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北京柯勤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空气、水域、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并给人类以及动植物带来一定的危害。其中,污染环境严重的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当前,世界很多地区都有环境污染问题.尤其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造成了社会公害:城市烟雾重重,江湖污浊秽臭,土地浸蚀荒芜,海岸油渍层层,以至食物中含有化学毒物,引起公害病,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环境污染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为什么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害?这是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

环境污染引起人们注意是从用煤开始的。一三〇六年,

英国国会曾发布文告,禁止伦敦工匠和制造商在国会开会期间用煤。英国王室还在煤烟污染严重的时候,搬到外地去居住。到了十七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伦敦的煤烟污染日趋严重。当时就有人指出:伦敦“由于淹没在煤炭散发出的浓烈的烟和硫之中,出现了恶臭和昏暗”,“有如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好像是火和冶炼之神的法庭,恰似在地狱的旁边一样”。北美的洛杉矶,十六世纪中期也有“烟湾”之称。不过当时的环境污染只是在少数地方,污染物也较少,尚未造成大的危害。

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美、日本诸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三废”的排放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也形成了。恩格斯指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工业中差不多一切生产部门的主要需要,都是比较纯洁的水。但是工厂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臭气冲天的污水。因此,虽然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但是每个工业资本家又总是力图离开资本主义生产所必然造成的大城市,而迁移到农村地区去经营。”(《反杜林论》)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从城市迁往农村,因而不断造成新的城市,不断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这种“恶性循环”正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环境污染的根源。

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最早的国家,也是当时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主要的污染物质是烧煤所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废气,以及无机化学工业、印染业排放的含氯、含硫、含酸和含碱废水。由于大量用煤,伦敦在一八七三年发生了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在煤烟毒雾下,二百多人受害死亡。一八八〇年、一八九二年伦敦发生了更严重的煤烟污染事件,夺去了一千多人的生命。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等城市也发生过类似事件。除大气污染外,水质污染也随之而来。当时,工厂大多建在近水的地方,并直接向河流排放污水,特别是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污水,严重破坏了水质。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十八世纪还是著名的鲑鱼产地,而到一八五〇年后水生生物就基本绝迹了。英国许多河流都成了污浊不堪的臭水沟。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恩格斯就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深刻揭露了环境污染对劳动人民的危害:“一切最使我们厌恶和愤怒的东西在这里都是最近的产物,工业时代的产物。”

这一时期矿冶业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金属矿中很多是硫化矿,熔炼这类矿物排出的二氧化硫废气,浓度很高。而且,在采矿和冶炼时有大量的金属粉尘排人大气和河流。美国戈斯特镇炼铜厂的倒闭和日本足尾铜山

事件便是矿冶业污染的典型。戈斯特镇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山岙里。十九世纪末,由于附近炼铜厂冶炼废气的污染,周围山上的树木逐渐枯萎,铜矿排出的废水又使河水污染。每当雨季,秃山招来洪水,居民逐渐离去,最后铜矿倒闭,成为一片废墟。差不多同时,日本足尾铜矿排出的二氧化硫、砷化物以及含有色金属粉尘的有害气体,使矿山周围二十四平方公里成为不毛之地。一八九〇年,由于铜矿排出的有害废水流入的渡良濑川洪水泛滥,有害物质广为传播,使数万公顷土地受害,田园荒芜,鱼类毙死,沿岸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是:“二十年前的肥田沃野,变成黄茅白华满目惨淡的荒野”。正是在这肥田变荒野的同时,足尾铜山的采掘量却直线上升,一八七七年仅七万多斤,一八八七年增加到五百零三万斤,一八九二年又倍增至一千零八十九万斤.可见,资本家的发家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剥削史。

为什么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呢?原来,地球上的几百万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有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物质循环系统。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末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只是生活在象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里有空气、水、土壤等生命活动的条件,生物生存其中的这个表面

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的界限包括不到十一公里深度(太平洋最深处)的一切海洋,不到九公里高度(珠穆朗玛峰)的大陆表面和海岛以及较低的大气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如碳、氮、氧和水等,都不断地循环更新。比如,人和多数动物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植物死后,构成动植物的各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空气、土壤和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的物质又为动植物所利用.这样,物质就在循环中净化。如大气不断得到氧的补充和水得到天然的蒸馏提纯,有害物质在水或大气的稀释作用下以及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得

到净化。

地球上的物质循环系统自净作用一旦受到破坏,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这种破坏,有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气候异常、火山爆发、地震等等。有的是人类活动带来的,如盲目砍伐森林、随意排放“三废”等。工业“三废”的排放,地域集中,数量多,品种杂,不仅有原来参加自然界循环的物质如二氧化碳,而且有一些原来不参加循环的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某些重金属等。这就给物质循环系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因素,日积月累,势必超出自然界本身的自净能力,以致有害物质不能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应有的稀释和净化,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又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恶果。

当然,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污染,同时也增强了人类与环境污染作斗争的能力和手段。恩格斯说:“随着对自然规律的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自然辩证法》)

十九世纪初,制碱工业是污染大气和水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当时普遍用食盐(氯化钠)作原料制取纯碱(碳酸钠),以供纺织工业漂白等用。在制碱过程中,排出大量氯化氢气体。这种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严重损害周围农田和建筑物。后来,用水喷淋吸收,废气变成了废水,后果更加严重。受害群众纷纷起来抗议示威,迫使英国当局不得不在一八六三年发布“制碱法规”,限制氯化氢的排放。但是,消极的限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后来,通过生产实践,人们发现氯化氢不仅不“废”,而且是用处很大的重要化工原料,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盐酸。同时,制碱工艺逐步改革,利用空气中的氮和水中的氢发生作用生成氨代替食盐作为制碱的原料。这样既促进了制碱等化学工业的发展,又解决了氯化氢气体和盐酸对环境的污染。

十九世纪中期,为了适应冶金工业的需要,把煤在摄氏一千度左右的高温下干馏成焦炭。但是,在炼焦过程中又产生了带有恶臭的副产品一一煤焦油,成为当时难以处理的“废物”。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进一步降低冶炼成本,不得不对大量“废物”一一煤焦油开刀。后来,就在这个“废物”中逐步提炼出了葸、萘、苯、甲苯、酚等多种有机化学物质,合成了染料、药品、香精、炸药等产品。从此,煤不仅是重要的燃料,而且成了重要的原料,煤焦油也从“废”变成了宝.现在,从煤焦油中分离和合成的产品已不下数百种。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合成化学工业的基础,是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但是,资本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随着资产阶级竞争和垄断的加剧,污染也越发严重。

环境污染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害”

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各种固有矛盾更加激化,资本主义大工业、大城市进一步畸形发展。同时,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燃料、原料和产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情况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迅速恶化,环境污染泛滥成灾,成为重大社会问题。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生产中对环境影响最明显的是能源变化和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能源变化主要表现为石油在燃料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一九一三年,石油只占世界总能量的百分之五点二,到一九六八年,已上升为百分之四十三点九。同一时期,煤却从世界总能量的百分之九十四点八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三。仅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石油年产量即从十亿吨跃升为二十一亿吨。石油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石油废气污染、汽车废气污染、石油化工“三废”污染等一系列新问题。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如塑料、化学纤维、合成橡胶、某些药品和农药(滴滴涕、六六六)等,使含酚、氰、汞、有机氯化物等的废气废水成为污染环境、危害人类的“大敌”。与此同时,煤烟、有色金属的污染也在继续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污染的特点是:数量大、范围广、危害严重。单是美国,每年就要排放废气二亿六千四百万吨,污水一千五百亿吨,还有几十亿吨的固体废物。有个美国人写了首题为《公害》的诗,说:“假如你游览美国的城市,……有两件事必须注意:不要喝这里的水,这里的空气也不能呼吸。”日本人称自己生活在“化学试管”中,“每天呼吸被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的‘七色空气’,十分厌恶那散发恶臭而满是淤泥的浑浊河水,为喷气飞机和汽车制造厂的噪声而烦恼,无可奈何地生活在一

天都见不到太阳的房屋和喧喧嚷嚷的拥挤之中。”但是,资本家却大发“污染财”,兜售“郊外空气”,制造“空气罐头”、“瓶装清洁水”,兴建“别墅”等成了赚钱的时髦生意。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突出地表现在接

连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上。其中著名的有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市事件、米糠油事件等。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英国伦敦连续四、五天煤烟粉尘在浓雾中蓄积不散,居民感到胸闷,并有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发生,造成震惊一时的一周内死亡人数增加四千多人的严重事件。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和一九六二年,又相继发生了同类事件。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的滨海城市。从一九三六年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洛杉矶的飞机制造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成为仅决于纽约和芝加哥的美国第三大城市。从一九四三年开始,洛杉矶开始出现不同于燃煤烟雾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石油和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而形成的含有臭氧、二氧化氮、乙醛和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刺激性化合物烟雾。它不仅妨碍交通、

腐蚀建筑物,而且易使人得红眼病、喉炎等。目前,美国几乎每座大城市都有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大城市也有光化学毒雾发生。一九七〇年,日本东京的光化学毒雾整整持续了一个夏季,使二万人患眼痛。

一九五三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发现一个神经失常的“怪病”人。以后又陆续发现了几十个这种病人,成为威胁当地人民生命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九五九年查明这种病是由该地区化工厂排出的含汞废水,通过饮水、食鱼进入人体,造成中枢神经中毒而引起的。但资本家拒不认账,还雇用一些人进行反“实验”,直到一九六七年才在大量事实面前被迫承认。这时“水俣病”不仅在水俣地区蔓延,在新泻县等地也流行了。据一九七三年统计,水俣镇患者五百五十八人,七十二人死亡,新渴县患者三百三十二人,十四人死亡。

一九五五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出现一种全身骨痛的病人。直到一九六一年才有人查明这种病与神冈炼锌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有关。镉通过大米、饮水进入人体后,进入肾脏,并取代骨胳中的钙质,发生病变。一九七二年,日本骨痛病患者已超过二百八十多人,死亡三十四人。

一九五五年以来,日本四日市因石油化学工业废气和燃烧重油产生的废气,重金属粉尘污染大气,造成哮喘病患者达五百多人,名为四日市哮喘病。现在,日本几十个城市蔓延这种哮喘病.据日本官方统计,一九七二年这种哮喘病患者高达六千三百七十六人。

一九六八年,日本还发生了米糠油事件。一家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作为载热体的聚氯联苯混进了米糠油中,使一万多人中毒,十六人死亡。

“公害”给资本主义国家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祸害。在资本主义国家,反“公害”的斗争不断兴起,劳动人民发出了“还我蓝天红日”的强烈呼声,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害其实是私害,私有制之害。现在,反公害的斗争已成为反对垄断资本集团斗争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国际阶级斗争的一个侧面。

在环境污染曰益严重,反“公害”斗争不断高涨的情况下,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散布种种谬论,竭力掩盖环境污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有人声称,公害是伴随着经济活动而出现的“共同问题”,与社会制度毫无关系。只要现代工业存在,公害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和发展。还有人断言公害的出

现是人口增长的必然结果,说什么人类的“敌人”就是人类本身,环境污染是人类“自己毁灭自己”。他们危言耸听地鼓吹,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将越来越严重,从而破坏地球上的生态平衡,使整个人类“毁灭”;并且煞有介事地预言,这种情况将在本世纪末至迟在下一世纪发生,说什么“世界末日为期不远”,“人类正在走向地狱之门”。他们提出,保护环境,使人类生存下去的唯一妙法就是减少人口、取消现代工业,退回到刀耕火种、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去。十分明显,这些谬论是妄图开脱资本主义制度的罪责,把反“公害”斗争引到歧路上去。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其反动统治,也不得不做一些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工作。六十年代以来,美、英、法、西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和加强了专管环境的部门,设置各种研究机构和监测系统,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和排放标准等。更重要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在同环境污染斗争中,发明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为了解决燃煤和燃油排出的二氧化硫废气污染,出现了在煤和石油燃烧前先行脱硫的技术,如微生物脱硫、气化脱硫等。对已经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则用干、湿二法排烟脱硫。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硫废气还可回收利用,是制造硫酸的好原料。在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方面,

也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微生物处理法等。同时,不少无害或少害的新工艺、新材料也涌现出来。

人民群众同资本主义制度斗争,同环境污染斗争,使资本主义国家某些污染严重的地区情况有所改善。以英国伦敦为例,几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公愤,迫使英国政府采取了改变燃料成分和燃烧方法等措施,一九六二年后未发生严重烟雾事件。污水处理后,又有一些鱼回到了泰晤士河。

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做了一些防治污染的工作,但往往是以邻为壑,搞‘污染出口’。英国、西德等国利用建造一、二百公尺以上的高烟囱,把废气排放到瑞典等北欧国家,使这些国家降酸雨、落黑雪。据观测,每年有一百万吨硫酸降落在瑞典国土上。美国、日本等国以“援助”为名,把一些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建在国外。莱茵河是欧洲的一条国际河流。沿岸诸国早就成立了联合防治莱茵河污染的组织,但形同虚设,这些国家照样把未经处理的废水倾泻到莱茵河,致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水质一年不如一年。

总的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控制,

而是越来越严重。这主要不是由于这些国家缺少防治污染的科学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而是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改善环境,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反杜林论》)

资本主义复辟导致苏联公害严重

苏联国土辽阔,森林面积大,河流湖泊多,保护环境的自然条件本来是很好的。十月革命后,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自从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为代表的苏修叛徒集团窃取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以后,在国民经济中全面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大搞物质刺激和利润挂帅。一个厂矿如果超额完成产值指标,一般可得五千到一万卢布的奖金,而污染环境只需付五百卢布左右的罚款。何况奖金进私人腰包,而罚款出自“全民”基金!厂矿企业如果完不成生产计划,管理人员要受到指责以至撤职处分,而有没有保护环境的净化设施,上级却不予过问。这条修正主义路线导致厂矿企业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任意排放“三废”,完全无视环境的严重破坏,使苏联的自然环境迅速恶化,成为仅决于美国的另一个公害“超级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六九年苏联排放的废气近一亿吨,污水近四百亿立方米。许多城市上空笼罩一层厚厚的烟雾,许多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苏修官方供认,仅水质污染每年就要损失六十六亿美元以上。

被称为“俄罗斯母亲”的伏尔加河,据一九六六年调查,每小时就要接纳三十多万立方米的污水。特别严重的是由于炼油厂的排污和油轮漏油,使河面到处漂浮石油。有一次竟因小孩玩火引起河面燃起大火。可谓今古奇观!苏联伊谢特河也发生过起火事件。此后,苏联内河航轮上都竖起了“严禁向河面抛烟头和未熄灭的火柴’的牌子。一九七。年,伏尔加河口的重要城市阿斯特拉罕爆发霍乱,其主要原因就是伏尔加河水质污染严重。

地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著名的淡水湖,贮水量占全世界淡水贮量的四十分之一。沿岸大片森林构成了天然绿化带。在苏修叛徒集团统治之下,因工厂肆意排放污水,已使洁净的贝加尔湖受到严重破坏。一九六六年,造纸厂在湖边投产后,工厂排水管附近的水生生物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贝加尔湖的名产白鲑鱼减产一半以上。同时,滥伐森林使沿岸多次发生地崩,土地迅速风化。

此外,由于盲目垦荒,滥伐森林,“黑风暴”经常席卷苏联广大地区。在哈萨克、乌拉尔、西伯利亚、北高加索等垦荒地区,每年春季,当狂风大作时,松散的表土经常被刮起而形成巨大的“黑风暴”。一九六三年,“黑风暴’使哈萨克受灾的耕地达二千万公顷。一九六九年一月二日至七日,几天之内克腊斯诺达尔、斯塔夫罗波兰和罗斯托夫等地又有八十二万公顷冬小麦完全毁于“黑风暴”,有六十三点四万公顷其他庄稼受到严重损害。在中亚,受风蚀的土地而积竟达四千五百万公顷,比苏联欧洲部分全部耕地面积还大。这些事实有力地戳穿了苏修所谓“一贯忠实地执行保护自然界和改善利用自然资源的路线”的无耻谰言。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苏修《哲学问题》杂志专门召开了一次“人及其居住的环境”的圆桌会议。在这个会上,苏修科学和理论界的“代表人物”一方面百般掩饰苏修公害的严重状况,另一方面大肆鼓吹环境危机、污染恐怖,妄图对发展中的国家实行“污染讹诈”,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在环境问题上争夺勾结。他们说什么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危机”、“爆炸性的惨祸”,由于人类都住在地球这幢“公共住宅”里,因而“应制定人道主义公共住宅的规则”。什么是这幢“公共住宅”的规则呢?据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国际合作”、

“国际监督”。而这些国际措施“可能与个别国家的民族利益发生矛盾”。这就泄露了他们的天机。原来,他们抹杀阶级界限、取消制度差别,图谋在“国际监督”的旗号下阻挠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的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在“公共住宅”里称王称霸。然而,“历史的巨轮是拖不回来的”,“凡属倒退行为,结果都和主持者的原来的愿望相反。古今中外,没有例外。”苏修叛徒集团的倒行逆施,也必将被人民革命、民族独立的历史车轮辗得粉碎!

************

资本主义国家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环境污染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清楚地说明,环境污染虽然要有一定的物质经济条件,但是,环境污染造成公害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和修正主义路线。我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就一定能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同时,不断保护和改善环境,保证劳动人民的健康,为子孙万代造福。

(本文发表时,编者略有修改。)

原载《自然辩证法杂志》1974年1期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环境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大部分环境污染物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有些物质原本是生产中的有用物质,甚至是人和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由于未充分利用而大量排放,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一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物质。不同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可因拮抗或协同作用使毒性降低或增大。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研究的对象。 1.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污染物可分为九类,具体介绍如下。 (1)元素包括铅、镉、铬、汞、砷等重金属元素和准金属、卤素、氧(臭氧)、黄磷等。 (2)无机物包括氰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卤化氢、卤素化合物(如ClF、BrF3、IF5、BrCl、IBr等)、次氯酸及其盐硅的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磷的无机化合物(如PH3、PX3、PX5)、硫的无机化合物(如H2S、SO2、H2SO3、H2SO4)等。 (3)有机烃化合物包括烷烃、不饱和烃、芳烃、多环芳烃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羰基镍、二苯铬、三丁基锡、单甲基或二甲基胂酸、三苯基锡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包括环氧乙烷、醚、醇、酮、醛、有机酸、酯、酐和酚类化合物等。 (6)有机氮化合物包括胺、腈、硝基甲烷、硝基苯和亚硝胺等。 (7)有机卤化物包括四氯化碳、饱和或不饱和卤化烃(如氯乙烯)、卤代芳烃(如氯代苯)、氯代苯酚、多氯联苯和氯代二噁英类等。 (8)有机硫化合物如烷基硫化物、硫醇、巯基甲烷、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是磷酸酯类化合物,如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邻甲苯酯、焦磷酸四乙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2.污染物的性质 污染物质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可归纳如下。 (1)自然性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的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2)毒性环境污染物中的氰化物、砷及其化合物、汞、铍、铅、有机磷和有机氯等的毒性都很强。其中部分具有剧毒性,处于痕量级就能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除了其性质、含量,还和其存在形态密切相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1、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对策:1、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达成了共识。2、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a.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b.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c.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d.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3、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 2、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律体系的形成。 1、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2、从1989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1999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的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3、从2000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3、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关系总称。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涵: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利用行为中形成的环境利用关系。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范畴既包含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的法律规范,也包括其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控制的是可实现预见的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4、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的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专门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出现之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依靠民事侵权救济制度加以解决。2、民法中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如人身权、财产权是环境污染受害人寻求救济的权利依据。3、民法物权制度、相邻权制度对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公众环境权益的维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区别:1、公私法属性不同。民法对环境的保护属于私法的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则更多地运用公法的手段对环境加以保护。2、民法对环境的保护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更侧重与事前预防。3、民法对环境受害者的救济是个案救济,侧重于对个人利益或者私益的维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则更倾向于对环境整体的保护,侧重于对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 5、试述“三同时”制度的内容。 “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同时设计,即在对有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程序进行,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审制度,并且环境保护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2、同时施工,即建设项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3、同时投产并使用,即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相应的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产使用。正式投产使用后,非经审批部门的许可,该环境保护设施不得停止运营。 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的治理、恢复与补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论述环境问题地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地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地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地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地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地具体原因.对策:、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地影响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环境保护地可行措施:.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地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地效果..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地开发利用..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地环境权益和企业地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地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以科学技术地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地利用率,减少污染物地产生.、确立了环境保护地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地思想和战略. 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地形成. 、年制定地<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地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从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地改革完善时期.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地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从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地强化时期.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内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地,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地法律关系总称.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利用行为中形成地环境利用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目地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地环境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范畴既包含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地法律规范,也包括其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地法律规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控制地是可实现预见地人为原因导致地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民法地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地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专门地环境污染防治法出现之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依靠民事侵权救济制度加以解决.、民法中有关民事权利地规定如人身权、财产权是环境污染受害人寻求救济地权利依据.、民法物权制度、相邻权制度对自然环境要素地保护、公众环境权益地维护也起到了一定地作用.区别:、公私法属性不同.民法对环境地保护属于私法地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则更多地运用公法地手段对环境加以保护.、民法对环境地保护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更侧重与事前预防.、民法对环境受害者地救济是个案救济,侧重于对个人利益或者私益地维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污染地预防和治理则更倾向于对环境整体地保护,侧重于对环境公共利益地维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试述“三同时”制度地内容. “三同时”制度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同时设计,即在对有关建设项目地主体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地设计程序进行,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地编审制度,并且环境保护地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同时施工,即建设项目中有关环境保护地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同时投产并使用,即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地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相应地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产使用.正式投产使用后,非经审批部门地许可,该环境保护设施不得停止运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基于现状的反思及正确的行动指南。【关键词】对立与统一共识到共生现状与出路方法与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各类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市场快速传递,交叉蔓延。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立与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从哲学高度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不同形势下对立与统一的结构是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两者矛盾稍小一些,因为在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处,统一性大于对立性。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足够强,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为突出,两者处在相持或双双受阻的困境之中,对立性大于统一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这种困境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稀缺性认识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定范围,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经济发展,轻资源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等思想依然顽固地存在于部分国人头脑中。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以GDP 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无疑加速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发严重,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后果出现。 二、共识到共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国,近年来,包括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趋势。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发的灾难。 全球化的发展诱使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方面日益趋同,实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每一个国家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领土安全方面必须以其它国家的安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的理念——即相互依存的“共生”。共生是不同生物和人类的共生单元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彼此互惠、相互依赖的关系;共生双方或多方通过这种关系获得发展,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新面貌,城市的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普遍呈现恢复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takes on a new aspec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city demonstrates resumptive momentu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ut we should se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 with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All kinds of problems of pollution and ecologic interlace with one another,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faces hard blow,

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探讨 中国一直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争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政府有效地寻求一个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适当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之后评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中形成的污染原因。最后,本文结合所学的财政学专业知识研究了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求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1、能源污染。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进行的,而重工业企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资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 2、大气污染。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中国是世界煤消费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破坏性影响。 3、水污染。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据统计,在660个大中型城市中,约有400个已存的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有1/4已达到警界标准。地下水资源已被渐渐污染,还有20%的水资源已无法再生为清洁水。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劳动力污染。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种对劳动力的需要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为非技术型产品,其生产岗位对劳动力没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较大。但是由于这些劳动力密集的工业还可以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因而其环境污染问题更易被忽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自然退居经济发展之后,使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面临更多来自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此外,在改革进程中。由于政府已经逐步

环境污染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 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环境管理)有关环境和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

有关环境和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 提纲: 1. 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说我们依赖环境而生存? 2. 什么是环境污染? 3.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4. 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怎样造成的? 5. 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6. 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7. 水污染会带来什么危害? 8. 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 9. 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 10. 什么是噪音?噪音污染对人有什么危害? 11. 分贝值表示的是什么? 12. 我国对环境噪音的容许分贝值规定是多少? 13.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有什么减少酸雨的办法? 14. 什么是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 15.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16. 臭氧层在哪里?对生命有什么保护作用? 17. 臭氧层是怎样被破坏的?有什么补救措施? 18. 什么是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19. 什么是生态平衡?为什么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0.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它? 21. 什么是食物链?人与食物链有什么关系? 22. 森林有哪些环境价值?

23. 热带雨林为什么十分珍贵? 24. 什么是土地沙化,荒漠化?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荒漠化? 25. 海洋给予了人类什么?海洋污染是哪里来的?有什么危害?人类可以为保护海洋做什么? 26. 地球上有多少可供生命使用的淡水? 27. 什么是地球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的地球资源? 28. 为什么要节约化石燃料? 29. 为什么要珍惜粮食? 1. 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说我们依赖环境而生存? 人类的环境分为: 1〕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和其他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 简单通俗地讲,所谓环境,即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面对的一切。我们面对的空间提供给我们呼吸所需要的空气,天上的雨下到地上,变成江河湖泊或地下水,成为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我们吃的瓜菜果粮从土地中生长出来。 仔细想想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从起床、洗涑、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做饭、涮碗、洗衣,到看电视、看书、最后睡觉。我们消耗的有水、电、煤(或天然气,柴火〕、汽油(乘车的人〕、食物及洗涤用品等等;我们使用的有棉制品(如床单、衣服〕、木制品(如家具〕、金属制品(如菜刀〕、玻璃制品(如杯子〕、石油制品(如塑料〕、粘土制品(如住房用砖〕、甚至生物制品(如中草药)等等。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必需品都是用大自然中的原料比如棉花、森林、矿物等做成的。在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还需要耗用大量淡水、煤炭或石油等能源。就这样,我们靠环境提供给的一切而生活着。试想一下,一旦大自然停止了原料的供给,我们的生活就很可能变得十分困难,人类就有可能失去生存条件。有人说“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基础”,这句话是十分准确的。 2. 什么是环境污染? 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 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返回)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原因及对策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 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存在问题如下: (一)环境破坏在有些地方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甚至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还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使 一些园区和企业环境监管处于失控状态。 (二)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少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废水、废气、固废(含危废) 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或管理措施,污染环境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 二、原因 (一)、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科研、设计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 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 机制和手段不足。 (四)、监管、处理、打击、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三、对策 (一)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形成群众、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渠道的、多层 次的监管机制,使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 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促进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 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四)做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三废”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五)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和监督工作。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论赛重点

辩论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何者优先? 正方:环境保护应优先于经济发展 反方:经济发展应优先于环境保护 反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 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 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 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正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 经济发展是指社会能够提供丰裕的商品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 环境保护则是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保护生态平衡。经济要发展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厂房与原材料来保障商品的供应——那便存在一个问题:自然分给人类的土地与原材料是有限 , 经济优先发展就一定会侵占原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资源。 二辩手盘问 :请问对方一辩,经济是一时之事,环境是万代之事,哪个重要? 经济发展慢了,人们还可以吃到饭,环境没了,还能生存吗? 反方一辩:不好意思对方辩友, 恐怕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优先权。并不是说 经济优先就不搞环保了, 只是环保处于较次的位置, 跟中国现状一样, 政策虽然说要重视环保, 但一般县区还是经济发展优先的, 也就有资本的大城市才比较重视搞环保,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正方二辩:请问正方三辩, 如果发展经济优先的话, 很可能造成环境成本大于经 济效益的情况,这样的经济是发展还是倒退? 反方三辩:这种情况确实有存在, 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各个行业情况不同,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按你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是负的, 那我们改行环境保护优先,就能转亏为盈?我不这么觉得。 反方四辩补充发言 :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激素污染等。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时,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

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 (一)大气污染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 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 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 性污染。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 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 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 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对 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 毒和致癌作用三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 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二)水污染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成了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摘要(Abstract)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愈来愈凸显,环保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我国的环境污染大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 关键字:中国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mg/L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 66mg/L。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60mg/L)。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mg/L;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mg/L。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污染来源 ①能源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μm)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 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新面貌,城市的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普遍呈现恢复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takes on a new aspec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city demonstrates resumptive momentu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ut we should se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 with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All kinds of problems of pollution and ecologic interlace with one another,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faces hard blow, and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suffer huge damage. It is time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without delay. 【关键词】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生态农业 【英文关键词】country environment;non-point polluti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的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遭受破坏。 一、我国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同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一样,农村环境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由于城乡差距大以及政府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上,导致农村的环境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和严重。城市的生活垃圾大多能够通过收集、集中焚烧、填埋等得到无害化处理,而对于大多数的农村,这只是一种奢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在逐步瓦解着中国农业的基础条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一定的混乱。我们经常自豪地声称,我们以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养育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这当然是个奇迹,但这个奇迹的后面却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这个危机就是,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正在急速退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水污染日益严重,对农民身体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60年代饮用灌溉,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水质变坏,现在是黑臭难耐。”这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真实写照。我国目前近3亿农民都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中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涩、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长期饮用这样的水,将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根据有关

环境污染与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臭氧层;固体废物污染;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环境污染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 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科技飞速进步。人类用环境的代价换来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被污染的环境也同时在向我们索要代价。环境遭到的破环。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 1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1倍,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科学家预测,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雪会部分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沿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没。另外,随着气温升高,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引起一些疾病蔓延,危害人体健康等。因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臭氧层遭破坏 臭氧层遭破坏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臭氧层遭破坏,使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增多,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还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多。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80年代,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在每年的9~10月急剧减少。1985年公布的测量结果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大大减少,臭氧层“空洞”已扩大。1987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3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百分比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降落河湖,会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乃至大量死亡;酸雨降落土壤,会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进而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多少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4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占用土地,损伤地表。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占了大量土地,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埋掉了绿色植物,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②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