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那么你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分裂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介绍历史两大帝国秦帝国与古罗马说起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也许有些人会说,因为那个叫做狄奥多西的皇帝在临死前把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

这个答案其实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

老皇帝狄奥多西的临终遗愿是叫俩儿子共同友好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并不想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二部分一人一份。他去世的时候大儿子16岁,小儿子10岁,他给二人找了个共同的监护人,一位帝国最能干的武将。

这个最能干的武将,就是在上次发文提到的罗马浩劫中,提出以1500公斤黄金给西哥特人换取和平的那位将军。此人可惜死于皇帝一声令下。

权力与财富是能引起人间兄弟阋墙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这种“共同管理”的美好愿望终归流于“美好愿望”。

但是狄奥多西并非“共同管理”美好愿景的第一人,早在公元286年,有个皇帝首次提出了“共治”的概念并加以实施。

当时罗马帝国已不如鼎盛时期强大,周边蛮族叛乱不断。

公元286年,皇帝戴克里先,首次采用了二帝共治的方法,西边、东边各一位皇帝。

戴克里先是谁?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共治之法?

先看看帝国的3世纪有什么特点。

古罗马帝国在3世纪之前,是扩张阶段,而进入3世纪后,是维持和打压反叛的阶段。

古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线是以莱茵河多瑙河为边界的,这一带不停的发生起义、蛮族入侵,再加上帝国东部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整个帝国处于拼命四处灭火的忙乱状态。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军人皇帝,但是基本都比较短命,战死的也好,被暗杀的也好,没有一人长治久安。

帝国从公元193年昏庸的角斗士皇帝康茂德死后到公元284年,91年期间共23个皇帝相继执政,最短的仅半月。

23个皇帝中,14人死于谋杀,3人病死,2人自杀,2人战死,还有两人一个是意外,一个是被俘虏死于敌方狱中。可见罗马帝国皇帝这个职位是高危行业啊。

所以历史学家把康茂德视为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皇帝也不足为奇了。

直到公元284年,一个警卫队长登基做了皇帝,这个人维持了21年的统治,这在3世纪是多么罕见啊。

这个警卫队长就是戴克里先。他出身卑微,父母是农场被释放的奴隶,虽然他是管后勤的警卫队长,但好歹也算是兵营里混过的,他

上台后立马着手帝国的安全问题和内部结构改革。

这个时期的帝国,北面莱茵河多瑙河一带的蛮族开始骚动,东面受到波斯帝国的威胁,南面北非一带还时常受到沙漠游民强盗式的袭击,所以,戴克里先认为必须找人和他一起治理国家。

他在军队中的好友马克西米安被选中。马克被任命为“凯撒”,这是皇帝头衔,负责帝国西方各项问题,戴克里先自己专注于帝国东方的治理。东、西分界线大致在埃及和意大利之间。如下图: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

戴克里先很清楚凭他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因此他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在他们执政的头7年里,帝国面临的边界大问题暂时都解决了,“两帝共治”发挥了功效,戴克里先似乎尝到了甜头,接下来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在东西两个皇帝之下各设一名副皇帝。四个人分别负责帝国的四块,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帝国防卫安全的考虑。军事方面,四个人共同分担,统治国家事务方面,仍然是戴克里先说了算。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

这个四帝共治有效吗?给帝国带来了什么?

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确保了帝国边缘的安宁,的确让人民又享受了12年的和平时期。

许多事情都是利弊参半,四帝共治的好处我们已经讲了,可是四帝共治带来了什么坏处呢?

经济方面影响不讲,我们主要讲对帝国以后分裂的影响。

戴克里先执政20年后,主动提出退位,并且要求他的密友西部负责人马克一起退位。原先的两位副帝升为正职,然后增加了两名武将出身的副帝。

这一切听上去似乎很完美。

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不安定的因素有这样几个人:

原西部正帝马克,不满意过早退休,一心想着再复出;

原西部正帝马克的亲儿子,一心想继承老子的皇位;

继承西部正帝的原副帝君士坦丁乌斯的亲儿子,是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叫做君士坦丁。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老皇帝和皇帝们的儿子们之间发生了不开心的权力争斗事件。

故事的结果是君士坦丁达到了一人统管帝国的目的,他把帝国的首都移到了土耳其境内的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被他命名为君士坦丁堡。

所以说罗马帝国在476年的正式分裂,戴克里先的分治概念是个奠基。加上君士坦丁将帝国的首都移到东部的君士坦丁堡,可以说是为以后的东罗马帝国提前选好了国都位置。

现摆放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府入口处的四巨头像,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被威尼斯军队从君士坦丁堡抢回的战利品之一。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

关于戴克里先其它:

“戴克里先大浴场”,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座由皇帝出资修建的大型公共浴场。

这个浴场有热水浴、温水浴、冷水浴,有体育场、图书馆、画廊、音乐厅、游戏室、散步长廊等应有尽有的设施。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人。

遗址位于罗马市区中心,其中一个区域现在是博物馆;原热水温水冷水浴中心被改造成了一个教堂,安杰利圣母堂。

古罗马帝国兴起前罗马兴起以前的意大利史只能凭借考古发掘得到大致的了解。人类的足迹在20万年前就出现在这里。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的农耕者开始在此定居。在经历了铜器和青铜文化之后,意大利于公元前1000年以后进入了铁器时代,当时北来的印欧语系民族已经进入了中部的拉丁姆地区。公元前7世纪前半叶,在拉丁姆逐渐出现了40个左右的城邦。这些城邦以父权制的家族为基本单位,国王之外还有家族长组成的元老会议和公民大会。城邦之间有结盟关系和共同的宗教庆典。坐落在第伯河边的罗马城邦后来逐渐变成拉丁姆各城邦的领袖。

在很大程度上,罗马的成长得益于拉丁姆北边的伊达拉利亚文化之影响。伊达拉利亚人的起源不明。自希罗多德起就有关于他们是土著还是来自小亚细亚的争论。有的现代学者推测,伊达拉利亚人中间的统治者可能是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来自亚洲的武士,具有较高的文

化和管理水平,与当地原来印欧语系的维兰诺微人杂居通婚,形成一种新的文明。伊达拉利亚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托斯坎尼,多森林和泥沼;为自然屏障所隔绝的许多居民点后来发展成各自独立的城邦,政治统一倾向微弱。

伊达拉利亚的宗教仪式基本上是一种占卜术,也有类似中国看风水的内容;所信的神灵多半阴暗残酷,和希腊罗马明快欢愉的诸神大不相同。活人常被当作供奉神灵的牺牲品,而且让他们在决斗中互相残杀,是后来罗马观赏角斗士表演风气之由来。各城邦的君主制到6和5世纪时被贵族寡头政治所取代,中产阶级的地位也有所上升。伊达拉利亚城邦都有自治权,但相互之间有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伊达拉利亚文字到目前为止仍未被解读,仅凭考古材料很难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关系有详细的了解。贵族显然役使一些下层人民为其劳作,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我们不知道生产关系的细节。

水利工程、铜铁的冶炼和金属器物的制造为伊达拉利亚人所擅长,他们还与希腊和亚洲保持活跃的贸易往来。希腊人在公元前8世纪末叶已经开始较大规模地移民到意大利南部。他们带来了橄榄树和葡萄。希腊字母是拉丁字母的原型。希腊的青铜器、陶器、建筑风格和雕塑都为古代意大利人所喜爱和模仿。希腊的军事战略和建城术也传到了意大利。希腊城邦互相争斗激烈,他们在意大利的殖民地也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伊达拉利亚人在公元前7世纪前半期就在拉丁姆有很大的文化和政治影响,但他们自己缺乏统一的政治体制,所以无法在那里建立可以被称之为帝国的统治形式。伊达

拉利亚人在公元前524年攻打希腊殖民地库美受挫,拉丁姆的各城邦乘机起事。罗马的兴起结束了伊达拉利亚在拉丁姆的霸主地位。

分裂与统一

分裂与统一 ——沉浮中的德国民族主义 一、崩塌:第一帝国的分裂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终于在《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中结束,原本象征着德意志民族团结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至此,这块连接着亚欧大陆的领土分崩离析,千余个政治团体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渐渐地,在这个德意志最悲惨的17世纪之后,在这片政治、宗教、文化、阶级分离分裂的德意志的土地上,孕育了与英、法各国相比独树一帜的民族意识。德意志,这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现今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在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中逐步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德意志,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地区,德意志人本属古代日耳曼人的直系后裔,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混入了不同的异族成分。普鲁士人、莱茵兰人、西里西亚人、巴伐利亚人、波美拉尼亚人、法兰西-德意志人——所有这些人加在一起构成了德国人。而也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民族,让“Zerrissenheit”(英译:一种分裂的状态)成为德国人政治、思想中不可磨灭的符号。三十年战争——一场由宗教分裂引发的大混战,给予了德意志难以言说的伤痛。但是,在德意志人的心中,这种分裂越强盛、人们战神它的渴望也就越炽烈,这是德意志的精神。所以,在近代欧洲的任何国家里,都没有产生过像德意志这般强烈的民族主义来消除这种分裂,最终实现国家统一。 二、构建:民族主义思潮的起源 1.思想启蒙运动早期——民族自信的构建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强势崛起,让法国文化广为传播,成为欧洲各国的宠儿。在德国,法国文化也风靡一时,贵族和资产阶级趋之若鹜,一时间,崇法之风愈演愈盛。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普鲁士国王费里德里希二世(又称腓特烈大帝),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他不仅在统治期间显得相当开明,依照启蒙运动观念统一宪法草案、鼓进行司法改革、励科学文化等等,在各个方面竭力追求和模仿法国文化,更是以自己德语“讲得像个马车夫”沾沾自喜。不过,尽管出现了盲目媚法之风,受到法国思想启蒙引导的德国在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世界具有极强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巨擘。文化界的群星璀璨,

古罗马建筑艺术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专业班级:11级环艺4班 学号:110201041118 姓名:沈敏敏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摘要: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利卡类的建筑。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于公元前5世纪实行自由民的共和政体。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末的两次扩张中几乎统一了其周围所有的国家,在公元前30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国力空前强大。在经济上,它掌握了这个地区的财富;在文化上,也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 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其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边际帝国各地,最主要的建筑成就集中在罗马本城。古罗马建筑规模之大,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形制之成熟以及艺术形式和手法之多样,旷古未有。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到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纪录片大明宫影评

纪录片大明宫影评 纪录片大明宫影评精选(一): 最后在下线的前夕看了《大明宫》,由大明宫遗址公园投资金铁木导演的剧情纪录片。国庆前最后一个周末的电影院里空空荡荡,一共只有五个人。 唐朝,又是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唐朝。虽然大明宫已经变成了一片连地基都找不到的废墟,仍然值得让人哪怕在废址上修公园评logo地把它铭记。那是中华民族在全盛时期的标记,也是一千年来再未超越的悲哀。占地五百个足球场的大明宫,花了高宗年间十五个州税赋收入和百官一月薪俸的大明宫,拥有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宏大单体建筑——麟德殿的大明宫,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到延英殿的大明宫,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大明宫,那一个后宫的太液池,就能比得上多少个明清故宫后花园的规格。含凉殿上的飘飞裙角,太液池中的春雾秋风,梨园舞台上的太白豪饮,明皇月宫,此刻都只但是是中华民族再未复制的完美。我们只能听听辛酸的《梦回唐朝》,想象世界中心的长安的八方宾客海容百川,《大明宫》就是这样一部预设立场的纪录片,并非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讲述故事。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人能够在回首那些巅峰的年代时能够做到客观,因此与其说这是纪录片,不如说是宣传片。影片的3D技术对大明宫的重建可谓用心良苦,虽然我无从比较,但是完全能够感受到“飞重檐以切霞,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的大气稳重,而人物的加入也让影片更为生动,尤其开元盛世时时官员“凌晨上朝,那灯笼中流动的灯光彷佛长安城里的繁星”那样的细节。只是一向站在歌颂和怀念者的角度痛惜一千年多前的繁华,从立场上就失去了纪录片创作者的眼光。作为对建筑的赞美无可非议,但升华到历史的怀念

就让人觉得多少有点遗老遗少了。毕竟过去的事情不能以对错来评判之,要不然《罗马帝国兴衰史》也不会成为经典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想去西安的,大明宫这个宣传算是成功的。 纪录片大明宫影评精选(二): 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2000字幻城经典语录 大唐,这一个在国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朝代,这一个令世人最为景仰的朝代,这一个造就了无数传奇的朝代,如今或许只能在那泛黄的纸上依稀地探寻出往日的盛世气象。 繁华落尽,一切已烟消云散。那充满着诗人慷慨情怀的唐诗,而今只能在学堂里听着稚童读诵出来,诗中那激扬的气魄已不复寻;那罗衣飘飞的曼妙舞蹈,那盛世丝竹管弦的美妙交响,却早已经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或许残留了一丝的吉光片羽;那威严宏伟的皇家建筑,那玲致精巧的宫阙楼阁,都已成断壁残垣,在风吹日晒之中铭刻着世间变迁。 大明宫,那盛世大唐所最雍容大气的皇宫,那象征着大唐气度的皇宫,如今只是在西安北部残存着过往岁月的一些遗迹。三倍于凡尔赛宫,五倍于故宫,十二倍于克里姆林宫,十三倍于卢浮宫,大明宫这座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落,我们只能透过这些具体的数字和抽象的比较在脑海中想象那恢宏的气势,那庄严的气魄。励志短文 但是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的大型纪录片《大明宫》透过声色影像把我们带回了那一个美丽而奢华的朝代,那一个一去不复返的盛世帝国。 历史总是记录在那泛黄的书画之中,画纸上那滚滚烟尘的金戈铁马,那罗衣飞扬的美丽仕女,那身着奇装异服的众多使节,那轻歌曼舞、丝竹管弦齐响的热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兴衰 有关罗马起源的传说是这样的:特洛伊城失陷之后,一位名叫艾涅阿斯的英雄率领着幸免于难的特洛伊人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艾涅阿斯的子孙们在拉丁姆平原世代为王,直到罗慕洛斯和雷慕斯推翻阿穆略的统治,并在母狼哺育过自己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是为罗马。 罗马在起源方面不像希腊和东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古老悠久的文明源流,它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 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是由王政时期到共和国早期到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的政治改革到共和国向帝国的演变。 王政时期(前8世纪-前6世纪) 由于特别缺乏原始时代遗留的古物,罗马文化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处于扑朔迷离之中。 据推测,来自小亚细亚的入侵者埃特鲁斯坎人约在公元前800—700年间征服了台伯河北部地区和拉丁姆平原,公元前7世纪以后,又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 在“王政时期”,发生了很多典型的历史大事。 前753年: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建立罗马市(ab urbe condita) 前753年-前715年:国王罗穆卢斯在位。 前715年-前673年:国王努玛·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位,创建了元老院和祭司团。 前672年-前535年:四位国王相继在位 前535年-前509年: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在位。 前509年:塔克文被驱逐,罗马共和国建立。 而王政时期之后,便到了共和国早期的寡头政治 其主要特征是: 库里亚大会仅保留宗教方面的职能。 少数贵族家族控制着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元老院,并产生出两个为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 公元前470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保民官对贵族们制定的侵犯平民权利的法律有否决权。 公元前450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把以往由贵族们随意解释和滥用的习惯法变成了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成文法,从而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 公元前287年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特里布斯会议(即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须经过元老院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些胜利成果使平民与贵族在一段时间内(公元前3-前2世纪)携起手来,创造了一种较民主的政治气氛。 到了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 苏拉独裁后出现的“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力的蔑视。 恺撒死后,屋大维(前63年-前14年)依凭着与恺撒的亲戚关系跃居高位,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镇压了刺杀恺撒的共和派贵族力量。 在屋大维执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谦虚地自称为“第一公民”,但是他却已经在共和国的旧瓶中装上了专制主义的新酒。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 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

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 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 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 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 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

全球分裂: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_

全球分裂: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_ 全球分裂: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 内容简介 《全球分裂》是《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亦名《超级帝国主义》)的续篇,描述了债务国和原材料出口国在20世纪70年代寻求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作为一项民族主义而非左派的计划,国际经济新秩序倡导非共产主义版的新政,以改进原材料的贸易条件和建立农业和工业自立,最终避免贸易依赖和对外债务陷阱。 今天,这一计划已成为一段被遗忘的插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首相和翌年罗纳德•里根赢得美国总统选举之后,该计划的积极面全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的金 融紧缩和私有化取代了。在过去的20年中,外国政府的公共企业被私有化,而公共企业的发展曾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中心支柱。欧洲不仅没有寻求一条出路。替代华盛顿共识及其以美国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且连欧洲自己也实施了迄今只有不幸的债务国才采纳的货币主义紧缩政策。 作者简介 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一书作者,是美国独立

的金融和经济分析专家。1960年代为大通曼哈顿银行和安 达信公司做国际收支分析,此后一直活跃在华尔街,为很多金融公司作咨询服务。同时也先后在多所高校教授金融课程,现在是美国长期经济趋势研究所所长、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的有杰出贡献的教授。他出版了大量的论述美国金融统治地位的著作,包括《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全球分裂》和《贸易、发展和外债》等,而且是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和美国等国政府以及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的经济顾问。他也是2008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丹尼斯?库钦奇的主要经济政策顾问。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跌入美国金融战略陷阱后,他又频频访问这些国家,他的财政金融政策建议帮助普京政府摆脱了金融危机,扭转了俄罗斯危局,值得中国高度重视。 目录 译序 新版前言 原版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一个美国世界 第一章美国治下的和平 第二章美国短期国库券本位制与金本位制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10历教1班肖芳 26 摘要: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则展现着欧罗巴文明的辉煌。古希腊的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从兴起到成就的顶峰,发展成自己的建筑风格—和谐、完美、崇高。而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同时,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因此,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字: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柱式 一、古希腊的建筑 古风时期,古希腊的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亚式建筑,风格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①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建筑规的风格。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的建筑。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神殿莫属。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称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并且正立面和侧立面的柱子的关系为N和2N+1。建筑作为一门有原理、有规则,有计算的科学,是在希腊人手中建立的。古希腊人又是一个追求美得民族,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他们这里得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统一。在地中海的下,他们的神庙熠熠生辉,他们就在这样的广场、剧场、城市中谈论哲学、欣赏悲剧、实现留给人类历史的一段传奇。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9世纪起,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在公元5世纪的古典文化时期达到成熟,产生了雅典卫城这一伟大的、永恒的杰作。 公元前5世纪在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造的雅典卫城,达到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的最高水平,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建筑界、考古界、艺术界人士以及热爱古典文化的人们的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现代希腊人的骄傲。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是祭祀雅典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罗马人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整体来取代旧的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可是罗马帝国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奥古斯都定下的制度只是暂时阻止罗马衰落的脚步,他死后,继任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他们只懂吃喝玩乐,完全忽略治理国家,坐吃山空,傍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些只顾酒池肉林的皇帝,全城百姓就“理所当然”的腐败堕落。结果加速罗马帝国的衰落。 我认为,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罗马人的自负骄傲心理,从平民到皇帝,没有前瞻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总想着自己是强悍的一组,飘在云端就忘了下落的危险,所以,罗马人民的心态也加剧帝国动摇。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我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整个罗马由之前的好斗功利到现在的腐败堕落,军事制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那时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是罗马公民才拥有的,而且武器由自己提供,战事结束就回家休息。崇尚武力的罗马人就开始到处扩张版图获得财富,这样的军队虽然是非职业化可是一旦战斗,数量庞大,而且上下一心,最富有战斗力。但是随着战线拉长,而公民权又限于罗马人,这就出现兵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募兵制出现了,使得罗马军队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军队的出现又导致军队成分改变,由有财产的公民变得是罗马的无产者。可是这些无产者不再关系荣誉,更多的是瓜分战利品的权利,他们变得只对将军忠心而非整个罗马共和国,从这里开始,罗马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各为其主。再到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来养雇佣军,而那些被罗马政府的外族人就伺机寻找反抗的机会,雇佣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攻击罗马。而实际上,后来的罗马也证实这点,皇帝成了军队手中的傀儡,谁满足雇佣军谁就是主。 而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事防线都没有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最后只能在别人股掌中衰落,罗马就是这样,三次兵制的改变实际上将罗马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推向一个任人鱼肉的砧板上。 第三,我觉得,罗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浸养,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那么你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分裂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介绍历史两大帝国秦帝国与古罗马说起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也许有些人会说,因为那个叫做狄奥多西的皇帝在临死前把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 这个答案其实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 老皇帝狄奥多西的临终遗愿是叫俩儿子共同友好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并不想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二部分一人一份。他去世的时候大儿子16岁,小儿子10岁,他给二人找了个共同的监护人,一位帝国最能干的武将。 这个最能干的武将,就是在上次发文提到的罗马浩劫中,提出以1500公斤黄金给西哥特人换取和平的那位将军。此人可惜死于皇帝一声令下。 权力与财富是能引起人间兄弟阋墙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这种“共同管理”的美好愿望终归流于“美好愿望”。 但是狄奥多西并非“共同管理”美好愿景的第一人,早在公元286年,有个皇帝首次提出了“共治”的概念并加以实施。 当时罗马帝国已不如鼎盛时期强大,周边蛮族叛乱不断。

公元286年,皇帝戴克里先,首次采用了二帝共治的方法,西边、东边各一位皇帝。 戴克里先是谁?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共治之法? 先看看帝国的3世纪有什么特点。 古罗马帝国在3世纪之前,是扩张阶段,而进入3世纪后,是维持和打压反叛的阶段。 古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线是以莱茵河多瑙河为边界的,这一带不停的发生起义、蛮族入侵,再加上帝国东部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整个帝国处于拼命四处灭火的忙乱状态。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军人皇帝,但是基本都比较短命,战死的也好,被暗杀的也好,没有一人长治久安。 帝国从公元193年昏庸的角斗士皇帝康茂德死后到公元284年,91年期间共23个皇帝相继执政,最短的仅半月。 23个皇帝中,14人死于谋杀,3人病死,2人自杀,2人战死,还有两人一个是意外,一个是被俘虏死于敌方狱中。可见罗马帝国皇帝这个职位是高危行业啊。 所以历史学家把康茂德视为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皇帝也不足为奇了。 直到公元284年,一个警卫队长登基做了皇帝,这个人维持了21年的统治,这在3世纪是多么罕见啊。 这个警卫队长就是戴克里先。他出身卑微,父母是农场被释放的奴隶,虽然他是管后勤的警卫队长,但好歹也算是兵营里混过的,他

胡适如何怕老婆

书里书外 柳已青文 胡适14岁时,就奉母命与江冬秀订婚了。他18岁时,母亲命他由上海回家结婚。他因家中没钱办婚事,自己也没钱养家,就以求学要紧,坚决地拒绝了办这桩喜事。直到他由美国回来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年已27岁才完婚。写诗说: 记得那年。 你家办了嫁妆, 我家备了新房 只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这十年来, 找了几朝帝王, 看了多少世态炎凉。 锈了你嫁妆剪刀, 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 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只有那十年的陈爆竹, 越陈便越响。 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在那个亦旧亦新的时代,颇受人关注。在民国史上,也有研究的价值。这里说一说胡适惧内逸事。 胡适生逢卯年,是属兔的。他太太江冬秀是寅年生的,属虎的。小兔自然怕老虎,

所以有流传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胡适接到朋友自巴黎寄来的十几个法国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谐音恰为“怕太太”,乃戏赠友好成立“怕太太会”,作为会员的证章。 古旧书商魏广洲讲过胡适买书,因惧内而不能痛快地付书账的尴尬。 胡适常买书,对旧书商很客气,但家中的财权掌握在夫人手中。先生爱买书,太太不爱给钱,书账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出手还账,还账时嘴里还牢骚埋怨不断。大家佩服胡适,但做他的买卖要和把钱抠得紧的胡太太打交道,大多感到麻烦不痛快。 胡适在《胡适留学日记》中有一节“余之书癖”。在旧书肆贱价购得两本原版世界名著——H·A·泰纳的《英国文学史》和吉本的《罗马帝国兴衰史》,胡适在日记中记下来,以志沧桑之慨,“吾有书癖,每见佳书,辄徘徊不忍去,囊中虽无一文,亦必借贷以市之,记之以自嘲”。 对于爱书、购书有癖好的人来说,最痛苦、最无奈的事莫过于面对梦寐以求的书,而囊中羞涩。琉璃厂的书商给胡适送他想要的书时,面对的不是无钱买书之虞,而是如何动员太太痛快地付钱。胡适真是好修养,任凭他的太太怎样发牢骚、如何抱怨他买书,也不会冲她发脾气。他的所为真是“P.T.T”俱乐部成员的楷模。难怪胡适晚年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我冒昧地猜想,是不是和胡适惧内的心理感受和生活经历有关呢? 岂止是买书惧内,还有饮酒,也怕老婆。当然这可能是巧妙的托辞。1931年春天,胡适由沪赴平,路过青岛,杨振声、梁实秋邀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演,讲得头头是道,孜孜不倦,听众无不欢喜。当晚,青大设宴,有酒如渑。当时,青岛大学的八位教授、老师经常聚会,名为酒中八仙,30斤花雕一直喝到酒坛见底。胡适看到他们划拳豪饮的场面,连忙从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戒指给大家传观,上面刻着“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他的。闻一多见状,笑呵呵地说:“不要忘记,山东本是义和团的发祥地之一。”胡适以遵夫人之命为借口,作劝酒的挡箭牌,好在朋友也明白他的处境,也不勉为其难。而事实上,除非身体情况不允许,“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梁实秋语)胡适惧内,我以为,一是他深刻洞察了人类婚姻的本质和他所处的情状;二是他的确离不开他的太太,有爱有责任。尽管胡适的身边不缺少红颜知己,也有婚外恋情,比如,韦莲司和曹诚英,但胡适与江冬秀牵手一生,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对曹诚英有这样刻骨的相思,胡适还是没有离开江冬秀,当然这不是惧内能解释的,这是胡适的理性。胡适先生惧内,从来不掩饰这一点,且常拿来自嘲,自嘲是一种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罗马帝国兴衰史[管理资料]

罗马帝国兴衰史[管理资料] :《罗马帝国衰亡史之两安东尼治下的黄金时代》[原创 2006-04-28 22:46:33] 英国历史家爱德华?吉本着《罗马帝国衰亡史》全书出版至今已逾二百年。我国出 版界传出它的一卷节编本中译本问世的信息,依然令人鼓舞。爱德华?吉本出身于 一个拥有大地产的资产阶级家族。据他追记,其家族在,,世纪时开始拥有土地。到,,世纪后期,其远祖已获得缙绅的称号。当时风气,农村殷实之家,大都把子弟送往城市习商。这个家族已有几代人到伦敦从事商业活动,并出现过一位周游西欧并远游美洲的旅行家。吉本的祖父爱德华曾任南海公司董事,由于一次船只失事而破产,但他东山再起,又复积资十万英镑。吉本的父亲亦名爱德华,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为托利党人,拥有缙绅称号,一度担任伦敦城的区长,并曾当选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吉本的母亲朱迪思?波顿为伦敦商人之女。吉本于,,,,年出 生于伦敦附近的帕特尼镇,是父母的长子。他后来在回忆录中颇以其出身门第而自豪:“我出生于一个自由而文明的国家,一个科学和哲学的时代,一个门第荣耀、 家资富有的家庭。”吉本幼年身体孱弱多病,母亲连生多胎,无力照管,幸赖姨母凯塞琳?波顿悉心看护,几次转危为安。他所受的初级教育很不完整,时常因病中断,,,岁丧母后,又一度辍学,幸赖他生性好学,又得姨母辅导,读了许多古希腊罗马的人物传记,启发了对古典时期历史的兴趣。在入大学之前,他对希腊文和拉丁文都已打下良好基础。,,,,年吉本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当时只有,,岁。他对世界历史怀有很浓的兴趣,从古代而及于近代,几乎尽读所能得到的关于阿拉伯、波斯、蒙古和突厥史的英文着作,在他阅读的书单中也列入了中国史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院生活使他失去学习兴趣。他更换了一位导师,这是一位“只记得薪俸,不记得职守”的人,对学生既不指导,也乏管理,虽同住一院,却只见过一面,俨然路人。吉本深感无聊,称这段日子为修道院生活,时常离校出

论国共两次合作与分裂的外在原因

论国共两次合作与分裂的外在原因 作者:杨汉强 字体:【大中小】 [摘要]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关键词]国共合作分裂国际关系 [作者简介]杨汉强(1981—),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 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无时不充满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而远东地区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于中国政局乃至国共关系的变化,则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力量大博弈与国共第一次合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影响中国政局的主要国际势力,有美国、英国、日本和苏联等国,还有共产国际。由于“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分赃”不均,各帝国主义通过召开华盛顿会议,暂时在侵略中国的争斗上达成妥协,“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P143),引起中国政局的变化,成为国共合作的外在“压力源”。这时,建国不久的苏俄刚刚粉碎了国际帝国主义的联合武装干涉,迫切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以集中精力恢复因战争而破严重破坏的国内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且改善其在东方的国际战略地位。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在东方寻找朋友和支持力量,共产国际和苏俄加快了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开展工作的步伐。苏俄和共产国际陆续派出使者和顾问,帮助孙中山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从思想上、理论上和物质上给予孙中山宝贵的援助,从而坚定了他改组国民党和实行联俄联共政策的决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进行了两年的热烈讨论,由“一大”确定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到“二大”确立“民主联合战线”,由同意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党外联合”逐渐发展为与中国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1922年8月杭州西湖特别会议中共领导人与马林激烈争论后,终于接受了共产国际决议,并由中共“三大”正式确定,付诸实施。因此,苏俄和共产国际在东方的战略决策,事实上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催化剂”。这样,既有外来的“压力”,又有“催化剂”的加速作用,国共第一次合作,水到渠成。 二、帝国主义分化革命阵营、共产国际和苏联原则失误与国共分裂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专业班级:文学院英语1001班学号: 101110116 姓名:巨芬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摘要: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利卡类的建筑。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于公元前5世纪实行自由民的共和政体。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末的两次扩张中几乎统一了其周围所有的国家,在公元前30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国力空前强大。在经济上,它掌握了这个地区的财富;在文化上,也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 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其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边际帝国各地,最主要的建筑成就集中在罗马本城。古罗马建筑规模之大,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形制之成熟以及艺术形式和手法之多样,旷古未有。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到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只要你的英语足够好

只要你的英语足够好 1.https://www.doczj.com/doc/598168579.html, 喜欢读英文书的朋友差不多都知道这个在线书库,该书库几乎每天都有新书增加进来,目前其所拥有的在线免费图书已超过2万本,内容涉及众多领域,阅读格式也多种多样。最好的是,你可以通过每本书所提供的链接,还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其他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在线书库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本文所提供的其他一些书库就是本人通过这一书库的线索找到的。 2.https://www.doczj.com/doc/598168579.html,/m/moa/ Making of America(MOA)是研究美国从南北战争到重建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的极佳的网上资源,当然其收藏内容远不止于此,欧洲各国的历史以及著名作家的经典著作也非常之多,比如英国湖畔派诗人的全集、休谟的英国史(6卷本)、基佐的法国文明史(8卷本)等等,而且所有图书皆为图形格式或PDF格式,并且都是扫描输入的,原汁原味。遗憾的是,出于版权保护的考虑,所收图书的作者差不多都是已故距今至少70年以上的。其中很多书都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遗憾之处是其PDF格式不能整本下载。 3. https://www.doczj.com/doc/598168579.html,/Posner/ 这里还要向大家极力推荐Posner先生的这个个人藏书网站,书籍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每本差不多都是善本,甚至可能有孤本。比如他所收藏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居然是第一个剧团演出本!吉本的《罗马帝国兴衰史》好像也是第一版的。所有图书皆为原书扫描输入,保留了这些善本书的全貌,非常值得藏书家收藏!缺点也跟MOA一样,不能整本下载。个人非常推荐!~ 4. https://www.doczj.com/doc/598168579.html,/details/texts Internet Archive也是一个不错的在线书库,其中的百万书库项目(Million Book Project)号称到2005年底要将百万册图书数字化,不过到目前为止该书库好像只有1万多本书,但这样的成绩也很不错啦。其中的很多书都有DjVu、PDF版,也有不少好书,值得一看。 5. https://www.doczj.com/doc/59816857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598168579.html,敢号称自己是“Great Books Online”当然有其理由,因为光它的“哈佛经典丛书”就多达100卷,哪位读者要是能将其读完,我看成为大师级人物应该不成问题。此外还有很多极有价值的百科全书和词典,比如哥伦比亚百科全书(第六版)、美国文化遗产词典、名人名言词典等,所有的辞汇还都带发音,相当不错。 6.https://www.doczj.com/doc/598168579.html,/ 这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电子图书中心,你要是只看其书库分类目录,你肯定会怦然心动,感觉这个中心简直是一个宝库,然而遗憾的是,其中很多的东东只限于该校师生访问,并不对外。但是其对外的部分也算不错了,值得好好淘一淘。 7.https://www.doczj.com/doc/598168579.html,/index.shtml 这个经典作家书库收集的作家和书籍颇为不少,但大多以文学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它配有百科辞典功能,每本书中的很多词汇都可链接到辞书中,读者可听到该词的正规发音以及释义,有些书还有真人阅读片断,实为外语学习的好帮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 第二课时 罗马帝国的兴衰

第二课时罗马帝国的兴衰(见学生19 页) 一、罗马城的建立 公元前__8__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城建立起来||。 二、罗马共和国 1.建立:公元前__509__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2.对外扩张: (1)扩张条件:罗马人是__尚武__的民族||,强大的罗马__军团__兵种齐全||,装备精良||,作战英勇||,战术高超||。 (2)经过:__公元前3__世纪||,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__公元前2__世纪||,罗马战胜地中海强国__迦太基__||,成为__地中海__世界的霸主||。 3.共和制度:罗马共和国设有公民大会和元老院||,还设有执政官、大法官、监察官和保民官等高级官吏||。__元老院__是罗马共和国权力最大的国家机构||。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__贵族__政治和__民主__政治的结合||。 4.衰落:公元前73年||,罗马角斗奴隶爆发了__斯巴达克__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三、罗马帝国 1.背景:公元前1世纪||,随着版图的迅速__扩大__、__人口的日益膨胀__和__社会矛盾__的不断复杂化||,罗马的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共和国制度已无力维持||,先后出现了苏拉和恺撒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 2.建立:__公元前27__年||,罗马共和国的“元首”__屋大维__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__罗马帝国__所取代||。 3.强盛:公元__2__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基本确定||,罗马成为地跨__欧、亚、非__三洲的大帝国||,__地中海__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被人戏称为“__罗马人的小澡盆__”||。帝国最初的两百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史称“__罗马和平__”时期||。 4.衰亡: (1)分裂:3世纪起||,罗马帝国就爆发了全面危机||,人民起义不断||,日耳曼人入侵||。__395__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2)灭亡:__476__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__日耳曼__人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以__君士坦丁堡__为中心||,继续存在了约一千年||。

分裂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代

分裂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代 第一节 帝国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 历史重点 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之局 司馬懿逐漸掌握魏政 曹魏將匈奴一分為五→削弱其勢力 蜀漢任用蠻夷領袖為地方官→維持局面穩定 孫吳長期征討山越→設郡縣加速開發 司馬炎篡魏建晉,為晉武帝→280年統一天下 八王之亂:宗室諸王爭權奪利爆發內戰 內徙之因:中原亟須勞動力、動員胡人為兵 亂華之因:胡漢衝突不斷、胡人過多嚴重威脅首都 课程统整 一、三国的兴灭

第五章分裂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代 历届试题 (A)1. 学者发现许多三国时代吴国的文献资料,包括《隐核(查核)新占民簿》、《隐核州军吏父兄子弟簿》、《兵曹徙作部工师及妻子簿》、《郡县吏兄弟 叛走人名簿》、《生口买卖簿》等。这些簿册的作用应是:()A掌控各类人 口,增加税收()B强迫职业世袭,确保生产()C因应战争需要,强制征兵 ()D分析人民寿命,发展医学。 1. 中国自发展出“编户齐民”制度后,历代统治者无不努力更准确的掌控各类人口增减及流动数字,因 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国家税收与发展。 二、西晋短暂的统一 第二节南北政权的对峙

历史重点 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 荊揚之爭→造成政局動盪 前秦平定北方,大軍南侵 肥水之戰→東晉轉危為安 课程统整 一、东晋与十六国 历届试题 ( B )2. 淝水战前,前秦朝廷关于是否出兵讨伐东晋,廷议热烈。(甲)权翼说:“晋虽微弱,未有大恶。君臣关系很好,朝廷内外,也都和谐。”(乙)慕容垂

第五章分裂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代说:“意见多了,难作决定,陛下圣心独断就可以了。晋伐吴的决议,即未经 群臣讨论。”(丙)高僧道安说:“陛下居中土,制四海,比得上尧舜,不必 栉风沐雨,经略远方。”以上意见中,赞成出兵与反对出兵者,应是:()A甲 乙赞成;丙反对()B乙赞成;甲丙反对()C甲丙赞成;乙反对()D甲赞成; 乙丙反对。(106指考)2.甲的说法认为东晋相当团结,不应攻打;乙举晋伐吴的例子,表示赞成攻打;丙认为不必劳师动 众,到远方打仗,所以认为不应攻打。 二、南北朝的分立 历届试题 ( A )3. 两个鲜卑大臣议论国政时发生争执,一人口操汉语,引用儒家理念发表

罗马帝国的分裂

罗马帝国的分裂 公元395年1月,信使骑着快马在驿道上飞奔,他们传递着一个惊人的消息,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米兰“驾崩”。 不久,帝国最高当局根据皇帝的遗嘱,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帝国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治。十八岁的长子阿卡狄乌斯统治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年仅十岁的次子霍诺利乌斯则接任西罗马的皇位,以拉韦纳(在今意大利东北部)为首都,但名义上的首都仍是罗马。从此以后,东、西罗马帝国分治的局面便正式固定下来。 罗马帝国虽然到此时才分裂,但分裂的倾向却早已显露。 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罗马帝国开始出现统治危机。国家大权落到了宫廷禁卫军手中。禁卫军原本是屋大维建立用来保卫皇帝的,他们现在与其说是皇帝的保卫者,不如说是伤害者,甚至随意立帝、废帝。例如公元235年到284年这四十九年间,他们废了足足二十四个皇帝,这些皇帝成了宫廷禁卫军的傀儡。 公元284年11月17日,宫廷禁卫军队长戴克里先,被士兵们推举为罗马帝国新的皇帝。这天,戴克里先头戴皇冠,身穿紫金色丝织衣服,脚蹬着镶宝石的红色半高统鞋,接受朝臣和军官的拥拜。他在宦官的簇拥下,像东方君主一样,要所有接见他的人,必须俯身跪拜,并亲吻他的长袍下摆。他自称他的权力起源于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朱庇特神,不受任何限制,对臣民握有生杀之权。他把自己的称号由过去的“元首”改称为“君主”。这标志着罗马帝国完成了由元首制到专制君主制的转变。 此时,戴克里先在小亚细亚的尼科美地城,建立起新的首都。他意识到,罗马帝国疆土庞大,他一个人难以统治帝国全境,因此委托他的朋友马克西米安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马克西米安将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作为自己的首都。第二年,戴克里先任命马克西米安为“奥古斯都”,这样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所有的命令都用他们两人的名义发出。 转眼到了公元293年,这两个“奥古斯都”又各任命了一个“恺撒”,作为自己的副职。出于巩固皇室统治的考虑,两个“奥古斯都”还把自己的女儿分别嫁给两个“恺撒”。此后,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边防,但却损害了帝国的统一,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由于戴克里先设立两个“奥古斯都”,原来统一的罗马帝国实际上分成了东罗马与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包括希腊及其以东的地方,西罗马则包括意大利及其以西的地方。戴克里先自己治理东罗马,而另一个“奥古斯都”治理西罗马,只是西罗马皇帝要服从东罗马皇帝。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在同一天宣布退位,他们的女婿继位后,又各自任命了自己的助手。戴克里先想,这样一来,帝国将坚不可摧,不会发生内乱。可是在他退位以后,帝国又陷入了群雄相争的内乱之中。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在军队的支持下当上了西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随后,君士坦丁又进行了十八年的帝位争夺战,于公元323年再度恢复了帝国的统一。 此时,帝国西部逐渐地衰落,而东部却保持了相对的繁荣。于是,帝国重心开始东移。罗马也渐渐失去了昔日政治中心的作用。君士坦丁宣布把首都从罗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