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隧洞(suì) 纤细(qiān) 高傲(ào) 干瘪(biě)

B.蜗行(wō) 胆怯(què) 翡翠(fěi) 伤痕累累(léi)

C.芦荻(dí) 舵手(duò) 熄灭(xī) 笑涡(wā)

D.飞窜(cuàn) 呻吟(yín) 蠢笨(chǔn) 差异(c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迷罔呻吟疲惫长夜漫漫

B.隧洞海鸥仓茫取义成人

C.淤滩旌旗熄灭血雨腥风

D.驳船妆饰谎言伤痕累累

3.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B.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C.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D.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是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阴影。

(2)2015年“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通过展现医生们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境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谈论沂蒙精神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A.蒙受弘扬妄自菲薄

B.蒙受宣扬妄自尊大

C.承受弘扬妄自尊大

D.承受宣扬妄自菲薄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

..的一项是()(3分)

A.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B.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张晓松使尽浑身解数

....,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D.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

....,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6.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②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A. ⑤②①③④

B. ④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①

D. ④③②①⑤

7.请发挥想象,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两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意境和谐一致。(4分)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2),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阅读理解(45分)

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2分)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2分)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4分)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

【我阅读我创作】

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2分)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9分)

4.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中每首诗的内容。(3分)

(1)第一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课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1分)

6.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7.下面的诗句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意境相同的是()(2分)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8.诗中下列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

旌旗:

阎罗:

(二)阅读《海燕》文段,完成9-13题(13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能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A(刮压罩)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B(愤恨愤激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C(争辩争论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D(冲向穿过越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大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9.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A._______

B. _______

C._______

D. _______

10.“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一句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1.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试说说“海燕”、“暴风雨”和“大海”,还有“乌云、狂风、雷电”及“海鸥、海鸭、企鹅”四类事物的象征意义。(4分)

13.请你根据文意展开想象,设想海燕在高傲地飞翔时会对其他海鸟说些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题(12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4.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2分)

15.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3分)

。16.“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2分)

。17.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2分)

18.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三、作文

请以“英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A.纤细(xiān) B.胆怯(qiè) 伤痕累累(lěi)C. 笑涡(wō)

2.C 解析:A.迷惘 B.苍茫取义成仁 D.装饰

3.D 解析: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4.A 解析:“蒙受”是指受到,遭受;“承受”则是指承担,接受,与“阴影”不能搭配;“弘扬”是指发扬光大;“宣扬”指的是狂妄地自高自大,与语境不符。

5.B解析:“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在这里不恰当。

6. D解析:此语段讲了怎样读书,④提出了中心意思,是第一句;③“或者”一词体现了与上一句句意的联系,是第二句;②①与上两句形成语意相关,表达特点相似,是三、四句;⑤中“因此”体现了对全句的总结,是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③②①⑤

7.示例:我是你双手放飞的一只百灵;我是你沉睡百年之后的一声怒吼

8.(1)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2)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3)月光明明的照着

二、阅读理解

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A

2①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②不耻下问改为请教3示例: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比喻恰当、表意明确即可)

(一)4.(1)视死如归(2)勉励战友(3)展望未来

5.取义成仁今日事

6.D解析:D项的朗读停顿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7.A解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的内容即誓死与反动派作斗争,A项中“死亦为鬼雄”与其意境相同。

8. (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

(二)9.A. 压 B. 愤怒 C. 争鸣 D. 穿过

10 .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效果:形象地表现出了狂风(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反动势力)的凶猛和猖狂。

11.海燕象征俄国革命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日益迫近的革命风暴;“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乌云、狂风、雷电”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反动势力;“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革命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12. 说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革命者必将战胜反动势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3.略

(三)14.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1分)

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分)

15.概括人物形象的2分,具体分析内容得1分。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1分)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2分),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1分)。

16.讲明“才”的表达效果(1分),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1分)

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1分),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1分)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17.理解句意1分,合理分析1分。

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18.能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各1分,分别进行分析1分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2分),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1分)

三、作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