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也跃居世界第三,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过度依赖外需、政府投资主导、环境问题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陷入困境。很多学者提出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走出这一困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深藏在中国经济内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疑,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迫切需要转变,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与此同时, 低碳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在经历长时间的去工业化过程之后,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早已陷入疲软状态,为保持强势状态, 只得通过泡沫来掩盖。终究这一状态难以维持,这次的金融危机便是明证。针对这种经济失衡状态,美国政府和不少学者纷纷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提倡美国经济"再工业化。且不管这是美国经济的长期策略导向还是政治作秀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外衣,这一回归策略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严重依赖外资、外需的中国来说,这种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在面临内外部环境转换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急需找到出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对美国的去工业化过程及再工业化趋势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威胁,并结合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工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些看法。跟工业化有关的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

们较热衷的话题,因此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数不胜数,本文第

一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文思路。文章第二部分对危机前美国的去工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我们首先对去工业化的含义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去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回顾,然后利用数据说话,说明美国之前确实存在去工业化,而正是这种去工业化,导致美国工人失业和贸易赤字,从而成为

导致这次危机的元凶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再工业化是实现再平衡的路径,这部分内容为第三部分再工业化的探索奠定基础。文章第三部分描述了危机后美国对再工业化的探索。通过对再工业化进行定义和衡量,说明美国最近几个月确实存在再工业化倾向,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美国近几个月

来的失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究竟这种倾向是不是长期的呢又或者这只是政治家们用来拉选票的手段美国再

工业化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挑战呢第四部分首先分析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说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

对美国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几点启示。文章最后部分对相关课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特色及不足,展望部

?1?7?1?7则阐述了这方面内容还有哪些问题尚需解决,哪些理论尚需完善,以使其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关键词: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 2 Abstracts During the tllin)r

years'reform and opening,Chinese economy has got tremendous development,and GDP has been the third largest in the world.Dowever at the meantime,i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such as over-dependence on external demand、government?9?9 led investment,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1?7?1?7?1?7n and SO on.These problems make the long-term'S growth of china in dilemma.Many scholars have pointed the way to get rid is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then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outbreak of this crisis made many internal problems outside,and the mod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o alter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adjust urgently.Meanwhile,the coming of low-carbon era comes up ahigher requirements.After

long-times'de-industrialization,American economy lacking of real economy'S support has already caught in the weak state.In order to keep the strong state,they create bubbles to cover up.After all this state Call hardly sustained,and this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best https://www.doczj.com/doc/597650078.html,ernment and sc?1?7?1?7?1?7olars put forward the slogan"saving the country by real economy'',it is equal to

re-industrialization.Whether it is the long-term strategic orientation,or political showing or the trade protectionism 7Scoat,this slogan Can make far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especially to Ch ina.Under the double pressur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Chinese economy must find an outlet. Just on the backgroun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de?9?9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trend of re-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us,then analyze the threats to Chinese economy contact its own shortcomings,final provide some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industry. Exports and scholars have been mole enthusiastic about the industrialization- related

?1?7?1?7?1?7ssues,so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re numerous.In the first part it combs the relevant point in world wide.puts forward its own ideas on the base.The second pan' analyzing the de?9?9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re-crisis.Firstly I interpreted the definition of de-industrialization secondly overview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America.Then、Ⅳim the嗷of

data?1?7?1?7?1?7testifying the existence of

de-industrialization in America and it is this

de-industrialization leading to unemployment and trade

deficit thus become amain cause of this crisis.On this basis,coming up the way to realize re-balallce一-1e?9?9 industrialization,and this part is the base for the third part.The t址rd part describes the exploration of

re-industrialization post-cr?1?7?1?7sis.By define and measure 3?9?9 re。industrialization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trend of re?9?9 industrialization in recent months,but the effect iS not evident and the imbalance has not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Is it along trendo.r is it the means to win votes for politiciansAnd what challenges will be encountered by China.111e fourth part,analyzing the stat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indicating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n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before,get some enlightenments on Chinese industry.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issues and gives prospects.nle conclusions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the prospects describe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and the theory to be improving,SO they Can guide practice better. Key words:Industrialization

De-industrialization Re-industrialization 4 1绪论1绪论1.1 问题的提出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和全球工业化过程中,先后

出现过三次产业革命,也因此形成了工业化的三段发展历程。首先是第一次产业革命下英国的工业化发展,是工业化的起源:随着"英国病的发生,英国工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德国、日本等大国实现了赶超;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制造业中心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扩散。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进入了工业化阶段,目前一般认为,中国工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而印度则被认为是"适度工业化。1随着这些"后起工业化大国''的崛起,美国等"赶超工业化大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开始了所谓的去工业化(见表1.1)。去工业化开始只是存在于发达国家的局部地区和部分产业,最初也是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作用的结果,表现为自愿去工业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去工业化趋势明显,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现为被迫去工业化。相比较而言,美国最初的去工业化是跨国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博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由于先发优势,首当其冲的得到不少好处,然而,这一过程在欧洲国家的蔓延,则很被动,尽管有其后发优势,但也因此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自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以来,学术界就一直伴随着再工业化的争论,这主要是因为去工业化导致了失业的增加和贸易赤字的扩大。尽管这样,由于泡沫经济的支

?1?7?1?7?1?7,失去实体工业支撑的去工业化经济体并没有陷入严重的经济失衡状况,尽管近年来危机的爆发

越来越频繁,但并没有将其直接归因于去工业化,因此关于再工业化的争论也没有提到政治的高度。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大部分专家学者们将危机根源锁定在去工业化之后,再工业化的呼声才越来越高。去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演说中提出美国经济要改向,必须从过去维系在过高信贷基础上的高消费模式转向由制造业和出口为主的成长模式。在今年1月份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再次提出, 未来5年美国的出口额将翻一番,因此可创造出200万个国内就业岗位。两个月后,在3月中旬举行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奥巴马再次重申了他的这一思想。8月11日,奥巴马还签署了制造业促进法案,意在帮助美国制造业,通过降低成本恢复竞争力,从?1?7?1?7?1?7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估计,该法案可使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46亿美元,还可创造出9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欧盟国家也试图通过鼓励中小企业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来扩大出口、从而带动经济增长,3 月17日,欧盟驻华大使塞日?9?9 安博表示,在欧盟委员会主席访华期间,可能启动1秦伟.印度工业的前世今生,CDINA EQUIPMENT,史话,2010(07),P78.79. 美国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问题研究-一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中欧能源中心,两方将在煤炭清洁、能源再生、电网持续等领域展开合作。这些都表明危机之后的发达国家正在向工业化回归,即实行再工业化战略。基于这一背景,我们需要弄清

楚这些问题:美国去工业化过程如何鉴定具体怎么"去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方向如何是向传统制?1?7?1?7业回归还是推行新的工业形态这种回归实体经济的做法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取向还只是经济低迷倒逼出来的一次尝试,又或者,这只是政治家们用于赢得选票的一场作秀或实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外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美国的这一实体回归战略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道路造成怎样的威胁面对这种挑战,像中国这样尚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将何去何从我们可以从美国的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路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阐述。表l-l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历程1 国家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间工业化起步时间英国19世纪70年代18世纪70年代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18世纪末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初德国19世纪末20?1?7?1?7纪初18世纪末19世纪初日本20世纪60-70年代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20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资料来源:WIPO Statistics PCT Statistical Indications Report,January 2005,

http:////vnnv.wipo.int//ipstats//en//statistics//patents//pdf //pctjonthly_report.pdf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工业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热衷但争议颇多且无定论的话题。关于工业

化问题的论文和著作也是数不胜数,本节主要就与文章密切相关的去工业化,再工业化,中国工业的发展路径问题,概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观点。 1.2.1 国外研究现状首先是关于去工业化问题的研究。围绕美国去工业化的?1?7?1?7论表现在多个方面, 包括是否承认美国确实存在"去工业化,去工业化与经济全球化、产业空心化、区域经济的关系,经济结构的转变、去工业化的后果等。"去工业化概念最初是由巴利?9?9 布鲁斯顿和贝尼特?9?9 哈里森在1982年提出的。他们发现美国存在基础工业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停止,国际竞争力下降,大1克里斯.弗里曼、弗朗西斯科.卢桑.'光阴似箭--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P33。2' 1绪论量工厂倒闭,制造业产出和就业量大幅减少的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概括为"去工业化。1部分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通过计量发现,在制造业的绝对数量上, 1984年制造业实际产出超出1959年两倍以上,这说明美国制造业的工业基础并未被削弱(Ronald

E.Kut?1?7?1?7cher,Valerie A.Personnick,1985年)。2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美国则陷于一片荒凉之中,"工业生产力委员会(隶属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美国的工业生产没有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水平,也没有达到它过去的生产水平,甚至没有达到某些初学国家的生产水平''。3对于这些论战,美国官方给出了一个结论,即承认美国制造业面

临严重问题,但并没有发生去工业化,官方还给出了两点证据,一是美国制造业产出、就业并没有下降,二是美国制造业就业下降只是因为生产率增长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4后来劳伦斯辔歇尔(1994 年)对官方统计数据提出质疑,认为制造业在G NP中的份额在下降而并非保持稳定,官方后来也承认高估了数据。保罗?9?9 克鲁格曼更坚定的认为美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去工业化,制造业就业和产出比重的下降是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和制造业需求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5尽管有些学者否认美国整体的去工业化,但都承认某些区域存在去工业化。最典型的观点是劳合?9?9 罗德文(1995年)提出的,通过对五大区域进行了个案研究,他肯定在某些区域确实存在去工业化,并且这些区域在去工业化之后马上转向服务行业,以弥补去工业化带来的经济衰退。6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部分学者对美国去工业化持否定态度,他们将美国制造业产出和就业份额的下降归因于生产率发展的结果,认为这是经济自发调整的表现,是"后工业社会的必然走向,与"去工业化无关。很多学者还研究了经济全球化与美国去工业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这一过程是世界各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生产、销售、管?1?7?1?7的分工,制造业的转移(包括在发达国家内部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转移和在国与国之间从后工业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是比较优势发挥作用的结果。

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导致部分产业转出,形成部分产业"空心化,并且这种趋势锐不可当,所以发达国家必须主动或被动接受全球化趋势下的这种国际分工模式,尽快适应这种国际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繁荣(Robert A.Reich,1983年)。7关于去工业化后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去工业化直接导致1Barry Bluestone and Bennett Darrison.The Deindustrialization ofAmerican.Plant https://www.doczj.com/doc/597650078.html,munity Abandonment and the Dismantling ?1?7?1?7?1?7f Basic Industry P4-6. 2Ronald E.Kutscher and VaJerie八Personnick The Dcindustrialization ofAmerican:Plant https://www.doczj.com/doc/597650078.html,nunity. 3Michael L.Dertouzos,Made in America:Regaining the Productivity Edge,Darper Perennial,1990,PI. 4Economic Report of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the congress https://www.doczj.com/doc/597650078.html,ernment Printing Omcc, Washington.February 1984.P88.9I. 5Paul Krugman P?1?7?1?7ddling

Prosperity W.w.Norton&Company 1 994.P263-265.

6Gerald A.Carlino "what call output me强tsur嚣tell US about demdustrialization in the nation and its regions'r, Business Review .February 1989,P16.

7RobertA.Reich:ThenextAmericanFrontier NovYo咄timesbooks,1983,P60 .3 美国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问题研

究--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了美国的贸易逆差,使其很可能陷入债务危机;巨额贸易逆差会带来美元贬值, 使得进口制成品变得相对昂贵,美国会出现通货膨胀,从而导致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下降(SeymourMelman,Jon Rynn,1989年)。1理查德?9?9 弗里曼和劳伦斯?9?9 卡茨(2000 年)通过对男高中毕业生工资差异的研究,发现造成不平等的因素中,去工业化居第一位,占25%至IJ 33%,其他因素如非工会化、技术变革、贸易移民所占比例均低于去工业化。2 其次是再工业化问题的研究。"再工业化并非是一个新概念,它的提出大概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与去工业化的起始时间相同,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德国鲁尔地区和日本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的改造问题,包括这些地区的重工业基地的产业改造和重新振兴问题。在1968年版的韦伯斯特词典中,对再工业化已经有了解释:"这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尤其是在政府的帮助下,?1?7?1?7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现代化,并支持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最早提出美国有必要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的是美国的《商业周刊》的编辑们,他们认为,美国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导地位,必须进行根本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目标必定是再工业化。31980年,美国学者Amitai Etzioni也针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增长放缓现象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建议。他认为,美国工业化完成之后出现的投资不足

和过度消费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美国的生产能力, 想要重建美国经济的基础,根本出路在于"再工业化",包括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 加速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提供某些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设备,等等。也有人将再工业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阶段,认为再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又一调整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标志着该?1?7?1?7家的工业基础从工业周期的一个阶段走向了另外一个阶段,例如,从增长走向成熟、衰退或者结束这段过渡期间所发生的各种调整措施。4阿德莱?9?9 史蒂文森(1981年)认为再工业化需要工业政策的鼎力支持,而且工业政策应该旨在将资源剥离衰败产业,投入到上升产业当中, 政府应该发挥其作用。5巴里?9?9 布鲁斯顿和贝尼特?9?9 哈里森(1982年)则提出具有人性特征的再工业化,他们认为摆脱去工业化危机的当务之急是重新构造社会保障网,努力提高社会工资水平,大力发展阳关产业,对于夕阳产业,首先是通过制定经济计划以减少经济变迁对社会的总成本,其次是用民主决策的方式来决定是否放弃某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带来广大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变化,对所在区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影响大的农村工业化模式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和闽南模式。本文主要针对苏南模式进行介绍和评析,以便了解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苏南模式的特点 苏南模式,就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农通过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方式。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特征是政府主导的规范市场下的自由企业制度。 (一)利用邻近城市优势,通过城乡联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苏南模式发端于20世纪70年,形成于80年代。当时,苏南地区的许多农村充分抓住了短缺经济的市场机遇,利用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依靠政企合一的模式纷纷创办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 (二)协调农村发展中的工业与农业关系,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苏南乡镇企业的原始积累来自农业,其所有者和职工大多是农村村民,并且大多是兼业农民,企业也是建在农村,从而形成苏南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产生,反过来又繁荣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农业对工业的养育,乡镇企业使得农村工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成为苏南经济的支柱。 (三)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 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

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 (四)面向市场,参与竞争。 苏南乡镇企业注意从市场需要出发,优化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一方面通过小而专来拾遗补缺,另一方面又通过上规模上水平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五)外源型经济模式。 乡镇企业通过产权体制的多元化等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外资和民间资本逐步成为苏南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原来占主体地位的农村集体经济地位被弱化,而私营个体经济、外资经济逐渐成为苏南农村经济的主体。 二、苏南模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苏南地区“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农村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把苏南乡村塑造成了一个高度非农化的地域。苏南地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且优化了积累机制,增加对农业的投人,扩大适度规模经营,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带来了农业劳动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集约化。 2.苏南城乡工业一体化,有力地推动了苏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有助于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_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第8卷第3期2009年6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Vo l .8 N o .3 Jun . 2009  【生态文明研究】 [收稿日期]2008-04-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批准号:08BS H034). [作者简介]同春芬(1963-),女,陕西富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等研究. 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同春芬, 杨煜璇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中国农村工业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换;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代价相当大,尤其是这些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忽视了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形成了沉重的生态负债,农村工业化和保护资源、环境、生态之间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面临的国土、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客观地说,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资源高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造成农村工业严重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理论研究的盲点与导向的片面性、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布局分散等。[关键词]农村工业化;环境污染;原因[中图分类号]C 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09)03-0037-05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imary Investigation on Its Caus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TONG Chun -fen , YANG Yu -xuan (Schoo l of Law and Po litics ,O cean U nive rsity o f China ,Qing dao 266100,China ) Abstract :With decad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 ent ,China 's rural areas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w hich m akes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al eco nomy ,thus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 w ns and the pace of industrializatio n in the co untry to promo te the co nver s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transferring a large num b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 rce and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Therefore ,these achievements have played a huge role in the mode r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H ow ever ,ow ing to influences from factors such as society ,economy ,e tc .,the cost of industrializa tion in rural areas w as considerably high .Especially over the y ears o f vigo rously pushing the process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 n to go ahead ,w e ig no re the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po llut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re sources ,resulting in heavy ecolo gical liabilities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increasingly fo rming big ger conflicts w ith the protectio n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log y ,w hich co nfronts us mo re pressure on soil ,ecolo gy ,reso urces and enviro nment .To be o bjective ,the swift g row th o f rural industrializatio n is to a certain degree at the expense o f high flow rate of reso urces and destructio n of ecological enviro nment .Causes for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 n in rural areas include the o ne -sidedness of blindly using theo re tical research as o ur direction ;the duality of our social structure ;traditio nal industrialization mo dels and disperse distributio n .Key words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Enviro nmental Po llution ;Causes 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