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西青区概况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第一节定位与战略

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一节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三节未利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措施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引导与管制措施

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利用

第一节耕地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

第三节其他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七章建设用地调控

第一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八章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维护

第九章土地整治

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第十章街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一节街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确定

第二节街镇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第十一章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附表

前言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市级规划》),以“保护耕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原则,编制《天津市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强西青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全区行政辖区范围内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的战略性规划,是全区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依据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以下达给西青区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下限,以建设用地总量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上限,充分与《市级规划》相衔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妥善处理保护耕地和保障建设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2、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统筹城乡,推进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规划任务

落实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西青区规划调控任务,强化西青区土地用途管制,引导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1、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严格的管控措施;

2、划定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通过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措施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建设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引导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统筹安排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

4、《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7、《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0、《天津市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1、《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3、《天津市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14、《天津市西青区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

四、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西青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总面积56360.8公顷。

五、规划期限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西青区概况

一、区域位置

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海河流域下游,地处北纬38°51'-39°11',东经116°53'-117°20'。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11公里,全区总面积563.6平方公里。西青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外围新四区之一,东与红桥、南开、河西、津南4区毗邻,东南与滨海新区相连,南靠独流减河与静海县隔河相望,西与武清区和河北省霸州市接壤,北依子牙河与北辰区交界。

西青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内,依属天津,北邻北京,交通便捷,受大都市经济辐射较强,是典型的城郊经济区。境内有天津市外环线、津同、津涞、津港、津淄、京福等11条公路干线,纵横交错,贯通全国各地。经外环线30公里可达中国北方最大的贸易港——天津港,距天津机场仅15公里,行经京津塘高速公路直达首都北京,京沪铁路穿越西青区23公里,陈塘庄支线、周芦铁路、李港铁路及南曹支线等地方性铁路贯穿区境南北。

二、自然资源概况

(一)地形地貌

西青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势低平,西北部较高,海拔约5米;东南部略低,海拔约 2.5米;中部最低处海拔仅 1.5米。地面坡降很小,仅为1/6000-1/10000。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二)气候

西青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温度下降快;冬季寒冷少雪。雨热同期,热量丰富,雨水充足。

全年无霜期211天,年均气温11.9℃,年均降水量542.6毫米,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集中在夏季。日照总量2593.8小时。区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明显转换,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春秋季以西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

(三)土壤

西青区土壤均属潮土类,下分普通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菜园土4个亚类,13个土属,35个土种。土壤分布随成土因素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规律。由于地形、水文等条件的地域分异,土壤随着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土壤质地由砂到粘,土壤盐化程度由轻到重,土壤亚类在西北部主要是普通潮土,中部可见湿潮土,东南部多为盐化潮土。

(四)水文

西青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境内自然河流与人工河流纵横交织,坑塘洼淀密布。全区有一级河道3条,即中亭河、子牙河、独流减河;二级河道10条,其中用水河5条,排水河4条,排污河l条。用水河道大多呈东西向,排水河道一般呈南北向。在津港运河东侧、大沽排污河南侧,有1座区内最大的蓄水拦洪水库——鸭淀水库,蓄水面积7平方公里,库容量3450万立方米,加上众多的灌排大渠,形成西青区河网稠密、纵横交错的北国水乡景观。

(五)土地资源

西青区绝大部分为可灌溉的水浇地、菜地和水田,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的原则,全区农业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南运河两岸的菜田潮土区,以种植蔬菜为主;独流减河沿岸低洼盐碱地,以养鱼、种稻为主;北部高土地带,以果园、苗圃为主;中部潮土区,以旱作粮食为主。

三、社会经济概况

2005年,西青区辖李七庄、西营门2个街道办事处,杨柳青、张家窝、精武、大寺、中北、辛口、王稳庄7个镇,区政府驻地杨柳青镇,149个村民委员会及57个居民委员会。

2005年,西青区常住人口46.45万人,户籍总人数32.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8万人。境内有市属工农联盟、杨柳青、青泊洼、卫南洼4个农场。地区生产总值123.57亿元,比2004年增长24.3%,经济结构三次产业比5.7:61.9:32.4;完成三级财政收入33.54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3.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10.35元。

西青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2.6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3.05万亩,经济作物19.55万亩。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195.54亿元,农业总产值14.39亿元。西青区城郊型农业特色显著,已形成淡水养殖、无公害设施化蔬菜生产、花卉生产等6个农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达348.91亿元,占全区社会总产值的83.5%。区内已形成了化工、医药、汽车、机械、金属轧延、食品、纺织、印刷、金属制品等13个门类、32个行业。并形成了以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为龙头,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大服务发展格局。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一、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天津市西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指导了西青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规划的纲领性作用加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度得以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西青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较为严格保护,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得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土地用途管制得到强化,经济保持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西青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上轮规划存在问题

(一)规划用地指标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由于上轮规划的前瞻性不足,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未能准确预测出西青区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所需求的建设用地规模,对于国家、市重点建设工程预留的用地规模不足,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当前各项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极大削弱了规划的现实指导意义,致使频繁调整规划,使规划失去了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规划实施力度不足

上轮规划期内,实现1996年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基础上压缩1/4土地,由于受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不减反增,土地浪费严重与供需不足并存。

(三)缺乏有效的实施管理保障机制

社会各界对土地规划的认知、接受和重视的程度还较弱,导致其规划权威性和法律地位不高,在实施管理中随意性较大,未能得到各界充分的重视和配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控制作用的发挥。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结构与规模

2005年,西青区土地总面积56360.8公顷(84.54万亩),各类用地情况如下:

农用地总面积3319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9%。其中,耕地为1565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8%。

建设用地总面积1865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为1579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0%;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为286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 1%。

未利用地总面积451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

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保护压力大

西青区近几年耕地减少较快,且存在相当数量的盐渍化土壤。扣除难以开发利用的河流水面、滩涂、苇地等其他土地,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有135.5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2%,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保护压力大。

(二)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大,用地结构有待整合

2005年,西青区建设用地地均GDP为6622.64万元/平方公里,同期天津地均GDP为11202.34万元/平方公里,整体土地产出效益偏低;而西青经术开发区建设用地地均GDP为23728万元/平方公里,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大。处于城市与农村交错地带的西青区,工业企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共存,现代公寓与农村住宅同在,用地空间结构有待整合。

(三)农村居民点人均规模大,内部功能混杂

2005年,西青区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206.97平方米,大大高于国家有关标准。部分村庄内部均有自己独立的工业聚集地,使得农村建设用地分布较为分散、零乱,内部用地类型交错混杂。

(四)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西青区自然河流与人工河道纵横交织,河网密度为0.42公里/平方公里,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利用条件。近年来,水面逐步减少,路面硬化逐渐增加,土地沙化严重,是近郊四区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城区,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农用地保护压力大

“十一五”规划期间,西青区处于跨越式发展的起步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决定了建设用地增长趋势。为保障天津市城市空间向西南方向的拓展,发展城郊经济,加强城乡联系,实现“三步走”战略,西青区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应的配套道路工程为城郊经济发展提供了载体支持,全区的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剧增。

1996-2005年间,全区耕地净减少5036.3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约为耕地减少总规模的85.0%。另外,现状耕地间沟渠密集,东南部大部分为盐化潮土,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加大,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压力显著

西青区生态用地基本为人工生态用地,主要有鸭淀水库周边的防护型生态用地,铁路、公路、河道及水面周边的景观绿化带,具有防护功能的基本农田、一般耕地等农田林网。全区大部分土地属于清污混灌区,污灌面积有10300.0公顷,加上化肥、农药大量施用,产生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部分地区土地沙化现

象日益严重,易于形成浮尘、扬沙天气。水面面积逐步减少,目前水面用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1%,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压力显著。

三、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与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并存

2005年,西青区现状城镇工矿建设用地1079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1%,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232.31平方米,远高于国家标准上限指标120平方米/人。目前以镇为单位独立展开的城镇建设导致了区域发展整体性的缺失,使得建设用地分布较为分散、零乱。由于西青区紧靠中心市区,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大型基础设施以及大学城、西青经济开发区、华苑产业园区和汽车产业园区等区域建设,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明显增加,形成了规划指标不足的局面,与建设用地不节约不集约利用、分散零乱的现状并存,成为另一个突出矛盾。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第一节定位与战略

一、区域发展定位

西青区位于天津都市功能扩展区,是承接都市核心功能区向西、南拓展的重点区域,将逐步建成中国北方的电子信息、汽车与科教研发基地,历史文化与生态宜居城区。

二、土地利用战略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统筹城乡土地利用,集约高效用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置用地和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建设项目用地;保护生态用地,改善生态环境,形成“一城一区两街三镇”组团发展、“两带两廊一水多片”生态环绕的土地利用空间战略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人地和谐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规划至2010年,西青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9亿元;2020年,西青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全区常住人口规模为80万人,其中城镇总人口为70万人,农业人口为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7.0%以上。

二、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西青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科学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之间关系,努力实现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保护、城乡建设用地统筹集约、土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的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三、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一)基本农田、耕地保护保有量指标

规划至201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281.9公顷(27.42万亩);规划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146.6公顷(27.22万亩)。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

护面积不低于8790.0公顷(13.19万亩)。第二次土地调查确定的耕地数量,作为2009年耕地保护责任考核,其后,经国务院或市政府批准用地中,异地补充耕地的,相应调整区县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二)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利用指标

提高园地利用效益,严格保护林地,推进其他农用地综合整治。规划至2010年,园地规模为1474.3公顷(2.21万亩),林地规模为736.9公顷(1.11万亩),其他农用地规模为10046.7公顷(15.07万亩);规划至2020年,园地规模为1478.0公顷(2.22万亩),林地达到829.1公顷(1.24万亩),其他农用地为8255.1公顷(12.38万亩)。

(三)建设用地指标

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规划至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1008.9公顷以内,其中城乡用地规模控制在17528.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480.9公顷以内。规划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3935.3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225.1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710.2公顷以内。

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划至2010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高于330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高于247.4平方米。

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规划至2010年,新增建设占耕地控制在1482.6公顷(2.22万亩)以内;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积极探索补充耕地的新途径,规划至2010年,通过土地整治完成补充耕地1482.6公顷(2.22万亩)。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一节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结构与布局调整

(一)结构调整

2005年,全区耕地面积为1565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8%。规划至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为1814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2%,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2488.8公顷。规划期内耕地减少4044.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减少耕地3951.9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92.1公顷;规划期内补充耕地6532.8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970.3公顷,通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3988.1公顷,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715.5公顷。

规划至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790.0公顷,并为西青区经济建设预留出发展空间。

(二)布局优化

西青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在中亭河以东,大沽排污河以南以及独流减河沿线一带。其中,辛口镇和杨柳青镇西北部、张家窝镇南部以及王稳庄镇东南部,集中布局全区80.0%以上的耕地。

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质量好、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保护和整治。辛口镇、王稳庄镇、杨柳青镇、精武镇、大寺镇、张家窝镇及西营门街是基本农田重点保护街镇,辛口镇和王稳庄镇集中布局了全区

65.6%的基本农田。

二、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一)结构调整

适当扩大园地规模,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园地面积由2005年的1467.4公顷,分别增加至1474.3公顷和1478.0公顷。

稳步增加林业用地面积,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林地面积由2005年的717.6公顷,分别增加到736.9公顷和829.1公顷。

合理调整其他农用地,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15348.3公顷,规划为10046.7公顷和8255.1公顷。

(二)布局优化

西青区园地和林地主要布局在中亭河以东,津西防风固沙林一带的杨柳青镇和辛口镇,沿主要河流、交通用地两侧合理规划、布局。

西青区坑塘水面和养殖水面主要布局在大沽排污河一带。精武镇以东、大寺镇以西及王稳庄镇以西,汇集了近50%的坑塘水面和养殖水面。

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2005年,西青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8658.0公顷。根据《市级规划》下达给西青区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得突破21008.9公顷,2020年不得突破23935.3公顷。根据用地需求和发展方向,需对现有建设用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在规划期内统筹城乡、集聚布局,合理安排、有时序、有步骤的增加建设用地面积。

一、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一)结构调整

按照点轴发展规律,形成“城镇紧凑发展、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西青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15795.6公顷,分别增加至17528.0公顷和18225.1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2005年的28.0%上升至2020年的32.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步加大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用地中的比例。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西青区城镇工矿用地面积由2005年用地面积10790.3公顷分别增加至13091.8公顷和16806.2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4.7%和92.2%。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西青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由2005年用地面积5005.3公顷分别减少至4436.2公顷和1418.9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5.3%和7.8%。

(二)布局优化

1、城镇工矿用地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西青区城镇工矿用地分布基本形成“1个新城—6个工业园区—2个街—1个中心镇—2个一般镇”的空间分布格局。

——1个新城

即西青新城,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人。它是中心城区拓展的主要区域,是京津城市发展主轴和天津西部城镇发展带交点上的重要新城。西青新城布局在外环线附近,涉及中北镇、杨柳青镇、张家窝镇、辛口镇、精武镇、西营门街和李七庄街,还包含中北工业园区和环外华苑产业园区,涉及占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7532.7公顷。

——6个工业园区

包括经国务院批准的3个省级开发区——西青经济开发区、华苑产业园区和中北工业园区;经天津市政府批准的3个示范工业园区——汽车工业园、学府工业园、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园。

西青经济开发区位于大寺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1527.0公顷,规划期内打造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华苑产业园区布局在西青新城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1043.4公顷,规划期内形成集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成果孵化、技术贸易、科技服务、人才交流、信息集散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中北工业园区布局在西青新城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272.5公顷,产业方向主要为汽配、花卉以及物流商贸等。

汽车工业园区布局在西青新城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1323.1公顷,集中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学府工业园起步区布局在西青新城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713.9公顷,规划期内形成天津市西南部的高等教育区,打造成天津市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头和重要基地。

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园区布局在王稳庄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835.1公顷,规划期内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区域。

——2个街

包括李七庄街和西营门街,均位于外环线以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1692.2公顷和1083.2公顷。

——1个中心镇

即辛口镇,发展成为以高科技农业为基础,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宜居旅游城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459.8公顷,规划城镇人口5.7万人。

——2个一般镇

即精武镇和王稳庄镇。

精武镇是以研发、轻工、旅游为主的文化、生态型城郊一般镇。重点发展高新轻工产业、水产养殖业、休闲旅游业等。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1963.8公顷,规划城镇人口4万人。

王稳庄镇是以高科技农业为基础,旅游、加工工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水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休闲旅游业等,规划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1136.3公顷,规划城镇人口4万人。

2、农村建设用地

一是将纳入城镇规划建设区内的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直接转化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二是通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循序渐进推进农村居民点迁并整合,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使分散的农村居民点逐步向新城、中心镇、一般镇集中。规划期内新增农村建设用地主要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预留。

二、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一)结构调整

稳步提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规模,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西青区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由2005年用地面积2862.5公顷分别增加至3480.9公顷和5710.2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2%和10.1%。

(二)布局优化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优化各类交通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严格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形成和完善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于难以确定位置和范围的交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其他关系民生的零星建设用地,可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规划期内西青区公路用地将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扇形放射状骨架路网,即1条高速环状路(京沪高速公路-津晋高速公路-蓟汕高速)、10条放射公路(西青道-津同公路、新津杨快速路-津静公路、津沧高速公路-津静高速公路、京福公路、津文公路、团泊快速路、津汕快速路-津汕高速公路、津港快速路、津港高速公路、津淄公路)。9条国家Ⅰ级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津保高速铁路、津浦铁路、南曹铁路、李港铁路、汊周铁路、周芦铁路、陈塘庄支线和黄万铁路)和2条专用铁路线(第一煤气铁路线和环渤海城际铁路线)以及11条轨道交通。

规划期内,西青区水工建筑用地主要布局在子牙河、独流减河及中亭河两侧、鸭淀水库周边和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水库水面布局在鸭淀水库。

第三节未利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规划期内,本着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强河流水面、滩涂、苇地等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适度开发未利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将适宜开垦为耕地的未利用地调整为耕地,纳入耕地后备资源;将位于城乡规划建设区内的未利用地调整为城乡建设用地;其他零星分布的未利用地,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别调整为其他用地。

随着后备资源的不断开发,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西青区未利用地由2005年用地面积4511.7公顷分别缩减至4145.9公顷和3716.7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4%和6.6%。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措施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按照土地主导用途和土地保护、限制、管理措施的相对一致性,结合西青区土地资源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具有相似土地利用方向的划入同一分区,并制定各区域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规划将西青区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和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等5个用途分区。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对耕地及其他优质农用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是西青区重要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

西青区划定65片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总面积为13088.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8790.0公顷,集中分布在辛口镇和王稳庄镇。

二、一般农地区

一般农地区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西青区规划一般农地区土地面积9801.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4%,主要分布在精武镇的南部、张家窝镇和大寺镇西部。

三、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为林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西青区规划林业用地区土地面积1787.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2%,主要分布在杨柳青镇西北部、外环线500米的绿化控制带以及高等级公路周边的绿化隔离带。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指为城镇、工矿(城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含各类开发区和功能区,下同)和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下同)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西青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包括环内、1个新城(西青新城)、3个省级开发区(西青经济开发区、华苑产业区和中北工业园区)、3个市属功能区(大学城、华苑产业区和西青微电子工业区)、1个组团(大寺组团)、1个中心镇(辛口镇)、2个街镇(李七庄街、西营门街)、2个一般镇(王稳庄镇、精武镇)、3个示范工业园区(汽车工业区、学府工业区和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区)和农村建设

发展用地。该区是全区人口和建设用地最集中、城镇空间集中拓展的区域,总面积18225.1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2.3%。

五、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指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主要包括二级和区域内主要河道及河道两侧滩涂,总面积为3144.4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引导与管制措施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1、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2、鼓励区内开展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

3、保护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按照规划保留现状用途的其他零星用地,不得再扩大面积。

4、严格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转变用途,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一般耕地在未被建设占用之前,应遵循基本农田保护区管制规则进行管护。

二、一般农地区

1、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2、鼓励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整理、复垦或调整为一般农地,规划期间确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鼓励对区内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逐步整治空心村和闲置土地,增加区内耕地面积。

4、控制区内的耕地转变用途;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

三、林业用地区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

2、鼓励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以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区内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

4、加强对有林地的管理,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挖沙、采石、取土等活动。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市、建制镇和村庄建设。

2、区内城市、建制镇和村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确需扩大的,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

3、区内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现用途使用,不得废弃撂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

五、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1、区内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用途。

2、区内土地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

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利用

全面落实《市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坚持优先安排耕地的原则,局部调整上轮规划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不合理的地方,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及加快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要提高。

第一节耕地保护与利用

一、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用供给引导需求,合理、有序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各项非农建设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对于建设占用耕地的,要严格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实施耕地“占一补一”的同时,加强补充耕地的质量考核,改变以往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杜绝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现象的发生,做到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国家级、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占补平衡;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在区内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3951.9公顷以内。

二、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增加耕地面积

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加大对撤并农村居民点和废弃工矿的整理复垦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未利用地,具备条件的优先开垦为耕地。

三、积极培育,提高耕地质量

开展耕地质量的全面调查,摸清不同区域耕地地力状况;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改造土壤,培肥地力,全面提高耕地质量;鼓励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进行剥离,用于新开垦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

一、建立基本农田养护机制,加强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本国策,建立基本农田养护机制,重点加强西青区2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逐步推进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

二、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的要求,结合土地整治工程,在西青区划定65片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集中建设,确保将所有基本农田地块纳入保护区实行特殊保护。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基本农田甚至各类农用地,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三、积极探索基本农田整备区建设,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保护区内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逐步退出,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按基本农田保护要求实行保护,促进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连片、高标准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四、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保护责任

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西青区各街镇政府对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和设立保护标志等工作,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户,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和责任。

第三节其他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一、加强林地保护

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加快受损林地的恢复和重建,加强城镇村绿地和河流沿岸、主要道路两侧防护林、绿化带建设,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禁止毁林开垦,尽量避免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占用耕地。合理扩大有林地面积,最大发挥生态效应。

二、合理安排设施农业用地

在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适度安排设施农业用地。加大畜牧业、优质水产养殖业、花卉等附加值高的设施农业和加工农业,发展以非食用性农产品为主的种植业,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第七章建设用地调控

第一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一、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要求,确定城镇工矿用地理性增长,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撤并,优化全区城乡用地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近期重点在张家窝镇、王稳庄镇整理农村建设用地,促进建设用地向城镇集中。规划至2020年,西青区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规模858.3公顷。

二、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按照“一城一区二街三镇”的城市空间结构,重点保障西青新城、西青经济开发区、辛口中心镇、王稳庄镇、精武镇以及汽车工业区、学府工业区、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区等集中建设用地区,合理制定产业用地政策,引导农民向新城、城镇集中、工业向产业区集中,适应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需求。优化城镇工矿用地空间布局,促进城镇工矿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和产业升级。

2006-2020年,西青区外环线以内、新城、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区、学府工业区、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区以及辛口镇、王稳庄镇和精武镇等共安排城镇工矿用地15491.7公顷。

三、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西青区城市建设为主导,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的无序扩张。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打破现有城乡二元结构,引导农村人口向新城、城镇和中心村聚集,循序渐进、合理有序撤并自然村落,改变分散零乱的自然村落现状。

四、优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与用地定额标准,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尽量减少占用耕地规模,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屏障用地,大力推广节地技术,为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扇形放射状综合交通运输网提供用地保障。对于难以确定线位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在不突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前提下予以预留规模。着眼区域长远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现有环卫(含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园林设施,优先保障和支持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进一步改善环境,改善民生。

规划期内,重点保障京沪高速、津沧高速、津同公路、津晋高速、津汕高速、唐津高速、蓟汕高速、京福公路等对外交通用地;1条环状高速和10条放射公路等用地;津保高速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用地,李港铁路、周芦铁路等9条国家Ⅰ级铁路,以及煤气铁路专用线、环渤海城际客运专线2条铁路专用线用地;地铁2号线、3号线等11条轨道用地。2006-2020年,西青区共安排交通用地3777.4公顷。

大力支持南水北调国家级水利建设工程,重点维护鸭淀水库等现有水库水面,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统筹解决西青区水利设施不足问题。2006-2020年,西青区共安排水利设施用地1460.5公顷。

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一、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与允许建设区

(一)允许建设区的范围

允许建设区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西青区允许建设区涵盖了规划期内将保留的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和规划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总面积18225.1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青新城、西青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区起步区、学府工业区起步区、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区起步区、辛口镇区、精武镇区、重点独立建设项目的现状和新增城乡建设用地。

(二)允许建设区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

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4、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与有条件建设区

(一)有条件建设区的范围

有条件建设区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

西青区有条件建设区有西青新城的绿心、西青经济开发区周边、张家窝镇周边、辛口镇区周边、精武镇东侧、王稳庄镇区周边区域以及汽车工业园区、学府工业园、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园的远期规划区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区域,总面积为4773.9公顷,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

(二)有条件建设区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用地规模;

2、在特定条件下,区内土地可划为本行政辖区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具体用地审批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双重约束,并与拆旧区整理复垦建设用地相挂钩;

3、规划期间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审批。

三、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与禁止建设区

(一)禁止建设区的范围

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是为保护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价值等特殊需要,规划期内需要禁止各项建设的空间范围边界。西青区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卫津河、外环河、子牙河、南运河、独流减河、中亭河等河湖水系,总面积为3146.6公顷。

(二)禁止建设区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

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四、限制建设区

(一)限制建设区的范围

限制建设区指西青区辖区范围内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区域。西青区限制建设区主要有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大面积的坑塘水面和养殖水面、村镇建设控制区、鸭淀水库生态湿地旅游区、京沪、津保高速铁路,京沪、津晋、津汕高速公路两侧50米防护绿化带以及高压走廊地带,京津防风固沙林,东淀滞洪区、总面积为30580.5公顷。

(二)限制建设区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2、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第八章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西青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为:协调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的关系,形成以主要河流、道路沿线绿色通道、环城绿化带、楔形绿带、生态农业区、城市中心绿地为脉络的多层次、城乡一体的生态用地格局,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宜居城区。

规划至2020年,西青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保护面积为12167.5公顷,形成西部辛口镇和杨柳青镇农用地(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和东部王稳庄镇耕地(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

规划至2020年,西青区水面面积包括坑塘养殖水面(8454.5公顷)、水库水面(908.0公顷)和河流水面(3411.2公顷),总面积为12773.7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青区中部的坑塘、养殖水面保护区、东部的鸭淀水库湿地保护区和13条河流水系。

第二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维护

一、建设与保护城市风景区生态用地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重点建设与保护外环线附近的侯台风景区和梅江风景区的生态用地,形成西青区与中心城区的绿色纽带;杨柳青森林公园、鸭淀风景区的生态绿地和城市中心绿地应以保护为主,可配套适量服务设施,以完善全区的旅游服务功能。

二、维系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

维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保留水系、蓄水、泄洪等通道;修复水系,重点绿化保护子牙河、中亭河、南运河、自来水河、丰产河、大沽排污河、津港运河等河流,实现“生物通道”的功用;适当对河岸周边进行整治,使其成为辖区内流动的绿色廊道。沿3条一级河道规划蓝线外侧绿带宽度原则上不少于50米,沿10条二级河道规划蓝线外侧绿带宽度原则上不小于20米。

三、完善线性防护绿化带体系

维护生态网络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形成基本生态屏障。优先保证环外500米绿化带,构建中心城区和西青区的生态屏障;完善高速铁路以及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规划相应宽度道路绿化带,形成道路绿化网络,完善全区线性绿化体系。沿津晋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津沧高速公路、津汕高速公路、蓟汕高速联络线和唐津高速公路以及京沪高铁、津保高铁规划红线外两侧绿化带的宽度不小于50米;沿津沪铁路、周芦铁路、李港铁路等普通铁路规划红线外两侧绿化带宽度不小于32米;沿津文公路、津同公路等一级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绿化带的宽度不小于30米。

四、提升农用地生态隔离功能

充分发挥农用地的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将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等农用地作为“绿心、绿肺”,与建设用地穿插布局,使生态建设与农用地生产有机统一。

子牙河以东的西青区固沙防护生态带,是天津市西北防风固沙林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该区域农用地的保护,调节城区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新城与大寺组团间保留的大面积坑塘水面和养殖水面形成人工湿地培育区,充分发挥水面等农用地的生态隔离作用,隔离新城与外围组团,防止城区“摊大饼”式扩张;利用河流、交通沿线的生态廊道削弱产业区对周边的负外部性。

第九章土地整治

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一、农用地整理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重点加强西青区20万亩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沟、渠、路综合整治,规划期内农用地整理面积4136.4公顷,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970.3公顷。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

遵循依据法律、严格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序安排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和农村废弃地复垦,大力推进迁村并点。规划期内,整理面积为3531.7公顷,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补充增加耕地面积3178.5公顷。

三、废弃地复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要求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文案大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文案大全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文案大全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省(区、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规划已批准实施。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以经批准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确保各类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管控作用。 二、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一)及时划定基本农田。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列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定的交通廊道内,或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在不突破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额度的前提下,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规划多划的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另外补划基本农田,但用地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按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说明【模板】

目录 第一章现行规划实施简要评价 (1) 第一节行政区划调整说明 (1) 第二节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 (1) 第三节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1) 第四节现行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第五节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3) 第二章规划修改工作概述 (4) 第一节规划修改的目的 (4) 第二节规划修改的任务 (4) 第三节规划修改的依据 (4) 第四节规划修改工作过程 (6) 第五节规划修改基础数据 (7) 第三章土地利用重大影响因素及修改必要性 (10)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影响因素 (10) 第二节规划修改必要性 (10) 第四章规划控制指标修改 (12) 第一节总量指标 (12) 第二节增量指标 (12) 第三节弹性目标 (13) 第四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13) 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14) 第一节农用地 (14) 第二节建设用地 (15) 第三节其他土地 (16) 第六章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17) 第一节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17) 第二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案 (18) 第七章其他修改 (19)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19) 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9) 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压覆矿产查询 (19) 第四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20) 第八章规划修改方案的衔接与协调 (21) 第一节与规委会实施评估报告审查意见的衔接 (21) 第二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 (21) 第三节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21) 第四节与易地扶贫规划的协调 (22) 第五节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协调 (22) 第六节与生态保护规划的协调 (22)

第七节与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衔接 (22) 第八节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协调 (22) 第九节公众参与机制的落实 (22) 第九章规划修改方案风险评估 (24) 第一节风险识别与评估 (24) 第二节风险管理 (25) 第十章规划修改方案基本评价 (27) 第一节规划修改重点内容的基本情况 (27) 第二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27) 第三节规划修改方案的保障措施 (28) 第十一章规划框架及内容修改情况说明 (29) 第十二章规划修改成果说明 (31) 第一节文字成果 (31) 第二节图件成果 (31) 第三节数据库成果 (31) 附表 附表1XX县规划基数转换确认表 附表2玉溪镇2006-2020年地类调整平衡表 附表3玉溪镇调入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 附表4玉溪镇调出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 附表5玉溪镇主要规划控制指标修改前后对比表 附表6玉溪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附表7玉溪镇土地用途分区修改情况表 附表8玉溪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修改情况表附图 1、玉溪镇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示意图 2、玉溪镇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示意图 3、玉溪镇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调整 (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7)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8) 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0)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 (11)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1) 第一节行政措施 (12) 第二节经济措施 (12) 第三节经济措施 (13) 第四节社会措施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表 (16)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3、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总量控制、布局优化。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

丰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丰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丰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丰台区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1条指导思想 2 第2条规划原则 2 第3条规划依据 2 第4条规划期限 3 第5条规划范围 4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5 第一节区域概况 5 第6条区位与自然概况 5 第7条社会经济概况 6 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6 第8条主要指标实施情况 6 第9条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8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 8 第10条土地利用现状 8 第11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9 第四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土地利用形势 9 第12条丰台区的功能定位 9 第13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 第14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0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12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2 第15条统筹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战略 12 第16条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战略 12 第17条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战略 13 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13 第18条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13 第19条土地利用具体目标和主要调控指标 14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5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向 15 第20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 15 第21条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方向 15 第二节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16 第22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6 第23条农用地布局优化 16 第三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17 第24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7 第25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18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20 第26条基本农田保护区 20 第27条一般农地区 21 第28条城镇建设用地区 22 第29条村镇建设用地区 23 第30条独立工矿区 23 第31条风景旅游用地区 24 第32条林业用地区 25 第33条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25 第34条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复区) 26 第35条中心城绿化隔离地区(复区) 26 第六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28 第一节耕地保护 28 第36条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28 第37条落实耕地补充义务 28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 29 第38条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9 第39条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29 第七章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空间管制 31 第一节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31 第40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1 第41条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31 第42条科学安排城镇工矿发展用地 32 第43条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 33 第44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33 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4 第45条空间管制边界划定 34 第46条允许建设区 34 第47条有条件建设区 35 第48条限制建设区 35 第49条禁止建设区 36 第八章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37 第50条开展永定河流域环境整治 37 第51条加强河西地区土地生态保护 38 第52条加强河东地区绿化建设 38 第53条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 第九章土地综合整治 40 第54条基本原则 40 第55条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40 第56条农用地整理 41 第57条农村居民点整理 41 第58条土地复垦 42 第59条土地开发 42 第十章乡镇土地规划控制 4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

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2-

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大兴区安定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一年八月

前言 安定镇位于大兴区东南部,北距北京城区30公里,西到大兴新城18公里,东距河北廊坊市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充足。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穿过境内,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分别与京开高速、104国道和京津塘高速公路连通。 近年来,安定镇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原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安定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即将到期,亟需进行修编。依据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对本轮规划工作及成果的要求,开展《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工作。本规划将《大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分解给安定镇的各项用地指标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对安定镇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为安定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土地资源保障。 本规划是指导规划期内安定镇土地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镇、村发展建设,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促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科学指导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土地利用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原则 妥善处理保障建设用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利用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生态建设用地规模,严格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为未来发展留有弹性;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朝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年) 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及成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方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六章保障科学发展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大力加强土地生态整治....................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中心城区控制围、发展格局及规模..........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中心城区边界划定及空间管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九章土地利用分区与调控...............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