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龙歌白话解

玉龙歌白话解

玉龙歌白话解
玉龙歌白话解

玉龍歌白話解

2009-10-27 16:27 [大中小]【我要糾錯】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屙,

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

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

醫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別。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

傴者立伸僂者起,從此名揚天下知。

扁鵲(託名)傳授給我玉龍歌,用於臨床,即使是病程久長,纏綿難愈之症也能痊癒。玉龍歌是世間罕得,流傳了上千年沒有出現什麼差錯、訛誤,證明它是禁得起實踐檢驗的。現在我講一下玉龍歌的具體內容,本歌訣一共涉及120個穴,使用起來非常絕妙,醫

網搜集整理但是恐怕現在的醫生水準參差不齊,未必使用得當。針刺時補瀉分明,才顯出醫生的高明。按本歌訣施治,腰脊彎曲(似指急性腰扭傷一類病症)的患者都能治癒,一定可以名揚天下了。

中風不語最難醫,髮際頂門穴要知,

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

中風失語是最難治的病,治療可取囟門、神庭穴,百會穴先補後瀉,多補少瀉,病人可及時蘇醒,轉危爲安。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

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

鼻塞、流清涕是患了鼻淵,嚴重時還可發生頭暈目眩,可取上星穴,先瀉後補,病可痊

癒。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

頭風病不僅頭痛時作時止,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兩眼昏

花,可取神庭穴沿皮下透刺五分,先補後瀉。小兒慢驚風,表現為抽搐緩慢無力,時發

時止,取印堂穴沿皮下斜刺,透左右攢竹穴,並施以艾灸,療效較好。

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並作一般看,

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

頭項強直疼痛,活動受限,有時還併發牙痛,先瀉承漿,再針風府,這是前後對應取穴

法。

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

沿皮向後透率穀,一針兩穴世間稀。

偏正頭風有兩般,有無痰飲細推觀,

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谷安。

偏正頭風很難醫治,治療可針刺絲竹空,沿皮向後透率穀以止痛,再辨證分型:如果屬

痰飲型,多屬慢性頭痛,取風池;如果不屬痰飲型,多爲急性頭痛,一般取用合穀即可。

□眼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頻車,

左瀉右依師正,右瀉左莫令斜丰

口眼斜的病!可取地倉透頻車施治,並應遵照老師的教導,右面麻痹而向左側’則瀉右面;左面麻痹而向右側f則瀉左側,即各於其麻痹一側針治。

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

先補後瀉分明效,一針未出氣先通。

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鼻不能分辨氣味,都可取雙側迎香穴,先補後瀉,有速效,有時尚

未起針,鼻子已經通氣了。後文說迎香應上星”,指此配穴。

[教学]中医经典必读白话解

[教学]中医经典必读白话解 阴阳五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译文】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指导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本源,是事物产生、消亡的根本,是事物发生运动变化的内存动力和外在表现得处所,治病必须推求阴阳这个根本。 藏象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禀(cang lin)之官,无畏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心,犹如君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此而出。肺,犹如宰相,全身气血由其治理调节。肝,犹如将军,谋略思虑由此而出。胆,犹如心君的使臣,代君行令,心志的喜乐由它传出。脾胃,犹如管理粮仓的官吏,饮食五味之精微由此而出。大肠,犹如主管运输的官吏,能使食物之糟变化成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小肠,犹如受盛之官,承受容纳胃传来的食物,分清泌浊,变化物质。肾,犹如一个精力充沛、强壮有力的官吏,人的智能和技巧由此产生。三焦,犹如疏通水道的官吏,全身水液的通道由其管理。膀胱,犹如管理水库的官吏,尿液归藏于此,经过气化而排出。

素问?五藏别论 【原文】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译文】所谓五脏是主储藏精气而不传泻水谷,所以只能被精气盈满而不能像六腑那样由水谷充实。六腑是主传导消化水谷而不储藏精气,所以它们常被水谷充实而不能像五脏那样被精气充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饮食入口至胃,则胃中充实而肠中空虚,饮食从胃而下,则肠中充实而胃中空虚了。所以说,六腑实而不满,五脏满而不实。 精气神 灵枢?本神 【原文】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渭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译文】天赋予我们自然的特性,地赋予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相错,升降相因,才有生命。所以孕育生命的最初物质,叫做精;父母的精气相交产生新的生命活动,叫做神;随着神气往来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依附于精气而出入的本能反应, 叫做魄;担当认识和处理事物之职的,叫做心;心感知事物后产生的未成定见的意念活动,叫做意;在保存意念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了较为明晰的概念,叫做志;根据志向进行反复的推敲,随时进行调整和改变的过程,叫做思。通过反复思考,对事物进行由近及远的分析,并加以推理、预测。称之为虑;经过全面分析综合,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叫做智。

汤头歌诀白话解中医用

一、补益之剂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3.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4.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5.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赢鳖甲柴地骨当归 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 嗽服之谐 6.紫菀汤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 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 痰劳热久 7.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 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 血肺家伤 8.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 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 津嗽哽宁 9.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 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 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 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 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 蓉仔细哦 10.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 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 障服之清 增辑 1.独参汤 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 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 任力方宏 2.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 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 年实可珍

3.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4.还少丹 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怀苓地杜牛餐 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 5.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6.右归饮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 萸杜仲施 地草怀山枸杞子,便溏阳 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 除易麦龟 7.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 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 汗玉屏风 8.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 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 肝精血虚 9.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 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 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 虑过耗真 10.虎潜丸 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 陈地锁阳 龟甲姜归知柏芍,再加羊 肉捣丸尝 11.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 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 弱此方宗 12.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苓柏菟 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玉龙关 下补元阳, 二、发表之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 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 此汗淋漓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 草姜枣同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 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 ☆☆☆) 1.☆☆☆☆☆黄帝内经 2.☆☆☆☆类经明·张介宾 3.☆☆内经知要明·李中梓 4.☆☆☆☆☆濒湖脉学明·李时珍 5.☆☆☆☆☆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 6.☆☆☆三指禅清·周学霆 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 8.☆☆望诊遵经清·汪宏 9.☆☆辨舌指南曹炳章 10.☆☆☆☆☆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李杲 11.☆☆☆☆本草备要清·汪昂 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 1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14.☆☆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 16.☆☆☆☆☆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 17.☆☆☆医方考6卷明·吴崑 18.☆☆☆医方论清·费伯雄 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 20.☆验方新编清·鲍相璈 21.☆☆☆☆☆伤寒论汉·张仲景 22.☆☆☆☆☆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 23.☆☆☆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 24.☆☆☆伤寒来苏集八卷清·柯韵伯 25.☆☆☆☆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 26.☆☆☆☆☆金匮要略方论汉·张仲景 27.☆☆☆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 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 29.☆☆☆☆☆瘟疫论明·吴有性 30.☆☆☆☆温热论清·叶桂 31.☆☆☆☆温热经纬清·王孟英 32.☆☆☆☆温病条辨清·吴瑭 33.☆☆☆湿热条辩清·薛雪 34.☆☆☆时病论清·雷丰 35.☆☆☆☆☆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吴谦 36.☆☆☆☆☆杂病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十六节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16节) l.妊娠六合汤(王海藏) 妊娠伤寒。 (《医垒元戎》) 【歌诀】 海藏妊娠六合①汤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漏名胶艾虚痞朴实颇相当 脉沉寒厥亦桂附便秘蓄血桃仁黄 安胎养血先为主余因各症细参详 后人法此治经水过多过少别温凉 温六合汤加芩术色黑后期连附商 热六合汤栀连益寒六合汤加附姜 气六合汤加陈朴风六合汤加艽羌 此皆经产通用剂说与时师好审量 【词解】①六合:本组方均以四物汤为主,根据六经 辨证分别加入两味适当的药,故称六合。 【组成】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各一两(各30g)。 (1)表虚六合汤:加桂枝、地骨皮各七钱(各21g)。 (2)表实六合汤:加麻黄、细辛各半两(各15g)。 (3)柴胡六合汤:加柴胡、黄芩各七钱(各21g)。 (4)石膏六合汤:加石膏、知母各半两(各15g)。 (5)茯苓六合汤:加茯苓、泽泻各半两(各15g)。 (6)栀子六合汤:加栀子、黄芩各半两(各15g)。 (7)风湿六合汤:加防风、制苍术各七钱(各21)。 (8)升麻六合汤:加升麻、连翘各半两(各15g)。 (9)胶艾六合汤:加阿胶、艾叶各半两(各15g)。 (10)朴实六合汤:加厚朴、炒枳实各半两(各15g)。 (1~附子六合汤:加炮附子、肉桂各半两(各15g)。 (12)大黄六合汤:加大黄半两(15g),桃仁十个(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安胎,分别兼以解肌止汗;发汗解表;清热生津;利水通小便;清三焦虚热;散风燥湿;清温(热) 解毒;暖宫止血;消痞散满;散寒回阳;泻结破瘀。 【主治】妊娠而病伤寒,分别择重于: (1)伤风,表虚自汗,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缓。 (2)伤寒,表实无汗,头痛身热,恶寒,脉浮紧。 (3)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满痛,脉弦。 (4)阳明经证见身热不恶寒,有汗口渴,脉长而大。

玉龙歌白话解复习过程

玉龙歌白话解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 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 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 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扁鹊(托名)传授给我玉龙歌,用于临床,即使是病程久长,缠绵难愈之症也能痊愈。玉龙歌是世间罕得,流传了上千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讹误,证明它是禁得起实践检验的。现在我讲一下玉龙歌的具体内容,本歌诀一共涉及120个穴,使用起来非常绝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是恐怕现在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未必使用得当。针刺时补泻分明,才显出医生的高明。按本歌诀施治,腰脊弯曲(似指急性腰扭伤一类病症)的患者都能治愈,一定可以名扬天下了。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 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中风失语是最难治的病,治疗可取囟门、神庭穴,百会穴先补后泻,多补少泻,病人可及时苏醒,转危为安。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鼻塞、流清涕是患了鼻渊,严重时还可发生头晕目眩,可取上星穴,先泻后补,病可痊愈。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风病不仅头痛时作时止,严重时还会出现呕吐、两眼昏 花,可取神庭穴沿皮下透刺五分,先补后泻。小儿慢惊风,表现为抽搐缓慢无力,时发时止,取印堂穴沿皮下斜刺,透左右攒竹穴,并施以艾灸,疗效较好。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头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有时还并发牙痛,先泻承浆,再针风府,这是前后对应取穴法。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 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偏正头风很难医治,治疗可针刺丝竹空,沿皮向后透率谷以止痛,再辨证分型:如果属痰饮型,多属慢性头痛,取风池;如果不属痰饮型,多为急性头痛,一般取用合谷即可。 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 左泻右依师正,右泻左莫令斜。 口眼斜的病,可取地仓透颊车施治,并应遵照老师的教导,右面麻痹而向左侧,则泻右面;左面麻痹而向右侧,则泻左侧,即各于其麻痹一侧针治。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 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鼻不能分辨气味,都可取双侧迎香穴,先补后泻,有速效,有时尚未起针,鼻子已经通气了。后文说“迎香应上星”,指此配穴。

汤头歌诀白话解 中医用

一、补益之剂 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3.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4.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5.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赢鳖甲柴地骨当归 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 嗽服之谐 6.紫菀汤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 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 痰劳热久 7.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 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 血肺家伤 8.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 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 津嗽哽宁 9.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 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 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 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 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 蓉仔细哦 10.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 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 障服之清 增辑 1.独参汤 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 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 任力方宏 2.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 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

年实可珍 3.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4.还少丹 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怀苓地杜牛餐 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 5.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6.右归饮 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 萸杜仲施 地草怀山枸杞子,便溏阳 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 除易麦龟 7.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 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 汗玉屏风 8.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 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 肝精血虚 9.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 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 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 虑过耗真 10.虎潜丸 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 陈地锁阳 龟甲姜归知柏芍,再加羊 肉捣丸尝 11.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 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 弱此方宗 12.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苓柏菟 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玉龙关 下补元阳, 二、发表之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 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 此汗淋漓

玉龙歌白话解

玉龍歌白話解 2009-10-27 16:27 【大中小】【我要糾錯】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屙, 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 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 醫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別。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 傴者立伸僂者起,從此名揚天下知。 扁鵲(託名)傳授給我玉龍歌,用於臨床,即使是病程久長,纏綿難愈之症也能痊癒。玉龍歌是世間罕得,流傳了上千年沒有出現什麼差錯、訛誤,證明它是禁得起實踐檢驗的。現在我講一下玉龍歌的具體內容,本歌訣一共涉及120個穴,使用起來非常絕妙,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但是恐怕現在的醫生水準參差不齊,未必使用得當。針刺時補瀉分明,才顯出醫生的高明。按本歌訣施治,腰脊彎曲(似指急性腰扭傷一類病症)的患者都能治癒,一定可以名揚天下了。 中風不語最難醫,髮際頂門穴要知, 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 中風失語是最難治的病,治療可取囟門、神庭穴,百會穴先補後瀉,多補少瀉,病人可及時蘇醒,轉危為安。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 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 鼻塞、流清涕是患了鼻淵,嚴重時還可發生頭暈目眩,可取上星穴,先瀉後補,病可痊癒。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 頭風病不僅頭痛時作時止,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兩眼昏 花,可取神庭穴沿皮下透刺五分,先補後瀉。小兒慢驚風,表現為抽搐緩慢無力,時發時止,取印堂穴沿皮下斜刺,透左右攢竹穴,並施以艾灸,療效較好。 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並作一般看, 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 頭項強直疼痛,活動受限,有時還併發牙痛,先瀉承漿,再針風府,這是前後對應取穴法。 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 沿皮向後透率穀,一針兩穴世間稀。 偏正頭風有兩般,有無痰飲細推觀, 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谷安。 偏正頭風很難醫治,治療可針刺絲竹空,沿皮向後透率穀以止痛,再辨證分型:如果屬痰飲型,多屬慢性頭痛,取風池;如果不屬痰飲型,多為急性頭痛,一般取用合穀即可。 口眼 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頰車, 左瀉右依師正, 右瀉左莫令斜。 口眼 斜的病,可取地倉透頰車施治,並應遵照老師的教導,右面麻痹而 向左側,則瀉右面;左面麻痹而 向右側,則瀉左側,即各於其麻痹一側針治。 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

玉龙歌白话解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玉龙歌白话解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 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 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扁鹊(托名)传授给我玉龙歌,用于临床,即使是病程 久长,缠绵难愈之症也能痊愈。玉龙歌是世间罕得,流传了上千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讹误,证明它是禁得起实践检验120的。现在我讲一下玉龙歌的具体内容,本歌诀一共涉及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是恐怕现|使用起来非常绝妙,医个穴,在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未必使用得当。针刺时补泻分明,才显出医生的高明。按本歌诀施治,腰脊弯曲(似指急性腰扭伤一类病症)的患者都能治愈,一定可以名扬天下了。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 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中风失语是最难治的病,治疗可取囟门、神庭穴,百会 穴先补后泻,多补少泻,病人可及时苏醒,转危为安。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鼻塞、流清涕是患了鼻渊,严重时还可发生头晕目眩, 可取上星穴,先泻后补,病可痊愈。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风病不仅头痛时作时止,严重时还会出现呕吐、两眼 昏花,可取神庭穴沿皮下透刺五分,先补后泻。小儿慢惊取印堂穴沿皮下斜刺,时发时止,风,表现为抽搐缓慢无力,透左右攒竹穴,并施以艾灸,疗效较好。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先泻承浆,活动受限,有时还并发牙痛,头项强直疼痛,再针风府,这是前后对应取穴法。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 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偏正头风很难医治,治疗可针刺丝竹空,沿皮向后透率 谷以止痛,再辨证分型:如果属痰饮型,多属慢性头痛,取一般取用合谷即可。风池;如果不属痰饮型,多为急性头痛, 口眼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左泻右依师正,右泻左莫令斜。

中医经典必读白话解

阴阳五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译文】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指导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本源,是事物产生、消亡的根本,是事物发生运动变化的内存动力和外在表现得处所,治病必须推求阴阳这个根本。 藏象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禀之官,无畏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心,犹如君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此而出。肺,犹如宰相,全身气血由其治理调节。肝,犹如将军,谋略思虑由此而出。胆,犹如心君的使臣,代君行令,心志的喜乐由它传出。脾胃,犹如管理粮仓的官吏,饮食五味之精微由此而出。大肠,犹如主管运输的官吏,能使食物之糟变化成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小肠,犹如受盛之官,承受容纳胃传来的食物,分清泌浊,变化物质。肾,犹如一个精力充沛、强壮有力的官吏,人的智能和技巧由此产生。三焦,犹如疏通水道的

官吏,全身水液的通道由其管理。膀胱,犹如管理水库的官吏,尿液归藏于此,经过气化而排出。 素问?五藏别论 【原文】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译文】所谓五脏是主储藏精气而不传泻水谷,所以只能被精气盈满而不能像六腑那样由水谷充实。六腑是主传导消化水谷而不储藏精气,所以它们常被水谷充实而不能像五脏那样被精气充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饮食入口至胃,则胃中充实而肠中空虚,饮食从胃而下,则肠中充实而胃中空虚了。所以说,六腑实而不满,五脏满而不实。 精气神 灵枢?本神 【原文】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渭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译文】天赋予我们自然的特性,地赋予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相错,升降相因,才有生命。所以孕育生命的最初物质,叫做精;父母的精气相交产生新的生命活动,叫做神;随着神气往来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依附于精气而出入的本能反应,叫做魄;担当认识和处理事物之职的,叫做心;心感知事物后产生的

(完整word版)汤头歌诀白话解

汤头歌决白话解 一、补益之剂 补益之剂,即补益剂。是以补益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各种虚证。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血阴、阳等各种虚损。根据“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原则,补益剂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区别,应当注意辨证选用。 l.四君子汤-----助阳补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四君子①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② 除却半夏名亦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③ 【词解】 ①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本方参、术、苓、草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峻,其性平和,故名为四君子。 ②饵:饵(ěr),音耳。即服用。 ③使:即使用。 【组成】人参(10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缓无力。 【方析】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脾胃气虚为其主证。脾失建运,易生湿邪,为其兼证。方中以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为君药。白术助君药燥湿健脾,为臣药。茯苓淡渗利湿,使从小便出,则脾不为湿邪 所困,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 附方: (1)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各3克)。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呕。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 (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子汤加陈皮等分。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生姜5片, 大枣2个,同煎至7分,食前,温,量多少与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胸脘痞闷,或呕吐泄泻。 (3)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水煎服。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气滞。纳呆嗳气,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 按: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歌中助阳一词当从气属阳来理解,因方中四味药均无助阳作用。加入陈皮为异功散,以加强健脾理气之功。再加半夏为六君子汤,加强化痰止呕作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重在理气止痛。临证时随症加减,变换巧妙,当细心领悟。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经典必读书籍》的内容,具体内容: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 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 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

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难经》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

玉龙歌白话解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 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 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 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扁鹊(托名)传授给我玉龙歌,用于临床,即使是病程久长,缠绵难愈之症也能痊愈。玉龙歌是世间罕得,流传了上千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讹误,证明它是禁得起实践检验的。现在我讲一下玉龙歌的具体内容,本歌诀一共涉及120个穴,使用起来非常绝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是恐怕现在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未必使用得当。针刺时补泻分明,才显出医生的高明。按本歌诀施治,腰脊弯曲(似指急性腰扭伤一类病症)的患者都能治愈,一定可以名扬天下了。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 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中风失语是最难治的病,治疗可取囟门、神庭穴,百会穴先补后泻,多补少泻,病人可及时苏醒,转危为安。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鼻塞、流清涕是患了鼻渊,严重时还可发生头晕目眩,可取上星穴,先泻后补,病可痊愈。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风病不仅头痛时作时止,严重时还会出现呕吐、两眼昏 花,可取神庭穴沿皮下透刺五分,先补后泻。小儿慢惊风,表现为抽搐缓慢无力,时发时止,取印堂穴沿皮下斜刺,透左右攒竹穴,并施以艾灸,疗效较好。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头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有时还并发牙痛,先泻承浆,再针风府,这是前后对应取穴法。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中医经典必读《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袪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四物当归地芍芎。血家百病此方通。八珍合入四君子。气血双疗功独崇。十全大补加耆桂。益气养营力更雄。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气血两虚用补便。 养心汤用草耆参。二茯当归柏子寻。 夏麴远芎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补中益气术耆陈。参草升柴归用身。劳倦内伤功独擅。阳虚外感亦堪珍。 大补阴丸知柏龟。地黄脊髓共相随。若加肉桂为滋肾。龟地全除用柏知。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茱丹泽药苓丸。 八仙长寿增冬味。治损功同九转丹。阴虚火旺宜知柏。目病滋阴杞菊堪。七味力专分附桂。耳聋磁石一两参。 济生肾气六味需。车牛桂附四般俱。若除牛膝车前子。八味名传治症殊。天王遗下补心丹。为悯山僧讲课难。 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味为丸。 归脾汤用术参耆。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枣枚和。更用饴糖补中脏。虚劳腹泠服之瘥。增入黄耆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沈奇。十全大补还加附。麦夏苁蓉仔细哦。

独参汤以人参名。专任方知气力宏。同是扶阳救阴法。脉微血脱可回生。当归补血亦奇方。热发都缘血不昌。 五倍黄耆归一分。真阴濡布主之阳。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糯草杏仁并。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红肺气伤。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味阿胶偶。再杏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 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嗽服之谐。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更有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黄耆鳖甲半柴知。艽菀参苓地骨皮。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中医经典必读《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袪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四物当归地芍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气血双疗功独崇。 十全大补加耆桂。益气养营力更雄。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 陈皮远志加姜枣。气血两虚用补便。 养心汤用草耆参。二茯当归柏子寻。 夏麴远芎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补中益气术耆陈。参草升柴归用身。 劳倦内伤功独擅。阳虚外感亦堪珍。 大补阴丸知柏龟。地黄脊髓共相随。 若加肉桂为滋肾。龟地全除用柏知。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茱丹泽药苓丸。 八仙长寿增冬味。治损功同九转丹。 阴虚火旺宜知柏。目病滋阴杞菊堪。 七味力专分附桂。耳聋磁石一两参。 济生肾气六味需。车牛桂附四般俱。 若除牛膝车前子。八味名传治症殊。 天王遗下补心丹。为悯山僧讲课难。 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味为丸。 归脾汤用术参耆。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枣枚和。 更用饴糖补中脏。虚劳腹泠服之瘥。 增入黄耆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沈奇。 十全大补还加附。麦夏苁蓉仔细哦。

。独参汤以人参名。专任方知气力宏。 同是扶阳救阴法。脉微血脱可回生。 当归补血亦奇方。热发都缘血不昌。 五倍黄耆归一分。真阴濡布主之阳。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糯草杏仁并。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红肺气伤。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味阿胶偶。 再杏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 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嗽服之谐。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更有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黄耆鳖甲半柴知。艽菀参苓地骨皮。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医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 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创作背景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仲景为方书之祖,其《伤寒论》中既曰太阳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矣,而又曰麻黄证、桂枝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不以病名病,而以药名病。明乎因病施药,以药合证,而后用之,岂苟然而已哉!令人不辨证候,不用汤头,率意任情,治无成法,是犹制器而废准绳,行阵而弃行列,欲以已病却疾,不亦难乎?盖古人制方,佐使君臣,配合恰当;从治正治,意义深长。如金科玉律,以为后人楷则。惟在善用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如淮阴背水之阵,诸将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旧本有汤头歌诀,辞多鄙率,义弗赅明,难称善本。不揣愚瞽,重为编辑,并以所主病证括入歌中,间及古人用药制方之意。某病某汤,门分义悉;理法兼备,体用具全;千古心传,端在于此。实医门之正宗,活人之彀率也。然古方甚多,难以尽录。量取便用者,得歌二百首。正方、附方共三百有奇。盖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以此提纲挈领,苟能触类旁通可应无穷之变也。是在善读者加之意耳。清朝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本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 朗朗上口的特点。此举方便了人们的识记,受到广大学医者的欢迎。 歌诀一览 一、补益之剂 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祛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3.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供参考) (共172条,标星号者为中管局《中医经典必读》中要求必背,凡81条)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2、7、8、9*、14、15、17*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2、7*、11、12、13、14*、18*、20*、21*、22*、23*、24*、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2、3、4、5*、9、10*、11、13、14、15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1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2*、4、8*、10*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3*、8*、13*、14、15*、16、17*、18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5、6、7、8、9、10*、11*、12、13*、14*、15*、千金苇茎*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2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1、3*、4*、5*、7、8、9*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9*、10*、11*、12*、13*、14*、15*、17、18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7、15、1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8、15*、16*、17*、18、22、23*、24*、25*、26、27*、28、29*、30、31*、35*、4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3*、4、5、7*、10、12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5*、10*、11*。18*、20、22*、23*、24*、26、27、31、32、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13*、15*、18*、19*、21*、22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0、11、13、14、15*、16、17*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6、7、8、9、11、10*、12*、13*、15*、16、17*、18*、20、21、22、23*、31、33、42*、43*、47、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2、3、4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4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4*、5*、6、7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4*、5*、6、10、11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5*、6*、9*、16、17*、18、19

汤头歌诀白话解(裁剪背诵用)

. 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3.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4.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5.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赢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嗽服之谐 6.紫菀汤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 7.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8.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 9.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沉疴 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 10.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 增辑 1.独参汤 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任力方宏 2.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3.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4.还少丹 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 5.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6.右归饮 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萸杜仲施 地草怀山枸杞子,便溏阳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除易麦龟 7.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 8.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肝精血虚 9.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虑过耗真 10.虎潜丸 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甲姜归知柏芍,再加羊肉捣丸尝 11.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弱此方宗 12.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苓柏菟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 二、发表之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3.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5.葛根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6.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痛,无汗恶寒均堪倚 亦治时疫与阳斑,痘疹已出慎勿使 7.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8.神术散 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太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 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方良 9.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0.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 11.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2.麻黄人参芍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 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13.神白散 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 一切风寒皆可服,妇人鸡犬忌窥探 肘后单煎葱白豉,两方均能散风寒 14.十神汤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黄赤芍兼香附,时邪感冒效堪夸 增辑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3.防风解毒汤 防风解毒荆薄荷,大力石膏竹叶和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大纲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大纲 为规范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中医理论考试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保障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顺利实施,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根据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总结以往研修项目实施经验,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一、本考试大纲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中医理论考试的依据。 二、中医理论考试包括四门经典考试及医案分析。其中四门经典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名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温病条辨》)。具体内容和要求附后。 三、考试方式为闭卷。 四、考试时间1天。上午120分钟;下午180分钟。 五、上午试卷为单项选择题与医案分析题;下午试卷为四门经典问答题与论述题。满分各100分,总分200分。 六、参考资料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经典必读》和《中医经典必读释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黄帝内经》 养生 1.早衰的原因和养生的方法 2.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及肾气的作用 3.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养生的要领 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 5.“治未病”的含义及临床指导价值 阴阳五行 1.阴阳的概念与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2.“清阳”、“浊阴”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味、形、气、精、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4.药物饮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性能 5.“壮火”、“少火”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6.五气之胜的致病特点及阴阳偏胜的病理表现 7.阴阳理论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8.五行的概念、临床应用及亢害承制的医学意义9.“人与天地相参”的含义及临床应用 藏象 1.“十二官”的生理功能及“十二官不得相失”的意义2.“藏象”的含义及其方法论价值 3.“五藏之本”的内容及医学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