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方需求和期望信息识别分析和监视评审表

2018年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方需求和期望信息识别分析和监视评审表

2018年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方需求和期望信息识别分析和监视评审表

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精心整理 1.1. 质量管理措施 1.1.1. 质量承诺 确保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符合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彻底杜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 1.1. 2. 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组织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21.1.3. 1?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 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定期召开生产质量例会,协调工作,总结工程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处理质量事故。? 2、项目工程师 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及质量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审查各项施工技术方案的贯彻实施情况,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

疑难问题; 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审查质量事故整改方案,??根据工程进度定期检查和阶段验收。 熟悉专业工程图纸,解决设计图纸中的技术问题,制定各工序施工技术方案,办理技术洽商,保证工程质量,对质量事故制定整改方案。 3、质检员 负责监督、执行国家、地方的质量检验标准、施工规范、法规;?负责监督、执行公司有关质量技术规定的实施; 4 5 1.1.4.施工过程质量检测 工程检测是在施工程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是工程质量好坏的具体体现,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1、进场质量检测 施工材料、设备在进场安装前,必须经过现场质量检查员的进场检查。???施工材料、设备必须有合格、有效的生产厂家资质证明、检验报告、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进口商品还必须有商检证明、报关单等相关证明材料。

?质检员检查通过后,报送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二次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施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和设备,施工方必须更换,不得进场存放,更不得使用到工程中,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过程质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禁止偷漏工序,质检员检查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工艺,施工方必须无条件整改到合格,才能进到下一道工序施工,以 3 1.1.5.质量保证措施 1、管理措施 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要环节设置控制点。 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设专职质检员和责任工程师作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传递的主要人员。 项目经理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安排,以纠正影响质量的偏差和倾向。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程序文件操作,以标准化的方式统一现场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含表格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ISO9001:2015) 1. 目的 为满足ISO 9001:2015标准的要求,正确理解、协调和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实现预期的结果。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组织相关方包括:顾客、供方、员工和股东及政府监管部门和其它民间组织等的需求和期望的识别、理解、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管理。 3. 职责 总经理办公司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文件的修编管理和组织实施。 人力行政部负责公司员工和股东及政府监管部门和其它民间组织等的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 营销部负责产品和服务的用户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 采购部负责外部供方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技术质量部负责用户和顾客、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部门、其它民间组织的需求和期望的评价和协调、控制。

生产部负责用户和顾客、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部门、周边居民和其它民间组织的需求和期望的评价和协调、控制。 4. 工作要求 工作程序 人力行政部编制提交“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和控制、管理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相关部门按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相应的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提交评价结果和协调控制措施。 人力行政部组织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会议,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主管参加审议。 人力行政部根据会议审议结果,汇总编制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满足情况分析评价报告,制定协调、控制管理措施。报经总经理签批后实施。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时机选择 a.通常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管理评审认为必要时进行; b.在组织宗旨、战略、内外部环境、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发生重大改变时进行。 评价人员 参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控制管理的人员应为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评价管理知识培训合格的部门主管。

环境体系内外部因素监视和评审报告1

环境体系内外部因素监视和评审报告 批准:审核:填制: 2017年9月5日,由管理者代表主持,安环部组织,各部门领导、体系员及相关岗位人员参加,对公司环境体系有关的各项相关过程(工作)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一、监视和评审的依据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公司相关体系文件 二、监视和评审所涉及相关信息的时间段: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 三、相关信息的来源及监视和评审的方式 1、查阅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文件和记录 2、各部门相关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报告 3、相关统计数据 4、与相关人员(公司领导、部门领导、班组长、各岗位员工)沟通、座谈 5、召开由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讨论 6、必要时通过网络搜索和相关媒体得到的信息 7、相关部门参加政府、集团相关会议得到的信息 8、主管部门定期进行的检查巡检结果 四、监视结果 (一)外部因素 1、国家相关政策及变化情况 ——涉及公司环境管理相关的政策有无新增或变化:暂未发现变化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2、合规义务方面 ——今年以来新增或变化的适用的环境管理相关法规标准情况:暂未发现变化 ——原有法规的合规性评价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和现场检查结果,合规性良好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3、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管理手段应用及趋势方面 ——行业应用及趋势分析:暂无相关信息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4、对环保设备设施及配备件的供应、质量现状及趋势方面 ——供应商变化情况:无变化 ——供货及时性:及时 ——不合格品情况:未发现 ——质量波动情况:均合格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二)内部因素的监视和评审: 1、对公司环境管理是否符合公司生产经营宗旨方面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2、体系文件(含记录)方面 ——文件的齐全性、符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内审结果,未发现问题——执行情况如何:根据内审结果,未发现重大问题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3、环境管理涉及的人力资源现状及趋势方面 ——相关人员数量有无变化:无 ——相关员工调换岗位情况:无

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1.1.质量管理措施 1.1.1.质量承诺 确保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符合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彻底杜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 1.1. 2.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组织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行三级质量管理。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全面领导,是质量的第一责任者。项目总工对质量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是质量的第二负责人,项目上配备的班组长、质检员、专业工程师作为组员具体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2、项目质量保证实施小组 项目成立以质检员为核心,各班组长为组员的质量保证实施小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反馈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和监督,层层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施工责任制”。公司项目质量检查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对本项目进行质检和抽查。 1.1.3.质量管理责任制 贯彻“谁管生产,谁就管质量;谁施工,谁就负责质量;谁操作,谁就保证质量”的原则,实施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并采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主要的岗位责任制如下: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定各岗位人员的质量责任; 根据本工程质量目标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组织好项目内的均衡生产,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 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定期召开生产质量例会,协调工作,总结工程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处理质量事故。 2、项目工程师 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及质量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主要职责如

下: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审查各项施工技术方案的贯彻实施情况,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疑难问题; 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审查质量事故整改方案,根据工程进度定期检查和阶段验收。 熟悉专业工程图纸,解决设计图纸中的技术问题,制定各工序施工技术方案,办理技术洽商,保证工程质量,对质量事故制定整改方案。 3、质检员 负责监督、执行国家、地方的质量检验标准、施工规范、法规;负责监督、执行公司有关质量技术规定的实施; 负责监督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 负责监督、检查、核验各分项工程质量,及时向上级报告质量状况和质量事故,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建立质量台帐、档案。 4、材料员 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物资分供方的评价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进度,及时、高质、保量地提供材料、成品、半成品,并对其进行检查验收,索取材质证明,向技术部门提供,并对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 5、班组长 班组长执行本项目质量目标,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负直接管理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熟悉本专业图纸,施工规范,解决工序交叉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平衡协调各作业组之间关系; 组织本专业的技术质量交底、质量自检工作,组织按设计图纸、按规范施工; 协同材料人员,完成进场物资的质量检验、产品标识工作; 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进行处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执行工程技术资料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施工技术资料,对全部工程资料进行自查、自检,审核、汇总,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全部施工技术资料。

质量资料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质量资料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目的 确保项目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推动公司信息化管理,达到施工质量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目的,以便公司适时掌握项目质量控制动态。 二职责 施工员、质量员 做好施工、质量工作记录,及时的将质量检查资料整理交信息化操作员;总结、分析、整理质量资料,并归档保存。 资料员 做好质量验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信息化操作员 负责质量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的上传工作。 三质量资料管理规定 1、项目部质量员、施工员对所有施工前和施工期间形成的质量工作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归档保存。 2、质量员应形成工作记录: 1)质量管理计划与工作计划;质量日记; 2)过程施工中实物检查的实物实测、目测记录; 3)实物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记录,整改后的复查记录; 4)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如防水、大体积砼、高支模等); 5)建筑功能检测的记录(如盛水、蓄水试验、室内空间尺寸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结构检测等) 6)监理或上级建设主管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单的整改记录及回复情况。 7)质量预验记录及质量验收记录。 3、施工员应形成工作记录: 1)施工计划、混凝土浇灌记录及施工日志; 2)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交底记录; 3)施工过程控制的记录; 4)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施工要点的控制(如防渗漏、大体积砼、防空鼓等); 5)不符合项的整改记录; 6)质量预验记录及质量验收记录。 4、各种工程例会、质量例会的会议记录及工程往来文件也要归档保存。

5、质安部质量督查时将检查施工员、质量员工作记录,并依据公司《质量奖罚管理办法》进行奖惩。 四信息化管理规定 1、项目应指派专人负责信息化数据上传工作。 2、信息化操作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数据,并及时上传至新中大质量管理模块对应模块栏。 3、质安部每月对项目信息化录入进行考核。 五相关表单 表10.1: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块数据录入标准 表10.2: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块考核评分表

工程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和期望

工程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和期望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去满足或超出利益相关者对某个工程项目的合理要求及期望。因此,首先要认真识别和理解同工程项目密切相关各方的不同要求和期望(包括范围、进度、费用、质量以及其他目标)。相关各方总体利益是一致的,但关注的焦点不同,有时还在一些问题上有冲突,需要加以协调。至少需要从以下五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工程项目具有哪些利益相关方;二是他们具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和期望;三是他们每一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期望是什么;四是这些要求和期望具有什么样的冲突;五是如何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去协调这些冲突,并满足或超出他们的合理要求及期望。 (一)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 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是指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项目实施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群体和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清楚谁是本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方,明确他们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然后对这些要求和期望进行管理和施加影响,确保工程项目获得成功。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和类型,对利益相关方的命名和分组可以帮助识别主要利益相关方,图1-2列出了工程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方。 (二)工程项目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 下面是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 (1)业主——投资少,收益高,时间短,质量合格。 (3)承包商——优厚的利润,及时提供施工图纸,最小限度的变动,原材料和设备及时送达工地,公众无抱怨,可自己选择施工方法,不受其他承包商的干扰,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迅速批准开工,及时提供服务。 (4)供应商——规格明确,从订货到发货的时间充裕,有较高的利润率,最低限度的非标准件使用量,质量要求合理。

谈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谈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说起信息化,大家可能最关心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到底要多少?二是实施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确实,作为中小企业,我们能投入信息化建议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我们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的资金来搞信息化。我们中小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效益才是我们企业信息化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今天,我就将我公司作为一个实例,谈谈信息化在我公司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我公司规模不大,但实施信息化的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时公司为了新产品开发,买了一台东海8086电脑,率先在技术开发方面实施了信息化。然而,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竞争超过价格竞争的今天,提升质量管理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对我们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而信息化正是快速提升质量管理效率的有效工具。其实,我公司实施信息化并没有像有些企业那样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比如像顾客关系管理CRM,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管理ERP、企业流程再造BPR等。尽管没有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我们也能将信息化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主要是因为我们坚持合适才是最好的原则,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YCDBS 产品检测管理软件,YCSGD生产随工单维护系统、条形码识别与数据存取系统、文件控制系统等;并购买引进了财务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专业管理软件,使信息化在技术开发、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商动态管理、顾客关系、财务管理、仓库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子商贸等方面发挥它特有优势。并且,我们公司现有的23台电脑都连成局域网,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共享,使我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信息软件本地化,信息来源国际化,质量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现代化。 作为一个质量管理者,我更关心的是质量管理的效益。在我公司,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先进的或合适的管理软件,进行质量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给决策

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化系统整合管理方案

目录Catalog 壹、前言Preface 贰、何谓IT总体规划和流程再造?Definition 叁、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整合项目总体策划General Plan 肆、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整合项目规划过程图Process Planning 伍、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整合实施和方法模型Methods Model 陆、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整合实施计划Project Implementation Plan 柒、后续服务计划承诺Service Promises

壹、前言Preface 随着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成功实施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企业资源计划(ERP)、办公自动化系统(OA)、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信息化系统,以对公司的研发、生产过程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等维度进行了有力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企业实施了很多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IATF16949、ISO13485、TL9000、IRIS、VDA6.1等各类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企业长期的实践中,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有时发现不能有效的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痛点和便利性,造成信息系统的“粘性”不足,从而没有有效的发挥信息化系统的预期目标,同时质量体系和信息系统有效的整合,造成出现“两张皮” 现象. 贰、何谓IT总体规划和流程再造?Definition 1、IT总体规划的定义Definition IT总体规划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所需信息化能力建设和提升的路线图,是企业获取这些能力的全面、系统的中长期计划,是企业逐步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办公管理和辅助决策搬到信息网络上运行的总体解决方案。 2、流程再造的定义Definition 业务流程再造,英文全称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3、IT系统与业务流程再造融合目的和意义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新形势 随着各企业模规不断的发展,同时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化需求不断的变化,如客户、供应商、员工、

质量信息化建设

质量管理信息化----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典范 一、制造型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应用典范的产生1、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制造型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建立现代企业的过程。2、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应用典范及其产生的背景我国制造型企业需要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需要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建立能激励信息化和新技术在生产中运用的制度和机制,加快技术进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信息化应用提升各行业的效率,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大力推进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质量管理信息化,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基础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在钢铁、水泥、化纤、化肥、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诸多产品领域里年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这只是在数量方面,要是比比质量与创新,中国企业又处于弱势地位,制造业是“大而不强”。比如钢材的进出口,中国在大量出口廉价钢材的同时,又在大量的进口着高附加值的优质钢材。所以没有质量与创新,当然也就没有更多的附加值和利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都在不断地向中国转移,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我国目前虽然已有100多种制造业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在制造设计、工艺、装配方面,特别是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还称不上是制造强国”。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合格率据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抽样合格率一直在70%-80%的低水平,而发达国家的产品抽查合格率一直在95%-98%左右,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制造型企业的质量损失远远高于国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削弱了企业的赢利能力。 二、应用典范的作用1、应用典范的发展变化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制造型企业对于信息化典型应用软件的选择与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选择一样,基本上是跟随美国的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轨迹而发展,其中有不少成功的应用,比如:财务软件、销售管理、CAD、OA 的应用等,这些方面的应用经过多年的社会化普及和在政府的帮助和推动下,形成了较长时期的信息化的典型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这些应用系统对企业各部门的业务进行了计算机化,并对某些流程进行了初步优化,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这些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满足了企业对管理信息化在初建阶段的强烈应用需求;另外这些应用系统的造价低、实施易、效果好,大部分的企业容易接受,所以系统建成后,经济效益的产生也较为明显,同时也为企业进一步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当前应用典范的作用这些年来,经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管理信息化应用已经相当普及,不少企业的应用水平也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于生产制造管理方面的意识和需求越来越强,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正在由业务管理逐步延伸到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上。质量管理信息化项目由于目标明确,投资数额有限,而且见效快,所以被业界堪称是“小、快、灵”的信息化项目的典型代表,能够为极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所接受,可谓天时具备;质量管理理论、技术及培训体系的建立为全国的大范围推广创造了条件,而每个制造型企业又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产品质量问题需要解决,这可谓地利条件;质量管理信息化确实明显改善和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提高了生产的工作效率,同时给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生产操作员工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帮助,此乃人和之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整个制造型企业群体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趋于一致、行动趋于一致并形成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时,企业不仅达到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作为本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突破口或整体推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典型应用的形成还将在更广泛意义上共享质量管理方面的

相关方要求及期望清单

相关方需求及期望清单序号相关方 1顾客需求和期望 产品质量有保障 价格合理 交付及时 产品安全性能好信息来源 定期与客户沟通对应的措施或方法 1.识别客户特殊要求清单; 2.将客户要求转化为内部要求进行监控; 3.对内部过程绩效进行统计和分析; 4.定期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监视部监视指标门业务部1.顾客满意度调查 2.准时交货率监视频评审结果率持续进行措施已实施且可行备注2股东或投资 方持续盈利 财务透明 1.改善作业环境 2.提供培训机会公司财务年报公司每年进行年度财务核算,根据每年的收入与支出状况进行比较与分析。财务部同期投入产出比每年目前公司营运正常。 3员工员工调查表及座 谈会1.车间安装风冷水循环系统,缓解夏季高温影响。 2.策划员工年度培训计划管理部员工抱怨处理及时率持续进行1.措施可行并已完成。

2.已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 4银行信用度高银行信用反馈单银行每年根据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反馈。财务部信用等级证明每年AAA级5外部供方和 合作伙伴互惠互利、 付款及时、 订单稳定外部供方反馈1.与供方制定采购协议,说明付款方式; 2.提前与客户进行沟通,做好合同/订单评审/预算,并及时通知供方。采购部外部投诉次数持续进行目前运营良好,未出现拖欠货款现象。6法律法规及 监管机关遵守法规政府环保网站或 安监局公布的违 法企业名录公司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管理部违规通报次数持续进行目前没有接到政府部门开具的罚单,不存在违规现象7非政府组织,环境保护、道德 如社区 行为社区或周边工厂 的投诉1.公司有进行环评申报,且已通过。 2.环保网站进行危废处理申报,并定期进行处理。管理部外部投诉次数持续进行目前未接到相关部门或社区或周边工厂的投诉,运行良好。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审程序(含表格)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审程序 (ISO9001:2015) 1.0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 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1. 2.根据内外部因素,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 1.3.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 定义: 3.1 总经办: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2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 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0 定义 4.1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5.0 工作程序: 5.1组织环境管理 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雷诺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

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雷诺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 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总经办: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 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标准办: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 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研发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 争等)。 d)制造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 争等)。 e)营销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 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f)人力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 等)。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 表进行汇总整理。 5.1.3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 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 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环境因素识别

质量管理信息化运用计划

质量管理信息化 运用计划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编制目的 (3) 二、适用范围 (4) 三、质量管理信息化运用 (4)

一、编制目的 质量管理信息化是以管理活动流程化、管理流程表单化、流程表单信息化、信息管理集成化为主要手段,实现质量信息的录入、归档、集成、查询、预警等功能,有效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优化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使各质量管理活动实现效率和职能上的提

高,从而达到预定质量目标的过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黄陂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 三、质量管理信息化运用 质量管理信息化运用计划表 项目制定工程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质量管理有关信息化推进计划及方案。 1、BIM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实施基于BIM技术的质量信息管理,实现在BIM信息模型中实时显示未施工构件或部位的工艺工法、质量控制点、控制参数,已施工构件或部位的检验状态、质量数据、组织机构及人员等信息,实施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

1) 碰撞检查 传统施工管理中二维平面图纸很难发现不同工序的碰撞问题,利用BIM 技术可以在施工前尽可能的发现碰撞问题,有效地减少返工,避免质量风险。 2) 质量检查对比 质量检查比对首先要现场拍摄图片、通过实测实量获得质量信息,将质量信息关联到BIM 模型,把握现场实际工程质量根据是否有质量偏差,落实责任人进行整改,再根据整改结果核对质量目标。 2、 二维码信息技术的运用 1) 二维码在质量追溯中的应用 利用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在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实现工程材料、设备、半成品、工程实体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功能。 临时胎架与承台 的碰撞 临时胎架与支栈 桥的碰撞

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发表时间:2014-12-05T16:37:19.84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李岩1 刘炜铭2 顾磊3 刘平丽[导读] 文件数据库文件数据库主要存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需的各类体系文件、管理文件及重要的往来文件等。李岩1 刘炜铭2 顾磊3 刘平丽4(1、2、3.南京南瑞集团公司;4.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摘要:质量管理工作在面对业务涉及领域和专业的扩展、产品线的不断丰富、业务量的增长及质量问题的多样化与复杂化时,对质量数据的收集、统计及分析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 求,传统的电子文档及纸质记录无法满足相应需求,必须将质量数据信息化、整编化。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结合关系数据库设计开发技术,详细论述了作者所在企业建设质量信息化平台过程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关键词:质量信息采集与管理,质量决策与分析,关系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1 引言质量系统作为研发和生产过程的监督和质量保障,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作者供职的企业中,质量管理信息化的薄弱已经严重地与其他系统的发展失衡,主要质量管理过程信息化工具的缺失以及信息孤岛的存在已经使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平台上无法与其他部门对话。 2 需求分析2.1 质量管理工作现状作者所在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检验、售后服务、体系文件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工作内容庞杂且信息化程度较低。 2.2 存在问题从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分析来看,管理方式较为原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数据收集方式原始,日常工作记录普遍采用Office 及纸质文档的方式,缺乏统一的数据规范,不利于质量信息的查询和追溯。 (2)收集的质量数据需要重新整理加工,且不方便存档与调阅。 (3)对产品质量进行统计与分析时,需要使用专业软件重新录入数据生成图形报表,且生成的图表难以存档。 (4)体系文件与部门间往来的质量文件缺少统一的共享及发布平台。 (5)大量日常工作缺少量化或统计手段,在绩效考核时需要人工测算,工作量大且准确率低。 2.3 需求分析矩阵通过以上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建立一个信息化的质量数据库十分必要。 3 数据库设计根据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数据库需求分析,结合质量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流程,以数据流程及存储类型进行分类,将质量信息化平台数据库分为静态资料库、动态信息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及过程数据库四类。 3.1 静态资料库静态资料库主要存储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需的静态信息,如产品信息、项目信息、不合格项定义、部门及人员信息、各质量指标计算方法等。基础数据采用唯一数字编码作为索引标识,并使用分层结构对信息的相同属性进行分类,便于查询、更新及管理。以产品信息为例。 产品信息:笔者所在公司产品涵盖多个专业领域,类别繁多型号庞杂,必须对产品按一定属性进行分类,便于产品信息的检索和更新。结合公司产品实际情况,将产品信息分为专业、类型、名称、型号四层,建立相应四张关系数据表专业定义(见表3-1-1)、产品类型定义(见表3-1-2)、产品名称定义(见表3-1-3)、产品型号定义(见表3-1-4),相应表结构信息如下:表3-1-1 专业定义表3-1-2 产品类型定义 它静态资料如项目定义、不合格项定义、供方信息、人员信息等,采用同样设计思路建立数据表,并以数字编码代替详细信息,并组成完整信息视图供质量信息化平台使用。 3.2 动态信息数据库动态数据库主要存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记录,包括检验信息记录、质量问题跟踪记录、服务单记录等。在日常工作中,此类信息均以相应工作单的形式进行记录,因此在数据库中,同样以工作单的形式存储,并以单号作为主键索引,以便查询、更新及统计分析。 检验申请单登记:检验申请单是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工作的依据,检验申请单包含项目信息、产品信息及部门人员信息,这些信息均已在静态资料库中进行定义,因此只需建立相应字段,并在该字段中引用所需信息的唯一标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同一张检验申请单中包含多个产品的情况,在设计检验登记表时,必需采用多主键的方式,以申请单号和产品型号同时作为主键包含了日常出厂检验工作中所有的基础信息,实现了通过时间、项目、人员、部门、专业等多个维度均可以检索相应出厂检验信息的目的。 其它动态信息如不合格品信息、工作记录、返修品登记等,采用同样设计思路建立数据表,并以数字编码代替详细信息,并在相关属性定义完成后,组成完整信息视图供质量信息化平台使用。 3.3 文件数据库文件数据库主要存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需的各类体系文件、管理文件及重要的往来文件等。此类信息均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记录,为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不采用传统二进制文件的存储方式,只在数据库中建立地址索引表,记录相关文件的分类信息及存放路径。 文件仍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储在物理设备上,信息化平台只需调用地址索引,即可从本地设备上进行下载、预览等操作。 3.4 过程数据库过程数据库用于记录特定工作及相关管理流程的进度,如产品型式试验,体系文件发布,新产品研发备案,计量设备检定等,每项事务以公司ERP 系统编号作为主键,以质量管理部对各项工作的管理节点信息,增加与数字编码相对应的静态资料定义,作为节点标志,并建立每个管理节点信息发生时间的字段,以便信息化平台通过状态或时间进行分析检索。 4 结论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数据库的设计需要与质量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尽量以现有工作流程为基础,同时确保数据结构的扩展性与一致性。合理保留传统电子或纸制记录的数据格式,将有利于传统工作向信息化平台工作的平稳过渡。针对复杂且缺乏规律的数据,应着重考虑标准统一的索引编码,并尽量以信息量较大的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定的冗余设计,保证基础数据的完整性。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修订稿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控制程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控制程序 前言 本程序是按照《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TS22163、ISO14001:2015)要求基础上建立的,本程序强调过程方法在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活动中的运用,且在工作流程图中得以体现。 本程序文件由质量课提出,归口质量课。

识别、监视和评审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制定应对措施以满足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组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的识别、监视和评审、应对措施制定等系列控制活动。 3.引用标准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TS22163 《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4.术语(定义) 相关方: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个人或组织。包括顾客、社会团体、外部供方、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工会、银行、合伙人、竞争对手、和所在地区的组织或个人等。 5.职责 管理者代表及总经理分别负责审核和批准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风险和机会分析及应对措施。 质量课: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即要求)进行识别、评价、分析风险和机会及策划应对措施,负责更新相关记录。 各部门:配合进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风险和机会分析及应对措施拟定,负责对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的监视和评审。

2020年(最新)相关方需求与期望控制程序

相关方需求与期望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公司的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通过对管理体系可能产生影响的相关方进行控制管理,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和环境污染的目的。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涉及相关方的所有相关部门。 3 职责 3.1工程部负责对采购材料的相关方进行评价和控制。 3.2 行政部负责了解及组织评审客户对环境、质量方面的要求。 3.3 行政部对进入公司的外来人员的环境管理工作和周围居民的协调管理工作,以及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采购控制 4.1.1 采购在对相关方进行评价,确定相关方时,不但要从资质、信誉、质量等方面进行考虑,而且要考虑所供应材料的环境影响因素,在质量、价格、信誉等都符合的条件下,应优先选择环境管理好的合格相关方。 4.1.2 采购合同签订前,应向相关方宣传公司方针,必要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环境保护要求的有关条款及赔偿措施。 4.1.3 采购的材料(特别是危险化学物品)在装卸、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渗漏、爆炸、扬散、流失及二级污染的措施。 4.1.4 对化学危险品,特别是首次采购的原料,由采购向相关方索要危险化学品的MSDS,对化学危险品的性能和环境安全进行控制和预防。 4.2 合同管理控制

4.2.1 行政部在服务活动中,在对客户信息的分析研究中,在注意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客户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不断改进,提高产品的性能。 4.2.2 在合同评审中,行政部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必要时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环境保护要求的条款。 4.3 外来人员的管理控制 4.3.1 门卫负责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厂门的登记工作,对进入生产区域的外来人员须由公司相关人员带领。 4.3.2 对于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相关部门应主动对其说明公司的环保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 4.3.3 对临时工、外来民工、外来安装施工人员及来公司参观的外来人员,行政部应主动说明公司的环保要求,以使其自觉遵守公司的环保要求。 4.4 上级相关部门和周围居民 4.4.1 行政部负责同上级相关部门,如环保局、消防大队、乡镇局、技术监督局等协调工作,及时了解有关的信息,负责上级部门来公司检查、验收等接待汇报工作。 4.4.2 行政部负责收集、整理相邻单位、周围居民等相关方的合理抱怨、投诉和要求,并予以答复。对合理抱怨、要求应转给相关部门予以处理,若部门不能单独处理,应向管理者代表反映,直到问题的圆满解决。 4.5 在本程序中所形成的记录由各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并执行《文件管理制度》。 5 引用文件 6 相关记录

相关方需求与期望的识别与确认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相关方需求与期望识别与确定” 制订部门: 经理部 生效日期:2015.10.25 章 ※※※※※※※※※※※※※※※※※※※※ 文件审批及变更记录

1.目的 明确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并确定这些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以做为公司生产和服务的行动指南,提供满足相关需求和法律法规的产品和服务。 2.适用范围 公司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3.内容: 3.1总经理(或授权人员),于体系导入之初,组织销售部、品质部、采购部、经理部、 技术部确定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包括但不仅限于:核心客户、供方、所在地政府机关、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内部员工及总公司等。 3.2总经理(或授权人员)组织销售部、品质部、采购部、经理部、技术部等部门,向 本部门所主导联系的相关方发放《相关方需求与期望征询表》,识别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 3.3总经理(或授权人员)组织销售部、品质部、采购部、经理部、技术部等部门,对 识别出的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进行汇总,形成《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确定表》,确定相关方合理的需求与期望,并制定相对的制度,以落实到公司的紧固件生产和服务过程中; 3.4总经理委托品质部,每半年召开一次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达成程度分析会议,各部门 应汇报本部门所主导联系的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达成状况、未达成事项及实施对策。 由品质部汇总后呈报总经理决策。 3.5总经理(或授权人员)组织销售部、采购部、经理部、技术部等部门,于每年年尾 或次年年初,对确定的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进行评审,是否已达成。并将达成情况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3.6总经理(或授权人员),每年年初重新对相关方发放《相关方需求与期望征询表》并 进行识别,以了解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是否发生变化,及时更新《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确定表》。 4.相关记录: 4.1 《相关方需求与期望征询表》 4.2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确定表》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会影响公司产品质量和环境绩效的内外部相关方的要求,加强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以确保公司持续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和环境绩效不受影响。 2、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相关方要求的识别、监视和评审活动。3、定义 3.1相关方:可影响决策或活动,或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他自己感觉到被决策或活动所 影响的个人或组织,如顾客、股东、银行、外部供应商、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关、地方社区团体等。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收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4.2相关部门:及时向管理者代表回馈有关变化信息。 5、工作程序 5.1 相关方及其要求的识别: 5.1.1常见的内外部相关方 A.外部相关方: 1)客户、经销商和最终用户 2)供货商、承包商、外协加工商 3)银行、政府质量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环保监管部门 4)非政府组织、地方小区团体、环保组织 5)竞争对手、压力集团(利益集团) B.内部相关方 1)董事会、股东 2)员工 3)工会 5.1.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收集有关数据和信息(需要时,由责任部门采取登门 拜访、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讨论确定其中可能会影响公司提供合格产品能力和环境绩效的外部和内部相关方,以及这些相关方的要求(需求和期望),结果记录于《相关方及其要求汇总表》。 5.1.3《相关方及其要求汇总表》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发到各部门主管,以确保在质量和环境 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各阶段,需要策划和变更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时加以考虑。 5.2 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监视和评审: 5.2.1当企业内部状况(如开发新产品、引入新设备、新技术、新供方)和外部条件(新销 售地、社会和相关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向管理者代表回馈有关变化信息,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相应的重新识别和评审活动,评审意见记录于《公司运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评审表》,对现有已识别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予以补充或

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清单.docx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识别表序号相关方类型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股东/股东/1、经营效益好 12、安全生产 所有者所有者 3、环保生产 顾客/1、产品质量符合顾客要求2顾客代理商/2、及时交货 经销商3、价格合理 1、长期合作、双赢 3供方供方2、进料合格率高 3、及时付款 1、薪资、福利增加 4员工员工2、提供培训机会 3、有一定的娱乐活动 5审核机构审核机构公司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充分 性和符合性 监测指标或项目监测频率监测部门备注 经营效益好每年一次总经理 无安全事故每月一次办公室 无环境污染事故每月一次办公室 顾客满意度每年一次经营部 客户投诉率每月一次经营部 交货及时率每月一次工程部 供应商年度考评每年一次物料部 来料及时率每月一次物料部 来料批次合格率每月一次安质部 货款月结每月一次财务部 工资、福利管理制度、 每年一次办公室 培训对照表、活动记录 内审、外审、管理评审每年一次管代 / 办公室

安全标准化审核、每年一次办公室 6政府机构政府机构 /职安全生产、环保生产、就业最 工伤事故考核每月一次办公室能部门大化、经营效益好 经济效益每年一次总经理 7银行银行贷款 / 融资按时还贷每年一次总经理8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企业核心技术等相关机密保密信息无外漏每季度一次办公室工会员工基本权益有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每季度一次办公室 9社会团体 协会 / 商会按时交费,履行会员责任按时交费每年一次财务部 按照相关法规、公司程 10 工程施工监理单位、业主及时、合规地施工,确保没有序、规章制度等体系文每年一次合规 办公室、政府监管单位质量、环境、安全事故件严格执行,并不定期评价 进行监督抽查执行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