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常见疾病中英文对照(最简化)

儿科常见疾病中英文对照(最简化)

儿科常见疾病中英文对照(最简化)
儿科常见疾病中英文对照(最简化)

儿科常见疾病中英文对照

早产儿(未成熟儿) Preterm infant; Premature infant

足月儿Term infant

过期产儿(过熟儿) Post-term infant (Postmature infant)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

足月小样儿Small for date infant

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birth weight,ELBW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 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

巨大儿Macrosomia

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newborn

羊水及胎粪吸入综合征aspiration of amniotic fluid and meconium syndrome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Neonatal physiologic jaundice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新生儿出血症hemorrhagic disease of newborn

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neumorrhagia

新生儿感染Neonatal infection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eonatal infectious pneumonia

脐炎Omphalitis

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新生儿呕吐Vomiting in newborn

鹅口疮Thrush

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 neonatorum

新生儿水肿edema neonatorum

新生儿低钙血症neonatal hypocalcemia;NHC

新生儿低血糖症neonatal hypoglycemia

脐疝exumbilication;UH;umbilical hernia 新生儿红斑erythema neonatorum

婴幼儿营养不良infantile malnutrition

蛋白质-能量营养

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EPM 维生素D缺乏性佝

偻病

rickets of vitamin D-deficiency

维生素D缺乏性手

足搐搦症

tetany of vitamin D-deficiency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

丘疹样荨麻疹papular urticaria

药疹drug rash;

风湿热RF;;rheumatic fever

幼年型类风湿病

Juvenile rheumatoid disease,JRD;

Still disease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过敏性紫癜

Henoch-Schonlein syndrome; AP;

anaphylactic purpura; allergic

purpura,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

合征

Kawasaki's disease; 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MLNS

麻疹Measles

风疹Rubella; German measles

幼儿急疹

exanthem subitum; roseola

infantilis; roseola infantum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水痘chicken pox;chickenpox;varicella

流行性感冒epidemic influenza;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 mumps

病毒性脑炎VE;viral encephalitis

病毒性脑膜脑炎viral meningocephalitis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病毒性肝炎VH;viral hepatitis;virus hepatitis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

神经根炎

acute infectious polyradiculoneuriti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

infectious monocytosi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急性传染性淋巴细

胞增多症

acute infectious lymphocytosis;AIL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伤寒typhoid; typhoid fever

副伤寒paratyphoid; paratyphoid fever

破伤风tetanus

百日咳pertussis; whooping cough;WC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suppurative meningitis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猩红热scarlet fever;SF

败血症septicemia; septicoemia; sepsis

脓毒败血症septicopyaemia; septicopyemia

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tuberculosis of bronchial lymph

nodes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

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subacute hematogenou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结核性脑膜炎TBM;TM;tubercular meningitis;tuberculous meningitis

蛔虫病ascariasis

蛲虫病enterobiasis;oxyuria; pinworm;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 hookworm diseas 疟疾malaria; Cameroon fever;

急性鼻窦炎acute sinusitis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 herpetic angina 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PCF 急性鼻咽炎acute nasopharyngitis

急性咽炎acute pharyngitis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

先天性喉喘鸣congenital laryngealstridor

哮吼综合征Croup syndrome

急性感染性喉炎acute infectious laryngitis

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

喘息样支气管炎asthmatoid bronchitis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支原体肺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 (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

喘憋性肺炎(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 epidemic asthmatic suffocating pneumonia( epidemic bronchiolitis)

巨细胞病毒肺炎cytomegalovirus pneumonia

鹅口疮Thrush; muguet; mycotic stomatitis;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

急性球菌性口炎acute coccus stomatis

消化功能紊乱disorders of digestive function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再发性(周期性)呕吐recurrent vomiting(cyclic vomiting)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

肠痉挛colic;enterospasm

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

秋季腹泻rotavirus enteritis

迁延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

慢性细菌性腹泻chronic bacillary diarrhea

消化不良dyspepsia; indigestion; maldigestion 生理性腹泻physical diarrhea

胃肠功能紊乱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肠胃炎enterogastritis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gastroenterocolitis 细菌性肠炎bacterial enteritis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

enteropathogenic E.coli enteritis 真菌性肠炎Mycetes enteritis; fungous enteritis 病毒性肠炎Viral enteritis

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

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

水电解质紊乱Water-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脱水Dehydration;anhydration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低钾血症kaliopenia

低钙血症hypocalcemia

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先天性肥大性幽门

狭窄

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O; ileus

机械性肠梗阻mechanical ileus

麻痹性肠梗阻paralytic ileus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

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肝肿大hepatomegalia; hepatomegaly

药物性肝损害(炎)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rug-induced hepatitis

巨细胞病毒肝炎Cylomegalovirus

肝脓疡liver abscess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

房间隔缺损ASD; atrial septal defect;

卵圆孔未闭acleistocardia; open foramen ovale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法乐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F4; TOF)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

不全

congenital mitral insufficiency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mitral valve prolapse syndrome,

MVPS;

心律失常arrhythmia; arhythmia;CA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ST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SB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SA

游走心律wandering rhythm

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s

交界性早搏junctional premature beat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T;PSVT;PSUT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W-P-W syndrome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ILBBB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cardiac failur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ardiogenic shock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心肌病cardiomyopathy; myocardiopathy 心肌炎myocarditis,MC

感染性心肌炎infective myocarditis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

支原体性心肌炎mycoplasma myocarditis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 限制性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急性心包炎acute pericarditis

化脓性心包炎purulent pericarditis;pyopericarditis; suppurative pericarditis

病毒性心包炎Viral pericarditis

肾性高血压renal hypertension;RH

先天性尿路畸形congenital urinary tract deformity 婴儿型多囊肾infantile polycystic kidney

包皮过长redundant prepuce

鞘膜积液hydrocele of tunica vaginalis

睾丸下降不全incomplete orchiocatabasis; cryptochidism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GN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APSGN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 单纯性肾病综合症simple type NS

肾炎性肾病综合征nephritis NS

孤立性血尿isolated hematuria 孤立性蛋白尿isolated proteinuria

复发性血尿recurrent hematuria

持续性血尿persistent hematuria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

小儿贫血infantile anemi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营养性贫血nutritional anemia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sideropenic anemi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

营养性混合性贫血nutritional anemia;mixed type 再生不良性贫血hypo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感染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infection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

sideroblastic anemia,SA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

蚕豆病fabism;favism

感染性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infectious

失血性贫血Blood loss anemia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neutrophilia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immunologic neutropenia

感染性粒细胞减少

infective Granulocytopeni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hrombopenic purpura;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secondary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infectious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

drugs 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儿科5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小儿肺炎护理 (1) 第二节小儿腹泻护理 (3) 第三节急性扁桃体炎护理 (5) 第四节手足口病护理 (7) 第五节惊厥护理 (9)

第一节小儿肺炎护理 一、定义 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肺部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症灶较大者可出现肺实质体征。 三、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有条件者实行呼吸道隔离,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分开收治。 3、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室温18-22°C,相对湿度55%-60%. 4、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静脉输液时,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5、保证充足的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6、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时予以吸氧,必要时予人工辅助呼吸。 7、监测体温变化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对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8、严格观察神志及精神状态。突然烦躁不安、心率每分钟>160次/分,呼吸每分钟>60次/分、肝脏短时间内急剧增大,为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四、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2、对易感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

第二节小儿腹泻护理 一、定义 由多种病原及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二、症状、体征 轻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恶心或呕吐,排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至数10次,粪便形状呈稀水样,有酸味,常见黄白色粉瓣和泡沫,黄绿色稀便,可混有黏液及脓血等。重者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三、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传播,护理患儿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根据病情,给予口服药物或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腹痛,腹胀、代谢性酸中毒表现、脱水程度及排尿排便情况。 5、调整饮食。呕吐严重者应暂禁食,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6、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四、健康指导 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 (一)肺炎喘嗽 (1) (二)感冒 (6) (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11) 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 病种诊疗方案 (一)肺炎喘嗽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小儿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 (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 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 1.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2.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四)证侯诊断 1.常证 (1)风寒闭肺 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 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 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 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 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 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2.变证 (1)心阳虚衰 证侯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紫绀,气促加重,四肢厥冷,虚烦不宁,额汗不温,右肋下肝脏肿大,脉微虚数,舌淡紫,苔薄白。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有心力衰竭的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和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

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 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的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 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T,P,R,BP 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 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 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和色. 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 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 7、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表现. 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儿童眼部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童眼部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睑腺炎(hordeolum) (一)定义及分类 系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化脓性细菌(以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内麦粒肿。(二)诊断 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近外眦部者常 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内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三)治疗 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平行;对内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流进人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及生命。 (四)门诊标准流程

二、新生儿泪囊炎(neonatal dacryocystitis) (一)病因 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致。多为鼻泪管下端管腔被先天性残存膜封闭。 (二)诊断 1.临床表现常为单侧。病情缓慢,症状较轻。患儿溢泪、分泌物增多。有时,泪囊区可略隆起,压迫泪囊有分泌物溢出。 2.检查仔细检查外眼情况,必要时也可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三)治疗 每日数次按摩泪囊,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以生理盐水高压冲洗泪道或仔细探通,可使鼻泪道通畅而痊愈。如泪道探通失败则手术。(四)入院标准 1. 泪道探通失败。 2. 无其他内科疾病。 (五)出院标准 1. 一般情况良好,溢泪消失。 2. 鼻泪管置管位置正。 3. 无需要处理的并发症。 (六)随访指导 患儿定期随访,1—2周进行泪道冲洗,3—6个月拔管。 (七)门诊标准流程

儿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和流通。保持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60%为宜。 2、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早降 温,同时使用镇静剂。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缺氧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痰液黏稠可 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5、尽量保持患儿安静休息,调整适当卧位,利于患儿休息。 6、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时的剂量、时间、浓度。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及液量。 7、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准备急救物品 及药品。 二、专科护理 1、痰多不宜咳出时要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地咳嗽,且更换体位,协助翻身、拍背。 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或使用止咳祛痰剂。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 2、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面色或口周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等呼 吸困难症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病情恶化时拍背和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需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注意用药及时、准确,并观察 用药后的反应。应用洋地黄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避免使用钙剂。用利尿剂时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低血钾的发生。注意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55-60%为宜。定时开窗通风,以减少炎症对支气管黏膜不良反应的刺激,有利于排痰。 2、患儿取半卧位或舒适的体位,指导家长经常为患儿更换体位、轻拍背部;指 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有利于痰液排出。 3、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管,稀释痰液。雾化后协助排痰,必要时用吸引器 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遵医嘱给药抗生素、化痰止咳、平喘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主要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减轻 喘息症状。 二、维持正常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每2~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 2、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冷敷、冰敷、温水浴等;或遵医嘱给予 药物降温,防止惊厥的发生。 3、观察退热效果,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避免受凉,并注意保暖。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多饮水。 5、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饮食。婴幼儿可在进食后喂适量温开水;年长儿应在晨 后、餐后、睡前漱洗口腔,以清洁口腔。 三、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知识。 2、指导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3、指导家长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 4、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5、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加强营养,积极防治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病。按时预防接种。

《医院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试行版.doc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一级医院对疑似消化性溃疡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转至二级医院诊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HP感染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如效果不佳可以转至二级医院检查治疗。 消化道出血一级医院对消化道出血患儿可以进行初步处理后转上级医院。急性胰腺炎如临床疑似本病,应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就诊。 婴儿肝炎综合征如临床疑似本病,应转至二级医院就诊。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如治疗后患儿仍高热不退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上级医院;三个月以内患儿,由于病情变化快,应酌情到二、三

儿科常见病及诊治方法

儿科常见病及诊治方法 最常见的幼儿病种有下面几种:肺炎喘嗽(小儿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也是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临床以发热、咳嗽、咯痰、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占儿科门诊量的70%~80%。6个月到3岁为发病高峰,而90%以上以致病微生物为病毒,一般会反复发热3天左右,多以夜间明显,患儿不但服药困难,输液又加重痛苦,家长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泄泻(腹泻病)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它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儿厌食症指小儿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并非一种独立疾病,患者一般症状不多,就是长期不思饮食厌恶摄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有嗳气、泛恶、脘痞、大便不调等症,或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口干喜饮等症,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少数患儿由于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长期便秘、锌缺乏等引起,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儿科常见病如何诊断 儿童患感冒时往往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等不明显,而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等却较明显,婴幼儿感冒时,常常发生高烧,有的患儿甚至发生惊厥,同样患了感冒,儿童得了可能就比大人要重些。由于儿童抵抗力弱,得感冒后炎症容易波及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症。此外,小儿感冒时有时可引起心肌炎、肾炎危及生命,儿童时期,还有不少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这些病在早期,也有类似感冒的一些症状,但由于儿童表达能力差,往往不能明确说明自己哪里不舒服,不会说话的婴儿更是不能表达,并且小儿病情发展变化快,因此对小孩的感冒症状不可掉以轻心,应当细心观察,发现病情异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儿科常见病用药处方 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感冒、咳嗽:贝莱、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章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小儿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 【护理评估】 1?评估生命体征,注意面色,尤其是体温的改变。 2?评估患儿的活动水平、活动量增加是否需要用氧。 3.评估口腔卫生情况,口腔黏膜改变情况,进食能力。 4?观察皮肤出血点情况。 5?评估疼痛的特点、性质、程度、部位、持续的时间。 6?评估患儿心理、行为的变化。 7?了解患儿和家属对疾病和饮食卫生常识的了解程度。 【主要护理问题】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侵润等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4?预感性悲哀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咼及贫血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患儿意识、瞳孔变化、剧烈头痛、呕血、便血、鼻出血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2?住院时与感染患儿分开,实行保护性隔离,严重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 3.加强口腔护理,轻者用软毛牙刷清洗口腔,重者用硼酸溶液漱口或擦洗。 4?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碰撞出血。进行注射前必须用碘酒及酒精消毒,拔 针时用干棉签延长压迫时间至不出血为止。经常更换体位以防止褥疮。经常擦浴、更换内衣,以减少皮肤感染,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脓肿的发生。 5?高热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禁用酒精擦浴。 6?化疗时应熟悉药物的副作用、给药途径,化疗药物要新鲜配制。要注意保护静脉,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滴注的速度,经常巡视,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坏死。若有渗漏应立即停止输入。 7?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后,应平卧4—6小时,以免发生脑疝和体位性低血压,注意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感觉障碍等反应。 8?饮食管理: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易消化清淡饮食,胃肠道出血时应根据医嘱给禁食或流质。 9?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碰撞伤。经常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斑。注意有无血尿、便血情况。口腔经常以漱口液漱口,刷牙时以软毛牙刷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新生儿肺炎 【病史采集】 1. 入院24 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孕母在妊娠期感染。 3. 胎膜早破、急产、滞产、反复经产道检查。 4. 婴儿出生有窒息史,生后有感染病人接触史及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病史。 5. 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检查等医源性因素。 6. 吃奶少或拒乳、反应低下等一般症状及咳嗽、喘、吐沫、呛奶等呼吸道症状,体温不升或发热。 【检查】 1. 体格检查:缺氧、呼吸困难的表现,呼吸音的改变,罗音的性质及特征,重症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 2. 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病毒学检查、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及摄胸部X片 等。 【诊断】 1. 根据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及胸部X光片等辅助检查可确诊。 2. 需与大量羊水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等鉴别【治疗】 1. 加强护理及监护、保温。 2. 抗感染治疗。

3. 加温湿化后供氧,加强呼吸管理。 4. 胸部物理治疗,体位引流、胸背部叩击或震动。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雾化吸入及气管内冲冼等。 6. 纠正酸中毒,心衰者强心、利尿、对症处理,对并发症治疗。 7. 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支持疗法。 新生儿黄疸 【病史采集】 1. 入院24 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患儿父母有黄疸、遗传代谢病家族史,患儿父母血型。 3. 孕母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史、输血史、分娩过黄疸新生儿病史。 4. 患儿有窒息、缺氧史。 5. 患儿有宫内感染史或感染性疾病患病史。 6. 患儿有内出血病史。 7. 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内、进展快,或消退延迟,?伴吃奶差、呕吐、腹泻、体温波动等。8. 黄疸退而复现。 【检查】 1. 体格检查:黄疸的分布、程度、颜色,有无贫血、肝脾肿大及核黄疸的神经系统体征。 2. 血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检测。 3. 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抗体效价测定。 4. G-6-PD 活性测定、血红蛋白电泳。 5. 血培养、肝功能、转氨酶、乙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方法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方法 小儿感冒 典型症状: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用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重症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或理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会波及咽部扁桃体,也会并发支气管炎肺炎。 代表药物:小儿氨酚黄那敏、美林、(宝宝退热贴) 联合用药方案一:小儿感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阿奇霉素干混 联合用药方案二:小儿氨酚黄那敏+小儿咽扁+头孢克肟 小儿咳嗽 典型症状:咳嗽咳痰,咽痒,发热,气促 代表药物:小儿咳喘灵、美林、(退热贴)、小儿咽扁颗粒 联合用药方案一:小儿化痰止咳颗粒+阿奇霉素干混+白三平 联合用药方案二:小儿咽扁颗粒+依托红霉素颗粒+蛇胆川贝液 小儿腹泻 典型症状:排便不成形、水样或蛋花样,或次数增多可伴或不伴腹痛、呕吐。 代表药物:蒙脱石散、小儿腹泻贴 联合用药方案一:蒙脱石散+腹泻贴+阿莫西林颗粒 联合用药方案二:蒙脱石散+妈咪爱+头孢克洛 小儿消化不良

典型症状: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常有没胃口、肚子胀等不适。 代表药物:小儿化积口服液、和胃疗疳颗粒 联合用药方案一:健儿消食口服液+午时茶颗粒 联合用药方案二:小儿七星茶+健胃消食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小儿便秘 典型症状: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 代表药物:小儿七星茶、金银花露 联合用药方案一:小儿七星茶+开塞露+蜂蜜 联合用药方案二:四磨汤+乳酸菌素片+开露塞 小儿厌食 典型症状:呕吐、食欲不振 代表药物:赖氨酸B12颗粒、复方锌铁钙颗粒 联合用药方案一: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健胃消食片+儿童鱼油 联合用药方案二:赖氨酸B12颗粒+钙铁锌口服液+成长快乐 一、感冒 冬末秋初,气温波动幅度比较大,幼儿要是没有适应这种温度变化,很容易着凉,最终出现感冒问题。面对感冒症状,我们还是需 要更好的预防。春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孩子引发感冒问题,会出 现鼻塞,流鼻涕以及咳嗽等问题。要是情况严重,容易出现发烧的 症状。 预防方法:想要预防春节感冒问题,我们要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比较聚集的地方,预防被传染到流行性感冒病毒。孩子为孩子穿好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轻度CAP,患儿精神反应好,无明显呼吸困难、低热3天以内、胸片仅提示斑片状阴影患儿,可以在一级医院治疗。治疗48h无效,持续高热3天以上、胸片出现单叶病灶融合病变患儿及短期内病变进展患儿必须及时转二级医院治疗。 二级医院 接受及诊治一级医院转诊患儿,如果出现持续高热7d不退或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以及胸片等影像学证实双侧或多叶受累或肺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病情迅速恶化,患儿出现休克、意识障碍、呼吸窘迫或衰竭征象者需转三级医院治疗。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呼吸道畸形、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者需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对患儿进行诊治。需具备内外科综合实力,有经验丰富的小儿呼吸专科、完善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条件,具备纤支镜等特殊检查治疗手段,有呼吸机等重症抢救设备。病情缓解可转二级医院治疗。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哮喘可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常见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常见儿科疾病 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性溃疡 【病史采集】 1. 入院24 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包括厌食、消瘦、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反酸、反复上腹部疼痛、呕血及便血史。 3. 有关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的家族史。 4. 以前的检查、治疗经过及疗效情况。 【检查】 1. 全身体检,重点检查腹部情况。 2.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3. 有条件可作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 4. 有条件可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IgG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13-C素呼吸试验等。 【诊断】 1. 具有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钡餐及纤维内窥镜检查的结果即可诊断。 2. 注意与应激性溃疡、胃泌素瘤所致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相鉴别。 【治疗原则】 1. 饮食治疗。 2. 并发症治疗,如溃疡出血等。 3. 抗酸治疗,包括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4. 保护胃粘膜,如胶体铋。 5. 根除HP治疗。 6. 病情复杂,医疗条件欠佳者,需请专科医师或转上级医院医治。 【疗效标准】 1.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愈合。 2.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缩小。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 病情好转、并发症控制后可出院门诊治疗。 小儿腹泻病 【病史采集】 1. 入院24 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症状。 5. 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 1. 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2. 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

最新儿科专科护理常规

儿科专科护理常规目录 l儿科常见疾病一般的护理常规 2.手足口病的护理常规 3.高热的护理常规 4.惊厥的护理常规 5.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6.小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7.婴幼儿哭闹的护理常规 8.肾病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9.小儿贫血的护理常规 10.小儿腹痛的护理常规 11.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 12.小儿昏迷的护理常规 13.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常规 14.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常规 15.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护理常规 16.小儿心功能不全的护理常规 17.小儿心肌炎的护理常规 18.小儿风湿热的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 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

小儿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诊疗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鼻、鼻窦、咽、喉部的原发感染,病毒所引起者占90%以上,为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诊断依据] (一)病史:病前常有护理不周、受凉或者接触上感病人的历史。 (二)症状、体征: 1.一般类型上感:多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咽痛、轻咳。重者可有高热、头痛、胃纳差、乏力。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可有脐周阵痛。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2.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急起高热,咽痛,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有2~4c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病原体为柯萨奇A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2)咽结合膜热: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多呈高

热、咽痛、眼部刺痛,结膜充血、咽充血,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病程1~2周。病原体为腺病毒,常于夏秋季散发或局限性流行。 (三)应注意与流行性感冒及急性传染病早期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全身治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营养。不适当应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3岁以下常佐以镇静剂。可予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10~20mg每4~6小时1次;针剂10~15mg/(kg·d)肌注或静滴。疗程3~5天。中药银翘散、板蓝根冲剂、大青叶合剂等有一定疗效。对病情较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一种抗生素,如青霉素或磺胺药,疗程3~5天。若证实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者,青霉素疗程宜7~10天或更长。 (二)局部治疗:1%氯麻液或0.5%病毒唑滴鼻,每日3~4次。忌用鼻眼净,因其对新生儿及婴儿可致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危险。 第二节小儿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包括特异体质的内因和引起变态反应的外因(多种过敏原或变应原)。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

儿科常见病处方

儿科常见病处方(均以一岁10千克为例) 1、鹅口疮 5%碳酸氢钠针10ML*5支 0、9%氯化钠针10ML*5支 用法:混匀清洗口腔,3次每日 制霉菌素片50万U*10# 用法:共研末,自备蜂蜜调糊状,适量涂布口腔,1日3次棉签*3扎 2、溃疡性口腔炎 0、1%利凡诺溶液100ML*1瓶 用法:适量清洗口腔1日3次 云南白药4、0*1瓶 用法:自备蜂蜜调湖状。适量涂布口腔。3次每日2%利多卡因针5ML*1支 西米替丁针0、2*3支 注射用水2ML*2支 用法:混均、进食前涂点患处 复方维生素B片*15# 用法:1#。1日3次 棉签*2扎 3、小儿腹泻(轻中度等渗脱水) 生理盐水100ML 氨苄西林针1、0 利巴韦林针0、15 用法:混合静滴。皮试() 5%葡萄糖液100ML 维生素B6针0.1 西米替丁针0.2 10%氯化钾针2ML 用法:混合静滴 5%葡萄糖液100ML 10%氯化钠针3ML 10%氯化钾针2ML 用法:混合静滴 5%葡萄糖液100ML 10%葡萄糖酸钙针10ML 10%氯化钠针2ML 用法:混合静滴 吗咪爱1、0*6支 用法:1支,2次/日 蒙脱石散3.0*3包 用法:1/2包。3次/日 以上两药间隔2小时后服用

口服补液盐14.75*2包 用法:1包兑水700ML。随时口服 (阐明:一般普通秋季腹泻第二日复诊会有所好转。第二日输液继续原方,第三日腹泻明显好转后岢继续以上口服药治疗,不必输液。但如果第二日复诊腹泻加重者需加大静脉补液量及补钾、补苏打、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5.上呼吸道感染 服药处方: 利巴韦林颗粒50MG*9 用法:1包,1日3次 阿莫西林颗粒0、125*9包 用法:1包、1日3次 自研药末处方: 罗红霉素片50MG*3# 扑尔敏4MG*2# 维生素C片0.1*6# 病毒唑片0.1*3# 葡萄糖酸钙片0.5*2# 共研末混匀,均分6包 用法:1包,1日2次 输液处方: 生理盐水100ML 头孢曲松针1.0 利巴韦林针0.1 用法:混合静滴。皮试() 5%葡萄糖液100 ML 维生素C针1.0 维生素B6针0。1 用法:混合静滴 随证加减: 晐嗽 非那根糖浆100ML*1瓶 用法:3ML。1日3次 发热 泰诺林15ML。发热时服 鼻塞流涕 未发现较理想的药。 6,急性扁桃体炎(5岁约20千克为例) 生理盐水200ML 青霉素钠针300万U 地塞米松针5MG 用法:混合静滴。皮试() 5%葡萄糖液250ML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_诊断和护理_措施方案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和需要、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生长发育迟缓与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有关。 4、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管理饮食调整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1)能量的供给 2)蛋白质的供给 3)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 4)鼓励母乳喂养 5)鼻导管喂养的应用 6)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病情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急症抢救准备。 5、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6、健康教育 口炎护理 护理诊断 1、口腔黏膜改变与感染有关 2、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口腔护理溃疡性口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年长儿可用含漱剂。鼓励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2、正确涂药 3、饮食护理以高能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应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于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 4、食具专用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5、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予以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小儿腹泻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用药在治疗疾病中可发挥关键作用,但也应注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措施。小儿具有许多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而且儿科疾病危重多变,因此儿科用药更应确切及时,剂量恰当,更应熟悉小儿药物选择,给药方法、剂量计算等方面的特点。 药物选择 小儿用药应根据年龄、病种、病情和体质等情况慎重选用,不能滥用,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同时应用的药物不宜过多。 1、抗生素。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急、慢性感染,故抗生素在儿科较常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广泛应用确使不少严重感染性疾病的预后大有改观。但是必须指出,它同时也带来很多严重的不良后果,如细菌耐药性普遍增加、由菌群失调而引起的双重感染、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十分严重的问题。为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在小儿应根据不同病种、病情轻重、年龄大小合理应用抗生素。 (1)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首先要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不要片面地依赖抗生素而忽视其他治疗措施(如无菌技术、支持疗法等)。②要严格抗生素使用指征,要全面考虑临床诊断、致病菌种类、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副作用、病人体质状况等,慎重选择高效、低毒抗生素。对临床确诊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如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可试用中草药治疗,而不用抗生素;对一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细菌感染,可选择窄谱抗生素;对重症感染,应尽量明确病原菌(涂片或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以便选用或调整抗生素。③对有适应证的病人,抗生素应用中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半衰期长短等,选择适当用法,确定足够剂量和恰当疗程,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复发。此外注意不滥用抗生素作预防用药,减少不必要的局部用药。④要防止严重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双重感染问题。应用青霉素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作皮肤试验,用氯霉素时应勤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应经常查尿常规和听力等。 ⑤对有肝、肾损害者,应避免使用或减量使用对肝、肾有影响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露素等。⑥新生儿体内酶系统发育未成熟、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等,易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如应用氯霉素后可发生“灰婴综合征” 庞大大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磺胺药等均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造成骨、牙齿发育不全、听神经损害、核黄疸等中毒反应,必须注意。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21

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查 1. 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断 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 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 4. 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 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 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诊断 1.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 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3. 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加用激素治疗。 4. 脓性病灶切开排脓。 5. 免疫疗法。 6. 严重者转上级医院 三、小儿腹泻病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症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