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百分数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2 知道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间的互化。

3 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经历探索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科书说明

本单元包括单元主题图,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解决问题及整理与复习等内容,同时在本单元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编排顺序是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然后是“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最后安排“百分数的应用”(即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科书在编写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把百分数的学习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本单元的教学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将百分数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编写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因为百分数本身就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出勤率、税率、利率等)。二是由于学生有了学习百分数意义、分数和小数互化及解决有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有了分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分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很多的联系,这就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新知提供了可能,如教科书第3页例1、例2,第7页的准备题等都利用分数的有关知识作为探究新知的桥梁。三是这样编排有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四是有利于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第3页例1,第11页例1,第12页例2,第19页例4,第20页例5等。这些都是极具现实性的内容,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计算方法又需要学生探索,从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2 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一理念,在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写上,突出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发学生探究愿望这一特点。例如,百分数意义的编排,就打破了传统教科书通过“比较”来教学其意义的做法,而是通过生活中常见到的服装吊牌上的信息(见右图)引发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探究欲望。再如,“算利息”的编排,也是以学生存钱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的。

3 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学习新知的需要学习需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的基础。教科书不是直接呈现新的学习内容,而是先呈现问题,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置“障碍”,进而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例如,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就利用了解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列出如何计算“340×35%”的学习任务,而这是学生现有知识不能解决的,它需要将35%化成小数或分数后才能算出,这样编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需求。

(三)教学提示

本单元虽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但教科书在编写上与传统教科书有较大变化。在教学中,应正确理解教科书编写意图,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

验自主探究和构建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 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是学生将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前面已述,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已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给他们搭建好自主探究的平台,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发现和构建新知。如教学第11页例1时,在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后,教师只需设问:如果是解决“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一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已掌握的对分数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及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2 注重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单元“解决问题”和传统的百分数应用题有所不同,一方面不对所要解决问题进行分类,另一方面也没有明确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模式(公式)。而是强调从问题所呈现的信息入手,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时,应注重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重在解题策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百分数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发现、收集生活中百分数的素材,如许多食品袋上每种物质所占的百分率、商场的各种优惠活动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素材整理成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各节教科书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百分数的意义(第1~6页)

1教科书分析

本小节教学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单元主题图呈现了一组反映三峡库区自然状况的百分数,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三峡库区的情况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百分数进行回忆,激发学生探究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其作为读、写百分数及用百分数来解决问题的素材。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到服装店买服装的情景。情景图突出了两大内容:第一,将服装吊牌放大并突出用百分数表示的服装面料成分含量。应该注意的是,吊牌是编者精心选择的:它所呈现的百分数既包含了百分号前是整数的,也包括了百分号前是小数的,还有百分号前恰好是100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100,还可以等于100,甚至可以大于100。第二,用问题“羊毛含量为36%是什么意思呢?”引出百分数意义的讨论话题。第2页中间的两个对话框的编排意图分别为:左边对话框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一已有知识初步感知百分数的含义;由于百分数大小比较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较简单,因此教科书利用右边的对话框即通过对服装面料成分含量的比较,反映了对百分数大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对百分数进行了描述性的说明,指出像36%,25.6%,21%,17.4%,100%这样的数都是百分数,并介绍了百分号。考虑到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见过百分数,但对怎样读它可能并不规范,因此教科书又以服装吊牌上呈现的百分数为素材,介绍百分数的读法。

第3页例1,改变了传统教科书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入手,将两个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引出百分数意义的做法,直接从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切入。教科书在这里有意识地设计了单位“1”是100人这样一个数量,目的是想借助学生已有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引出百分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对百分数有较完整的认识,在例1下面,提出了“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这一问题。其意图是一方面让学生认识百分号前面的数大于100的百分数;另一方面便于更好地突出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一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归纳了百分数的意义。考虑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这句话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些困难,教科书安排了例2,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百分率。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更主要的是通过解决“比较两个年级某天出勤率”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率(百分比)的实际含义。同时通过“议一议”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百分率,进一步拓宽学生对百分率的了解。

本小节的“课堂活动”安排了3个问题。第1,3两个问题,主要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主,目的是想通过“说一说”、“议一议”这种形式,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叙述百分数的意义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教科书给出了两个范例。第2个问题是一个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大小的比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百分数的写法比较简单,所以教科书未专门设计例题,而是安排在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2教学建议

本小节内容可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单元主题图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主题图中的每条信息都是用百分数呈现的。学生可能不会读出这些数,这没有关系,可继续启发学生回忆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激发学生对百分数的兴趣。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含有百分数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还可以作为后面的课程资源。

教学第2页上的内容时,重点引导学生先观察服装吊牌上各种成分所占的百分数,然后思考“羊毛含量为36%是什么意思呢”的问题。“36%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时可按照第2页中间对话框的提示,把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上,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百分数大小进行直观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可用列举法描述出百分数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到的百分数的相关信息,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进行百分数意义及读法的教学。教学百分数的读法时,可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如果绝大部分同学已会读,可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其读法;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读,则教师应示范读法。并通过“读一读”及时进行巩固练习。教学例1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在以下方面稍加点拨、引导:一是学生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得出40100后,可能会想到约分,这时教师可告之他们:因为要求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可不必约分;二是引导学生将40100写成40%。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当学生得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0%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和前面的百分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百分号前面的数不仅可以小于100,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教学例2时,可先就“出勤率”的含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教师再作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出勤率是指实到人数与应到人数的百分比”,然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行计算。学生计算完后,可将出勤情况表和出勤率进行对照,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两个年级缺勤人数相同,为什么六年级的出勤率要高些?”并组织他们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课堂活动第1,3题,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议一议,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第2题可以在课前发动学生准备好写有百分数的卡片,活动时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每人持有相同数量的卡片进行游戏,在一定时间内,卡片数量多的取胜。练习一的第1,2题中关于百分数意义的叙述,只要求学生能利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来进行叙述就可以了。如第1题中学生能说出“8 1%表示菠菜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菠菜总量的8 1%”就可以了。第4题,可提示学生将三峡库区的面积看成单位“1”,即看成100%。

3教学案例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过程:

教师:三峡水库的建设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跨世纪的水利建设工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三峡库区自然状况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长江三峡库区自然状况的文字资料。

教师引导观察:从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认识上面的这些数吗?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教师:资料中的很多数据是以百分数的形式呈现的,百分数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

[评析:该教学片断通过展示教师收集到的长江三峡库区的自然状况资料,以及对“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的提问,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环保意识;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百分数,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和欲望。]

(本案例由陈喻提供)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第7~10页)

1教科书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1道准备题,2道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

第7页例1上面的准备题,主要是引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对于这个现实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问题,所以看似熟悉;陌生是由于所给信息中含有百分数,而百分数又要参与计算。考虑到学生能够用已有知识列出解决所提问题的算式,因此教科书引导学生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出百分数化分数和小数的学习内容。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是一种实际需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科书重点写出一个百分数化分数和小数的过程,即35%35100=0.35,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作为桥梁,来沟通百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学生探索三者间的互化方法提供素材。

例1是在准备题的基础上编写的,主要教学百分数化成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化成分数,学生比较好理解,就是将其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过在这里编者有意识设计了两种情况的百分数化分数,一是直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二是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还需将其化成最简分数。百分数化小数要稍复杂一些,按学生原有认识,先要将百分数化成分数,然后再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成除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科书完整地呈现了两个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百分号前面的数是小数的百分数化成小数。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化小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想借此引发学生观察,使他们由“除以100”(缩小100倍)与“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产生联想,为归纳总结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做好准备。最后,通过“议一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例2是教学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对于小数化百分数,教科书提供的方法仍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将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将其化成百分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则是先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将分数写成除法算式,算出结果后再化成百分数。无论是小数化百分数,还是分数化百分数,教科书都将改写过程完整展示出来,这样是为了突出小数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规律,同时也便于学生总结出小数、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由于在分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科书以对话框的形

式给予了提示和说明。例2下面的“议一议”只提出了议一议的问题,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已有了总结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基础;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出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留下了空间。

教科书在课堂活动中安排了2个问题,这两个活动一方面突出了动口、动手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能起到巩固本小节知识的作用。如第2个问题学生就必须将55%,75%化成分数后才能正确地在格子里涂色。

练习二的第1,4,6题,都是为了沟通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第7题,一方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常见百分率的计算;另一方面,在计算过程中又会遇到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问题,所以它又能巩固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2教学建议

本小节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第7页的准备题时,先出示二人对话图,引导学生根据二人对话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多个数学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解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列出算式。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引入新知学习:一是让学生根据列出来的算式进行计算,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受阻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新知;二是可以让学生观察算式直接提出“怎样计算呢”这个问题,进而引出新知。在此基础上,将35%写成35100,学生就可以顺利进行计算了。至于35100化成0.35,这是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即可。例1的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教学百分数化成分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进行,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时重点突出百分数化分数的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学百分数化成小数。如学生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很清晰,可放手让学生自行进行,否则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分别观察下面两组式子。17%=17100,40%=40100=25;46%=0 46;128%=1.28,0.5%=0.005。分别找出其共性,然后,教师可提出“怎样才能较快地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问题,小组交流后归纳总结出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就应鼓励,重在学生对百分数化分数和小数过程、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例2的教学,也可按照例1的方法进行。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由于教科书安排了整数是0和不是0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的内容,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二是要帮助学生弄清保留小数位数的问题,由于百分号前面的数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因此计算近似值时取三位小数后再化成百分数。如例题中将1375化成百分数,如不写过程,应写成1375≈17.3%,而不能用等号。课堂活动第1题可4人一组分组完成,4人适当分工,如一人说分数,一人说小数,一人说百分数,一人做裁判,然后交换角色进行。第2题可启发学生先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数方格总数后涂色。评价时,应从涂对格数和涂得美观等方面进行。练习二第5题的第2小题,先让学生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再进行大小比较。

3教学案例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0页。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2 会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和分数。

3 在经历把百分数改成分数和小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第7页两个监测人员的对话情景:“我们监测了34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其中

有35%的城市达到了二级标准”。

教师:观察情景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还有百分之几的城市空气质量没有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0×35%。教师:说说这样列式的想法。

学生:……

教师:该怎样计算340×35%呢?学生独立思考340×35%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发现要计算340×35%,可把35%写成分数或小数后进行计算,即把35%改写成35100或0.35。

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340×35%340×35%=340×35100=340×0.35=119(个)=119(个)

教师:我们通过把35%改写成分数或小数的形式解决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如何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呢?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板书揭示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出示第7页例1。

1学生自主尝试把17%,40%化成分数学生汇报改写过程并板演:17%=1710040%=40100=25教师:当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后,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简成最简分数。

2教学把46%,128%化成小数学生尝试把46%和128%化成小数。(学生可能会有下面的一些改写形式)46%=46100=46÷100=0 46,128%=128100=128÷100=1.28。你能将0 5%化成小数吗?

同桌交流后汇报。

教师:观察比较上面的改写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

3 小组讨论

交流归纳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把17%,40%改写成分数,把46%,128%,0.5%改写成小数的过程,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说说,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

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归纳总结得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看教科书第8页两个同学的对话框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注意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把百分号前的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巩固练习

1 教科书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说说怎样才能准确地在格子里涂色呢?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2 完成教科书第10页第2题和第5题第1小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结束全课

教师: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

[评析: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进行点拨和提示。]

解决问题(第11~22页)

1教科书分析

本小节共有5个例题,3个课堂活动和3个练习。主要是介绍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全单元的学习重点。

本小节教科书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一是所选择的学习材料都具有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选择的现实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都能用已有知识去解决;

三是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科书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把本节教科书内容分为三组:

1 第一组内容分析例1和例2与传统教科书中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基本相同。

例1实际上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还是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考虑到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义会有一定的困难,教科书充分利用对话框加以提示,并将两种算法都完整地呈现出来。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2是根据情景图呈现信息,并要求解决“今年有毕业生多少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一方面要考虑求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要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一知识,而前者是难点和关键。为此,教科书利用了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一方面从图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看出今年毕业生的人数与去年毕业生人数间的关系,同时,提示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然后教科书用对话框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思路。

例2后“算一算”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条件的变化,即将原来未知的变成已知,同时增加新的信息,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13页的课堂活动,目的是想通过“变”(原价和现价)与“不变”(提价20%,降价20%)的讨论,让学生明确虽然提价和降价的百分率都是20%,但由于它们的单位“1”不相同,所以原价和现价会发生变化的道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三习题新选素材广泛,尽量呈现真实事件。如第3题反映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实收入增长情况;第4题反映了我国鱼类情况;第6题反映了火车提速问题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15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2 第二组内容分析例3是一个利用方程来解决的问题。由于上衣和裤子的价格都未知,因此两个量都需要设未知数来表示。于是设哪个量为x就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根据题中的信息,裤子价格是上衣的70%,也就是说如果将上衣价格设为x,裤子的价格就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用70%x表示出来。考虑到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教科书一方面给出了等量关系,同时,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全部呈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解决该问题的基本途径:一是选择哪个量设为x,二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三是解方程。课堂活动让学生根据相关条件提出问题并用式子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其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等。这一练习可以为后面列方程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练习四除第2,3,4题是配合例3编写的,其余各题都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分数百分数知识来解决,如第5题,一方面学生要看懂表格,同时,还要选取表中的对应信息来解决问题。

3 第三组内容分析例4、例5分别是纳税和利息的计算,这些内容都是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例4主要教学如何计算应纳税额及赢利的问题。由于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要涉及纳税、税率等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学生又是陌生的。所以,教科书首先说明了纳税的意义,并通过师生对话介绍了税率的含义。接着出示例4的情景图,该情景图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借助对话框告诉学生营业额的税率;同时,以表格形式呈现开支情况。这样编写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要解决“小餐馆上月赢利多少”的问题,思维较简单,但计算步骤较繁,因此教科书分步骤呈现了解题的全过程。

例5的教学内容是“算利息”,编写目的是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有存款、利息等概念,而对本金、利率可能会生疏一些,教科书采取了先出示一家人到银行存钱的情景图,突出了银行“人民币存款年利率(%)”表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存款种类及其利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提出“利率是什么意思”等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计算利息,必须知道利率、本金等概念及其意义,而这些是学生探索不出来的。为此,教科书通过对话框以问答的方式对其进行了介绍,并直接给出了利息的计算公式,这便于引导学生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问题。“税后利息”也是本例题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它不难理解,所以教科书仅用一个对话框加以说明和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课堂活动呈现的是将400元钱存3年,怎样存合算的问题,安排这个课堂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储蓄种类的不同,同时了解储蓄种类、时间的不同,利率也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学生要通过计算利息来比较不同的存款方式,这对巩固学生计算利息的知识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练习五的第1~5题是配合例4、例5编写的。考虑到“折扣”是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的知识之一,并且学生对折扣的理解又较容易,于是教科书通过第6,7题对其进行了补充,并用对话框对折扣的意义进行了提示。第8题是常见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知识通过猜测、计算、比较等加以解决。本题是选学内容。

2教学建议

本小节内容建议用7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第11页例1时,可先将问题变成“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几分之几?”再出示情景图,并组织学生讨论:要解决“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应怎样进行思考?将学生的解决思路引导在“先应算出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台数,再算增加的台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上来。如果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可鼓励学生画线段图明确“求多几分之几”表示哪两部分的量相比,使学生逐步弄明白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在此基础上,将问题变成例题中所提出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交流、评价后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如果学生出现了教科书中呈现的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可组织他们对其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教科书呈现的第二种解法,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

教学例2时,出示情景图后,可先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的信息,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讨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5%”的含义。学生通过分析线段图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可以知道今年毕业生人数是去年的(1+15%),就此切入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先算出增加的人数,即200×15%,再算今年实际毕业人数。总之,在学生独立解决后组织学生的自评、互评十分重要,教学时应引起重视。

例2后的“算一算”,可先引导学生与例题进行比较,学生说出异同后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可提示学生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适时给予点拨引导,最后组织交流。第13页的课堂活动,可先出示讨论的问题,引出讨论的话题,原价和现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个话题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时教师可以分正、反两方组织学生间的辩论会,学生辩论时教师尽量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理由,先不作评价,让学生辩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双方的理由都不充足,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降价20%是在已提价20%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关键问题。

练习三的第15题,由于单位“1”在发生变化,所以正确的算式是:50×(1+10%)×(1+ 15)。教学例3时教师应考虑到由于上衣和裤子价格都是未知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教学时,可先将此问题提

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明确要将其中一个量用x表示后,再将学生引导到“设哪个量为x”、“另一个量如何表示”等问题上。此问题解决后,可以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并进行解答。如果学生在“设哪个量为x”的问题上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确将单位“1”即上衣的价格设为x较简便。第16页的课堂活动,教师课前应准备一定数量的卡片。组织学生活动前,可以先由教师和几位同学按要求进行活动示范,然后再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练习四的第5题,要解决两个问题,可提示学生根据其课本费、学习用具或课外书籍及其对应的百分比算出妈妈的奖金,如8%x=40,x=500。存入银行的钱则可用两种方法得出:500-(110+25+40)或500×(1-22%-5%-8%)。

在解答第6题时,要使学生明白动物画片和人物画片数量都是以卡通画片数量为单位“1”的。

第10题要提示学生注意单位“1”的变化。思考题的答案是水和牛奶同样多。教学例4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纳税和算利息等,接着可先说明什么是纳税及为什么要纳税。如果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提出什么叫“税率”的问题,教师就因势利导地向学生介绍税率的含义,如不能提出此问题教师就直接向学生介绍,在此基础上出示例4。同时提出“上月赢利多少元”是什么意思并且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确要得出赢利多少,必须除去所有开支及应纳税额等。还要注意的是由于解决该问题步骤较多,也可提示学生分步解决。

教学例5时,可先出示插图,即对话框和人民币存款年利率表,引导学生观察表,并提问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发现有多种存款种类,还可能会发现不同种类、不同存期的年利率是不相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利率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算利息”等问题(如学生未提出这些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同时告诉学生计算利息的公式。这时,再让学生解决400元钱整存整取3年的利息问题。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按所得利息的5%缴纳利息税后才是税后利息。

第20页的课堂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先设计出400元钱存3年的方案,再在组内分工算出不同存款方案所得利息,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得出较合算的存钱方法。

教学练习五第2题时,应提示学生先将收入总额减去不纳税部分后再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第4题由于计算步骤较多,可要求学生分别算出购买国债和整存整取的本息,再算收益相差多少。第7题应提醒学生认真审题,一是通过对话框弄清九五折的含义,二是注意不是求现价是多少元,是要求降价多少元。第8题是选学内容本题可先分别算出两种促销方式所需金额,再作比较:甲店:60×70×85%=3570(元)乙店:60×70=4200(元)4200÷100×18=756(元) 4200-756=3444(元)

3教学案例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例1、第12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 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新

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几年农村变化很大,你们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

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后,教师展示一些新农村的图片。

教师:尤其是这两年,农村变化可大了,你们看,这是小营村的张华同学给老师的信。

课件出示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村今年有彩电360台,去年只有300台……

教师:看到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张华同学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他解决,我们一起来尝试帮帮他好吗?

课件出示数学问题: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教师谈话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这个问题和你们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你是怎么理解“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大家讨论一下吧!

教师:想一想,“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

学生分组讨论后,再进行交流。

交流后,教师问:根据上面的分析,谁能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

学生试做,汇报结果。

教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例2。

教师: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课件出示两位老师的谈话场景)去年我校的毕业生是200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5%,今年毕业生有多少人?

教师:你们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鼓励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再试一试。

如果明年的毕业生人数比今年减少10%,学校明年毕业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的探索适时给予点拨、引导。

教师:哪些同学解决了这一问题?谁来把他们的解决办法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堂活动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清晰地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想和你们一起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书上课堂活动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重点说出原因。分析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计算验证。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评析: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例1和例2的学习。例1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同时抓住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例2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本案例由王芳提供)

算利息(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储蓄的意义,学习存款的方法。

2 在交流与计算过程中,知道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 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交流讨论,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调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储蓄的资料,了解储蓄的意义,调查当前储蓄的种类及相关的利率。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成果呀?

请一个小组同学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在展示和补充的过程中,重点提示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概念。)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如何算利息的问题。(板书课题:算利息)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 创设情景

今年过年时,我女儿得了800元压岁钱,她和我商量要把这笔钱存起来,我们选择了整存整取的方式,存三年。

投影出示人民币存款年利率表。

教师:谁能告诉我,到期时,我取回的钱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两部分,一部分是存入的800元本金,另一部分是银行付的利息。

2 探索思考

教师:银行应该付给我多少利息?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

教师:我们要计算的利息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们在老师提供的信息中选取有效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选取信息,交流。

教师:怎样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学生计算利息。算后,老师出示银行存单,引导学生发现所算结果与银行计算的利息不同。查找原因,引出国家规定目前存款利息要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学生计算税后利息,总结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现行利息计算方法。

三、拓展应用,学会合理存款

情景展示:这800元钱除了这种存法,还有其他存款方法。你知道还可以怎样存?

(学生回答后,老师把其余存款方式罗列出来,如(1)一年一年地存,(2)先存两年,再存一年,(3)购买国债……)

教师:不同的存法,各有什么好处?哪种最合算?

学生先猜测讨论,再计算验证。

师生共同小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算的存款方式。

……

[评析:将实践活动、课堂活动结合起来是本案例的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但又没有忽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学生不能探索的知识教师就大胆地进行讲解等方面。]

(本案例由王芳提供)

整理与复习(第23~27页)

1教科书分析

本节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安排,一部分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复习用的习题。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过程。教科书以“议一议”、“算一算”的形式来呈现所要整理的内容。首先设计了一个学生讨论的情景图,利用学生间的对话,呈现了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复习回忆、再现知识、相互补充的机会。其次,通过“算一算”,帮助学生回忆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教科书在练习六安排了形式多样并能全面反映单元知识的练习。如第1题是百分数的读法,第2题是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第5,6题主要是一些常见的

百分率,第12,14,15题是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第7,8,9,10,11,13,16题都是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练习题的取材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题材广泛。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整理本单元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然后引导学生以“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两个问题为主线进行知识的梳理。学生在回忆“百分数的应用”时,最好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教学第23页“算一算”时,学生审题后,可以启发学生应用分析法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同时可要求学生就对话框内的提示进行思考和讨论。练习六第4题的(3)题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根据校园平面图提供的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梳理,组织学生展开评价,并选择其中的典型问题加以解决。练习六第12题是根据商品的原价和现价,算其折扣。可能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可引导学生明白求折扣实际上就是求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第14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要解决的问题是比原价少付多少元?所以应先算出打折后的价钱,才能算出少付的钱。第16题可启发学生先将第二季度的用电量看成“1”,算出第三季度的用电量为1×(1+5%)=1.05,再将第三季度的用电量看成“1”,算出第四季度的用电量为 1.05×(1-5%)=399400,最后得出所要解决的问题399400÷1≈0.9975=99.75%。

综合应用: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第28页)

1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在百分数的后面安排了“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应用。和以往的综合应用不同的是教科书不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也没有以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的形式指导活动过程,而是以有奖购书活动所涉及的奖券派送、奖品设立等为研究内容,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解决。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考虑到能使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集中和深入,突出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一综合应用利用“有奖购书活动”公告呈现其内容,并引发学生从中提出问题,通过对话框提示出一些问题,最后将问题完整地提出。这样的设计使得活动思路清晰,有利于操作。

2教学建议

本综合应用建议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该活动时,可先出示放大的“有奖购书活动”公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公告内容,并提取有用信息,然后,可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组织问题交流,如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学生从对话框得到启发,最后师生共同梳理各组提出的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 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 能解决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圆锥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科书说明

圆柱和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后认识的两个几何图形。本单元教科书除主题图外,主

要安排了圆柱、圆锥两个小节和数学文化“古老的几何”等几部分内容。第一节是圆柱的学习,其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表面积及其计算,圆柱的体积及其计算等。第二节是圆锥的学习,由圆锥的认识、圆锥体积的计算以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等内容构成。结合圆柱、圆锥的学习安排数学文化“古老的几何”,有助于学生对几何有更多的了解。本单元的内容一方面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本学段必须学习并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认识的最后两种立体图形。切实掌握本单元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圆柱、圆锥的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建立小学阶段几何图形知识体系,而且也为中学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打基础,作准备。

本单元教科书在内容的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

1 教科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基于此,本单元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都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物体中去抽象出几何图形。首先,教科书在主题图中借“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呈现了大量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场景,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抽象出圆柱、圆锥等几何图形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其次,引导学生从钱币、易拉罐、日光灯管、铅锤、谷堆等物体中分别抽象出圆柱和圆锥,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圆柱、圆锥等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与生活密不可分。再次,在练习题中让学生应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计算圆形管道输送完一车混凝土所需要的时间,既有现实意义,又富挑战性,同时通过问题的解决也促进了学生对圆柱体积、容积等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2 重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重视学生的观察、讨论、操作和探索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这是本单元教科书在内容编写上的一大特点。如通过观察将易拉罐的商标纸沿高剪开再展开后的形状,让学生明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其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借助圆面积的推导方法,通过把圆柱进行分割和拼合的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与圆柱的关系,从而得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经历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中的实验探索过程,去得出并理解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组织开展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装沙子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再一次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为何要乘13的理解。在圆柱和圆锥的学习过程中,观察、讨论、思考、测量伴随其间,做一做、说一说、分一分、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等活动也在学习内容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突出了实践性,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

3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中的很多内容教科书都未直接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答案,注意给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留下足够的空间。反映出教科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探索性的编写特点。如“圆柱上下两个圆相等”这一结论,教科书就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第30页讨论图中的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去寻找答案;又如“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个重要结论,教科书也是通过安排学生在水槽中做实验的活动来发现并获得,然后再通过装沙子的课堂活动来加以深化的;再如圆柱的体积计算只是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思路,通过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迁移去解决,推导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空间相对较大,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大有裨益。

4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本单元教科书在内容的编写上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予以必要的引导,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如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教科书就用小组集体讨论的情景图替代了直接文字叙述的单一呈现方式,以同学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的方式来提示学生如何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科书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将实验过程用情景、对话、观察记录等方式加以呈现,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另外,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认识及测算,圆柱体积、容积的推导、计算等,教科书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或实验的方式进

行探索。

教科书还紧扣学习内容,适时地安排“古老的几何”这一数学文化的学习。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有关几何学的数学小故事,这一安排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古代数学家在几何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知道几何学是随社会生产、生活应用日益广泛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凸显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是课改积极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是本单元教科书编写上的显著特点。

(三)教学提示

本单元的教学,应注意发挥教具或媒体直观的优势,用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等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同时,竭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根据本单元教科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1 加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图形特征根据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在本单元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并把握其特征,发现图形间的联系和求侧面积、表面积及体积的基本方法。如让学生通过剪易拉罐商标纸的操作活动去发现圆柱的侧面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关系;把圆柱分拼成近似长方体后,发现它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把等底等高的实心圆柱、圆锥分别放入同一个水槽中,从测水位的上升情况来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做装沙子的实验进一步验证它们的关系等。

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乃至客观事物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注意三点:(1)创设恰当情景,激发起学生操作的心理需要。如在推导圆锥体积公式之前,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同学们,我们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用分割拼合的方法把它转化成了近似长方体后,再根据两者间的联系得到的。那么,圆锥的体积是不是和圆柱体积的算法完全相同呢?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你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说明吗?教师简洁的话语,既让学生懂得教师的期待,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以此来燃起学生强烈的操作欲望。

(2)关注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学中不仅要燃起学生强烈的操作欲望,带着明确的目的参与实践活动,而且还应特别关注学生在各个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如在计算圆柱形杯子的容积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测量相关数据和计算,感受到物体的容积的具体含义,体会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从而加深对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理解。

(3)重视操作后的提炼。小学生因受其知识经验、认识水平、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对实践活动中所反映出的种种数学现象或规律不一定能理解和解释。因此,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操作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进行提炼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如学生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分别放入同一水槽做实验后,就应引导他们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提炼和总结,让学生会从等量代换的角度去得出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分别就是圆柱、圆锥的体积,而和圆锥等积的水上升的高度只有和圆柱等积的水上升高度的13,所以圆锥体积只有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2 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联系中深化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本单元两节内容所呈现的虽然是两个各具特征的几何图形,但是圆柱和圆锥在体积的计算方法上却有着本质的联系,我们对此应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学中通过突出两者的联系来加深对图形特征及求积方法的理解外,还要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通过联系提高学生对圆柱、圆锥的掌握水平。基于此,教学中要有意识突出以下联系:(1)突出圆柱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根据

教科书的安排,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样既让学生获得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又密切了圆柱与长方体之间的本质联系,还能更好地掌握求各种几何体的体积的基本方法——“底面积乘高”。

(2)突出圆柱、圆锥之间的联系。如前所述,用“底面积乘高”是求各种几何体体积的基本方法。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直接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抓住两者间的联系,利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面积和体积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科书的提示,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特别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去亲历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发现其中规律的过程。如让学生在求油桶表面积的活动中,探索得出求做油桶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油桶的表面积的结论等。在观察圆柱模型的活动中,探索发现任何圆柱(直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和借鉴,更好地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许多地方都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要理解教科书编写意图,积极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让学生的操作、讨论、交流收到实效。首先要依据学习内容和教科书要求创设能激起学生合作学习需要的情景,吸引学生主动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计算圆柱的体积时,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做一做、议一议,共同去探索并交流求体积的办法。其次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一定要与自主探索相结合,通过合作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索。如在测量一个圆柱形物体的有关长度,再算出它的表面积的活动中,既要重视同学们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合作学习,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圆柱形物体表面积的计算去合理地解决现实生活中不尽相同的有特殊需要(圆柱有底的,无底的,只有一个底的表面积)的问题。再次,要保证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否则,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无法实现。

数学文化“古老的几何”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几何的由来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对古代中外数学家的崇敬之情变为学习数学的动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各节教科书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圆柱(第29~37页)

1教科书分析

在认识圆柱、圆锥特征以及学习圆柱、圆锥的有关内容之前,教科书先设计了一幅主题图,呈现的是同学们观看“神舟5号”图片展,受其鼓舞自己动手制作“神舟5号”模型的情景。这既是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又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提供实物依据。显而易见,主题图的内容一方面为圆柱、圆锥两节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提供了现实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圆柱、圆锥的学习中,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常见的物体的特征并从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提示了学习线索。教科书是按实物引入——抽象图形——认识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的顺序编写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科书先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组圆柱形物体如易拉罐、硬币、日光灯管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这些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圆柱形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并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清楚直观,易懂易记。其次是从操作中去发现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等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异同。同时,还安排了利用转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体积怎样计算的内容。这样编写一方面展现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教科书在本节内容的安排中,十分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始终注意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变成旧知,再根据旧知来学习新知。如展开圆柱的侧面(转化)

得到长方形(旧知),再抓住圆柱侧面与长方形的联系解决侧面积(新知)的问题。又如把圆柱(新知)转化为近似长方体(旧知),再根据长方体的求体积方法(旧知)、圆柱与近似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来解决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问题。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了计算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及体积、容积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科书在课堂活动中把测量圆柱的有关长度与计算表面积、体积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练习的活动性,促进学生的手脑并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测量和计算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计算与测量数据间的关系,学会根据计算的需要正确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用4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主题图时,可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主题图中两部分内容:一是“神舟5号”图片展的现场,二是同学们在动手制作“神舟5号”模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两部分内容仔细观察,自主发现图中“神舟5号”图片、展厅立柱、热水器上的水桶等物体上所反映的圆柱、圆锥等几何现象,并从学生的动手制作活动中去抽象出圆柱和圆锥。从实物中去发现并认出圆柱、圆锥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太困难,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神舟5号”的图片,从图片上物体的轮廓中抽象出圆柱和圆锥,再从同学们的操作中初步区分圆柱与圆锥的外形特点,建立其图形的表象,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教学重点应是圆柱特征的认识和侧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索。首先应通过圆柱特征的认识建立圆柱的概念,教学时一要引导学生充分借助对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的观察,逐一抽象出圆柱的几何特征;二要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高的概念;三要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而且是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圆柱特征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习侧面积、体积、容积的基础,这一认识过程对每位学生来说都十分必要,因此教学时要高度重视,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指导和引领工作,组织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探索的全过程,从而建立起圆柱的正确概念。其次是自主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教学例1、例2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是让学生看着实物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二是沿高(或其他方法)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加以认识;三是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索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着力点放在这个圆柱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的联系上,指导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

教学例3时,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在充分动手分、拼圆柱学具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和交流。也可先引导学生讨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是否适用,能不能设法把圆柱转变为长方体,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是讨论的重点,然后再由学生独立地计算出圆柱的体积。本节内容中有两个课堂活动,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其活动性。可让学生独立活动或小组活动自主进行测量和计算,若学生有一定困难,教师可参与其中,指导学生逐步完成课堂活动。

第32页的课堂活动是求圆柱的表面积,但对应测量圆柱哪个部分的长度并未作具体的规定,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较大,只要学生测量的方法和数据是正确的,都应予以认可。

第35页的课堂活动是测量并算出杯子的容积。教学时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追问学生是怎样测量杯子的相关数据的,为什么要从杯子的里面去测量数据,了解学生对容积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的发现,教师都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练习七主要围绕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公式的应用展开训练。第2题学生完成后,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总结。

第3,4题是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风管不可能有底,因此只能计算圆柱的侧面

积,而蓄水池抹水泥部分则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这些被成年人看来是简单的问题,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讲,理解和区分清楚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学时,可采取演示、实物观察或实地了解等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以尽量减少因生活经验不足的原因造成判断失误。也可以采取让学生们在做题前先议一议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帮互助,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启发。

教学第6题时,可指导学生认真看图,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要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这个模型的表面积是圆柱侧面积的一半加两个底面积的一半还要加上剖面这个长方形面积;二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不能多算或少算某一个部分的面积;三要训练学生会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练习八主要是圆柱体积、容积知识的综合应用。当第1题填完表后,可让学生说说侧面积和体积的区别,自己是怎样求出这些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

练习第3题、第4题都是求容积,由于给的条件不同,在计算时就有所不同,且第4题还多一个体积单位与质量单位的转化问题。在这些细小的方面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认真的良好习惯。

第5题是逆向思考的题目,可组织学生议一议准备怎样解答,让学生明白求水的深度实际就是求圆柱的高,根据圆柱体积公式可推出高等于体积(容积)除以底面积。

第6题要让学生理解“混凝土在管道内的流速为每分35 m”这个条件,如果学生有一定困难,教师可采取画图、演示等直观方法来解决他们理解上的困难。

第8题是一道综合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清楚:(1)这根钢管的底面形状是什么?(2)圆环形的面积怎样求?(3)求这根钢管的体积,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本题的解题方法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当拿走一个盒子后,减少的表面积是哪些部分?314 cm2实际是圆柱形盒子的哪个部分?求体积要用底面积乘高,怎样才能找到高?

3教学案例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物图形,认识圆柱的特征,建立圆柱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初步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 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过程,初步掌握并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模型、空易拉罐、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圆柱

1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神舟5号”成功发射,标志我国航天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学校也为此举办了图片展(用展示台把主题图上半幅投影在屏幕上),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当时的图片展。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从这幅画面上,你看到了哪些立体图形?

学生:图中有长方体、圆柱,还有圆锥。

教师:能指出画面上哪些物体是圆柱吗?(请学生指认)其实在生活中,圆柱早就和我们是朋友了(课件展示教科书第30页圆柱实物图),图中的物品我们一定非常熟悉,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图一是易拉罐,它是圆柱形的。

学生:这是一枚硬币,它是一个很薄的圆柱。

学生:最后一幅图是日光灯管,它是一个又细又长的圆柱。……

2 认识圆柱

教师:对!尽管图中物品的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圆柱(课件:红色的线在各物品的轮廓上闪烁,再同时将闪烁的部分平移到各物品的下边,将原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这些圆柱作进一步研究好吗?(板书:圆柱)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模型,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可以看、摸、比、量),去发现圆柱的特点好吗?

学生自主进行分组的观察活动。教师巡视各小组,并适时加入其中的议论。

教师:同学们,谁能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1:我用手摸了圆柱的这部分(指侧面),它是一个曲面。

学生2:我从书上知道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它的高。

学生3: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形。

学生4:我们小组量了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发现两个底面直径一样长,说明这两个底面是一样大的。

教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并且还会用量直径、周长的方法知道圆柱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真会动脑筋。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个圆柱可以画几条高呢?学生:可以画1条高,可以画无数条高……

3. 指出图中的圆柱(教科书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教师:(指着圆柱教具)既然这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那么在这两个底面之间就一定能画出无数条高。老师想让同学们猜一猜:这张彩色纸(指教具侧面)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同时板书:侧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 验证猜想,初步感知圆柱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

(1)操作(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自己设法把圆柱学具上的商标纸弄下来。

(2)展开这张纸,看看是什么形状。

(3)讨论:

a 你是怎样展开这张纸的?

b 这张长方形纸的长与圆柱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c 这张长方形纸的宽与圆柱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了解还有没有学生不是沿圆柱的高剪下侧面这张纸的。

2 再次感知,推导公式

(1)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经历了猜想和验证的学习过程,知道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那怎样得到圆柱侧面积公式呢?

学生:我们小组是沿高把这张商标纸剪开的(指易拉罐的侧面),展开纸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易拉罐的底面周长相等,宽和易拉罐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面积是长×宽,所以圆柱侧面积是底面周长×高。

学生:我们也是沿高剪的,但得到的是一个正方形。它的一条边长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另一条边长与圆柱的高相等。因为正方形面积是边长×边长,所以圆柱侧面积公式是周长×高。

教师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师:同学们,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长度不同时,我们沿高把侧面展开,可以得到长方形;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长度相同时,我们沿高把侧面展开就可以得到正方形。通过操作和观察,我们借助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圆柱侧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公式,真为大家高兴。(2)应用公式。

如果知道的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吗?知道直径和高呢?

3 教学例1

(1)读懂例题,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解决这道题可以直接用侧面积公式吗?

(3)学生独立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

三、巩固应用

1 练习七第2题

(1)说说表中3个圆柱的已知条件各是什么。

(2)想一想,可以怎样求得这3个圆柱的侧面积?

(3)独立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4)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2 量一量,算出侧面积

(1)自己量出圆柱学具的底面直径和高,并记在作业本上。

(2)算出圆柱学具的侧面积。

四、全课小结,质疑(略)

[评析:本课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从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特征,然后在学生建立圆柱表象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想、验证、推导,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其特点是以自主探索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激励,学生在经历观察、发现、质疑、分析、探索的过程中,既获得了学习方法,又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圆锥(第38~43页)

1教科书分析

本小节教科书内容主要是认识圆锥的特征、探索圆锥体积公式、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与圆柱一节的编写相同,教科书仍然是按实物引入、抽象图形、认识特征、探索求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顺序编写的。首先,教科书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尖顶帽、铅锤、谷堆3个实物图为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从几个大小各异的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圆锥。面对圆锥这一几何图形,特别要强调的是它的高,这是圆锥与圆柱的重要区别。教科书用教师的语言介绍圆锥的高,其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从高的特点来认识圆锥,建立圆锥的表象。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教科书改变了过去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装沙(水)的办法,而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法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首先提出圆锥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的猜想,接着进行实验:把等底等高的实心圆柱和实心圆锥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的水中,再分别记录下实心圆柱和实心圆锥没入水中后水位上升的厘米数。最后根据实验发现水槽中水上升部分的体积与圆柱、圆锥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现圆锥没入水中后,水位上升的高度只有圆柱没入水中时水位上升高度的13。通过这一探索活动,引导学生由圆柱体积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

例1、例2是根据不同的条件去求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例1是知道铅锤的底面半径和高,求铅锤的体积。例2是知道煤堆底面周长和高,求煤堆体积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未直接告诉圆锥的底面积,分别要通过半径或周长去求得,这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进行计算。不仅如此,例2还在求出煤堆体积之基础上,增加了“用载重量为5吨的车一次运完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的问题,既增强了问题的现实性,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教科书还安排了一个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做装沙实验的课堂活动,本活动要求学生在已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从把沙子装满圆锥后再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过程中,清楚地看到的确要倒3次才能把圆柱形容器装满。这一结果一方面

从另一个角度再次验证了前面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猜想,另一方面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九的习题主要是围绕应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而设计的。第1题是采用判断正误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有关圆锥的一些基础知识。第2,3题均是运用求体积计算公式的训练,不同之处在于2题是求圆锥的体积,3题是求圆锥的容积。第4题(2)小题是关于由圆锥的底(或高)的变化引起它的体积变化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圆锥特征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5至10题是综合应用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方面的练习。第6题是等积变形后,知道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是多少,是公式的逆用;第7题是运用圆柱体积公式求木材体积后再计算其质量;第8题是有关圆柱、圆锥组合图形求体积的问题;第9题将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和分数问题综合在一起,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10题是圆锥体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问题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思考性。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用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圆锥特征的认识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索。教学时可采用与认识圆柱相同的方法,即引导学生借助对生活中常见圆锥形物体——尖顶帽、铅锤、谷堆等的观察,逐一抽象出圆锥的几何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照第38页中圆锥的几何图形,认识各部分名称,建立高的概念,同时还要把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的异同。当学生初步建立起圆锥的概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找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和指出几何图形中的圆锥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圆锥的认识,建立圆锥的概念。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引导学生就实心的圆柱、圆锥是否等底等高;水槽中水的高度原来是多少厘米;实心圆锥、圆柱分别完全没入水中后,水位各上升了多少厘米等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水槽中的水两次不同的上升高度,去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由圆柱的体积公式概括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等积变形的思想引导学生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水槽中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完全没入水中的实心圆锥(或圆柱)的体积;二是由于是同一个水槽中的水,所以底面的大小是相同的,而体积是由底面积乘高求得。教学例1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铅锤是什么形状,怎样计算它的体积,然后独立地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出铅锤的体积。

教学例2时,首先让学生看图以增强实感,了解这样的煤堆是一个近似圆锥形,知道运用圆锥的求积公式可以求到它的体积。已知底面周长求底面积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只需提示学生注意一下题中的条件即可。其次是解决“这堆煤用载重5吨的车来一次运完,需几辆车”的问题,它涉及量的包含,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会进行正确地分析,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教科书中的课堂活动非常强调自主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去进一步认识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个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容器装沙子(或水)的时候,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在实验中观察到把圆锥容器装满的沙子(或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不多不少正好倒3次就把圆柱形容器装满。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最后再推出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小组做实验后得到的结果,即圆柱体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只有它的体积的13(倒3次才装满,倒1次就只有13),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关注他们在实验进行中的发现,对表述有条理的学生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关于练习九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本练习主要围绕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安排训练。第1题(3)小题可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说才对。若学生说出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从中让学生们明确把一个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这个最大的圆锥一定与该圆柱等底等高。因为削成的圆锥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13,那么削去部分的体积则一定是圆柱体积的23了。第2题可让学生计算完3个图形的体积后,比较一下3个图在计算中的区别,得出同样是算底面(圆)积,由于给的条件(一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百分数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2 知道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间的互化。 3 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经历探索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科书说明 本单元包括单元主题图,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解决问题及整理与复习等内容,同时在本单元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编排顺序是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然后是“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最后安排“百分数的应用”(即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科书在编写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把百分数的学习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本单元的教学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将百分数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编写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因为百分数本身就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出勤率、税率、利率等)。二是由于学生有了学习百分数意义、分数和小数互化及解决有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有了分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分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很多的联系,这就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新知提供了可能,如教科书第3页例1、例2,第7页的准备题等都利用分数的有关知识作为探究新知的桥梁。三是这样编排有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四是有利于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第3页例1,第11页例1,第12页例2,第19页例4,第20页例5等。这些都是极具现实性的内容,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计算方法又需要学生探索,从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2 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一理

(完整版)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检测试题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检测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2,共28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过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它的面积为三万五千七百六十平方千 米。写作:()平方千米,这是()位数;省略“万”后的尾数,写作:()平方千米。其中“5”在()位上,表示5个()。 4、在()里填上“>”“<”或“=”。 5、学校买了12篮球,每个a元,买了b个排球,每个30元。买篮球()元, 12a+30b表示()。 6、分数单位是1 8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7、用100粒玉米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有5粒种子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8、4.7397397……用简便方法记作()。 9、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10、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年共有()天。 11、“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诗中“春”字出现的次 数占全诗字数的()%。 1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从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北京到 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13、一个圆锥形的铅块,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15厘米,体积是()立方厘 米。如果把它熔铸成一个圆柱形的底面积不变,高应该是()厘米。 14、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据观察,24小时可以生长72厘米。如果竹子照这 时间(小时) 1 2 3 15 高度(厘米) 3 6 9 36 二、判断题(5分,在正确的括号里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与它的倒数成反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3、两个连续非0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5、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三、选择题(8分) 1、为了反映某地区一年的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应制成()。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6.28立方厘米,它们的体积之和是()立 方厘米。 A、 12.56 B、 9.42 C、15.7 3、做一个圆柱形铁皮烟囱,求至少要多少铁皮,是求()。 A、圆柱的侧面的面积 B、圆柱的底面积 C、圆柱的表面积 4、一枝铅笔的长度是20()。 A、米 B、厘米 C、毫米 5、一种商品降价10%后再提价10%这种商品的价格()。 A、不变 B、低于原价 C、高于原价 6、如图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面1与面()相对;面2与面()相对; A、3 B、4 C、6 7、a÷b=5(a和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A、a B、b C、1 8、小华今年a岁,小芳比小华大2岁,再过3年后小华比小芳小多少岁?() A、a+3 B、5 C、3a 四、(8分)操作题: 1、下面图形是新区规划的部分平面图: (1)如果从竹园修一条新路,与现在的书 店到医院的那条路相连结,要使这条 新路的距离最短,应该怎样修?请在 图上画出来。 (2)从菊园到医院,请你选择一条最近的 路。在途中标示出的地名,表示这条 路最近的路线:菊园→()→医院。 量一量:图中你选择这条最近的路有()厘米(得数保留整厘米数)。 算一算:这条路实际有()千米。如果从菊园到医院坐出租车,走你选择的这条路,要付()元钱。(注:新区内出租车收费标准是:1.5千 米内收费4元,超过1.5千米以后的每千米收费1.4元,尾数不足1千米的 按1千米收费,总价按四舍五入收整元。) 1 2 3 6 5 4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一) 一、细心填写我最棒。(每空2分,共20分) 子没发芽。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正确的打上“√”, 错误的打上“×”。(共10分) 1.1千米的50%就是50%千米。() 2.某商品先降价20%,又涨价25%,现价与原价相等。() 3.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4.10克海水中含盐2克,盐占海水的20%。() 5.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班学生的及格率有望达到150%。() 三、精挑细选,把正确的答案写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甲数是20,乙数是15,(20—15)÷20=5÷20=25%表示()。 A、乙数是甲数的25% B、乙数比甲数少25% C、甲数比乙数多25%。 2.某班男生26人,比女生多4人,求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正确算式是()

A.4÷26 B.(26-4)÷26 C 、26÷(26—4) D 、(26+4)÷26 3.下列各数中,不能化为百分数的是( ) A 、0.75 B 、八成五 C 、14 D 、69100 吨 4.一件商品,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最后的售价( ) A 、高于原价 B 、等于原价 C 、低于原价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确定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共28分) 1.直接写得数。(共8分) 2.求出下列x 的值。 (共12分) (1) X +30%X =65 (2)1-31X =6 5 (3)125%X -X =28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共8分) (1)3÷73-73÷3 (2) 209÷[2 1×(32+54)] 五、解决问题我能行。(每小题8分,共32分) 1.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要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8小时完成,乙的效率比甲的效率低百分之几?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数的认识 1、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号不能省略,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以前学的: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第二:数的运算和解决问题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c-b×c=(a-b)×c ; 其它:a―b―c=a-(b+c); a-(b-c)=a-b+c =a+c-b ; a÷b÷c=a÷(b×c); a÷b×c=a×c÷b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第11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总课时:4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一、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二、能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先约分后计算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借助分数加法计算知识和整数乘法知识,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一、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解题。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把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 2.说一说8×5表示什么?并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3.计算下列各题。 92+92+92+9271+71+71+71+7 1 4.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同分母分数相加,只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5.导入新课。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课件出示例1. 每人吃5 1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分组合作,探讨) ①“5 1个”是什么意思? ②“求4人共吃多少个饼?”可以怎样解答?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④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例2. ①说一说8 3×2的结果。 ②想一想:什么时候约分?怎样约分比较好? 3.①说一说,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②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1.参照加法算式,发现的计算方法: 51+51+51+51=51111+++=541?=5 4由此得到: 51×4=541?=5 4并由此归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分数乘整数计算时应注意: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也可以先约分,然后再计算。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① 61+61+61+61+6 1=( ) ×( ) ②152+152+152+152=( ) ×( ) 2.计算下列各题。 72×4 5×111 3×10315 2×4

2020年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卷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题 (满分:100分 100分钟完卷)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 填空(20分,每空1分) 1. 一个数由3个百,7个一,6个十分之一,4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 2. 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 )米。 3. 3 2小时=( )分 2千米6米=( )米 4. )%(2:)(5.14 )(=== 5.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如果在画有这样的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4.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6. 7 5的分数单位是( ),再增加( )个这样的单位,正好是最小质数。 7. A ,B ,A 732532??=??=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 )。 8. 找规律1、8、27、( )、125……,这排数的第10个数是( )。 9.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 ) 10. 一辆车从甲到乙,速度提高25%,时间减少( )%。 1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宽是长的2 1,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把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圆柱体,这 个圆柱体最大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2. 将一个正方体切成8个相等的小正方体后, 表面积增加了150平方厘米,原来正方体的体积是 ( )立方厘米。 二、 判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 因为7和9是互质数,所以7和9没有公约数。( ) 2. 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样大。( ) 3. 做同一种零件,甲做一个用41小时,乙做一用6 1小时,甲比乙做得快。( ) 4.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大圆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和小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 相等。( ) 5. 如a 、,b a (11< b 都是都大于0而小于10的自然数),那么b a -<-1010。( )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A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A 第一单元测试卷(A )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7分) 1.0.27%读作( ),百分之十三点八四写作( )。 2. 9÷( )=5 3= ()15=( )小数=( )% 。 3. 50比80少( )% ,80比50多( )% 。 4.75%化成分数是( ),25 7化成百分数是( )。 5.( )是25的20% ,50比( )多25%。 6.一批树苗的成活率是98% ,也就是( )的( )98%。 7.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70%,把( )的价钱看做单位“1”,裤子的价钱比上衣的价钱少( )%。 8.乐乐投篮10次,有3次没投中,乐乐投篮的命中率是( )。 9.25公顷的5 2相当于50公顷的( )% , 50千克增加40%后是( )千克。 10.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4段,每段占总长的( )%, 每段长( )米。 11.某快餐店上周营业额为20000元,按照规定应按5%纳税,该快餐店应纳税( )元。 12.黑球的个数比白球的多20%,白球的个数比黑球少( )%。 13.一批水果共200千克,卖出了160千克,还剩下( )%。 14.一个圆环外圆面积是400平方米,内圆面积是外圆的75%,环形面积是( )平方米。 15.笑笑将爸爸给的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2年,年利率3.75%,到期时税后利息( )元,本金和税后利息共( )元。 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5分) 1.百分数化成分数后都是真分数。……………………………………………( ) 2.100 59米可以写作59%米。……………………………………………………( ) 3.甲数比乙数少20%,乙数比甲数多25%。……………………………………( ) 4.甲乙两数的比是5:4,那么乙是甲的80%。 ……………………………( ) 5.用100千克小麦磨出85千克面粉,这批小麦的出粉率为85%千克。……( )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毕业试题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毕业 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班级: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 投入五千六百二十五亿元,这个数写作()元,改 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元。 2、9:( )=45﹪=( )÷50= 27 () =( )(填小 数) 3、方刚把6米长的圆木锯7次后平均分成了若干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4、如果甲数=2×3×3×5,乙数=2×2×2×3,那么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5、订《中国少年报》的钱数和份数成()比例。 6、4克碘溶解在200克酒精中可以制成消毒用的碘酒。这种碘酒中,碘和酒精的最简整数比是();若要配制这种碘酒克,需酒精()克。 7、把一根5米圆木锯成6段后,表面积增加了314平方米,这根圆木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8、有一个箱子,里面有10个白球,5个黑球,15个红球,伸手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以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它的体积最大是()立方厘米。 10、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728,被减数与差的比是7:5。减数是(),差是()。 11、2 3 : 3 5 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12、一道数学题,全班35人做对,5人做错,则正确率是 ()。 13、如果6X=5Y(x、y都不等于0),那么 X:Y=( ):( );若A=6B,那么A和B成()比例。 14、在一个长方体中,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长分别为5 cm、8 cm、12 cm,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5、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75度,另外两个角的比是3:4,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度和()度。 二、选择。 1、如果x×3 7 =y÷ 3 7 (x、y均不为0),那么()。 A、x>y B、x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 一、细心填写我最棒。(每空2分,共20分) 多25%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正确的打上“√”, 错误的打上“×”。(共10 分) 1.1千米的50%就是50%千米。() 2.某商品先降价20%,又涨价25%,现价与原价相等。() 3.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4.10克海水中含盐2克,盐占海水的20%。() 5.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班学生的及格率有望达到150%。() 三、精挑细选,把正确的答案写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甲数是20,乙数是15,(20—15)÷20=5÷20=25%表示()。 A、乙数是甲数的25% B、乙数比甲数少25% C、甲数比乙数多25%。 2.某班男生26人,比女生多4人,求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正确算式是() A.4÷26 B.(26-4)÷26 C、26÷(26—4) D、(26+4)÷26 3.下列各数中,不能化为百分数的是() A、0.75 B、八成五 C、14 D、69100 吨 4.一件商品,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最后的售价() A、高于原价 B、等于原价 C、低于原价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共28分) 1.直接写得数。(共8分)

2.求出下列x 的值。 (共12分) (1) X +30%X =65 (2)1-31X =6 5 (3)125%X -X =28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共8分) (1)3÷73-73÷3 (2) 209÷[21×(32+5 4 )] 五、解决问题我能行。(每小题8分,共32分) 1.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要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8小时完成,乙的效率比甲的效率低百分之几? 2.王叔叔把40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为5.00%,到期时王叔叔可取回多少元?(注:利息要按5%缴纳利息税) 3.小明家六月份用电180千瓦时,七月份比六月份多用了20%,每千瓦时电费为0.54元,小明家七月份的电费为多少元? 4.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如果由甲队单独修要15天,而乙队每天可以修44米,当两队共同修完这段公路时,甲队修了全长的60%,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二)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细心填写我最棒。(每空2分,共44分) 1.74.6%读作 ,百分之零点二七写作 。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分数乘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 5 1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51+51+51+51=51×4或4×5 1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51是多少;51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5 1×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51×4表示4个51相加,4个51就是5 4。 (2)试一试。 54×2= 3×41= 5×9 2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52×2、5×71、92×4、2×5 4。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经典版

西师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全册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共五个单元,其中穿插了2个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如图:除小学毕业总复习外,本册教科书在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一是百分数;二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它们既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空间与图形安排的是圆柱、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综合统计活动;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了2个综合应用,分别是: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和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 二、教学目标(略) 三、主要特点: 1.继续体现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 2.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情景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主要有函数、转换、分类、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4.重视学生的操作实验 5.引导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方式 6.加强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 7.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二部分各单元教学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百分数(13课时) 一、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百分数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同时又是一组与分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内容包括:主题图,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解决问题及整理与复习等内容,同时在本单元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2、探索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经历探索互化过程。 3、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把学习百分数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注意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各小节教材分析: 教学单元主题图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主题图中的每条信息都是用百分数呈现的。学生可能不会读出这些数,

六年级下册西师版数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西师版数学全册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 第1 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页例,课堂活动第1 题及练习一1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使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具: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学生汇报 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出示麻辣烫火锅配料成分,根据百分数信息分析麻辣原因。 辣椒占45%,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 教师:知道火锅为什么这么麻?这么辣吗? (2)分析:辣椒占45%表示的意义。 分母100 表示什么?45 呢?45%是什么数与什么数比较的结果? (3)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的意义又该怎样理解? 小结:如果把火锅配料的成分看做是100 份,辣椒占了其中的45 份,花椒占了38 份,其他成分仅仅占了17 份,难怪它又麻又辣!2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出示某市学生近视率的信息。 (1)说一说其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优点,观察比较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3)情感目标教育渗透。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同学们说什么?3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刚才我们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三、拓展应用,促进发展1招聘“学校新闻小记者”的活动教师:寻找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最新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毕业复习题(5套)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毕业复习题(5套) 班级 姓名 一、填空、(20分) 1、( ):20= 54 =20÷( )=)(15 =( )%=( )填小数 2、6小时15分=( )小时=( )分 0.5升=( )立方分米 4800平方米=( )平方分米 4800平方米=( )公顷 3、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1.4分米,高是10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 4、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 5、把-3.5、 0、 0.23、 -37、 -3.52、 -3.0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6、把7支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 )支铅笔. 7、在比例中,两个外项是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4,另一个内项是( ). 8、①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再组成比例是( ). ②如果a ×4=b ×6,那么a :b =( ):( ). 9、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差是40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 10、把一个体积是36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 二、判断.(5分) 11、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周长上任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 12、自然数都是正数.( ) 13、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 14、比值一定,前项和后项成反比例.( ) 15、做一批零件,甲单独做要4小时完成,乙要5小时完成,乙与甲的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5:4.( ) 三、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6.一个圆柱的高扩大2倍,底面积不变,它的体积就( ). A 缩小到原来的 4 1 B 缩小到原来的12 C 扩大到原来的4倍 D 扩大到原来的2倍 17、A =5:B , A 与B (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最新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测试题

六年级下数学联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80的15%是();()的80%是20。 2、3 4= () 28=():12 = 30:()=()%=()(小数) 3、如果甲÷乙= 254÷2,那么甲和乙成()比例。 4、在0.95 5、、9.5%、0.97、0.95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5、用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6、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有18人出勤,病假1人,事假1人,这次活动的出勤率是()%。 7、用2,3,4,6四个数写出一个比例是()。 8、一个比例的两外项之积是2,一个内项是5,另一个内项是()。 9、一个圆柱形木块,体积为540立方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要削去()立方厘米的木屑。 10、右图是某地区对国庆期间本地区外出旅游人员选用 的交通工具情况的统计图。 (1)乘坐()的人最多,乘坐飞机的人数 占总人数的()。 (2)若乘坐飞机的有1200人,则乘坐火车的 有()人。 (3)若选用其他交通工具的人比乘坐汽车的人少4800 人, 则乘坐汽车的有 ()人。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20%千克。()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一台洗衣机原价800元,如果先提价10%,后来又降价10%,那么这台洗衣机还是800元。() 4、总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没走的路程成反比例。() 5、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体积就扩大2倍。()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下面第()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 7:8和14:16 B. 0.6:0.2和3:1 C. 19:110和10:9 2、一块稻田,去年的产量是2000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5%,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正确的列式为()。 A. 2000×5% B. 2000×(1+5%) C. 2000×(1-5%) 3、24个铁圆锥, 可以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个数是()。 A、12个 B、8个 C、36个 D、72个 4、一袋瓜子重500克,吃掉20%后,再装进余下的20%,现在这袋瓜子重()克。 A. 480克 B. 500克 C. 520克 5、把一块石头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石头没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与石头的体积相比较()。 A. 这部分水的体积大 B. 石头的体积大 C. 这部分水的体积等于石头的体积 D. 无法比较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共4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0%+0.4 = 12%-0.01 = 26×50% = 60÷(1-60%)= 240×(1-20%)= 30÷25 =()% 0.4÷25% = 5 8+37.5% =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共18分) 37.5%+( 4 25+ 5 8) 1.8× 1 4+2.2×25% 3 8×0.3+0.7×0.375 25 4-(2.8+ 5 7) 2.5× 3 10+7.5÷ 10 34×8×1.25×25% 3、解方程。(6分) (1)X∶21= 6 7∶ 3 4(2) 1.4 X= 1.25 0.75(3) 3 8∶ 1 3= X∶ 1 6 精品文档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在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在计算,结果注意化为最简分数或带分数,不能出现假分数。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用单位“1”的量×分率=部分量 4、商品打折:把一件商品打几折,即是按商品的十分之几出售,故该商品现价为:原价×折扣,原价为现价÷折扣,折扣为:现价÷原价,但结果表示为分数。 5、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封闭的平面图形。画圆的工具是圆规。画圆时固定的点是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在同圆和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用字母表示为d=2r; r=d÷2 6、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7、有两条半径组成,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扇形。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一条对称轴。 8、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3.14.圆周长计算公式C=2πr C=πd,半圆周长C=5.14r 9、如果圆的半径或直径扩大若干倍,周长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如果圆的半径或直径缩小若干倍,周长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10、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11、如果圆的半径、直径、周长扩大若干倍,面积也扩大该倍数的平方;如果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缩小若干倍,面积也缩小该倍数的平方。 12、环形面积的计算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1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表述时必须说谁是谁的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在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必须先化成假分数。 14、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5、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规律: 方程解:设单位1为未知数,根据单位“1”的量×分率=部分量列式解答 算术法;部分量÷分率=单位“1”的量. 16、两个数相除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后项。比的前项与后项的商叫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17、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8、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这样的比叫最简整数比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试题

许家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检测试题(一) 、填空题:20%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过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它的面积为三万五千七百 六十平方千米。写作:( “万”后的尾数,写作:( 位上,表示5个( 2. - 讯二”二():()=C ) 20- C [小数 久寺的倒数是()?如果aWb 互为倒数,那么,2朮+5=() 4、 在()里填上“〉” “V”或。 片 12X |( 0-2sZJ 30.25X1 5、 学校买了 12篮球,每个a 元,买了 b 个排球,每个30元。买篮球( ) 元,12a+30b 表示( )。 1 6分数单位是3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8 7、 用100粒玉米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有5粒种子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 8、 4.7397397……用简便方法记作( )。 9、 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10、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年共有( )天。 11、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诗中“春” 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字数的( )% 12、 在比例尺是1: 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从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是 15厘 米,北京到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13、 一个圆锥形的铅块,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15厘米,体积是( ) 立方厘米。如果把它熔铸成一个圆柱形的底面积不变, 高应该是() 厘米。 14、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据观察,24小时可以生长72厘米。如 果竹子照这样的速度生长,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 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里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5% 1、 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与它的倒数成反比例。( ) )平方千米,这是( )位数;省略 )平方千米。其中“5”在(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 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 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 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 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 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 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 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 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 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 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年~2021年最新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班级总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20表示()。 2、的倒数是(),()与33互为倒数。 3、(),比值是()。 4、12()==0.375=():24. 5、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每段占全长的()。 6、3080平方米=()平方千米()平方米;3时15分=()时。 7、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π取3.14)。 8、在3.15,,,中,最小的数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 9、张三、李四、王军三人体重比是3:4:5,他们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张三的体重是()。 10、在一份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50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1、一筐香蕉连筐重42千克,卖出后,剩下的连筐重29千克。筐重(),这筐香蕉重()千克。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0.5和5互为倒数。() 2、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3、如果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那么女生人数就比男生人数多。() 4、自然数N除以一个真分数,商一定大于N。() 5、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圆的直径的比是3:4,这两个圆的面积比是()。 A.4:3 B.3:4 C.9:16 D.16:9。

2、“一本书,读了”,这句话里的单位“1”是()。 A.已读的页数 B.这本书的页数 C.剩下的页数。 3、把3米长的绳子剪4次,剪成相等的长度,则()。 A.每段占3米的 B.每段是1米的 C.每段是全长的。 4、用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下面三种图形,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 5、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剪掉,另一根剪掉米,剩下的铁丝()。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无法比较哪根长 四、计算(34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 5-×××3= 12×1÷(6+)×× 2.解下列方程(每题2分,共6分): =62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①()×()②③2×+÷ ④99×⑤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