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人民版选修3 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民版选修3 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民版选修3 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民版选修3 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

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美国的随后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

D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解析:选D。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如果听任南朝鲜继续失败,共产主义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所以其主张遏制共产主义,体现了他的冷战的战略思维,故D项正确。

2

A.进攻朝鲜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意志

B.南朝鲜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

解析:选A。从各兵种构成来看,美国占有绝大部分,保证美国对部队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以满足其侵略要求。

3.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D.中东战争

解析:选C。不“值得大书特书”的肯定是美国外交史中的失败案例,在四个选项中,越南战争是以美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的,是美国外交史上不光彩的一笔。

4.“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的主要区别是()

A.战争的性质B战争的手段

C.战争的目的D.战争的结果

解析:选B。“特种战争”指的是美国出钱出枪帮助南越军队打击越南南方人民的战争,即“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局部战争”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而进行的战争。在侵越“局部战争”阶段,美国大规模派兵作战,并对北方实施轰炸。无论是“特种战争”还是“局部战争”,都是美国武装干涉越南的战争,其目的都是妄图称霸越南。

5.巴以双方基本接受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标志着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意味着()

A.和平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前提

B.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C.为了和平可以出卖主权

D.阿拉伯人承认了以色列

解析:选A。巴以双方长期对土地存在争议,不能简单理解为用出卖主权的方式换取和平。A项最符合题意。

6.据资料统计,印巴分治后的几年中,700多万伊斯兰教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教徒也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这反映了()

①国家分治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

②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摩擦和对立严重

③按照宗教信仰原则划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极易导致宗教排斥和对立

④政府组织的有计划的移民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本身看,它反映出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再进一步思考居民迁徙的原因,不难得出②③也是正确的。④“政府组织的有计划的移民活动”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7.下列关于印巴冲突和两伊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因边界领土纷争而起

②两次战争中美苏都曾直接出兵

③两次战争都体现了美苏对地区事务的插手与争夺

④与宗教问题毫不相关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印巴冲突和两伊战争与宗教问题、领土纠纷及美苏的争夺有关,美苏未直接出兵。

8.下面的战争持续时间在5年以上的包括()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②两伊战争

③朝鲜战争④越南战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两伊战争持续了8年,朝鲜战争持续了3年,越南战争持续了14年,所以持续时间在5年以上的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伊战争和越南战争。

9.如果你准备写一本关于海湾战争的书,至少要体现海湾战争的哪些特点()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②海湾战争冲击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③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④海湾战争使中东地区的局势稳定下来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海湾战争没有改善中东地区的形势,相反,它使该地区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排除含④的选项,故本题选A项。

10.据有关统计材料表明,目前美国向世界上140个国家和地区出售武器和军事技术。在目前世界正在进行的约50场地区冲突中,美国向其中40多场冲突的交战一方或双方提供武器。这些事实告诉我们()

①美国对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②现代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武器销售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④美国的行为构成了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B。武器销售可以推动现代战争的爆发,但绝不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战后到1949年初,苏联先是试图通过托管或其他方式,与美国合作在朝鲜建立一个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的朝鲜政府;与美国矛盾日渐加剧后,又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的统一政府实行对苏友好的政策。

……

自从三八线划定以后,分别受到美苏控制的南北朝鲜就一直处于对立状态,特别是南北双方各自成立了单独的政权机构以后,形势更趋紧张。李承晚和金日成都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朝鲜民族的统一问题,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断发生。

——摘自《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朝鲜问题的由来。(10分)

(2)依据材料概括苏联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10分)

解析:第(1)问朝鲜问题的由来可以从美苏矛盾、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目的来思考。第(2)问变化从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从与美国合作建立统一的朝鲜政府的设想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力量,进而实现朝鲜统一。

答案:(1)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想通过武力完成统一。

(2)变化:从与美国合作建立统一的朝鲜政府的设想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力量,进而实现朝鲜民族的统一。

12.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生意经》的副标题是:卖伞的渴望下雨,我们当然渴望战争啦!

图二《桥》的副标题是:西方国家向中东地区派出大规模武装力量,与此相对应的是,恐怖分子也向西方国家发起进攻!

(1)图一《生意经》揭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8分)

(2)根据你的理解,图二《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12分)

解析: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图片的副标题反映的信息。第(1)问从“我们当然渴望战争”不难看出实质:出售武器获取利润。第(2)问从副标题及图片归纳出作者的思想:恐怖主义存在与西方国家的政策相关。

答案:(1)出售武器是西方国家达到经济目的的重要手段。

(2)一是恐怖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和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有因果关系;二是要消除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威胁,西方国家必须调整其中东政策。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战争。战争起因是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大国长期争夺的对象,伊拉克违背国际法武装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宣布它是伊拉克的第19个省。

材料2:2003年3月20美国和英国不顾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国家的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打响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美国重整中东秩序的前奏,而重整中东秩序又将是美国重整世界秩序的切入点。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坦言“对伊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材料3: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联合国——美国:不听话的后果》

漫画说明:

警告牌:小心鲨鱼,别怪我们没有警告过你!

美国:救命啊!

联合国:救命可以,不过我们得先谈谈。

——原载美国《环球时报》2003年9月26日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美国、英国两次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异同。(10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0分)

解析:本题从1991年联合国授权进行伊拉克战争和2003年美英绕开联合国进行伊拉克战争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回答两次伊拉克战争的异同。第(2)问要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和联合国的作用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1)同:①美英都参与对伊作战;②目的都是要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重建“中东秩序”。

异:①前者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后者绕过联合国。②前者主要是制裁伊拉克,后者主要是借口打击恐怖主义。③后者对美国“重整中东秩序”的作用巨大。④前者得到较多世界大国的支持,而后者遭到较多世界大国的反对。

(2)趋势:①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加强。②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③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所加强但也受到美国的挑战。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

1、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仍为英法所控制||,这说明() A.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仍以欧洲国家为中心B.英法两国仍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 C.美日对控制世界的问题并不感兴趣D.国际联盟实质上是英法两国的联盟 3、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4、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打击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6、1918年初||,首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首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7、高二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下列四位同学说法最确切的是( ) 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 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 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达到战后称霸世界的目的 8、以下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9、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 10、19 世纪60一90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均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人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小务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 时间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在意大利执政,建立起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终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课时:1.5节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师:这样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有人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 师: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对于这样一场战争,丘吉尔却认为它根本没必要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结论是言之有据还是空穴来风,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2、运用: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行政院控告日本侵略。国联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电报,要求双方立即撤退军队,又成立有英、美、法、意、德5国代表参加的调查团,以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为团长,到中国东北调查“中日冲突的根源”。经过半年多的活动,调查团于1932年10月公布调查报告,虽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否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府,但又认为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双方冲突的重要原因”,说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并认为“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研究东北问题“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因素”,因之“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的能力,吾人均可承认。”报告书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由中日和第三国派员组成顾问委员会,其中“日本人应占重要比例”,外国顾问握有重要权力,中日军队都撤出东北,由外国教官协助组织宪警维持秩序。这个方案反映了西方大国企图达到变日本独占的东北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的目的。日本于1933年声称在“关于建立远东永久和平的政策问题”上与国联“有深刻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练习题

选修三第五单元“局部战争”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几次有关中东问题的战争,给中东国家带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解决争端必须依靠武力B.给中东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C.解决争端应当妥协退让D.和平谈判是解决争端最好方式 2、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规定:①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活动②以北纬38度线作为 军事分界线③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3、(2009天津文综历史11)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 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4、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它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不能体现海湾战争这一 特点的是A.多国部队普遍应用电子干扰、压制和制导技术,电子战大展宏图B.高技术兵器和装备大大提高了多国部队准确、快速反应能力 C.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 D.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 5.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的关键因素是()A.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的决议B.宣布武装援助韩国 C.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D.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6.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朝鲜战争进入边谈边打、打打停停的新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原因有①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占有人数优势②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士气高涨③美军占有技术装备上的明显优势④美军士气低落,无力大规模反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7、我们在电视上不厌其烦的看到连篇累牍地报道巴以冲突,他们冲突中最重要的分歧是 A、与美国关系问题 B、耶路撒冷问题 C、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D、宗教冲突问题 8、促成以色列建国的因素有:①“贝尔福宣言”②联合国大会的决议③美苏等大国的支 持④阿拉伯国家的默许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9、第二次中东战争产生的最大国际影响是: A、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B、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 C、极大的提高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声誉 D、美苏两国开始介入中东的角逐 10、当代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时埃及总统是 A、纳赛尔 B、穆巴拉克 C、蒙巴顿 D、穆沙拉夫 11、前四次中东战争对中东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阿以双方矛盾加剧 B、美苏大国介入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C、中东走上和平进程的道路 D、阿以双方得以相互理解与承认 12、关于“以色列撤出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土地,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地区各 国和平”的原则出自下列那项协议: A、“戴维营协议” B、“奥斯陆协议” C、“以土地换和平” D、《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宣言》 13、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是()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要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分类 ①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③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①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②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③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 ②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③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成功的改革: 外: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word复习教案

选修3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课标要求】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知识结构】 一、“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一)朝鲜战争: 1、背景: ①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根本); ②国内:朝鲜南北两个政权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1950年6月内战爆发; ③历史:“二战”结束时,美苏分区受降,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④现实:美国出于争霸的需要,插手朝鲜内战,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操纵安理会,指责北朝鲜是侵略者,授权美国组成干涉朝鲜的“联合国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出兵朝鲜后,侵占平壤, 把战火烧到中朝边界,轰炸中国边境,侵略中国。目的: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在冷战思维下,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实力的扩张,威胁了美国的利益,所以要干涉。既可以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也可以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2、过程:(1950.6 ——1953.7) ⑴朝鲜内战的爆发:①时间:1950.6.25;②内战初期战况:对北方有利。 ⑵美国干涉朝鲜内战:A、原因:①视社会主义阵营为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②维护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B、表现:(见教材P106—107);C、影响:①战争性质变化: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性局部战争;②战场形势变化:a、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⑶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原因: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②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③朝鲜向中国提出请求出兵援助;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和干涉。④苏联愿意向朝提供大量援助;⑤外交解决无望。 B、过程: 第一阶段:1950.10——1951.6 。中朝军队五战五捷,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第二阶段:1951.7——1953.7。边谈边打,1953.7,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概要

历史必修三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 1918.11.11)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更加残酷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空前激烈,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迅速? (1)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资金 (2)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原料 (3)后起之秀,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4.法德、英德、俄奥之间矛盾的核心是什么? (1)法德矛盾的核心——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2)英德矛盾的核心——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争夺制海权和殖民地(最主要的矛盾) (3)俄奥矛盾的核心——对巴尔干半岛的争 【注】矛盾演进顺序:英法(七年战争)→法俄(拿破仑远征俄国)→法德(普法战争)→英德 5.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1)同盟国集团:1879——德奥同盟;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 (2)协约国集团: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1904——英法协定;1907——英俄协定(标志: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7.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影响是? 原因: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影响: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最后,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 的绝对优势。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作业:专题六 第一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右图为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的照片,它所 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A.反帝、反霸 B.和平与发展 C.反饥饿、反浪费 D.共同劳动、共同创造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铸剑为犁”本意是将武器铸造成农具,引申为要和平不要战争,故此B项符合题意。“铸剑为犁”的出处是《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答案:B 2.“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89年B.1991年 C.1999年D.2001年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根据材料的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发生于1991年。 答案:B 3.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经济决定政治。材料表明了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正谋求政治上的相应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观察漫画《布什的进攻》。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法德俄保护伊拉克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作业1

课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淄博一中试题)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下列关于公元前8~前7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 C.元老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 答案A 解析公元前8~前7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元老院。B、C、D三项都是对雅典当时社会状况的准确表述。故选A项。 2.(2019·沈阳市试题)下列关于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贵族政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从所有公民中选举产生 B.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C.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等 D.与君主制相比是一种进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贵族政治的特征。B、C两项符合史实;从贵族制否定个人独裁等方面可看出这是一种进步,D项正确。执政官是从贵族中选出的,A项错误,符合题意。 3.(2019·苏州试题)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进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被称为“六一汉”,由此可见B项正确。4.(2019·洛阳市试题)公元前7世纪,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对工商业奴隶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上富裕B.与贵族同居统治地位C.政治上无权D.在政治立场上与平民一致答案B 解析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平民阶层,虽然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无权,与平民共同反对贵族专权。故选B项。 5.(2019·南京市试题)基伦企图建立僭主政治的暴动失败,说明

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知识点精细归纳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 5、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6、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7、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8、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 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使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基础;⑶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①一战成为一系

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习题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题10分,第2题14分,第3题14分,4题15分,共53分) 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2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单元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三)

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人民版选修三) 重点: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联合国的宗旨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难点: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主干知识整合】 一、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人类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2.恐怖主义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3.传统的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 的重要隐患。 提示: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过程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各种影 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依旧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民族、宗教矛盾、地区 冲突等都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和平问题日 益成为世界各国必须认真对待的首要问题。 二、联合国的宗旨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1.宗旨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缺少部分知识) 2.作用 (1)积极作用: ①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③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④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力促达成了二系列协议。 ⑤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用越来越重要。 (2)局限: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 能为力。 提示: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容纳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 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其制定的原则是会员国主权平等、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侵害他国。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及缓和地区冲突方面起 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1.维护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 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 行平等合作。 提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维 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维持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共 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 【知能综合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1课-Word版含答案正式版

TWO I 专题二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课标要求]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剖析该体系的实质 和不稳定性。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历史作用。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 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第1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目标导航]1?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各自的背景和过程。 公约》(重点)。3?了解国际联盟的有关活 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难点)。 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及其争霸计划 1 .战后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变化 (1) 四大帝国被摧毁: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摧垮。 (2) 英、法、意虽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大大削弱,大英帝国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3) 美国力量迅速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伦敦向美国纽约 转移。 2. 各国争霸计划 国家 计划 举措 美国 用自由资本主义价值观处理国际关系, 建立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秩序 提出“十四点”计划,实行贸易自 由等 英国 以德国抗衡法国,制约苏俄;恢复和保 持霸权 地位 根据“大陆均势”政策,反对肢解 德国; 利用日本的支持在太平洋上 与美国争雄 法国 削弱德国,树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企图在东欧建立亲法屏障钳制德 国,扩大 在非洲和近东的殖民地 意大 企图占据南斯拉夫、奥地利和土耳其的 — 一~~~-—一 1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利 部分土地,称霸地中海地区 2.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 (重点)。4.认识凡尔赛一华盛顿 銃「「|1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练习

专题一梭伦改革 一雅典往何处去 1.关于雅典早期贵族政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从所有公民中选举产生 B.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C.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等 D.与君主制相比是一种进步 解析:解题应注意贵族制的特征。B、C、D符合史实。A中执政官是从贵族中选出的。 答案:A 2.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解析: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主要矛盾是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他们都是拥有公民权的公民。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都对贵族专权不满,雅典社会动荡不安。因此,D 符合题意。 答案:D 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 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C.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斗不休 D.自然灾害的威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处于贵族政治统治之下,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内战一触即发,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B 4.梭伦改革前,为克服日益严重的危机,雅典社会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包括( ) ①以贵族专政代替王政②建立僭主政治③实行法制改革④发动对外战争,夺取外邦领土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面对社会危机而进行的尝试只有②③,①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 解析: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豪夺,使其成为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共同反对的目标,双方矛盾激化,雅典的贵族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D项是A项的具体体现。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材料一中的画面内容反映了雅典社会的哪些特征?你对这时的雅典社会做出怎样的历史评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解析:第(1)问结合课本知识认真观察图片,从中获取解题的历史信息。第一问要抓住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基础知识总结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课标要求】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知识梳理】 一、“冷战”中“热战” (一)、朝鲜战争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②朝鲜南北两个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1950年6月,大规模内战爆发。③美国出于冷战思维,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干涉朝鲜内战,组成“联合国军”出军朝鲜。④美国的侵朝战争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应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邀请派志愿军入朝抗美。 1950.10.志愿军入朝鲜。 2.经过: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两个阶段)1950年10月——1951年6月,中朝军队五战五捷,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二阶段,1951年7月——1953年7月边谈边打,1953年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3.影响: (1)、对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2)、对中国的影响:①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3。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军队。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④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3)、对美国的影响:①粉碎了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②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二)越南战争 1、爆发的原因:①二战结束后,越南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开展了抗法斗争。1954年,越南和法国达成停战协议,支持法国侵略的美国趁机向南越渗透,1955年扶持南越傀儡政权。②男方人民在北方人民的支持下,进行了反抗斗争。美国派兵干涉。 2、经过:1961年,特种战争;1964年,局部战争。美国战败,1971年停战;越南再争,1975年统一。 3、实质和影响 实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公开军事罗量。 影响:①越南人民用生拿和鲜血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土崩瓦解,南越解放,越南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实现了统一。②战争的失败也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便尽快从越南“脱身”,在美苏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异同比较。 相同点:原因方面二战后都有分裂状况;结果方面都以美国失败而告终;影响方面都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不同点: 二、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一种说法):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概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7个国家和地区。 1、中东地区何以会成为世界一热点地区?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2)民族关系的复杂性:“阿拉伯世界”。(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石油海洋”。(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