α=005,检验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是否相同,即检验假设H0:π1=π2=0.3222,得出的结论是()。

A.拒绝原假设

B.不拒绝原假设

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原假设

D.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原假设

χ分布进行独立性检验,要求样本容量必须足够大,特别是每个单元中的期望频数

24 利用2

f e不能过小。如果只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期望频数必须()。

A.等于或大于1

B.等于或大于2

C.等于或大于5

D.等于或大于10

25 如果列联表有两个以上的单元,不能应用χ2检验的条件是()。

A.20%的单元期望频数f e大于5

B.20%的单元期望频数f e小于5

C.10%的单元期望频数f e大于5

D.10%的单元期望频数f e小于5

最新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最新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第1-3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 )。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 ABD )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BCE )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练习题 8.4 解:由题意知,μ=100,α=0.05,n=9<30,故选用t统计量。经计算得:x =99.9778,s=1.2122,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100 H1:μ≠100 t= s n = 1.21229 =?0.0549 当α= 0.05,自由度n-1= 8,查表得tα2(8)=2.3060,因为t< tα2,样本统计量落在接收域,所以接受原假设H0,即打包机正常工作。 用P值检测,这是双侧检验,故: P=2×1?0.5215=0.957,P值远远大于α,所以不能原假设H0。 8.7 解:由题意知,μ=225,α=0.05,n=16<30,故选用t统计量。 经计算得:x =241.5,s=98.7259,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225 H1:μ>225 t= s n = 98.725916 =0.6685 当α= 0.05,自由度n-1= 15,查表得tα(15)=2.1314,这是一个右单侧检验,因为t

即元件平均寿命没有显著大于225小时。 用P值检测,这是右单侧检验,故: P=1?0.743=0.257,P值远远大于α,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H0。 8.9, 解:由题意得 σA2=632,σB2=572,x A=1070,x B=1020,n A=81,n B=64,故选用z统计量。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A?μB=0 H1: μA?μB≠0 Z=A B A B σA A +σB B = 632+572 =5 当α=0.05时,zα2=1.96,因为Z>zα2,所以拒绝原假设H0,,即A、B两厂生产的材料平均抗压强度不相同。 用P值检测,这是双侧检验,故: P=2×1?0.9999997=0.0000006,P值远远小于α,所以拒绝原假设H0, 8.13 解:建立假设为: H0: π1=π2 H1: π1≠π2 由题意得:

【免费下载】统计学答案第十章

三、选择题 1 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 A.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 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2 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A.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 C.组间平方除以总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 在方差分析中,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 A.随机误差 B.非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 D.非系统误差 4 在方差分析中,不同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 A.组内误差 B.组间误差 C.组内平方 D.组间平方 5 组间误差是衡量不同水平下各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 A.只包括随机误差 B.只包括系统误差 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6 组内误差是衡量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 A.只包括随机误差 B.只包括系统误差 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7 在下面的假定中,哪一个不属于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C.观测值是独立的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8 在方差分析中,所提出的原假设是H0:μ1=μ2=…=μk,备择假设是()。 A.H1:μ1≠μ2≠…≠μk B.H1:μ1>μ2>…>μk C.H1:μ1<μ2<…<μk D.H1:μ1,μ2,…,μk不全相等 9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指只涉及()。 A.一个分类型自变量 B.一个数值型自变量 C.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D.两个数值型因变量 10 双因素方差分析涉及()。 A.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B.两个数值型自变量

统计学答案第八章

三、选择题 1 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的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0。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的均值x=1.39,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变化,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则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 A.H0:μ=1.40,H1:μ≠1.40 B. H0:μ≤1.40,H1:μ>1.40 C. H0:μ<1.40,H1:μ≥1.40 D. H0:μ≥1.40,H1:μ<1.40 2 某一贫困地区估计营养不良人数高达20%,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A. H0:π≤0.2,H1:π>0.2 B. H0:π=0.2,H1:π≠0.2 C. H0:π≥0.3,H1:π<0.3 D. H0:π≥0.3,H1:π<0.3 3 一项新的减肥计划声称: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周内,参加者的体重平均至少可以减轻8磅。随机抽取40位参加该项计划的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重平均减少7磅,标准差为3 2磅,则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A. H0:μ≤8,H1:μ>8 B. H0:μ≥8,H1:μ<8 C. H0:μ≤7,H1:μ>7 D. H0:μ≥7,H1:μ<7 4 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5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A.都有可能成立 B.都有可能不成立 C.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 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6 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7 在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8 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右侧检验()。 A. H0:μ=μ0, H1:μ≠μ0 B. H0:μ≥μ0, H1:μ<μ0 C. H0:μ≤μ0, H1:μ>μ0 D. H0 :μ>μ0, H1:μ≤μ0 9 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左侧检验()。 A. H0:μ=μ0, H1:μ≠μ0 B. H0:μ≥μ0 , H1:μ<μ0 C. H0:μ≤μ0, H1:μ>μ0 D. H0:μ>μ0, H1:μ≤μ0 10 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双侧检验()。 A. H0:μ=μ0, H1:μ≠μ0 B. H0:μ≥μ0, H1:μ<μ0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考完整版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答案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 )。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第九章统计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假设检验 一、填空题 1.第一类错误 2.Z统计量、标准正态分布 3.t统计量、t 4.P值 5.TDIST 6.≥30 7.正相关、负相关 二、单选题 1.A 2.D 3.A 4.C 5.C 三、简答题 1.小概率原理:在一个已知假设下,如果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我们通常认为这个假设可能是不成立的。小概率原理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是不会出现的,二是如果在一次观察中出现了小概率事件,那么合理的解释是原有事件具有小概率的说法不成立。 2.建立假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相互对立的,在一项假设检验中,只能有一个假设成立。 (2)原假设必须包含等号。 (3)建立假设时,往往先确立备择假设,然后在确立原假设。 (4)备择假设的形式不同,相应的检验方法也不同。 (5)假设检验的没保底是搜集充分证据来拒绝原假设。 3.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检验统计量在某样本中至少达到相应值的概率称为P值。4.双侧检验(two-sided test)的备择假设中包含不等号(如m≠m0),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m>m0或mm0或者m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D 2. E 3. D 4. B 5. A 6. D 7. A 8. C 9. E 10. D 二、简答题 1答由样本数据获得的结果,需要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可以使数据更容易理解,统计推断则可以使用概率的方式给出结论,两者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具有变异性的医学规律,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2答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设计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并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数据整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归类,检查数据质量,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要求等。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数据的重要特征,统计推断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答统计描述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推断主要是计算参数估计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的P 值得出相互比较是否有差别的结论。 4答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参数是描述总体分布特征的指标可由“全体”数据算出。 5答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系统误差由一些固定因素产生,随机测量误差是生物体的自然变异和各种不可预知因素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6答三个总体一是“心肌梗死患者”所属的总体二是接受尿激酶原治疗患者所属的总体三是接受瑞替普酶治疗患者所在的总体。 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A 2. B 3. E 4. B 5. A 6. E 7. E 8. D 9. B 10. E 二、计算与分析 2

统计学第八章练习题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填空题 8.1.1 客观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是 。 8.1.2 回归分析中对相互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区分为 和 。 8.1.3 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 8.1.4 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非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称为 。 8.1.5 按 的多少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单相关、复相关和偏相关。 8.1.6 两个现象的相关,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 。 8.1.7 在某一现象与多个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 。 8.1.8 按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 不同,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8.1.9 按相关关系的 不同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8.1.10 线性相关中按 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8.1.11 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之间相关方向和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 。 8.1.1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也相应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 。 8.1.13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 。 8.1.14 当两种现象之间的相关只是表面存在,实质上并没有内在的联系时,称之为 。 8.1.15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平均变化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 。 8.1.16 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是 。 8.1.17 就是寻找参数01ββ和的估计值 01 ββ和,使因变量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8.1.18 正如标准差可以说明平均数代表性大小一样, 则可以说明回归线代表性的大小。 8.1.19 回归分析中的显著性检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显著性检验;二是对 的显著性检验。 8.1.20 对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 ;对整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 。 8.1.21 当相关系数0≈r 时,只能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 关系。 8.1.22 的显著性检验就是要检验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

《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 (第一~第三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D)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

统计学原理第九章(相关与回归)习题答案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 一.判断题部分 题目1: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答案:× 题目2: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答案:√ 题目3: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答案:× 题目4: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答案:× 题目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 题目6: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 题目7: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

题目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 题目9: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答案:√ 题目10: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答案:× 题目11: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答案:√ 题目12: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 答案:B 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2015年《统计学》第十章 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满分答案

2015年《统计学》第十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B )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 时期数列 C. 时点数列 D.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2. 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D) A. 某厂各年工业产值 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C.某厂各年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D.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B ) A. 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 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 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4.年距增长速度是(C) A.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B.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基期水平 C. 年距增长量/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D. 环比增长量/前一时期水平 5.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C)

A. 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B. 只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C. 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D. 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6.某厂第一季度三个月某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832件、分别超计划0%、2%和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 C )A. 102% B. 2% C. 2.3% D. 102.3% 7.时期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是(B)。 A、每隔一定时间统计一次 B、连续不断统计而取得 C、间隔一月统计一次 D、定期统计一次 8.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之处是(A)。 A、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B、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C、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D、都可以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9.某企业1997年产值比1990年增长了1倍,比1995年增长了0.5倍,则1995年比1990年增长了( A )。 A、0.33 B、0.5 C、0.75 D、1 10.假设有如下资料:则该企业一季度平均完成计划为(B)。 一月二月三月某产品实际完成数 500 612

《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V ) 2、 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X ) 3、 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X ) 4、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X ) 5、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X ) 6、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X ) 7、 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 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V ) 8、 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V ) 9、 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V )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V )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 7 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C ) 2、 某市工业企业 2003 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 2004 年 1 月 31 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 、一日 B 、一个月 C 一年 D —年零一个月 3、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 B 、人的年龄是变量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 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 、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 、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 、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 、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 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9、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 A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E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 、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 A 、 D ) A 、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E 、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 、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 A 、每个工业企业; E 、6 7 0家工业企业; C 、每一件产品; D 、全部工业产品 6、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A 、作用不同 B 、组织方式不同 7、 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 )。 A 、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 、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8、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 A 、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 C 、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C 、灵活程度不同 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C 、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 、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 、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划分的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9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9章SPSS的线性回归分析 1、利用第2章第9题的数据,任意选择两门课程成绩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利用SPSS 提供的绘制散点图功能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请绘制全部样本以及不同性别下两门课程成绩的散点图,并在图上绘制三条回归直线,其中,第一条针对全体样本,第二和第三条分别针对男生样本和女生样本,并对各回归直线的拟和效果进行评价。 选择fore和phy两门成绩体系散点图 步骤:图形→旧对话框→散点图→简单散点图→定义→将fore导入Y轴,将phy导入X轴,将sex导入设置标记→确定。 接下来在SPSS输出查看器中,双击上图,打开图表编辑

→点击子组拟合线→选择线性→应用。

分析:如上图所示,通过散点图,被解释变量y(即:fore)与解释变量phy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回归直线的拟合效果都不是很好。 2、请说明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回归分析则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相关分析需要依靠回归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需要依靠相关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相关程度。只有当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时,进行回归分析寻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如果在没有对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以及相关方向和程度做出正确判断之前,就进行回归分析,很容易造成“虚假回归”。与此同时,相关分析只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程度,不能推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研究和分析的目的。 线性回归分析是相关性回归分析的一种,研究的是一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会不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 3、请说明为什么需要对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一般需要对哪些方面进行检验? 检验其可信程度并找出哪些变量的影响显著、哪些不显著。 主要包括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残差分析等。

统计学(贾俊平版)第十章答案

第十章习题 10.1 H0:三个总体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H1: 三个总体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1579015861.5 2460015036.66667 33497165.6667154.3333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425.58332212.7917 2.8813310.1078578.021517 组内664.6667973.85185 总计1090.2511 答:方差分析可以看到,由于P=0.1078>0.01,所以接受原假设H0。说明了三个总体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10.2 H0:五个个总体均值之间相等。 H1: 五个总体均值之间不相等。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133712.33333 4.333333 255010 1.5 3448120.666667 458016 1.5 5678130.8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93.76812423.4420315.82337 1.02E-05 4.579036 组内26.6666718 1.481481 总计120.434822 答:方差分析可以看到,由于P=1.02E-05<0.01,所以拒接原假设H0。说明了五个总体均值之间不相等。 10.3 H0:四台机器的装填量相等。 H1: 四台机器的装填量不相等

答:方差分析可以看到,由于P=0.00068<0.01,所以拒接原假设H0。说明了四台机器装填量不相同。 10.4 H0: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满意度没有差异。 H1: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满意度有差异. 答:方差分析可以看到,由于P=0.000849<0.05,所以拒接原假设H0。说明了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满意度有差异。 10.5 H0:3个企业生产的电池平均寿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H1: 3个企业生产的电池平均寿命之间有显著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 VAR00002 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 性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1416.12 4.030.000333 2624.01 4.0016670.000137 3519.87 3.9740.00033 4416.02 4.0050.000167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0.00707630.00235910.09840.000685 5.416965组内0.003503150.000234 总计0.01057918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列 15387.60.8 列 27628.8571430.809524 列 36355.833333 2.166667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29.60952214.8047611.755730.000849 3.68232组内18.89048151.259365 总计48.517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精编.doc

(2018更新)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 通过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统计学原理》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3.00分) A. 填报单位 B. 调查者 C. 调查单位 D. 调查对象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3.00分) A.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抽象的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3.在同一目的研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00分) A. 统计总体和单位有可能转换 B. 以上都不对 C. 统计总体是唯一确定的,单位有若干个 D. 统计总体和单位是可以变换的 4.对郑州市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3.00分) A. 郑州市全部工业企业 B. 郑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郑州市全部企业的职工 D. 郑州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3.00分) A. 数量指标 B. 数量标志 C. 质量指标 D. 品质标志 6.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3.00分) A. 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量 B. 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 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D. 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7.调查时间的含义是()。(3.00分) A. 调查工作期限 B.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D. 进行调查的时间 8.下列现象适用于一次性调查的是()。(3.00分) A. 货物运输量 B. 婴儿出生数 C. 商店的商品库存额 D. 工业总产值 9.调查时间是指()。(3.00分)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 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D. 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10.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3.00分) A.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一个工业企业 D.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1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3.00分) A.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B.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C.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D. 某一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12.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3.00分) A. 人口普查 B. 农村耕地调查 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 企业设备调查 13.某市工业企业2009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

统计学第十章课后习题

二、单项选择 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C)。 A 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D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C )。 A 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B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D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 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C )。 A 综合指数 B 可变构成指数 C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6.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C)。 A 都固定在基期 B 都固定在报告期 C 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 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7.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D )。 A 增长13% B 增长6.5% C 增长1% D 不增不减 8.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B )。 A 增加 B 减少 C 没有变化 D 无法判断 10.某商店2001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97。71%,该指数是( D )。 A 综合指数 B 平均指数 C 总指数 D 个体指数 11。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A )作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 B 报告期质量指标 C 基期数量指标 D 报告期数量指标 12.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D )作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 B 报告期质量指标 C 基期数量指标 D 报告期数量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指数的作用包括(ABCD ) A 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 B 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程度 C 利用指数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D 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 E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 2.拉斯贝尔综合指数的基本公式有( BC ) A ∑∑1 011q p q p B ∑∑0 01p q p q C ∑∑0 1q p q p D ∑∑1 11p q p q E ∑∑0 11q p q p 3.派许综合指数的基本公式(AE ) A ∑∑1 011q p q p B ∑∑0 1q p q p C ∑∑0 11q p q p D ∑∑0 10q p q p E ∑∑0 11 1q p q p 4.某企业为了分析本厂生产的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已计算出产量指数为112.5%,这一指数是(AB D )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2019年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第1-3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BD )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 A )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 C、300人以下,301-500人 D、300人以下,310-500人 E、299人以下,300-499人 4、在工业普查中(BC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