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河图

易经河图

易经河图
易经河图

河图

河图歌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宣圣讲义--------孔子

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言河图洛书所由来也。

天地之间。运行者气。纪量者数。显示者象。而主其中御之以合度者道。

道兼神形。气数则神之见也。象则形之呈也。

凡天文地理。可纪可指可名者。皆不外此三类。而皆不离乎道。

河图者。天地自然气数所赋。而成其自然之象也。盖天地既奠。神形全具。有其气者有其数。有其数者有其象。

河图之出。以象之显也。其象之所示则数也。其数之所在则气也。

气有阴阳。名曰两仪。言既生成之后。必有此两者之质。以为其成物之本也。两仪化合。遂分为水火木金土五者之气。名曰五行。

言两仪既化。必有是五者流行其间。以辨其性而别其类。亦物之始成所秉者也。两仪既见。五行乃名。二五构精。万有始生。此属天地万物生生之本。莫之能外者也。

五行之气。因二为五。虽五仍二。然言其本质。必自五者始。后人或云为四。或云为三。其意大同。究不若别之为五。适合天地自然之气与数。试证之河图。可见其旨矣。

河图之中。点画成象。自一至十。各相连而不混。相离而不乖。其数之自然。足见其气之自在也。

气之动也。以二气之分合而后化。故生成之数。必属于天地。天地者。二气之所生也。物之生化。以五者为类。而水火木金土。以辨以名。以成其五行。水火木金土者。

五行之所主也。故河图之数。生成自天地。而名类止于水火木金土。而天下万物莫不尽于是。

是故河图之象。即天地生化终始之图。其气与数。即天下万有分合变化之本。斯所以为天道之所见也。而圣人则之。因以明天道。以立天下万物有生成变化之规。而述之为易。则河图者易之所自仿也。

易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云者。即河图中之数也。

河图以天地统全数。以水火木金土分配各数。而建立天地万物万数之本。以明天下之物。莫不有数。莫非生成于天地。而得其气与数以成其气数。

自河图言之。则气数者自然成形。自物言之。则气与数皆出自天地。

盖天地亦在此气数中也。未有天地。气数已具。既有天地。气数周流。以成万物。故气数者。自天地以下。莫之能外也。

今言河图气数溯始于天地。盖自有象言之。即自天地建立以后。而推溯万物生化所本。万有气数所由而已。

图中自天一至地十。为数之根本。亦生成之根源。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则言水之生成之由来。以天之一。合地之六。而后水之生成始全。分之则水者得天之一以生。地之六以成。天生地成。是其气之备天地也。

天一地六。是其数之赅天地也。而水以成。此五行之一所自生也。火也木也金土也亦然。而土为其中心。故五十在中。水火木金四者。皆依乎土以立也。如一加五为六。故水为一六。二加五为七。故火为二七。三加五为八。故木为三八。四加五为九。故金为四九。土则五加五为十。故土为五十。此数所自合也。

天之数五。一三五七九。地之数五。二四六八十。生之数五。一二三四五。成之数五。六七八九十。其分也皆五。五则中央之数。中而不偏。动而能和。中和天地之道。土之德也。

故五行皆以五为其根。皆丽于土以为生。此自然之序也。天数之累为二十五。即一三五七九之和也。地数累为三十。即二四六八十之和也。

二者虽分各半而数异。则即生有形之后。得天者不足。地者有余也。天地之总和五十有五。即二十五加三十。以成天地生成全数。

为大衍之数而余五。五即中央之数。二气之全。五行之本。为天地数之妙用。即河图之中。天地之心也。明此五数之妙用。则通天地之数。直见天地之心。而万物生化之序。无不明矣。

故一至十者。天地生成之数根。而五者。天地生成数之中极。此河图四列各数。而独以五十建立中极。其旨趣之微妙。有不尽矣。

五位相得各有合者。言数各五而必合。始能致生化之用。如一天数也。生数也。六地数也。成数也。二数合而后水以成。

以合则前数化。新数成。一六既合。天地之气已化。而水乃成。此由数之合也。水之成分。得天之一。地之六。故水中所含者属天者一。属地者六。天地既化。水数乃见。

凡五行之生化皆然。皆由二气之合也。五行亦有合矣。

如水与木,木与火、火与土、土与金、金与水。各以其合而生化万物。则各以其数之合。而生成新数。故变化至无穷焉。

然二气之合与分。恒相得。五行则或得或否。如水与火、火与金、金与木、木与土、土与水、皆相害相制而不相得。

则数之因亦有相消相除相加相乘之异。其相得也。则生成之。其制害也。则克化之。由其数验之可知者也。故天一与地六合。一阴一阳。合乎道也。

若天一与地二。则不则生成矣。若天一与天三。更无所生成。以其不相得而不能合也。

故生化之序。必因相得而后合。合则生成之功见。不得则相反。反则变化之数成。

故天一至地十之数。实包举天下生成变化之数。以至无尽。不可纪极。而莫外于合否二字。

由是可见天地造化之源。万物生成变化之序。皆在河图中。展转推求。以穷其气数所至。则无不知之。

如天一地十之数。实数之根。二气者气之本。五行者万物生成之本。皆造化之始基。

天地人物之原质。由一而二而三。而后万物以生以成。其道固昭昭矣。二者两仪。三者两仪合化五行是也。

二五构精。妙合而凝。天地因缊。万物化醇。此由三而生万物也。故河图天地之数。生成之本数也。五行分合之数。万物所自生化之本也。

由其位言之。则按乎天地之定序。南北东西方位。而相得者也。

故一六以水居北。三八以木居东。二七以火居南。四九以金居西。五十以土建立中极。以应四方而通天地。此地为世界中心。凭之以测天地之生长万物。

所谓极也。天地之极。即数之中。即五也。

河图言五十。洛书则仅言五。以五已足赅十。

十即二五。天地根数。祇存纯数。不必及其余盈。故言五而土之数已足。

不似水之必兼一六也。其所合也。往往因其生化见之。故一六之合。二七之合。皆孚自然之序。

而五与二五之十。尤可见矣。若言五则十已见。虽三五四五。仍不失其五。故不必征于成数。而已知土之数之为十五。

盖以天之五。地之十。合而言之为十五。去其十仍存五。此五数示土已足。其数虽一而内藏十矣。此为言数者所当知也。

河图之数。以二数合而成一象。故十数合为五。以成水火木金土,

唯其合也。有变化见焉。以六为成数之始。又地数也。九为天数之终。又成数也。二数实天地之主数。

故易乾用九。坤用六。乾天也。阳也。坤地也。阴也。阳数用九。阴数用六。此中亦有自然之序存焉。

试就河图观之,自北之阳数一始。转东之三。南之七。西之九。与中央之五。其次自然顺行。为一三五七九。是阳数始一终九。九则阳气已极。曰老阳。亦曰纯阳。

故乾取之为用。再就图之阴数观之阳终则阴始。阳数终于西之九。即交于同方之四。阴数自四始。转而南之二。东之八。北之六。合中央之十。其次亦自然逆行。为四二十八六。是阴数始四终六。以六为至阴。阴气亦极于六。故阴数用六。

以与阳九相接而正相得。盖以图平列其数观之。阳之数自一至九。阴之数自四至六。自成一环。不待移易。阳气方终。阴气即起。阴气甫尽。阳气即伸。

阳老于西而阴即始于西。阴极于北而阳即始于北。二者相环相合。以成五行。周流无尽。以遂其生生不息之道。

而天地以立。万有以生。一切事物。于以循环变化。此则大气自然之序。大道自存之规。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者也。唯圣人则之。而制为易以象其度。

而因阴阳之尽。知乾坤之用在九与六。故取九六以代乾坤。全易无非由乾坤生。则全易之数无非自九六出。九在易即一。六在易即。与即九与六。

故卦中有者。名曰九。如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是也。卦中有一者。名日六。如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是也。

人不知九六之来自河图之数。而不明用九用六。与一之为九。之为六何义。实由不习河图。遂不解九六之为阳阴之主数。阳主九。阴主六。唯河图中已明示之。易虽言九六。未指所出。后人莫能解。故河图者。全易所本。欲明易象而忘河图。宜其惝怳于文字间。而不得圣人取象之旨趣矣。

河图之数。因阴阳之分合变化无尽。而万物之气数由此以见。全易卦爻皆由此推移转变而来。以象天下万物万事。

其始则仍是二气五形而已。图中之象虽寥寥。而生化之物不可纪极。不仅此也。就图数之次序。而推及其未来与其过去。则天地未生之前。与世界变迁之例。

皆可由此数以得之。盖数者推之千万无尽也。加减乘除而已。或分、或合、或奇、或偶、各致其用。用无穷则所生化亦无穷。要在知其用耳。

乾坤用九六为天地大用。亦数之总纲。由九六而生化者不可纪极。而不外乎中极。

此图中以五为中心也。试就阴阳各数直列之。一三五七九与四二十八六。两者相偶而加之。其和皆五。此即天地之心。

为阴阳二数之中极。亦阴阳二气之中和。天以此立极。世以此立枢。万物以此为纽。故并育不害。并行不悖。并生存往复不失其序。此神之所存。道之所见。而为易之中极者也。

故阳者顺行而奇。阴者逆行而偶。而皆集于中五、以为主宰之区。以行鬼神。而通变化。此所谓位之相得而有合者。以其建中立极。而不失其次也。

河图言数本乎气。通乎道实天地之精华。自然流露。而垂象于人。以示其例。非偶然所值者。亦非怪诞难稽者。

圣人则之。而易象以成。言道者之所宗。言数者之所本。即一切方术。亦莫不由是以为推衍之准。实人文所自始也。圣人在世感于天神。而图乃见。图为圣人出也。故欲深究图之妙义。必自圣人所作之易求之。易者依图为象。推衍其用。其例固繁。而其初则河图之所见而已。

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

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 关于[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的字幕: 从先秦到唐代,各种典籍记载有关河图洛书问题时,对于河图洛书的内容和价值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是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和祥瑞意义。 先讲第一个问题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所谓典则,典则,已被认定的常道、准则,或者已经实行的权威性的制度、法则。指已被认定的常道、准则,或者已经实行的权威性的制度、法则。《尚书·五子之歌》一篇中说: “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这里的典与则就是典章、法度的意思。《易经·系辞上》记,直接记述河图洛书的那段话是: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经·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意思是:上天生成了神物,圣人就取法于它。天地的自然变化, 圣人就仿效于它。天空显示天象,能预兆吉凶祸福,圣人就以此为警诫。黄河出现河图,洛水中出现龟书,圣人就以此为取法的依据。 对“圣人则之”的具体解释,就是伏羲据河图而创立了八卦,

大禹据洛书而创立了《九畴》。这种说法在汉代已经很流行。《汉书·五行志》引用刘歆的话说:“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西汉·刘歆《汉书·五行志》 “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洪范》就是《九畴》。孔安国注释《周易》,又进一步明确地说: “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东汉末年郑玄的《周 易郑氏注》引用汉代的纬书《春秋纬》说:“河以通乾出天苞,地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东汉·郑玄《周易郑氏注》“河以通乾出天苞,地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 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这里九篇、六篇的说法,似乎是说河图和洛书都是用文字写成的著作,而不是符号或者图形。郑玄的这种说法,后代的学者基本上是不认同的,而后世共同认同的是, 伏羲画卦依据了河图。汉代人的说法流传久远,影响很大,历代论述河图洛书的各种著作,大都是对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考辨和论析。一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第一个问题是 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 伏羲创立八卦究竟是怎样依据河图呢?各种书籍没有做出 令人满意的解释。后代学者的工作,多是在八卦的方位和河

河图洛书释义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 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 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 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 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 - 释义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b5E2RGbCAP 河图洛书 4 9 2 ,3 5 7 ,8 1 6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

可以用河图洛书解

可以用河图洛书解: 1,天干合,地支冲,皆从1起,乃生数也。故从甲,子,起。 2,甲己子午9,9为阳首,乃金之成数也。从多数算,午为9,故9也。 3,丑为8,辛7,壬6,戊5,巳4。 4,1,6,为水运,现行4,9,金运。 5,太玄数2卦值9天,每卦4天半,以4--9校时运也。故太玄数主用于测吉日吉时也。欢迎探讨。 杨子之太玄经曰:子午之数9,丑未8,寅申7,卯酉6,辰戌5,巳亥4. 律42,吕36. 甲,己之数9;乙,庚8;丙,辛7;丁,壬6;戊,癸5.声生于日,律生于辰.即用声律记日、记时辰的数字表现方法。 可以用河图洛书解之,如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9 8 7 6 5 4 甲6己9子1午9(洛书)乙2庚3丑8未2(洛书)丙8(河图7)辛4寅8申2 丁7壬6卯3酉7(洛书)戊1(河图5)癸2辰4戌6 巳4亥6 1、天干合,地支冲,皆从1起,乃生数也。故从甲、子起。 2、甲己子午9,9为离,为阳首,从多数算,己午为9,故9也。 3、乙庚丑未8,8为艮,从多数算,丑为8,故8也。 4、丙辛寅申7,7为兑,8己经有了,从顺数算,丙为8河图中又为7,故7也。 5、丁壬卯酉6,6为乾,7已经有了,从顺数算,壬为6,故6也。 6、戊癸辰戌5,5为中为土,6已经有了,从顺数,戊为1河图又为5,故5也。 7、巳亥4,4为巽,5已经有了,从顺数算,已为4,故4也。 8、1、6为水运,现行4、9金运。 9、太玄数卦2卦值9天,每卦4天半,以4--9校时运也。故其数从9下行至4,主用于测吉日吉时也。 《太玄经》云: “子午九者,阳起于子,讫于午,阴起于午,讫于子,故子午对冲,而阴阳二气之所起也。寅为阳始,申为阴始,从所起而左数,至所始而定数,故自子数至申,数九,自午数至寅,亦九,所以子午九也。

《易经》全文翻译,价值连城

《易经》全文翻译,价值连城!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 二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嗜欲深者天机浅 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四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五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战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

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七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八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九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棘,决定于自己。 十没有足够的器量,便没有做大事的规模 勿求理解,只要宽容。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一笑置之,尤其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网开一面,也许会四方来归;披荆斩棘,不如绕过去。何乐而不为? 十一善于把握人性,才能赢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归”。要想赢得人心,必须善于把握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人性如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十二语言的力量,足以倾倒世人 "前此历史上的一切群众运动,都是由于语言的力量。”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苟同,但是说出了一个事实,这就是语

河图洛书九宫算术

1 1 九宫(又称洛书) 九宫图都知道吧,就是把1~9九个数字填到3×3,使其每一横坚斜之和都相等,如下:4 9 2 3 5 7 8 1 6 之后已经延伸成一种数字艺术,可以无限延伸(因为有规律可寻,据说有人做到精品文 档,你值得期待 1999X1999,还是比这个更大来着???) ●●●●●●●●●●●●●●● 先说5*5 17 24 1 8 15 23 5 7 14 16 4 6 13 20 22 10 12 19 21 3 11 18 25 2 9 ●●●●●●●●●●●●●●● 4*4在这里 16 2 3 13 5 11 10 8 9 7 6 12 4 14 1 5 1 ●●●●●●●●●●●●●●●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化的宝殿中,有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河图洛书,至今吸引着众多 学者的研究热情,人们为河图洛书的神话般的传说,高深的奥义,丰富的内容,简洁的形式万分惊讶,对河图洛书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系更是迷惑不解。 种种论述表明,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过深刻的影响。然而,令我们每个人吃惊和迷惑不解的是,河图洛书只是两个简单的数字图。 龙马载河图,神龟背洛书 河图洛书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翻遍祖国的各种古典著作,我们根本找不到这位创始人。河图洛书的产生,至少要追溯到四千五百多年以前,那时,人类尚处于无文字时代,人类的认识水平还十分低,很难想象那时就有人能够制造出如此高深莫测的图书。在我国各种古籍中,对河图洛书的起源,仅有两个龙马载河图,神龟背洛书的传说。 一、龙马载河图 相传远古时期的孟津河边,一天河水忽然大涨,波浪滔天,水中有一巨兽,似龙非龙, 似马非马,浪里飞腾。当时的伏羲黄帝与众臣听到有人报告,立即去河边观看,只见河中洪 涛巨浪,波浪中一巨兽踏水如登平地,大体象马却身有鱼鳞,高八九尺,有两翼,形体象骆 驼,身上负有由花点构成的图案,黄帝命人走近河边,将图案记录下来,刚刚记下,怪兽即 没而不见。后伏羲皇帝认真研究了这副图发现它正是由十种花点组成,这十种花点代表1-10这10个数,两种花点构成一组,布局在东西南北中五个位置上,每组花点所表示的数,其 差均是 5.这种和谐统一,四方对称的特征,黄帝越研究越感到奇妙无比,后来他就依此画八卦,建甲历,定时辰,治理国家。由于此幅图是在孟津河中发现的,故称此图为河图。 二、神龟背洛书 公元前23世纪,大禹治水的时候,在黄河支流洛水中,有一天突然浮规出一个大乌龟,当时,大禹与治水士兵正在河边现察洛河水情,商议治理黄河大计,遇到乌龟在河里上下翻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全)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臵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 第一讲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 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河图洛书的旋机与卍字符

河图洛书的旋机与卍字符(图) 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呢?九百年前,北宋理学家邵雍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 上古是什么时候啊?自然是史前文明了。也就是大洪水之前的那一个文明。他们的科技非常发达,河图洛书八卦这些东西,就是那时候人类掌握的。史前人类被大洪水毁灭了,史前文化的河图洛书八卦却在东方被保留下来了。 如果是星图的话,那自然就要仰观天文了,人类能够看到什么呢?看太阳系,见到的是转盘结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在转;看银河系,见到的是螺旋结构,每条螺旋都布满了星辰,整体的围绕银河中心在旋转。你看,星辰的世界多么美妙! 卍字符又是什么呢?在人类的观察来说,理解为银河系的缩影。这样,看到了银河系,我们就想起了卍字符;同样,看到了卍字符,我们也想起了银河系。 四九二 三五七 八一六 古时候,人们最先认识洛书的时候,没有中文数字,只是黑白圆点。看上去,圆点更像星辰。洛书归结为九数,好比从“像”到了“数”。 洛书旋机方程组

a+b+c+d=e+f+g+h a^2+b^2+c^2+d^2=e^2+f^2+g^2+h^2 a^3+b^3+c^3+d^3=e^3+f^3+g^3+h^3 我们还是采用九九八十一数的方阵形式,天上的星图是圆的,地上的汉字却是方的,也许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天圆地方”的道理吧。字里乾坤,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天道。卍字符,我们写出来是方方正正的,本篇寻找的是数阵中的螺旋结构,形如卍字符。 31,36,29,76,81,74,13,18,11 30,32,34,75,77,79,12,14,16 35,28,33,80,73,78,17,10,15 22,27,20,40,45,38,58,63,56 21,23,25,39,41,43,57,59,61 26,19,24,44,37,42,62,55,60 67,72,65,04,09,02,49,54,47 66,68,70,03,05,07,48,50,52 71,64,69,08,01,06,53,46,51 上一篇,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九九八十一数阵是精心选择的。实际上,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数阵,有无数无数之多。 第五层卍字符——每条螺旋九个数 31,36,29,76,81,○,○,○,11 ○,○,○,○,77,○,○,○,16 ○,○,○,○,73,○,○,○,15 ○,○,○,○,45,○,○,○,56 21,23,25,39,41,43,57,59,61 26,○,○,○,37,○,○,○,○ 67,○,○,○,09,○,○,○,○ 66,○,○,○,05,○,○,○,○ 71,○,○,○,01,06,53,46,51 正向取数 41→45→73→77→81→76→29→36→31, 41→39→25→23→21→26→67→66→71, 41→37→09→05→01→06→53→46→51, 41→43→57→59→61→56→15→16→11; 31,○,○,○,81,74,13,18,11 30,○,○,○,77,○,○,○,○ 35,○,○,○,73,○,○,○,○ 22,○,○,○,45,○,○,○,○ 21,23,25,39,41,43,57,59,61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全图文稿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

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上九,亢龙有悔。(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第二卦:《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译)《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译)<<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初六,履霜,坚冰至。(译)初六,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译)《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 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伏羲沿黄河查看民情,在今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现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伏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伏羲大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待伏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非常温顺。伏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而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现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伏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奥妙。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

《易经》全文翻译,价值连城

《易经》全文翻译,价值连城! 《易经》中隐含的28条天规,大智慧!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 二: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嗜欲深者天机浅 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四: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五: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战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七: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八: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九: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棘,决定于自己。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中国战略论坛] 2008-06-23 00:45 分类:古圣先贤 一、河图洛书 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卦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 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 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二、图书之争亦称河洛之争 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

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常见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本意是指黄河、洛河流域的文化形态。以河洛并称古已有之,如《史记·封禅书》说“三代之居,皆在河洛间”,又《史记·郑世家》说“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洛之间,人便思之”,这两段话指出在夏商周三代河洛之间就是中华民族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民众对河洛一带也都十分向往。这里的文化开发较早,最早进入民众定居的农耕社会;这里建立起第一个王朝夏朝,最早出现国家的形态;这里的文化创造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源头。 河洛文化之所以形成一个含义固定的文化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和洛书。《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说,黄河里出现龙图,洛水里出现龟书,圣人行事便以它为准则。据传说,中华始祖伏羲时代黄河中跃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接受了它,依据此图创立了八卦;大禹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大禹依据它创立了“洪范九畴”。至于河图和洛书什么样子,《易经》没有绘图,也没有具体的文字解释。先秦时期的其他著作如《管子》、《墨子》中也提到河图洛书,都没有绘出图形。汉代的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今天人们看到的以黑白圈点表示的河图洛书出自宋代,据说是北宋初年著名道士陈抟绘制,以一至九的排列为河图,一至十的排列为洛书。北宋刘牧著《易解》,改变陈抟的说法,以一至十的排列为河图,一至九的排列为洛书。南宋朱熹《周易本义》肯定刘牧的说法,于是世人皆信从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但是,明清时期的学者又对河图洛书的图样提出种种疑问。如清代乾隆年间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世传河图洛书,出于北宋,唐以前所未见也。河图作黑白圈五十五,洛书作黑白圈四十五。考孔安国《论语注》,称河图即八卦。是孔氏之门本无此五十五点之图矣,陈抟何自而得之?至洛书既谓之书,当有文字,乃亦四十五圈,与河图相同,是宜称洛图不得称书,系词又何以别之曰书乎? 诸如此类的疑问,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尽管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应该肯定,河图洛书的图式在北宋出现,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今天看来,它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河洛文化的基础。从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河图洛书的图式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图中的黑白两种圈点和八卦中的太极图的道理相同,代表着阴阳,五居中央表示五行居于核心地位,而阴阳五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四方加中央的格局形成八卦的基本方位,合成一幅完整的图,表示阴阳五行所生成的物质物象居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相克相生,和谐发展。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存在、物质运动的基本认识。河图中一至十的排列,洛书中一至九的排列,无重复数字,也未缺少某一基本数字,秩序井然。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人类社会的有序性的基本认识。河图洛书中数字排列的位置上下左右交叉安排,大数小数调配适当,隐含着一种内在的规律;尤其是洛书中横行、竖行、对角线的每一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等于十五,这种特异现象十分典型地表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均衡思想。 河图洛书的数字概念,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数学成就。洛书中的数字排列,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幻方,或称纵横图。近代世界范围内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幻方理论是数论的组成部分,即在边为n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充适当的数字,使横行、竖行、对角线各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相等(如边为5的幻方)。中国古代对幻方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多年,东汉时就出现每边为3的幻方,称为九宫,这是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此八卦的八宫加上中央,合为九宫。《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张衡上疏请禁绝图谶等迷信活动,疏中有“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语,说明当时已有术士利用九宫进行占卜。而从数学的观点来看,九宫就是幻

《易经》全文翻译,价值连城!

《易经》全文翻译,价值连城! 《易经》中隐含的28条天规,大智慧!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成诅咒。 二: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嗜欲深者天机浅 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四: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五: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战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七: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八: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九: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棘,决定于自己。

易经全文翻译(完整版)

易经全文翻译 第一讲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易经全文及译文

易经全文及译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易经全文翻译(完整版) 易经全文翻译 第一讲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得四种本质特征就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就是始生万物得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与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就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得”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得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乾卦六爻得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得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得爻辞以龙为象征。龙就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得目得。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就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就是这么来得。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河图洛书绝技医疗法

河图洛书绝技医疗法 河图洛书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周易数术的根基。其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人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披上神秘的外衣,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千古之谜,是难以参透的天书文化。 洛书在中华文化史上,仅留下了“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的歌诀,从未闻有具体疗法产生。 洛书还有疗法?天书文化还能产生出技术?许多文化、中医、易学及道林修行的老前辈看了我在《武魂》等媒体的论文“神奇玄妙的洛书疗法”,开始不解,后经实践后确实行之有效,纷纷惊喜地来函询问,并感慨这一炎黄圣学终于保存了下来。此术乃乙亥年我偶遇数术门一前辈相授这一上古奇技,深觉言简意深、妙趣无穷,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痛苦、不需花费钱财、不用辅助器械,绿色健康、人人可行、随手可施等诸多优点,假如持之以治病救人,深积功德;用之以学术研究,重振国医。符合我中华文化人天相应的大统一健康观。在倡导“全民健康”的今天,公开此法,让祖宗圣学后继有人,也不为罪过。 “天地之至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灵枢》),洛书之象,则是天地至数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医圣典《灵枢-九针》中,曾专门有文字阐述洛书九宫与人体肢体、身形相应的人天全息之数理。 我们认为:在洛书这九个天地至数在人体的分布管辖范围中,“9”为头,其实,头、喉、颈、脊椎、心脏、小肠都属于“9”的区域;“2”、“4”为肩,还应该包括左右手(从耳至手指的这一线)。“6”、“8”为左右足,还应该包括从腹股沟到脚趾的这一线;左3右7,中医认为是“左肝右肺”,“3”:为肝、胆、带脉,属于整个躯体的左侧;“7”:为肺、乳腺、带脉,为整个躯体的右侧;“5”居其中,为丹田、黄庭区域,还应该包括肝、肾及六腑;“1”为人体任脉下端(肚脐至生殖器)的这一线,包含生殖系统。 知道了这九个天地至数在人体的“行政区域”,我们再来了解它们的敏感点(相当于首府),运用敏感点治病,立竿见影。“2”、“4”的敏感点在耳垂,还有手掌月骨之中的粒骨点上,这在数术家医派中叫做“气门”。“3”、“7”的敏感点在带脉上,胁下左右双侧,这是一个区域,在本派中,素有“带脉通、全身松”之语;“6”、“8”的敏感点在腹股沟中央、血海穴、委中穴及经外奇穴“畅通点”;“9”的敏感点在人中穴与鼻根交界处的鼻根点,施术时多用一手覆头,另一手拇指内侧横向上推至百会穴方向,一紧一松,有醒脑、急救之妙用。还有就是双耳尖直上约二横指处的头上敏感点和脊椎临时压痛点。“1”的敏感点在会阴穴;“5”的敏感点在神阙穴。 研究洛书时,我们都会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即洛书这样排列的九个数字,其纵、横、斜向相加,其结果都是“15”。这正与《易纬》中“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的平衡适中思想不谋而合。祖国哲学认为:人,本秉天地之中和之气而生,万物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由于阴阳二气交感所致,“保合太和,以利贞”的作用。天地人三才,人与万物在其中,天地阴阳适中,人与万物才能有生,故伏羲观象画卦,以中和为机要。《素问》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人处于健康状况时,阴阳曰平;若阴阳绝离,则失去健康、甚至生命。所以,疾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人体阴阳错乱;而层出不穷的奇病怪病流行,则是大环境的阴阳失调。所以,平衡阴阳达到适中的状态,是我们修身、齐家、德行天下的重要指导思想。 古人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又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我们将洛书稍加变化,就可以推演为世界史和人类学及宗教中的千古之谜万字符,万字符其实跟河图洛书、九宫八卦图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有四正、四隅九个交界处,与其说是佛陀胸前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还不如说是洛书的转化形态。根据本门易君师尊的研究,万字符其实就是北斗星一年四季围绕北极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