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第一章中外广播电视史

一、概念题

1.广播系统

答: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多媒体移动广播服务。优点是提高了音频信号的传递质量,有很高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

2.调幅

答:调幅是指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调幅对设备要求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广播中,应用最广的是常见的中波广播。

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答: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是于1928年8月1日开始播音(最初电台呼号为XKM),后改为XGZ,发射功率为500瓦。成立之初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后由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直接管辖,是国民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一。广播节目有新闻、演讲、教育和娱乐等类。1932年5月国民党当局又建成一个新的广播中心,同年11月12日,广播中心正式启用,中央电台的发射功率扩大到75千瓦(呼号改为XGOA),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世界第三位的无线广播电台。

4.PAL制

答:PAL制,又称帕尔制,是由联邦德国于1962年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于1967年开始正式广播。PAL制也属于同时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问题。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相应的PAL制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要比NTSC制来得复杂,接收机的造价也相应要高。

5.孤岛抗战

答:孤岛抗战是指在日寇占领上海非租界地区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凭借租界的特殊地位,利用英、美、法帝国主义者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矛盾,展开了一场特殊形式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和坚持抗日的爱国进步的文化界人士利用日寇对英美商人办的报纸不作检查的机会,以外商名义先后办起的一批抗日爱国的报刊。

6.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指1931年11月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播发文字广播的通讯社,是新华通讯社的前身。1931年11月7日,红中社首次对外广播,呼号CSR,内容是报道当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自诞生起,发挥着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喉舌耳目作用,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陆续播发了有关大会的动态、报告、决议案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等重要消息。1937年1月,红中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通讯业务有了新的发展。

7.炉边谈话

答:炉边谈话是指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事例之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危机当中,为求得人民的支持,缓解萧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他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罗斯福强化了广播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广播则借助“炉边谈话”展示了自身的魅力。

8.国际广播

答:国际广播又称对外广播,是指利用无线电波跨越国界的优势、以国外听众为传播对象、使用国际通用语和受众国语言进行国际性传播的广播。国际性电视广播出现之前,国际广播仅指声音广播。现在,国际广播仍然用来特指国际无线电声音广播。国际广播的职责既有新闻传播,又有文化交流,更有政治宣传,最早开办国际广播的国家是荷兰(1927)。

9.CNN

答:CNN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的英文缩写,创办于1980年6月,它通过卫星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节目,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凭借先进的技术,它会第一时间,详尽地报导全球突发新闻的始末,将新闻的定义改写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当今,CNN在全世界设立了36个记者站,共办有7套单项电视节目和1套双向网络电视节目。

10.凤凰卫视

答:凤凰卫视是总部位于香港,大陆中心在深圳的中文电视台,不属于香港本地电视台,

其主要目标对象是我国(大陆)及其他使用中文的观众群,因此凤凰卫视在香港关注度并不算高。凤凰卫视1996年3月31年开播,由新闻集团(透过香港Star TV)、香港资本及中资合股组成,节目集新闻资讯、体育、音乐、电视剧于一身。凤凰卫视集团旗下的卫视频道有:凤凰中文台、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及电影台;另外两个媒体平台为《凤凰周刊》及凤凰新媒体,华语媒体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先获得落地权的境外电视媒体之一。

二、简答题

1.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广播事业的特点有哪些?

答: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广播事业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国的广播事业虽然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摧残,但并没有也不可能被摧垮,国民党的广播事业经历挫折后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中国广播事业虽然幼小,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揭开了中国广播历史的新篇章。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得国民党广播宣传中的抗日爱国的进步内容有所增长,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和加强世界进步力量的反法西斯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抗战初期可歌可泣的救亡宣传,写下了中国广播史上的悲壮篇章,值得人们永远怀念,这是国民党广播历史上颇有光彩的一页。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国民党一些主要当权者没有放弃反共方针,致使反共反人民的广播宣传屡屡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前述积极作用的发挥。

(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而也就永远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广播主权的侵犯和日伪广播的殖民奴化宣传。自20年代中期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办广播的活动至此已趋于尾声。这在中国广播史上是一件具有转折

点意义的事件。

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广播电视宣传的显著成绩。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广播电视宣传的显著成绩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各种谬论的斗争中,力求完整、准确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思想上、理论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为巩固和发展全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出了贡献。

(2)逐步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宣传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改进了新闻节目,强调了新闻时效,扩大了报道面,开展了评论工作,恢复了受听众、观众欢迎的知识性、服务性节目。

(3)广播电视以四化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宣传放在首位,加强经济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宣传。

(4)文艺节目扩大了来源,日益丰富多彩。一批遭到禁锢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作品重新和听众、观众见面,新的文艺节目不断涌现。广播剧和电视剧在社会上受到欢迎。

(5)对外广播逐步克服内外不分、强加于人的错误做法,加强了针对性,并且大力改进新闻节目和评论,历史地、全面地介绍中国,宣传质量有了提高。

总之,广播和电视重新获得了听众、观众的信任和欢迎。

3.简述广播新闻“自己走路”方针的内涵和要求。

答:(1)“自己走路”方针的内涵

①要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自己的报道思想和报道计划,开展新闻、评论工作。

②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稿件的采编和节目录制都应体现出广播新闻的特色和风格。

(2)“自己走路”方针的要求

①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指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独立自主地确定广播新闻每一时期的报道思想,制定报道计划,编采或拍摄广播电视新闻,撰写广播电视评论,对一些重大问题敢于和善于发表意见。

②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扩大新闻的来源,不断研究和反映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包括群众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在广播电视中开展适当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③要加强国际问题的研究,收录外国新闻稿和广播,经过比较、分析、判断,编发消息,以丰富国际新闻的来源,增强国际新闻时效,还要增加国际评论的比重。

④精心选择通讯社和报刊的消息、文章加以改编,使之适合于广播电视而有别于文字宣传。

⑤要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编采队伍。

⑥要充分发挥广播文艺、电视文艺的巨大作用,积极发展广播剧、广播小说和电视剧、电视小品。

⑦要逐步地用新的现代化通讯、采访、制作手段装备起来,改变广播电台、电视台编播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质量差、效率低、故障多的状况。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的口传时代”的理解。

答:就广播而言,口语是广播听觉符号的主体,所以传播学者的评价是广播使人类进入了新的口语传播时代。因此,口语传播对广播媒介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广播是20世纪20年代具有革命意义的科技发明。和印刷传播相比,广播这一听觉电子传媒表现出以下优势:①传播迅速及时,电波以几乎同步的传播速度,使广播成为传播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