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肯耐珂萨素质模型及其应用体系介绍

肯耐珂萨素质模型及其应用体系介绍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2012-2-22 15:5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刘颖 在管理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问题,即胜任力模型;二、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能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三、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优秀,这是绩效考核问题;四、如何知道管理人员缺乏什么能力与素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缺口培训,这是培训体系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中,胜任力模型是构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与起点,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板块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6层面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在五大方面: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甄选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除了采用既定的工作标准与技能要求进行招聘评价外,还要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考察候选人具备的素质,以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在选对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甄选决策流程,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优势还表现在:扭转了过于注重人员知识和技能等外显特征的招聘重点,使得人才的核心特质和动机成为招聘选拔的重点;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员招聘机制建立在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价值观和工作分析

【KNX观察】员工离职是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察】员工离职是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2014-10-14肯耐珂萨 许多管理者都想知道员工为什么主动离职?都想降低主动离职率,尤其是绩优员工的离职率,使自己的核心团队尽量稳定。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员工为什么离职?在这里,我们只探讨3年以上绩优老员工的主动离职。 曾经有一家知名的金融企业委托我们做绩优员工的离职调研。他们最困惑的一点是,高绩效员工对公司很重要,公司也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激励,但离职率居却高不下,为什么? 通过纸笔调研和访谈,我们有几点重要的发现: ?高绩效员工通常十分感恩公司给予的机会。75%的员工报告他们很骄傲曾为该企业工作过,有88%的人报告说喜欢自己的工作,有86%的人报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们愿意再次为该企业工作。 ?高绩效员工的离职,通常是为外部机会所吸引。69%的员工报告他们是因为薪酬的原因离开的,虽然公司待他们不薄,但猎头提供的机会能带给他们更高薪酬。 92%的员工报告他们离开的主要原因还有职业发展机会。关于职业发展机会,有的是指晋升的机会,有的是指能转向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的机会,在这92%的员工中,有19%的离职员工直接指出,主管是自己职业发展的障碍,是离职的主要原因;24%的答题者认为,缺乏职业发展或清晰的晋升通道导致他们离职; 30%的答题者报告,与上级沟通时感到不舒服,17%的员工认为与上级沟通根本没有用,得不到支持。 总的来说,高绩效员工的主动离职是企业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部出现了职业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员工的心慢慢与企业疏离,实际上企业正在不知不觉中把高绩效员工往外推。如果外部没有出现好的机会,员工也许并不会离开。但如果这时外部出现了好机会,更高的薪酬或者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员工就会义无反顾地辞职。内部的推力和外部的拉力导致员工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 对企业来说,高绩效员工的价值不言而喻,每一位高绩效员工的离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都是很大的。以下做法可供企业参考:

罗兰贝格:素质模型及其应用

素质模型及其应用

以工作分析和素质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展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 人力 资源战略规划 工作分析1.岗位描述2.岗位评估 3.岗位等级体系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流程 2.关键绩效指标 薪酬福利 1.薪酬结构设计 2.福利体系设计 3.高管薪酬 素质模型 招聘与选拔 1.招聘流程设计 2.关键岗位甄选方法 培训与发展 1.培训管理体系 2.晋升渠道建立 3.中层人员能力评估 4.关键人员培训方案 人力资源部门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战略规划 1 8 3 5 4 2 6 7 研究工

课程内容与目的 ?介绍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 ?介绍建立素质模型的方法 ?介绍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国内外其他企业素质模型介绍与分析

智慧始于新事物的定义. 苏格拉底

素质的定义 ?素质是一组可见的和能够应用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特殊情况下个人个性特征的组合,这个组合能够最终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素质强调的是员工如何创造价值,而不是员工已经做过什么 ?知识: 对具体领域的深刻理解,通常是通过正规的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工作渠道获得 ?技能: 进行某项体力或脑力劳动的能力或者熟练程度;一项技能通常通过针对性的学习获得并且通过测试之后应用 ?行为: 可观察的行动和表情 ?个性特征: 阻止或者导致事情发生的性格或持续不断的反应。这些性格或反应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或者被评估。正常情况下,这些特征也无法通过培训得到改进。

素质举例: ?知识–会计, 市场营销,工程 ?技能–机械操作, 制定预算, 制作文本文件,解决问题,谈判,沟通 ?行为–配合,同情心, 冒风险, 团队合作 ?性格特征–诚实,遵守道德, 自信, 自我调整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简称CM)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的基础性管理工具之一,在企业人才招聘、选拔、考核和培训当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如何从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构建和应用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素质模型体系,则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决策者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目前比较流行且便于操作的素质模型的主要构建方法进行介绍,供企业进行相关决策时参考。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简称BEI)、专家小组(Expert Panel)、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和问卷调查(Survey)等四种。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当中,企业应当从自身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一种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行为事件访谈法 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图: 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者的要求非常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才能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有效追问,获得目标岗位相关的具体事件。在国内一般的企业当中,目前尚不具备独立使用这种方法来构建素质模型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考核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区分出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这对于选取正确的访谈对象以及在不同群体间进行比较等方面难以保证客观性、准确性。二是需要大量的被访谈者,牵涉面比较广,中小型企业无法取得足够的访谈样本,即使部分企业有足够的访谈样本,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支持,这从企业投入与回报的评估角度来说可能不令人满意。在实际应用当中,行为事件访谈法更多地使用其简化模式,并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简化模式主要保留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收集方法,用于确定素质模型的操作定义和行为描述。 不论是复杂的行为事件访谈还是简化的行为事件访谈,对其结果的要求都是必须能够直接应用于人才选拔、考核或培训。所以在成果上要有能够直接观察的行为指标作为依据。这样在实施关键行为事件访谈(Focus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简称FBEI)来考察任职者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看他是否表现出素质模型所描述的行为和事件来判断他是否与目标岗位的素质模型相符合。 2、专家小组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召集对目标岗位有充分了解和深刻认识的专家,收集他们对目标岗位核心素质的看法和意见。这里的专家可以是组织内部有多年目标岗

肯耐珂萨 – VOLVO内部培训师项目

肯耐珂萨– VOLVO内部培训师项目 项目背景 只选对的,不要贵的(VOLVO“T-Cube”)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课程体系渐渐完善,多数课程仍旧以引进外部培训资源的的形式居多,长远看会造成成本压力巨大、知识的传承不成体系。好的企业内部培训师承载着企业的知识、技能、经验,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在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养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支持战略目标,然后分析、设计、开发,并实施和评估完善。 挑战 培训师的发展有两大主要维度,呈现与传授和内容与设计。不平衡的发展存在的风险有,强内容而弱呈现和强呈现而弱内容。强内容而弱呈现则内容枯燥无法吸引学员接收信息;强呈现而弱内容则演绎为主,缺乏深度。 只有内容是实用、专业、逻辑的,形式也是互动、启发、感染的,才是优秀培训师与优秀课程的完美组合。

培训师的能力阶梯分为四层,分别是 第一层:有效的表达与演示作信息传递 第二层:通过提问和互动与学员形成双向交流,转移知识 第三层:通过引导的方式替代灌输,让学员自己建构知识 第四层:将好的经验、知识提炼出来设计和开发成为课程传承下去。 Why KNX 项目解决方案P1讲师角色与呈现表达技巧(TTT)

项目解决方案P2 培训培训师课题工作坊 3-4 人成一小组,在工作坊中带着课程主题全程体验、做中学,边练习边学习课程设计技巧*产出:学习和提升课程设计技巧,同时能够在指导下编写出自己的教案 讲解:对必要的知识进行展示和理解 实践:按照开发步骤分段执行操作,并交流讲解、接受老师辅导 成形:在2-3 天时间内,步骤 1 和步骤2 反复多次之后,完成课程开发关键步骤;进入材料制作阶段,并进行阶段性回顾与评估 项目落地解决方案 项目落地解决方案有两种:PPT 课件设计工作坊(可选),即于课程现场改进PPT 的设计,可用于演示幻灯片、讲师手册与学员手册设计。周期性辅导(可选),即3-4 人课题小组继续进行课程完善工作,期间接受讲师邮件、电话或视频会议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答疑解惑、形成性评价和改进建议。此种做法既能强化确保开发过程的执行,又能提升开发结果的质量。

如何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加之为响应国家企业减编号召,公司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员工,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准确的能力评价,如何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科学客观的能力评价就显得迫在眉睫。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是企业精简员工,着重培养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能源电力公司搭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能源电力公司 【问题类型】胜任力素质模型 【客户类型】大型国有企业 【客户背景】 某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某大型能源国有企业分公司,位于陕西省某市。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策略,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站”。公司负责承建多个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全国性发电企业,业务发展遍及国内15个省区及1个海外地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含托管),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近千人,涵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劳务人员等多个层次类型,安全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正向着“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同时,为响应国有企业减编的号召,该公司也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人、如何有效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能力成了管理者的难题,因此,该公司力邀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进驻企业,帮助企业设计一套能落地的员工胜任力素质模型。 【客户需求及分析】 该能源公司面临着员工数量过剩、大量人员闲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公司的发展虽然蒸蒸日上,效益和产量也连获佳绩,但公司员工的过多过剩却分流了一大部分收益,导致公司的利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同时,在国家精简人员政策的号召下,公司也将人员减编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上了管理日程。基于此,公司引入了外部相对较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评估,并以此为人员减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将一些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辞退、调到适合的岗位或是调到一些边缘性岗位上,并培养、重用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 但是,是应用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过程中,公司领导发现,外部的胜任力素质模型都是定性描述,比如解决问题能力的等级划分中,一级的评价标准是“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二级的评价标准是“能提出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些定性描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难划分几个等级之间的差异,虽然有各个等级的划分标准,但是,用的过程中受评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难易准确划分人员能力的等级。对用一个员工的表现,有的评价人员要求比较严格,认为其解决问题能力处于一级水平,而有的评价人员要求较为松散,可能会认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二级水平。这样,就造成了人员评价的不公平性。同时,员工也不清楚自身的提升方向,不知道公司鼓励员工做哪些工作或是怎样做工作,也不知道哪些工作行为是不好的。虽然有的外部胜任力素质模型,在等级划分上相对比较科学,但是又不太适合该能源公司的工作及人员特点,用该公司张总的话说,不是“太学术”就是“无法落地”。基于以上问题,该公司的管理者提出建立一套定制式的、能落地的胜任力素质模型,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

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㈠解读能力素质模型、绩效 1、素质能力模型起源 越战以后美国选拔派驻各国外交官。哈佛教授麦克利兰教授用关键事件行为访谈(1.5:1、打散),最成功的3件事,最失败的3件事,对行为进行罗列,分出优秀、一般,然后对行为进行编码。找出优秀的人员共同的行为特征,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定义这些原因的特质(DNA),要高绩效就找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培养这种DNA。麦克利兰教授认为这种DNA是持久达成岗位绩效最好的判断因素。 有这种DNA不一定产生高绩效,但没有这种DNA一定不能产生高绩效。 2、素质能力模型的作 3、名词解释 素质:素,元素,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质,质量,质量水平、生理、心理组成,结构极其质量水平。 知识:用于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结构化的信息。显性、隐性。一切人类总结、归纳、沉淀、加工、提炼,并认为正确、真实,可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观点、思想、经验、方法、技巧、程序等信息。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能力素质模型 导致人员在具体文化和岗位中做出优秀业绩的行为特征的集合。

职业素养:素质、涵养体现在职业上的行为表现。 3、名词解释 任职资格(低起点、门槛、人岗匹配) 胜任力模型(高起点、产生高业绩的胜任特质) 能力素质模型(胜任力+任职资格) 胜任力是就高不就低、任职资格是就低不就高。能力素质模型是由低到高。 4、素质能力模型的起点和终点 5、解读绩效 ※绩效=绩+效 绩=目标+职能 效=行为+品行+职业化 ※绩效=业绩+行为+品格+职业化 绩效=SMART+KBI+KRI+OC 绩效管理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把人变好的过程,不是淘汰人、坏人开除不完(人员流失是组织最大的成本)。 “一个伟大的人不是没有肮脏的思想,而是理智地把肮脏的思想控制在一定范围”——马克思※绩效的本质 ●目标与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与任务) ●进步与成长(促使员工成长与进步)

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

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项目对于企业重要性的日益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是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而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人物,对于项目成败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具备什么样胜任素质的项目经 理才能更能好的完成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呢?论文就是针对项目经理这类特殊的群体的胜任素质模型及应用展开的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构建出项目经理的胜任素质模型并给出了项目经理各项胜任素质的行为解释以 及胜任素质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以期丰富项目经理的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本文又进一步研究了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企业实行基于项目经理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论文的核心部分为第三部分,即: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模型的构建一共分为三层,首先确定了模型的第一层目 标层即: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接着通过分析得出了模型的第二层准则层,该层共包含三个准则,即技能、人际和动机,然后又对准则层三个准则所包括的各个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模型的第三层因素层11种胜任素质因素,分别为:专业知 识和技能、信息收集、全面思考、冲突管理能力、影响力、团队合作、领导力、沟通能力、成就导向、主动性和自信,进而得出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并给出了11种胜任素质因素的行为解释和说明以及各种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论文的可 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在回顾大量文献基础上,构建了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并且给出了项目经理11种胜任素质因素的行为解释以及各种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以前没有专门对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的理论研究。 另外,论文对以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为基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探究,目前针对项目经理这个具体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进行实践探究的文章比较少。

加强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学习心得体会篇1 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一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进行了新一届领导人的选举和大部制的改革,经过广西师范学院学生会纪检部展开了高度的学习。我认为20xx年两会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确定了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召开的一次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大会,虽然是本届人大、本届政协最后一次会议,但开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这次会议有4个鲜明的特点: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主题鲜明,民主开放。《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了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九大主要任务。“稳中求进、合理预期、深化改革、政府责任、民生建设、pm2.5检测”等词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

新。今年的九项主要任务分别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报告充分体现了“十二五”主题主线的要求,客观讲述成绩,清醒认识问题,科学判断形势,明确发展任务,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今年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讲就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要深刻把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并且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工作岗位上。 要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就要扎实做好4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全面把握总体形势,认真学习传达两会精神,巩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深入发展;三是推进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问题,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的改革开放要有新突破;四是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完成政府工作各项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于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按照xx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简称CM)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的基础性管理工具之一,在企业人才招聘、选拔、考核和培训当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如何从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构建和应用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素质模型体系,则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决策者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目前比较流行且便于操作的素质模型的主要构建方法进行介绍,供企业进行相关决策时参考。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简称BEI)、专家小组(Expert Panel)、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和问卷调查(Survey)等四种。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当中,企业应当从自身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一种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行为事件访谈法 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图: 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者的要求非常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才能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有效追问,获得目标岗位相关的具体事件。在国内一般的企业当中,目前尚不具备独立使用这种方法来构建素质模型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考核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区分出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这对于选取正确的访谈对象以及在不同群体间进行比较等方面难以保证客观性、准确性。二是需要大量的被访谈者,牵涉面比较广,中小型企业无法取得足够的访谈样本,即使部分企业有足够的访谈样本,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支持,这从企业投入与回报的评估角度来说可能不令人满意。在实际应用当中,行为事件访谈法更多地使用其简化模式,并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简化模式主要保留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收集方法,用于确定素质模型的操作定义和行为描述。 不论是复杂的行为事件访谈还是简化的行为事件访谈,对其结果的要求都是必须能够直接应用于人才选拔、考核或培训。所以在成果上要有能够直接观察的行为指标作为依据。这

职业化训练心得体会(7篇)

职业化训练心得体会第一篇: 20xx年8月10日,很感谢公司在我们工作之余,在我心力疲惫,甚至是挤破瓶颈,也无法释放心中那团郁闷的时候,及时送上了一碗心灵鸡汤,把我消极的这面隐形符及时挽救!有幸参加了上海肯耐珂萨人才服务公司杨子老师的培训,一个热情与激情集一身的讲师,内容切身到了我们工作中,甚至延及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内容精彩,深刻体会,好像处处在说我们,又处处给我们指引路径,足以把很多职业中迷途的小羊羔拉回来,回到属于他们追求的理想与舞台,整天的课程,我没有犯困,即使中午大家都没有休息,都没有打瞌睡也没有分神,课程结束了还觉得听不够,因为整天的课程杨子老师都是用了引导式,互动式的教学服务进行,让我们都进入了轻松快乐的气氛中。 一、如何建立积极的心态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容易冲动,容易高兴,容易哭泣,也很容易感动,感恩,容易满足。反之,当思绪走到胡同的时候也会很难走出来,往往容易想极端或是充满抱怨,来得快去得快,当杨子老师在问我们,我们对自身的状况满意吗?同事们都在沉默片刻,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很满意我们拥有的现在,我暗暗在心里在问,我对我自身满意吗,跟很多同学相比,做公务员的,嫁进豪门的,现在没结婚的,嫁到乡下天天相夫教子的,我属于中间,不能说满意,也不能很满意,每个人都希望我们有更高的收入,有更好的方向,更高的追求,更多人希望有车有房,但是这一切都是自己给自己加注于身上的任务与目标,人的欲望总是无穷的,其实满意与不满意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定位与自我满足,所有的满意与不满我们是否找到原因,找到原因又如何,最终还是看你怎么想,我们怎么去平衡。 回想自己,每次遇到困难,或是对现状不满意的时候,就希望对方能改变,或是环境能改变,这让我想出老公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只要我不高兴,他总会跟着不开心,因为他得研究我在想什么,我为什么不开心,他得想办法让我开心,其实他的开心,只要我一个转身,我心情开朗了,他也会跟着晴天,他有时候特别怕我生气,生气的时候就会嫌弃,就会觉得他不好,然而今天悟到了,因为爱,只要我改变自己,他开心了,他妈妈也会开心,我们一家人都同样开心。每个人在家里的份量都很重要!此刻灭了我往日的无理取闹,常常打着女人在家里不用讲理的旗号,此番回家拆旗! 观念:人的命运在于选择,选择的轴心在于观念,人的命运不在出身、人的成功不在才能、人的幸福不在物质、人的完美甚至不在教育、人的成功、快乐就在于一个观念。其中人的观念也分为三:价值观、思维方式、心态 其实人与人之中的其实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不同,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老师分享了在一个无人穿鞋的岛上,两个销售员针对同一个销售的环境,失败者在抱怨领导给他的环境恶劣。同样的环境,成功者找到商机成功了,还在感谢领导。人之间小小的差异,小小的心态,让成功与失败成了答案的选择题。 心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心态,但心态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积极的,健康的,这种心态,会给我们带来成功,健康,财富;一类是消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造成失败,带走我们健康的心,甚至身体上的病态。我们想成功,必须保持一积极向上的心态,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在回顾胜任素质模型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胜任素质模型引入了人才选拔工作之中。根据企业战略目标,明确能够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从而构建出胜任素质模型,该模型贯穿于企业整个招聘过程中,从而改善了企业的招聘体系。然后,在之前研究基础之上,提出胜任素质模型的人才选拔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他职能模块的互动作用,以期有助于企业完善其整个招聘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标签:胜任素质模型;人才选拔;战略目标;优秀绩效 企业通过人才选拔来获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人才。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获取到与企业发展具有一致性的员工是目前企业在招聘方面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传统的招聘是通过工作说明书或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来进行招聘,这样以“岗位为中心”的人才获取方式得到的人员并不是真正地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求出发考虑的,他们仅仅从应聘者的知识、技能等外显能力来做出的判断。然而外显能力强的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并不一定是优秀的,要想改变该员工的深层特征却又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才选拔则是“以人为中心”,帮助企业找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的员工,企业更关注的是人的行为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胜任特征理论就是建立在知识、技能、个人特质、动机、价值观、行为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对个体进行研究,全方位的考量个体是否胜任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能力。 1 胜任特征与胜任素质模型的内涵 早在1973被国际上公认的“素质研究之父”、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里兰就正式提出了胜任特征的概念。根据1995 年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关于胜任力会议的几百位人力资源开发专家的建议,将胜任特征定义为“影响一个人大部分工作( 角色或者职责)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们与工作的绩效紧密相连,并可用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进行测量,而且可以通过培训与发展加以改善和提高”。而由Spencer( 1993)所提出:“胜任特征是能将某一项工作( 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特征,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是最为广泛应用的定义。胜任特征是个体的基本特征,它与高效率有密切的联系,它可以预测人的行为,而“可测量”则意味着胜任特征可以预知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 胜任素质模型是由完成一项工作所需才能构成的模型,知识、技能、行为和个人特质等潜在于每一项才能中。胜任素质模型通常与组织的价值观念、战略等紧密结合,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针对组织或某一部门中的某一特定角色来设计。胜任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则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研究表明,真正把优秀人员和普通人员区分开来的是潜伏海平面下的深层次的部分。胜任素质模型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

企业建立能力素质模型的意义_作用(精选.)

企业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工作的价值、作用和意义 关于对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思考之一 企业为什么要开展胜任素质模型工作? ----企业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工作的价值、作用和意义---- 在面临金融危机的今天,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要想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用什么标准来科学地选拔、培养和使用企业高层管理者,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高层领导(老板)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一般是通过职位分析来确定中高层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点),这种任职资格是满足岗位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取得高绩效的素质能力要求,因此采取任职资格的方式选拨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发展中的要求了,将会被在胜任素质模型之基础上进行中高层管理者的甄别、选拔、评价、培养和任用所取代,这将是人力资源管理新理论、新工具和新方法所带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面对来自全球金融海啸的巨大冲击,甄别、选拔、任用和培养懂市场、善经营和会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已成为企业成功实施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高层管理人员的甄别、选拔、评价和任用的标准也就成为当务

之急、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揭示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素质模型,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甄别、选拔、培训和评价及任用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麦克米兰有研究表明,对各行业成功的管理者而言,有两类胜任特征是他们共同需要的:一类是表现为个体内部的优异特质,如成就动机、个性、价值观、角色定位、概括性思维、态度、行为这类特征,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进取心,或者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成就欲,或者是提前思考和计划的主动性,或以新的见解看待问题的概念性思维;另一类是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群体进行组织的特征,如影响他人、形成组织承诺意识或群体领导。比如,如何使工作组织得更好,或者更积极地正面影响他人,或者是正确理解组织的政策(组织意识),或者是团队领导更有效。管理者若要获得成功,至少应在上述特征中有一个或者几个特征很突出。现在国际流行做法是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这项工具技术的正确有效使用,通过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建立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其中包括影响力、组织承诺、信息寻求、成就欲、团队领导、人际洞察力、主动性、客户服务意识、自信心和组织变革与发展等多项胜任力指标,它清晰的界定了产生优秀绩效所必需的行为特征。 那么企业如何在招聘甄选精英人才时(真正选拨到具有真才实学、高绩效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或精通技术、业务能力强的技术核心骨干)不看走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防止在筛选人才走入误区以及对工作绩效的评估所困惑,就必须导入胜任素质模型。这个焦点难题是长期困扰高层领导(老板)和人力资源部门甚至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的重要原因,这一难题未能得到突破或解决会让企业交不少学费,错失良机,贻误企业发展的速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50强企业名单

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50强企业名单 排名 公司名 Logo 国别 主营业务 2009财年总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 营业利润 单位:百万美元 1 德科 Adecco 人才派遣 21199.14 93.12 2 任仕达 Randstad 人才派遣 17764.9 134.38 3 万宝盛华 Manpower 人才派遣 16038.7 41.7 4 ADP 雇主服务 ADP Employer Services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 6587.7 1775.4 5 KELLY SERVICES 招聘/外包 4314.8 /

6 Hays 招聘/猎头 3953 255.17 7 美世 Mercer 人力资源咨询 3327 / 8 翰威特 Hewitt 人力资源咨询 3073.56 434.15 9 Robert Half International 人才派遣 3036.55 66.76 10 中智 CIIC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 2487.63 / 11 Paychex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 2082.76 805.2

12 SFN Group 人才派遣 1710.88 -7 13 华信惠悦 Watson Wyatt 人力资源咨询 1676.03 209.37 14 Administaff Inc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 1653.1 27.03 15 怡安咨询 AON Consulting 人力资源咨询 1267 205 16 米高蒲志国际 Michael Page International 招聘/猎头 1020.15 28.75 17 Kforce 招聘/猎头 910.14 23.04 18 Monster 在线招聘 905.14 -8.81

能力素质模型应用(草案讨论稿)

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能力素质模型手册 (草案讨论稿)

目录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第1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 什么是能力素质 1.2 能力素质的分类 1.3 什么是能力素质模型 第2节能力素质模型与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2.1 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2.2 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整体框架中的运用 第二章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第二节范围 第2节控制目标 第3节流程涉及部门 第4节主要控制点 第5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图 第6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说明(略) 第7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涉及的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 第8节核心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 第9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使用说明 第三章能力素质模型在员工考核管理流程中的运用 第1节范围 第2节控制目标 第3节能力素质模型的运用流程 第4节员工考核管理流程涉及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 第5节个人绩效评估表 第6节个人绩效评估表填表说明 第7节评估打分依据 评估级别建议表 附件一:能力素质模型应用流程: 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附件二:员工考核管理流程图(HR-FL-6)

附件三:能力素质模型表格核心能力素质数据库 个人绩效考评表

第一章 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企业不应仅仅被看成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应该是能力的组合” -《为了未来的竞争》, Gary Hamel 和 C.K. Prahalad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4年 第一节 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 什么是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而对组织内个体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 所谓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知道的东西, 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和以往的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能力则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

3个人访谈及小组访谈提纲

苏州港口集团访谈大纲 个人及小组访谈 访谈目的: 1.印证对“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理解是否与高层一致。 2.对企业组织架构现状的了解与分析 3.了解个人工作职责、内容、关系、环境、任职资格、考核指标、职业晋升通道 具体访谈内容: 一、印证与高层是否一致 1.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 2.部门的战略工作重点,以及部门在企业中应发挥的价值和作用 3.部门负责人这一岗位的工作重点,以及在企业战略实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针对部门负责人) 3.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4.高层倡导的观念和通过实际的行为、决策传递的是否一致? 5.是否存在部门独特的价值或文化?(是否存在“我们通常是这么做的”?) 二、企业组织架构现状的了解与分析 1.部门的组织架构以及岗位分工 2.企业目前的组织架构是否支持企业战略实现 2.1.企业目前对部门提出的要求和布置的工作,是否与企业的业务和战略发展要求 一致?是否存在哪些错位或不适应的情况? 2.2.作为部门负责人,这个岗位所享受的权责利是否统一?(针对部门负责人) 3.组织架构的问题 3.1.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间的情况如何?是否支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3.2.企业内的汇报线条和决策方式是否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工作的效率/对市场 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3.3.企业内360°的沟通顺畅吗?是否存在一些问题?部门间、从上之下或从下至 上的信息是如何流转的? 4.对目前企业以及部门内部组织架构的建议

三、个人工作职责、内容、关系、环境、任职资格、考核指标、职业晋升 1.工作职责、内容 a)部门目前的主要职责/功能 b)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主要内容 c)岗位的权限(决策、监督、审批、财务、考核权) d)建议:部门的工作分配及职责划分;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权限; 2.关系 a)内部联系沟通的部门和对接岗位,沟通目的(○1信息分享、○2影响说服和○3命令指 导) b)外部联系沟通的部门和对接岗位,沟通目的(○4收集或提供信息、○5解决问题、○6销 售产品服务、○7协商谈判) 3.环境 4.任职资格 a)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的要求 5.考核指标 a)此岗位的工作目标 b)此岗位最终要取得的结果 c)工作的绩效标准 6.职业晋升通道

肯耐珂萨-客户敬业度案例

肯耐珂萨- 客户敬业度案例 关于客户 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中的?航空母舰?,中国互联网创业和快速发展的旗帜。16 年的创业史,朝着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方向努力。这样的过程中,少不了数以万计的员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共同为公司的成功付出不懈的甚至是额外的努力——这正是“敬业度”所体现的。 挑战 超过20,000员工参与调研,来自超过6,000个业务单元——这可能是你能想象到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员工调研的最大规模。在不断、高速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要面对或者发起变化。对于这样一家公司来说,越快捕捉到员工敬业度的数据和信息,尤其是经过分析和清晰呈现的数据,就能越快制定对策、采取行动,推动组织敏捷发展,支持员工朝着更投入、更敬业的方向调整,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的动力。然而,缺少了速度和易用性,调研和分析会牵扯大量的经理,不仅让敬业度项目效果递减,有时甚至会让分析缺少足够深度的洞察;或是几番反复,丧失了应用数据结果、持续改善和组织的良机,难以让公司各方参与、投入。就像这家企业之前的状况一样,敬业度工作的重心是这样的: Why KNX 其实从2009 年开始,这家公司就已尝试了敬业度调研服务,且对实施过程要求极高——从调研启动到报告完成仅有两个月(别忘了他们有20000 多名员工和6000 多个业务单元)!然而,敬业度项目原本就是为了改善组织,而非…为了调研而调研?;KNX 帮助梳理了需求,

把重点落在下面两项上: ?快速、易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带来赶上变化的速度和足够的余力 ?参与、投入的各方角色协同,真正改善组织、支持绩效 数据收集 敬业度的调研离不开大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如此大量的数据也曾使得坐在上海办公室里的信息系统团队“挠头”。不过,很快凭借本土稳定的服务器和一支可靠的系统实施顾问团队,数据收集平稳而安全可靠地完成了。 分析处理 到底应该如何交叉分析?项目开始的时候,其实未必会想得非常完整——这时候,系统灵活性显得至关重要。我们预先建立了交叉分析功能强大的电子系统,客户不会因此花费额外的时间或成本;我们对使用者的角色权限灵活设置,方便HR、高管、部门经理等各方进入系统查看有用的信息。总之,权限安全、分析灵活和操作便捷的系统可以将HR 从传统的数据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增强各角色的参与度,因为我们相信,发现问题的人往往才是掌握解决问题钥匙的人。借此,我们可以将敬业度的工作重心调整过来: 关键角色 组织环境的持续改善是组织中多角色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HR 一人之责。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HR 从头到尾一个人在战斗,到最后还成了结果不佳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在敬业度改善过程中至少有四个关键角色都需要在项目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

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精选

企业搭建能力素质模型的作用 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 文章描述: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了业务增长的模式,业务的增加带来的是人员管理的困难。不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不足的意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逐渐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于是企业需要一套员工能力素质模型来对人员进行管理。 引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企业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业务。业务的增加带来的是人力管理上的不足,很多企业一味的着眼于业务的营收,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跟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逐渐跟不上业务的迅猛发展,所以企业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管理。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在搭建能力素质模型方面有着多年的关注和研究,以下是华恒智信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总结。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层越来越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素质模型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中的关键环节,它将企业的战略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紧密地连在一起。能力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中,如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发展、绩效评估等。 能力素质模型通常包括三类能力,即通用能力、可转移能力和独特能力。通用能力是指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它是公司企业文化的表现,是公司内对员工行为的要求,体现公司公认的行为方式;可转移的能力是指在企业内多个角色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独特的能力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 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几乎贯穿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与流程,一个企业搭建好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员工个人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一、胜任素质模型在新环境下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工作分析。 传统的工作分析一般运用岗位导向原则的分析方法,更看重的是工作的各个组成要素。但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不断变革,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己经不再适用于当今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了。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职位分析将更加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是以胜任素质为基本框架,通过对绩效高的员工的关键特征和组织的环境变量两方面分析来确定岗位的胜任要求和组织的核心能力,具有更强的工作绩效预测性,让人员与岗位、岗位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匹配度更高。随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将更趋向于未来导向和战略导向,即按照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重新构建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认职务要求。 二、胜任素质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招聘与选拔出与岗位匹配度更高的人才。 传统的招聘与选拔,往往只注重是岗位要求中的个别方面,如技术能力、知识学历、工作经验等外显性的素质,没有考虑到高绩效所需要的其他内隐性的素质要求,往往导致企业雇佣了那些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然而,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员招聘与选拔,挑选的不仅仅是能做这些工作的人,更是具备胜任素质和能够取得优秀绩效的人。处于胜任力特征结构表层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易于改进和发展;而处于胜任力特征结构深层的,隐性的动机、行为方式、人格特质等,则难于评估和改进,但对于胜任素质却有着重要的贡献。这样,人和职位的匹配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匹配上,还体现在内隐素质的匹配。这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